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剖析翻译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精选文档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通过这篇文章,笔者对夏济安翻译的《瓦尔登湖》和网上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此译作中,夏济安翻译的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述大自然的原始、纯真,令现代人心驰神往。
译者也通过对汉语中词汇、语序、句子结构等的精妙把握,几乎成功译出了原作的精髓,让译文读者体会到原文读者的精神享受。
一、语序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汉语序比较固定,反映了中国人逻辑思维的过程及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
英语语序灵活,不一定按这一顺序排列:例1:原文:“the lost pig which is said to be in these woods, whose tracks I saw after the rain?”夏译文:“还是那头丢失了的小猪?据说它在这片树林里,雨后我见过它的脚迹?”网上译文:“还是一只据说迷了路的小猪跑到这森林里来了?下雨后,我还看见过它的脚印呢。
”例2:原文:“I pursued with a paddle and he dived,but when he came up I was nearer than before. He dived again”夏译文:“我划桨追去,它潜入水中,等它冒出来的时候,我和它愈加接近了。
”不难发现,例1这句原文中有明显表现时间前后顺序的词,如“is said”、“saw”、“after”。
翻译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来排列,而不是按原文的描述顺序。
“见过它的踪迹”这个事件发生在“下雨”之后,因此如果用汉语表达的话,应先译出“下雨”这个事件。
此外,“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此例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意合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意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而形合则是指词语和语句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也就是严格按语法规则组句。
例1中“is said”的连接用了被动语态的手段实现,译成中文则是简单的“据说”,“after”则是使用连词来表达时间上的逻辑关系。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摘要: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来进行英汉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词汇对比、句子结构对比、文章段落对比等方面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性分析。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我们要善于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英汉比较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翻译的方法与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之间。
因为相同我们才知道,进行互译;因为不同,我们才清楚了再什么地方需要方法和技巧。
而翻译也实践证明,在相同的地方一般比较容易掌握,在不同的地方往往是困难所在。
因此只有通过不同方面的了解、比较英汉语言的不同,才能做好翻译。
(一)词汇对比(1)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
(2)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
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
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杨丰宁)这正说明了英语词汇的特征。
(3)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不仅有多个意思,还表现在词类。
一个词常常即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
而汉语往往不行。
就像play做动词是玩、扮演,做名词是比赛,游戏;fire动词是射击、点燃,名词则是火、热情。
(二)句子结构对比(1)不同语言的基本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
句子的扩展指的是基本句子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的线性延伸。
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
汉语扩展方向一般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是向右。
(2)叙述方式,汉语的叙事方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逻辑顺序以短句的形式依次交代,句子之间没有过多的形式连接,给人层次感。
英汉对比与翻译分析解析
▪ 原译:通过改变每天的食品和随意挑选衣服,我 们避免了形成一个固定的生活模式。
▪ 改译:欲避免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可改变每天 的饮食,随意选择不同的服装。
例14 ▪ 原句:已经拟定了一份新的课程纲要。 ▪ 译文:A new syllabu妇二人有了儿子,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就不 能再 卿卿我我了。
Conclusion:
▪ 9. 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简单短句
▪ 从句可以充当除了谓语动词之外的所有句 子成分,使英语句容易出现结构复杂的长 句。而汉语词汇的粘合力较差,不宜拖带 过多的修饰成分,更多擅长使用流水句式。 英译汉时往往需要拆译从句或长句。
discord among his four daughters.
(Connectives)组成复句,形式上比较严谨,缺乏弹性; 汉语则重意合,即更多地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复句,由于其 句子成分用逻辑意义贯穿起来,结构灵活、简洁,不会引 起误解。掌握了上述差别,翻译工作者在构句上就有了基 础。
▪ 汉语句子之间的意思或句中的意思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关 联词来衔接,而意思仍然十分明确,因为汉语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是暗含于句子结构之中或句子之间的,通过句子 的先后顺序一般就可以推断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句子意 思。所以,与英语句子相比,汉语句子有时就显得结构松 散,句子短小,句式连接也不够严谨。汉语句子特征可描 述为“流水句法”,如汩汩“流水”,其间少用或不用连 接词,也不会影响其流畅与句意的准确性。英语句子可比 拟为“竹节句法”。
▪
associated with the shape of its body and
英汉对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 要任务。
原文译文: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n 1949, China has always prioritized(优先处理,优先考虑) food security in state governance.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 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 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原文译文:
Despite a weak agricultural foundation and extreme poverty, the Communist Part y of China (CPC) has led an unremitting (不邂 的) campaign of hard work over the past 70 years that has made China basically self-sufficient in food supply.
