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应该如何治疗

合集下载

简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简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简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失去维持正常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能力,导致氧合功能下降和呼吸性酸中毒的一种疾病。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纠正基础病因、维护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功能、控制感染、支

持治疗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1.纠正基础病因: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脏病、呼吸麻痹、神经肌肉疾病等,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例如,对于由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应该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

由心衰引起的呼吸衰竭,应该进行心衰治疗等。

2.维护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至关重要。对于可逆的气道梗阻,如支气管哮喘等,应该及时给予支气管扩

张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患有气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

管切开或放置气管插管来维持通畅。

3.改善气体交换功能:针对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以通过给氧、机械通气等方法来提高氧合功能和排出二氧化碳。给氧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高流量给氧等方式进行给予。机械通气

可以通过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进行,具体方法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和病情进行选择。

4.控制感染: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对于有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5.支持治疗: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肺膨胀治疗、体外膜肺氧合等。

此外,呼吸衰竭患者还需要进行疾病管理和康复治疗。包括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病因,加强营养支持,增加日常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3
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患者全面评估
呼吸系统评估
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 深度、节律,以及是否 有呼吸困难、咳嗽、咳
痰等症状。
循环系统评估
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 、血压等循环系统指标 ,了解是否存在心力衰
竭等并发症。
神经系统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精神状态和神经系统症 状,如头痛、失眠等。
营养状况评估
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 体重变化等,评估其营
养状况。
护理目标设定
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护理措施,如定期清理呼 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改善呼吸功能
通过氧疗、呼吸锻炼等措施,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其 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等 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非药物治疗手段
氧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方 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
,以纠正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考虑使 用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正压通气和 有创机械通气,以改善通气和换气 功能。
呼吸肌锻炼
通过呼吸肌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 呼吸等,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提高通气效率。
并发症预防措施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措 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可以导致呼吸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

响人体的氧气供应。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呼吸衰竭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一、呼吸衰竭的原因

呼吸衰竭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肺部疾病、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其他可

能的原因包括肺炎、肺栓塞、心力衰竭、肺纤维化等。

二、呼吸衰竭的症状

呼吸衰竭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

急促、气短、咳嗽、胸闷、发绀等。慢性呼吸衰竭的症状则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呼吸衰竭的预防

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潜在的危(wei)险因素。首先,戒烟是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因为吸烟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也是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和粉尘中。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和肺功能测试,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呼吸系统问题,也是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四、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

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和严重程度。对于急性呼吸衰竭,可能需要

紧急治疗,如氧气疗法、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以减轻症状和改善呼吸功能。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和物理疗法,如气道清理和肺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则可以匡助患者恢复体力活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衰竭诊断和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诊断和处理原则
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改善缺氧、纠正CO2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 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
2020-12-17
35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通畅气道
咳痰 清除分泌物 吸引、纤支镜
祛痰药物
解痉 支气管扩张剂 糖皮质激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2020-12-17
36
(二)氧疗
原则:保证PaO2>60mmHg或SaO2>90%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吸氧浓度
肾血管扩张,尿量↑
PaCO2↑
PaCO2>65mmHg,pH↓,肾血管痉挛,尿量↓,HCO3-、Na+再吸收↑
2020-12-17
27
(五) 酸碱电解质
代酸
PaO2↓
① 产生能量↓,无氧代谢能量转换效率为氧化代谢的1/4→钠泵功
能障碍→K+出,Na+、H+进
② 乳酸,无机磷↑(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
潮式
2020-12-17
29
(二)发绀:缺氧的典型症状 • SaO2<90%,(还原血红蛋白≥50g/L — 发绀) • 中央性发绀 — 由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 • 周围性发绀 — 末梢循环障碍
2020-12-17
30
(三)精神神经症状 缺氧
急性:错乱、狂躁、抽搐、昏迷 慢性:智力、定向障碍 二氧化碳潴留: 兴奋、失眠、烦躁 → 抑制:淡漠、昏睡、昏迷 pH代偿:PaCO2>100mmHg,可保持日常生活 pH<7.3 急性:精神症状明显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呼吸衰竭

