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15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及答案典例剖析经典例题基础知识应用题例1 在标准状况下,将V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分析〕n(A)= 将n(A)和V[A(aq)]代入c(A)= 中,得 C(A)= . 答案:B 【注意】气体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体积应由总质量除以密度求得,并且单位要转化为升. 例2 体积为V mL,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c= B.m= C.w%= D.c= 〔分析〕 A、C两项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根据 c=可推知A、C两项都是错误的;B项中V•ρ为溶液质量,V•ρ× 为溶质质量,故B项正确;D项变形后得,恰好为物质的量浓度,故D项正确. 答案:BD 【注意】这是一类含字母的计算题,通常采用依据定义进行推导的方法来求解,或依据概念的表达式来进行推导. 例3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2 g/cm3.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15 mol/L B.1.36 mol/L C.5.07 mol/L D.6.15 mol/L 〔分析〕根据溶解度概念,取出136 g溶液,则溶质NaCl的质量为36 g,n(NaCl)= =0.615 mol,饱和溶液的体积V= =121.4 mL,c(NaCl)= =5.07mol/L. 答案:C 同类变式1 欲配制2 mol/L硫酸锌溶液250 mL,需用无水ZnSO4的质量是______;需用皓矾(ZnSO4•7H2O)的质量是________. 答案:80.5 g;143.5 g 同类变式2 现有氨气(NH3)308 L(标准状况下): (1)若将该氨气308 L溶于水制得1 L 氨水(ρ=0.9 g/cm3),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若将该氨气308 L溶于1 L水里,测得这种氨水的密度为0.9 g/cm3,则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13.8 mol/L;26% (2)10 mol/L;19%同类变式3 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B. C. D.答案:D 同类变式4 现有98%硫酸溶液(ρ=1.84 g/cm3):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2)若将该浓硫酸50mL溶于水制得500mL稀硫酸(稀释过程中损失溶液的体积忽略不计),则这种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3)若将该浓硫酸50 mL溶于500 mL水中,测得这种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 1.109g/cm3,则这种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答案:(1)18.4 mol/L (2)1.84 mol/L (3)1.73mol/L;15.3%同类变式5 20℃时CuSO4的溶解度是20.7 g,则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ρ=1.15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答案:17.1%;1.23 mol/L 综合应用题例4 VL硫酸铁溶液中含Fe3+ m g,则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D [说明] 计算时注意Fe2(SO4)3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来的Fe3+与SO2-4数目之间的关系为2:3,在同一溶液中c(Fe3+)与“c(SO2-4)之比就是Fe2(SO4)3中Fe3+与SO2-4的微粒数之比. 例5 VLFe2(SO4)3溶液中含a g SO2-4,取此溶液 V L,用水稀释成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c(Fe3+)为 (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分析〕解法1:常规法原溶液中c(SO2-4)= = mol/L, C(Fe3+)= ×c(SO2-4)= mol/V= mol/L. 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则 C (Fe3+)= 解法2:电荷守恒法由题意知: VL溶液中含SO2-4 a,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得=2VL•c(Fe3+)×3, c(Fe3+)= mol/L. 答案:A [说明]在利用第二种解法时,应注意1个SO2-4带2个单位负电荷,而1个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 同类变式1 若20g密度为dg/cm3的Ca(NO3)2溶液里含1 g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mol/L B. mol/L C.2.5dmol/L D.1.25dmol/L 答案:C 同类变式2 Mg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l3+的浓度为0.1 mol/L,SO2-4的浓度为0.3 mol/L,则混合溶液中Mg2+的浓度是 ( ) A.0.45 mol/L B.0.2 mol/L C.0.15mol/L D.0.3 mol/L 答案:C 同类变式3 在由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 mol/L,Mg2+的浓度为0.25 mol/L,Cl-的浓度为0.2 mol/L,则SO2-4的浓度为 ( ) A.0.5 mol/L B.0.45 mol/L C.0.2 mol/L D.0.25 mol/L 答案:C 例6 已知35%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1.38g/cm3,5%的NaOH 溶液的密度为1.05g/cm3,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大于20% B.等于20% C.小于20%D.无法确定〔分析〕上述两种浓度的NaOH溶液各取V mL(等体积)混合,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 (NaOH)= ×100%=22.0%>20%. 答案:A [说明] 这道题反映了溶质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二者的平均值的关系. 溶质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是就―定大于二者的平均值呢?若不是,有无规律可循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探讨:若有溶质相同、浓度不同的两杯溶液(见下表):项目序号体积/mL 密度/g•cm-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杯 V1=Vρ1 x1 第2杯 V2=V ρ2 x2 这两杯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的关系可作以下推导:① 若x1>x2,ρ1>ρ2或x1<x2,ρ1<ρ2,即当浓度大时,密度也大,则 >0,即 (V1=V2). 这样的实例俯拾即是,如硫酸溶液、食盐溶液等. ②若x1<x2,而ρ1>ρ2或x1>x2,ρ1<ρ2,即当浓度大时,密度反而小,则 <0,即 (V1=V2). 这类溶液虽不多,但也应注意,如氨水溶液、酒精溶液等. 经过对上述两种情况的推导论证,可以概括出下面的规律:如果某物质的水溶液的密度大于1g/cm3,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二分之一;如果某物质的水溶液的密度小于1 g/cm3,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二分之一. 同类变式1 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溶液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大于50% B.等于50% C.小于50% D.不能作上述比较答案:A 同类变式2 密度为0.91 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用等体积的水稀释之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答案:C 同类变式3 已知氨水的密度为0.990 g/cm3时,NH3的质量分数为2%,氨水的密度为0.930g/cm3时,NH3的质量分数为18%;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NH3的质量分数是 ( ) A.30% B.6a% C.大于3d% D.小于3a%答案:D 同类变式4 3a%的硫酸溶液与a%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如果混合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等于即 mol/L B.小于 mol/L C.大于mol/L D.无法确定答案:C 例7 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H2SO4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 mL 〔分析〕由18 mol/L到9 mol/L,因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故体积应扩大一倍,即由 mL扩大到 mL,设9mol/L的H2SO4的密度为ρ′,则 mL溶液的质量是×ρ′g,故应加水的质量为( g-100 g),因ρ′<ρ,故加水的质量应小于100g,即小于100mL;假定所加的水为 mL,即水与浓H2SO4等体积混合,稀硫酸的体积将小于( + )mL,稀H2SO4的浓度将大于9 mol/L.综上片述,所加水的体积小于100mL,而大于 mL. 答案:A 同类变式1 已知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6.52mol/L,试推断47.5%的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大于8.26 mol/L B.等于8.26mol/L C.小于8.26 mol/L D.无法确定答案:A 同类变式2 已知98%的浓H2SO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的H2SO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大于9.2 mol/L B.小于9.2mol/L C.等于9.2 mol/L D.无法确定答案:B 例8 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25℃时,每100g水中仅能溶解0.836g硫酸银. (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硫酸银固体,加200 g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mL,计算饱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 (2)若在上述饱和溶液中加入50 mL 0.0268mol/L 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需加入多少升0.0268 mol/L BaCl2溶液,才能使(1)的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降低至0.020 mol/L? 〔分析〕首先判断200g水中加入的6.24 g硫酸银是否完全溶解,若未完全溶解,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解的Ag2SO4的质量是在100g水中溶解度的2倍,从而可以计算溶解的Ag2SO4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基础知识应用题及答案
