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合集下载

AHAACCHRS《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性危险分层共识》解读

AHAACCHRS《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性危险分层共识》解读

AHA/ACC/HRS《心脏性猝死的无创性危险分层共识》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公布了关于识别心脏性猝死

(SCD)危险人群的无创性危险分层技术共识。该共识在临床试验和专家共识基础上,详细评估了现有各

项SCD危险分层技术和指标的预测价值。理想危险分层技术为可检测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

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触发和维持因素。

SCD通常指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的死亡。SCD可由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或非

心律失常等原因诱发。其中,可逆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SCD是无创性危险分层技术评估的重点。

共识指出,心律失常性猝死发生率为18.4万~46.2万例/年。尽管AHA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

开展了SCD的早期救治,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复苏,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但心脏停

搏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对SCD进行危险分层的共识应运而生,采用危险分层技术以识别猝死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防止猝死事件发生十分必要。

临床指标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测量简便,易于在人群中推广,是检测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最常用指标。LVEF下降一直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和发生SCD的危险因素,可独立预测SCD发生。LVEF≤40%是确定高危人群的临界阈值。然而,SCD常发生于LVEF尚可的患者中,表明LVEF识别SCD的敏感性有限.。

心电图指标

QRS时限

既往观察性研究发现,QRS时限延长预示LVEF降低患者预后不良。有研究显示,QRS时限≥120 ms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率增高和SCD独立相关。虽然既往研究显示QRS时限可用于识别SCD高危患者,但缺乏前瞻性研究证实。因此,共识暂不推荐应用该指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SCD危险分层。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

南的解读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的解读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于2006 年9月正式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 和Curopean Heart Jourmal杂志发表了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这是美国和欧洲联合发布的第三个指南,其他两个是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2003年)和心房颤动治疗指南(2006年)。该指南为ACC、AHA、ESC(包括欧洲心律协会(EHRA)和欧洲心律学会(HRS))合并和更新过去重叠且有差异的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预防SCD 内容的19 个临床指南和4 个专家共识,依据目前医学可提供的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共同制定的一个新的意见一致的指南。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临床医师像对待教科书一样,必须逐条按推荐执行室性心律失常和SCD 风险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在具体执行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时,可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的情况有所改变。

指南中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SCD。指南内容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EP)等。介绍了药物治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双室同步起搏(CRT)+ICD、导管消融、外科手术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管成形术的治疗选择;指南指出,除了临床表现外,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负荷决定治疗和预后;除了有特殊心律失常急性治疗推荐外,也有特殊病理、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以及遗传等情况下治疗推荐,还有对心脏结构正常特殊人群如运动员、

2022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解读

2022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解读

2022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解读

近日,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2022年ESC 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SCD)预防指南》(简称“新指南”)[1],这是继2015年ESC[2]和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病学会(ACC)/心律协会(HRS)[3]“VA患者管理及SCD预防指南”相继发布之后的一次重要更新。

新指南在2015年ESC指南的基础上,基于近年来SCD的流行病学新认识、VA和SCD的危险分层新证据(基因,影像和临床特征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新进展等,更新了关于VA管理和SCD预防的推荐。

指南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指南结构的更新,其二是指南内容的更新。新指南在撰写时非常注重指南内容在指导日常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同时又提出了VA管理和SCD预防领域一些尚未回答的问题,指明了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就新指南结构更新的五个方面解读如下。

1、结构更新

在指南的诊断评估的概述方面,增加了以下三个内容的新章节,包括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和既往无心脏疾病史的患者在首次发生VA时的诊断评估流程。

01 药物激发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在VA中的诊断价值得到提升。指南进一步规范了不同药物激发试验的适应证、禁忌证、试验流程、药物用量及给药方法、阳性标准、终止试验标准和注意事项等,有助于临床实践执行操作。如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阿义马林和氟卡尼用于有Brugada综合征或猝死综合征家族史、复苏成功的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心脏骤停的诊断, 而其它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普罗帕酮并没有得到推荐。肾上腺素类药物有助于在无法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中鉴别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复苏成功的心脏骤停;乙酰胆碱和麦角新碱用于怀疑冠脉痉挛所致室颤患者的药物激发;腺苷用于排除潜在的心室预激。

