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四章第二部分--IP层协议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作业答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二版)-作业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答: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等。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联网络。

后来,ARPA才开始研究多种网络互联的技术。

第二个阶段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这种三级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中的主要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3、说明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可使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

4、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TCP/IP和OSI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不同点有:OSI分七层,而TCP/IP分为四层;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效率;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5、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哪几部分?答: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服务器、主机或端系统设备、通信链路等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答:计算机网络可以从网络的交换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覆盖范围、网络的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类。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

计算机⽹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2)21某单位分配到⼀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个地点分配⼀个⼦⽹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值和最⼤值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

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数=28-2=254>16,能满⾜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号码地点:⼦⽹号(subnet-id)⼦⽹⽹络号主机IP的最⼩值和最⼤值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3: 00000011 129.250.3.0 129.250.3.1---129.250.3.2544: 00000100 129.250.4.0 129.250.4.1---129.250.4.2545: 00000101 129.250.5.0 129.250.5.1---129.250.5.2546: 00000110 129.250.6.0 129.250.6.1---129.250.6.2547: 00000111 129.250.7.0 129.250.7.1---129.250.7.2548: 00001000 129.250.8.0 129.250.8.1---129.250.8.2549: 00001001 129.250.9.0 129.250.9.1---129.250.9.25410: 00001010 129.250.10.0 129.250.10.1---129.250.10.25411: 00001011 129.250.11.0 129.250.11.1---129.250.11.25412: 00001100 129.250.12.0 129.250.12.1---129.250.12.25413: 00001101 129.250.13.0 129.250.13.1---129.250.13.25414: 00001110 129.250.14.0 129.250.14.1---129.250.14.25415: 00001111 129.250.15.0 129.250.15.1---129.250.15.25416: 00010000 129.250.16.0 129.250.16.1---129.250.16.25422..⼀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部长度)。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延OSI 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答:计算机网络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各为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主要由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3)一系列的协议:为在主机和主机之间、主机和子网之间、子网中各结点之间的通信而用的,它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和必须遵循的规则。

2.简述OSI/RM和TCP/IP模型的区别答:(1)OSI分7层,TCP分四层(2)OSI层次之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3)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TC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4)OSI开始偏重于面向连接的服务,TCP一开始就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

(5)OSI和TCP可靠性的强调不同(6)智能位置不同(7)OSI后来才考虑网络管理问题,TC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

3.什么是协议?例举生活中使用协议的例子答:协议是一组规则的集合,是进行交互的双方必须遵守的约定。

如:http协议4.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 中称为服务原语。

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第二章:1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通信介质和无线通信介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章 TCP-IP协议简介(modify)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章 TCP-IP协议简介(modify)
报头长度(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13
标识符(
Identification )、标 志( Flags )和分片偏移量 ( Fragment offset ):与IP分 片有关。标识符用于标识一个数 据报,标志用来描述数据报是否 允许分片以及标识最后一个分片, 分片偏移量则表示某一个分片在 数据报中的位置。
第4章 TCP/IP协议简介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1
TCP/IP模型简介 TCP/IP模型层次介绍 TCP/IP协议简介 网络层协议 IP协议 ICMP协议
ARP-RARP协议 TCP协议
传输层协议 TCP/IP常见命令 TCP三次握手 TCP滑动窗口 UDP协议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2
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协议
12
版本(version):该数据报的IP协议版本。
Header Length ):用来确定 IP数据报中的数据起始位置。通常20字节长 度的报头。 服务类型(Priority & Type of Service ):服务类型字段使得不同服务 要求的报文在传送过程中可以区别处理,特 别是在网络发生超载时。 数据报长度( Total Length ):是以字节 为单位的IP数据报的总长度(报头长度+数 据长度)。一般小于1500字节。
的标准,但由于开销太大,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完全采用它的并不 多。 TCP/IP协议则不然,由于它的简 洁性和实用性,从而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成为了事实上的工业标 准和国际标准。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3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4
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七层协议

