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

图1 97 06 19 2 年中国 0 综合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变 化①
源 强 度 的 单 位 是 吨 标 准 煤 , 元 。 数 据来 源 于 < 国统 计 年 鉴 》 万 中 。

l ・
财经论 丛
20 0 9年 第 2期
造业 能源强度 的影 响 ,发 现对大 多数行业 而 言 ,能 源价格 的调节 效应表 现为通 过促进 能源 消费结 构 的转化来 降低行 业 能源强 度 。李未无 ( 08 J 20 )用 中国工 业 3 个 行 业 19 20 5 99 0 5年 的面 板数 据进 行实证分 析 ,发 现对外 开 放对能源 利用效 率 的提 高具 有积极 影响∞ 。最近 ,有部分 文献开 始关 注研 发支 出对 工业 能源强 度 的影 响 。Fse V n e i r adn等 ( 0 6 h- 2 0 )的 实证 分 析发 现 ,能源 价格 、R D & 、产业
技 术 引进和 国内技 术转 移与 工业 能源 强度 的关 系进 行 了实证研 究 ,并考 察 了 自主研发 的吸 收能 力对工 业 能源强度 的影 响。研 究发现 ,国 内技 术购 买有利 于 降低 工 业能 源强度 , 自主
研 发和 国外技 术 引进 并没有提 高能 源利 用效 率 。不论是 高能 源强度行 业还 是低 能 源强度行
第 2期 ( 总第 13期 ) 4 20 0 9年 3月




N .2 ( e ea,N . 13 o G nrl o 4 )
Ma . 2 o r o 9
Colce s y n Fi nc nd Ec no c l td Esa s o na e a o mis e
为:C =F(L P ,P ,P ,A = 雌 雌 咯 Q P, ) A

不同来源地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不同来源地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B r (0 1 、 ar s t b( 0 1 的实 证研 究 则 ar 2 0 )B ro&Sr l20 ) y i o
表明FI D 在东道 国存在负的或不明显的技术溢出 效应 。相 对 于 国外 对 F I 出 效应 的研 究 , 内 D 溢 国
不 同的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动机和行为存在较大的
C vs ( 17 ) G o em n ( 1 7 ) ae 94 、 l r a b 99 、 Bo s o &P rsn (1 8 、 Bo t m& l lm t m eso r 9 3) l r Wo f ms o f
(1 8 ) K k o (19 ) Lu (2 0 ) 9 9 、 0k 96 、 i 00 、
差 异 , 而影 响技术 溢 出效应 。因此 , 进 比较 分 析不
研究起步较晚 , 但发展很快 。秦 晓钟 (98 对中 19 )
国 FI D 的技术 溢 出效应 进 行 了 9种行业 的横截 面
作者 简介 :龚江洪(9 2 ) 男 , 18 一 , 浙江义乌人 , 义乌工 商学院教 师、 士。研 究方 向: 硕 国际贸易、 界 经济。 世 朱 华兵( 95 ) 男, 16 一 , 浙江义乌人 , 义乌工商学 院国际贸易系副主任, 副教授。
5 9
维普资讯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回归分 析 ; 张诚 等 (0 1 探 讨 了 F I的技术 溢 出 20 ) D
效应及其 制约 因素 ; 王子君和张伟 (02 建立 了 20 ) 个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 的扩展模型 , 模型表 明 对 于发展 中国家 而 言 , 术 许 可 比 F I 带 来 的 技 D所
东道 国存 在正 的溢 出效 应 ; H da& a i n 而 add H rs ro ( 3 、 i e &H r sn 1 9 ) Da kv Hokn 19 ) At n ar o ( 9 、 j o& e a 9 k i 9 n

技术进步对我国外贸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技术进步对我国外贸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 ) ( 1 5 36 2 口 . ) 7
R2 O4 9 = .9 5 D. ; 11 1 W .4 5
进步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投入 。在全球一体化 的情况下 , 考虑 若
技术扩散 , 则还应与其他国的技术进步 以及一 国与他国的交流 程度有关 。
由以上两 式可 以看 出 :贸易对 技术 进步 的短期 弹性 为 05 , .5 即短期内 , 技术进步 1 贸易额可增长 05 %; %, . 5 长期 弹性
PI . 2 0 0 RD1 0.7 4 2 =I5 8 7 x — 4 4 7 xGOV1 .01 0  ̄I 1 . 8 5 , —0 3 6 3 M +706 71 +e
支出( D) R 来衡量 ; 国的技术 进步 以及一 国与他 国的交流程 为应变量 , 他 将其进行 回归得 :
度用进 口额 ( 衡量 ; 表示对 外贸易额 , D I M) T G P为国内生产总
值。
( . ) (.5 27 8 09 )
R2 .81 =09 2
( 1 4 口 . ) 2
F= 4 .68 3 77 6
(.2 55 )
() 1单位根 检验 和协整检验
经检验 T G P P R 、 O I 以及他们 的 自然对数都是  ̄ D 、 、 D G V、 M 原 非平稳的 , 而他们 的自然对数的差分是平稳的 。 T的 自 将 然对 且参数的符号与预期不相符 , 因在于技术扩散和政府的补贴 数( 记为 T ) P的 自然对数 ( 1对 记做 P ) O S回归得 : 1做 L
理论 与方 法
MARKE NG RES TI EARCH
摘 要 : 国的 国际 贸 易 活 动基 本 上遵 循 比较 优 势理 论 的原 中