一、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急性脑炎、颅脑创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②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及呼吸肌疾患: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颈椎创伤、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③胸廓狭窄、胸创伤、自发性气胸、手术损伤、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等。

④呼吸道疾患:上呼吸道异物堵塞、喉头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等。

⑤肺血管性疾患:急性肺栓塞等。

⑥溺水或电击。

⑦安眠药中毒或吸入有害气体。

2.发病机制现已发现急性呼吸衰竭共有6种病理生理机制,其

中最主要的3种机制为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肺内分流。肺泡通气不足是造成低氧血症最主要的原因。

(1)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量大约为4L/min,肺泡通气不足的机制主要有:

①呼吸及驱动不足:如安眠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②呼吸负荷过重:死腔通气量增加,见于机械通气时,致使肺泡通气量下降及气管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下降。

③呼吸泵功能障碍:如呼吸肌疾患、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2)通气/血流比值失调(V/Q)正常肺泡通气量(V)为4L/min,肺血流量(Q)为5L//min,V/Q为0.8。V/Q为0.8时可以发挥最佳气体交换效率;如果V/Q<0.8,由于肺泡通气量相对低于肺血流灌注量,致使部分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未经氧合返回左心,产生静脉分流效应,引起低氧血症;如果肺泡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由于肺泡通气量相对超过肺泡血流量,进入肺泡内的部分气体不能与相应的肺血流进行变换,形成无效通气,也可引起低氧血症。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呼衰。

诊断的依据:

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当动脉血氧分压(PaO 2)<60mmHg 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

核心:缺氧★★★

Ⅰ型呼衰:单纯PaO 2<60mmHg

Ⅱ型呼衰:PaO 2<60mmHg 并伴有PaCO 2>50mmHg 一换二通(一)病因

1.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

2.肺组织病变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

3.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4.胸廓与胸膜病变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等,严重的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可随着病情的发展引起呼吸衰竭。

5.神经肌肉疾病

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肿瘤或外伤)、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以及严重的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功能,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导致呼吸动力下降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二)分类

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

(1)Ⅰ型呼衰:仅有PaO 2下降,PaO 2<60mmHg,PaCO 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
呼吸系统慢性病及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史 病因诊断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脏器功能乱的表现 血气分析:
– 呼吸衰竭的确诊 – 类型和程度 – 电解质,酸碱失衡的诊断 – 指导氧疗 –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原则
保证呼吸道通畅 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功能乱 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 为基础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抗感染治疗
β内酰胺类药物如抗假单孢菌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是常用经验性抗生素 如患者病情危重,有既往抗生素治疗史或有耐药菌聚集时,则经验性的治疗方案为抗单孢菌性β胺类药物 与一种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联合治疗 甲氧苯青霉素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流行地区,当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时,经验用药为万古霉素;
– 痰液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局部地区细菌耐药特点来选择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抗感染治疗
死亡率高,常为耐药菌感染 在致病菌敏感试验结果回报前所选择的经验性的抗生素抗菌谱较广 入院>3天、病情危重者易伴有耐药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聚集 绿脓杆菌、肠杆菌属及其他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常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常见致病菌。
Initial Treatment •Inhaled short-acting beta2-agonist up to three treatments in 1 hour

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支气管、心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不断持续性的发展所导致患者的肺功能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1]。其临床医学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晕睡、皮肤会发红、血压出现升高症状、心率增快以及出现头疼等多种症状[2]。如果不及时的对此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些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慢性呼吸衰竭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降低,但是对人们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仍然不能够被忽视掉。目前临床医学上对于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氧疗、机械通气、药物以及治疗原发疾病。慢性呼吸衰竭疾病一般是不能够彻底被治愈的,但是经过积极且正确的治疗方式后,再加上针对性的细心护理大多数的患者的病症是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明显改变其生活质量的[3]。本篇将详细探究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休息与运动

当患者处于重症期时,患者应卧床进行休息,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半卧位或者是坐着。到后续患者可以自行活动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尽力而行的进行适当的运动,活动身体,但前提是活动的量度不会让患者感到疲惫、症状不会加重为前提。

