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_通电的线圈(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通电的线圈(一)一、情境导入1.神奇魔术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我能用这枚铁钉,将这些小垫圈吸起来,相信吗?(生:不能吧?能吗?)教师:好,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尝试。
教师:能吗?(生:不能)你们不行,老师行,并且我说让它吸它就吸,我说让它放,它就放。
想不想见识一下?(生:想)教师:好,老师把这枚铁钉放到我的魔法盒子里,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吸——放——再吸——再放。
怎么样,神奇吧?(生:神奇!)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生:想)好,老师把它请出来,有什么想问的吗?(生:为什么铁钉能吸起小垫圈?)教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为这个魔法盒揭秘。
(生:我认为是因为铁钉缠绕线圈,产生磁性,所以能吸起小垫圈。
)教师:同意吗?看,这个铁钉可以吗(铁钉吸小垫圈不成功)现在还有想法吗?(生:我认为应该是让铁钉和这个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所以能吸起小垫圈。
)教师:感谢你们为魔法盒解开了秘密,对,就是这枚铁钉和缠绕这个铁钉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通电的线圈(一)2.认识电磁铁教师:同学们,这组线圈通电后有什么样的特性?(生:有磁性)谁能说得更准确?(生:通电有磁性。
)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起个合适的名字吗?(生:电线圈/通电的线圈/电磁铁)对,这个名字很贴切。
像这样利用电流通过缠绕的线圈产生磁能的装置叫电磁铁。
谁能再来说说什么是电磁铁。
(2到3人)教师:同学们,这个电磁铁由哪几部分构成?(生:铁钉和线圈)我们把铁钉称为铁芯,只要是铁制的物品都行。
学生复述铁芯和线圈。
教师:如果用能量转换来解释,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对,电磁能。
那么电磁铁原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
二、合作探究1.制作电磁铁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玩一玩?(想)现在不行,想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得过老师的三关。
第一关,了解实验器材。
第二关,阅读温馨提示。
小学科学8通电的线圈(教案)
小学科学8通电的线圈(教案)引言:本教案针对小学科学8课程中的通电线圈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习线圈的基本概念、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以及通电线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线圈的定义和特点。
- 熟悉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
- 了解通电线圈在家庭电器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制作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装置。
- 能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通电线圈的特性。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线圈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线圈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线圈的应用吗?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5分钟):简要讲解线圈的定义和特点,如:线圈是由导线绕成的一个或多个圈,是电磁装置的基本部件。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电磁铁,并询问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
3. 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将一个铁钉绕上一圈导线,通过连接电池和开关,让学生观察铁钉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铁钉在通电时的吸附效应,并让学生尝试改变导线圈的圈数,观察吸附效应是否有变化。
4. 实验讨论(15分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线圈圈数对吸附效应的影响。
询问学生为什么导线绕成一个圈后,吸附效应会增强,让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5. 拓展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电器中的线圈应用,如电磁炉、电熨斗等,并让学生思考线圈在这些电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讨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线圈在各种电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装置,并观察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尝试改变线圈的参数(圈数、导线粗细等),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通电线圈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一)》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通电的线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能产生磁,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2.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过程与方法: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图表或文字)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愿意合作交流;尊重证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电磁铁的特性,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相关图片课件、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门开关、大头针、小磁针。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磁铁吸引铁物品的图片和播放视频《电磁起重机(一)》。
提问:为什么电磁起重机不像磁铁一样一直吸着铁呢?学生汇报。
揭示主题:我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一旦铁物品被磁吸住了,就不容取下来,但是视频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废钢铁就被吸起来了,搬运到指定的位置,断开电源,废钢铁便自动落下。
它是怎样工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板书课题:通电的线圈(一))(二)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师出示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图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扩音喇叭、玩具马达等图片。
提问:它们是怎么工作的?请来猜一猜。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既然学生这样多的猜想,我们不如自己去拆解玩具汽车的马达品探究一下。