增补法:汉译英时,增词多增添英语特色词汇 ,增加连词,使句子衔接更加连贯。
我的翻译:
Food is closely linked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es. Food security is the basis of a safe country.
重要政治词汇英译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I will work selflessly and live up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精准扶贫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01
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1
2
3
5
这个问题必须予以处理。
6
This matter must be dealt with.
7
无被动助词
1
看似主动,但在主谓关系上却有被动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2
例句:
3
那里讲什么语言?
4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5
这个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6
This task must be fulfilled in ti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computer.
这台电脑没有什么毛病。
2 –ible, -a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需后置。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 way possible. 大夫们已经试过各种可能的办法了。 They had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maginable getting there in time. 为了能及时赶到那儿,他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 It is the only wild berry edible here in this area. 它是这个地区惟一能食用的野莓。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翻译-英汉语言对比
小组成员:周洁 邱文姿 周雯 徐倩倩 戴文君 丁家华
1. 主语与主题
英语的特点是主语突出 subject-prominent
“主语突出”是指在该语言里主语和谓语这两 个语法成分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中通常都 有“主语—谓语”结构(即SV结构)。
It is the time for class.
句子之间依靠各种关系词(介词、关系代 词、关系副词、连接词)来过渡和连接, 往往形成长句。
例1:
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英语——形合
重词形与句法,语言中有明显的逻辑 关系,强调形式上紧密结合,结构完 整。主要采用句法手段和词汇手段。 句间常用连接词语。
汉语——意合
重直觉,强调意念流,强调意识上结 合紧密。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藏 在字里行间。主要使用语义手段,多 依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 连接词语。
例:
上梁不正下梁歪 If the upper beam in not straight, the lower ones will go aslant.
例2:
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参考译文: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2. 形合与意合
形合 (hypotaxis):
借助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包括 句法手段和词汇手段)
意合(parபைடு நூலகம்taxis):
英汉词语的对比与翻译
词义引申
(1) These days, the U.S. economy isn’t “graduating enough scientists to fill the need of the coming decades,” frets Charles C. Leighton, “That’s a real concern”.
一位外贸人员必须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 和文化交际等五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功底。(增加范畴 词,表概括)
词类转换
(1) Considering the small amount of goods shipped we agree to make an exception by accepting the payment by D/P.
(1) Considering the small amount of goods shipped we agree to make an exception by accepting the payment by D/P.
鉴于货运量很小,我们同意破例接受付款交单。
(2) The new contract would be good for ten years.
(3) It seems the consumers in poor countries are greener than those in rich ones.
(4) We find difficulty in raising a great number of funds when the government executes the tight money policy.
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控制污染和 杂质。
文化语境下的汉英翻译对比分析
文化语境下的汉英翻译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翻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技能。
其中,汉英翻译作为中英两个重要的国家语言的翻译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文化领域,汉英翻译的对比分析更是具有显著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英翻译的对比分析。
一、文化差异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其实质在于解决语言文化间的“障碍”。
而这种障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差异。
这就给汉英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又不失其文化背景和内涵。
例如,在英语中,“喜剧”和“悲剧”都可以用“play”来表示。
但是在中文中,“喜剧”和“悲剧”则需要分别用“笑剧”和“悲剧”来表达。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深刻理解文化背景,就很可能会将“play”翻译成“剧本”,从而误传表达者所要传达的意思。
二、文化语境的转换翻译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问题,同时也包括文化语境的转换。
尽管中英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某些文化领域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所翻译的文本所处的文化背景,跨越文化间的鸿沟,将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完美地传达出来。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虽然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内涵,就难以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甚至会出现误解和误传。
同时,文化语境的转换还要涉及到一些文化具体细节的处理,如文献引用形式和出版方式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
三、翻译技巧和策略为了充分发挥汉英翻译的作用,翻译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这些技巧和策略不仅可以加强汉英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还可以提高翻译效率,降低翻译成本。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汉英翻译技巧和策略。
1、“意译法”:意译法是一种将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调整、跨越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从翻译实例看英汉对比翻译