七层协议

网络7层协议详细解释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

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

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

锐捷网络-第四部分 IP地址与服务配置命令参考

锐捷网络-第四部分 IP地址与服务配置命令参考

RGNOS™命令参考手册IP地址与服务配置目录第一章 IP地址配置命令 (1)1.1 接口地址配置命令 (1)address (1)1.1.1 ip1.1.2 ipunnumbered (2)1.2 地址解析协议配置命令 (4)1.2.1 arp (4)timeout (5)1.2.2 arpproxy-arp (6)1.2.3 ip1.3 主机名解析配置命令 (7)domain-lookup (7)1.3.1 iphost (8)1.3.2 ip1.3.3 ipname-server (9)1.4 动态域名解析服务配置命令 (10)88ip (10)1.4.1 ddns1.4.2 bind (11)1.4.3 password (12)1.4.4 start (12)1.5 IP路由配置命令 (14)route-cache (14)1.5.1 iprouting (15)1.5.2 ip1.6 广播报文处理配置命令 (16)broadcast-addresss (16)1.6.1 ipdirected-broadcast (17)1.6.2 iphelper-address (18)1.6.3 ipdefault-route (19)1.6.4 ip1.7 IP地址监视和维护命令 (21)arp-cache (21)1.7.1 clearhost (21)1.7.2 clearroute (22)ip1.7.3 clearhosts (23)1.7.4 showarp (23)ip1.7.5 showinterface (24)1.7.6 showipddns (26)1.7.7 showNAT配置命令 (27)第二章 IP2.1 IPNAT配置命令 (27)2.1.1 address (28)2.1.2 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30)2.1.3 ipnat (31)2.1.4 ip nat application (32)2.1.5 ip nat inside destination (35)2.1.6 ip nat inside source (37)2.1.7 ip nat outside source (40)2.1.8 ip nat pool (42)2.1.9 ip nat translation (44)2.1.10 showstatistics (46)natipnattranslations (48)ip2.1.11 show第三章 DHCP配置命令 (50)3.1 DHCP配置命令 (50)3.1.1 bootfile (50)3.1.2 clear ip dhcp binding (51)3.1.3 clear ip dhcp conflict (52)3.1.4 clear ip dhcp server statistics (53)3.1.5 client-identifier (53)3.1.6 client-name (54)3.1.7 default-router (55)3.1.8 dns-server (56)3.1.9 domain-name (57)3.1.10 hardware-address (57)3.1.11 host (58)3.1.12 ip address dhcp (59)excluded-address (60)dhcp3.1.13 ip3.1.14 ip dhcp ping packet (61)3.1.15 ip dhcp ping timeout (62)pool (63)3.1.16 ipdhcp3.1.17 lease (64)3.1.18 netbios-name-server (65)3.1.19 netbios-node-type (65)3.1.20 network(DHCP) (67)3.1.21 next-server (68)3.1.22 option (68)3.1.23 servicedhcp (69)dhcplease (70)3.1.24 show3.1.25 show ip dhcp binding (71)3.1.26 show ip dhcp conflict (72)3.1.27 show ip dhcp server statistics (73)第四章 IP服务配置命令 (75)4.1 IP服务配置命令 (75)mask-reply (75)4.1.1 ipmtu (76)4.1.2 ipredirects (77)4.1.3 ipsource-route (78)4.1.4 ip4.1.5 ipunreachables (79)第五章 IP报文快速交换配置 (80)5.1 IP报文快速交换配置 (80)5.1.1 iproute-cache (80)cache (81)ip5.1.2 clearcache (81)5.1.3 showip第一章 IP地址配置命令1.1 接口地址配置命令接口地址配置包括以下命令:z ip addressz ip unnumbered1.1.1 ip address该命令用来配置接口的IP地址,可以用no形式删除指定接口的IP地址。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复习资料第⼀章:1.在4G系统中,⽹元间的协议是基于IP的,每⼀个MT(移动终端)都有各⾃的IP地址。

2.IP核⼼⽹:它不是专门⽤作移动通信,⽽是作为⼀种统⼀的⽹络,⽀持有线和⽆线接⼊。

主要功能是:完成位置管理和控制、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

3.4G⽹络应该是⼀个⽆缝连接的⽹络,也就是说各种有线和⽆线⽹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

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络互联则需要⽤⽹关建⽴⽹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络将是⼀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络。

4.移动通信的定义:指通信双⽅或⾄少有⼀⽅处于运动中进⾏信息交换的通信⽅式。

5.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绳电话、⽆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6.⽆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7.移动通信所受⼲扰种类:(1):互调⼲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在通信设备的⾮线性器件上,产⽣与有⽤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

从⽽对通信系统构成⼲扰的现象。

(2):邻道⼲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之间的⼲扰,是由于⼀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造成的⼲扰。

(3):同频⼲扰:指相同频率电台之间的⼲扰。

8.移动通信的⼯作⽅式:(1):单⼯通信:指通信双⽅电台交替地进⾏收信和发信。

它常⽤于点到点通信。

(2)双⼯通信:指通信双⽅。

收发信机均同时⼯作。

即任⼀⽅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的话⾳,没有“按-讲”开关。

(3)半双⼯通信第⼆章:1. 移动通信的信道:指基站天线、移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移动⽆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的研究。

(判断)3.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

4. ⽆线电波的传播⽅式: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以及它们的合成。

5. 移动信道是⼀种时变信道。

在这种信道中传播表现出来的衰落⼀般为:随信号传播距离变化⽽导致的传播损耗和弥散。

6. (1)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 令牌环网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ALK、ICMP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 令牌环网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 ALK、ICMP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第四章课后答案详解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第四章课后答案详解

