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制度
品质控制制度--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总则 制定目的为制定每批入库之物料(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以利于制造、 仓储等作业辨识,并为品质责任追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章。
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种原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识及追溯,均适用本规章。
权责单位1) 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产品标识规定原物料之标识1) 供应商提供之每批物料, 其每一包装容器外, 应贴上供应商之产品标 签,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 日期等,必要时就标识供应商作业单位或人员,以及产品保质期等。
2) 原物料进厂后, 仓库点收人员提供物料待检卡, 由供应商送货人员填 写后贴在该批物料外包装上。
待检卡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 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交货日期等。
3) 品管部 IQC 人员依照进料检验规定对原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 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允收)、“不合格”(拒收)、“特采”(让 步接收)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4) 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 至制造单位使用完之前, 每一包装容器之标 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半成品之标识1) 制造部各单位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半成品入库前, 应在其包装容器外贴 上标签卡。
标签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 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必要时填入作业人员姓名) 、生产日期 等。
2) 制造单位物料人员对每批半成品, 送品管检验前, 应贴上该批物料之 待检卡。
待检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 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生产日期等。
3)品管部FQC 人员依照最终检验规定予以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 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 验日期。
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后工程使用完之前, 每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 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1目的为防止采购产品、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及不合格品的混淆和非预期使用、误用以及需要可追溯时能有效追溯。
2使用范围原辅料、包装物、过程产品、最终产品标识和追溯活动的控制。
3职责3.1品控部负责对公司产品标识活动情况的监督检查。
3.2品控部负责对已检验和试验的产品进行质量状态标识,并负责产品追溯性管理。
3.3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现场相关产品的标识,对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加工状态进行标识。
3.4原材料库负责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标识,成品库负责对入库成品进行标识。
4 工作流程和要求4.1标识及要求4.1.1 原材料出入库标识4.1.1.1原材料库管理员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认真核对供应商票据,如实登记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入库日期、批号等信息,在标识牌上填写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检验状态、有版本号的需注明版本情况;4.1.1.2原材料领用时,车间领料人需填写领料单,按要求经相关领导批准后交于原材料库管理员;4.1.1.3 原材料库管理员接到领料单后,按照先进先出的发货原则进行发货,发货时认真核对原材料外包装上标识的批次,规格,生产商,并在领料单上认真填写原材料批次或生产日期、规格、供应商名称、领用数量等信息;4.1.2 生产过程标识4.1.2.1前处理车间称料人员填写“前处理车间称料记录表”时,认真核对原材料外包装标识,查看原材料批次、规格及数量及保质期是否和领料单相符;4.1.2.2前处理打料、调配、均质灭菌的操作人员应及时在“质量保证一卡通上”做好锅次、罐号、时间的标识,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4.1.2.3灌装车间人员对灌装的料液做好灌装记录,如实填写灌装时间、检查时间、使用的原材料批次、规格及供应商;4.1.2.4包装车间按照要求调整喷码内容。
喷码内容有生产日期、生产时间、班组号、产地代码等。
4.1.2.5产品包装好后码垛入库,包装码垛人员在每垛的“成品入库标识”上注明生产日期、产品名称、规格、班组号、产品序列号或时间段、码垛人员等;。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一、概述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确保产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和跟踪性,在面临退回、保修和召回等问题时能够有效地处理。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产品在生产、物流和销售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和跟踪性,防止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退换货、索赔、召回等事件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级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和销售管理人员,以及与产品生产、物流、销售有关的各级员工。