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新版】青岛版五年级下学期科学《通电的线圈》【创新教案】一
《通电的线圈》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会产生磁性,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对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进行大胆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细导线(50厘米与100厘米各一根)、电池2节、大头针若干。
教师准备:小磁针(每组一个)、长铁钉(退过火的,每组3-4个)、两个组装好的电磁铁装置(一个串联电池多、线圈匝数多,一个电池少、线圈匝数少)、挂图(或音像资料)──电磁铁的用途。
【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两个电磁铁装置,让同学们辨认这是什么装置,能干什么?学生反应: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辨认出是电磁铁,是吸铁用的。
如果学生辨认不出,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2、选派四名同学分两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颗数多?学生比赛:发现问题,提出异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电磁铁为什么能吸铁?②为什么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③电磁铁有南北(或N S)极吗?④电磁铁也有指南北的性质吗?⑤电磁铁是怎样做成的?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选择问题,提出假设。
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设。
例如:为什么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电磁铁装置,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多,吸大头针就多;可能与在铁钉上绕制的线圈数有关系,绕得越多,吸大头针就越多。
再如:电磁铁有南、北(或N、S)极吗?学生根据认识磁铁的经验,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电磁铁能吸铁,它就应该和磁铁一样,也有南北极。
三、设计方案,交流完善。
各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根据猜想设计验证的方案,并在小组间进行方案交流,进一步完善方案,达成共识。
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方法: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
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2.提问: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二、猜想假设学生质疑。
猜想原理三、制定方案学生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四、实施探究1.演示实验:(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3.讨论: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4.谈话: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五、展示交流小组汇报结果(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
小学科学_通电的线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通电的线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有磁极。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并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4.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假设猜想,并动手验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教学难点: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制作电磁起重机,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做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性实验。
活动内容是按照“生活中的能量——研究能量的转化——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的思路编写的。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每组: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电池夹、大头针、闸刀开关、小磁针、实验记录表。
教师准备:1.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电池夹、大头针、闸刀开关、小磁针、我的实验记录单每组1份(共4份)。
2.课件(实验记录表;电磁铁示意图;生活中的电磁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课前观看《猫和老鼠》关于电磁铁运用的一个小片段,引出新课。
2.出示做好的电磁铁,让学生观察电磁铁神奇在哪儿?(师展示断电和通电后电磁铁的吸大头针的现象)引出课题《通电的线圈》二、认识电磁铁观察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师相机板书)1.初步了解电磁铁的特点。
这个通电的线圈让铁钉吸住了大头针,这说明?(生:有磁性)在这个过程中,线圈的磁性是哪里来的?(电池)所以说这个装置也是能量转化的装置:它可以把电能转化成电磁能(板书)。
2.你能根据这个特点为这个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起个名字吗?(电磁铁)3那么,电磁铁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探究活动(一)、合作制作电磁铁(1)制定方案(合作制作电磁铁)师:我们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电磁铁这么多的奥秘,大家可真了不起,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电磁铁?根据你手里的材料,你打算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并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铁钉、导线、一号电池、大头针、磁针、磁铁、电池盒、电线夹、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年的春节晚会看了吗?感觉哪个节目最神奇?是呀,魔术师刘谦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想不想拜刘谦为师父,那看来不太好办。
不过老师也会一点科学小魔术,想不想学呀?(出示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整个过程实物投影上操作)(再出示导线)它能吸大头针吗?师:我有个办法能让铁钉吸起大头针,你信不信?大家一定要看仔细了,老师开始施展魔力了。
(边演示边说)首先手拿铁钉的铁帽和导线的一端,沿着同一个方向绕铁钉,给它做件“紧身衣”,这样绕一圈叫一匝,数一数绕了多少圈就是多少匝?绕的时候尽量均匀,衣服做好了,这样我们就做好了一个线圈。
试试能不能吸大头针?(演示吸大头针)不行是吧?别着急,我再给它输送点“养料”,看!这是什么?(电池)我把导线的一端接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在负极。
这样就做好了一个通电的线圈。
(板书课题)这个通电的线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让它吸一下大头针,看看?师:很神奇吧?它能吸大头针说明它有磁性。