计算机⽹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第四章课后答案详解计算机⽹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第四章课后答案详解第四章:1、IP地址分为⼏类?各如何表⽰?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在IPv4的地址中,所有的地址都是32位,并且可记为:IP地址={<⽹络号>,<主机号>}IP地址共分为ABCDE 5类。

每⼀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个字段是⽹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络,⽽另⼀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A类地址最前⾯的1位是0;B类地址最前⾯的2位是10;C类地址最前⾯的3位是110。

D类地址⽤于多播,最前⾯的4位是1110;E类地址保留今后使⽤,最前⾯的4位是1111。

特点:(1)每⼀个IP地址都由⽹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IP地址是⼀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第⼀,IP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络号,⽽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络号的单位⾃⾏分配。

这样就⽅便了 IP地址的管理。

第⼆,路由器仅根据⽬的主机所连接的⽹络号来转发分组(⽽不考虑⽬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数⼤幅度减少,从⽽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地址是标志⼀个主机(或路由器)和⼀条链路的接⼝。

换⾔之,IP地址并不仅仅指明⼀个主机,同时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络。

由于⼀个路由器⾄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络(这样它才能将 IP数据报从⼀个⽹络转发到另⼀个⽹络),因此⼀个路由器⾄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

(3) ⽤转发器或⽹桥连接起来的若⼲个局域⽹仍为⼀个⽹络,因此这些局域⽹都具有同样的⽹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络号 net-id的⽹络(不管是范围很⼩的局域⽹,还是可能覆盖很⼤地理范围的⼴域⽹)都是平等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1.举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1.通过分层,允许各种类型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每一层就像是与另一台计算机对等层通信;2.各层之间的问题相对独立,而且容易分开解决,无需过多的依赖外部信息;同时防止对某一层所作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3.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提供商进行开发。

2.有两个网络,它们都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一个提供可靠的字节流,另一个提供可靠的比特流。

请问二者是否相同?为什么?不相同。

在报文流中,网络保持对报文边界的跟踪;而在字节流中,网络不做这样的跟踪。

例如,一个进程向一条连接写了1024字节,稍后又写了另外1024字节。

那么接收方共读了2048字节。

对于报文流,接收方将得到两个报文,、每个报文1024字节。

而对于字节流,报文边界不被识别。

接收方把全部的2048字节当作一个整体,在此已经体现不出原先有两个不同的报文的事实。

3.举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两个相同的方面和两个不同的方面。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工作分为7层,他们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TCP/IP模型只有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与OSI功能相比,应用层对应的是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两种模型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 TCP/IP在实现上力求简单高效,如IP层并没有实现可靠的连接,而是把它交给了TCP层实现,这样保证了IP层实现的简练性。

OSI参考模型在各层次的实现上有所重复。

(2) TCP/IP结构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考验,而OSI参考模型只是人们作为一种标准设计的;再则TCP/IP有广泛的应用实例支持,而OSI参考模型并没有。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

第一章概述1. 网络把__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把__连接在一起?2. 因特网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3.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哪两大块?4.简述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5.两个主机上运行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分为几种?分别是什么?6.简述分组交换的原理。

7.常用的速率单位有哪些?带宽单位?8.什么是发送时延,什么是传播时延?9.什么是信道利用率?信道利用率与时延成_比。

10.OSI体系结构分为_层?TCP/IP体系结构分为_层,分别是哪几层?11.综合后的网络体系结构有哪几层?课后题1-14,1-20,1-21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时、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A 800ms、1600msB 801ms、1600msC 1600ms、800msD 1600ms,801ms在如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时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传送到H2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__A 80msB 80.08msC 80.16msD 80.24ms第二章物理层1.通信系统的组成。

2.物理层中信号是“模拟的”,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_的?“数字的”,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_的?3.什么是编码,什么是调制?4.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5.常见的有线网的传输媒体有哪些?6.什么是复用?7. 常用的复用技术有哪些?8什么是接入网?9目前的接入技术主要有哪些?其中通过电话线接入的接入方式有哪些?通过有线电视网接入的技术有哪些?10. FTTH指_?11. FTTB指_?课后题2-6假定A、B和C站使用CDMA系统同时发送比特0,它们的码片序列如下:A:(–1 –1 –1 +1 +1 –1 +1 +1)B:(–1 –1 +1 -1 +1 +1 +1 –1)C:(–1 +1 – 1 +1 +1 +1 –1 –1)问各路信号合成的发送码片序列是什么?某个CDMA方收到一个如下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假如各发送站的码片序列分别为:A:(–1 –1 –1 +1 +1 –1 +1 +1)B:(–1 –1 +1 –1 +1 +1 +1 –1)C:(–1 +1 –1 +1 +1 +1 –1 –1)D:(–1 +1 –1 –1 –1 –1 +1 –1)哪些站点发送了数据?分别发送了什么数据?站点A、B、C 通过CDMA 共享链路,A、B、C 的码片序列分别是(1,1,1,1)、(1,-1,1,-1)和(1,1,-1,-1)。