三、术语1.标识:指对产品进行识别和区分的标记,可包括:批次号、生产日期、产品序列号、包装形态、条形码等。
2.可追溯性:指能够追踪、检索和调查产品的生产、物流和销售信息,以及相关文件和资料。
3.跟踪性:指能够追踪、监控和记录产品在生产、物流和销售过程中的状态和变化。
四、要求1.标识要求(1)产品应按照国家和企业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标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厂商、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等信息。
(2)对于特殊需求或产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标识。
如危险品等。
(3)标识应保证清晰、准确、可靠,并具有一定的防伪能力和防篡改能力。
(4)标识应在产品生产和供应链的各环节得到有效的保留和传递。
2.可追溯性要求(1)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物流和销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记录、物流节点记录、销售记录等。
(2)企业应建立可追溯性档案管理制度,对于生产、物流和销售过程中的关键资料和信息应建立相应的档案。
(3)在生产、物流和销售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点,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4)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应及时对其进行追溯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跟踪性要求(1)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跟踪机制,对于生产、物流和销售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模板

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确保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追溯,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三、产品标识1. 产品标识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
2. 标识应清晰、易读、不易脱落,且应与产品包装或产品本身一同存放。
3. 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标识,以便于追踪。
四、追溯体系1. 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到产品销售的每个环节都有记录。
2. 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产品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五、记录管理1. 所有产品相关的记录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妥善保存。
2. 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进货记录、生产过程记录、质量检验记录、销售记录等。
3. 记录保存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六、产品追溯1. 一旦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启动追溯程序,查明问题原因。
2. 追溯过程中,应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迅速定位问题产品批次,评估影响范围。
3. 对于问题产品,应及时采取召回等措施,防止问题扩散。
七、培训与指导1. 定期对员工进行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的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相关操作。
2. 对于新员工,应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了解并遵守本制度。
八、监督与改进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检查。
2. 对于制度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相关部门审议,并由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实施。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的特定需求和操作流程。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生产批号编号规定》
7.0质量记录
《来料检验报告》
《套料领料单》
《成品入库单》
《出库单》
《产品标示卡》
《送检单》
《部品物料投入记录表》
《转序单》
2)各生产部门根据公司材料或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况并结合公司生产现场现有的空间规划出各检验过程和各生产车间材料或产品的储存和存放区域。
3)各部门必须确保本部门的检验与试验状态之规划区域和标识牌清晰明了并得到保护;必须要求本部门的所有人员理解、遵守并执行检验与试验状态的规定。
5.1.4当顾客有要求时,必须满足顾客附加的标识要求。
5.7.3成品出货后,PMC仓储组必须依《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建立并保存相关的出货记录,以便于追溯。
5.7.4当顾客有产品质量追溯要求或各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品管部应可追溯至成品出货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制程检验记录及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来料检验记录等,还可以追溯到生产日期、检验日期、生产批号、产品名称、产品编号、规格/型号、数量、来料检验日期、供应商、生产部门,并追查其产生的原因,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直至所反馈的问题全部解决或得到有效处理,以防止此类不良问题再次发生,其具体处理方法由相关部门按《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实施。
