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原理技巧归纳

合集下载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摸、观察和推断,从而得出有关身体状况的信息。中医把脉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脉搏的节律和强度:中医把脉时要注意观察脉搏的节律和强度。脉搏的节律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如是否有心律不齐等;脉搏的强度可以反映气血的充盈程度,如虚弱或过强等。

2. 脉搏的频率:中医认为,脉搏的频率可以反映人体的阴阳盛衰情况。比如,脉搏偏快表示阳气上升,脉搏偏慢表示阳气下降。

3. 脉搏的形态:中医把脉时还要观察脉搏的形态,如脉搏的宽窄、深浅等。脉搏的形态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如肝脉偏弦表示肝气郁结,脾脉偏滑表示脾气虚弱等。

4. 脉搏的变化:中医把脉时要注意观察脉搏的变化情况,比如脉搏的变快或变慢、变强或变弱等。这些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总之,中医把脉原理是通过触摸、观察和推断脉搏的节律、强度、频率、形态和变化,来判断人体的阴阳盛衰情况,进而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这一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反映了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将系统总结把脉原理的知识点,包括把脉的方法、脉象的判断和脉搏的特点等内容。

一、把脉的方法

1. 位置:把脉通常是在患者的两只手腕处进行,包括尺、联、中三脉。

2. 姿势:患者应保持平静的状态,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尽量松弛肌肉,不要有过分

的紧张状态。

3. 把脉手法:中医把脉的手法包括三种基本手法,即一指禅、三指禅和对禅。医师在诊断

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手法。在医学院中学习中医的人可以选择一门

中医诊断学科。

二、脉象的判断

1. 脉象的分类:中医把脉包括脉息、脉数、脉缓、脉洪、脉细、脉粗、脉滑、脉涩、脉弦、脉弱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和体质。

2. 脉象的意义:脉象的判断不仅仅是对患者病情的一个反映,更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

的一个认知。医师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脉搏的特点

1. 有节律性:正常人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跳动。

2. 有力度:脉搏的有力度可以反映体质的强弱。

3. 有速度:脉搏的快慢也可以反映体质的变化。

四、把脉的作用

把脉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医师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病

情和体质。在中医治疗中,把脉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医生通过把脉可以判断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和病情的轻重,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把脉原理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和摸诊,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状态、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把脉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脉象的判断。

中医把脉的第一步是观察脉象。脉象包括脉率、脉象的形态、脉搏的强弱、脉

搏的节律等。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和病变的部位。比如,脉搏的弦数和滑数可以反映肝气的状况,脉搏的沉数和浮数可以反映肾气的状况,脉搏的紧数和濡数可以反映脾气的状况,脉搏的缓数和数数可以反映心气的状况等。

二、脉象的变化。

脉象的变化是中医把脉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

病情的轻重和病变的性质。比如,脉搏的沉弱可以反映气虚,脉搏的浮数可以反映气滞,脉搏的弦紧可以反映肝郁,脉搏的濡数可以反映湿浊等。

三、脉象的辨识。

脉象的辨识是中医把脉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和摸诊脉搏的特点,可以判断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比如,脉搏的沉浮可以反映病变的部位,脉搏的缓数可以反映病变的性质,脉搏的数数可以反映病变的程度等。

四、脉象的归纳。

脉象的归纳是中医把脉的总结和归纳。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和摸诊脉搏的特点,可以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为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中医把脉原理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和摸诊,

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状态、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希望广大医生能够加强对中医把脉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中医把脉的原理

中医把脉的原理

中医把脉的原理

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透过手指触摸病人的

脉搏,通过脉搏的形态、速度、力度、长度等方面来判断病人的脏腑

功能和病情。这是中医独有的诊断方法,也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临床

技能之一。

中医把脉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细致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神、舌苔、呼吸、声音,以及病人

