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

图1 97 06 19 2 年中国 0 综合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变 化①
源 强 度 的 单 位 是 吨 标 准 煤 , 元 。 数 据来 源 于 < 国统 计 年 鉴 》 万 中 。
・
l ・
财经论 丛
20 0 9年 第 2期
造业 能源强度 的影 响 ,发 现对大 多数行业 而 言 ,能 源价格 的调节 效应表 现为通 过促进 能源 消费结 构 的转化来 降低行 业 能源强 度 。李未无 ( 08 J 20 )用 中国工 业 3 个 行 业 19 20 5 99 0 5年 的面 板数 据进 行实证分 析 ,发 现对外 开 放对能源 利用效 率 的提 高具 有积极 影响∞ 。最近 ,有部分 文献开 始关 注研 发支 出对 工业 能源强 度 的影 响 。Fse V n e i r adn等 ( 0 6 h- 2 0 )的 实证 分 析发 现 ,能源 价格 、R D & 、产业
技 术 引进和 国内技 术转 移与 工业 能源 强度 的关 系进 行 了实证研 究 ,并考 察 了 自主研发 的吸 收能 力对工 业 能源强度 的影 响。研 究发现 ,国 内技 术购 买有利 于 降低 工 业能 源强度 , 自主
研 发和 国外技 术 引进 并没有提 高能 源利 用效 率 。不论是 高能 源强度行 业还 是低 能 源强度行
第 2期 ( 总第 13期 ) 4 20 0 9年 3月
财
经
论
丛
N .2 ( e ea,N . 13 o G nrl o 4 )
Ma . 2 o r o 9
Colce s y n Fi nc nd Ec no c l td Esa s o na e a o mis e
为:C =F(L P ,P ,P ,A = 雌 雌 咯 Q P, ) A
不同来源地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B r (0 1 、 ar s t b( 0 1 的实 证研 究 则 ar 2 0 )B ro&Sr l20 ) y i o
表明FI D 在东道 国存在负的或不明显的技术溢出 效应 。相 对 于 国外 对 F I 出 效应 的研 究 , 内 D 溢 国
不 同的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动机和行为存在较大的
C vs ( 17 ) G o em n ( 1 7 ) ae 94 、 l r a b 99 、 Bo s o &P rsn (1 8 、 Bo t m& l lm t m eso r 9 3) l r Wo f ms o f
(1 8 ) K k o (19 ) Lu (2 0 ) 9 9 、 0k 96 、 i 00 、
差 异 , 而影 响技术 溢 出效应 。因此 , 进 比较 分 析不
研究起步较晚 , 但发展很快 。秦 晓钟 (98 对中 19 )
国 FI D 的技术 溢 出效应 进 行 了 9种行业 的横截 面
作者 简介 :龚江洪(9 2 ) 男 , 18 一 , 浙江义乌人 , 义乌工 商学院教 师、 士。研 究方 向: 硕 国际贸易、 界 经济。 世 朱 华兵( 95 ) 男, 16 一 , 浙江义乌人 , 义乌工商学 院国际贸易系副主任, 副教授。
5 9
维普资讯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回归分 析 ; 张诚 等 (0 1 探 讨 了 F I的技术 溢 出 20 ) D
效应及其 制约 因素 ; 王子君和张伟 (02 建立 了 20 ) 个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 的扩展模型 , 模型表 明 对 于发展 中国家 而 言 , 术 许 可 比 F I 带 来 的 技 D所
东道 国存 在正 的溢 出效 应 ; H da& a i n 而 add H rs ro ( 3 、 i e &H r sn 1 9 ) Da kv Hokn 19 ) At n ar o ( 9 、 j o& e a 9 k i 9 n
技术进步对我国外贸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 ) ( 1 5 36 2 口 . ) 7
R2 O4 9 = .9 5 D. ; 11 1 W .4 5
进步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投入 。在全球一体化 的情况下 , 考虑 若
