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研究-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以及汉语习得过程中语言技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以及汉语习得过程中语言技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教育探索 2 0 1 3年 9期 ( 中)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以及汉语 习得过程中语 言技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葛婷婷
(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 0 0 0 3 0)
摘要 :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习得过程 中。 学 习者的动机 是至关重要的 因素, 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努力程度 ,学习态度和情感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 行 学习的一种 内在动力.学习动机 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 - 7 效果 。不同的学习动机使得 学生相应采取不 同的学 习策略来提 高 自己的汉语交际能力 。 这对学生 学习汉语听说读写技 能造成不 同影响。本 文主要研 究的是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 学习动机 对留学生汉语 习得过程 中听说读 写技 能造成的一些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动机 ;学 习策略 ;听说 读写技能
一Leabharlann 、二、 第二语 言学 习动机 与学 习策略 的
理论 1 . 学习动机理论 笔者在 这篇文 章 中主要研究 的动 机类 型是 G a r d n e r和 L a m b e r t 提出的工具型动机 和融人 型动机 。 所谓的融人型动机 即学 习者 个体 由于希望 和他认为 的那个 有价值 的语 言社 区更好 的交流而产 生 的强 烈的学 习愿 望。工具型动机 即学习者是完全 为了达到某 种实用的 目的而学习, 没有与 目 标语社 团进 行交际的特殊 目的需要。 2 . 学习策略理论 学 习策 略是学 习者 为了提 高第二 语言 学习水平所采取 的方法和手段 , 体现在语言 习得和语言使用 的全过程中。学习策 略分为 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两大类 。直接策 略包括 记忆策略 、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 ;间接策略 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 略。 3 . 学习动机 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 系研究 动机 强 的学习者使 用策 略的数 量多 于 动机弱的学习者 , 动机强的学习者对元认知 策略的选择多于动机弱的学 习者 。 具有融人 型动机的学习者运用功能操 练、会话 策略的 可能性 比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大 , 而受 工具 型动机 驱动 的学习者则更 倾 向于使用 语言形式等练习策略 。 动机与策略的使用可 以相互影响 。 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越高 , 越 能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 , 因而他的学习策略 水平就越高。相反 , 较高 的学习策略水平也 能促进学习动机水平 的提高 。 三、 汉 语听说 读写技 能与 学 习策略 的 相关研 究 1 . 听力技能与其学 习策略 张璐在 《 中级水平 日 本 留学生听力理解 学习策略研究 》中考察了来 自 不 同大学的 1 3 本学生 , 分析 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 习策略 及成绩 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 认知策略中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华槿颜众所周知,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外部因素包含环境因素,即自然环境和教学环境,有人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有人在规律的教学环境下掌握第二语言。

这两种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更倾向于习得的自然属性,后者偏向于营造一种目的语环境,例如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让老师和学生完成处于目的语的教学环境中,模拟自然环境,来实现二语习得的目的。

除此之外,社会文化和社会距离等因素也是重要外部因素。

至于内部因素,则更加复杂,母语的迁移,智力,动机,学习态度,方法策略,情感认知等等,都会造成习得效果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在实际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哪种因素的影响力更大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实例来探讨。

一、环境因素差异所导致的二语习得效果异同探讨(一)自然环境下的的二语习得自然环境,也就是指学习者处于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中,生活在第二语言国家或者社团中,日常交际用语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潜移默化和实际应用中不自觉习得目的语。

如同儿童习得母语,一直处于目的语环境,并没有老师系统地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就像儿童学习母语汉语一样,没有父母会按照“拼音,汉字,听说读写。

”的顺序,依照“语音,词汇,语法”的体系来讲解,但是儿童会从简单的字词习得,例如“爸爸”,从单字词过渡到双字词阶段,从电报式表达过渡到完整的表达。

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也具有某种相似性,目的语的输入刺激学习者进行分辨,在大脑中加工处理,在反复的实际操练和不断输出后,掌握目的语。

比如,很多人熟悉的日本乒乓球女子运动员福原爱,她对汉语的掌握就属于在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

她出生于日本,从小学习打乒乓球,四岁时来到中国,跟随中国教练学习,和中国孩子一起训练,十几岁时又加入辽宁乒乓球俱乐部,这样的经历让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具有鲜明的辽宁口音,在词汇的使用上也习惯说东北方言词汇。