自主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自主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1 9 8 1 至1 9 8 8由于统计 制度 而缺乏的数据 ,可 以用国家财政拨 款 用于科学研究经费 的支 出额 来代 替 , 1 9 8 9至 2 0 1 0 全 国 R& D
差a t ) 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 结果 见表 2 。
表 2 残差项的 / k EG 检 验 结 果
变 量
e t
经费则取 自中国科技统计 网。 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c P t ) , 用 于 消除价格 因素影 响。为消除物 价因素影响且容易得到平稳 序
巨大 , 碳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依靠技术进步 , 特别是 自主技术创新与研发 。
二、 文 献 综 述
应用 , 即技术成果 的转 化 、 技术要 素同其他要素 的
代一国经济增长 的主要源泉 。
三、 数 据 与模 型
技术 引进主要 是指通过技 术贸 易与 外商 直接投 资的途径
对他国或地区研究开发成果吸收和利用。技术引进对于后 发国
1 、 数 据 选择
本文选取 1 9 8 5 年至 2 0 1 0 年如下变量进行分 历年技术 引进 合同金额 ( T E C H) , 用 以衡 量我国主
家是必 要的 , 通过 引进 发达国家 的先进技术 , 有利于缩短 同这 些国家的差距 , 还可以利用后发优势 , 开 放市场 , 从技术引进的 “ 外溢效应 ” 中受益 , 以形成 自己的 比较 优势 。早期关于技术 引 进的理论研 究主要 是技术传播理 论 ,侧重于技术转移 的性质 、

进步 问题 , 学者们认为东亚地 区国家由于充分利月
产业转移 与技 术外溢效应 ,其制造业技术革新 的

环渤海各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环渤海各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天津
山东