2、饮食护理

重症期间,应给予患者高热量、清淡、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者是半流食为主,并且在患者心功能允许的条件下,鼓励患者日常应多饮水,其目的是让患者能够较为容易的将支气管到中的分泌物咳出。缓解期间,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的日常饮食中逐渐开始增加蛋白质以及纤维素的量度,但是食物还是要以容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并且进行少食多擦模式。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规程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规程

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规程

慢性呼吸衰竭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1、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如用多孔导管通过口腔、咽喉部,将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要经常鼓励患者咳痰,多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

2、给予祛痰药使痰液稀释。严重者还可用纤支镜吸出分泌物。

3、支气管痉挛的患者用支气管解痉剂β2兴奋剂或M受体阻滞剂雾化或喷雾吸入,扩张支气管,必要时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缓解支气管痉挛。吸痰时可同时作深部痰培养以分离病原菌。

4、如经上述处理效果差,则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可作机械通气和方法吸痰。

二、氧疗:是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从而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

(一)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其氧疗原则应给予高浓度给氧(>35%持续给氧)使PaO2到60 mmHg或SaO2在90%以上。

(二)缺氧伴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其氧疗原则应给予低浓度(<35%持续给氧)。

(三)氧疗的方法

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氧浓度(F1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1O2=21+4×吸入氧流量(L/min)。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CO2潴留是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才能有效地排出CO2。机械通气治疗呼衰疗效已肯定。

(一)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

1、患者低通气量若因中枢抑制为主,呼吸兴奋剂疗效较好;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时,因支气管-肺病变、中枢反应性低下或呼吸肌疲劳而引起低通气量,此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不能真正地提高通气量,然而对于有明显嗜睡者,呼吸兴奋剂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清醒状态和自主咳痰等。

慢性呼吸衰竭讲课PPT课件

慢性呼吸衰竭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CONTENTS
汇报人员
慢性呼吸衰竭 概述
慢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
慢性呼吸衰竭 治疗原则
慢性呼吸衰竭 护理与康复
慢性呼吸衰竭 预防与控制
PART ONE
PART TWO
定义:慢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长期受损,使得机体在正常呼吸时无法获取足够氧气或无法充分排出二氧化碳, 从而出现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如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等, 以改善呼吸功
能。
指导患者进行 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太极 拳等,以增强 体质和免疫力。
饮食上注意营 养均衡,多摄 入高蛋白、低 脂肪、易消化 的食物,如鱼、 瘦肉、蛋等。
PART SIX
戒烟:减少烟草烟雾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感冒、流感等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营养摄入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慢性呼吸衰竭的早期症状
心理支持:关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家庭护理: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指导家庭护理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在家中也 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和护理。
提供舒适的生 活环境,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 和适宜的温湿
度。
鼓励患者进行 呼吸功能锻炼,
定期监测:对慢性 呼吸衰竭患者进行 定期监测,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

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
第30页
NIPPV正成为COPD呼衰患者一线治疗方 法,联合应用PSV+CPAP治疗COPD疗效必定。
但同时合并严重肺炎或心衰时效果差,多 需有创通气。
呼吸衰竭的治疗
第31页
BiPAP呼吸机:S模式、T模式和ST模式
S模式(Spontaneous Triggered)意为同 时触发,即呼吸机和病人呼吸同时。S模式实 质为PSV+PEEP。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定义
外呼吸功效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 气体交换,造成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 潴留,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功效和代谢 紊乱临床综合征。
呼吸衰竭的治疗
第1页
关于缺氧几个概念
低氧血症(hypoxemia)
PaO2< 70mmHg 急性肺损伤(ALI)
氧合指数<300 mmHg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呼吸衰竭的治疗
第23页
呼吸机辅助通气
呼吸衰竭的治疗
第24页
呼吸衰竭治疗历史回顾
时间
60-80年 • 气管切开 “七五”期间 • 鼻插管+MV “八五”期间 • 面罩+MV 1999- • 硅胶面膜面罩
呼衰死亡率
65% 25% 21%
8.2%
呼吸衰竭的治疗
第25页
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如何急救呼吸衰竭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哪些

