自我的概念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是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特征的全面把握。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个人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

一、自我概念的构成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两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价值取向等方面;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满意度、自尊心和对自己的评价等。

自我认知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形象、身份特征、自我观念、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个体通过对自身的身体特征、个性特点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自己的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自我接受度和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其自我评价,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评价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体自身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阶段。

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建立基本的自我认知,包括身体形象、性别认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儿童期,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认知。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成年期,个体的自我概念逐渐稳定和完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也更加明晰和全面。

自我概念的发展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认知发展水平、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形成,需要关注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我概念我们如何定义自己

自我概念我们如何定义自己

自我概念我们如何定义自己自我概念:我们如何定义自己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与描述。

这种自我认知和理解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情感和与他人的关系。

然而,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认同是我们定义自己的重要基础。

社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感。

这个群体可以包括家庭、朋友、学校、国家等。

社会认同不仅仅是关于个人身份的认同,更是关于价值观、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认同。

通过与社会群体的互动和交流,一个人逐渐理解自己在这个社会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从而形成自我概念。

其次,个人经历对我们的自我概念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人际关系、学习工作经历等。

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人格特质和爱好,同时也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例如,一个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可能会将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特征之一,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此外,他人评价也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定义。

我们常常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尤其是那些与我们重要的人。

他人的评价可以是正面的,如夸奖、赞赏和鼓励,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批评、嘲笑和责备。

这些评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甚至改变我们的自我概念。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他人评价的客观和理性,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自我概念。

除了外部因素,内在因素也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的个性、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念都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例如,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可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一个自卑、焦虑的人可能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因此,培养积极的内在品质和态度,有助于提升自我概念的积极性。

总结起来,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受到社会认同、个人经历、他人评价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A
3
组成
•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所有属于自己身 心状况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 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 人的关系等。
• 在护理专业中,自我概念包括人的 体像、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自尊 等。
A
4
• 体像: 是人们对自己身体外形以及身体功 能的认识与评价,如高、矮、胖、瘦等。 体像又分客观体像和主观体像两种。前者 是人们直接从照片或镜子里所看到的自我 形象,后者则指人们通过分析和判断别人 对自己的反应而感知到的自我形象。
A
13
精神自我
• 可询问如: • 你觉得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 如何描述你自己? • 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相比,你处理工作和日常生
活问题的能力如何? • 你对你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满意吗?
不满意的是哪些方面? • 你的朋友、同事、领导如何评价你? • 总体来说,你对自己满意吗?你是否常有“我不
A
11
体像
• 交谈:可询问对你来说,身体哪一部分最 重要?为什么? 你最喜欢你身体哪些部 位?最不喜欢的又是哪些部位?外表方面, 你最希望自己什么地方有所改变?他人又 希望你什么地方有所改变?
• 观察: • 投射法:
A
12
社会自我
• 可询问如你从事什么职业?你是政 治或学术团体成员吗?你的家庭、 工作情况如何?你最引以自豪的个 人成就有哪些?
1. 疾病或外伤导致身体某一部分丧失; 2. 生理功能障碍; 3. 疾病或创伤所致外貌变化; 4. 感、知觉或沟通功能缺陷; 5. 精神因素或精神疾病; 6. 神经肌肉障碍; 7. 过度肥胖或消瘦; 8. 性生殖系统疾病或功能障碍; 9. 成熟因素或偶发事件; 10. 其他
A
10
评估内容与方法

自我的相关概念

自我的相关概念
评价者(假30被0试)中一部分对被试的评价是肯定的,另一部分对被试的评价是负面的。
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是自信的,就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概念的信息,而排斥否定信息。
实四验、假 自设我2:认0人识0 们过会程去中寻的找自能我够服验务证偏自差我概念的伙伴。
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尊)
结论:个体是通过自己的外显行为及行为 自我认识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实验程序:研究者让高自我评价和低自我评价的被试从两类评价者中选择一种与其合作。 结论:个体是通过自己的外显行为及行为发生的环境进行功能分析来获得自我知觉
发生的环境进行功能分析来获得自我知觉 品行成分: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来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尊) 品行成分: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来的
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你是如何认识他人的呢?
你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呢?
二、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理论:贝姆认为,与个体通过别 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的机制一样,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感情和其他内在状态 的认知,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 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
自我的相关概念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我… …
自我意识发展的两次飞跃
婴幼儿时期是自我意 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 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一、自我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 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的三种成分:
认知成分:对自己个性品质特征和独特性的认识 情感成分: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
实验程序:研究者让高自我评价和低自我 评价的被试从两类评价者中选择一种与其 合作。评价者(假被试)中一部分对被试的评 价是肯定的,另一部分对被试的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总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特点、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建立自信、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效应对挑战和困难。