t i o n -r a t h e r w e a r y a n d i a d e d wi 山t h e l o n 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o u r n e y f r o m Mi l a n —
s t r a i g h t o n t o t h e l a n d i n g s t a g e a g a i n s t wh i c h t h e w a t e r o f t h e Gr a n d Ca n a l i s l a p p i n g, t o s t e p o n b o a r d a g o n d o l a a n d t o g o g l i d — i n g d o wn t h e d a r k , b r o a d, s i l e n t h i g h w a y, w i t h d i m - l i t , g h o s t l y p a l a c e s o n e i t h e r h a n d: n o t t i l l me mo y r or f s a k e s y o u wi l l y o u or f g e t t h i s e x p e r i e n c e . T h e s t r a n g e s i l e n c e, b r o k e n o n l y b y t h e me a s u r e d d i p o f t h e o a r a n d t h e s o t f p l a s h i n g o f t h e wa t e r a g a i n s t y o u r c l e a v -
d a y s o f d e c a y a n d s u b j e c t i o n t o a f o r e i n p o w e r , n o w b e g i n n i n g t o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从英汉对比角度解析英语长句的翻译
第41卷第11期2019年11月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Vol.41,No.11Nov.2019从英汉对比角度解析英语长句的翻译蒋玉琴(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英语长句的翻译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各类大学英语考试中经常出现各类英语长句。
因此,能否对英语长句进行恰当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的好坏,同时这也是检验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首先剖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是静态语言,汉语是动态语言;英语喜用被动语态,汉语喜用主动语态。
接着以具体的例子详细介绍了英语长句翻译的步骤。
最后探讨了英语长句汉译时采用的四种翻译方法,即顺序法、变序法、分译法和综合法。
关键词:句子结构;差异;翻译步骤;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9)11-0062-04Translation of English Lo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a Contrastive StudyJIANG Yu-qin(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of Yichun University,Yichun336000,China)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ong sentences is an important yet difficult point in English learning.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long sentences in various college English exams.Therefore,whether they can be transla・ted properly directly affects the test scores.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detecting the English learners' English level.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sentence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differences are elaborated from three aspects:English sentences are hypotactic while Chinese sentences are paratactic;English is a static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a dynamic language;passive voice is preferred in English while active voice is preferred in Chinese.Then,the translation steps of English long sentence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with a specific example.Finally,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namely,sequential method,inverting method,dividing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Key words:differences;sentence structure;translation steps;translation methods英语长句结构复杂,一个句子可能长达数行,这给英语学习者在对其理解和翻译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诗歌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唐代诗人李白以豪放不羁的文笔蜚声中外,其很多作品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其中《望庐山瀑布》更是被称作七言绝句之首。
有不少学者将这首诗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
本文从诗歌的可译性出发,着重从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对《望庐山瀑布》的几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差异。
标签:《望庐山瀑布》诗歌可译性汉英语言差异中国古典诗歌文字隽永,意境深远,与其它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相比文字简练,内容含蓄,有人称赞其为“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李白的诗歌更是如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学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基于此,各种语言版本的李白诗歌便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英译本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
但是,要从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把李白诗歌豪放不羁的意境英译出来,难度不容小觑。
笔者认为,在翻译诗歌时译者的任务就是进行“移植”,即用另一种语言把诗歌的神韵翻译出来,让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根发芽。
本文以著名学者许渊冲、王守义&John Knoepfle(以下简称为王诺合译)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并从原诗和译诗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一、内容差异翻译就是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思想和感情。
而内容即指作品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文字的叙述,在说明和描写之中反映作者思想、观点、立场、所流露的感情等。
译诗应首先忠于原作,译出作品的内容应与原作的思想内容保持一致。
在翻译诗歌作品时,刘重德认为我们应做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信达切)。
”[1]刘认为在这三者中,“信于内容”应排在第一位。
著名学者许渊冲也认为:“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2]分别由许渊冲与王诺合译的《望庐山瀑布》的两个英译本都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内容。