典例剖析经典例题基础知识应用题例1 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于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分析〕 A项错,因为气体体积与构成气体的分子的大小无关,当分子数目一定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B项正确;C项错,比较气体的体积一定要在相同状况下:D项错。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答案:B[说明] 本题讨论的是气体体积方面的问题,它所涉及到的知识是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关于这两个知识点在应用时必须明白:当分子数目一定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与温度、压强有关.①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标准状况,即0℃1.01×105 Pa的状态.b.“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即“1 mol任何气体”.c.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可能为22.4 L,也可能不为22.4 L.②而在使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只要把握好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关系,一般不会出错,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如下:(注:T—温度,p—压强,V—体积,N—气体分子数)在阿伏加德罗定律中,对于任何两种气体,其温度、压强、物质的量、体积四个量中,任意三个量对应相同,则第四个量必然相同. 例2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4.6 gNa作为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为0.2 NA②在标准状况下,11.2 LSO2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③在标准状况下,5.6 L HCl中所含的电子数为9 NA④在常温、常压下,1 mol He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⑤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⑥在25℃,压强为1.01×105Pa时,11.2 L氮气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A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分析〕①推导如下:Na - e-=Na+23g NA4.6 g (0.2 NA)所以①正确.②推导如下:SO2 ~ 2O22.4L 2NA11.2L (NA)所以②正确.③中,首先对每个HCl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进行计算,因为每个氢原子含1个电子,每个氯原子含17个电子,所以每个HCl分子中含18个电子.HCl ~ 18e-22.4L 18 NA5.6L (4.5NA)而不是9NA,所以该说法不正确.④正确.1 mol He含有NA个氦原子,不受温度、压强的制约.⑤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应为“分子数相同”,而不是原子数相同.⑥在25℃,压强为1.01×105Pa时,不是标准状况下,所以11.2L N2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所含的原子数也不是NA.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其余都错.答案:C[说明] ①解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与所含微粒的转换规律:气体体积(L)物质的量微粒数②在辨析判断各选项正误时,要注意克服“错觉”,要善于结合所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运用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物质的微粒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概念.例3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及摩尔体积,下列物理量中尚不能全部计算出其近似值的是 ( )A.固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B.液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及质量C.气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D.气体物质分子的质量〔分析〕联系气、液、固三种状态的物质中微粒聚集的状态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理解影响气体、固体、液体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因素.固体和液体物质中,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间堆积较紧密,所以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及摩尔体积三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分子大小和分子质量的近似值.对于气体物质来说,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分子本身的体积要大得多,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及摩尔体积三个物理量只能计算出分子质量的近似值.答案:C例4 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湿、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反比,跟它们的密度成反比,故A、B两项错误.答案:CD[说明]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深刻理解和记忆是解题基础.或由pV=nRT= RT→pM= RT=ρRT公式也可求解.同类变式1 下列各组物质中,体积相同的是()A.25 mol氯气和2.5mol氯化氢B.标准状况下,4.48L氢气和0.8g氦气C.同温、同压下,3.01×1023个氨分子和22 g 二氧化碳气体D.9g水蒸气和11.2 L氨气答案:BC同类变式2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和3体积Y2(气)化合,生成 2体积Z(气).则Z的化学式是 ( )A.XY3B.XYC.X3YD.X2Y3答案:A综合应用题例5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 ( )A.22.4nb/(mNA)B.22.4 mb/(nNA)C.22.4nNA/(mb)D.nbNA/(22.4m)〔分析〕 m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mol,对相同的混合气体,其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n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则故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V=x•Vm=答案:A【注意】本题的解法有多种:①先求ng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再求物质的量: mol= mol,最后求V.②先求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再求ng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V.同类变式1 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答案:A同类变式2 空气和二氧化碳按体积比5:1混合,使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不计其他成分,且体积都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反应后的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 )A.29%B.43%C.50%D.100%答案:C同类变式3 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C.分子总数D.质量答案:AC例6 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15.0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11.2 L,则下列各组混合物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是 ( )A.Mg、AgB.Cu、ZnC.Al、MgD.Fe、Al〔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与酸反应的能力,及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解法1:常规方法→逐项分析计算.A项中A吕与盐酸不反应,11.2LH2由Mg与盐酸反应得来,则需金属镁12g,混合物可另有3g银,符合题意;B项中Cu与盐酸不反应,即11.2LH2全部由Zn与盐酸反应得来,别需锌32.5g,大于15g,不符合题意;C项中Al、Mg都与盐酸反应,可用极值法处理,设15.0 g全为Al,则标准状况下生成的H2的体积V(H2)>11.2 L,若15.0 g全为Mg,则标准状况下生成的H2体积V(H2)>11.2 L,所以Al、Mg无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为15.0 g,则生成的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必大于11.2L,不符合题意;D项中Fe、Al也都与盐酸反应,同样用极值法进行处理,若15.0g全为Fe,则在标准状况下,V(H2)<11.2L,若15.0全为Al,别在标准状况下,V(H2)>11.2 L,所以在总质量为15.0 g的情况下,只要Fe、Al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最后生成H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就会为11.2 L,符合题意.解法2:摩尔电子质量法.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通过失去、得到或偏移1 mol电子所需要和涉及的物质的量,抓住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思路明确,简化过程.两种金属粉末15.0g,与酸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的H2 11.2 L,即0.5 mol,而0.5 mol H2,是由1 mol H+转变而来,敌得电子1 mol,因此混合物平均失去1 mol电子所需的质量为15 g.那么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失去1 mol电子所需的质量必须一个大于15 g,另一个小于15 g,这样形成的混合物才可能为15g.对于Mg、Al、Fe、Zn四种金属来说,其失去1 mol电子所需的质量为其摩尔质量除以其化合价,即Mg为12g,Al为9g,Fe为28g,Zn为32.5g,对于Cu、Ag等与盐酸不反应,不放出H2的金属来说,可以认为放出1 mol H2需质量无穷大(即不可能放出H2),则为大于15g.经分析A项符合;B项均大于15g,不符合;C项均小于15g,不符合;D项符合.答案:AD【注意】摩尔电子质量法是较简单的解题方法.本题是取失去1mol电子所需的质量,而非平均摩尔质量,因而需避免由于各种金属化合价不同而引起的计算错误.同类变式1 一种含杂质的铁,已知可能含有铜、铝、钙或镁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取5.6g样品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作用,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2,24 L,则此铁样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_______.答案:铜同类变式2 在相同状况下将Mg、Al、Fe分别投入到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 H2SO4中,反应结束后,三种溶液的质量仍相等,则投入Mg、Al、Fe三种金属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Mg>Al>FeB.Al>Fe>MgC.Al>Mg>FeD.Fe>Mg>Al答案:C同类变式3 将由镁、铝、锌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作用,放出H2的体积为 2.6 L(标准状况下),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 )A.0.250 molB.0.125 molC.0.100 molD.0.070 mol答案:C例7 空气可近似视为N2和O2按体积比为4:1组成的混合气体,则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28B.29C.34D.60〔分析〕根据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28 g/mol×+32g/mol ×= 28.8 g/mol,即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另外也可以根据平均值法规律,推得答案: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r应为28<r<32.答案:B[说明] 对于混合物来说,其某些特性受各组分的一些特性的制约,使得混合物的某些特性具有可预见性;那么平均值法规律,就是指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某指定的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的相应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例8 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可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 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7dB.5dC.2.5dD.2d〔分析〕根据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知,完全分解后生成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B)+2M(C)+2M(D)]/5.根据题意=d•M(H2)=2dg/mol,则M(B)+2M(C)+2M(D)=5 =10d g/mol;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M(A)=M(B)+2M(C) +2M(D),所以M(A)=5dg/mol,Mr(A)=5d.答案:B同类变式1 150℃时,碳酸铵完全分解,生成的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 ( )A.96倍B.48倍C.24倍D.12倍答案:B同类变式2 固体A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气体B、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3D,若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同体积H2质量的15倍,则固体A的摩尔质量是 ( )A.30 g/molB.60 g/molC.90 g/molD.120 g/mol答案:C例9 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32g/mol,求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之比.