你还知道什么可以吸大头针?(磁铁)你们还断电后还能有磁性吗?(多做几次试验)想想,在这个过程中,线圈的磁性是哪里来的?说明它的磁性是电能转化来的,也就是说它有个特殊的本领,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它的磁性是可以控制的。
(课件出示:像这样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二、合作探究1、制作电磁铁师:想不想亲手做个电磁铁玩玩?想想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线圈、铁芯(板书)(实物投影上操作)想想我刚才做电磁铁用到了哪些材料?(生答同时课件出示,让学生核对实验材料)谁再来说说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学生汇报)利用这些材料,各组分工合作,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2019年整理】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有磁极。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并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铁钉、导线、电池、大头针、磁针、磁铁、电池盒、电线夹、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让小灯泡亮起来。
同学们,我这有个电路,接通电源,小灯泡会怎样?师:是什么力量让小灯泡亮起来的。
(板贴:电)2、复习磁铁的性质师:玩过磁铁吗?还记得磁铁有哪些性质?(板贴:磁铁)师:你们认为电和磁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吗?二、过渡。
进入探究环节总结:100多年前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叫电磁铁,发现了许多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电磁铁?请大家细细看我做,我们一起来吧。
(和学生一起制作电磁铁)师:做好了吗?举起来看看。
不错,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
放下吧。
师:电磁铁应该会吸铁吧?(吸铁)(老师做吸大头针的实验)生:没通电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
我们用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吸起大头针吗?实验完毕马上做好,看哪个组最快。
(学生实验)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电磁铁通电后吸起了大头针。
师生总结:电磁铁不通电(不能吸起大头针),通电后(能吸起大头针)师:电磁铁通电后能吸起大头针我们就说它具有磁性。
(板书:磁性)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每个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不一样,也就是说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不同。
你们认为这可能与什么有关系?生:与电量的多少有关系师:你是怎么想的?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怎样增加电量?(增加电池)生:与铁钉上缠绕的线圈圈数有关师:除了这些,你认为电磁铁还可能有什么秘密?(指导学生提出、设计电磁铁磁性、南北极的实验)生: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师:你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一猜测的?(评价:你很善于运用知识,猜测合理。
(整理)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二》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会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电条件下无磁性。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并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二、教学准备:铁钉若干、导线、一号电池、曲别针、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喜欢魔术吗?(出示铁钉)我用这根铁钉可以把曲别针吸起来,并且我还可以让它听话,让它吸就吸,让它放就放,你们信吗?教师边演示边介绍做法。
师:很神奇吧,刚才我把导线绕在铁钉上,就形成了一个线圈,线圈接通电流后,就变成了一个通电的线圈。
(板书课题)师:刚才谁发现了通电线圈中的秘密了?(学生汇报)教师启发学生给通电的线圈取名。
(板书:电磁铁)(二)指导学生做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根据提示制作电磁铁,教师巡视指导。
问:做好了吗?你们组的电磁铁能吸起多少根曲别针来?(学生汇报)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曲别针的数量不同,吸起曲别针的数量多,我们就说它的磁力大;吸起曲别针的数量少,我们就说它的磁力小。
(板书:磁力大小)教师启发学生提出关于磁力方面的问题,接着进行猜测,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猜测结果。
师:你们小组打算选择哪个问题去研究,又打算怎样去研究呢?抓紧时间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师启发其他小组修改、补充、完善)(学生探究活动,师巡视指导。
)汇报:1、你们小组选择哪一个问题进行的研究,又有什么发现呢?2、你们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简单小结影响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三)自由活动师:通过以上的研究,咱们发现了电磁铁这么多的秘密,你们能不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来制作一个电磁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电磁铁“力气最大”(制作活动)让各小组介绍使磁力变大的方法。
小结:看来如果既增加了电池的个数,又增加了线圈缠绕铁钉的圈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变得更大。
通电线圈教案
第8课通电的线圈(一)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培育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性质作假定性的解说;能提出进行研究活动的大概思路。
2、让学生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个磁极。
3、培育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归纳能力。
做一个电磁铁。
4、培育学生尊敬凭证;愿意合作沟通;尊敬别人的劳动成就和研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课要点、难点:激发学生想着手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器械准备:电磁铁装置纸盒(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电池夹、导线、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实验记录表)、课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1、导入新课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品,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想知道)(出示装置)师:请同学们仔细察看这个装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②各有什么特色组内察看后沟通。
生:这个装置由一块金属和带绝缘皮的细导线构成。
带绝缘皮的细导线是环绕在金属上的。
师:带绝缘皮的细导线是如何环绕在金属上的生:按同一个方向生:师:其实中间的金属在这里叫铁芯,这个金属部分也能够用铁条、铁棍等取代;环绕一圈一圈的带绝缘皮的细导线在这里叫线圈。
〔出示课件〕线圈接通电源后,就成了一个通电的线圈。