技术扩散 , 则还应与其他国的技术进步 以及一 国与他国的交流 程度有关 。
由以上两 式可 以看 出 :贸易对 技术 进步 的短期 弹性 为 05 , .5 即短期内 , 技术进步 1 贸易额可增长 05 %; %, . 5 长期 弹性
PI . 2 0 0 RD1 0.7 4 2 =I5 8 7 x — 4 4 7 xGOV1 .01 0  ̄I 1 . 8 5 , —0 3 6 3 M +706 71 +e
支出( D) R 来衡量 ; 国的技术 进步 以及一 国与他 国的交流程 为应变量 , 他 将其进行 回归得 :
度用进 口额 ( 衡量 ; 表示对 外贸易额 , D I M) T G P为国内生产总
值。
( . ) (.5 27 8 09 )
R2 .81 =09 2
( 1 4 口 . ) 2
F= 4 .68 3 77 6
(.2 55 )
() 1单位根 检验 和协整检验
经检验 T G P P R 、 O I 以及他们 的 自然对数都是  ̄ D 、 、 D G V、 M 原 非平稳的 , 而他们 的自然对数的差分是平稳的 。 T的 自 将 然对 且参数的符号与预期不相符 , 因在于技术扩散和政府的补贴 数( 记为 T ) P的 自然对数 ( 1对 记做 P ) O S回归得 : 1做 L
理论 与方 法
MARKE NG RES TI EARCH
摘 要 : 国的 国际 贸 易 活 动基 本 上遵 循 比较 优 势理 论 的原 中
自主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1 9 8 1 至1 9 8 8由于统计 制度 而缺乏的数据 ,可 以用国家财政拨 款 用于科学研究经费 的支 出额 来代 替 , 1 9 8 9至 2 0 1 0 全 国 R& D
差a t ) 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 结果 见表 2 。
表 2 残差项的 / k EG 检 验 结 果
变 量
e t
经费则取 自中国科技统计 网。 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c P t ) , 用 于 消除价格 因素影 响。为消除物 价因素影响且容易得到平稳 序
巨大 , 碳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依靠技术进步 , 特别是 自主技术创新与研发 。
二、 文 献 综 述
应用 , 即技术成果 的转 化 、 技术要 素同其他要素 的
代一国经济增长 的主要源泉 。
三、 数 据 与模 型
技术 引进主要 是指通过技 术贸 易与 外商 直接投 资的途径
对他国或地区研究开发成果吸收和利用。技术引进对于后 发国
1 、 数 据 选择
本文选取 1 9 8 5 年至 2 0 1 0 年如下变量进行分 历年技术 引进 合同金额 ( T E C H) , 用 以衡 量我国主
家是必 要的 , 通过 引进 发达国家 的先进技术 , 有利于缩短 同这 些国家的差距 , 还可以利用后发优势 , 开 放市场 , 从技术引进的 “ 外溢效应 ” 中受益 , 以形成 自己的 比较 优势 。早期关于技术 引 进的理论研 究主要 是技术传播理 论 ,侧重于技术转移 的性质 、
一
进步 问题 , 学者们认为东亚地 区国家由于充分利月
产业转移 与技 术外溢效应 ,其制造业技术革新 的
环渤海各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天津
山东
2
5 一 +
辽宁
4
内蒙古
7 一 +
圉1技术引进能力聚类分析树状圈 表2天津市 与同级别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单项评价指标排序结果
指标 ( 儿) 北京 捧名 呋津 捧名 山东 捧名
犬中型 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
大中 I . 业企业技术改选经费
5 l1 5 0
D t x gm s n v r g i k g (e w e x u s e d o x  ̄u i g A e a e L n a e B t e n G o p ) x
R s a e  ̄ l n e C u t r C m i e e c l d D s a c l s e言