福原爱对汉语的习得就是在自然环境下实现的,她没有系统地针对性地参加课程,也没有以学汉语为主要目的,她只是生活在中国,不断的输入让她掌握了汉语的语音和含义,不断地输出让她有机会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操练汉语,因此她在长年累月中习得了汉语,而且是具有方言特色的汉语。

留学生汉语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类型分析

留学生汉语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类型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3 . 1 1 . 0 2 2
留学 生 汉 语 专 业 教 育课 程设 置 的类 型分 析
葛 馨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 1 5 0 0 8 0 )
2 0 1 3年 1 1月 第3 2卷 第 1 1期
黑龙江教 育学 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NO V. 201 3 Vo 1 . 3 2 No .1 1
大了留学生学 习难度 。课程 的安排顺序 , 就是指课程之 问的 横纵关 系 , 是课程设置的重要 内容 。横向关 系是指在 同一学 期 所开设课程之 间的相关性 和互补性 , 纵向关系是指前导课 及后续课 的层级性 。以汉语 言文学 专业为例 , 现代汉语 、 语
培养方案 , 开设相同课 程 , 一起 上课 , 教师授课 方式 也没有特

要: 中 国高校针 对留 学生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类型可 以概括 为两类 : 一为 内外一 致的课 程设置 ; 二为先语
言后 专业 的设置 。通过对 实施效 果进行 分析 , 本文支持 第二种课程设置 , 并针对 实施过程 中 出现的 问题 , 提 出优化
设计 构想。
关键词 : 留学生 ; 汉语 专业教 育 ; 课程设置
的初级阶段
所谓 “ 内” , 是 指 针对 母 语 为汉 语 的 学 习者 , 即国 内学 生; “ 外” 是指 母语非 汉语 的学 习者 , 即外 国 留学 生。 “ 内外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难点分析及对策隨着世界各地“汉语热”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到中国学习汉语,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惑与难点。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现实问题、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分析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障碍。

其主要表现在声调、听力、书写及网络语言的泛化等方面,并相提出相关对策,以此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一、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动机和学习态度1.学习汉语动机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通越来越紧密,每年到中国学习汉语需求发展机遇的外国人士越来越多,汉语热潮自然地受到了各个国家的追捧。

汉语学习的动机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

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首先,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具有浓厚的兴趣,出于对一种新鲜事物的探寻心里和交流的愿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

其次,留学生认为学习汉语能为更好的就业拓宽道路。

从客观因素来考虑,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贸易发展,掌握汉语就相当于掌握的世界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就为自己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地保障。

2.学习态度分析来华留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民主、自由的课堂。

所以,大多数学生无法承受太大的学习压力和过多的作业量,他们习惯了自己国家较为轻松的学习模式。

由于汉语这种语言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又和他们的母语距离比较远,所以来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及疲急、厌倦等心理。

面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中国课堂,来华留学生更愿意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到更多练习的机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所遇难点及原因(一)留学生学习汉语所遇难点1.声调是最为重要的方面。

汉语声调影响着汉语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焦点信息性,汉语音节结构的组合关系通过声调的信息传递而达到最终的交流目的。

正如林焘(1996)所说“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不在声母和韵母,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层次。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汉语。

在这群人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也有不同得学习方式和程度。

因此,了解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状况十分有必要,以便有效指导留学生汉语学习,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

为了了解在中国的留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对他们的课外汉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以来自世界各国的125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调查。

一是定性研究:针对调查对象有关汉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意愿、学习时间、学习动机等深入开展访谈,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学生对汉语学习非常感兴趣并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大部分学习者每周会用1-2小时的时间进行汉语学习,但也有一些人用的时间比较多;学习汉语的原因主要是求职方面或学术研究方面的需要。

二是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125名调查对象的汉语学习水平进行了了解。

结果显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汉语水平较差,有45%的受访者表示汉语水平一般;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汉语水平很好。

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有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速度太慢,有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汉语的方法不太正确;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汉语学习资源比较匮乏;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课外汉语学习质量不够高;有25%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汉语有时会感到压力很大;有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留学生课外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留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与兴趣;大部分留学生每周可以用1-2小时的时间学习汉语;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的进程比较缓慢;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匮乏;学习效率和质量低;有时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本次调查的结果为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平台或机构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作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参考;二是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三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网络资源,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四是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时间安排给予更多的关注,尽量让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五是向留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影响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情感因素调查研究