5.1.1.2对于检验、生产、仓储阶段的所有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各部门根据产品实际所需的标识状况和本部门实际的生产状况对其以适当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标识的方法可用标签(标签具有唯一批次号、不同标签颜色等)、装载容器、放置区域等形式进行划分,标识应清晰和易于识别。
5.1.2检验、试验状态分类与分区:
5.3.3生产线作业过程中以产品的不同摆放位置或方向等区分不同的产品过程状态。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一、概述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指公司在管理方案中明确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产品进行物流追踪,保证产品质量和应急处理能力。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的构建,旨在提高公司的品质水准和安全性能,提高供应链的货运效率和可追溯性、降低公司的库存成本和营运风险。
二、标识管理1、标识范围标识范围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包装物、运输信息、售后信息等关键节点。
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批次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存储条件等信息。
2、标识要求(1)清晰:字迹工整、鲜明易辨,可以使用电脑打印、手写等多种方式。
(2)准确:标识信息应该与实际情况匹配,包括产品名称、批次编号、生产日期等。
(3)规范:标识符号规范、字体统一,确保标识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4)不可篡改:标识信息应当将篡改尽量减少,防止标识信息被错误修改或者人为损坏。
(5)一致性:同一批次的产品应该具有相同的标识信息,以保证产品追溯的准确性。
3、标识管理程序(1)标识编码:针对不同的产品、批次制定不同的编码规则,确保标识信息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2)标识记录:对每个产品的标识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标识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3)标识修改:对于标识信息的修改,应该规范操作程序,并保留修改记录,以备忘和追溯信息。
(4)标识查验:在物流传递和售后服务过程中,进行标识信息的查验,确保产品可疑信息不进入市场。
三、可追溯性管理1、可追溯性范围公司应在生产、质检、物流等关键环节建立可追溯性管理系统,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入库、销售等多个环节,建立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信息。
2、可追溯性要求(1)可读性:可追溯信息应当包括必要的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追溯产品的来源和整个物流历程。
(2)准确性:可追溯信息应当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车间、销售商等关键环节。
(3)一致性:同一批次的产品应该具有相同的可追溯信息。
3、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原材料追踪体系:对于入库的原材料,应该建立标准的入库记录和具体的抽检计划,建立原材料的可追溯性体系。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确保货物和产品持续追踪和识别的一种管理体系。
该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能够对产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追踪和控制,以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一)基本原则1.标识唯一性原则:对于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应当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号,以便进行追溯与管理。
2.标识可追溯原则:对于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必须能够追踪它们的来源、制造过程和分销渠道等相关信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3.标识可靠性原则:标识必须要充分明确,易于识别,而且持久性良好,能够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不受影响地存在。
4.标识实时性原则: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标识,必须保证其与产品实时联系,并且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能够保存相关的数据信息,以便产品追溯。
(二)管理流程1.标识分类:对于要进行管理的产品,需要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产品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编号,以方便其在生产、运输及出售过程中的管理。
2.标识应用:对于每一个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都应该加入相应的标识,以保证产品的唯一性以及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
同时标识应该在生产结束后及时记录相应的数据信息。
3.标识管理:对于所有的标识,必须要进行管理和监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标识错误或管理不当等原因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对于标识错误或非法操作应进行相应的纠正和处罚。
4.标识追踪: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可以通过识别标识实现产品的追踪,包括产品的来源、生产厂家,生产时间、生产地点,运输过程、销售过程等。