举止、表情等细节。

病人的面色可以反映出病人的气血状况,特别是面色苍白、气色不佳、唇色发绀等现象都是很容易引起注意的。病人的舌苔可以揭示出病人

体内的体液分布以及病理变化,而呼吸与声音也可以反映出病人的肺

部情况。

细致的观察可以为中医把脉提供一些基础判断的依据,有助于中医医

生更准确地诊断病人的病情。

第二步:寻找脉搏,确定位置及力度。

寻找脉搏时,中医医生应该找到病人手腕部位。经典的说法是“寸关”,即在手腕的掌面隆起处,中医医生可以揿压一下。

中医医生还应该注意到每一次揿压时脉搏的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脉搏的力度可以反映出血管的张力状况和血压情况。

第三步:判断脉搏的速度和长度。

脉搏的速度和长度是中医把脉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脉搏很快

或者很长,就可能存在病理变化或者身体失调的情况。

脉搏的速度捕捉可以通过中医八脉的划分来进行判断,比如肝经脉、

心经脉等等。而脉搏的长度的捕捉,则是需要更加细致的触感去体会,但这是中医医生应该具备的技能。

第四步:根据不同脉象进行辨识。

脉搏的形态和力度不同,决定了其脉象的不同,这一点就像是中医把

脉的指南针。中医医生需要根据脉象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诊断和疏导措施,比如弦脉、缓脉、涩脉、散脉等等。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一种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中医将人体的脉搏视为体内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反映,在把脉过程中,中医专家会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注意脉搏的节律、速率、力度、深浅以及不同位置的脉搏情况,以获取相关信息。

中医把脉的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五脏六腑功能的变化,脉象的特征可以揭示身体健康状况。通过把脉,中医专家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状况、脏腑功能的平衡或失调、气血的充盈或虚弱等等。根据脉象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判断,是哪个脏腑发生了失调,并对病人提供相应的辨证施治。

中医把脉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点:一是脉搏的桥梁作用,脉搏可以连接人体各个脏腑,反映内外环境对脏腑的影响。二是脉搏的神经调节功能,脉搏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因此可以揭示神经系统的状况。三是脉搏的心血管调控功能,脉搏可以反映心脏与血管的状态,进而对心血管疾病作出判断。四是脉搏的代谢调节功能,脉搏可以反映新陈代谢的情况,检测体内的能量消耗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把脉属于一种经验性判断方法,依赖于中医专家的丰富经验和准确触诊技巧。它与现代医学所采用的仪器检查方法不同,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中医把脉需要与其他病史询问、观察、舌诊等辅助诊断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中医诊断体系。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我号脉,因为我们都有学过中医,有关医者名誉我不能拒绝,老师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

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

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讲究脉象,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通过诊脉,可以体察到人们的不同脉象,进而可以了解和诊断疾病。

正常脉象为平脉,呈现在指下的感觉是流利圆滑,从容和缓,柔和有力。如果心脏或者血脉有问题,脉象就会表现出异常。现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

1、沉脉

脉象的显现位置比较深,轻按不明显,没有搏动的感觉,重按才有明显搏的感。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主里实,表明内脏邪气盛。若脉是沉而无力,则表明里虚证,里虚是指正气虚。脾气虚或者肾气虚,都可触摸到沉而无力的脉。四肢水肿时的脉也可以沉,因此脉沉还有水饮为患。

2、迟脉

迟脉是每一息的脉跳动不到4次,即每分钟的脉跳动在60次以下。这种脉提示寒邪为患。寒则血凝,血气运行缓慢,因此脉搏跳动也慢。迟而有力是实寒证,即寒邪致病。迟而无力是指虚寒证,主要是阳气虚弱,没有力量推动血液运行。这种寒是由阳寒引起的,比如冬天寒冷,是因为阳光弱,而不是实在的寒邪,所以脉表现的迟而无力。

3、细脉

细脉是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较明显,可以分清次数。细脉的特点是脉窄,波动小。脉细主虚证,主要是指阴虚、血虚,因为阴血不足脉管无法充盈,所以脉就会细小。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会呈现出细小的特点。对于水湿较重者,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

4、数脉

脉跳动得快,一息脉跳5次以上,即每分钟脉跳动在90次以上。脉快,反映体内有热。数而有力是实热。邪热作用,使得血流加快,热邪与正气搏斗,因此就会出现脉快而有力。若脉为数而无力,则为

中医把脉得原理

中医把脉得原理

中医把脉得原理

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技术之一。中医把脉的原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经络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八纲辨证和脉搏运动规律。