板书:通电的线圈(一)这个装置连结电源以后科学上就称它为:电磁铁。
〔板书:电磁铁〕我们把利用电流经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2、【制作电磁铁】: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想)(1)、察看做电磁铁所需要的资料: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 ,闸刀开关,大头针你准备如何做一个电磁铁呢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
2)、设计沟通制作方案3)组内沟通4)报告制作方案生:我们制作时将采用螺丝钉做铁芯,选择绝缘导线环绕为线圈,把绝缘导线按一个方向环绕在螺丝钉上,就能够了。
制作方案:(课件)A、把导线依据一个方向环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环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头,还要留出必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3课《通电的线圈(一)》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3课《通电的线圈(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通电的线圈的概念及作用;•理解通电的线圈的电磁性质;•发现、观察、描述、分析通电的线圈产生磁场的规律;•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表述磁强弱的不同,提出自己的观察结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电的线圈的概念及作用;•通电的线圈的电磁性质;•通电的线圈产生磁场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通电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本质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将一盒金属钉放在班级中央,让同学们用塑料圆珠笔将金属钉吸起。
2.老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刚才这个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吗?”3.引入本节课“通电的线圈”主题。
2. 学习(35分钟)1.老师发放实验材料“U型铁芯、铜丝、螺丝刀、石头棒”,让同学们体验通电线圈的产生磁场现象。
2.让学生回答一下问题:–在产生磁场的过程中,铜丝的作用是什么?–通电后,线圈的哪一侧是磁极?为什么?3.学生观察并完成实验表格。
3. 教师讲解(15分钟)1.老师展示示范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仪器表述磁强弱的不同。
2.老师讲解通电的线圈的电磁性质,引入下节课的主题——通电的线圈二。
4. 总结(5分钟)1.老师提问:“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你对通电的线圈的产生磁场的本质有了怎样的理解?”2.教师做总结性讲解,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总体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个案评价1.老师通过发放实验材料来让学生亲自体验产生磁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多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课堂评价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良好,能够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通电的线圈的产生磁场的过程;•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表述磁强弱的不同;•能够观察现象、提出结论。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通电的线圈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通电的线圈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通电电线圈可以改变磁场,引起磁铁的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电线圈能引起磁铁的运动,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电源的电流大小对运动速度的影响。
3.认识到电路中的元件可以拆卸,能够对电路进行搭建与拆卸。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动手实践的能力,并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电源的电流与磁铁的运动;2.电路中的元件拆卸;3.实验探究通电电线圈引起磁铁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通电电线圈引起磁铁运动的规律;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电源的电流大小对运动速度的影响;3.能够对电路进行搭建与拆卸。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探究通电电线圈引起磁铁运动的规律。
2.讨论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不同电源电流对运动速度的影响进行讨论,并找出规律。
3.拓展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教师向学生介绍通电电线圈引起磁铁运动的情境,并提问:通电电线圈会对磁铁产生什么影响?2. 实验探究1.请学生将实验装置搭建出来,并将电线圈绕在铁芯上;2.将电线圈接上电源,并调节电源电流大小,观察磁铁的运动情况;3.比较不同电源电流大小对磁铁运动速度的影响,并总结规律;4.学生将电路中的元件拆卸,并再次进行实验观察磁铁运动情况。
3. 深化讨论1.教师让学生讨论电流大小对磁铁运动速度的影响,引导学生找出规律;2.让学生分组再次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电流下磁铁的运动速度;3.让学生讨论:如何让磁铁运动更快?如何让磁铁停止运动?4.教师总结讨论,讲解科学家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讲解电流大小对磁场强度的影响。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拆卸元件、更改电线圈匝数等方法,自行设计实验;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常见的变压器会发出嗡嗡声?3.给学生展示电器拆解视频,让学生对电器进行拆卸,了解其中的电路元件。
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001)
通电的线圈(一)一、情境导入1. 神奇魔术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我能用这枚铁钉,将这些小垫圈吸起来,相信吗?(生:不能吧?能吗?)教师:好,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尝试。
教师:能吗?(生:不能)你们不行,老师行,并且我说让它吸它就吸,我说让它放,它就放。
想不想见识一下?(生:想)教师:好,老师把这枚铁钉放到我的魔法盒子里,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吸——放——再吸——再放。
怎么样,神奇吧?(生:神奇!)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生:想)好,老师把它请出来,有什么想问的吗?(生:为什么铁钉能吸起小垫圈?)教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为这个魔法盒揭秘。
(生:我认为是因为铁钉缠绕线圈,产生磁性,所以能吸起小垫圈。
)教师:同意吗?看,这个铁钉可以吗(铁钉吸小垫圈不成功)现在还有想法吗?(生:我认为应该是让铁钉和这个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所以能吸起小垫圈。