(三)管理要求1.明确责任:对于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需要设定相应的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并确保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2.进行培训:为了确保员工对于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体系的操作准确性,必须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健全管理体制: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确保全面有效地检查和测试标识、标牌的标记和可追溯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模板)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是为确保公司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并落实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第二条公司将依照国家法规和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严禁任何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第二章标识管理第四条产品的标识应明确、规范、真实,标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次、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必须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
第五条产品的标识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并应有唯一标识符,确保所有产品均唯一可识别。
第六条产品标识的设计应符合产品的品质、特征和用途,避免与其他产品标识混淆。
第七条标识项目的更改应及时更新,未经批准,不得更改产品标识。
第三章可追溯性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并以此掌握产品来源、去向等信息,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的反应。
第九条公司应具备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记录和信息,记录和信息应如实可靠,以供追溯。
第十条公司应对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进行有效的追溯,如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处理并有据可查。
第四章管理职责第十一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第十二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发现并纠正问题,改善管理体系。
第十三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重视,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和监督。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四条违反本制度中规定,未进行标识或不符合标准要求,将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中规定,未进行可追溯性管理或追溯管理不到位,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并随着公司管理的实践不断完善。
产品标识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经典版)

产品标识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要求,准确记录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防止混用和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本《产品标识可追溯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各阶段产品标识和实现产品可追溯性的要求,涵盖采购、生产、质量管理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归口管理产品标识和追溯性工作,各部门和单位配合落实相关要求。
第二章产品标识流程第四条公司制定并实施产品标识的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明确产品标识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第五条采购物资的标识分为A类物资(如面粉、食盐)和B类物资(如包装袋、设备配件及其他零星采购物资)。
5.1A类物资由相关部门负责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名称、品种、数量、巨化指标、分承包方等信息。
5.2B类物资由采购部门负责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
第六条产品标识采用填写产品标识卡的方式,卡片应明确挂在产品或贮存区的显著位置上。
生产设备应采用厂家铭牌标识,如有丢失,生产部门应进行追溯并补作铭牌。
第七条成品标识应在包装袋上,标识内容应包括名称、净含量、厂名、厂址、等级、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等信息。
第三章产品标识的控制第八条各部门和单位应每周对相关产品标识进行检查,如有需要补作标识的情况,应向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第九条质量管理部门应每月对各类产品标识进行检查监督,并做好产品标识检查记录。
第四章产品标识的可追溯性第十条产品标识的可追溯性适用于以下场合:10.1合同中明确规定或顾客要求提供产品追溯服务的情况;10.2公司内部查找不合格原因、追溯某批次不合格产品的原始和生产状态的情况。
第十一条产品标识的追溯工作由质检部门组织实施,包括追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顾客提供相关信息。
第五章违规处罚与奖励第十二条对违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行为,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进行记录。
第十三条对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上标明其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有效期等相关信息的行为。
标识可以帮助用户准确识别产品或服务,避免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
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和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目的、内容、流程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目的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准确的标识和可追溯的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2.增强用户信任:准确的标识和可追溯的管理可以让用户更加信任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3.合规管理: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合规管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明确的合规证据。