自1 7 年 亚 当 ・ 76 斯密 《 国富论 》 问世 以来 ,尤其 是上个 世 纪5 0 年代 到现在经 济学家们 一直在 寻求如何使 发展 中国家实现快速 、持续 的经 济增长 的路径 ,实现发展 中国家与 发达国家 的收敛 。根 据技术增 长速 度递减 理论 ,发 展中 国家 可 以从发达 国家获 得技术溢 出效应 ,当 发展 中国家 的技术水平 和发达 国家的技术 水平相 差较 大时 ,发展 中国 家可 以通过 不对称溢 出效应来获得 更快 的技术进步 ,从而实 现经济快 速 增 长 ( 毅 夫 、 张鹏 飞 ,2 0 ) 也就 是 说 , 发展 中 国家 通 过 从 林 06 。 发 达 国家 引 进 技术 并在 此 基 础上 进 行 消 化 吸 收再 创 新 来 达 到 技 术 进 步 的 目的 ,相 对 于 单 凭 自主研 发 来 提 升 自己 的技 术 水 平 来 说 , 无 疑 是一 种成 本更 为 低廉 的方 式 。 我 国 作 为 发展 中 国家 , 与 发达 国家 的 技 术水 平 相 差 甚 远 , 如 果 通 过 自己的 力量 进 行 科 技 研 发 、创 新 必 将 浪 费大 量 的 人 力 、 物 力 、财 力 且 获 得成 果 的周 期 也较 长 , 因而 从 科 技水 平 高 的国 家 或 者 地 区 引 进 技 术是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技 术 创 新方 式 。而 作 为 中 国 经 济 最 具 发 展 潜 力地 区之 一 的 环 渤海 地 区 ,具 有 良好 的经 济 基 础 和 比较 优 势 ,但 是技 术 创 新 能 力 不 强 ,整 体 的 技 术水 平 还 不 算 高 , 因此 我 们 还 需 要 在 技术 创 新 和 技 术进 步 上 做 出 巨大 的努 力 。前 文 我 们 已经 论 述 了 从科 技 水 平 高 的 国家 或 者 地 区 引进 技术 是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技 术 创 新方 式 ,所 以研 究环 渤 海 地 区 的技 术 引进 能 力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和 现 实意 义 。 二 、 技术 引进 能 力指 标评 价体 系设 计 ( )选 择评 价指 标 一 本 文 根 据 数据 的可 获 得 性 , 利用 区域 经 济 学对 于 区域 创 新 分 类 方 法 中 的计 划 性 ( 省 区和 市 区 ) 来进 行 指 标 的选 择 的 。并 为 如 了 全面 、科 学 、 系 统 的 反应 环 渤 海 地 区技 术 创 新 的特 点 ,都 建 了 个 较 为 合理 的指标 体 系 ( 表 1 见 )。该 指 标体 系 由技 术 引进 指 标 群 、技 术 扩 散 指 标 群 、 技术 引进 的外 部环 境 支 持 指标 群 组 成 。其 中 技术 引进 指 标 群 包括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技 术 引 进 经 费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技 术 改 造 经 费 、 大 中型 工 业 企 业 消化 吸 收 经 费 ;技 术 扩 散 指 标群 包 括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大 中型 工业 企业 的 出 口额 、 大 中 型工 业 企 业 购 买 国 内技 术 成交 额 ;技 术 引 进 的外 部 环 境 支持 指 标 群 包 括 大 中 型工 业 企 业 政 府对 技 术 开 发 的减 免税 、大 中 型 工 业企 业 科 技 活 动 经 费筹 集 来 源 于政 府 。数 据 来源 : 《 国 中 统 计 年 鉴 》 、 《 国 科技 统 计 年 鉴 》 以及 { 0 9 工 业 企业 科 技 中 20年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消耗强度——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部 的行业 结构 ; 是 误 差 项 。如 果 p 与 p 系 数 显 著 为 正, 则表 明 自主研 发投 资与 国内外技 术 引进存 在 着替 代效
:
塑
P
() 2
、 。
O P
式 中 , 示能 源 的需 求量 , 能 源强度 可 由 、 资本 、 能源和原材料 的价格弹性 。
lc d )+ (n r X nz nz 9 1e d lc d )+s r f r
() 7
式 中 ,与 t 别表 示 工业 第 i i 分 个行 业 与 第 t ; 是 年
根据 谢泼 德 引理可 知 , 一种 生产 要素 的需 求 量等 于成 本 函数 对该 要 素 价 格 的偏 导 数 。通 过 ( ) 能 源价 格 1对