〔分析〕本题是二元混合体系,并且具有平均值的计算题,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解:CO的摩尔质量是28g/mol,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即CO与CO2的体积之比为3:1.答:CO与CO2的体积之比为3:1.[说明] 十字交叉法通常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并且具有平均值的计算中,它的数学表达式是:根据题中所提供的a1.a2,a的物理意义不同,所得的物理意义也不同.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可归纳为八类.列表如下:a1,a2 A (a2-a)/(a-a1)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种溶液的质量比②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两种物质的质量比③溶液的密度混合溶液的密度两种溶液的体积比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两种溶液的体积比⑤同位素的质量数同位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两种同位素的物质的量之比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混合物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相同条件下气态物质的体积比)⑦物质的摩尔质量各自反应后生成同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⑧物质分子组成中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混合物中该元素的平均原子个数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相同条件下气态物质的体积比) 不注意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就容易出现错误.同类变式1 实验室测得氮气与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4.5倍,可知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质量分数为______.答案:75%;72.4%同类变式2 当1 mol P4与9 mol Cl2完全反应,所得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答案:1:3例10 如图3-12所示,容器A(容积为2L)中有压强为1×105Pa的空气,在容器B中(容积为1 L)放入少量的只吸附氧气的吸附剂,保持真空,打开旋塞C,放置片刻,容器内的总压强变为0.6×1O5Pa,这时容器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吸附剂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A.8:1B.10:1C.12:1〔分析〕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进行分析.打开旋塞前后,所发生的变化过程可分解成以下两个分过程:①体积从2 L变为3 L;②氧气有部分或全部被吸收.最后总压强为0.6×105Pa,体积变为3 L,相当于压强为1×1O5 Pa时,体积为1.8 L,所以吸附剂吸附掉的氧气相当于压强为1×1O5 Pa时,体积为0.2 L那么吸附后,气体中 N2和O2的体积比为8:1.答案:A思维误区分析这类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有的同学不能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分过程,思维无法顺利展开.探索与创新题例11 标准状况下,向10L由H2、CO2、CO、N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通入6 L O2,用电火花引燃,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体积为7.5 L.将这些气体通入盛有过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气体体积变为2 L,这2 L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5.5倍,求原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体积.(以上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分析〕在H2、CO2、CO和N2中,只有H2和CO与O2反应,用极端假设法可知O2过量,故2 L气体中只含O2与N2,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其中O2、N2的体积.根据消耗的O2的量可求出H2与CO的总体积,进而可求得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体积,再根据CO2的总量可求出CO的体积,最后得出H2的体积.答案:H2:4 L;CO:5 L;CO2:0.5 L;N2:0.5 L.易错与疑难题例12 下列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0.4 mol O2B.标准状况下5.6L CO2C.10 g NeD.4℃时5.4 mL H2O错解:A〔分析〕通过计算得出A项原子数为0.8 mol;B项原子数为0.75 mol;C项原子数为0.5 mol;D项中,常误认为4℃时H2O为气态,实际上,D项原子数为0.9 mol.正解:D例13 将1.5mol H2充入一个材料弹性良好的气球中,气球膨胀无褶皱,将该气球置于0℃101 kPa的环境下,其体积为_______. 错解:33.6 L〔分析〕应用公式n=求出1.5mol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所以认为体积应为33.6 L.公式应用正确,但未考虑由于气球材料的收缩,而使气球的体积小于33.6 L.正解:小于33.6 L例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2 mol 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NAC.4g氢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2NA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错解:CD〔分析〕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A项错;在任何情况下,1 mol O2中都含有2 mol O,所以 2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4NA,不能受思维定式影响,误认为B项的结论如果要成立,也必须在标准状况下,实际上B项是正确的;同理C项也是正确的;D项中,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是同温、同压、同体积时,分子数相同,囚不同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不一定相同,例如氮分子是双原于分子,甲烷分子是五原子分子,不能认为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时,分子数相同,原子数也相同,所以D项错.正解:BC例15 由A、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B的式量分别是MA,MB),若A的质量分数为m%,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是 ( )A.B.MA(1-m%)+MB•m%C.MA•m%+MB•(1-m%)D.错解:C〔分析〕已知混合气体的两组分A与B的式量分别为MA,MB,A 的质量分数为m%,那么B的质量分数应为1-m%,根据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似乎觉得题中所要求算的平均式量为C项,实际上C项是错误的,用A与B的质量分数代替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式中的体积分数是行不通的;B项也错;对于A项,用A与B的式量简单相加再除以2是错误的,忽视了A或B的含量;事实上,可以在计算时取100g混合气体,那么A的质量为mg,B的质量就为(100-m)g,由=,可得出D项正确.正解:D好题速递点击高考高考命题总结与展望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把气体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压强、密度联系在一起,是物理和化学的交叉渗透点.常见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但也有将一些结论、规律作为已知条件的计算题,具体类型:一是通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体积,此类题主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二是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物质组成,计算气体体积、密度、压强和比较气体体积、密度、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气体体积在物理和化学知识中的综合应用,将成为“3+X”试题发展的新的命题方向.经典高考试题分析例1 (典型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D.62 g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O2-数为NA〔分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前提条件是气体,故A错误;任何条件时,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分子数一定相等,B正确;C没指明相同条件,错误;Na2O溶于水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为NaOH溶液,不存在O2-,故D错. 答案:B例2 (典型例题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分析〕本题重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A中N2和C2H4的质量相等,二者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物质的量相等,尽管密度不等(密度与温度、压强等有关),但分子数一定相等;B中等体积等密度即等质量,与A同理,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故B也正确;C中压强不一定相等,D中温度可能不同,故C、D错误.答案:AB例3 (典型例题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B.1.8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C.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分析〕常温常压下(非标准状况),11.2 L氧气(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则所含的原子数小于NA,A错误;B中1.8g的NH+4产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电子数为0.1×10×NA,即NA;48gO3的物质的量为1 mol,每个O3分子含3个O原子,故共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C正确;2.4 g金属镁为0.1 mol,Mg-2e-=Mg2+,共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答案:BC例4 (典型例题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 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g.计算:(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2)原混合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分析〕 (1)已知:CH4+2O2=CO2+2H2O.1 mol CH4完全燃烧得到的CO2和H2O共80 g.原混合气体中n(CH4)=0.600 g/80 g•mol-1=0.0075 mol,CH4体积为0.0075 mol×22.4×103 mL•mol-1=168 mL,剩余气体的体积=840 mL-3×168 mL=336 mL.(2)V(CH4):V(O2)=168:(840-168)=168:672=1:4.答案:(1)336 mL (2)1:4课堂小结本节归纳一、知识体系物质的体积二、规律方法总结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随堂练习知识巩固1.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能肯定是1 mol的是( )A.23 g金属钠中所含的钠原子数B.标准状况下17g氨气C. 22.4 LNO气体D.标准状况下10 L氧气和12.4 L氮气的混合物答案:C[提示:Na的摩尔质量为23 g/mol,故23 gNa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同理17 g NH3的物质的量也为1 mol;22.4L NO气体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故不能肯定其物质的量为1 mol;10 LO2与12.4 L N2的混合物体积为22.4 L,故在标准状况下其物质的量为1 mol]2.在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所含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气体A与气体B的式量之比为m:nB.同质量气体A与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C.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n:m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气体A与气体B的质量之比为m:n答案:C[提示:因m gA与n g B的分子数相等,由n=,可知= ,故A项正确;同质量A、B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式量的反比,故B项正确;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C项不正确,而D项正确。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15