5 一 +
辽宁

内蒙古
7 一 +
圉1技术引进能力聚类分析树状圈 表2天津市 与同级别省市技术引进能力单项评价指标排序结果
指标 ( 儿) 北京 捧名 呋津 捧名 山东 捧名
犬中型 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
大中 I . 业企业技术改选经费
5 l1 5 0
D t x gm s n v r g i k g (e w e x u s e d o x  ̄u i g A e a e L n a e B t e n G o p ) x
R s a e  ̄ l n e C u t r C m i e e c l d D s a c l s e言
自1 7 年 亚 当 ・ 76 斯密 《 国富论 》 问世 以来 ,尤其 是上个 世 纪5 0 年代 到现在经 济学家们 一直在 寻求如何使 发展 中国家实现快速 、持续 的经 济增长 的路径 ,实现发展 中国家与 发达国家 的收敛 。根 据技术增 长速 度递减 理论 ,发 展中 国家 可 以从发达 国家获 得技术溢 出效应 ,当 发展 中国家 的技术水平 和发达 国家的技术 水平相 差较 大时 ,发展 中国 家可 以通过 不对称溢 出效应来获得 更快 的技术进步 ,从而实 现经济快 速 增 长 ( 毅 夫 、 张鹏 飞 ,2 0 ) 也就 是 说 , 发展 中 国家 通 过 从 林 06 。 发 达 国家 引 进 技术 并在 此 基 础上 进 行 消 化 吸 收再 创 新 来 达 到 技 术 进 步 的 目的 ,相 对 于 单 凭 自主研 发 来 提 升 自己 的技 术 水 平 来 说 , 无 疑 是一 种成 本更 为 低廉 的方 式 。 我 国 作 为 发展 中 国家 , 与 发达 国家 的 技 术水 平 相 差 甚 远 , 如 果 通 过 自己的 力量 进 行 科 技 研 发 、创 新 必 将 浪 费大 量 的 人 力 、 物 力 、财 力 且 获 得成 果 的周 期 也较 长 , 因而 从 科 技水 平 高 的国 家 或 者 地 区 引 进 技 术是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技 术 创 新方 式 。而 作 为 中 国 经 济 最 具 发 展 潜 力地 区之 一 的 环 渤海 地 区 ,具 有 良好 的经 济 基 础 和 比较 优 势 ,但 是技 术 创 新 能 力 不 强 ,整 体 的 技 术水 平 还 不 算 高 , 因此 我 们 还 需 要 在 技术 创 新 和 技 术进 步 上 做 出 巨大 的努 力 。前 文 我 们 已经 论 述 了 从科 技 水 平 高 的 国家 或 者 地 区 引进 技术 是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技 术 创 新方 式 ,所 以研 究环 渤 海 地 区 的技 术 引进 能 力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和 现 实意 义 。 二 、 技术 引进 能 力指 标评 价体 系设 计 ( )选 择评 价指 标 一 本 文 根 据 数据 的可 获 得 性 , 利用 区域 经 济 学对 于 区域 创 新 分 类 方 法 中 的计 划 性 ( 省 区和 市 区 ) 来进 行 指 标 的选 择 的 。并 为 如 了 全面 、科 学 、 系 统 的 反应 环 渤 海 地 区技 术 创 新 的特 点 ,都 建 了 个 较 为 合理 的指标 体 系 ( 表 1 见 )。该 指 标体 系 由技 术 引进 指 标 群 、技 术 扩 散 指 标 群 、 技术 引进 的外 部环 境 支 持 指标 群 组 成 。其 中 技术 引进 指 标 群 包括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技 术 引 进 经 费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技 术 改 造 经 费 、 大 中型 工 业 企 业 消化 吸 收 经 费 ;技 术 扩 散 指 标群 包 括 大 中型 工 业 企业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大 中型 工业 企业 的 出 口额 、 大 中 型工 业 企 业 购 买 国 内技 术 成交 额 ;技 术 引 进 的外 部 环 境 支持 指 标 群 包 括 大 中 型工 业 企 业 政 府对 技 术 开 发 的减 免税 、大 中 型 工 业企 业 科 技 活 动 经 费筹 集 来 源 于政 府 。数 据 来源 : 《 国 中 统 计 年 鉴 》 、 《 国 科技 统 计 年 鉴 》 以及 { 0 9 工 业 企业 科 技 中 20年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消耗强度——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消耗强度——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部 的行业 结构 ; 是 误 差 项 。如 果 p 与 p 系 数 显 著 为 正, 则表 明 自主研 发投 资与 国内外技 术 引进存 在 着替 代效



() 2
、 。
O P
式 中 , 示能 源 的需 求量 , 能 源强度 可 由 、 资本 、 能源和原材料 的价格弹性 。
lc d )+ (n r X nz nz 9 1e d lc d )+s r f r
() 7
式 中 ,与 t 别表 示 工业 第 i i 分 个行 业 与 第 t ; 是 年
根据 谢泼 德 引理可 知 , 一种 生产 要素 的需 求 量等 于成 本 函数 对该 要 素 价 格 的偏 导 数 。通 过 ( ) 能 源价 格 1对

方 向和程 度 。其次 , 证考察 自主研发 的 吸收 能力 对工 业 实
能源 强度 的影 响 。
1 模型设定
为 了分析 自主 研发 、 技术 引进 对工业 能源 强度 的影 响 ,
由于 R D投 资不 仅 可 以产 生新 的知识 和 信 息 , 且 & 而 可 以增 强企 业 的吸收 能力 , 知识 和技 术 的外 溢 。也就 促进 是说 ,& R D投 资 具 有 提 高 创 新 能 力 和 吸 收 能 力 的 两 面
基本 回归方程 :
l( 1 =3 +3I( E P )+ 2 (z ) n E) 0 1 n P / o 卢 I c d + 1 n r 』 I( B n 3 ) 卢 I (gd +8 + 4 cr ) n () 5
19 年 前后存 在 着差 异 ,08年 工 业 行 业 的工 业 增 加 值 98 20
中 国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资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依据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依据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0 引 言
提 高 自主创新 能 力 是转 变 我 国经 济增 长 方 式 的 关键
为衡 量技 术创 新 产 出的指 标 。 西方学 者从 2 0世 纪 6 0年 代 起 就 对 专 利 产 出 与 研 发 投 入 的 关 系 进 行 了 诸 多 检 验 , 重 要 的 研 究 包 括 S h rr l 、 c ee 3 _ B u dS、 c o n A s等 [。 总 体 来 看 , 利 用 行 业 、 司 截 面 数 据 E J 6 3 在 公
后 的数据 ) 的有 关 数 据 , 用 面板 数 据 ( a e d t) 量检 运 pnl a 计 a
验 等 方 法 , 证 研 究 了我 国各 工 业 行 业 技 术 创 新 的 投 入 产 实
出 问题 , 分析 了各行 业 人力 资本 投入 与科 技 经费 投入 的效