貔
方 向和程 度 。其次 , 证考察 自主研发 的 吸收 能力 对工 业 实
能源 强度 的影 响 。
1 模型设定
为 了分析 自主 研发 、 技术 引进 对工业 能源 强度 的影 响 ,
由于 R D投 资不 仅 可 以产 生新 的知识 和 信 息 , 且 & 而 可 以增 强企 业 的吸收 能力 , 知识 和技 术 的外 溢 。也就 促进 是说 ,& R D投 资 具 有 提 高 创 新 能 力 和 吸 收 能 力 的 两 面
基本 回归方程 :
l( 1 =3 +3I( E P )+ 2 (z ) n E) 0 1 n P / o 卢 I c d + 1 n r 』 I( B n 3 ) 卢 I (gd +8 + 4 cr ) n () 5
19 年 前后存 在 着差 异 ,08年 工 业 行 业 的工 业 增 加 值 98 20
中 国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资
:
塑
P
() 2
、 。
O P
式 中 , 示能 源 的需 求量 , 能 源强度 可 由 、 资本 、 能源和原材料 的价格弹性 。
lc d )+ (n r X nz nz 9 1e d lc d )+s r f r
() 7
式 中 ,与 t 别表 示 工业 第 i i 分 个行 业 与 第 t ; 是 年
根据 谢泼 德 引理可 知 , 一种 生产 要素 的需 求 量等 于成 本 函数 对该 要 素 价 格 的偏 导 数 。通 过 ( ) 能 源价 格 1对
貔
方 向和程 度 。其次 , 证考察 自主研发 的 吸收 能力 对工 业 实
能源 强度 的影 响 。
1 模型设定
为 了分析 自主 研发 、 技术 引进 对工业 能源 强度 的影 响 ,
由于 R D投 资不 仅 可 以产 生新 的知识 和 信 息 , 且 & 而 可 以增 强企 业 的吸收 能力 , 知识 和技 术 的外 溢 。也就 促进 是说 ,& R D投 资 具 有 提 高 创 新 能 力 和 吸 收 能 力 的 两 面
基本 回归方程 :
l( 1 =3 +3I( E P )+ 2 (z ) n E) 0 1 n P / o 卢 I c d + 1 n r 』 I( B n 3 ) 卢 I (gd +8 + 4 cr ) n () 5
19 年 前后存 在 着差 异 ,08年 工 业 行 业 的工 业 增 加 值 98 20
中 国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资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依据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0 引 言
提 高 自主创新 能 力 是转 变 我 国经 济增 长 方 式 的 关键
为衡 量技 术创 新 产 出的指 标 。 西方学 者从 2 0世 纪 6 0年 代 起 就 对 专 利 产 出 与 研 发 投 入 的 关 系 进 行 了 诸 多 检 验 , 重 要 的 研 究 包 括 S h rr l 、 c ee 3 _ B u dS、 c o n A s等 [。 总 体 来 看 , 利 用 行 业 、 司 截 面 数 据 E J 6 3 在 公
后 的数据 ) 的有 关 数 据 , 用 面板 数 据 ( a e d t) 量检 运 pnl a 计 a
验 等 方 法 , 证 研 究 了我 国各 工 业 行 业 技 术 创 新 的 投 入 产 实
出 问题 , 分析 了各行 业 人力 资本 投入 与科 技 经费 投入 的效
率
响进 行 了实证 分 析 ,指 出企业 自筹资 金 和科 技 开发 贷 款 、
则 有 明 显 负 作 用 。葛 良 等 根 据 对 广 东 省 各 地 区有 关 数 据 的 分 析 . 为 经 费 投 入 对 专 利 产 出更 为 重 要 , 人 员 投 入 认 而 没有 正面 的影 响( 系数 为负 ) 黄 鲁 成 等 。 通 过 对 北 京 制 造 。
而动产 的基 本 内容之 一 , s …认为 , Ac 等 专利 数 至今 仍然 是 衡量 研
高 中级 技术 职称 人员投 入等 因 素对 专利 产 出有 显 著作 用 ,
1 文 献 回 顾
在 技 术 创 新 的 投 入 和 产 出 的 衡 量 标 准 方 面 , 入 具 有 投 国 际 公 认 的 衡 量 变 量 ,例 如 投 入 的 经 费 及 技 术 人 员 人 数 。
国际技术扩散、自主创新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为例的实证研究