而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会互动、教育经历等等。

本文将探讨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幼儿期开始逐步建立。

在个体不断的经历和成长中,通过感知、认知、比较和反思,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以下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几个重要阶段:1. 婴幼儿期在婴幼儿期,个体对于自我的认知主要是建立在感官经验上。

包括对自身身体特征的认知,以及通过亲子互动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一阶段奠定了个体对于自我的基本认知框架。

2. 儿童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通过比较与他人的不同来建立起对自我的评价。

在学校、家庭等环境中,儿童会逐渐形成对自己外貌、智力、性格等方面的认知,并通过与同龄人相互比较来调整自己的自我认知。

3. 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青少年逐渐具备思维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和内省。

他们对未来有更多期许和展望,在社会互动中塑造出更为复杂和完整的自我认知。

4. 成年期随着个体进入成年期,他们已经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全面的自我认知结构。

在工作、社交、家庭生活等方面,个体会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对于自我形象的看法,逐步形成对自己能力、角色和责任等方面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知。

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对孩子给予的关爱、支持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自我概念。

家庭氛围是否融洽、父母对孩子是否支持肯定、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孩子对于自我的看法。

2. 社会互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他人反馈是形成自我概念重要的来源之一。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的总和和理解,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个人特质、行为模式和成就等方面的认知。

罗杰斯(Carl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不同情境和时间中对自己的感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内省和外界信息的反映而形成的,它是个体与外界进行交互的基础,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非常重要。

在罗杰斯的理论中,自我概念被分为两个构成要素:自我感知(self-perception)和自我价值(self-worth)。

自我感知是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认知,包括外貌、技能、性格等。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意义的评价,它影响着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应该是一致、积极和真实的。

一致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的各个方面的认知是相互协调和一致的,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不会存在矛盾和冲突。

积极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对自己有正面的评价和认同,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和被接纳的。

真实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客观、真实和公正的。

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如果个体的自我概念基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个体会为了取悦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这种自我概念是不健康的。

相反,如果个体的自我概念基于自我认同和内在体验,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自我概念是健康的。

罗杰斯提出了一种称为“无条件接纳”的理论,认为个体需要得到他人的无条件接纳和尊重,才能正确看待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无条件接纳意味着他人对个体的接纳和价值不取决于个体的表现、行为或成就,而是对个体本身的接纳和价值。

无条件接纳能够使个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来说,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第8章自我概念

第8章自我概念

• 现有自我、期望自我和表现自我 罗森伯格 (M. Rosenberg,
1979)
– 1982年,伯恩斯(R. B. Burns, 1982)首先对前人在自我概 念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总结。
第八章 自我概念五、自我概的功能• 伯恩斯(R. B. Burns, 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 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 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 能。
–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 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 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八章 自我概念
–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 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 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 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 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第八章 自我概念
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 罗杰斯(C. Rogers, 1951, 1959)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 体我(“I”)和客体我(“Me”)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 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 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 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 是真实自我(real self),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 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 环境的反应。
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
老年阶段(50岁以后)
第八章 自我概念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 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 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 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 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 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 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 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

舒伯自我概念

舒伯自我概念

舒伯自我概念
舒伯(Carl Rogers)的理论中包含了自我概念的概念。

根据舒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它由个体对自己的经验、价值观、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评价所构成。

自我概念在舒伯理论中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健康和成长的核心要素。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认知和评价,能够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以及接纳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相反,一个负面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自我否定、自卑和情绪问题。

舒伯强调,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尤其是在重要的人际关系中。

他认为,在一个支持性和接纳的环境中,个体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并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这种理解和接纳使个体能够逐渐发展出健康、全面和一致的自我概念。