IP包头结构

IP包头结构

IP数据包格式TCP/IP协议定义了一个在因特网上传输的包,称为IP数据报(IP Datagram).这是一个与硬件无关的虚拟包,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 20 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版本:占4位,指IP协议的版本.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版本必须一致.日前广泛使用的 IP协议版本号为 4 (即 IPv4).IPv6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请注意,这个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 (1个32位字长是4 字节),因此,当 IP 的首部长度为 1111 时 (即十进制的 15),首部长度就达到 60字节.当IP 分组的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必须利用最后的填充字段加以填充.因此数据部分永远在 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这样在实现 IP协议时较为方便.首部长度限制为 60字节的缺点是有时可能不够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用户尽量减少开销.最常用的首部长度就是 20 字节 (即首部长度为 0101),这时不使用任何选项.服务:占 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这个字段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1998年IETF把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 DS(Differentiated Services).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都及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为总长度字段为 16位,所以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216-1=65 535字节.在IP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即最大传送单元 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当一个数据报封装成链路层的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 (即首部加上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下面的数据链路层的MTU值,否则要分片.标识 (Identification):占 16位.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 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但这个"标识"并不是序号,因为 IP是无连接的服务,数据报不存在按序接收的问题.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网络的 MTU 而必须分片时,这个标识字段的值就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的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地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标志 (Flag):占3 位,但目前只有2位有意义. 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 DF=0时才允许分片.片偏移:占 13位.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相对用户数据字段的起点,该片从何处开始.片偏移以 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这就是说,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 8字节(64位)的整数倍.生存时间:占 8位,生存时间字段常用的英文缩写是TTL(Time To Live),其表明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由发出数据报的源点设置这个字段.其目的是防止无法交付的数据报无限制地在因特网中兜圈子,因而白白消耗网络资源.最初的设计是以秒作为 TTL的单位.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就把TTL减去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掉的一段时间.若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的时间小于 1 秒,就把TTL值减 1.当 TTL值为 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协议:占 8 位.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详细资料请看文章最后的注释.首部检验和:占 16位.这个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这是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首都检验和 (一些字段,如生存时间,标志,片偏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不检验数据部分可减少计算的工作量.源地址:占32位.目的地址:占 32位.IP数据报首部的可变部分IP首部的可变部分就是一个可选字段.选项字段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内容很丰富.此字段的长度可变,从1个字节到40个字节不等,取决于所选择的项目.某些选项项目只需要1个字节,它只包括1个字节的选项代码.但还有些选项需要多个字节,这些选项一个个拼接起来,中间不需要有分隔符,最后用全0的填充字段补齐成为4字节的整数倍.增加首部的可变部分是为了增加IP数据报的功能,但这同时也使得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成为可变的.这就增加了每一个路由器处理数据报的开销,实际上这些选项很少被使用.新的IP版本IPv6就将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做成固定的.目前,这些任选项定义如下:1.安全和处理限制(用于军事领域);2.记录路径(让每个路由器都记下它的IP地址);3.时间戳(Time Stamp)(让每个路由器都记下IP数据报经过每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和当地时间);4.宽松的源站路由(Loose Source Route)(为数据报指定一系列必须经过的IP地址);5.严格的源站路由(Strict Source Route)(与宽松的源站路由类似,但是要求只能经过指定的这些地址,不能经过其他的地址).这些选项很少被使用,并非所有主机和路由器都支持这些选项.实例下面是一个TCP的SYN数据包,大家可以分析一下:4500002C2A690000-4006B7580A616750-7CACAAAD24DE0E89-12DE958000 000000-60023908EA4D0000-020405B4∙版本:4,即IPv4;∙首部长度:5,即5*8=20B,说明没有可变部分;∙服务:00;∙总长度:002C,44B;∙标识:2A69;∙标志+片偏移:0000;∙生存时间:40,即64;∙协议:06,传输控制协议,也就是TCP;∙首部校验和:B758;∙源地址:0A616750;∙目的地址:7CACAAAD.后面的数据时TCP的头部,这里先简单列出来,后面会详细分析:∙源端口:24DE;∙目的端口:0E89;∙序号:12DE9580;∙确认号:00000000;∙数据偏移:6,即偏移24B.TCP的头部默认是20B,我们分析的数据包有一个TCP选项,占4B;∙保留+控制位:002,表明这是一个SYN包;∙窗口值:3908,14600,即发送者的接收窗口值;∙校验和:EA4D;∙紧急指针:0000;∙选项类型:02,最大报文段长度;∙选项长度:04;∙选项数据:05B4,即1355.注:数值值描述0 保留字段,用于IPv6(跳跃点到跳跃点选项);1 Internet控制消息;2 Internet组管理;3 网关到网关;4 IP中的IP(封装);5 流6 传输控制7 CBT8 外部网关协议9 任何私有内部网关(Cisco在它的IGRP实现中使用)10 BBNRCC监视11 网络语音协议12 PUP13 ARGUS14 EMCON15 网络诊断工具16 混乱(Chaos)17 用户数据报文18 复用19 DCN测量子系统20 主机监视21 包无线测量22 XEROXNSIDP23 Trunk-124 Trunk-225 leaf-126 leaf-227 可靠的数据协议28 Internet可靠交易29 ISO传输协议第四类30 大块数据传输协议31 MFE网络服务协议32 MERIT节点之间协议33 序列交换协议34 第三方连接协议35 域之间策略路由协议36 XTP37 数据报文传递协议38 IDPR控制消息传输协议39 TP+ +传输协议40 IL传输协议41 IPv642 资源命令路由协议43 IPv6的路由报头44 IPv6的片报头45 域之间路由协议46 保留协议47 通用路由封装48 可移动主机路由协议49 BNA50 IPv6封装安全有效负载51 IPv6验证报头52 集成的网络层安全TUBA53 带加密的IP54 NBMA地址解析协议55 IP可移动性56 使用Kryptonet钥匙管理的传输层安全协议57 SKIP58 IPv6的ICMP59 IPv6的无下一个报头60 IPv6的信宿选项61 任何主机内部协议62 CFTP63 任何本地网络64 SATNET和BackroomEXPAK65 Kryptolan66 MIT远程虚拟磁盘协议67 Internet Pluribus包核心68 任何分布式文件系统69 SATNET监视70 VISA协议71 Internet包核心工具72 计算机协议Network Executive73 计算机协议Heart Beat74 Wang Span网络75 包视频协议76 Backroom SATNET监视77 SUN ND PROTOCOL—临时78 WIDEBAND监视79 WIDEBAND EXPAK80 ISO Internet协议81 VMTP82 SECURE—VMTP(安全的VMTP)83 VINES84 TTP85 NSFNET—IGP86 不同网关协议87 TCF88 EIGRP89 OSPFIGP90 Sprite RPC协议91 Locus地址解析协议92 多播传输协议93 AX.25帧94 IP内部的IP封装协议95 可移动网络互连控制协议96 旗语通讯安全协议97 IP中的以太封装98 封装报头99 任何私有加密方案100 GMTP101 Ipsilon流量管理协议102 PNNI over IP103 协议独立多播104 ARIS105 SCPS106 QNX107 活动网络108 IP有效负载压缩协议109 Sitara网络协议110 Compaq对等协议111 IP中的IPX112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113 PGM可靠传输协议114 任何0跳跃协议115 第二层隧道协议116 D-II数据交换(DDX) 117 交互式代理传输协议118 日程计划传输协议119 SpectraLink无线协议120 UTI121 简单消息协议122 SM123 性能透明性协议124 ISIS over IPv4125 FIRE126 Combat无线传输协议127 Combat无线用户数据报文128 SSCOPMCE129 IPLT130 安全包防护131 IP中的私有IP封装;132 流控制传输协议;133~254 未分配;255 保留。