第三章物质的量本章视点一、本章内容分析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更是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理解本章中所讲授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而且为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概念来学习新的知识,以及为进行较复杂计算等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关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学习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会在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在中学化学,乃至整个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章的内容分为三节.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三节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章的第一节着重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以及摩尔质量,后两节介绍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并分别讨论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教材有计划地将与物质的量有关的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散到后面的章节中逐步进行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减轻了学习本章知识时的负担,又有利于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的概念,特别是可以深化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认识.3.本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本章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二、学法指导1.重视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本章中的知识,虽然概念较多,但与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前两章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更密切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降低新知识点学习的难度,不断地建立、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2.以直观表抽象,以比较辨是非.对于本章学习难度较大的一些概念,要结合一些比喻和直观教具,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学习目标梯度化.由于本章概念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但总的学习目标不能降低,要在以后对有关章节的学习中逐渐深入地理解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直至达到准确、灵活地应用的目的.4.加强实验的学习.本章虽然实验内容不多,但对实验的定量要求却是比较高的.要理解实验原理,学习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高一化学随堂练习(附有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B .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 . 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4.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A.试管B.坩埚C.蒸发皿D.烧杯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6.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7.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8.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过滤D.萃取9.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10.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D.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11.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12.能够用来鉴别BaCl2、 NaCl、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1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14.化学实验中的很多气体是用盐酸来制取的,这就导致了这些制取的气体中往往含有HCl杂质,要除去HCl杂质而得到纯净的目标气体,可用右图所示装置。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
第一节 物质的量新课指南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引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以及物质质量之间的相互换算.4.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本节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解读 精华要义 相关链接1.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一种微观粒子,它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宏观颗粒的特点.如:在化学变化的范围之内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具有一定的质量,但该质量却非常小,如12C 原子的质量仅有1.993×10-26kg.国际上规定,以12C 原子的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12C 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某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 ,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00.161210993.11065722626=⨯⨯--kgkg。
2.化学式和式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O 2、H 2O 、CO 2、MgO 、NaCl 分别表示了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镁、氯化钠的组成,有的化学式仅能表示有关物质的组成,如NaCl ;也有的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做分子式,如H 2O 既是水的化学式,也是水的分子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式量.若化学式同时又是分子式,则式量也叫做相对分子质量.知识详解知识点1 摩尔Ⅰ物质的量(重点、难点)我们都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等.这些单个粒子既不能用肉眼看到,又难于称量;可是由这些粒子构成的宏观物质既看得见,又可称量,那么在微观的粒子数量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之间存在着哪些必然的联系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其数量和质量是不变的.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分子等粒子之间是按着一定简单整数比相互反应的.例如,豆粒般大小的金属钠中含有多少个钠原子(Na)?它们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少个过氧化钠(Na2O2)?为了探索微观粒子数量与宏观物质的可称量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如图3-1所示).[说明] 在定量表示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时,往往要使用物理量,如质量、长度、时间等,都是常用的基本物理量.与质量、长度、时间等一样,“物质的量”也是一种基本物理量.①物质的量是有关的国际科学专门机构,为了适应研究和学习的需要,而规定的基本物理量,它是现今国际上通用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这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名称和代号见下表.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来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量粒子数目的物理量.③“物质的量”四个字如同电流强度、发光强度、热力学温度等名称一样,是一个固定的词组,由固定的字数组成,在读、写、用时,不能随意地简化或增添任何字,更不能按字面意义把物质的量当做表示物质数量或质量多少的量.④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如质量的单位有千克、长度的单位有米、时间的单位有秒等.同理,物质的量也是有单位的.Ⅱ摩尔(mol)(重点、难点)1971年,在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又简称摩,符号为mol.[说明] ①质量和千克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内涵的概念,质量属于物理量,千克是质量的单位.同理,物质的量和摩尔也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内涵的概念,物质的量属于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七种基本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具体内容见下表.②“微观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粒,也可以是它们的特定组合.即凡是可以使用化学式表示的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都可以使用摩(尔)来量度,如NaCl 、NH 4NO 3等,而不是指米粒、西瓜、苹果、汽车、人等宏观物体.③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严禁指代不明确,如:可以表示1 mol H 2、1 mol H 、 1 mol H +,但不可以表示1 mol 氢、1 mol 氧等;还应明确微粒的内在联系,如1 mol Al 2(SO 4)3中含2 mol Al 3+、3 mol SO 2-4;1 mol Na +中含11 mol 质子、 10 mol 电子等.① 每一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即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就是1千克.“摩尔”的标准是: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该粒子的物质的量就是1 mol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以12C 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作为规定标准,由于两个标准的统一性,就将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统一起来,从而将可称量的宏观物质同微观粒子的数目联系起来. 质量度 物理的量 粒子数原子个约含有C kg molC122311002.6012.0⨯−−→← 由摩尔的标准可知,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都相等. ⑤碳元素的原子有多种。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例1 在标准状况下,将V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C. D.〔分析〕n(A)=将n(A)和V[A(aq)]代入c(A)= 中,得C(A)= .答案:B【注意】气体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体积应由总质量除以密度求得,并且单位要转化为升.例2 体积为V mL,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 B.m=C.w%=D.c=〔分析〕 A、C两项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根据 c=可推知A、C两项都是错误的;B项中V•ρ为溶液质量,V•ρ× 为溶质质量,故B项正确;D项变形后得,恰好为物质的量浓度,故D项正确.