2017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scd预防指南发布

2017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scd预防指南发布

2017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scd预防指南发布

2017 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SCD预防指

南发布

10月30日,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

会(ACC)和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制定的《2017 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SCD)预防指南》发表于《J Am Coll Cardiol》。

以下为指南十大要点:

1.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HF,定义为LVEF≤40%),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来降低SCD和全因死亡率(I类)。

2.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仅给予冠脉血运重建不足以有效预防复发性VT(III类)。

3.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NYHA II–III级、LVEF≤35%的患者,尽管有指南指导的管理和治疗,如果有意义的预期寿命超过1年,推荐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4.对于既往心肌梗死和复发性症状性持续性VT患者或者表

现为VT或室颤(VF)电风暴的患者,若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胺碘酮(证据级别B-R)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证据级别B-NR),推荐导管消融。

5.对于年轻的(年龄低于40岁)不明原因SCD、不明原因的近乎溺死或复发性晕厥,若无缺血性或其他结构性心脏病,推荐进一步评估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6.对于需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或怀疑是频繁室性早搏(一般超过15%,主要是一种形态)引起的心室功能下降的患者,若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不耐受或者患者不接受,导管消融是有用的(I类)。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

遗传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一级预防,一直颇受争议。之前,比较权威的是2006年ACC/AHA/ESC联合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猝死预防指南,在2014年HRS/EHRA/APHRS联合发布了专门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在最近的2015年ESC年会上,欧洲心脏病学会又发布了新的室性心律失常处理和猝死预防指南,比较新旧指南和专家共识,可以看到,在诊断和危险分层方面,基因检测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治疗方面,除了ICD之外,一些药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的被认识。一长QT综合征

在2014年专家共识中,长Q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QTc>500ms,或长QT综合征风险评分>3.5,或有明确的相关基因突变。而在2015年新指南中,前两个标准放宽为QTc>480ms,或风险评分>3(I类推荐)。对于晕厥原因不明的病人,QTc>460ms即可诊为长QT综合征(IIa类推荐)。

一级预防方面,2014年专家共识建议应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避免使用易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2015年新指南则额外指出对于不同的基因型,应注意避免不同的诱发因素,比如LQTS1病人应避免剧烈游泳,LQTS2病人应避免进入嘈杂环境(I类推荐)。

所有临床诊断的长QT综合征病人都应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I类推荐),如果是仅仅根据基因学诊断的长QT综合征,即使QT间期在正常范围,也推荐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IIa类推荐)。如果病人曾发生晕厥

和/或室速,在beta受体阻滞剂之外还应植入ICD(IIa类推荐)。

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与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与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处理

与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一、概述

(一)目标人群

●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有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发作危险的患者

(二)诊断/评估

1、病史及体格检查

2、静息心电图(ECG)

3、运动试验

4、动态心电图

5、心电图技术及测量[T波电交替、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敏感性和心律震荡

6、电生理试验

7、左室功能和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运动试验结合影响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或核素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

●磁共振影像学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三)处理/治疗

1、心肺复苏

2、自动体外电除颤

3、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电解质紊乱、机械因素、血容量不足)的处理

4、直流电心脏复律

5、经静脉置管

6、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索他洛尔、奎尼丁、美西律)

●异丙肾上腺素

●钙通道阻滞剂

●钾及镁盐

●抗地高辛抗体

7、临时和永久起搏

8、超速起搏

9、脊髓调节

10、左心去交感神经

11、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12、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13、ICD的辅助治疗(导管消融、外科切除、药物治疗)

14、生活方式的改变

15、合并情况的处理

16、与特殊人群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运动员

●性别和怀孕

●老年患者

●儿科患者

●植入ICDs的患者

●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

(四)需要考虑的主要临床预后

●康复和窦性心律的维持

●异位病灶的成功消融

●血液动力学功能

●生活质量

●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性)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室性早搏再评价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室性早搏再评价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室性早搏再评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

