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研究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等各个领域的美,以及审美 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等问题。
美学发展历程及流派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时期的美学理论,再到19世纪以来的现代美学流派。
中国美学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 期的美学理论,再到近现代以来的中西美学交流与融合。
03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 艺术
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风 格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 义。
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角色定位
01
观众审美体验的主观 性
探讨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观感 受和情感共鸣,以及这些主观因素对 审美体验的影响。
02
艺术作品的社会文化 背景
分析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 观众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影响,以及观 众如何通过这些背景因素来解读作品 。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应用
建筑领域
运用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统一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如对称布局、 黄金分割等。
设计领域
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使作品具有美感、易读性和文化内涵,如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等。
形式美法则在当代艺术创新中价值
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形式美法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 间,有助于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
3
不同艺术门类差异
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例如,绘画注重色彩、构图和造型的 表现,而音乐则注重旋律、节奏和声音 的美感。
03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01
探讨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等各个领域的美,以及审美 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等问题。
美学发展历程及流派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时期的美学理论,再到19世纪以来的现代美学流派。
中国美学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 期的美学理论,再到近现代以来的中西美学交流与融合。
03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 艺术
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风 格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 义。
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角色定位
01
观众审美体验的主观 性
探讨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观感 受和情感共鸣,以及这些主观因素对 审美体验的影响。
02
艺术作品的社会文化 背景
分析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 观众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影响,以及观 众如何通过这些背景因素来解读作品 。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应用
建筑领域
运用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统一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如对称布局、 黄金分割等。
设计领域
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使作品具有美感、易读性和文化内涵,如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等。
形式美法则在当代艺术创新中价值
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形式美法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 间,有助于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
3
不同艺术门类差异
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例如,绘画注重色彩、构图和造型的 表现,而音乐则注重旋律、节奏和声音 的美感。
03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01
探讨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217P)
意识
1)人类
实践
2)实践
从物质到精神 追求 自觉有意识的 创造性是人所 特有
精神性需求
3)发现
4)创造
西 安 半 坡 出 土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马 家 窑 文 化 漩 涡 纹 瓶
现展阴 和现阳 谐,双 。象方 征彼 着此 宇依 宙存 万、 象制 遵约 循、 对消 立长 统、 一转 法化 则的 ,动 实态
2)人从事劳动(实践)
动物:本能活动
人
: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图片
3)人有精神性追求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 墨子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恩格斯
2、总结
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
2)黑格尔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 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 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体系。 美学方面的著作《美学》,共三卷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艺术 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 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黑格尔
二、美学的产生
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
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
1)精神性需求
感性:美的现象
感性
需要上升
理性
结 果
美学的产生
2)结论
当人们用理性干涉感性现象,试图研究所有能够 引起人美感的具体现象中所具有的共同点,也即研究这些 现象到底因哪些共同的特征、因素、条件等,使人们感觉 它们是美的,这时便产生了美学。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我希望我们能生几个孩子,但是我们未能达成愿望。 我很像圣经中的撒拉,只是上帝并未赏赐我以奇迹。 也许上帝想我有了爱维莱特已经够了。 唉!爱维在两年前的四月中故去。安静地,含着微 笑,就和他生前一样。苹果树的花仍在盛开,大地 仍然充满了甜蜜的气息。而我则悄然若失,欲哭无 泪。当我弟弟来帮助我料理爱维的后事时,我发觉 他是那么体贴关心我,就和他往常的所作所为一样。 在银行中并没有给我存有很多钱,但有一张照顾我 余生全部生活费用的保险单。 就一个女人所诚心相爱的男人过世之后而论,我实 在是和别的女人一样的心满意足了。
2018/5/25
(四)积极性 审美最终能带来愉悦的情感享受,向上提升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 例子:(1)化丑为美。 绘画中的丑。“事物本身原来使我们看到就起痛感 的,在经过忠实描绘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我 们看到就起快感,例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和死尸的形 象。原因就在于学习能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感,这不 仅对于哲学家是如此。”——亚里斯多德 现实中的悲剧与舞台上的悲剧。
——乔治•葛里宾为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创作的广告文案
2018/5/25
第二章 美的哲学 第一节 美的起源
一、“美”的字源学起源 (一)羊大为美 依据:汉·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 从羊 从大 。 羊在 六 畜主 给 膳也 , 美与善同 意。” 意义:( 1 )美来源于实用,美善同源。( 2 ) 美感的起源包含了快感,美感离不开快感。
2018/5/25
例子(二):西方早期美学思想 1.美等于真。 (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美的本体。 “整个的 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黄金分割律 2.和谐为美。 ( 1 )毕达哥拉斯。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 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2)赫拉克利特。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 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 样造成和谐的。”——希腊人体艺术
美学原理PPT课件:美的本质及特征
拉斐尔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天长 地 久 不 分 开