响进 行 了实证 分 析 ,指 出企业 自筹资 金 和科 技 开发 贷 款 、
则 有 明 显 负 作 用 。葛 良 等 根 据 对 广 东 省 各 地 区有 关 数 据 的 分 析 . 为 经 费 投 入 对 专 利 产 出更 为 重 要 , 人 员 投 入 认 而 没有 正面 的影 响( 系数 为负 ) 黄 鲁 成 等 。 通 过 对 北 京 制 造 。
而动产 的基 本 内容之 一 , s …认为 , Ac 等 专利 数 至今 仍然 是 衡量 研
高 中级 技术 职称 人员投 入等 因 素对 专利 产 出有 显 著作 用 ,
1 文 献 回 顾
在 技 术 创 新 的 投 入 和 产 出 的 衡 量 标 准 方 面 , 入 具 有 投 国 际 公 认 的 衡 量 变 量 ,例 如 投 入 的 经 费 及 技 术 人 员 人 数 。

国际技术扩散、自主创新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为例的实证研究

国际技术扩散、自主创新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为例的实证研究
D. ]当代 亚 太 ,2 0 , ( 06 2).
易 区建立 后 ,根 据 自身 比较 优势 和竞 争 优势 ,三 国
【J 重 力 ,盛 玮. 日韩F 6刘 中 TA战略 比较研 究U. ]东北亚 论坛 ,
2 0 , ( ). 08 1
必将进行产业分工 ,通过专业化分工 ,会使 区内部 分 国家 的竞争 优 势得 到增 加 。即 日本 和韩 国从 中 国
方 面 因势利 导 ,积极 引进 中 国处 于 劣势 产业 的相关
发 展 中 国家 必须 具备 基 础设施 、技术 水平 等 ‘ 会 社 能 力 ”才能 获取 发达 国家 的技 术 水平 。近年来 ,国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 品。三 国都会从分工和贸易中
获 得利 益 。不仅 对 中 日韩三 国有 重大 的影 响 ,而且
还会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亚经济圈 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胡俊 芳. 日韩 自由贸 易区贸易效果的 实证 分析 .复旦 中 大学出版社 ,2 0 . 07 [ - , 东北 亚 区域 内贸易合作研 究 卟 2 t ̄ 梅. 1
( 6).
投资 和技 术 ;另 一方 面 ,注 重对 新技 术 的消化 和 吸 收 ,就 有可 能在 经过 短期 的 冲击 后 ,厚 积薄 发 ,大 幅度 提 升产业 结 构 ,进 而在 国际市 场竞 争 中 占据优
开 发 人 员 劳动 生 产 率 的 下 降 。
【 键 词 】国际技 术扩散 ;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技 术引进 ;技术进步 关 【 作者简介 】朱 勇,同济 大学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
引言 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和增长 中扮演着非常重要

引进式技术进步下的中国工业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

引进式技术进步下的中国工业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 龙少波
陈 璋
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 院博士研究生 , 北京 , 1 0 0 8 7 2 ;
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 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l 3
经济与管理研 究( 2 O 1 3年第 7 期) i R e s e a r c h o n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据和基于 V A R模型的长期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发现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率和生产率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 的关
有些研究却发现 了生产率对通货膨胀有着单 向的负相关 的影 响。例如 , 迈克基 利 ( Mi c h a e l T . K i l e y , 2 0 0 3 ) 认 为造 成生产率增长高而通货膨胀低 的原 因是联邦政府没有 跟随生产 率增长 同步调整名 义收入 和工 资 , 因此生 产率 的 提升对通货膨胀降低 的作用 主要是生产率提升会消化成 本推动 带来 的价 格上涨 的部 分压力 , 抑 制通货膨胀 率的 上升 …。金尚浩 ( S a n g h o K i m d , 2 0 1 3 ) 利用 1 9 8 5 - 2 0 0 2年韩 国的季度数据检验了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 的格兰 杰 因果关 系, 发现了从生产率到通货 膨胀率 的单 向格 兰杰 因果关 系 , 1 %的劳动 生产率和全 要素生 产率 的( T F P ) 增加将分别减少 0 . 0 7 %~ 0 . 0 8 %和 0 . 3 7 %~ 0 . 4 4 %的通货膨胀率 , 并发现 了生产率与通货膨胀间的关 系变得越来
越强 , 认为这是亚洲金融危机 以来 的结构性 改革 与技术进步所造成 。
第三种观点是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率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弗丁( F o r t i n , 1 9 9 3 ) 利用 2 2 个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 O E C D) 国家数据发现通货膨胀率并没有明显地降低生产效率 。同样 , 斯坦纳斯 ( S t a n n e r s , 1 9 9 3 ) 也没有发现通 货膨胀率与生产率增长率之间存在任何关 系 。斯博尔多 内和库特纳 ( S b o r d o n e a n d K u t t n e r , 1 9 9 4 ) 、 弗里曼 和耶杰 ( F r e e m a n a n d Y e r g e r , 1 9 9 7 ) 则认为 , 由于生产率与通货膨胀率两者之间共同的周期性运动的趋势 , 通货膨胀和生产率之 间的关系是值得怀疑的 。埃夫西米奥斯 ・ 措尼斯 ( E h h y m i o s T s i o n a s , 2 0 0 3 ) 利用欧洲 1 5 个 国家 1 9 6 0~ 1 9 9 7 年 的数