2006年,欧美3大权威心血管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联合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06版指南”)。随后几年,这一领域进展迅速,理念不断更新。时隔8年,翘首以待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2014年9月正式发表,该共识由欧洲、美国、亚太地区3个权威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美国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EHRA/HRS/APHRS)共同制定。整体而言,共识不是对2006版指南的更新,但两者聚焦于同一专题,学术内容必然存在一定联系。此外,共识内容丰富但不追求全面,贴近临床且更注重实用。本文对共识的室性早搏部分进行解读。

一、室早的再认识

室性早搏(室早)临床常见,患者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近年来,对室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1.诊断

室早的诊断包括:室早的形态(是单形还是多形)、数量(是多还是少)、起源部位(心室游离壁还是流出道)、与运动的关系(增多还是减少)、伴有还是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等。尤其是最后一点,因患者的预后往往不取决于室早,而取决于心脏病本身。

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瘢痕(Q波或碎裂QRS波)、心室肥厚或其他心脏病证据,有利于发现遗传性心律失常伴有的心电图异常(例如异常J波、QT间期延长、Brugada波、epsilon波等),还能对室早起源部位进行定位。动态心电图能计算室早负荷,利于多源性、多形性室早的检出,有时还能捕捉到室早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的心电图,为日后射频消融做准备,其还有助于判定患者的症状是否与室早有关。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心脏骤停(SC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常见原因,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率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1,2]。心律失常性猝死是SCD的最直接原因,其中约80%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20%为心脏骤停及各类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作为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SCD的高危患者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及SCD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者防治其再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ICD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包括AVID 研究、CIDS研究、CASH研究,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心脏骤停幸存者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或室颤患者,ICD比抗心律失常药物更有效。在AVID试验[10]中,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幸存的SCD或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的患者,ICD改善了总体生存率(主要是胺碘酮),在其为期2年的研究中发现死亡率相对降低27%,绝对风险降低7%。基于ICD的良好获益,目前在VA的管理和SCD的预防上持续助力,为此指南首次专门开辟一个章节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治疗(尤其是ICD治疗)的价值。例如,经静脉ICD推荐用于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当根据患者的并存疾病和心功能状态推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风险很高而非心律失常(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风险低时,患者更能够从ICD中获益。下面将从与特定疾病状态相关及其他相关情况的VA和SCD风险的持续管理方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新指南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新指南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

新指南

2017年10月30日,AHA/ACC/HRS联合更新并在线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SCD)预防指南。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杜克大学医学中心Sana Al-Khatib教授指出,该指南为VA的治疗及SCD的预防提供了以证据为基础的推荐,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在怀疑患者SCD风险增加时应如何对其进行评估与治疗。

新指南强调,心搏骤停及其最常见的后果——SCD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过去二三十年,美国每年有230 000~350 000人死于SCD。对于VA患者及SCD风险增加的患者,新指南建议临床医生采用共享决策法,基于最佳可用证据及患者健康目标、偏好及对未来的预期来决定治疗策略。此外,新指南建议有心搏骤停或持续VA病史的ICD患者,若因感染等原因需移除ICD时应佩戴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WCD)来预防SCD。去年AHA发布的首项WCD相关科学咨询报告认为,对于有暂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和存在植入永久性除颤器适应症但暂时存在禁忌症的患者,WCD 可作为一种临时性手段用于预防SCD,这一声明也得到了美国心律学会认可。

此外,新指南就可增加VA患者SCD风险的特定疾病及综合征管理作了详细推荐。其中,值得强调的是,新指南推荐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ICD作一级预防。新指南指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若经指南指导药物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1级、LVEF≤35%,其预期寿命超过1年,则可考虑植入ICD。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修改版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修改版
在器质性心脏病变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基础上,老年 人承受和代偿能力的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力衰竭、 抗心律失常或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应用、心室希氏束-普肯野 系统传导异常、肾功能衰竭所致电解质紊乱、创伤、不适当 运动、ICD放电等引起的恐惧焦虑心理等在部分电风暴病例中 起了触发的作用。
但在其余病例中,虽然对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作了全 面分析,亦有未能发现明显的电风暴触发因素的报道。
近年Marketou和Krupa等相继有报道服用胺碘酮、 冠脉搭桥术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除 颤起搏(ICD)、肝移植手术、植入右侧迷走神 经刺激器等可引发电风暴。
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的电风暴
(implanted heart defibrillator, ICD)
Israel等对ICD电风暴的定义:24h内监测到自发性室速 /室颤≥2次,包括被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或≥1次电击 中止室速,及未能治疗、持续时间>30S的室速;其类型可 为单形性、多形性或尖端扭转性室速。
1、器质性心脏病 1.1心脏解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②心肌病 ③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大伴心功能不全 ④瓣膜性心脏病 ⑤急性心肌炎 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其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电风暴发生率最高
ACS
男性,79岁,急性前壁梗死,24h内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