22
23
24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2
2、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对象形象变化不定、内涵丰富、意义 多解、朦胧、含混。又称丰富性。
• 模糊性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对象形式的复杂多变和含混。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 二来自于对象内在含义的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蓄、朦胧、多 解。
13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 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多样,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 起人的美感。
• 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一)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
14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天长 地 久 不 分 开
22
23
24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2
2、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对象形象变化不定、内涵丰富、意义 多解、朦胧、含混。又称丰富性。
• 模糊性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对象形式的复杂多变和含混。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 二来自于对象内在含义的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蓄、朦胧、多 解。
13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 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多样,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 起人的美感。
• 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一)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
14
《美学原理分析》课件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的本质、美感、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等方面。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 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都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的历史发展
80%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 期,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和现代等不同时期,形 成了不同的美学思想和理论。
审美心理原理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主要探讨的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和感受,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等方面。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具 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审美心理原理关注的是人们在面对艺术品或自然 美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和体验。例如,人 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会感知画作的色彩、线条 和构图等元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想象和情感反 应。
分析画家通过画面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和象 征意义,以及这些主题和象征意义对观众 的启示和影响。
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节奏
研究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以及它们在音乐中 的作用和表现力。
音乐作品中的乐器运用
分析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特点,以及它 们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塑造。
ABCD
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运用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与美学的融合成为当代美学发展的新趋势。
技术在艺术创作、展示和传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观众 体验。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上,还涉及到设计、建筑、影视等领域,为美学带 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环境美学的发展趋势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 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都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的历史发展
80%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 期,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和现代等不同时期,形 成了不同的美学思想和理论。
审美心理原理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主要探讨的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和感受,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等方面。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具 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审美心理原理关注的是人们在面对艺术品或自然 美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和体验。例如,人 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会感知画作的色彩、线条 和构图等元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想象和情感反 应。
分析画家通过画面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和象 征意义,以及这些主题和象征意义对观众 的启示和影响。
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节奏
研究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以及它们在音乐中 的作用和表现力。
音乐作品中的乐器运用
分析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特点,以及它 们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塑造。
ABCD
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运用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与美学的融合成为当代美学发展的新趋势。
技术在艺术创作、展示和传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观众 体验。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上,还涉及到设计、建筑、影视等领域,为美学带 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环境美学的发展趋势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192P)
结论: 美由审美主体来决定,审美主体以为 美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它不由审 美客体来决定。
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 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 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 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 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 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 术统一的象征。 科隆大教 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 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 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 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 由磨光的石块砌成。科隆大 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 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 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 它还具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 朴素风格。
第二节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 上探索美的本质