呼吸衰竭如何急救呼吸衰竭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哪些
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 压(PaCO2)>50mmHg。
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呼吸衰竭。轻度指PaO2>50mmHg, PaCO2<50mmHg;中度指PaO2在40-50mmHg之间,PaCO2在50-60mmHg之间;重度指 PaO2<40mmHg,PaCO2>60mmHg。此外,还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进行严重程度评估。
氧疗原则与设备选择
氧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动脉血气分 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 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或有创机 械通气等。
设备选择
根据氧疗方式选择相应的设备,如鼻 导管、面罩、呼吸机等。同时,要确 保设备功能完好、氧气供应充足。
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扩张 剂、糖皮质激素等。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还应使用抗生素 进行治疗。
准备交接工作
在到达接收医院前,整理好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治疗记录,与接收医院 的医护人员进行详细交接,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06 总结:提高呼吸 衰竭急救效果关 键因素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定期进行呼吸衰竭相关知识的 培训,包括病因、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的内容。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医院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 病因包括任何能损害呼吸功能的疾病,慢性呼吸衰竭主要病因为COPD等。

2. 呼吸困难、紫绀、伴肺性脑病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原发病的改变。

3. PaO2<8.0kPa伴或不伴PaCO2>6.6kPa。

【体格检查】

1. 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容、紫绀、杵状指(趾)。

2. 专科检查:呼吸频率、胸廓运动、触觉语颤、罗音。

【实验室检查】

1. 血、小便、大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分析。

2. 器械检查:胸部X线正、侧位片,必要时断层、CT、心电图、超声波。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有基础病史,有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结合有关体征、血气分析即可确诊。

1. 患有损害呼吸功能的疾病。

2. 呼吸困难。可出现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吸;呼吸浅快或不规则;点头或提肩呼吸。

3. 口唇、指甲出现紫绀,贫血者可不明显或不出现。

4. 精神神经症状。急性严重缺氧可立即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潴留在抑制之前出现失眠、烦躁、躁动等兴奋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严重者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5. 血液循环系统,因长期缺氧、肺动脉高压,发生右心衰竭,出现颈静脉充盈,肝、脾肿大及下肢浮肿等。二氧化碳潴留使外周浅表静脉充盈、皮肤红润、多汗、血压升高、洪脉,还可出现眼结合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

6. 严重呼衰影响肝、肾功能,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糜烂及出血。

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THANK YOU
慢性呼吸衰竭的症状
详细说明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乏力等, 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化。
慢性呼吸衰竭的危害
强调慢性呼吸衰竭对身体的长期影响,如心肺功能损害、生活质量下 降等。
自我监测指导
呼吸状况监测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和记录呼吸状况的变化,如呼吸频率、 节律、深度等。
症状变化记录
鼓励患者及家属及时记录症状的变化,如呼吸困难的程度、持续时 间等。
总结词
为满足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日常能量需求,应提供高热量、高 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奶制品、新鲜蔬菜和 水果等。
详细描述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常常存在能量 消耗增加的情况。因此,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 食物,有助于补充患者的能量消耗,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控制盐的摄入量
睡、意识障碍等,及时处理。
利尿剂护理
利尿剂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利尿 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利尿剂使用方法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给药,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 和体重变化。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如电解质紊乱、低血压、乏力等,及时处理。
03
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 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 能损害等,及时处理。

慢性呼吸衰竭【12页】

慢性呼吸衰竭【12页】

呼酸合并代酸 ↓↓ ↑ - ↑ ↑ ↑↓
呼酸合并代碱 ↓↑ ↑ + ↓ ↓ ↑↑
呼碱
↑ ↓ - ↓↓ ↓
呼吸衰竭时,氧分压、氧饱和度降低。
【治疗】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药物:氯化铵、碘化钾、必嗽平、沐舒坦、α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机械排痰:翻身、拍背、体 位引流。
(二)解除支气管痉挛
【预防】
慢性呼吸衰竭
【概言】
含义: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 体交换,导致缺氧(<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 (>50mmHg)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 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急性呼吸衰竭 代偿性
慢性呼吸衰竭 失代偿性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
Ⅱ型呼吸衰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支气管、肺疾病 (二)神经肌肉疾病 (三)胸廓病变 二、发病机制 (一)肺泡通气不足 (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三)弥漫障碍 (四)氧耗量增加
无效通气。静动脉分流。
【病理生理】
一、缺氧
(一)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管扩张、血液增加、 细胞间质水肿、颅内高压、不可逆损害。
(二)循环系统
心率快、排血多;心肌变性、坏死、排血少、心 率慢、心律失常。脑冠血管扩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肺小动脉痉挛。心室肥大、心衰。