2014 ACCAHAHRS房颤管理指南

2014 ACCAHAHRS房颤管理指南

根据血栓栓塞风险选择抗栓治疗,不管是 I
B
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推荐采用CHA2DS2-VASc评 分评估卒中风险
I
B
机械瓣膜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I
B
INR 2.0 to 3.0 or 2.5 to 3.5,取决于瓣膜类型
推荐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
或CHA2DS2-VASc≥2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药
IIa
B
院外不可以使用多非利特药物复律
III:有害 B
4.1预防房颤和维持窦律药物
• 4.1.1维持窦律抗心律失常药:推荐 • I类推荐:
1.启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推荐治疗突发或可逆性病因(证据水平:C) 2.根据心脏疾病和合并症,选用以下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证据水平: A):胺碘酮、多菲利特 、决奈达龙、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 3.启动抗心律失常药药物之前考虑包括促心律失常作用等用药风险(证据水平: C) 4.由于胺碘酮潜在毒副作用,只有在评估风险之后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 存在禁忌时方可使用(证据水平:C) • IIa类推荐 1.房颤患者可使用节律控制药物治疗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证据水平:C) • IIb类推荐 1.对于非频发、可耐受的复发房颤,药物在减少复发频率和症状的情况下可以 继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证据水平:C) • III类推荐:有害 1.房颤转为永久性之后不能继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证据水平:C) 包括决奈达龙(证据水平:B) 2.纽约心功能分级III级和IV级房颤患者或4周内有失代偿心力衰竭发作患者不 能使用决奈达龙(证据水平:B)

2014年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2014年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1或2 最高值9分
凝血瀑布及口服抗凝药作用靶点
第八页,共31页。
此外:
Edoxaban
Betrixaban 正 在临床研究阶 段,尚未 通过 FDA批准
2014 AHA/ACC/HRS 指南: NOACs成为抗凝推荐的选择,VKA仍为首选用药
推荐意见 CHA2DS2-VASc为 0 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无需抗栓治疗 CHA2DS2-VASc为 1 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不进行抗栓治疗或使用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或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既往卒中、TIA或CHA2DS2-VASc≥2的患者,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物
1.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 doi:10.1093/eurheartj/ehs253.
2.January CT,et al.J Am Coll Cardiol. 2014 Mar 26. pii: S0735-1097(14)01739-2.
第十八页,共31页。
LAA:左心耳
华法林:初始每周检测INR(2-3),INR稳定后每月检测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 如果INR不能维持在治疗窗内,推荐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 CHA2DS2-VASc≥2的终末期CKD(CrCl<15ml/min)或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 华法林进行抗栓治疗 房扑的抗凝治疗,遵照房颤的推荐意见执行
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 对房颤伴PCI患者的推荐