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的哲学探讨 1.亚氏认为脱离美的具体事物的的“理念”或“美本身” 是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 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 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2.亚氏观点的合理内核——抓住了美所必需的特定感性 形式,而且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美
四、博克(1727—1797;英) 1.他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 “我们所谓的美,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 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2.事物的美的性质具有以下几种:“第 一,比较小;第二,光滑;第三,各 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 分(变化的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 融成一片;
“判断某一对象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 的)表象凭借悟性联系客体以求得知识, 而是凭借想象力(或者想象力和悟性相结 合)联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 c.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审美情感) 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因为我认为美的不是从我的利害计较得出 来的,而是引起我的认识功能的和谐的自 由的运动,这是人人都有、人人相同的共 同感。
导论 (《美学原理》PPT课件)
•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书 馆1996年版。
• 3.[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版。
• 4.[德]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 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考题
• 1.试对一件艺术品作艺术学与美学不同的分析。 • 2.描述自己的一例审美体验。结合上述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
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 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1)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构成 (2)审美意识
(1)社会美
(2)自然美
审美活动存在领域 (3)艺术美
(4)美育
(1)崇高
(2)悲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 但他们之后的另一个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在其对 “诗”(广义的文学艺术)的研究中,重新认识了人类的感性。他 在1735年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中力求阐明,“哲学 和如何构思一首诗的知识是联接在一个最和谐的整体之中,却往 往被视为完全相反的东西。”他认为,逻辑引导我们达到的完善 是概念、命题及互相联系的内在一致,而感性所展示的完善是感 性表象的明晰、生动、丰满与主题的和谐。
• 审美与艺术作为一种浪漫的社会生活方式设计同时构成 空想社会主义美学。在空想社会主义蓝图中,审美与艺术 不再与社会分离对立,反而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甚至就是生产与生活自身的特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3.现当代西方美学 (1)心理学经验美学
关注生理与心理的经验实证,以代替哲学美学形而上思辨。 (2)分析美学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山顶洞人把石珠、贝类等穿孔串 联成项链,说明其已有了审美意识
• 3.[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版。
• 4.[德]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 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考题
• 1.试对一件艺术品作艺术学与美学不同的分析。 • 2.描述自己的一例审美体验。结合上述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
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 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1)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构成 (2)审美意识
(1)社会美
(2)自然美
审美活动存在领域 (3)艺术美
(4)美育
(1)崇高
(2)悲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 但他们之后的另一个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在其对 “诗”(广义的文学艺术)的研究中,重新认识了人类的感性。他 在1735年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中力求阐明,“哲学 和如何构思一首诗的知识是联接在一个最和谐的整体之中,却往 往被视为完全相反的东西。”他认为,逻辑引导我们达到的完善 是概念、命题及互相联系的内在一致,而感性所展示的完善是感 性表象的明晰、生动、丰满与主题的和谐。
• 审美与艺术作为一种浪漫的社会生活方式设计同时构成 空想社会主义美学。在空想社会主义蓝图中,审美与艺术 不再与社会分离对立,反而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甚至就是生产与生活自身的特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3.现当代西方美学 (1)心理学经验美学
关注生理与心理的经验实证,以代替哲学美学形而上思辨。 (2)分析美学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山顶洞人把石珠、贝类等穿孔串 联成项链,说明其已有了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
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 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 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 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 学》)
总之,美学的对象不外乎:
静态:美·美感·艺术
动态:审美关系·审美活动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347)
(1)生平、著述 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 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 著作:164种400卷 《物理学》、《修辞学》、《形
而上学》《诗学》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彩陶纹样主要分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 图案两种:
具象图案:形象简洁生动,一般色彩 明快,是对生活形象的再现又具有虚 构想像的成分,内容比较明确,有一 定的装饰性和丰富图腾含义,具有独 立的审美价值。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仰韶文化
抽象图案:几何纹样与具象图案相 比是对生活形象的简化、抽象,通 常不以再现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 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像力,含 义模糊,装饰性更强,有图腾含义, 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我们学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 认识也从三个阶段看: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 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 方法论阶段(19世纪末——)
一、本体论阶段
积极追问美存在的根源,努力探索 美的本体以及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 (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外形 不太规则,比较粗糙,完全 以实用为目的,看不出审美 意识的参与。
石镰·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 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 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 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 。
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中逐渐觉醒的。
(四)美学研究对象的静态分析:
1、美 美的本质 美与丑的关系 美的形态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篇》、《伊安篇》等,可参见朱光潜 选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美学原理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讲 绪论
一、美学(Aesthetic)的诞生
(一)美学思想的诞生
1、美(beauty)的诞生。 美学思 想诞生的前提是美的存在。 审美意识的觉醒 自觉地审美创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诞 生的基础。从早期石器造型 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审美意 识觉醒的大体情况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涡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