呼吸衰竭(案例版)

呼吸衰竭(案例版)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
01
02
03
低氧血症
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受 损,导致氧气无法充分进 入血液,引起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
由于二氧化碳在体内潴留, 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 升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酸碱平衡失调
由于呼吸衰竭引起的代谢 紊乱,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确 诊慢性呼吸衰竭。
如严重车祸、重物砸伤等导致 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引 起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
药物中毒
如镇静催眠药、有机磷农药等 ,抑制呼吸中枢或降低呼吸肌
功能,导致呼吸衰竭。
呼吸道阻塞
如异物阻塞气道、喉头水肿等 ,使气道通气受阻,肺通气量
下降。
肺部感染
如肺炎、肺结核等,炎症刺激 呼吸道黏膜,使气道分泌物增
多,气道阻力增大。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
低氧血症
由于肺通气或换气功能 障碍,氧气无法正常进 入血液,导致血氧饱和
度下降。
高碳酸血症
由于二氧化碳在体内潴 留,血液中二氧化碳分 压升高,引起呼吸性酸
中毒。
循环系统变化
缺氧和酸中毒可引起心 率加快、血压下降、心 肌收缩力减弱等循环系
统变化。
神经系统变化
缺氧和酸中毒可引起意 识障碍、抽搐、昏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呼吸衰竭应该如何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急性发作发生失代偿性呼衰,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呼衰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如用多孔导管通过口腔、咽喉部,将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用溴已新喷雾吸入,亦可保留环甲膜穿刺塑料管,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分泌物,或用支气管解痉剂β2兴奋剂扩张支气管,必要时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缓解支气管痉挛;还可用纤支镜吸出分泌物。如经上述处理效果差,则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二、氧疗

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

(一)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氧疗对低肺泡通气、氧耗量增加,以及弥散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较好地纠正缺O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患者提高吸入氧浓度后,可增加通气不足肺泡氧分压,改善它周围毛细血管血液氧的摄入,使PaO2有所增加。对弥慢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浓度(35%-45%),纠正缺O2,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

对肺炎所致的实变、肺水肿和肺不张引起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肺内动脉分流性缺O2,因氧疗并不能增加分流静脉血的氧合,如分流量小於20%,吸入高浓度氧(>50%)可纠正缺O2;若超过30%,其疗效差,如长期吸入高浓度氧会引起氧中毒。

(二)缺氧伴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其氧疗原则应给予低浓度(<35%)持续给氧,其原理如下。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者缺O2伴CO2潴留是通气不足的后果,由於高碳酸血症的慢性呼衰患者,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O2血症对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低O2血症的刺激,患者的呼吸变慢而浅,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可陷入CO2麻醉状态,这种神志改变往往与PaCO2上升的速度有关;吸入高浓度的O2解除低O2性肺血管收缩,使高肺泡通气与血流比(VA/QA)的肺单位中的血流向低VA/QA比肺单位,加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生理死腔与潮气量之比(VD/VT)的增加,从而使肺泡通气量减少,PaCO2进一步升高;根据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的特性,在严重缺O2时,PaO2与SaO2的关系处于氧离解曲线的陡直段,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但仍有缺O2,能刺激化学感受器,减少对通气的影响;低浓度O2疗能纠正低肺泡通气量(VA)的肺泡氧分压(PaO2),此与吸入不同氧浓度时肺泡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曲线,都有前段陡直,后段平坦的特点,见图2-6-4.当吸入氧浓度在30%以上时,虽肺泡通气量低于 1.5L/min,肺泡氧分压保持在10.67kPa(80mmHg),而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超过13.3kPa(100mmHg)。一般吸入低浓度O2,PaCO2上升不超过17/21,即PaO2上升2.8kPa(21mmHg),则PaCO2上升不超过2.26kPa(17mmHg)。

