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
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3《与高司谏书》课文对译
又为言事之官,
又担任谏官的职务,
是果贤者耶!
这果真是贤者吗?
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
这不能使我不怀疑啊!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
始得相识。 侃然 正色, 论前世事, 历历可听,
我们才有机会认识。 您一脸刚直严肃, 议论前代之事, 思路清晰十分引人。
褒贬是非,
褒扬正义,贬斥奸邪,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
【被动句】 前几天范希文被贬官以后,
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状语后置】 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
dǐ qiào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
疑是戏言;
您极力诋毁讥笑范希文的为人。 我开头听到这些话, 还怀疑只是玩笑话。
及见师鲁,
等到碰见师鲁,
亦说足下 深非 希文所为,
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
也免不了遭受责备,
【被动句】
您家中有老母亲,
即使是圣人,也不会拿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
身惜官位, 惧饥寒而顾利禄, 不敢一忤宰相以 近 刑祸
自己又爱惜官位, 害怕挨饿受冻,看重利益俸禄,
招致【形用动 】
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
此乃庸人之常情, 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
是聪明有所未尽。
假使天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任用,
这是聪明之中的疏忽。
足下身为司谏,
您身为谏官,
乃耳目之官【,判断句】
是天子的耳目,
当其骤用时,
当天子仓促起用希文时,
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 反默默无一语; 待其自败,
为什么不马上替天子辨明他的不贤,
【名用动】等到他自己失败了,
《与高司谏书》 对译
《与高司谏书》对译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安家到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考中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那时我年纪轻,没有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庠、宋祁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而您也夹杂在他们中间,只是没有突出表现可以称道,我本来怀疑您,不知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那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却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是不是贤能,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
我依然怀疑您。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正直的人不可屈服,有学问人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凭借着不可屈辱的气节,有能明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人上下,沉默不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能的人吗?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这不能不使我对您产生怀疑啊!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才认识了您,您刚直严肃,议论前代的事,清清楚楚,非常中听,评判对错,没有一点谬论。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唉!拿这辩论的才华来展示给人们,谁不敬重您呢!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虽然我还是怀疑您是真正的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这样说来,我自从听说您的大名直到与您认识,总共十四年,却有三次怀疑您。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翻译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翻译文言文《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干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宋)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
予友尹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平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抑天子骤用不贤之人?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与高司谏书(节选)
与高司谏书(节选)作者:来源:《月读》2017年第06期〔宋〕欧阳修前日范希文贬官后b,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c。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d,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e。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
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f,进用谏臣,容纳言论。
如曹修古、刘越g,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h,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i,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
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欧阳修全集》)注释:a 高司谏:高若讷,字敏之。
时任左司谏,掌讽喻规谏。
b 范希文:范仲淹,字希文。
仁宗时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抵御西夏侵扰。
庆历中,主张革新,但未能成功。
c 安道:余靖,字安道。
时任集贤校理。
范仲淹坐事被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余靖上书为其辩护,也遭贬斥。
d 师鲁:尹洙,字师鲁,官河南府户曹参军。
e 以言事触宰相得罪:指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上《帝王好尚》《选贤任能》等四论批评朝政,指责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遂为其所恨,以“越职言事,离间君臣,荐引朋党”的罪名将范仲淹贬为饶州知州。
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欧阳修传(最新修订版)》以诗入传,细致入微地详述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六十六年的传奇人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欧阳修传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及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足下厕此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后来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
予友尹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识,君子人也。
予迟疑之。
以不行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静静,无异大家,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认识。
予自闻足下之名及认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而后决满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其疑遂决。
希文一生刚直、勤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以言事触宰相冒犯。
足下既不可认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认为当黜,是可怪也。
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情世故,可是作一不才谏官尔。
今乃否则,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认为当黜,庶平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抑天子骤用不贤之人?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静静无一语;待其自败,而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圣人,足下不得不言。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难免责;认为不贤,亦难免责,大略罪在静静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这样,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不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医生,进出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惭愧事尔。
所惋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改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与高司谏书》翻译
《与高司谏书》翻译
•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 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 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 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 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 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生刚 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 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
• 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 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 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 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 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可怪 了。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 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 可勉强改变。
• 即虽使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 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如今您家 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 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 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 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 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虽然是 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 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
• 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 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 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 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 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 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 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 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
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一、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一、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欧阳修传翻译
欧阳修传原文和翻译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导语: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
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翻译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翻译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
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
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及
原文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
予友尹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平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抑天子骤用不贤之人?足下身为司谏,乃耳
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
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
修再拜。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的时候,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您是怎样一个人。
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
我的朋友尹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
我还是有些怀疑。
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
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
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
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你的情况。
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
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
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我就不再怀疑了。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
如今因为正直敢言触怒宰相得了罪责。
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奇怪了。
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
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
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人是君子的敌人。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或者是天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
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希文违背他们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
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
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
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
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
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碍能胜任谏官之职的人。
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的事了。
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
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
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
欧阳修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