舒伯的自我概念理论强调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支持性环境来促进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

1。

自我本我超我的名词解释

自我本我超我的名词解释

自我本我超我的名词解释自我、本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人类心理结构中的不同层次。

本文将尝试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探讨,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心理的构成。

人的心理结构包括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层次。

自我是个体的意识部分,是人类意识的核心。

它包括个体的思维、分析和决策能力,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认知和自我意识的核心。

自我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思考、观察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想法的过程。

它是人与外界互动和适应的桥梁,通过自我,个体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作出适应性的决策。

本我是个体的无意识部分,是人类个体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欲望和冲动的来源。

本我不受理性和道德的约束,只追求个体的满足和快乐。

它包含着人类发展的动物性和原始性,包括了生存欲望、性欲望等基本本能。

本我是一种不受控制和不可见的力量,它的存在和影响常常不被个体所察觉,但它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超我是个体的内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的代表,是个体学会和接受的社会道德。

超我是个人道德意识的表现,它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评价和限制。

超我的形成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与父母、教师和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个体对于社会道德和规范的内化和学习。

超我的存在使个体在行为上能够遵循道德规范,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如同人类心理结构中不同层次的三角关系。

自我是连接着本我和超我的桥梁和调解者。

自我在个体心理中同时扮演者观察者、分析者和调节者的角色,它的作用是协调个体内部的冲突,并合理地满足本我中的欲望,尊重超我的道德准则。

在个体心理中,自我的平衡和稳定对于个体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然而,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

个体的欲望和冲动常常与道德和社会规范发生冲突,自我则需要进行权衡和抉择。

有时,本我中的欲望会主导自我的决策,超我对于道德会感到不满,产生内心的焦虑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自我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点,既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能符合超我的道德观念。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的心理形态。

它在心理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人们的自我感受、决策过程以及社会互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进行探讨,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知觉、理解和判断,是个体对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进行主观感知和了解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对比等方面。

自我认知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它受到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社会比较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自我认知在婴儿期就开始形成。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的发展,逐渐认知到自己与外界的区别。

通过自己的动作和反应,婴儿开始意识到“我是谁”。

其次,随着成长,儿童的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

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比较,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形象。

他们会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和外貌等方面的差异,来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再次,青少年阶段的自我认知更加复杂。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社会地位,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他们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对自己的反馈,进一步修正和丰富自己的自我认知。

最后,成年阶段的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更加稳定和全面。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自我身份,并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们会通过自我反省和经验总结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自我认知。

二、自我评价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

它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自尊、自信和行为决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验、社会比较、他人评价和文化背景等。

个人经验是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之一。

个体通过个人经历中的成功和失败,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成功的经历会增强个体的自信和自尊,而失败的经历则可能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自我和本我的区别

自我和本我的区别

自我和本我的区别人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拥有意识和思维,能够自我反思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人类的心理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自我和本我。

这两个概念虽然经常被使用,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自我和本我的区别,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自我和本我的定义自我是指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它是一个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内在表现,是人类思维的核心。

自我是人类个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个体的意识、思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我是指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质和本性,是人类的潜意识和本能的表现。

它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本我代表着人类的本性、欲望、冲动和本能,是一个人行为的支配者。

自我和本我的区别从定义上来看,自我和本我的区别很明显。

自我是一个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内在表现,是人类思维的核心;而本我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质和本性,是人类的潜意识和本能的表现。

自我代表着个体的意识、思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的理性思维的表现;而本我代表着人类的本性、欲望、冲动和本能,是人类的情感和欲望的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和本我的区别更加明显。

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经过思考和反思来形成;而本我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质和本性,是人类潜意识的表现,不需要经过思考和反思就会存在。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自我和本我的区别也很明显。

自我代表着个体的意识、思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表现。

自我能够控制和调节个体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而本我代表着人类的本性、欲望、冲动和本能,是人类情感和欲望的表现。

本我支配着个体的行为,使其不受理性思维的约束,往往会导致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自我和本我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和本我是心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控制”和“被控制”来描述。

自我能够控制和调节本我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自我概念及其发展

自我概念及其发展

自我概念及其发展自我概念及其发展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于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是对自我存在的主观感受和认知。