)教师:感谢你们为魔法盒解开了秘密,对,就是这枚铁钉和缠绕这个铁钉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通电的线圈(一)2. 认识电磁铁教师:同学们,这组线圈通电后有什么样的特性?(生:有磁性)谁能说得更准确?(生:通电有磁性。
)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起个合适的名字吗?(生:电线圈/通电的线圈/电磁铁)对,这个名字很贴切。
像这样利用电流通过缠绕的线圈产生磁能的装置叫电磁铁。
谁能再来说说什么是电磁铁。
(2 到3 人)教师:同学们,这个电磁铁由哪几部分构成?(生:铁钉和线圈)我们把铁钉称为铁芯,只要是铁制的物品都行。
学生复述铁芯和线圈。
教师:如果用能量转换来解释,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对,电磁能。
那么电磁铁原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
二、合作探究1. 制作电磁铁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玩一玩?(想)现在不行,想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得过老师的三关。
第一关,了解实验器材。
第二关,阅读温馨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教学设计
通电的线圈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铁钉、导线、电池盒、电池、回形针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电磁现象,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电磁铁的特
性作假设性解释;
2、学生会根据所给材料制作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知道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并会做控制变量(电磁铁正负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探究性实验。
3、了解电磁铁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心现实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电磁铁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的春节晚会看了吗?感觉哪个节目最神奇?是呀,魔术师刘谦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想不想拜刘谦为师父,那看来不太好办。
不过老师也会一点科学小魔术,想不想学呀?
教师出示装有电磁铁的盒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老师这里有一个魔盒,可以吸铁钉(出示并操作),让学生猜测盒子里有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会猜测盒子里放的是磁铁。
但这个魔盒我让它吸铁钉他就吸,不让他吸他就不吸,那它里面会是什么(断开电磁铁的开关,魔盒不再吸铁钉)。
2、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的基本构造,使学生了解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的装置。
(导出课题)
打开魔盒,出示电磁铁,学生观察电磁铁的组成。
(生答同时课件出示)
以小组为单位,拆解手中的电磁铁,来探究电磁铁的内部结构。
(二)探究新知:
1、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说电磁铁的构造,制作电磁铁需要哪些材料?(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挑选材料制作电磁铁。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尝试画出设计图,并推测所制作的电磁铁会有那些效果。
(3)生制作电磁铁,师巡视。
(4)交流,讨论:对自己或他人制作的电磁铁进行评价。
2、玩电磁铁。
(1)选派四名同学分为两组上台比赛,看哪组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
学生在比赛中发现问题,提出异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为什么磁力大小不同呢?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3)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论证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实现资源共享。
(4)各小组依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猜想。
(5)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数据和结论。
3、生活应用,课后拓展。
(1)展示挂图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课后拓展:电能产生磁,磁能产生电吗?
反思:
前几天,我备了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通电的线圈》,现将我教学设计的意图总结一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习科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给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基于此,我在备课以及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对魔术感兴趣但又不知道其工作原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研究构成
1、学生动手拆解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构成。
在拆解过程中,调动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2、制作电磁铁,提出问题
(1)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为什么两个电磁铁装置吸铁钉的数量不一样?(3)电磁铁也和小磁针一样有指南北的性质吗?(4)电磁铁是怎样造成的?
二、选择问题,提出假设
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加以验证。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小组合作做实验,
验证自己的结论。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的习惯和分组合作习惯。
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按要求去合理分工,认真实验,比较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既节约了时间,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难点给予适当的指导。
如:绕制线圈,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我就在分组实验之前,先演示线圈的绕制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线圈绕制方法。
3、力争达到调动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兴趣。
如: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我要求组长分工时,在一个实验完成后,进行另一个实验时,每个同学转换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操作带来的不同的乐趣。
4、缩短老师讲解、演示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体验探究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想方设法解决课堂的“活”与“乱”的问题,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又要使课堂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