影响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情感因素调查研究

2 2 S = .8 .0 D 12
测验 焦 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常 的考试 、 听写 、 验让 我感 到很不舒 服 。 测
M= .7 S = .3 2 8 D 12
中亚学生性格开朗、 乐观 , 语言焦虑度普遍较低 。 但在社会评价方面 , 男性 比女性体验到的焦虑度 高, 可能是因为男性在语言学习上的普遍劣势造成其使用汉语时反复经历的消极体验所致。 在实际教学 中应注意区别学生的性别因素 , 允许学生特别是男性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犯错误 , 注意课堂纠错策略 , 给 男 性 学生 创造 更 多 的语 言 学 习成 功 的机 会 , 时 给予正 面反 馈 , 及 帮助 他们 客观 评 价 自己的课 堂表 现 , 降 低 语 言焦虑 。
1. 8 3 1. 6 0
4. 8 1
1 1 .2 35 .0
17 .6
1. 3 8 1. O 6
4. 0 5
.6 7 3. O 6
16 .0
2. 21 1. 72
3. 8 3
1 1 .9 3 8 .8
12 .5
1. 25 . 46
4.3 6
中图分类号 :H 9. 15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1O2( 1) 一  ̄ -5 10—83 00 3(o 0 2 D X5
1 引言 .
近年来 , 中亚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 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已成为来华 留学生第九大生源国 , 其中大多数学生在华学习汉语 。 相似的地理 、 历史及文化渊源 , 使中亚各 国来华留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 特点。 汉语 国际推广 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细化国家和地 区间学习者 的不同特点 , 逐渐 由通用型汉语 教学 向 国别化 汉 语教 学 转 变 。 面对 中亚 地 区迅 速升 温 的“ 语 热 ”首 先应 了解该 地 区汉 语 学 习者 的特 汉 , 点,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 中亚地区的汉语推广政策 , 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 教材和师资培训。 学习者作为影响二语 习得的重要因素 , 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 学者们从不 同角度对影响二 语习得的学习者特征进行 了阐释 , 中影响较大的是加拿大心理学家加德纳f C C r e 提 出的“ 其 R. .a nr d ) 社会 教育模型” oi eua oam d1 该模型对第二语言学 习的学习者心理特征和社会心理特征进行了 sc — d ct nl oe 。 o i ) 较为全面的解释 , 认为情感变量是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 江新20 ) 0 7。 讨论影响中亚 留学生汉 语学习的情感因素 , 将有助于我们 了解中亚汉语学习者的特点。

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

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

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外语学习动机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有多种类型。

1.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就外语学习动机而言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1)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融入型动机又叫结合型动机,抱有这种动机的外语学习者,其目的是想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想和第二语言社团成员进行交际并想成为这个社团的成员(。

in order to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member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community)。

外语学习者不但要学语言,而且还准备接受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工具型学习动机强调学习民外语的某些实际目的,而没有要和外语社团进行交际的特殊目的的需要。

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无持外必、有选择性,如:为阅读科技文献、作资料翻译、找某些特殊的工作等而学习外语。

一旦学习者认为工具的目的已经达到,动机便立即消失。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1)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外语学习者内部因素在起作用,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是由外语学习者本身产生的,外语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如:求知欲、好奇、兴趣、爱好或为了表现自我等。

外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取外语知识,他们对外语学习感兴趣,对外语学习活动本身就能获得满足。

就是说,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就在于外语学习过程本身,丝毫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追求乱放的愿望,并会不断地追求其意义和去理解周围的事物。

在外语教学中要高潮调动内部动机,使学习者内部发生根本性变化。

(2)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外在动机(或外部动机)指外语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不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是由诸如金钱、名誉等外部诱惑物而激发,是受到外部情境支配而不得不学外语,如学外语是为了文凭、高分数、升学、晋级、奖励、表扬、不受批评、别人的赞许和压力等,它是由外语学习者以外的父母、老师或其他人提出的。

华裔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述评(全文)

华裔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述评(全文)

华裔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述评(全文)一、引言当前,“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与以往相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呈现出几个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华侨、华裔子弟汉语学习的“回归”(吴勇毅,2021)。

至2021年,汉语学习者总人数在3000万以上,在这些汉语学习者中,华人华侨学生约占70%。

因此对华侨、华裔汉语学习者的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Ellis(2000)曾指出,学习动机是最为重要的个体因素之一,且最具能动性。

华裔学生由于有着特别的文化背景,汉语学习动机因此具有一些特点。

林崇德(2021)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的心理状态”。

笔者对华裔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方面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忆与思考,通过CNKI检索了1990年至今的有关华裔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态度及动机的30余篇文章,对此进行了类归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这方面研究的展望,以期对将来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参考。