二、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内容1.标识规定:明确产品或服务的标识要求,包括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或有效期等标识项目,并确定标识的位置、尺寸、方式等要求。
2.标识过程控制:制定标识和标识过程的控制措施,包括标识的编码、记录、检验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追溯流程设计:建立产品或服务追溯的管理流程,明确追溯的范围、目的、责任和要求,确保追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追溯记录管理:建立追溯记录的管理规定,包括记录的内容、格式、保存期限以及记录的查阅和使用权限等要求。
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的流程1.标识设计和制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标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标识的制定和审批。
2.标识过程控制:制定标识的过程控制规范,明确标识的编码、记录和检验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标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追溯流程设计:设计产品或服务的追溯流程,明确追溯的范围、目的、责任和要求,确保追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追溯记录管理:建立追溯记录的管理规定,包括记录的内容、格式、保存期限以及记录的查阅和使用权限等要求。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doc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1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文件编号HY-C-01修改状态A/0 编制审批发放号1目的在接收、生产、贮存及交付的各阶段,以适当的方式标识产品,通过标识和记录,来反映某一产品或某一匹产品的历史,以对质量问题的原因,责任等进行追溯,需要时可追回不合格产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原辅材料、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制定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方案,并监督、检查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实施。
3.2仓库负责按规定对原辅材料进行标识。
3.3质检部负责按规定对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标识。
4程序概要4.1产品标识是对每个或每批产品形成过程中标识和记录的唯一性标识,以区分不同类别、规格、批次等产品,以防止混用。
同时,通过标识可追溯某一个或某一批产品的原始状态,生产过程和使用情况,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便于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需要时可追回不合格产品。
4.2本公司产品从接收、贮存到生产、交付都要保持其相应的标识,并有记录。
以确保在需要追回或进行特别检验时,识别出具体产品,为实可追溯性,产品标识应与生产原始凭证、质量相一致。
4.3质检部对产品标识的分类方法、部位要作出明确规定,指导各实施部门按规定进行实施。
4.4生产部和各生产单位,要严格标识规定进行标识,并对产品标识进行维护和管理。
必要时,要对消失的标识进行及时复制,当要求追溯时,进行追溯。
4.5在产品标识和追溯过程中,质检部应及时协调和处理有关问题,使产品标识和追溯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
5工作流程5.1物资管理部负责外购产品标识,入库原辅材料凭生产厂商的质量保证书、质检报告或入库通知单所提供的供应商名称、原料名称、规格型号等作为标识内容,填写原辅材料标签,记录供应商的入库日期,并分类一一放置,产品发出执行先进先出原则,确保供方产品可追溯性的实施。
最终产品检验合格后做好生产批次标识,进入仓库填写成平标签。
5.2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采取挂牌或分区存放等方式进行标识,保持标识的醒目、统一、准确、及时和有效。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规定

3.4、品质管理部职责:
3.3.1、负责公司内部物料及产品质量状态标识的监督与考核。
3.5.2、负责配合采购对外协单位来料标识的监督与考核。
4、标识和可追溯管理的具体要求:
4.1、外购外协件的标识与追溯:
4.1.1、外购外协件产品入仓后,由仓管员用《物料总标识》进行标识,标识卡上必须明确物料名称、物料代码、供应商名称、来料日期、待检日期及来料数量等内容,在“待检验”栏下划“√”后通知进行检验。
4.1.2、检验后,依据检验结果检验员负责在系统判定后 20分钟内在《物料总标识》上加盖“合格”或“不合格”印章(合格为绿色,不合格为红色)。
4.1.3、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由仓管员负责将相应处理结果用专用印章加盖在《物料总标识》上,处理结果分为“回用、厂家挑选、在线挑选、返工、返修、退货”等,不合格物料要求每卡板上面需有一个物料标识。
4.1.4、紧急放行物料仓管员负责《物料总标识》上加盖“紧急放行”印章。
4.1.5、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仓管员负责将此类物料放置在指定的“不合格品区域”,统一进行监控。
4.1.6、不合格物料经工艺评审判定为“回用、厂家挑选、在线挑选”的,生产车间领用前仓库管理员负责在“物料领料单”上对相关物料进行“回用、厂家挑选、在线挑选”等的手工标识,便于此类让步放行物料的质量状态的追溯。
462因某种原因成品带有一定的质量缺陷但经过评审可以例外放行的成品入仓以后需由制造部备案记录保存时间为一年详细记录生产型号批次号批次总数量生产日期缺陷内容并与内销或外销沟通好仓库存储时应单独存放并悬挂特别放行标牌供销售定点发货以便追踪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规定
产品标示和可追溯性控制制度

1.目的