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七章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七章TCPIP协议

3、IPv6地址的零压缩 某些类型的地址中可能包含很长的零序列,为进一步简化表示法,IPv6
还可以将冒号十六进制格式中相邻的连续零位进行零压缩,用双冒号“::” 表示。
例如链路本地地址FE80:0:0:0:2AA:FF:FE9A:4CA2可压缩成 FE80::2AA:FF:FE9A:4CA2;多点传送地址FF02:0:0:0:0:0:0:2压缩后,可表 示为FF02::2。
六、网络地址翻译(NAT)
CIDR技术的应用使现有的IP地址得到了更有效的使用,而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翻译)技术可以将网络内部的私有地址翻译成 Internet上使用的合法公有IP地址,这样便可以解决内部网络大量主机访问 Internet的需求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公有IP地址的注册需求。
四、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子网掩码(Subnet Mask)技术可以实现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若于子网, 且各子网大小相同,也就是各子网所能容纳的主机数相同。而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可以实现将一个大的网络分成多个不 同大小的子网,也就是说各子网所能容纳的主机可以不同。VLSM技术对IP地址的高 效分配及减少路由表大小都非常重要,但必须路由协议支持VLSM技术才能发挥作用。 能够支持VLSM技术的路由协议主要有RIP2,OSPF,EIGRP和BGP。
子网编址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子网掩码(Subnet Mask),子网掩码与IP 地址一样,其长度也是32位(4个字节),可以用二进制形式,也可以使用十进制 的形式。例如:255.255.252.0就是一个有效的十进制子网掩码,其对应的二进制 形式的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子网掩码中用1代表网 络部分,0代表主机部分。通常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地址的默 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利用子网 掩码可以确定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并可以判定网络中的主机是否属于同一子 网。若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便可以得出网络号;若将IP地址与子网掩 码的反码(即将子网掩码按位取反所得的二进制数)进行按位与,便可以得出主机 号。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第一章(P39)概述1-15,假定网络的利用率达到了90%。