浅谈英汉对比与翻译
浅谈英汉对比与翻译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
语言对比分析对学好翻译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从词义对比、语境、定语位置等方面谈谈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标签:词义对比;语境;定语如果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很少,基本的语法结构也说不清楚,仅凭着对英语的热爱是绝对走不远的。
我平时遇到的很大的问题就是英汉词语一一对应的“怪圈”,翻译时定语的位置很模糊,害怕长句。
1.英汉词义对比与翻译中的选词要完全跳出一个英文单词对应一个中文意思的怪圈,不同的语境下词汇的意思会差很多。
语境决定词的涵义。
英语单词play的搭配很广,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要考虑搭配习惯。
比如play basketball要译成“打篮球”,而play football要译成“踢足球”,play a joke要译成“开玩笑”等。
因母语为汉语,所以在英译汉时大脑的惯性思维会使我较轻松地搭配好动宾关系,而汉译英时总会遇到选词不当的情况。
比如“送货上门”应译成deliver the good to the door,“送你去机场”要译成drive you to the airport。
例子:(1)新来的老师还嫩了点。
(2)这黄瓜很嫩。
第一个句子,本身的意思来看,“嫩”除了表示“年轻”外,还隐含“经验不足”。
故书中给出的参考译文是:The new teacher is young and inexperience.第二个句子,应该是“新鲜、幼嫩”,译文:The cucumber is quite fresh and tender.语境决定词义的广狭。
如“农业”,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为agriculture和farming;“语言”,分别为language和dialect;“人”,分别为man和men。
语境还决定词的感情色彩。
如nazi leadership译为:纳粹头子。
文化语境的差异对词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英汉会话含义的对比与翻译
英汉会话含义的对比与翻译英汉会话是指使用英语和汉语进行对话。
虽然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但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一些差别,包括语法、词汇、句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英汉会话的含义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下面将对英汉会话含义的对比进行翻译并解释。
1. "Can you give me a hand?""你能帮我个忙吗?"这个对话中,英语中的"give me a hand"意思是请求对方帮助。
而在汉语中,为了更加礼貌地表达同样的请求,常使用"能帮我个忙吗?"。
3. "Sorry, I can't make it.""很抱歉,我来不了了。
"这个对话中,英语中的"make it"表示参加或赶上某事,而在这个情况下,表示不能参加。
而在汉语中,有时候直译成"来不了"更为符合语境。
6. "Let's go Dutch.""我们AA制吧。
"这个对话中,英语中的"go Dutch"是指在共同吃饭或消费时,大家自己支付自己的费用。
而在汉语中,常使用"AA制"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9. "I can't help it.""我没办法。
"这个对话中,英语中的"can't help it"表示因为某种原因无法解决或做出改变。
而在汉语中,可以使用"我没办法"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通过对比以上的英汉会话,我们可以了解到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且对英汉会话含义的翻译有更深入的了解。
译文对比分析
英汉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很多的差异,所以一篇文章,若仅仅秉着忠实于原著的直译原则来翻译,并不能算是一篇成功的译文。
翻译时,除了要遵守忠实原著,语言通顺流畅的原则,同时要兼顾中英语言结构,词义,语言应用,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
下面以文章Microscope 为例,做对比分析。
语言运用的差异:1.英语多被动形式,汉语则一般均为主动形式。
如:“... used to view materials that are too small to be seen by the unaided eye.”译为“……用以观察小得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而不是译为“被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同样,“For viewing objects that require still greater enlargement,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is used.”亦是如此。
2.表达复杂的意思,英语常用结构很长的各种从句,而汉语则多为短句,并用逗号隔开。
如:“The microscope is an optical device used to view materials that are too small to be seen by the unaided eye.”译为“显微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用于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质。
”英语用了一句话来介绍显微镜,而汉语则拆分为两个句子。
语言结构的差异:1.英语中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是主谓宾齐全,而中文中常常会省略主语。
如:“An optical microscope of good quality can produce magnifications of several thousands of times, but in practice it is employed only for magnifications up to approximately 1000 times.”译为“一台质量好的光学显微镜能够产生数以千倍的放大效果,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只用来把物体放大到1000倍左右”。
用汉英语言对比知识分析Youth的译文
用汉英语言对比知识分析Youth的译文汉英语言对比结课论文姓名:魏昕冉班级:英语1203四篇Youth的译文,各有各的特点,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译文三的精简。
现就译文三结合汉英对比知识进行简单评述。
译文三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能够简单却又形象准确的表达出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篇译文最明显的特点即是以中短句居多。
英语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且常常是句中有句,环扣镶嵌,盘根错节的。
相比之下,汉语则以中短句居多,没有形态变化。
以下句为例: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这么长的一个句子,译者将其破句重组,化繁为简,使之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
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而是,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竖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九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对我而言,相比原文,译文不但充分地表现出了原文的含义,而且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给人以联想及领悟。
除此之外,这句话还体现了汉语注重意合的特点。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领悟,语言表达与分析重义不重形,只要能够达意、通顺、流畅,词语可以简略,隐含其意,让人思而得之。
译者在翻译时巧妙地运用了四字格这种在汉语里广为运用的语言形式,其中“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垂垂老矣“,几个成语将原文高度概括的同时也表现出汉语意合的特点,中间没有使用任何形式的连接手段,词语之间的关系在不言之中,逻辑联系也隐藏在字里行间。
中英对比赏析
中英对比赏析