D. ]当代 亚 太 ,2 0 , ( 06 2).
易 区建立 后 ,根 据 自身 比较 优势 和竞 争 优势 ,三 国
【J 重 力 ,盛 玮. 日韩F 6刘 中 TA战略 比较研 究U. ]东北亚 论坛 ,
2 0 , ( ). 08 1
必将进行产业分工 ,通过专业化分工 ,会使 区内部 分 国家 的竞争 优 势得 到增 加 。即 日本 和韩 国从 中 国
方 面 因势利 导 ,积极 引进 中 国处 于 劣势 产业 的相关
发 展 中 国家 必须 具备 基 础设施 、技术 水平 等 ‘ 会 社 能 力 ”才能 获取 发达 国家 的技 术 水平 。近年来 ,国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三 国都会从分工和贸易中
获 得利 益 。不仅 对 中 日韩三 国有 重大 的影 响 ,而且
还会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亚经济圈 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胡俊 芳. 日韩 自由贸 易区贸易效果的 实证 分析 .复旦 中 大学出版社 ,2 0 . 07 [ - , 东北 亚 区域 内贸易合作研 究 卟 2 t ̄ 梅. 1
( 6).
投资 和技 术 ;另 一方 面 ,注 重对 新技 术 的消化 和 吸 收 ,就 有可 能在 经过 短期 的 冲击 后 ,厚 积薄 发 ,大 幅度 提 升产业 结 构 ,进 而在 国际市 场竞 争 中 占据优
开 发 人 员 劳动 生 产 率 的 下 降 。
【 键 词 】国际技 术扩散 ;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技 术引进 ;技术进步 关 【 作者简介 】朱 勇,同济 大学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
引言 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和增长 中扮演着非常重要
一
、
易 区建立 后 ,根 据 自身 比较 优势 和竞 争 优势 ,三 国
【J 重 力 ,盛 玮. 日韩F 6刘 中 TA战略 比较研 究U. ]东北亚 论坛 ,
2 0 , ( ). 08 1
必将进行产业分工 ,通过专业化分工 ,会使 区内部 分 国家 的竞争 优 势得 到增 加 。即 日本 和韩 国从 中 国
方 面 因势利 导 ,积极 引进 中 国处 于 劣势 产业 的相关
发 展 中 国家 必须 具备 基 础设施 、技术 水平 等 ‘ 会 社 能 力 ”才能 获取 发达 国家 的技 术 水平 。近年来 ,国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三 国都会从分工和贸易中
获 得利 益 。不仅 对 中 日韩三 国有 重大 的影 响 ,而且
还会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亚经济圈 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胡俊 芳. 日韩 自由贸 易区贸易效果的 实证 分析 .复旦 中 大学出版社 ,2 0 . 07 [ - , 东北 亚 区域 内贸易合作研 究 卟 2 t ̄ 梅. 1
( 6).