二、华裔汉语学习者动机研究现状1.华裔汉语学习者动机研究情况概述盛继艳(2021)提出,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大体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关于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二是关于华裔学生习得汉语本身的研究,其中对于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大多从学习者的文化认同、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入手,本文以第二条主线中的学习动机为线索进行梳理。

笔者检索到30余篇与华裔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或学习态度有关的文献,其中专门研究华裔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文章共15篇,其余篇目的部分篇幅涉及相关研究情况。

1995年至1999年共有4篇,2000年至2021年共有5篇,2021年至2021年共有11篇,2021年至2021年共有14篇。

可以说,对华裔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的研究在逐步进展,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综观对华裔汉语学习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华裔学习者,包括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对欧美等国的华裔研究较少,区域研究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扩展。

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及影响研究

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及影响研究

响研究》2023-10-30CATALOGUE 目录•引言•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留学生汉语需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留学生汉语需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结论与展望01引言留学生教育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汉语学习需求直接影响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因此,对留学生汉语需求进行分析及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汉语。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需求和动机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需求和动机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梳理出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需求的因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留学生的个人信息和汉语学习需求情况;最后,通过个案访谈深入了解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经历和体验。

02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留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因人而异,有些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而有些则需要从基础开始学习。

留学生面临的学习挑战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面临着语音、汉字、语法等多方面的挑战,同时还需要适应中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

留学生来源广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动机。

留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日常交流用语,能够满足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功能性需求学术性需求文化性需求留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汉语水平,能够阅读中文文献、撰写学术论文等。

留学生希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并能够融入中国的生活方式。

03020103社会文化因素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西方文化差异等也会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影响。

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随着中亚国家与中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深造。

由于中亚国家的语言环境与汉语有着较大差异,中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了解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入手,深入探讨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1. 语言环境差异大中亚国家通常以俄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等为母语,这些语言与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面临着重重困难。

2. 文化背景差异中亚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会对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影响。

中亚留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习俗等可能并不了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 学习动机和目的多样化中亚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动机和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有的是为了深造学术,有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

二、教学策略1. 针对性教学针对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可以根据学生的母语情况设置相关的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和语法。

可以结合中亚国家的文化特点,讲解相关的汉语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 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教师应当给予中亚留学生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材、中文电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化口语训练中亚留学生通常在语音、语调和语音连续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口语训练,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开设文化课程教师可以开设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帮助中亚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

海外学生汉语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海外学生汉语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海外学生汉语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作者:宁方民黄丽吴卉曾春晓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3年第12期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汉语传播效力,我们对阿塞拜疆学生的汉语学习意愿进行调查,运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意愿与其个体因素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以探究影响汉语学习意愿的因素。

结果表明:汉语学习意愿与学生对中国的认知程度、学习动因、专业背景、年龄(学段)有显著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通过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有效促进汉语在国际推广。

关键词:汉语推广;汉语学习意愿;个体因素经过多年努力,海外汉语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以笔者执教的阿塞拜疆为例,目前有两所高校——巴库国立大学和阿塞拜疆语言大学设立了汉语专业,并分别与安徽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合作开设了孔子学院。

两所大学的汉语专业每年各招收10-11名学生,目前四个年级的在校生共计82名。

两所孔子学院(包括下设的孔子课堂及教学点)累计注册学员超过6000人次。

另外还有7个商业中文教育机构及个体本土中文教师开设的汉语教学班,2022年共计教授学生530人,可谓成果显著。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阿塞拜疆汉语推广的范围与纵深发展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瓶颈。

为了进一步提升汉语传播效力,我们对12所高校、两所中小学的未学习汉语的学生进行了汉语学习意愿调查。

主要采用问卷方式,辅以访谈。

问卷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随机发放,现场回收。

一次共发放108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9份,运用EXCEL和SPSS软件把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阿塞拜疆学生汉语学习意愿与其个体因素相关性进行了量化研究,以期探究影响汉语学习意愿的因素,并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从而有效促进汉语推广。

一、汉语学习意愿与学生对中国的认知程度考察分析在这个考察项下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①你了解中国吗?②你了解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项目吗?③你了解目前中阿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吗?(比如中国石油公司和阿塞拜疆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中国的南方航空、华为、力帆等企业在阿塞拜疆的投资等)通过对问卷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果:莱文检验的统计值F是1.099,在两个自由度之下出现的可能性是0.351,是大于0.05的,因此我们是不能拒绝原假设的,也就是说各组方差是齐性的,所以是可以使用方差分析的。