R&D投入、技术引进与我国飞机制造业创新产出基于1996—2010年样本的实证分析

R&D投入、技术引进与我国飞机制造业创新产出基于1996—2010年样本的实证分析
t e c h n o l o g y a c q u i s i t i o n h a s a h i g h e r p o s i t i v e o u t p u t e f f e c t s . Th e a r t i c l e s u g g e s t s t h a t u n d e r he t p r e mi s e o f a d h e r i n g t o 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ti a o n , we s h o u l d e x p a n d d o me s t i c t e c h n i c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wi t h i n he t i n d u s t y. r

Ba s e d o n t h e E mp i r 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1 9 9 6 —2 01 0 Sa mp l e s
La n Ho n g, Ni e M i n g
(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 Hu a z h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Wu h a n , Hu b e i 4 0 0 0 7 9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Ch i n a ’ S a i r c r a f t i n d u s t r y d a t a f r o m 1 9 9 6 t o 2 0 1 0 , me a s u r e d b y mu l t i p l e r e g r e s s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A c,
() 3
消化吸收现状的角度进行 分析 ,王乃静 等指出我 国技术 引进 大部分没有经过消化 吸收 ,总体 上呈现 “ 消化不 良” 状态 ; 柏振忠认为我国技术引进工作 过于重视 引进 、忽视 了消化吸
收 ,加重 了对发达国家的技术 依赖 ,导致我 国技术引进 的效
累了一定成果 。林毅夫等建立 了落后 国通过后 发优势实现技 的 内生增长 , 一方面 , 技术 引进获得 的国外 先进技术 和设备可 术追赶的内生增长模型 ,从理论上证 明落后 国通过 从发达 国 以直接投 入生产 , 提高生产率 ; 另一方 面, 通过技术 吸收能力对 家引进技术可 以获得 比发达 国家 更快 的经 济增 长 ,使得落后 内隐于技术设备 中的 国外 技术 成果进 行学 习、 消化 吸 收和模 经济向发达经济收敛。实证研究 上 ,技术 引进是否有效 的提 仿 , 将引进技术 内部化并转变为 自身技术 水平 的提高 。 因此 , 技 高了我国技术 水平并 带动经 济增 长 , 得 的结论并 不统 一。 术进 步 可 以分 解 为 : 所 涂远芬等运用协整分析 和误 差修正模 型 ,从总体层 面直 接考 A =B t hC P : c ̄A A e () 2 察 了技术引进与我 国经 济增 长的长短 期关系 ,得 出技术 引进 以A 表示的残值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 ; 为常数 , 表示其 th e C P 表示技 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 的显著正相 关关系 。许继琴等 它因素对技术进步的影 响; c 表示技术 引进 ;A A 的研究表明 ,宁波市技术引进对 当地技术进步存 在正 向影响 , 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引进 的消化吸收 ; 0分别表示技术 引进 和 , 反 有利于该地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 向集约型转 变 ;李光泗等对 消化吸收的弹性系数 , 映 了技术 引进 和消化 吸收对 全要 素 生产率的作用。 江苏省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其 研究发现技术 引进并没 将 ( )带人( )得 : 2 1 有有效 的转化为技术水平 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 长。 技术引进的消化 吸收问题还停 留在定性研究 上 ,主要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1995.05.06•【文号】•【施行日期】1995.05.0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5月6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

为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特作如下决定。

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

我国积极、全面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科技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科技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转变,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机制正在形成。

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已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全党、全国人民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

很多地方和部门实施了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发展战略。

国民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是正确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科技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

从总体上看,我国已初步具备了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科技实力,为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在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利因素;多数企业还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旧体制下形成的科技系统结构不合理、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的状况依然存在;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还未形成,投入过低的状况尚未改观。

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思考

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思考

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思考在经济思想史上,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领域,他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经济史上第一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解释了导致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