投资 和技 术 ;另 一方 面 ,注 重对 新技 术 的消化 和 吸 收 ,就 有可 能在 经过 短期 的 冲击 后 ,厚 积薄 发 ,大 幅度 提 升产业 结 构 ,进 而在 国际市 场竞 争 中 占据优
开 发 人 员 劳动 生 产 率 的 下 降 。
【 键 词 】国际技 术扩散 ;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技 术引进 ;技术进步 关 【 作者简介 】朱 勇,同济 大学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
引言 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和增长 中扮演着非常重要
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的关 系 , 通过研 究 8个 O C 国家 1 E D 3个 产 业 , 首 先验 证 了某 一 产 业 的 T P水 平 和 产 业 内的 R&D F
以上相关 研究 的成 果从 不 同的侧 面分析 了技术 引进与技 术进 步 的关系 , 由于研究 对象 不 同、 涉及 的
方 法 以及 指标 的选 取 存 在 差异 , 此导 致 了结论 不 因
与工业 技术 进步 之间 的关 系可 以使我们 更深 刻地 认
识 其 内在联 系 , 评价 结果 亦 可 用 于 经济 分 析 与 经 其
济预测 , 或者 为有关 部 门制订 经济 、 社会 和科 技发 展 规 划提 供参 考依据 。 关 于技 术引进 的效 果 , 国内外 有大 量相关 文献 ,
甚 至负 效应 。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开放度 提高 , 贸易 伙 伴 国 的 R&D 资本 存 量 增 或 加 以及技 术 领 先 国家 的进 口份 额 提 高 时 , R&D 的 溢 出 作 用 会 同 时 增 加 , 国 的 T P 也 会 得 到 提 一 F 高[ 。Ke e 则 在 产业层 面上 研究 了贸 易和技 术 溢 】 ] lr l
进 进行 剖析 , 发现 技 术 引进 大 大 提 高 了上 海 工业 的
整体 技术 水平 , 实现 了技 术进 步[ 。陈 国宏 、 赞实 3 ] 邵
证研 究表 明 , 术 引进对 技术 进步有 促进 作用 , 技 并且 验证 了两 者之 间不存 在长 期共 同发展 趋势 _ 。李 光 4 ]
第 2 9卷 第 4期
201 正 0
技 术 经 济
T e hn o y Ec o is c ol g on m c
V o129。 No. . 4 Apr .,201 0
4月
技术 引进 与 我 国工 业技 术 进 步 关 系的 实证研 究
闻 雯 , 登峰 , 成 宝 胡 胡
d cii , P 有 显 著 的 正 面 影 响 , u t t TF ) vy 而且 当 进 口 国
进步 的关 系 , 果 表 明 , 术 引进 与技 术 进 步 负 相 结 技
关, 与预期 相 反[ 。严 兵通 过 昆 山地 区数 据 的实 证 5 ]
分析 表 明外资对 技术 进步 发挥 的作用 逐渐从 间接 影 响转 变为 直接影 响 ] 。许 继 琴 、 丹 、 潘 黄亮对 宁波 市 技术 引进 与技术 进 步关 系进 行 实 证研 究 , 出技 术 得 引进 和技术 进步 的 关 系并 非 是 线 性 的 , 术 引 进 要 技 吸收世 界先 进技 术 , 技术 引进 未 必 能促 进 技 术进 但 步 。技 术 引进能起 正效 应 , 搞 不 好 也会 起 零 效应 但
泗、 徐翔使 用逐 步 回归 法 、 a g r因果分 析 法研 究 Grn e
了 1 9-20 9 0 0 4年江 苏省技 术 引进 、 自主创 新与 技术
但 是 国外 研 究 大 多 是 考 察 跨 国公 司 的 F I与 技术 D 进 步 的关 系 , 国际 贸 易和 技 术进 步 的关 系 上 做 的 在 实 证研 究 较 多 。C e和 He ma o l n就 贸 易 在 技 术 传 p 播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展 开 研 究 , 出 国 内 和 国 外 的 得 R&D 资本存 量都对 全要 素生 产率 (oa co r — ttl atrpo f