[其他论文文档]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其他论文文档]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一、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概述动机是促使人实施某种行为活动的心理过程或主观因素,是人实施某种行为活动的内在源动力[1]。

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和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

无论是内在的学习动机还是外在的刺激都可以诱导学生进行持续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施加积极的影响。

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母语习得的最大区别是母语能力的获得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外语能力则需要某种动机驱动,经历一个有意识的过程,需要外语学习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了解外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有助于国别性汉语教材开发和相关的汉语课程设置。

国内有很多学者对不同国别,不同性质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过研究。

冯小钉根据短期来华留学的非学历教育的特点,认为短期留学生大都出自于工具性动机,即以得到某种回报为目的的动机[2]。

许秋寒等将调查对象按所在国家地域分为五类,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分析,认为亚洲和非洲学生、年龄较大学生、学历较高学生工具型动机较强[3]。

郭茜通过比较指出中国及汉语地位的重要性、运用汉语作为旅行或与中国人交流思想的工具以及中国文化本身的魅力是引发和驱使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主要的三个动机因素[4]。

陈天序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海外汉语课是学分课的特点,通过汉语文化魅力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5]。

刘运红等研究表明,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总体来说是很强的,他们不仅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希望能尽快融入中国社会,而且也非常渴望汉语能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有所帮助,同时还对中亚留学生的招生和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6]。

国内学者对留学生的动机研究大都依据Gardner将动机分为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的理论[7],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法,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国别的学生开展的。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更是打开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钥匙。

然而,汉语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对于留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探究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报告首先对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定义,然后分析了不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如何优化汉语学习策略,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

通过本调查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留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汉语学习建议,同时也为汉语教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华留学生,旨在深入了解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我们成功收集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问卷数据。

样本总量为500份,其中包括了初、中、高三个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调查对象的构成上,我们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母语背景、学习目的等多个因素。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留学生占45%,女性留学生占55%,基本符合留学生群体的性别比例。

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以18-25岁的年轻留学生为主,占到了总样本的65%,其余年龄段的学生分布较为均匀。

母语背景方面,涵盖了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语系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中亚国家的学生为主。

在学习目的上,大部分留学生表示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学术研究而学习汉语,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并学习汉语。

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这些国家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频繁,因此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亚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本文将探讨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一、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1.语音和语调差异大中亚地区与中国地理相近,但语音和语调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亚国家的语音比较粗糙,而汉语语音比较细腻,如轻声、儿化音等。

中亚语言的语调比较平坦,而汉语语调起伏较大。

中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和语调时往往面临一定的难度。

2.词汇和语法结构不同中亚国家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等语言的词汇和句式都与汉语有着不小的区别,中亚留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和掌握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3.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中亚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差异。

中亚国家虽然地理邻近中国,但在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也会直接影响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1.重点突破语音和语调难点针对中亚留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特点,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发音练习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语音和语调的难点。

这可以通过与母语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练习。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如语音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和掌握汉语语音和语调。

2.强化词汇和语法训练针对中亚留学生的词汇和语法学习困难,教师应该通过例句、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级词汇教学、语法运用训练等,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水平。

3.注重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融合针对中亚留学生的文化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的融合,通过文化讲座、文化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社会文化。

不同水平汉语习得者的动机与态度研究

不同水平汉语习得者的动机与态度研究

不同水平汉语习得者的动机与态度研究随着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学习者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者习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从Robert Gardener和Wallace Lambert关于动机和态度的理论出发,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其中主要以调查统计分析为主,通过对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初、中、高三种水平学习者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区别。

就学习动机而言,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水平的学生在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强度上都很高。

而工具型动机与学习者水平的关系不显著,高水平学习者受工具型动机的影响没有初、中级学习者那么强烈;融入型动机随着学习者水平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

学习态度方面,三种水平的学习者都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在课堂焦虑感、对目的语人群和所属文化社团以及学习环境上存在着个别态度的区别。

标签:情感因素动机态度学习者水平一、引言(一)选题缘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对外汉语工作者们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逐渐由教师“怎样教”转向学习者“怎样学”,重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

关注学习者的能力和方法以及情感因素。

学习者能力和方法即语言学能、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

习得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活动等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者的性格等。