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个体对于自己特点、价值、身份和能力等方面的认知。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受到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形成始于早期童年,从婴幼儿期开始,个体开始对自我产生模糊的认知。

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孩子逐渐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并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基本认知。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概念主要是建立在外界的反馈和家庭环境的塑造中。

例如,父母和其他重要的成年人对孩子的评价和互动会对孩子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后,他们的自我概念更加具体和个体化。

他们开始通过比较和评价自己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来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

通过与同伴的相互比较和互动,他们逐渐了解自己的特点、能力和价值,并对外界的评价作出反应。

这个阶段,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交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

青少年面临身份认同和角色转变的挑战,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目标,形成更为稳定的自我认同。

此时,青少年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问题,他们的自我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和完善。

随着成年的到来,自我概念逐渐稳定下来。

成年人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角色和身份,他们对自己的特点、能力和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时,个体的自我概念主要是通过个人经验和自省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

自我概念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个体的经历、环境和社会因素会不断地对自我概念进行调整和重塑。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接受来自多元文化和多重身份的信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同时,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会影响其行为和心理状态。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和健康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实现。

相反,一个消极和不健康的自我概念会限制个体的潜力和发展。

乔治米德提出的自我概念

乔治米德提出的自我概念

乔治米德提出的自我概念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是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交往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了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概念,并在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发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他们对自己的身份、特质、价值观和角色的看法。

米德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

米德以社会整体为研究视角,着重从社会和个体互动的角度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语言位于自我结构的核心,在我们和他人的内心世界里,符号代表了客体,我们在童年时学习用符号的方式去思考一个客体的过程,也就是获得自我概念的过程。

他的主要观点有:1. 自我的主客体分化像詹姆斯一样,米德也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两个部分,主体我(I)是自我主动、自主的部分,客体我(Me)是自我结构性的稳定部分。

2. 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有两类: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化整体。

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如父母、老师、导师等。

3. 自我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按照米德的观点,自我形成和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

总结起来是:1.自我是社会性的:米德强调自我概念是社会性的,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互动和交流中建构的。

个体通过与他人互动,特别是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会反应来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2.自我和他我:米德提出了自我(Self)和他我(Me)的概念。

自我是个体的主观自我认知,他我是他人对个体的期望和评价。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教育心理学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01PART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THE HEADLINE(一)自我意识1.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调节。

2.产生机制: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现起来的。

THE HEADLINE(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比如自我的性格、能力和行为等;另一个是客体的我,即被察觉到的我,比如,我觉得自己糟糕透了,我长大当大老板,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对自身的觉察。

资料拓展:米德把自我分为“客我”(me)和“主我”(I)。

作为客体的自我,是客我。

客我是一个人自己采取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

客我是内化了的共同体的态度,是“概化了的他人”和团体规范的总和,是从他人的立场上评价和预测自我的反思方面。

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影射,因而是确定化的和制度化的。

与客我相对的是主我,它是有机体对其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它以主体姿态出现。

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所做出的行动,它只有在个体完成了某种活动之后,才进入它的经验,因而,主我是不确定的。

主我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断地对他人、对群体、对自然环境做出反应,调整自己。

THE HEADLINE3.自我的成分: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知的六个方面

自我认知的六个方面

自我认知的六个方面自我认知是指对自身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了解和评价。

它是一个多面向的概念,包含了许多方面。

下面将介绍自我认知的六个主要方面。

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内心思想和感受的认知。

这个方面包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自我意识对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至关重要。

2. 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的监控。

它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观察和反思,以及对自己的思维方式的调整。

自我监控有助于减少错误和提高效率,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3. 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认知。

它包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理解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在受到批评时能够自我反省。

自我评估对于人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

4.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认识。

它包括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别、年龄、种族、文化背景等的看法。

自我概念在个人的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

它包括对于自己能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自信心,以及对自己在某些领域的能力的评估。

自我效能对于个人的追求成功和克服困难非常重要。

6.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自我控制、集中注意力和情感调节来管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包括调节情绪、控制冲动、调整行为和加强自我意识。

自我调节是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能力。

以上六个方面是自我认知中重要的方面。

当我们了解并发挥这些方面的优势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什么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什么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什么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考、感受、意图以及与他人和外界的关系的认知。