一
支 出正 相关 ; 其次 , 研究 表 明 , 大 多数 O C 国家 在 E D 中, 生产 率 提 高 的 主 要 因素 不 是 来 自国 内 的 R&D
投 入 , 是来 自国外 的技 术引 进 , 以对 R&D 投 入 而 所
,
甚至 相悖 。 由于一 国的工 业技术 水平 能更 好地 反映 一 国总
1 研 究 背 景
科学 技术 是 第 一 生产 力 , 术 引进 被认 为是 实 技 现工业 化进 步 的最重 要 因素 。定 量 的评 价技 术 引进
尤 为重 要 了 , 仅 仅 依 靠 国际 化 的 R&D 溢 出 这种 但 途径 , 同样 也限制 了发 展 中国家技 术进 步 的能力L 。 2 ] 国 内学 者在这 方 面也做 了一些 研究 , 周斌 、 李辉 娥 利用柯 布 一道格 拉斯 生产 函数对 上海 市 的技 术 引
( 徽财经大学 管理学院 , 安 安徽 蚌 埠 , 3 0 0 233)
摘 要 : 对技 术 引进 与 技 术 进 步 关 系结 论 的 不 一 致 , 文 运 用 G a g r因 果 关 系检 验 法 , 取 1 9— 针 本 rn e 选 99 20 0 8年 工 业 统 计 数 据 从 定 量 角度 检 验 技 术 引进 与 技 术进 步 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果 表 明技 术 引 进 不 是 技 术 结 进 步 的直 接 原 因 , 术进 步 对技 术 引进 有 促 进 作 用 ; 用 E geG a g r 整 关 系检 验 法 实证 检 验 , 出技 技 运 n l rn e 协 — 得 术 引进 与 我 国工 业 技 术 进 步 之 间没 有 长 期 共 同 发 展 趋 势 的 结 论 。技 术 进 步 刺 激 国 家 引进 技 术 , 长 期 发 就 展 而言 , 该 主要 依 靠 自主 创 新 提 高技 术进 步 。 应 关 键 词 : 术 引进 ; 术 进 步 ; 技 技 因子 分 析 法 ; 果 关 系 ; 整 关 系 因 协 中图 分 类 号 :O 24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8 X(0 0O —0 1 —0 10 —9 0 2 1 )4 0 7 5
较 少 的发 展 中 国家 来 说 , 国外 的 R&D 溢 出 就 显 得
收 稿 日期 : O 0 1 2 2 1 —0 —0 ‘
以上相关 研究 的成 果从 不 同的侧 面分析 了技术 引进与技 术进 步 的关系 , 由于研究 对象 不 同、 涉及 的
方 法 以及 指标 的选 取 存 在 差异 , 此导 致 了结论 不 因
与工业 技术 进步 之间 的关 系可 以使我们 更深 刻地 认
识 其 内在联 系 , 评价 结果 亦 可 用 于 经济 分 析 与 经 其
济预测 , 或者 为有关 部 门制订 经济 、 社会 和科 技发 展 规 划提 供参 考依据 。 关 于技 术引进 的效 果 , 国内外 有大 量相关 文献 ,
甚 至负 效应 。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开放度 提高 , 贸易 伙 伴 国 的 R&D 资本 存 量 增 或 加 以及技 术 领 先 国家 的进 口份 额 提 高 时 , R&D 的 溢 出 作 用 会 同 时 增 加 , 国 的 T P 也 会 得 到 提 一 F 高[ 。Ke e 则 在 产业层 面上 研究 了贸 易和技 术 溢 】 ] lr l
进 进行 剖析 , 发现 技 术 引进 大 大 提 高 了上 海 工业 的
整体 技术 水平 , 实现 了技 术进 步[ 。陈 国宏 、 赞实 3 ] 邵
证研 究表 明 , 术 引进对 技术 进步有 促进 作用 , 技 并且 验证 了两 者之 间不存 在长 期共 同发展 趋势 _ 。李 光 4 ]
第 2 9卷 第 4期
201 正 0
技 术 经 济
T e hn o y Ec o is c ol g on m c
V o129。 No. . 4 Apr .,201 0