本文从二语习得者情感因素中的动机与态度出发,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这两种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回顾1.国内二语习得者的动机和态度研究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闻亭(2005)通过对高级、低级习得水平的欧美、日本以及韩国非华裔汉语习得者进行调查,探讨了国籍、文化距离、习得水平与态度、动机的关系。

郭亚萍(2009)采用课堂调查问卷以及跟踪调查的方法了解印尼汉语学习者的情况,获取学习动机的动态发展状况,发现印尼汉语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动机特点,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具有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在母语策略、克服理解障碍策略、跨越表达障碍策略方面大同小异,而在功能策略上整体相差较大。

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鼓励留学生在课外多和中国人交流练习口语。

标签:留学生;汉语学习;学习策略;调查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新兴的研究领域。

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内化、存储、提取或使用。

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使用,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本文试图探讨不同阶段汉语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其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科学性,也为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1、调查对象本文的调查对象是陕西师范大学留学生中级班、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留学生7班、8班,西安石油大学留学生中级班、高级班、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专业本科班的留学生。

根据所在班级、学习时间分为中级组和高级组。

零起点初级班因刚接触汉语时间不长,考虑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较成熟的学习策略,故不在本次调查的范围之列。

最后参加分析的有效问卷为43份。

其中哈萨克斯坦籍21人,占总人数的49%;韩国籍9人,占22%;日本籍4人,占10%;越南籍2人,占5%;俄罗斯籍、乌克兰籍、美国籍、法国籍、波兰籍、西班牙籍、澳大利亚籍各1人,各占总人数的2%。

为了比较不同水平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异同,我们把43名同学分成中、高级两个组,中级组由21名学生组成,占总人数的49%,学习汉语时间1年到2年半之间;高级组由22名学生组成,占调查人数的51%,学习汉语时间为3年以上。

中级组的21名学生中,有12名哈萨克斯坦学生,占中级组人数的57%;3名日本学生,占15%;2名韩国学生,2名越南学生,各占9%;1名乌克兰学生,1名美国学生,各占5%。

融合性学习动机与工具性学习动机的区分研究

融合性学习动机与工具性学习动机的区分研究

融合性学习动机与工具性学习动机的区分研究Distinctive Analysis on integrative and instrumental learning motivationsAbstract:The trends of the cultural diversities and the demands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ll create the need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o students of today. But a common phenomenon is that stud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passive in English classes. So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eachers to arouse and develop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t present.Key words:integrative motivation;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language learningCognitive psychologists draw a distinction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Csikszentmihalyi and Nakamura (1989) provide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se concepts. When the only reason for performing an act is to get something outside the activity itself, such as passing an exam, or obtaining financial rewards, the motivation is probable to be extrinsic. When the experience of doing something generates interest and enjoyment, and the reason for performing the activity lies within the activity itself, then the motivation is likely to be intrinsic. Susan Harter (1981) distinguishes separate dimension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that are considered to consist of motivation.From Harter’s dimensions a learner can be relatively intrinsic while being fond of challenge, curiosity or interest, independent mastery and judgment, and inner criteria for success. Alternatively, a learner can be relative extrinsic while being fond of easy job, satisfying teachers, dependence on teachers in figuring out problems, reliance on teachers’judgment about what to do and external criteria for success. The distinction is not firm, and many of our actions are probably promoted by a mixture of both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asons. Most of the endeavor in the area suggests that it is significant to present tasks which tap into the learners’intrinsic motivation both at the stage of initiating and sustaining motivation. This would include a consideration of interest, curiosity, challe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mastery and decision.Gardner makes the well-known distinctions between integrative and instrumental orientations in motivation. Orientation represents reasons for studying the language. An integrative orientation occurs when the learner is studying a language because of a desire to identify with the culture of speakers of that language. An instrumental orientation describes a group of factors concerned with motivation arising from external goals such as passing exams, financial rewards or gaining promotion.References:[1]Ausubel, D. A. 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2]Brown, H. D.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3 rd ed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3]Bligh, D. A. 1971.What’s the Use of Lecturing? Devon, England: Teaching Services Centre, University of Exeter.。