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解:可以理解D默认为100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D0/(1-90%)=D/=10D利用率:D=D0/(1-U) D:当前网络延迟 D:空闲时延迟 U:网络利用率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 × 10^8 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2)数据长度为10^3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解:发送时延Ts = 数据帧长度(bit)/ 发送速率(bit/s)传播时延Tp = 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1) Ts = 10^7 bit / 100 kbit/s = 100 s,Tp = 10^6 m / (2 × 10^8) m/s = s2)Ts = 10^3 bit / 1 Gbit/s = 1 μs,Tp = 10^6 m / (2 × 10^8) m/s = s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1-19(1)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2)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本层的传输效率=上层传送下来的数据/本层向下层传送的数据1)100 / (100+20+20+18) = %2)1000 / (1000+20+20+18) = %1-29,有一个点对点链路,长度为50 km。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 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   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

填空选择:第一章绪论填空: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 LAN MAN WAN3. ARPAnet4.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5. ALOHANET6. 可以让人们摆脱有线的束缚,跟便捷,更自由地进行沟通7. 协议分层8. 协议9. 应用程序、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10.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主机至网络层11. MAC协议单选:1-3 D A C 多选:1 AC 2 ABC 判断:1-4 T F F F第二章无线传输基础填空:1、电磁波2、FCC3、全向的4、天线5、定向6、地波7、衍射8、快速或慢速平面的9、Christian Doppler 10、数据11、信号12、传输13、模拟14、ASK FSK PSK 15、扩频技术16、大于17、DSSS FHSS THSS 单选:1-5 AC C CD 6-7 A B 多选:1 ACD2 ABCD3 BCD4 ABC5 AB6 ABC 判断:1-5 F T T T T 6-10 F T T T F 10-14 F T T T第三章无线局域网填空:1、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2、802.11标准发布3、802.11标准(猜的)4、IEEE 802.11a5、基站或接入点6、基础机构集中式拓扑7、BSSID8、介质9、MAC10、媒体访问控制1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12、11Mbit/s 13、b14、多载波调制技术15、802.11a 802.11g 16、11 17、csma 18、sta服务19、物理20、联结重新联结解除联结分布集成21、竞争22、IEEE802.11e mac协议23、多个无线网络整体网络24、四地址25、802.11k26、802.11s 27、动态频率选择传输功率控制28、发送功率控制过程29、802.11无线局域网中关于快速服务集切换的内容30、600Mps31、IEEE802.11f 32、WPA 33、WAPI34、认证框架和可拓展认证/标准安全35、WEP36、企业模式单选:1-5 D D C B C 6-10 A B C D A 11-15 C D D D B16-20 B B B C A 21-25 A B A A A 26-30 D A D C D 31-35 C D A C A 36-39 C A C B 多选:1 AC2 CD3 BC4 BC5 AB6 CD7 AB8 AC9 AC 10 ABC 11 ABC 12 BC 13 AC 14 ABC 15 ABC16 AC 判断:1-5 T F T T T 6-10 T F T F T第四章无线个域网填空:1. 302. IEEE 802.15.43. 802.154. 无线个人区域网5. 蓝牙6. 基带7. 1 MHz 带宽8. 散布式网络9. 超宽带UWB 10. 协议栈11. 250 kb/s12. 全功能设备,只具有部分功能的设备13. 设备对象单选:1-5 C A C D A 6-10 B D A(不确定)A D 11-12 A A多选:1.ABCD2.AC3.ABC 判断:1-3 F F T第五章无线城域网填空:1、IEEE802.16x 2、回程3、IEEE802.16 4、固定宽带无线5、IEEE802.166、IEEE802.16e7、IEEE802.16f8、IEEE802.16d9、6GHZ 10、2~11GHZ 单选:1 -5D B B C A 6-8 D B C多选:ABC判断:1、F 2、T第六章无线广域网填空:1、IEEE 802.20 2、250km/h 3、OFDM MIMO 4、纯IP第七章移动ad hoc网络填空:1、移动Ad Hoc2、移动Ad Hoc网络单选:B第八章无限传感器网络填空:1、移动Ad Hoc网络(或者分布式网络系统)2、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能量供应模块第九章无线mesh网络填空:1. 移动Ad hoc网络2. 无线多选:ABC 判断:T第十章无线网络与物联网填空:1.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无线城市简答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IP 选项