它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般的经济运行原则与规律,即“如果说,绝对成本说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说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资源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国家都能以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来加入国际贸易中,并从中获利。

或许一些参与国在生产成本、劳动效率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则该参与国可在优中选优中找到比较有优势的产品来参与国际贸易;甚至说,如果该参与国在生产成本、劳动效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也能在劣势中选择比较轻从而找到比较优势。

李嘉图以英国、葡萄牙两国关于毛呢和葡萄酒的贸易为例,说明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英葡双方能够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

他假定英国生产一定量的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酿造一定量的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葡萄牙生产等量的毛呢需要90人劳动一年,而等量的葡萄酒生产则需要80人劳动一年。

这个假定意味着英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对比而言,生产毛呢的劣势要小一些(100/90上述就是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简单描述。

该理论虽然简单明了,但是背后却隐含着相当深刻而且意义重大的内涵。

正如本文开文对李嘉图及其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对于实际有很高的指导价值,也有很高的科学理论价值。

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

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引进能力实证分析
创 新 能 力提 供 了对 策 建 议 ,为提 升 东 北三 省 的技 术 引进 模 仿 创新 能 力 ,进 而提 高其 区域 自主 创 新 能 力提
供理论参考 。 [ 关键 词] 技 术引进 自主创新 聚类分析 [ 中图分类号]F2 . [ 143 文献标识码 ]A
l 问题 的提 出
市场交易金额 、技术 市场 企业平 均交 易额 、技 术市场 交 易金额 的增长率 ;大 中型工业企业 国内技术交 易指标 子
系统 ,包括大中型工业企 业 国内技术成 交金 额 、大 中型 工 业 企 业 平 均 国 内技 术 成 交 金 额 、 大 中 型 工 业 企 业 国 内 技术成交金额增长率 ;大 中型工业 企业 国外技术 交 易指 标子系统 ,包括大 中型工 业企业 国外技 术 引进金额 、大
有选择地引进外国或发达区域 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以迅 速提升 自己的技术水平 ,通过直接购买和外商直接投资等 方式来 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技术引进一般遵循 “ 技术 抉
择一技术引进一 学习模仿一消化吸收一二次创新一提高科 学研究 、生产技术、经 营管理水平 一市场化绩效 ”路径 。 由于技术引进是取他人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相对地具有投 资 、成本 、时间的节约性 ,因此是 一种更加有效 的创新 。 技术引进具有 “ 后发优势” ,能在较短 的时间 内,以较低 的代价缩短与发 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差距 ,新兴工业化 国 家或步人工业化中期 的大多数 国家或地区常常采用模仿型 或技术引进型的创新模式 ,选择采用紧跟型或技术引进与

进在区域 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为此 本文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 的技术引进能力评价作为研 究主
科技创新学者通过考察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技术的地 区发现 ,技术创新大致遵循技术引进 阶段 、技术引进消化

江南制造局技术引进及其工业技术体系的建构

江南制造局技术引进及其工业技术体系的建构

总的来说,甲午战后晚清军事工业布局的调整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以江南 制造局迁建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调整不仅提升了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 也保障了国家安全和战争需要。然而,尽管布局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当 时的历史背景下,军事工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这些 困难和挑战,进一步推动军事工业的发展,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示中国乒乓 球技术体系建构的操作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结果与讨论: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调查,本研究发现,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 构的科学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全面性:中国乒乓球选手的技术全面性是其主要优势之一。在长期的 专业训练中,选手们的技术训练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技术动作和战术组合,使得 其在比赛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2、精细化训练:中国乒乓球选手在训练中的精细化程度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注重细节和技巧的打磨,使得选手们在比赛中能够更 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在关键时刻具备战胜对手的能力。
3、科技支持:中国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通过引进先进的科 技手段和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更精确地分析技术动作和战术策略,从而 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文献综述: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技术体系的建构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乒乓球 作为一项竞技性极强的运动,其技术体系的建构也受到了广泛。国内外学者从 不同角度对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分 析、训练理念、竞赛策略等方面。然而,关于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的科学 认识及其操作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操作过程中,中国乒乓球技术体系建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训 练中过度强调技术和战术的精细化,可能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 佳水平;此外,科技支持的力度和方向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推 动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之路------技术进步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之路------技术进步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之路------技术进步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联系日益紧密。

而我国经济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面临的是我国产业结构亟待升级问题,因此我国要不断利用开放条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要的是重视“二次创新”,提高引进技术的有效性,最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二次创新一.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升级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即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主要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具体趋势如下: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2O世纪6O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

但进入2O世纪6O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2. 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包括产业间结构的变化和产业内的升级这两种基本方式。