答案:BD【注意】这是一类含字母的计算题,通常采用依据定义进行推导的方法来求解,或依据概念的表达式来进行推导.例3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2 g/cm3.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5 mol/LB.1.36 mol/LC.5.07 mol/LD.6.15 mol/L〔分析〕根据溶解度概念,取出136 g溶液,则溶质NaCl的质量为36 g,n(NaCl)= =0.615 mol,饱和溶液的体积V= =121.4 mL,c(NaCl)= =5.07mol/L.答案:C同类变式1 欲配制2 mol/L硫酸锌溶液250 mL,需用无水ZnSO4的质量是______;需用皓矾(ZnSO4•7H2O)的质量是________.答案:80.5 g;143.5 g同类变式2 现有氨气(NH3)308 L(标准状况下):(1)若将该氨气308 L溶于水制得1 L 氨水(ρ=0.9 g/cm3),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2)若将该氨气308 L溶于1 L水里,测得这种氨水的密度为0.9 g/cm3,则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答案:(1)13.8 mol/L;26% (2)10 mol/L;19%同类变式3 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C. D.答案:D同类变式4 现有98%硫酸溶液(ρ=1.84 g/cm3):(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2)若将该浓硫酸50mL溶于水制得500mL稀硫酸(稀释过程中损失溶液的体积忽略不计),则这种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3)若将该浓硫酸50 mL溶于500 mL水中,测得这种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 1.109g/cm3,则这种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答案:(1)18.4 mol/L (2)1.84 mol/L (3)1.73mol/L;15.3%同类变式5 20℃时CuSO4的溶解度是20.7 g,则20℃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ρ=1.15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答案:17.1%;1.23 mol/L综合应用题例4 VL硫酸铁溶液中含Fe3+ m g,则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B. mol/LC. mol/LD. mol/L答案:D[说明] 计算时注意Fe2(SO4)3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来的Fe3+与SO2-4数目之间的关系为2:3,在同一溶液中c(Fe3+)与“c(SO2-4)之比就是Fe2(SO4)3中Fe3+与SO2-4的微粒数之比. 例5 VLFe2(SO4)3溶液中含a g SO2-4,取此溶液 V L,用水稀释成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c(Fe3+)为 ( )A. mol/LB. mol/LC. mol/LD. mol/L〔分析〕解法1:常规法原溶液中c(SO2-4)= = mol/L,C(Fe3+)= ×c(SO2-4)= mol/V= mol/L.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则C (Fe3+)=解法2:电荷守恒法由题意知: VL溶液中含SO2-4 a,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得=2VL•c(Fe3+)×3,c(Fe3+)= mol/L.答案:A[说明]在利用第二种解法时,应注意1个SO2-4带2个单位负电荷,而1个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同类变式1 若20g密度为dg/cm3的Ca(NO3)2溶液里含1 g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B. mol/LC.2.5dmol/LD.1.25dmol/L答案:C同类变式2 Mg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l3+的浓度为0.1 mol/L,SO2-4的浓度为0.3 mol/L,则混合溶液中Mg2+的浓度是 ( )A.0.45 mol/LB.0.2 mol/LC.0.15mol/LD.0.3 mol/L答案:C同类变式3 在由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 mol/L,Mg2+的浓度为0.25 mol/L,Cl-的浓度为0.2 mol/L,则SO2-4的浓度为 ( )A.0.5 mol/LB.0.45 mol/LC.0.2 mol/LD.0.25 mol/L答案:C例6 已知35%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1.38g/cm3,5%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1.05g/cm3,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大于20%B.等于20%C.小于20%D.无法确定〔分析〕上述两种浓度的NaOH溶液各取V mL(等体积)混合,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 (NaOH)=×100%=22.0%>20%.答案:A[说明] 这道题反映了溶质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二者的平均值的关系.溶质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是就—定大于二者的平均值呢?若不是,有无规律可循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探讨:若有溶质相同、浓度不同的两杯溶液(见下表):项目序号体积/mL 密度/g•cm-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杯 V1=V ρ1 x1第2杯 V2=V ρ2 x2这两杯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的关系可作以下推导:①若x1>x2,ρ1>ρ2或x1<x2,ρ1<ρ2,即当浓度大时,密度也大,则 >0,即 (V1=V2).这样的实例俯拾即是,如硫酸溶液、食盐溶液等.②若x1<x2,而ρ1>ρ2或x1>x2,ρ1<ρ2,即当浓度大时,密度反而小,则 <0,即 (V1=V2).这类溶液虽不多,但也应注意,如氨水溶液、酒精溶液等.经过对上述两种情况的推导论证,可以概括出下面的规律:如果某物质的水溶液的密度大于1g/cm3,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二分之一;如果某物质的水溶液的密度小于1 g/cm3,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和的二分之一.同类变式1 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溶液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不能作上述比较答案:A同类变式2 密度为0.91 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用等体积的水稀释之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答案:C同类变式3 已知氨水的密度为0.990 g/cm3时,NH3的质量分数为2%,氨水的密度为0.930g/cm3时,NH3的质量分数为18%;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NH3的质量分数是 ( )A.30%B.6a%C.大于3d%D.小于3a%答案:D同类变式4 3a%的硫酸溶液与a%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如果混合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等于即 mol/LB.小于 mol/LC.大于 mol/LD.无法确定答案:C例7 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H2SO4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C.大于100mLD.等于 mL〔分析〕由18 mol/L到9 mol/L,因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故体积应扩大一倍,即由 mL扩大到 mL,设9mol/L的H2SO4的密度为ρ′,则 mL溶液的质量是×ρ′g,故应加水的质量为( g-100 g),因ρ′<ρ,故加水的质量应小于100g,即小于100mL;假定所加的水为 mL,即水与浓H2SO4等体积混合,稀硫酸的体积将小于( + )mL,稀H2SO4的浓度将大于9 mol/L.综上片述,所加水的体积小于100mL,而大于 mL.答案:A同类变式1 已知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6.52mol/L,试推断47.5%的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大于8.26 mol/LB.等于8.26mol/LC.小于8.26 mol/LD.无法确定答案:A同类变式2 已知98%的浓H2SO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的H2SO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大于9.2 mol/LB.小于9.2mol/LC.等于9.2 mol/LD.无法确定答案:B例8 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25℃时,每100g水中仅能溶解0.836g硫酸银.(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硫酸银固体,加200 g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mL,计算饱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2)若在上述饱和溶液中加入50 mL 0.0268mol/L 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需加入多少升0.0268 mol/L BaCl2溶液,才能使(1)的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降低至0.020 mol/L?〔分析〕首先判断200g水中加入的6.24 g硫酸银是否完全溶解,若未完全溶解,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解的Ag2SO4的质量是在100g水中溶解度的2倍,从而可以计算溶解的Ag2SO4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题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新课指南1.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本节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本节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推论的应用.教材解读精华要义1.物质的体积、密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即物质在单位体积中所含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2.计算1mol不同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体积(见下表)3.归纳1mol不同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体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Ⅰ对于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来说,1 mol不同物质的体积一般是不同的(如图3-2所示).Ⅱ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有三大因素.(1)物质粒子数的多少.(2)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3)物质粒子的大小(直径为d).Ⅲ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构成液态、固态物质的粒子间的距离是很小的,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原子、分子或离子本身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1 mol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如图 3-3所示).知识详解知识点1 气体摩尔体积(重点、难点)Ⅰ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1)决定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或气体的物质的量).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或物质的量)越多,气体的体积就越大.(2)分子的直径和分子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0.4 nm,而分子之间的距离则约为4 nm,即分子之间的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如图3-4所示).思维拓展如图3-5与图3-6所示,讨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怎样影响的?