分组头中 IP 选项字段是任选的; IP 选项主要用于网络控制和测试

源选路(source route)选项; 路由记录(record route)选项; 时间戳(time stamp)选项; ……

IP 选项需要由通路上的每一个路由器来处理; 实际应用中, IP 选项很少使用。

源地址:分别指出发出分组的主机的 IP 地址; 目的地址:该分组的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分组头的校验和(2 byte):

用来保护 IP 分组头 的完整性; 校验和的计算和检验算法:对分组头按照 16bits整数序列,对 每个整数分别计算其二进制反码,然后相加,再对结果计算 一次二进制反码,即得到校验和。

17
片的重组



分片后,每一个部分都作为独立的IP分组,独立地被继续 传送到目的地,这个过程中还可能被其它路由器再次分片; 所有的路由器都不会进行重组,因为重组需要路由器对分片 进行存储和处理,这将降低路由器的转发能力,在目的端 的重组可以大大简化中间路由器的实现; 由于 IP 分组被分片后,各片以独立方式传送,到达目的结 点的顺序是无法保证的,因此重组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各片 的偏移值来恢复原有分组的顺序信息; TCP/IP 对分组的分片和重组时网络操作系统的内部功能, 对应用软件是透明的;但是, TCP/IP 也提供了一些手段 (如利用 FLAGS 字段中的某些位),使高层软件能够控制 到网络操作系统的某些分片功能。

对分组进行分片的地点:


在分组的传输通路上,分片操作只能出现在两个 MTU 不同的网络的 交界处,也就是出现在路由器上; 进入一个新网络时,若新网络的 MTU 小于原有网络的 MTU,则可 能需要进行分片;若新 MTU 值不小于原有 MTU 就不必进行分片。
A
MTU=1500
以太网 分片 R1
MTU=620



ICMP协议中又逐渐添加了拥塞控制、路由控制等功能。 ICMP还提供一种双向的交互机制,网络节点可以用“请 求+应答”的形式来获取网络中的某些有用的信息 , 以便 21 进行故障诊断和网络控制。
ICMP 协议

ICMP 的功能

差错报告(路由器发现传输错误时向信源主机发送差错报告,信源主机 采取相应的差错处理措施。)
20
ICMP 协议

网际网控制报文协议 (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最初设计的 ICMP 协议主要用于差错的报告:

在IP网络中,各路由器独立完成分组的选路和传输,不需要信源 主机参与; 出现传输错误时,IP 协议内部没有机制来获取差错信息,并进行 相应的控制; ICMP的设计使路由器发现传输错误时,可以通过 ICMP 协议向 信源主机发送差错报告,由信源主机采取相应的差错处理措施。
12
IP 分组传输

IP 分组需要通过物理网络的帧来进行传输; 封装(Encapsulation)—— 将 IP 分组映射到物理帧中的方式

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物理帧的格式 保证数据封装的效率
IP 头 帧头


IP 数据区
帧数据区
最大传输单元(MTU - maximum transfer unit)
3
IP 层的特点

IP 层的特点

IP 层属于通信子网,位于通信子网的最高层。 提供无连接的分组传输:简单、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IP 协议是点到点的:对等 IP 层实体间的通信不经过其它节点。

对高层来说,IP 层隔离了各种物理网络的差异。
IP 分组
IP 层 以太网 令牌环 ATM ……
18
IP 层的差错处理与控制功能
ICMP 协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
IP 层的差错处理与控制功能

IP层对应于ISO七层模型中的网络层,相对来说, IP 层控制功能最为复杂,它所提供的主要控制功
能包括:

差错控制 拥塞控制 路由控制

控制功能的实现包括信息收集和控制两部分。

IP层控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 ICMP 协议。
IP 头
片头
数据 1(600) ID MF FO Len = = = = 100 1 0 620
片头
数据 2(600) ID MF FO Len = = = = 100 1 600 620
片头 数据3 (200) ID = 100 MF = 0 FO = 1200 15 Len = 220
分组的分片传输
24
ICMP 差错报告