4月
技术 引进 与 我 国工 业技 术 进 步 关 系的 实证研 究
闻 雯 , 登峰 , 成 宝 胡 胡
d cii , P 有 显 著 的 正 面 影 响 , u t t TF ) vy 而且 当 进 口 国
进步 的关 系 , 果 表 明 , 术 引进 与技 术 进 步 负 相 结 技
关, 与预期 相 反[ 。严 兵通 过 昆 山地 区数 据 的实 证 5 ]
分析 表 明外资对 技术 进步 发挥 的作用 逐渐从 间接 影 响转 变为 直接影 响 ] 。许 继 琴 、 丹 、 潘 黄亮对 宁波 市 技术 引进 与技术 进 步关 系进 行 实 证研 究 , 出技 术 得 引进 和技术 进步 的 关 系并 非 是 线 性 的 , 术 引 进 要 技 吸收世 界先 进技 术 , 技术 引进 未 必 能促 进 技 术进 但 步 。技 术 引进能起 正效 应 , 搞 不 好 也会 起 零 效应 但
泗、 徐翔使 用逐 步 回归 法 、 a g r因果分 析 法研 究 Grn e
了 1 9-20 9 0 0 4年江 苏省技 术 引进 、 自主创 新与 技术
但 是 国外 研 究 大 多 是 考 察 跨 国公 司 的 F I与 技术 D 进 步 的关 系 , 国际 贸 易和 技 术进 步 的关 系 上 做 的 在 实 证研 究 较 多 。C e和 He ma o l n就 贸 易 在 技 术 传 p 播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展 开 研 究 , 出 国 内 和 国 外 的 得 R&D 资本存 量都对 全要 素生 产率 (oa co r — ttl atrpo f
一
支 出正 相关 ; 其次 , 研究 表 明 , 大 多数 O C 国家 在 E D 中, 生产 率 提 高 的 主 要 因素 不 是 来 自国 内 的 R&D
投 入 , 是来 自国外 的技 术引 进 , 以对 R&D 投 入 而 所
,
甚至 相悖 。 由于一 国的工 业技术 水平 能更 好地 反映 一 国总
1 研 究 背 景
科学 技术 是 第 一 生产 力 , 术 引进 被认 为是 实 技 现工业 化进 步 的最重 要 因素 。定 量 的评 价技 术 引进
尤 为重 要 了 , 仅 仅 依 靠 国际 化 的 R&D 溢 出 这种 但 途径 , 同样 也限制 了发 展 中国家技 术进 步 的能力L 。 2 ] 国 内学 者在这 方 面也做 了一些 研究 , 周斌 、 李辉 娥 利用柯 布 一道格 拉斯 生产 函数对 上海 市 的技 术 引
( 徽财经大学 管理学院 , 安 安徽 蚌 埠 , 3 0 0 233)
摘 要 : 对技 术 引进 与 技 术 进 步 关 系结 论 的 不 一 致 , 文 运 用 G a g r因 果 关 系检 验 法 , 取 1 9— 针 本 rn e 选 99 20 0 8年 工 业 统 计 数 据 从 定 量 角度 检 验 技 术 引进 与 技 术进 步 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果 表 明技 术 引 进 不 是 技 术 结 进 步 的直 接 原 因 , 术进 步 对技 术 引进 有 促 进 作 用 ; 用 E geG a g r 整 关 系检 验 法 实证 检 验 , 出技 技 运 n l rn e 协 — 得 术 引进 与 我 国工 业 技 术 进 步 之 间没 有 长 期 共 同 发 展 趋 势 的 结 论 。技 术 进 步 刺 激 国 家 引进 技 术 , 长 期 发 就 展 而言 , 该 主要 依 靠 自主 创 新 提 高技 术进 步 。 应 关 键 词 : 术 引进 ; 术 进 步 ; 技 技 因子 分 析 法 ; 果 关 系 ; 整 关 系 因 协 中图 分 类 号 :O 24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8 X(0 0O —0 1 —0 10 —9 0 2 1 )4 0 7 5
较 少 的发 展 中 国家 来 说 , 国外 的 R&D 溢 出 就 显 得
收 稿 日期 : O 0 1 2 2 1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