我校留学生汉语学习目的调查

我校留学生汉语学习目的调查
教 育 时空
留学 分析
【 要」 外 t 究 明动 对 语 学 的 果 有 强 预 险 本 对 江 业 学 摘 国 大 研 表 卜机 于 言 习 结 具 较 的 厕 。 文 浙 工 大
2 及 2肠 年度以汉语学习为主的留学生的学习目 闭5 0 的进行了 调查和分析。调查表明: 前来学习 目 汉语的 学生的学习目 的已由 原来的“ 解中国N 掌握工具r 主转变 了 和” , 为 为就业与升学为主。 此汉 因 语对外汉语 教学应有针对性, 并讲求实效性。
教师预先布置相关的表演内容, 鼓励学生做搜集资料, 语言组织 方面的工 这样可以激励他们卞 探索英语学习、 作, 动 研究的方式、 策 略。其最大优点是把课堂时问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绝对 主体, 在课堂上大 量练习和使用英语, 同时表演、 创造和体验一种真实 的使用英语的环境。这种方式创造的是一种轻松娱乐的课堂氛围, 学 习者在快乐中体验学习过程。 此外, 大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尤其应该注意加强学生自 学能力的培 养,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心, 扫 教学形式多样 , 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 氛,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课外继续学习。 浙江工 学外国 商大 语学院采 用试点班和非试点班进行对比 研究。 试点班按照新模式教学. 非试点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试点之初, 两个 班的成绩差别不大。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 试点班在阅 写作、 读、 口 语及总分方面均超过了非试点班。教师和学生认为新模式另人鼓舞、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熊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愿惫说、 愿意写。 新模式教学使学生重视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主动进行大量的读和听, 学生必须通过自 的努力来解决自 己 学中的难题。 虽然试点班中 也有语 言应用方面比 难的学生. 较困 但没有一人要求退出试点班。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研究-2019年文档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研究-2019年文档
六、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中亚留学生的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动机要强一些,为了进一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需从课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留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促进者,是课堂管理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详尽学习目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产生一种为实现它而努力奋斗的动力。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激发其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动机。一个胜利的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汉语是一种欢乐。
我学习汉语是为了将来可以找一份好工作frequencypercentvalid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例外意无所谓同意非常同意total331511329494469344100094944693441000941886561000在工具型动机倾向测试中问题1hsk汉语水平考试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很难如果不继续深造的话他们认为所学汉语能满足交流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学生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因此此项的分值很低
(一)从课外活动中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中国学习的中亚留学生,分外的学习环境不利于他们学习汉语。因此,课外时间的运用,不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
(二)利用课堂环境激发留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和任务型教学法结合,倡导任务型课堂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课堂教学环境、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及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可以提出详尽的建议和获得,从而激发和维持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外意
无所谓同意
非常同意
Total 14
15
1
1
1
32 4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所谓
同意
非常同意
Total 3
3
15
11
32 9.4
9.4
46.9
34.4
100.0 9.4
9.4
46.9
34.4
100.0 9.4
18.8
65.6
100.0
在工具型动机倾向测试中,问题1,HSK(汉语水平考试)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很难,如果不继续深造的话,他们认为所学汉语能满足交流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学生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因此此项的分值很低。问题2,父母要求学习汉语,如果是华侨家庭,父母一般都要求孩子学习汉语,这是由于自己的华裔血统的原因。华侨家庭认为自己是华人,就应该学好汉语,因此让自己的孩子来学习汉语。问题8,“找一份好的工作”这一题项,中亚留学生有强烈的意向,选择同意的人数占到46.9%,非常同意的人数占34.4%。
(三)帮助学生积极地自我批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了解自身学习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并且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的进度,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教材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这一特点,教学材料可以适当增加介绍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以及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针对由于职业需要进行汉语学习这一特点,可以进一步了解中亚留学生的学习计划,计划从事什么行业。根据职业需要的具体类型,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提供相应的资料,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需,学有所用。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职业动机,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二)量表的设计和分析
问卷在加德纳和兰伯特(Gardner&Lambert)的“态度—动机成套测验”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的基础上,结合中亚留学生实际情况,经过访谈、预调查、评估和调整几个阶段自编而成。在保证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量表贴近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实际情况。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调查者填写自己的姓名、性别、国籍、来中国之前是否正式学习过汉语等个人信息。第二部分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调查影响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问卷全部翻译成俄语,以保证学生对问卷的完全理解。
不同意
无所谓
同意
非常同意
Total 9
16
2
4
1
32 28.1
50.0
6.2
12.5
3.1
100.0 28.1
50.0
6.2
12.5
3.1
100.0 28.1
78.1
84.4
96.9
100.0
表二
2.我学习汉语是因为父母要我学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非常不同意
表四
13.我学习汉语是因为喜欢汉语歌曲/电影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不同意