目的地址不可达 TYPE = 3 差错报告是单方向的:路由器 -> 信源主机 分组超时 TYPE = 11 1B 1B 2B 4B 分组参数错 TYPE = 12 出错分组的 IP 头 未用 类型 代码 校验和 全 0 3 0~12 ICMP 差错报告的能力是有限的 + 前 64 位的数据 1B 1B 2B 4B ICMP 实现网络中诊断信息的交换,并不能提高 IP 分组 出错分组的 IP 头 未用 类型 代码 校验和 0:网络不可达 1:主机不可达 全 0 11 0~1 2:协议不可达 传输的可靠性,仅仅是报告了网络的问题。 + 64 位的数据 前 3:端口不可达 1B 1B 2B 1B 3B 4:分片失败 5:源选路失败 ICMP 提供差错报告的功能,但并没有严格规定对于某种 6 0:目的网络未知 :TTL 超时 IP 头 未用 出错分组的 类型 代码 7:目的主机未知 校验和 指针 差错应该采取何种差错处理措施。 1:分片重组超时 全 0 12 0~1 + 前 64 位的数据 …… 路由器并不能发现所有的传输错误。
各种物理网络技术都限制了一个物理帧的大小,这个限值被称为最大 传输单元,不同物理网络技术的 MTU 不同。 对于一个网络而言,其 MTU 值是由其采用的物理技术决定的,而且 通常保持不变。
13

IP 分组传输


一条传输通路可能由若干 MTU 不等的网段构成。在这样 的通路上进行传输时,如果不对 IP 分组进行分割,为了 实现分组的封装,则必须依照通路中 MTU 的最小值来确 定 IP 分组的大小。这将浪费通路中 MTU 较大的网络的 传输能力,也不符合 TCP/IP 对高层隐藏底层网络技术的 设计思想(高层软件需要根据底层网络的 MTU 来指定 IP 分组的大小)。 TCP/IP 采用的机制是:高层软件在确定 IP 分组大小时不 需要考虑底层网络的 MTU 等细节。当需要在 MTU 较小 的网络上传送较大的 IP 分组时,将会把 IP 分组分割成若 干较小的部分进行传输。这样,既可以适应网络互连时 各种不同的帧结构,同时达到比较理想的传输效率。
B
不需分 片
以太网
MTU=1500
R2
16
片的重组

片重组(reassembly)是分片的逆过程; 所有的片重组操作都在目的主机上进行;

重组过程
当目的主机收到 MF=1 的分片时,首先将其进行缓存; 以太网 当收到 MF=0 的分片时,计算原始 IP 分组的长度: A B 以太网 重组 原始分组长 = 本分片的偏移 + 本分片的数据长度 利用原始分组长度检查是否收到全部分片;若是,则按照各片的偏移 分片 MTU=1500 MTU=1500 值重新组装成 IP 分组,提交给高层软件;否则将等待,直到收到该分 组的全部分片; MTU=620 为了防止无限等待,在接收端设臵重组定时器;当接收到分组的第一 R2 R1 片时启动该定时器,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分组重组,将放弃 整个重组、释放资源。

控制(包括拥塞控制和路由控制等)
信息询问(请求/回答方式,故障诊断和网络控制)


ICMP 协议的封装 ICMP 的功能属于 IP 层
ICMP 头 IP 头 ICMP 数据区 IP 数据区
PROTOCOL = 1 (ICMP) ICMP 报文 IP 分组
22
ICMP 协议

ICMP 的报告和控制信息都装载在一个 ICMP 的报文中, 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传递; ICMP 报文也分为 ICMP 头和 ICMP 数据区两部分; ICMP 报文的传输依赖于 IP 协议的分组传输功能,即 ICMP 报文被封装在 IP 分组中传输。封装后,IP分组头 中的协议字段将等于 1,代表 ICMP 协议;
1 2
0
优先权 D T R 未用
用户希望的传输类型:
D:低时延 T:高吞吐率 R:高可靠性
分组的优先权:
体现本分组的重要程度(0~7) 0:一般优先权 7:网络控制优先权
10
IP 分组头

生存时间(TTL – Time To Live,1 byte)



用来防止 IP 分组在网络中出现无限循环; 分组产生时 TTL 被设臵一个初值;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其值都 将减少;当 TTL = 0 时,该分组将被丢弃。 TTL 指定的不是一个精确的时间(以 hop 为单位)
7

采用端到端可靠性的优点:


IP 分组的结构
0

IP 分组的构成:分组头 + 数据
4 8 16 19 标志Flag
24
31
版本 V 头长HL 服务类型 TOS 标识符 Identification 生存时间 TTL 协议 Protocol
总长度 TLEN 分片偏移量 Offset 分组头校验和 Checksum


在 TCP/IP体系结构中,尽管 ICMP 协议向其他高层协议 一样封装在 IP 分组中,但是其功能不是独立的,不能脱 离 IP 层而存在,因此仍然是属于 IP 层中的实现差错处 理和控制功能的一个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