它涉及到一个人对自我和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理解。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体、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价值观和信念等的认知。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并与他人和社会进行区分。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总体认识和形成的观念。

它是个体对自己角色、身份和定位的认识。

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互动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调整。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它是基于对自己行为、思想和感受的评估,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判断,对自我形象和身份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4.保持自我一致性:自我一致性是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一致行为和态度。

它是个体为了保持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身份而表现出的一致性。

自我一致性具有动态性,需要在不同情境和角色中保持一致,同时也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5.反思和意识:反思是个体对自己思考、行为和经历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它是个体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进行内省和反思,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变和成长。

反思和意识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过程,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的方面。

6.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个体将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过程。

它是在社会交往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帮助个体对自己做出评价和判断。

社会比较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自我认识和塑造自我形象。

总的来说,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保持自我一致性、反思和意识,以及社会比较等方面。

这些不同的方面相互交织并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自我意识。

每个人的自我意识结构都是独特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个体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 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自我正是 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 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 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 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 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 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 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 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 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 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 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 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 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超我,并且 为了整个人格的礼仪,与外部世 界进行“调解”,以满足人格的 长远需要。
个体的自我概念并不是对现实像 镜子式的简单反映。自我概念包 括大量有关信息的整合和组织, 如对他人和世界的印象。 人们自我概念的来源是他人对自 己的印象和评价以及在与他人交 往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虽然在 人的一生中自我概念是在变化着 的,但它的基础在人幼年时就形 成了。儿童从经验中形成自我概 念,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反过来 又影响儿童未来的经验。
谢谢大家!
心理学上的自我(ego)这个概念是 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 但心理学研究者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概念混乱的一个原因是“自我”并不 是单一的实体,它有许多结构和过程。 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 共通是个人有意识的部分。自我是人 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 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 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 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 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 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稳定的自我表征是反映活动的产 物(“客体我”),而不是反映活动 本身(“主体我”)。 米德(G.H.Mead)提出,“自我 的基本难题”是个体“到自身之外, 成了自己知觉的对象”。自我心理表 征可把人作为过去、目前或者未来中 身体的、社会的、心理的或者道德的 人,这就是研究者所指的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以此类推, 知觉、表象、意识等 对象关系形成之后同样对个体具有类 似的作用。当然,与感觉相比,知觉、 统觉、意识、理性等属于更高层次的 “自我”。可见,自我在个体身上表 现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存在,它是一个 集合。对象愈多,个体表现出来的自 我就愈多,对象借助个体的身体表达 了它自身。对象的到来,构成了个体 源源不断的自我,也构成了人的精神 的基本内容。
唐震对自我赋予了新的解释。他 唐震 认为自我不是 源于个体自身的力量, 而是个体的对象对个体的作用 当个体 还没有与对象结合时,个体只是个虚 空,此时,他无所谓“自我”可言; 只有当个体与对象结成对象关系之后, 对象关系寄宿在个体一方并把握了个 体,自我才得以产生。 比如,在感觉阶段,当对象作用 于个体的感官时个体获得了感觉,个 体下一步的行动就是在此感觉的引领 之下进行,这时个体的“自我”就表 现为“感觉的我”,这感觉成为统摄 个体意志的基本力量。
关于自我的不同观点:
人格心理学中的定义,艾里克森认为 ,艾里克森 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不在是本我 和超我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作一 种心理过程,它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 是可以加以控制的。 自我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 合体,并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 力量,即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 合起来,引导心理能力向合理的方向 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 自我的作用远远不仅是防御性的,其 表现的游戏、言语、思想和行动等都 带有自主性,具有对内外力量的适应 性。
荣格认为,自我是我们意识到的 荣格 一切东西。它包括思维、情感、 记忆和知觉。它的职责是务必使 日常生活机能正常运转。它也对 我们的同一性感和延续感间的节 奏合拍负有责任。荣格的自我概 念与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十分相 似。