无所谓
同意
非常同意
Total 2
1
17
12
32 6.2
3.1
53.1
37.5
100.0 6.2
3.1
53.1
37.5
100.0 6.2
9.4
(一)从课外活动中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中国学习的中亚留学生,特殊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学习汉语。因此,课外时间的运用,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
(二)利用课堂环境激发留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和任务型教学法结合,倡导任务型课堂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课堂教学环境、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及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可以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获得,从而激发和维持留学生的学习动机。
9.4
6.2
68.8
12.5
100.0 3.1
9.4
6.2
68.8
12.4
100.0
12.5
18.8
87.5
100.0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留学生课余时间都爱看中国电影、电视剧,并且女性比例居高。很多中亚留学生来华的目的是想体验一下中国人的生活,和更多的人认识和交流,更好地了解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足感,所以问题17中关于移民中国的选项不同意的人占到56.2%。这也可以解释问题22,关于学习汉语和中国人交谈的选项分值较高,占到总比例的68.8%的原因。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中亚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相似的地理、历史及文化渊源,使中亚各国来华留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
面对中亚地区迅速升温的“汉语热”,首先应了解该地区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中亚地区的汉语推广政策,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教材和师资培训。学习者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影响二语习得的学习者特征进行了阐释,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动机的研究。
62.5
100.0
表五
17.我学习汉语是为了最终移民中国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无所谓
同意
非常同意
Total 7
18
4
1
2
32 21.9
56.2
12.5
3.1
6.2
100.0 21.9
56.2
12.5
不同意
无所谓同意
非常同意
Total 14
15
1
1
1
32 43.8
46.9
3.1
3.1
3.1
100.0 43.8
46.9
3.1
3.1
3.1
100.0 43.8
90.6
93.8
96.9
100.0
表三
8.我学习汉语是为了将来可以找一份好工作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不同意
前者是主动学习者,后者是被动学习者。根据Gardner和MacIntyre(2006)的理论,“融合型动机”有着“喜爱另一个社群,团体,语言学习的语境的态度基础,这种态度理所当然会对语言学习和使用造成持续的影响。”但是后者将学习与特定目的紧密相连,其影响在某目的达到后通常终止。虽然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但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初学阶段,语言学家发现“融合型动机”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工具型动机”则在学以致用时体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中亚留学生
新疆是来华中亚留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新疆师范大学是新疆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较早的高校之一,中亚留学生规模也比较大,该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又是招收中亚留学生最多的院系。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留学生为调查被试,保证了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被试学生来自中亚各国,在本科学历班(已具备初级听说读写的能力)随机抽样40人。
统计结果表明: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比较强烈,工具型动机倾向的平均值是34.344分,倾向强度是57.23%,融合型动机的平均值是43.84分,倾向强度是
73.07%。
表一
1.我学习汉语是为了应付HSK考试和期末考试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非常不同意
二、相关理论背景介绍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内部就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内驱力就唤起个体产生行动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由于它受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性动机,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带着“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自己能融入第二语言的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对于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Lambert,1974)。带着“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利用第二语言达到自己的目标,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Lambert,1974)。前者喜欢语言,后者需要语言,前者可能没有明确的目的,后者常带着实用性目的。
随着近年来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的提高,许多中国公司和中亚地区有贸易往来,并且前景十分乐观。这一切使得中亚地区的年轻人认为:汉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对他们找工作、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及和中国人做生意,开办自己的公司等有很重要的意义。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很多都是受这种动机的驱使。
通过访谈也了解到,来中国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中,不少学生的父母正在同中国进行贸易或者交流活动,他们的家境比较好,生活比较富裕。他们想通过学习汉语,加强和中国人的交流,接替父母的工作或者自己创业。
学习动机本身没有好坏可言,任何学习动机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所要做的是怎样让学生拥有这种动机并保持这种动力,而不仅仅满足于对动机的分类和学习动机的客观描述。因此,需要把中亚留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与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起来,促进课堂上中亚留学生的学习。
基于国外学者的建议,及所调查的中亚留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况,笔者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些设想:
二语研究表明,二语学习动机与二语习得水平呈正相关。语言学习者可以同时兼顾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种语言学习动机都能促进二语习得,但普遍认为融入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更能预示学习第二语言的成功。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较好,汉语学习动机比较强烈,对其汉语学习是有利因素。但我们也看到,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工具型动机较弱,说明汉语在本地区职业、商贸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还不够。因此我们应不断扩大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提升留学生教育的办学层次,进一步增强汉语学习动力,保持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持续性。五、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