从宏观角度考虑,产业结构升级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产业的结构层次和发展水平,以保障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

从生产效率的角度考虑,产业结构升级是生产效率的转化过程,就是社会生产效率由低到高的改进和转化,是整个生产体系的改进和提高。

产业升级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一个逐步演化和提升的过程。

二.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状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利用外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利用外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利用外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外资的流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外资对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利用外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一、外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外资作为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不断提升,许多外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

这些外资的引入,对于我国工业技术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资的引入也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外资,我国企业能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理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外资的引入对于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非常有帮助,推动了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

外资对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外资的引入加大了我国工业技术的不平衡性。

由于外资集中引入在一些发达地区和行业,导致了这些地区和行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而其他地区和行业的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

外资的引入也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企业过于依赖外资的技术和资金,忽视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外资对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等方面。

外资通过技术引进加速了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

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等方式,外资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引入到我国,促进了我国工业技术的升级和提升。

外资通过人才培养推动了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

外资引进了一批国外的优秀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培训和交流,提升了我国工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国际化水平,为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外资也通过产业升级的推动促进了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

许多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兴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我国R&D投资与技术引进的经济效果研究

我国R&D投资与技术引进的经济效果研究
知识 总量 的产 出弹性 系数 和 边 际收 益 率进 行 了 实证研 究 =
关 键 词 : & 投 资 ; 术 引进 ; 济 效 果 R D 技 经 中 图分 类 号 :0 2 F6,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 2 1 0 60 一 0 7 0 1 2 0 4 ( 0 )8 O 1 — 4 0 2
(9 5 2 0 1 8 — 0 2)
测定 两 种生产 活 动 的效率 : 一个是 技术 开发本 身的效
率性 ; 另一 个是对产 品生产而 言技术利用 的效率性l1 】。 I 2
目前 , 国外在计 算 6时 , 般采用 两种 方法 : 一 一个 通过
问卷 调查 , 根据 技术 的平均 使J 寿命 的倒 数来 推算 陈 H
腐化 率 ; 另一 个 是 利用 专 利登 录 后残 存 的数 量 , 年 每 的失 效率来 计算 知识 的陈腐 化率 。R &D时 间滞后 0 ,
9 0亿 美 元 )技 术 的 陈 腐化 率 约 为 8 , 究 开 发 的 0 , % 研 时滞 为 3 . 。而 到了 1 9 年 , 6年 98 日本 的技术知 识存 量 达到 6 O万亿 日元 ( 5 0 美元 )技 术 的陈腐 化率 约 4 0亿 ,
约为 1% , 究 开发 的 时滞 为 28年 l 3 研 . 5 】 。这就 表 明 , 企 业 新产 品生 产开发 的周 期越 短 , 知识 的陈 腐化 率越 则 高; 而知识 的折 旧越快 , 则研 究 开发 的时滞 就越 短 。 技
20 8 0 60
1 7
维普资讯
科 技 政 策 与 管 理
科学学与 科学技 术管理
为劳动 和 资本 的产 出弹性 系数 , 则 为技 术知 识 的产 ^ y 出弹性 系数 。根 据 P u・ o e 提 出的对 于一 个给 定 a lR m r 的技 术 水平 A,仅 仅考 虑资 本和 劳动 两种 生产 要 素 , 则 生产 函数是 规模报 酬 不变 的 , 仅 p 1 将 即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的关 系 , 通过研 究 8个 O C 国家 1 E D 3个 产 业 , 首 先验 证 了某 一 产 业 的 T P水 平 和 产 业 内的 R&D F
以上相关 研究 的成 果从 不 同的侧 面分析 了技术 引进与技 术进 步 的关系 , 由于研究 对象 不 同、 涉及 的
方 法 以及 指标 的选 取 存 在 差异 , 此导 致 了结论 不 因
与工业 技术 进步 之间 的关 系可 以使我们 更深 刻地 认
识 其 内在联 系 , 评价 结果 亦 可 用 于 经济 分 析 与 经 其
济预测 , 或者 为有关 部 门制订 经济 、 社会 和科 技发 展 规 划提 供参 考依据 。 关 于技 术引进 的效 果 , 国内外 有大 量相关 文献 ,
甚 至负 效应 。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开放度 提高 , 贸易 伙 伴 国 的 R&D 资本 存 量 增 或 加 以及技 术 领 先 国家 的进 口份 额 提 高 时 , R&D 的 溢 出 作 用 会 同 时 增 加 , 国 的 T P 也 会 得 到 提 一 F 高[ 。Ke e 则 在 产业层 面上 研究 了贸 易和技 术 溢 】 ] lr l
进 进行 剖析 , 发现 技 术 引进 大 大 提 高 了上 海 工业 的
整体 技术 水平 , 实现 了技 术进 步[ 。陈 国宏 、 赞实 3 ] 邵
证研 究表 明 , 术 引进对 技术 进步有 促进 作用 , 技 并且 验证 了两 者之 间不存 在长 期共 同发展 趋势 _ 。李 光 4 ]
第 2 9卷 第 4期
201 正 0
技 术 经 济
T e hn o y Ec o is c ol g on m c
V o129。 No. . 4 Apr .,201 0
4月
技术 引进 与 我 国工 业技 术 进 步 关 系的 实证研 究
闻 雯 , 登峰 , 成 宝 胡 胡
d cii , P 有 显 著 的 正 面 影 响 , u t t TF ) vy 而且 当 进 口 国
进步 的关 系 , 果 表 明 , 术 引进 与技 术 进 步 负 相 结 技
关, 与预期 相 反[ 。严 兵通 过 昆 山地 区数 据 的实 证 5 ]
分析 表 明外资对 技术 进步 发挥 的作用 逐渐从 间接 影 响转 变为 直接影 响 ] 。许 继 琴 、 丹 、 潘 黄亮对 宁波 市 技术 引进 与技术 进 步关 系进 行 实 证研 究 , 出技 术 得 引进 和技术 进步 的 关 系并 非 是 线 性 的 , 术 引 进 要 技 吸收世 界先 进技 术 , 技术 引进 未 必 能促 进 技 术进 但 步 。技 术 引进能起 正效 应 , 搞 不 好 也会 起 零 效应 但
泗、 徐翔使 用逐 步 回归 法 、 a g r因果分 析 法研 究 Grn e
了 1 9-20 9 0 0 4年江 苏省技 术 引进 、 自主创 新与 技术
但 是 国外 研 究 大 多 是 考 察 跨 国公 司 的 F I与 技术 D 进 步 的关 系 , 国际 贸 易和 技 术进 步 的关 系 上 做 的 在 实 证研 究 较 多 。C e和 He ma o l n就 贸 易 在 技 术 传 p 播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展 开 研 究 , 出 国 内 和 国 外 的 得 R&D 资本存 量都对 全要 素生 产率 (oa co r — ttl atrpo f