首先,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是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联系整个身体内外的通道,它贯穿于脏腑组织、经络、筋骨等多个组织之间。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把脉可以感知身体经络的流通情况,进而判断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第二,气血理论也是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运行和充盈情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气血的运行、充盈和质量等情况,从而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强弱、疾病的轻重。

第三,中医把脉的原理还涉及到脏腑学说。中医将人体的脏腑视为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主要部位。每个脏腑都有相应的经络联系,并通过把脉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状况。例如,通过检测心脏脉搏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通过检测肝脉可以了解肝脏的状况。

第四,八纲辨证也是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中医把疾病分为寒热、虚实、表里等八个方面,并通过把脉可以判断患者所属的八纲类型,

进而判定病证的性质。例如,如果患者手脉细滑,可能是阳虚体质;

如果脉象浮大,可能是阳盛体质。

最后,中医把脉的原理还与脉搏运动规律有关。根据中医理论,

脉搏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表现,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脉搏的

频率、节律、力度以及脉象的变化等情况,从而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

以及是否存在疾病。

总体来说,中医把脉的原理是基于经络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八纲辨证和脉搏运动规律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判断,通过触诊患者

(新编)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新编)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新编)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第一部分—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第一部分—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就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就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就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就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就是脉形,从容与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就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最全动图展示一目了然,建议收藏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最全动图展示一目了然,建议收藏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附心法口诀,最全动图展示一目了然,建

议收藏

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

健康人的脉

要了解生病的脉象,首先得了解健康人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指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把脉技巧必背口诀

把脉技巧必背口诀

把脉技巧必背口诀

把脉技巧必背口诀如下:

1. 学准脉象:有力、无力、浮、沉、迟、数、代表病情。

2. 温室试验:先暖手,再试脉,对比正常,判断异常。

3. 整体观察:握拳松脉,手冷松动,指下水肿。

4. 了解年龄:留意年岁,判断脉象。

5. 分析脉量:速则阳亢,缓则阴废,时时掌握,指诊脉象。

6. 病情脉则变:实变脉象皆重,虚证则反松。

7. 尺脉贵快慢:浮象急急,谈得是跳;沉象迟迟,嗫得是点。

8. 照顾左右手:左脉迟而小,右脉数而洪,左手代表内,右手代表外。

9. 脉底刻脉理:沉码实状,浮哈虚证,分段刺,广刷细码。

10. 叩问学脉证:伴随副相问;腹腔总查;颈面细查;按摩观自知;交叉证去疑。

新编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新编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新编中医把脉原理技巧汇总

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从而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本文将汇总中医把脉的原理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把脉。

一、中医把脉的原理

1.脉搏的形成:中医认为,心脏收缩时,将鲜血推入动脉系统,使血液流动至全身各处。而脉搏的形成,则是因为动脉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的一系列变化,如扩张、收缩等。脉搏是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触诊脉搏,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状况。

2.经络与脏腑的联系: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通道,负责运输气血和营养物质。而经络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脏腑出现异常,都会通过经络反映在脉搏上。因此,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脏腑的状况和功能。

二、中医把脉的技巧

中医把脉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经验,掌握以下几个技巧可以帮助提高把脉的准确度。

1.掌握正确的位置:中医把脉一般在脉搏比较明显的部位进行

触诊,如脉搏较为明显的桡动脉和颈动脉。在触诊时,要用适当的力度和角度,以避免压迫过重或过轻,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2.辨别脉象特征:脉象是指脉搏的节律、形态和强度等特征。

中医通过触诊脉象的变化,来判断脏腑功能的异常情况。例如,脉搏节律有力、有力度、有弹性,说明体内气血运行顺畅;而脉搏细弱、无力、无韵律,说明体内气血不足。

3.结合其他手段进行辨证施治:中医把脉是辨证施治的一个重

要步骤,需要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其他检查手段来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例如,患者主诉体内寒凉感,脉搏弦细,可以判断为寒邪侵袭,需要通过温补的方法来治疗。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

中医把脉诊断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了解脉搏的节律、速度、力度等变化,来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健康与病变情况。具体原理如下:

1. 人体脉搏反映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变化。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与脉搏相连,脉搏是脏腑气血运行的表现之一。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运行的畅通与否,以及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2. 脉搏的特征反映了脏腑的功能状态。中医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速度、力度、深浅等变化,辨别出脏腑功能状态的不同特征。例如,脉搏缓慢弱小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脉搏急速可能表示阳气亢盛,脉搏紊乱可能表示经络堵塞等。

3. 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种类和程度。中医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阴阳盛衰、脏器受损程度等。通过辨别脉象的不同特征,可以对疾病进行分类、诊断和辨证。

4. 通过把脉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进行全面的诊断判断。中医把脉诊断往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望诊、闻诊和问诊等,以获得更全面的病情信息。通过综合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把脉诊断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

能熟练掌握。准确诊断需要医生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

中医把脉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身体的状况。中医把脉的原理是根据中医经络与脏腑联系的学说,通过触摸人体脉搏的变化来了解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脏腑都与经络相连,经络是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传递气血的通道。而脉搏是经络中气血流动的表现,体现了人体脏腑的运行情况。通过仔细触诊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能够感知脉搏的频率、力量、节律和质地等信息,从而判断患者脏腑的功能情况。

具体而言,中医把脉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判断内容:

1. 脉搏的频率:中医认为脉搏的频率与心脏的搏动频率有关,通过触诊脉搏的快慢来了解心脏的活动情况。

2. 脉搏的力度:通过触诊脉搏的强弱来了解患者气血运行的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气血不足或郁滞。

3. 脉搏的节律:通过触诊脉搏的有规律程度来了解患者的心律是否正常,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4. 脉搏的质地:通过触诊脉搏的滑利程度和强弱变化来了解患者阴阳冷热的表现,以及体内湿气、痰饮、血瘀等病理状况。

综合上述内容,中医把脉是通过触诊脉搏来判断人体脏腑功能

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它基于经络与脏腑关系的中医学说,通过触摸脉搏的频率、力度、节律和质地等信息来获得对患者身体状况的了解,从而为治疗提供指导。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一、脉诊基本概念和原理

1、脉诊的基本概念

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反映,也是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血气状况和阳气阴气的盛衰。因此,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脉诊的基本原理

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即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速度、强弱、滑利和有无力等情况,推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同时,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二、常见脉象的判读

1、脉象的触诊方法

脉搏的触诊方法主要有三种:徐缓步细法、弦、滑等脉象和细软、蜷缠等脉象。其中,徐缓步细法是通过轻轻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速度和节律。弦、滑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强弱和滑利程度。细软、蜷缠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力度和滑利情况。

2、脉象的判读

(1)浮脉

当患者的脉搏比较明显,而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和有力时,就属于浮脉。浮脉常见于阳气亢盛,阴气不足,表病初起,中气虚弱等情况。

(2)沉脉

当患者的脉搏比较隐约或者触不明显时,就属于沉脉。沉脉常见于阴气亢盛,阳气不足,表病发展,中气不足等情况。

(3)缓脉

当患者的脉搏比较缓慢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柔和时,就属于缓脉。缓脉常见于气血亏虚,阳气不足,阳气内陷,阴虚等情况。

(4)虚脉

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弱小、柔软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滑利时,就属于虚脉。虚脉常见于气血不足,阴虚阳亢,脾胃虚弱等情况。

(5)实脉

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强硬而且触诊起来比较紧实时,就属于实脉。实脉常见于气血亢盛,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你说的那个口诀我不知道,把这个五行归类表给你截过去,希望对你有用。

正常的脉象是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相信书里也不泛记载。

知道了常脉,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种脉象,即浮,沉,迟,数,

浮脉轻轻搭手既得,沉脉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为迟脉,大于4次的为数脉,

浮脉在人体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也有例外的,如浮脉,如果阴分虚极,阳亢于外,也现浮脉,且多浮而有力,多属重病。

下一步,需要回到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

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再说就是生男生女的问题,书上说左手脉疾为男,反之为女,老师也这么讲的,我的经验是在40天左右时很准几乎不差,过了4,5个月准确率就不那么高了,也就6,7成准吧,也许还要提高水平,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