2012年ACCFAHAHRS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2012年ACCFAHAHRS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 4、先天性心脏病 与其他类型的结构性心脏病一样,在先天性心脏病患 者中越来越多应用ICD一级预防心脏猝死。尽管没有随机 临床试验证据,但多项观察性研究一致报道,先心病患者 系统性室性功能不全最能预测继发心脏猝死或适当ICD复 苏。上述研究支持在未来的指南修订中扩大ICD的作用, ICD在先心病和晚期室性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持续益处已被 证实。不过,当前的指南并未更改。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在先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作出特别推荐的证据仍不 充分。 5、原发性心电疾病
2012年ACC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AHA/HRS心律 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相对于2008 年指南,该指南的更新之处主要 在于:①将I类适应证限定为QRS 时限≥150 ms 的患者;②将I类适应证限定为左束支阻 滞(LBBB)患者;③将部分轻度心功能不 良患者纳入CRT 适应证人群。此外,指南 指出至少在CRT 植入后72 h 内、2 -12 周、 此后每3 -l2 个月应进行随访,濒于电池耗 竭时每1 -3 个月随访,为患者管理提供了 依据
• 3. 纳入轻度心功能不良患者的依据:将轻度心功能不良患 者纳入为CRT适应证是本指南的亮点之一,包括I类适应 证中纳入部分心功能II级患者,IIb 类适应证中纳入部分心 功能I级患者。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指南将I类适应证扩展 至心功能II级的患者,但仍要求QRS 时限≥150 ms 且为 LBBB 。IIb 类适应证是指药物治疗基础上LVEF≤0.30 、 窦性心律、LBBB 且QRS 时限≥150 ms 、心功能I级的缺 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上述修订的依据主要是madit-crt 、 raft-re-verse 和miracle ICD II 这3 项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研究证实:轻度心功能不良者接受CRT可改善心功能,降 低心力衰竭恶化事件等复合终点。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协会(AHA )和美国心律协会(HRS) 联合发布《ACC/AHA/HRS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扌旨南》。该指南纳入了近年来高质量的大规模临床硏究,与2003年ACC/AHA/ESC指南相比更注重临床实践。新版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SVT)指南详尽描述了SVT的完整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急症处理与长期治疗,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指南最后还将特殊患者的内容如儿科患者、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妊娠及老年患者做简要概述,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一、S VT完整定义

室上性心动过速指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部位以上的心率〉

100/min的心律失常。SVT主要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z AVNRT)s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 - 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S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 AT)O但也涵盖规律的窄QRS心动过速、不规则SVT (如不规则房扑和多源性房速)、少见的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异位交界性心动过速等。指南同时也提及,尽管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 AF)从严格定义上归属SVT,但由于房颤有相应的管理指南, 因此2015年SVT指南明确指出房颤不在所述范围中。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

8月26 H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年会上,ESC颁布了《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全文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新版指南对诊断和管理部分进行了全面更新,以促进其在日常临床决策中使用。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先证者和亲属的系统检查等相关建议。新版指南为5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提供了综合流程图和建议,用于没有已知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就诊时的诊断评估。新版指南提出了优化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实用建议,以管理经常发生广泛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电风暴的患者。

心肺复苏术和AED亟待普及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幸存者不到10%。如何预测和预防心脏骤停仍然需要大量研究,而生存的直接获益将来自公众。指南建议在商场、体院场馆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更多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同时在学校和社区等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指南工作组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Jacob Tfelt-Hansen教授表

示, 公众是我们对抗社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盟友,每个人,包括学童,都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心月市复苏(CPR )和使用AED ,以挽救更多生命。对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 ),建议旁观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I \

冠状动脉疾病

在西方,75%-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弓I起的。可以通过养成有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猝死风险,例如不吸烟、营养饮食、减重、锻炼以及减轻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冠脉中的斑块积聚和血栓形成。

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

2014年3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发布了2014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管理指南(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且该指南全文同时在Circulation及JACC等杂志上在线发表。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对2006 AHA/ACC/ESC房颤管理指南进行了全面补充与修订,在房颤的病理生理、临床评估、抗栓治疗、节律与频率控制、特定患者房颤治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融入了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对相关治疗策略和治疗手段的应用进行了更新。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制定的宗旨是“旨在制定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而最终决策权须由医师和患者来掌握,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临床情况”。与2006 AHA/ACC/ESC房颤管理指南相比,该指南无疑有着巨大进步。本章将对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中值得关注的内容做一解读。

2014年3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发布了2014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管理指南(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且该指南全文同时在Circulation及JACC等杂志上在线发表。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对2006 AHA/ACC/ESC房颤管理指南进行了全面补充与修订,在房颤的病理生理、临床评估、抗栓治疗、节律与频率控制、特定患者房颤治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融入了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对相关治疗策略和治疗手段的应用进行了更新。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制定的宗旨是“旨在制定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而最终决策权须由医师和患者来掌握,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临床情况”。与2006 AHA/ACC/ESC房颤管理指南相比,该指南无疑有着巨大进步。本章将对2014 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中值得关注的内容做一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