点拨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体积变大,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体积变小;当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体积变小,当压强减小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体积变大;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大小几乎是一定值,故粒子数是一定值,其体积是一定值.【注意】要比较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就必须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才有意义.Ⅱ1 mol 不同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见下表) 1 mol 不同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Ⅲ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符号:V m . (3)计算关系式:V m =nV .(4)单位:L/mol 或m 3/mol.(5)特定条件(标准状况)下的数值22.4 L/mol 或2.24×10-2m 3/mol(如图3-7所示).(6)对象:气体中任何一种单一组分的气体或不相互反应的混合气体.(7)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与常温、常压下固、液体摩尔体积的比较与分析(见下表).思维误区 气体摩尔体积的特定值约是22.4L/mol ,该数值与气体物质的量、温度和压强三者的任意一项都有直接的关系,观察下表中的数值并思考整理,正确理解“22.4 L/mol ”的含义.点拨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 L ,但也有可能为22.4 L 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 ,但也有可能为22.4 L. [说明]在回答有关概念性的问题时,“22.4L ”或“22.4L/mol ”之前要加一个“约”字,在解答有关计算的问题时,这个“约”字可以略去.气体摩尔体积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一种单一组分的气体或不相互反应的混合气体.例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O 2和1 mol N 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B.H 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C.在标准状况下,1 mol H 2和1 mol H 2O 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D.在标准状况下,22.4L 由N 2和N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 的物质的量约为2 mol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A 项中没有明确温度和压强,无法比较,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B 项中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不是“L ”,而是“L/mol ”或“m 3/mol ”;C 项中在标准状况下H 2O 为冰状,1 mol 冰的体积远远小于22.4 L ;D 项中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约为1 mol ,再结合N 2、N 2O 的分子组成可知,N 的物质的量约为2 mol. 答案:D又如: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B.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1 L 任何气体所含该气体的粒子数约为4.221×6.02×1023D.0.1 mol CO ,0.2mol CO 2,0.3 molO 2,0.4 mol N 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分析〕 A 项没指明“标准状况”;B 项中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应是L/mol. 答案:AB再如:0.17g 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00 mL ,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分析〕 在标准状况下,设22.4 L 某气体的质量为x ,得0.17 g:0.1 L=x:22.4L,x =38.08g ,即标准状况下,22.4L 某气体的质量为38.08g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8.08g/mol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8.08. 答案:38.08还如: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0.5mol 氨气;②标准状况下22.4L 氦;③4℃时9mL 水;④0.2mol 磷酸钠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分析〕 本题把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等物理量融合在一起考查,解题步骤是:①把所有物理量换算戍物质的量;②计算每摩尔物质所含的原子数;③求出题中每种物质所含的原子数. ①0.5 molNH 3中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0.5mol ×4=2 mol ; ②22.4L 氦中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1·4.224.22 mol L L×1=1 mol ;③9 mL 水中所含的原于的物质的量:9 mL ×1 g/ml ÷18 g/mol ×3=1.5 mol ; ④0.2 mol 磷酸钠(Na 3PO 4)中所舍的原子的物质的量:0.2 mol ×8=1.6 mol. 比较①②③④的计算结果可得答案. 答案:A[说明] 物质的量是计算中心,解题比较关键的一步是先把微粒数、气体的体积、物质的质量等有关数据转换成物质的量,然后再进行比较. Ⅳ阿伏加德罗定律(难点)通过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可知,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组成气体的分子数目和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而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又受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的直接影响.所含分子数日相同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基本相等,因此,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所含分子数目相同的任意气体的体积相同.同理,在相同 温度和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意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规律叫做阿伏加德罗定律.[说明]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适用于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不适用于非气体.②同温、同压、同体积和问分子数。
高一下册化学随堂练习:甲烷 烷烃
高一下册化学随堂练习:甲烷烷烃化学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下册化学随堂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组成烃的元素是A.C OB.C HC. H OD.C H O2.在以以下反响中,光照对反响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甲烷与氧气反响 B.次氯酸分解 C.氯气与氢气反响 D.氯气与甲烷反响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假设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一样,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②③4.通过初中和高中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你认为以下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但凡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B.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均难溶解于水C.易溶解于汽油、苯、四氯化碳的物质就是有机化合物D.有机物组成元素较少,而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同分异构表达象5.常温下,以下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A.CH3ClB.CH2Cl2C.CHCl3 Dl46.乙烷是一种重要的烷烃,通常用CH3CH3来表示,这种表示法是A.电子式B.构造式C.构造简式D.实验式7. 近年来,部分大城市的公交车辆开始采用天然气燃料,采取这种测试的目的是A.未雨绸缪,防止石油短缺B.开渠节源,降低运营本钱C.燃烧充分,减少大气污染D.燃烧值高,加大运输动力8.同分异构表达象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以下有关同分异构体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式一样而构造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B.组成成分一样而构造式不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性质一样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是同系物9.以下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构造的是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C.甲烷分子的四个键完全一样D.甲烷分子的四个键完全不一样10.以下物质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CH4与C2H4B. CH3-CH==CH-CH3 与 CH3-CH2-CH2-CH3C.C2H6与C3H8D. O2与O311.在一定条件下,以下物质可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响的是A.氯气B.溴水C.氧气D.高锰酸钾溶液12.以下烷烃的分子式表示的不是纯洁物的是A.CH4B.C3H8C.C5H12D.C2H613.将1molCH4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响,待反响完全后,测定四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相等,那么产生HCl的物质的量是A.0.5molB.2 molC.2.5 molD.4mol14.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15.等质量的以下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H4B.C2H6C.C3H8D.C6H1416.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构造C.甲烷分子中的4个CH键完全一样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下册化学随堂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化学15分钟随堂训练
高一化学15分钟随堂训练
2.1 钠
一、选择题
A.金属钠非常软,能够用小刀切割
C.由于钠能够保存在煤油中,因此钠着火时能够用煤油灭火
2.将钠投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以下有关现象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用来复原锆、钛、铌等的卤化物,从而获得这些金属
+的电子数一样的分子是
2+
2-
4
+描绘正确的选项
二、填空题
,缘故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7.完成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Na+Cl2——
(2)Na+H2O——
(3)Na+TiCl4——
(4)Na+CuSO4+H2O——
,在化学反响中易最外层电子而显性。
三、计算题
9.把一小块钠投入水中,充分反响后,所得溶液正好能与10 g 14.6%的盐酸完全反响,求原金属钠的质量。
附参考答案:
二、6.变暗钠与O2反响生成氧化钠
4Na+O2==== 2Na2O 2Na+O2
点燃
Na2O2。
【高一化学试题精选】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知识点详解题
高一化学下册随堂练习知识点详解题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重点)
任何一位在炉火旁烤过手,给火炉添过煤的人都不会忽视化学反应的另一重要特征能量变化化学家更是如此因此,化学家除研究物质外,还研究能量
在各种能量中,人们最熟悉的是热能,它自燃烧。
历史上,人类对燃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并由此引起了近代化学的一场革命。
在现代社会中,能量的绝大部分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化学能的利用