总之,彩陶是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 的产物。自觉的审美创造本身就是 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所以,人的 审美意识是在生产劳动中觉醒、成 熟的;事物的审美价值是从实用价 值中逐渐独立出来的。
(2)美学思想是在审美实践(包括审美创 造、审美欣赏)中产生的。人类的审美 活动是美学思想产生的沃土。
(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 生的标志。
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 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 物审美价值的独立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彩陶造型:中空、对称、均衡、 和谐、多样,充分体现了早期人 类对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和自 觉灵活地运用,具有超越了实用 价值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 彩陶造型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劳 动技术的飞跃基础上的。
古希腊:柏拉图的“灵感说”
文艺复兴:达芬奇的“镜子说”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美学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基础上 在18世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 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 诞生标志:1750年鲍姆嘉通《Aesthetik》第 一卷出版。 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Aesthetik(德文) Aesthetica(拉丁文) Aesthetic(英文) 直译:伊斯特惕克; 意译:美学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美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 “美的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二)影响美学研究对象确立的因素
1、不同历史时期,美学的研究对象会 有所不同。
2、美学理论的多层次性产生不同的美 学关注点。
(三)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
1、 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是 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 科。(刘书成、夏之放《美学原理》)
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杨辛《美学原理》)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
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 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 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 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 学》)
总之,美学的对象不外乎:
静态:美·美感·艺术
动态:审美关系·审美活动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347)
(1)生平、著述 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 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 著作:164种400卷 《物理学》、《修辞学》、《形
而上学》《诗学》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彩陶纹样主要分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 图案两种:
具象图案:形象简洁生动,一般色彩 明快,是对生活形象的再现又具有虚 构想像的成分,内容比较明确,有一 定的装饰性和丰富图腾含义,具有独 立的审美价值。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仰韶文化
抽象图案:几何纹样与具象图案相 比是对生活形象的简化、抽象,通 常不以再现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 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像力,含 义模糊,装饰性更强,有图腾含义, 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我们学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 认识也从三个阶段看: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 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 方法论阶段(19世纪末——)
一、本体论阶段
积极追问美存在的根源,努力探索 美的本体以及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 (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外形 不太规则,比较粗糙,完全 以实用为目的,看不出审美 意识的参与。
石镰·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 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 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 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 。
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中逐渐觉醒的。
(四)美学研究对象的静态分析:
1、美 美的本质 美与丑的关系 美的形态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篇》、《伊安篇》等,可参见朱光潜 选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美学原理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讲 绪论
一、美学(Aesthetic)的诞生
(一)美学思想的诞生
1、美(beauty)的诞生。 美学思 想诞生的前提是美的存在。 审美意识的觉醒 自觉地审美创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诞 生的基础。从早期石器造型 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审美意 识觉醒的大体情况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涡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
总之,彩陶是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 的产物。自觉的审美创造本身就是 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所以,人的 审美意识是在生产劳动中觉醒、成 熟的;事物的审美价值是从实用价 值中逐渐独立出来的。
(2)美学思想是在审美实践(包括审美创 造、审美欣赏)中产生的。人类的审美 活动是美学思想产生的沃土。
(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 生的标志。
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 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 物审美价值的独立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彩陶造型:中空、对称、均衡、 和谐、多样,充分体现了早期人 类对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和自 觉灵活地运用,具有超越了实用 价值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 彩陶造型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劳 动技术的飞跃基础上的。
古希腊:柏拉图的“灵感说”
文艺复兴:达芬奇的“镜子说”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美学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基础上 在18世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 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 诞生标志:1750年鲍姆嘉通《Aesthetik》第 一卷出版。 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Aesthetik(德文) Aesthetica(拉丁文) Aesthetic(英文) 直译:伊斯特惕克; 意译:美学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美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 “美的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二)影响美学研究对象确立的因素
1、不同历史时期,美学的研究对象会 有所不同。
2、美学理论的多层次性产生不同的美 学关注点。
(三)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
1、 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是 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 科。(刘书成、夏之放《美学原理》)
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杨辛《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