(三)氧疗的方法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氧浓度(F1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1O2=21+4×吸入氧流量(L/min)。但应注意同样流量,鼻塞吸入氧浓度随吸入每分钟通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给低通气量吸入,实际氧浓度要比计算的值高;高

通气时则吸入的氧浓度比计算的值要低些。

面罩供氧是通过Venturi原理,利用氧射流产生负压,吸入空气以稀释氧,调节空气进量可控制氧浓度在25%-50%范围内,面罩内氧浓度稳定,不受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影响。其缺点是进食、咳痰不便。

氧疗一般以生理和临床的需要来调节吸入氧浓度,使动脉血氧分压达8kPa以上,或SaO2为90%以上。氧耗量增加时,如发热可增加吸入氧浓度。合理的氧疗提高了呼衰的疗效,如慢阻肺呼衰患者长期低浓度氧疗(尤在夜间)能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和延长存活时间。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CO2潴留是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才能有效地排出CO2.机械通气治疗呼衰疗效已肯定;而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因其疗效不一,尚存在争论。现简介如下:(一)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刺激呼吸中枢或周围化学感受器,通过增强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以改善通气。与此同时,患者的氧耗量和CO2产生量亦相应增加,且与通气量成正相关。由于其使用简单、经济,且有一定疗效,故仍较广泛使用于临床,但应掌握其临床适应证。患者低通气量若因中枢抑制为主,呼吸兴奋剂疗效较好;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时,因支气管-肺病变、中枢反应性低下或呼吸肌疲劳而引起低通气量,此时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利弊应按上述三种因素的主次而定。在神经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病变,以及肺炎、肺水肿和肺广泛间质纤维化的换气功能障碍者,则呼吸兴奋剂有弊无利,不宜使用。

在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同时,应重视减轻胸、肺和气道的机械负荷,如分泌物的引流、支气管解痉剂的应用、消除肺间质水肿和其他影响胸肺顺应性的因素。否则通气驱动会加重气急和增加呼吸功,同时需增加吸入氧浓度。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一些呼吸兴奋剂的神志回苏作用,要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配合鼻或口鼻面罩机械通气支持。

尼可刹米是目前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增加通气量,亦有一定的苏醍作用。嗜睡的患者可先静脉缓慢推注0.375g-0.75g,随即以3-3.75g加入500ml液体中,按25-30滴/min 静滴。密切观察患者的睫毛反应、神志改变,以及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随访动脉血气,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皮肤瘙痒、烦躁等副反应,须减慢滴速。若经4h-12h未见效,或出现肌肉抽搐严重反应,则应停用,必要时改换机械通气支持。

(二)合理应用机械通气随着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的发展,鼻和口鼻面罩、人工气道、呼吸监护和呼吸机性能的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可使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实践证明,机械通气治疗呼衰的成败,除与呼吸机的性能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能随时掌握呼衰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合理应用机械通气。通过增加通气量和提供适当的氧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换气功能和减少呼吸功的消耗,使呼衰患者缺O2、CO2潴留和酸碱平衡失调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纠正,一般不致死于呼衰。还应注意防治可能致死的气道感染、分泌物阻塞气道、高压肺创伤等并发症。即使在一些严重的呼衰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於改善了患者心、脑、肾、肝等脏器的供氧和机体内在环境,再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为患者恢复创造条件,拯救了不少垂危病人的生命。

对轻中度神志尚清,能配合的呼衰患者,可作鼻或口鼻面罩机械通气;病情严重,神志虽清但不合作、昏迷或有呼吸道大量分泌物的患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如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选用带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容低压气囊(<3.3kPa)的聚氯乙烯或硅胶导管,导管能保留半个月以上,避免使用乳胶低容高压的气囊的橡皮导管,因其反应大,可引起气道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乃至溃疡。在肺功能极差、反复发生呼衰、分泌物多、机体极度虚弱、营养不良、需长期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可作气管切开,长期留置气管套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