中英两种语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它们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将以中英两种语言为例,进行一些对比赏析。
首先是词汇的差异。
中文词汇丰富多样,常常会有多个词汇来表达一个意思,而英文则更加直接简洁。
例如,中文中的“喜欢”可以用英文的“like”来表达,而英文中的“beautiful”则可以翻译成中文的“美丽”、“漂亮”等多个词汇。
这种差异使得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情感和细节方面有所不同。
其次是语法的差异。
中文的语序是主谓宾的,而英文则是主谓宾或者主谓补。
这种语法差异决定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例如,中文中的“我爱你”可以直接翻译成英文的“I love you”,但是英文中的“我想你”则需要翻译成“I miss you”。
这种差异使得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时会产生困扰。
最后是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文注重于修辞和抒情,常常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而英文则更加注重于准确和简洁的表达。
例如,中文中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是一句充满情感和浪漫的表达,而英文中的“the moon represents my heart”则更加直接简洁。
这种差异决定了中英两种语言在文学和诗歌作品上的风格和特点。
总的来说,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中英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和使用中英两种语言时,我们应该注重于理解和尊重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且灵活运用。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英两种语言的独特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eedom and dignity illustrate the difficulty.) 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 (self-governing) 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 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
►(In general, the tests…)They do no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 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1995)
► 2.2.1指示代词this,these,that,those在汉语中的 表达英语中的指示代词this,these,that,those既 可以用作主词,也可以用作限定词。用作主词时, 经常用来回指上文说过的话。
► ……This will be particularly true since energy pinch will make it difficult to continue agriculture in the high energy American fashion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combine few farmers with high yields.
► 这种困境将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能源的匮乏使农 业无法以高能量消耗这种美国耕种方式继续下去 了,而这种耕种方式使投入少数农民就可获得高 产成为可能。
►在语义上,this与“这”相对应,that与“那” 相对应。但在指称功能上,汉英指示代词 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使用频率上看, 英语中that的使用频率要大大高于this,远指 词that的绝对使用频率是近指词this的两倍多。
►自由和尊严是传统理论中自治者(自我管理 者)拥有的财富,它们(或自由与尊严)是实 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在这些实践活动中, 一个人必须对他的行为负责,取得成绩他 也必须受到表扬。
►(The definition also excludes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They may teach very well, and more than earn their salaries, but most of them make little or no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on human problems which involve moral judgment.
► 1.1
► 英语的指称分为三种: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 指称。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称方面的差别, 对 汉译英中的指称现象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
► 2.1人称指称
► 人称指称是指用人称代词he,she,him,they, them,one,it等及其相应的限定词his,her,their, one’s,its等和名词性所有格代词mine,yours, ours,his,hers,theirs,its所表示的照应关系。 人称代词的使用是人称指称的重要手段,是语言 交际中重要的语言成分。在人称指称系统中,只 有第三人称代词具有内在的语篇衔接功能,在语 篇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英两种语 言第三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使用上呈现出一个显 著的差别: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 高于汉语。
►2.2指示指称
►指示指称是指用指示代词或相应的限定词 以及冠词等所表示的指称关系。在指示指 称中,发话者是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或空 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的。英语中的 指示指称词为:指示代词 this/these, that/those;定冠词the;指示副词 here/there, now/then。这些指示代词在语篇衔接方面起 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回指功能。
►在汉语中,“这”则要高于“那”,汉语 近指词“这”的绝对使用频率是远指词 “那”的两倍以上。在英语语篇中,that一 般用来指称别人说的话或提到的事,而在 相同的情况下,汉语一般用“这”。在汉 英语篇中,当发话者指称上文的陈述时, 汉语一般用“这”而英语一般用that。
►This trend beg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several government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pecific demands that a government wants to make of its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cannot generally be foreseen in detail.
英汉“指称”衔接手段对比与翻 译
指称的定义和分类
► 1.指称指语篇中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是 一个成分和另一个成分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的相互 解释的关系。指称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 够使语篇在修辞上言简意赅,在结构上更加紧凑, 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而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衔 接 的指称方面有差别。
►大部分教师可以教得很好,而且不仅仅是 为了挣薪水,但他们大多数人却很少或没 有对需要进行道德判断的、人的问题进行 独立思考。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手段在使用中各 有所重,英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地方, 汉语常使用原词复现的衔接方式。在英译 汉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 衔接方式上的差异,在汉语中用重复原词 的方法处理英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