罗杰斯认为,自我的概念代 罗杰斯 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 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 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 验。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 为自己所意识的、与自己有 关的知觉整体。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最早于1890年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出自我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即主体我(I) 和客体我(me)。 “主体我”是一个代理者(agent)、 行动者、心理功能的执行者。 “主体我”作为执行者,有一定的功 能,如控制冲动、计划未来,监控并 评价自己的进步、控制自我表现的方 式。
自我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被观察 和感知的“客体我”。 当一个人的注意集中在自我上时, 他看到的是“客体我”,“客体 我”作为一个对象,表征在人们 的自我概念中。每个人形成的关 于“客体我”的自我理论(selftheory),是一组关于自我的概念。
自我 - 自我的发展
第一阶段: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靠通过活动、接触, 第一阶段: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靠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 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第二阶段:正式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 第二阶段:正式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孩子通过建 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身躯)的意识。 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身躯)的意识。社会的自我在幼 儿时期是通过游戏,扮演角色形成的,也依靠对父母行为的模仿, 儿时期是通过游戏,扮演角色形成的,也依靠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进入小学后 是依靠学校教育,意识到与同学的伙伴关系,明确当学生的义务责任, 是依靠学校教育,意识到与同学的伙伴关系,明确当学生的义务责任,完成作 以符合学校的要求,才逐渐建立起社会的自我意识。 业,以符合学校的要求,才逐渐建立起社会的自我意识。 第三阶段: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 青春期开始 开始, 第三阶段: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起自 我意识,过去一切随成人尤其是随家长的观点和做法, 我意识,过去一切随成人尤其是随家长的观点和做法,如今表现出青年人的独 立感、自我理想,个人所追求的目标, 立感、自我理想,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的个人 色彩,形成并发展着“心理的自我” 色彩,形成并发展着“心理的自我”。 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 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 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 两者是同义语。 自我意识, 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两者是同义语。在我们的经验 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 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一般的说它 指的是主体对自己的全部身心状况的知 觉,对自己的全面的认识,是作为主体 的个体把自己置于一种客观的位置进行 的主体性(既不等同于主观也不是客观) 的评价,是主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 的整体的人格、态度、理想、信念、关 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
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体来说,自我 就是自己感知到的关于自己的一 切(包括对他人对自己的感知的 感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 我是关于自己的过去的一切的产 物,并且将在未来持续下去并发 生变化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罗宾斯(R. . 罗宾斯 .W.Robins)等人认为, 有关自我的所有定义可归结为两类基 本的现象:一类是正在进行的自我觉 知(self-awareness)感,另一类是稳定 的心理表征。 这一观点与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 我”和“客体我”的观点是一致的。 罗宾斯认为自我觉知与自我表征有不 同的特点。
自我——自我的概念
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那儿分化出 来的。当本我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 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自我本身没有能 量,它的动力来自本我。自我的职责是在本 我与外部现实之间进行调节,对本我的要求 进行修改,使之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得到满 足。所以自我受“唯实原则”的支配。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 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 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 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 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 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 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总结:自我是一种意识,是个体的反省意识 或自我意识,也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作为 客 体存在的自己各方面的意识。
自我觉知指意识的特定形式,对象 是自我,作为公开的或个人的对象。例如, 我能意识到我正在看一幅画,但当我意识 到我认为画是美丽时,或者当我开始担心 他人正评价我对这幅画的欣赏时,我的意 识便成为自我意识。 平克(S.Pinker)提出,自我觉知有两 平克(S.Pinker)提出,自我觉知有两 个方面:感觉性(sentience)和通达信息 个方面:感觉性(sentience)和通达信息 (access to information)。感觉性指个体能 information)。感觉性指个体能 意识到,与无意识相反。通达信息指个体 报告心理内容的能力,包括思想、感情和 意向等。
超我
自我
本我
自我:
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 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它另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 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 要。 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觉察 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 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两者是同义语。在我们 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 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自我的概念
本我: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 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 其为力必多。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斐社 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超我: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 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 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 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 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 境界。
两类自我现象
正在进行的自我觉知感 “主体我” 自我作为主体 自我作为感知者 感觉性 可感受性 现象学 主观体验 作用者 自我觉知 自我意识 稳定的自我表征 “客体我” 自我作为对象 自我作为被感知者 个人的(情景的)记忆 自我认识(语义记忆) 语言的/符号的自我 自我概念 自我表征 自我理论 理想的/应该的/可能的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