通过标识控制,识别产品和过程的特定特性或状态,防止产品或其状态的混淆和误用,正确识别影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对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实施警示,必要时对产品和服务实现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施工过程中的产品特性和状态以及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的标识控制。
3.职责
(2)说明
1)(如半成品.构件等)的标识
最终产品的唯一性特性标识
环境因素标识
安全风险标识
2)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分类及相应的标识:
产品未检验或待检,相应的标识为:“未检”或“待检”;
产品已经检验但尚待判定,相应的标识为“已检待判定”;
产品经检验合格,相应的标识为“已检合格”或“合格”;
(7)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标识
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项目部安全员按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2)在危险区域进行操作时,项目部应在醒目部位挂警示牌进行标识。
(8)产品的放行控制:
1)进货的放行由材料保管员进行出库验证,确认“已检合格”的产品才予以放行。
2)工程产品中的构件产品,只有已检“合格”的才予以放行。对于工程产品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只有经验评表明合格的才予以放行。
3)除非经建设单位及相关方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使用。
(8)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公司工程管理处每季度检查采购产品,顾客财产的标识的实施;
2)公司技术质量处每季度检查针对监视和测量需求识别产品状态标识的实现情况;
3)公司工程管理处每季度检查环境.健康.安全标识;
4)各类检查存在问题,限期纠正。
产品经检验不合格,相应的标识为“已检不合格”或“不合格”。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1.目的
对不同类型、规格、批号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各阶段所处状态及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管理防止发生混用或误检、漏检、误收、误发现象。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货、生产、交付过程中对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及各阶段检验状态标识。
3.职责
3.1 生产科归口生产过程中的标识管理。
3.2 质管科负责管理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生产科、仓库配合实施。
4.产品标识管理
4.1 原辅料的标识
原料、辅助材料入库均采用挂牌标识应注明产品名称、品种、规格、进货日期、数量、供方名称等。
由各仓库管理人员将原辅材料按区域分批堆放并挂好标识牌。
4.2生产过程标识管理
4.2.1从原辅料库领来的采购物资进车间必须保留其标识,不因搬运而丢失。
4.2.2生产现场的半成品由各班组长负责挂牌工作,并将不同产品的半成品在盛器外用文字卡形式加以区别,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级别、班组号(或班组长姓名)等。
商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制度格式

商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1.0一、目的对商品在销售过程中作明确的标识,并在需要时对商品质量实现可追溯性。
二、范围适用于采购及销售过程中商品的标识和追溯。
三、职责( 一 ) 质量管理部应按要求建立标识和记录以便追溯商品的采购和销售的全过程。
( 二 ) 营销部负责建立和保存销售商品相关记录,做到必要时可追溯到客户。
( 三 ) 仓库负责对贮存商品进行标识,做到可追溯性记录。
四、概述( 一 ) 商品的标识方法:1 、商品的标识方法是用《货位卡》进行标识的。
货位卡上应有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供货商名称、数量、进货日期等内容。
合格的商品用绿色的《货位卡》作标识。
待检的商品或用户因某种原因返回公司的商品用黄色《货位卡》作标识,隔离存放。
不合格的商品用红色的《货位卡》作标识,并隔离放置。
2 、对用户因某种原因返回公司的商品,除用黄色的货位卡作标识外,还应建立《退换货台帐》进行管理。
( 二 ) 商品的可追溯性:1 、追溯线路图 :2 、在进货检验中发生不合格,可追溯到进货日期和供应商。
3 、已销售商品可根据《销售商品台帐》记录追溯到购买者或使用单位。
4 、用户退回商品可根据《退换货申请单》和《退换货台帐》追溯到供应商和生产批次。
( 三 ) 当进货检验发生不合格及顾客反馈信息时,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追溯。
( 四 ) 商品的标识应是位于醒目的位置。
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商品 , 不允许入库销售。
( 五 ) 各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标识管理和可追溯性的记录。
五、记录合格的商品《货位卡》( 绿色 )不合格的商品《货位卡》 ( 红色 )待检商品《货位卡》 ( 黄色 )《销售商品台帐》《退换货申请单》《退换货台帐》。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第⼀章总则第⼀条通过对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以适当⽅式加以标识,防⽌混淆或误⽤,并满⾜可追溯性要求。
第⼆条适⽤范围适⽤于德鲁克咨询公司进⼊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材料、⽣产过程和最终产品。
第三条引⽤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程建设施⼯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三、《质量⼿册》。
第四条术语与缩写⼀、引⽤《质量⼿册》中术语。
第⼆章职责第五条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是标识和可追溯性的归⼝管理部门,负责规定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范围、内容和⽅法,并负责监督检查。
第六条物资设备管理中⼼负责采购产品和顾客财产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