支 出正 相关 ; 其次 , 研究 表 明 , 大 多数 O C 国家 在 E D 中, 生产 率 提 高 的 主 要 因素 不 是 来 自国 内 的 R&D
投 入 , 是来 自国外 的技 术引 进 , 以对 R&D 投 入 而 所

甚至 相悖 。 由于一 国的工 业技术 水平 能更 好地 反映 一 国总
1 研 究 背 景
科学 技术 是 第 一 生产 力 , 术 引进 被认 为是 实 技 现工业 化进 步 的最重 要 因素 。定 量 的评 价技 术 引进
尤 为重 要 了 , 仅 仅 依 靠 国际 化 的 R&D 溢 出 这种 但 途径 , 同样 也限制 了发 展 中国家技 术进 步 的能力L 。 2 ] 国 内学 者在这 方 面也做 了一些 研究 , 周斌 、 李辉 娥 利用柯 布 一道格 拉斯 生产 函数对 上海 市 的技 术 引
( 徽财经大学 管理学院 , 安 安徽 蚌 埠 , 3 0 0 233)
摘 要 : 对技 术 引进 与 技 术 进 步 关 系结 论 的 不 一 致 , 文 运 用 G a g r因 果 关 系检 验 法 , 取 1 9— 针 本 rn e 选 99 20 0 8年 工 业 统 计 数 据 从 定 量 角度 检 验 技 术 引进 与 技 术进 步 两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果 表 明技 术 引 进 不 是 技 术 结 进 步 的直 接 原 因 , 术进 步 对技 术 引进 有 促 进 作 用 ; 用 E geG a g r 整 关 系检 验 法 实证 检 验 , 出技 技 运 n l rn e 协 — 得 术 引进 与 我 国工 业 技 术 进 步 之 间没 有 长 期 共 同 发 展 趋 势 的 结 论 。技 术 进 步 刺 激 国 家 引进 技 术 , 长 期 发 就 展 而言 , 该 主要 依 靠 自主 创 新 提 高技 术进 步 。 应 关 键 词 : 术 引进 ; 术 进 步 ; 技 技 因子 分 析 法 ; 果 关 系 ; 整 关 系 因 协 中图 分 类 号 :O 24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8 X(0 0O —0 1 —0 10 —9 0 2 1 )4 0 7 5
较 少 的发 展 中 国家 来 说 , 国外 的 R&D 溢 出 就 显 得
收 稿 日期 : O 0 1 2 2 1 —0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