成为我们现代明的支柱实验1-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一)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现象
实验步骤如图1-23所示,在试管里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5mL盐酸,立即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做好记录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再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受其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试管外壁、溶液的温度,化学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比反应刚开始时高
实验结论铝跟盐酸反应的过程放出热量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要小心,防止打破温度计的玻璃泡
实验1-5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二)
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吸收热量的现象
实验步骤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5所示,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做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释放出的过程,或者是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被“贮存”起的过程
例如在一定的条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其关系如图1-26所示。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能与热能随堂检测题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能与热能随堂检测题化学是重要的基础迷信之一,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引荐了高一化学下册化学能与热能随堂检测题,请大家细心阅读,希望你喜欢。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 化学反响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随同着能量的变化
B 物质熄灭和中和反响均放出热量
C 分解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
D 化学反响是吸热还是放热决议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响物具有的总能量
2、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别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需求加热方能发作的反响一定是吸热反响
B 放热反响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作
C 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需看反响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响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作
3、有专家指出,假设将熄灭产物如CO2、H2O、N2等应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变成CH
4、CH3OH、NH3等的设想可以成为理想,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 可消弭对大气的污染 B可浪费燃料
C 可缓解动力危机 D此题中的CH4、CH3OH、NH3等为一级动
力
4、破坏1mol NN键、H-H键和N-H键区分需求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试计算1molN2(g)和3 molH2(g)完全转化为 NH3(g)的反响热的实际值,并写出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
5、用自然气、煤气替代煤炭作为民用燃料这一改动民用燃料结构的严重举措,具有十分严重的意义.请剖析其优点,并将你的观念和同窗讨论交流.
答案:1.C 2.CD 3.B 4. 92KJ N2(g)+3H2(g)=2NH3(g)
△H=-92KJ/mol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化学下册化学能与热能随堂检测题,大家细心阅读了吗?最后祝同窗们学习提高。
高一化学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随堂练习
高一化学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1.按下述实验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
B.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C.二氧化锰与稀盐酸加热制备氯气
D.双氧水制氧气
2.室验室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除去氯化氢气体最好采用的物质是
A.水B.NaOH溶液
C.饱和食盐水D.氨水
3.实验室可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其中必须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B.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C.铜片与稀硝酸共热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4.下列常用干燥剂,不能干燥氯气的是
A.碱石灰B.浓硫酸
C.五氧二磷D.氯化钙
DCCA。
硫及其化合物 随堂检测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硫及其化合物随堂检测-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温度、浓度、反应物用量等条件的改变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 A .2H 和2Cl B .Na 和2OC .23Na CO 和HClD .Fe 和24H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质脆,微溶于酒精和二硫化碳B .硫与氢气反应,体现了硫的还原性C .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D .从硫的化合价角度分析,硫单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3.下列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 .CO 2B .N 2C .NO 2D .CO4.下列所示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图①:收集氯气B .图①: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铜离子C .图①:干燥2SO 气体D .图①:实验室制备氨气5.二氧化硫的下列化学性质中,体现二氧化硫作为还原剂的是 A .SO 2在一定条件下与O 2反应转化为SO 3 B .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褪色 C .溶于水形成不稳定的亚硫酸 D .与碱液反应生成亚硫酸盐6.浓硫酸与铜反应及其反应产物检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a 中反应为Cu+H 2SO 4=CuSO 4+H 2↑B .b 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 2的氧化性C .c 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有:H 2SO 3HSO 3-+H +D .棉团中溶液红色逐渐变浅体现SO 2的还原性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B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2BaCl 溶液中,可产生白色沉淀C .铜与浓硫酸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D .3Fe(OH)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8.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 .二氧化碳使Na 2O 2固体变白 B .氯气使KBr 溶液变黄C .SO 2使Br 2的水溶液褪色D .氨气使Mg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9.为排除23CO -、23SO -离子的干扰,在检验SO 42-离子时,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先加入BaCl 2溶液,后再加入HNO 3 B .先加入HCl ,后再加AgNO 3溶液 C .先加入Ba (NO 3)2溶液,后再加入HClD .先加入HCl ,后再加入BaCl 2溶液10.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均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N 2→NO 2→HNO 3→Cu(NO 3)2B .S→SO 3→H 2SO 4→Al 2(SO 4)3C .Na→Na 2O 2→NaOH→Na 2CO 3D .Si→SiO 2→H 2SiO 3→Na 2SiO 311.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饱和食盐水与24Ag SO 固体反应:-2-2442Cl +Ag SO =2AgCl+SOB .明矾溶液中滴入少量2Ba(OH)溶液:3+-3Al +3OH =Al(OH)↓C .NaClO 溶液中滴入少量4FeSO 溶液:2+-+3+-2Fe +ClO +2H =Fe +Cl +H OD .223Na S O 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硝酸:2-+2322S O +2H =S +SO +H O ↑↓ 12.已知:常温下,70%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可制取2SO 。
高一化学下册的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下册的随堂练习题及答案基本概念题有关基本概念的题目主要包括:对放热、吸热含义的理解及应用:对燃烧的理解;滴定管的使用等.例1 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 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O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能量相等〔分析〕放热反应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戍热能而释放出来.答案:B例2 下列选项中,阐述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有机物燃烧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某些含氯、溴的有机物燃烧后会有毒,因此发生氧化反应并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答案:D例3 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Q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分析〕 2 H4 O4= 2↑+ l2+2 2+4H2O,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NH4C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D例4 减少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①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修高;③燃料脱硫;④向已酸化的土地中加入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③⑤D.①③④⑤〔分析〕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煤和石油而造成的,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的使用,燃料脱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这些都是可行的.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NO3和H2SO4.答案:C例5 用一支25mL的滴定管装好液体至“0”刻度,然后将液体全部放下,所得液体的体积是A.25 mLB.小于25 mLC.大于25 mLD.无法判断〔分析〕由滴定管的结构可知,“0”刻度在上、满刻度在下.满刻度以下还有一段空间没有刻度,因此将一支滴定管“0”刻度以下的液体全部放出时,则液体一定超过25 mL.答案:C综合应用题本节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联系能源的相关知识,回答热点问题等.例6 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关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提供了如下数据:直射反射52000×109kJ/s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81000×109kJ/s水循环40000×109kJ/s大气流动370×109kJ/s光合作用40×109kJ/s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_______.