第七条⼯程管理部负责⽣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第⼋条项⽬经理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所承建⼯程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项⽬经理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产品标识管理。
第⼗条项⽬经理部⼯程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承建⼯程施⼯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
第⼗⼀条项⽬经理部质量检查员负责本项⽬⽣产全过程标识和可追溯性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条项⽬经理部物资管理⼈员负责按规定对施⼯过程所需产品加以标识,并满⾜可追溯性要求。
第⼗三条项⽬经理部技术⼈员负责施⼯过程中和最终产品的标识,并满⾜可追溯性要求。
第三章过程实施与控制第⼗四条标识识别和控制⼀、产品标识及标识⽅法(⼀)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分类1、待检验2、验后合格3、验后不合格(⼆)施⼯中所需产品、设备、半成品标识可采⽤标牌、标记、履历卡、记录及存放不同地点的⽅法加以标识,物资管理⼈员负责产品标识及检验和试验标识。
(三)产品标识的内容包括:名称、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库时间等。
有使⽤有效期时,应标明有效期。
(四)同类产品标准、规格不同时应分别标识。
(五)新标识。
⼆、施⼯过程标识及标识⽅法(⼀)所有施⼯过程制品、产品均应按规定建⽴并传递检验、试验和验证的记录。
(⼆)对施⼯过程中不合格的半成品除进⾏记录外,应明确标识并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1.1对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原辅料的接收、个人化
生产、包装生产、成品入库,都保持相应的标识,以确保在需要时对
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1.2规定相应检验状态的标识种类和管理办法,确保合格的原料用于生
产,合格的成品输出。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数据及个人化部生产全过程。
3.职责
3.1数据及个人化部职责
3.1.1 数据及个人化部负责制定《数据及个人化部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管理制度》,对生产全过程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实施严格管理;
3.1.2 当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时,数据及个人化部参与追溯工作的进行和评审;
3.1.3 个人化车间负责对本工序产品的标识控制;
3.1.4包装车间负责对本工序产品、包装材料及成品的标识控制。
3.2 原料仓库职责
3.2.1 负责对所有工序的产品(半成品)及成品标识控制;
3.2.2 负责对所有原材料、辅料标识控制,并做好收发料记录。
3.3 质量部职责
3.3.1 质量部负责产品质量跟踪活动的控制;
3.3.2 当发生需要追溯时,组织并协调追溯工作的进行和评审,并监督检查各执行部门的实施。
3.4 安全策略部职责
3.4.1 应熟悉并掌握各类物品状态标识方法及意义,并对车间日常使用的生产记录表格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追踪复查;
3.4.2 当产品发生数量差异或重大质量事故时,将介入追溯工作。
4.工作程序
所有的生产过程需严格执行标识制度规定及生产记录表格的填写,便于追溯。
4.1标识控制
4.1.1 原则上,各生产车间不允许同时生产不同工程单号、不同批次的产
品,做到“一单一清”。
4.1.2 更换标识时,应除掉旧标识或用新标识覆盖旧标识,一个产品或原材
料、辅料上只能有一种标识内容。
4.1.3 原材料(主要指待个人化的卡基)、辅料(主要指包装材料、标签贴纸以及安全材料)的标识。
4.1.3.1当卡基及辅料转入转出生产车间时,物料周转箱上应用笔注明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工程单号、批次号、卷号、数量、状态、转入转出日期。
4.1.3.2 各生产车间需按照不同工程单号、不同批次、不同生产状态进行分开放置。
4.1.4 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4.1.4.1 各生产车间应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区域划分。
如警示标线、标示牌、隔离栏等。
4.1.4.2 生产设备的标示。
设备状态可分为:待料、生产中、维修、停机等,在设备合适的位置设立醒目的标示牌,并可配合色彩加以区分,标识牌需包含以上状态,操作员需按照对应的实际状态予以标示。
4.1.4.3 生产中产品标示。
产品状态可分为:待生产、半成品、成品、不良品、待检品等。
操作员需按照产品状态分区域摆放,不得混装。
4.1.5 成品标识
4.1.
5.1 包装车间包装前工作区域与包装后的成品暂放区域,必须有明确界限予以隔离,保证二者间的产品不能产生混装。
4.1.
5.2 包装所使用的辅料、耗材,根据其标识内容,对照工程单所要求的材质、规格、类型是否一致。
4.1.
5.3 产品包装需按照《产品包装规范》执行,并检查盒内、箱内的实物与盒签、箱签是否一致,数量是否有差异。
完成后,盖印章在规定位置,便于追溯。
4.1.
5.4 包装完成后的成品,需包装数量无差异,标识正确,然后按照批次入库。
如不能及时入库的产品,需在成品暂放区,码放整齐,方向一致,箱签的一面不得靠墙,便于查验。
4.1.6 各车间可设置异常品暂放区域或待返工区域,区域需隔离并标识。
4.1.7 各车间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发现标识不清或无标识的情况,应及时追溯处理。
4.2 产品质量追溯
4.2.1 产品质量追溯-记录表格分布图
图一
个人化领料《领料单》、《工程单》、《生产过程审核报告》、
《个人化数据申请表》
个人化调机《个人化首件确认单》、《工程单》
个人化量产《个人化流程单》、《全检记录表》、《设备异常停机
记录》、《个人化补卡申请单》转入包装《生产过程审核报告》、《工程单》
包装首件《包装首件确认单》、《工程单》
包装量产《包装流程单》、《包装车间质量统计》
入库《入库单》、《工程单》、《生产过程审核报告》
图二
数据接收《数据接收登记表》、《数据接收转移记录表》、《异常
数据登记表》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进度表》、《数据处理转移记录表》
数据分发《数据分发及个人化后销毁》、《数据备份转移记录表》数据删除《数据分发及个人话后销毁》
4.2.2 各工序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及统计报表应明确填写,包括单不限于:
工程单号、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设备编号、数量、操作人员、审核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