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_____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天计算.3每年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A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_______kg.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_______.〔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理、化、生跨学科的综合题,该题计算过程简单,但情景新、立意高,充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选择并使用适当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解释有关问题的综合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提炼出解题的必要条件,然后运用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中的基础知识,结合化学知识,就能正确解题.1分析题中所给数据得出,“直接反射”与“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的大阳能地球没有利用,而用于“水循环”“大气流动”和“光合作用”的太阳能是被地球利用的太阳能,所以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365×24×60×60s×40×109 kJ/s=1.26×1018kJ 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3)6CO2 g+6H2Ol=C6H12O6s+6O2g-Q6×44×10-3kg QkJA 1.26×1018kJA=1.26×1018×6×44×10-3kg/Q=Q为每生成180g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热量(或每消耗264gCO2所需要吸收的热量)答案:123.3%21.26×1018 33.33×1017/Q;Q为每生成180g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反应热与物理学中“热”、生物学中的“热量”、地理学中的“地表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学科间的综合预计会成为综合测试的命题热点.同类变式 2 g氢气充分燃烧后约放热286 kJ,而1000g汽油充分燃烧后约放热46000 kJ.氢气被公认为是21世纪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能源.试简述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作为理想的能源,要具备来源广、发热量大、有利于保护环境等条件.答案:1可以用水作原料制备氢气,氢气来源广2单位质量的氢气比单位质量的’汽油燃烧发热量高3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氢气可再生例7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有的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H2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电解=2H2g+O2g.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2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H2,以下研究方向中,不正确的是A.构成水的氢和氧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H2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H2,同时释放能量D.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H2〔分析〕凡是能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它是人类取得能量的来源,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与经过加工或转移的能量的来源,尚未开采出的能量资源不列入能源的范畴,只是能源资源.能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第一种:分为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叫一级能源,如原煤、原油、流过水坝的水等;一级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电力、氢能、沼气等.第二种: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在一定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才开始被人类采用先进的方法加以利用的古老能源以及新发展的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都是新能源,如核聚变能、用以发电的风能、大阳能、海洋能等.第三种: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等;经过亿万年所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1由题给的信息可知:水力、天然气是一级能源.电能是依靠煤燃烧的热能或水能、风能、核能等转化而得到的能源;水煤气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它是由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故电能和水煤气均为二级能源.2水本身并不能燃烧,水分解后生成H2,H2才可燃烧放出能量,而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因此A、C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答案:1AC 2AC同类变式1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是A.水煤气B.COC.石油D.天然气答案:D同类变式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及生物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被称为______用“常规能源”或“新能源”填充,下同;而核能、地热、海洋能、沼气以及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太阳能、风能等被称为_____.日本决定大规模开采海床下面大量冷冻的固态甲烷,而一旦开采成功,将会导致人类历史上使用矿物燃料的又一场革命.请问人类即将开采的冷冻的固态甲烷属于_____.2我们也可以把能源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两类.自然界中以现有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E.焦炉气是一级能源F.通过“湿式净化秸秆气化机组”使田地里的秸秆和柴草转化成的“洁净”燃气为二级能源答案:1常规能源;新能源;新能源 2ACDF探索与创新题例8 如图1-37所示,图中各曲线是某环境监测小组描绘的某市市中心空气中CO的含量变化曲线,横坐标是表示北京时间0至24时,纵坐标表示CO的含量,根据一天24小时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你认为比较符合实际的是〔分析〕这是结合环境监测活动编制的一道题目,图象形式是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空气中的CO含量与人活动的频繁程度有关,烧饭、供暖等都会产生一定量的CO.北京时间0至24时中,人们活动最频繁的是7时~20时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中CO的含量应该高一些,分析题中各个图象中的曲线变化趋势,D图较符合这种实际情况.答案:D易错与疑难题本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常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对吸热、放热与物质的稳定性关系不清楚,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二是缺乏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造成判断失误.例9 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错解:C〔分析〕得出上面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有的同学认为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所以稳定性就比石墨强,但硬度和稳定性是两种不同的性质,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吸收热量,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更高.能量越低表明这种状态越稳定,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石墨和金刚石能量不同,但通过一定的能量变化可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正解:AB例10 用铜丝编织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错解:铜网上方火焰被切断,是因为铜网隔绝了空气,O2含量少了〔分析〕上面分析错在仅考虑了燃烧条件而未联系金属的物理性质.如果将金属的导热性和可燃蒸气的着火点温度联系起来综合考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解:铜是热的良导体,吸收火焰的热量并散失在周围的空气里,使可燃蒸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火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的量
本章视点
一、本章内容分析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更是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理解本章中所讲授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而且为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概念来学习新的知识,以及为进行较复杂计算等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关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学习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会在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在中学化学,乃至整个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本章的内容分为三节.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三节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章的第一节着重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以及摩尔质量,后两节介绍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并分别讨论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教材有计划地将与物质的量有关的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散到后面的章节中逐步进行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减轻了学习本章知识时的负担,又有利于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的概念,特别是可以深化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认识.
3.本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本章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二、学法指导
1.重视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本章中的知识,虽然概念较多,但与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前两章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更密切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降低新知识点学习的难度,不断地建立、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2.以直观表抽象,以比较辨是非.
对于本章学习难度较大的一些概念,要结合一些比喻和直观教具,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学习目标梯度化.
由于本章概念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但总的学习目标不能降低,要在以后对有关章节的学习中逐渐深入地理解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直至达到准确、灵活地应用的目的.
4.加强实验的学习.
本章虽然实验内容不多,但对实验的定量要求却是比较高的.要理解实验原理,学习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