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20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课件
二、问题思考
1.汉初“无为而治”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汉初‚无为而治‛的实质是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降 低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其封建 专制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2.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1)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2)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3)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的迫切需要。
主题二
儒学成为正统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
间„„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
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 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
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
三纲五常 提出“_________”的道德标准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 护统治秩序
【易错辨析】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是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仅仅继承与发
扬儒家思想,禁绝其他各派思想。相反,董仲舒的新儒学吸取了
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大一统‛社会 发展的需要,使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材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0张PPT)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 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③汉武帝的积极有为,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
措 政推治崇的用正文统学思儒想者,参逐与渐国家成大为政两千多年 施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2)五经“博士”为教官
兴办太学; (3)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与统治者关系 学派地位 思想内容 发展趋势
先秦儒学
汉代新儒学
仁
天人感应
来自百度文库
儒家
儒、道、法、阴阳五 行等家
批判时政
维护专制集权
诸子学派之一
政治显学、独尊
谈论现实问题
谈论神学
充实发展,追求真理 僵化不变、“圣经”
问题探究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③汉武帝的积极有为,肯定董仲舒的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
措 政推治崇的用正文统学思儒想者,参逐与渐国家成大为政两千多年 施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2)五经“博士”为教官
兴办太学; (3)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与统治者关系 学派地位 思想内容 发展趋势
先秦儒学
汉代新儒学
仁
天人感应
来自百度文库
儒家
儒、道、法、阴阳五 行等家
批判时政
维护专制集权
诸子学派之一
政治显学、独尊
谈论现实问题
谈论神学
充实发展,追求真理 僵化不变、“圣经”
问题探究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5
思考
汉武帝实行贤良对策来选拔人才的原因有哪
些?举贤良对策的方式是什么?这种用人政 策产生了什么作用?
1、汉武帝实行贤良对策的原因:
(1)西汉前期,皇帝都比较重视人才。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
题: ①南北边境不宁。 ②王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
讨论: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 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 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 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 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 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 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久。
历史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回顾:
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
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 苏”。
孔子
孟子
荀子
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贤良对策”:实际上 就是通过举荐和策问的 双向结合来选拔人才的 一种方法,是西汉察举 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16张)
消 极
3、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
三、实践——汉武帝的尊儒
(1)思想上: 1、措施: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 儒家逐渐垄断中央和地方教育
①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 教科书 ②教官:五经博士 ③兴办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④地方教育系统:各郡县设立学校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 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二、提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稳定与发展 ②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发展 ①有利于加强君权 ②唯心主义成分多, 神学迷信色彩浓厚
• 3 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 界逐渐由“百 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反映的根 本性问题是( )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D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 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 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 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 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③“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 稽之谈。但希望君主因为天降灾异而有所收敛, 限制君主 权力的过分膨胀,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④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 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 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⑤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 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 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19张PPT)
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第11页,共19页。
C 5.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
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C
第15页,共19页。
11.近代西方的传教士多援引墨家“兼爱”观点阐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并宣扬
两者之间的一致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中国新式知识分子也注重从“兼爱”
思想出发破除家族中心的观念。以上现象说明
A. 宗族观念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基督教与墨家思想基本一致 C. 墨家思想为民主革命奠定基础 D. 传统文化资源可为近代化服务
D
12.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
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A
第16页,共19页。
13.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
(2)不利于学术自由发展。
儒家以外各家思想都应罢黜。
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统一;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第11页,共19页。
C 5.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
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C
第15页,共19页。
11.近代西方的传教士多援引墨家“兼爱”观点阐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并宣扬
两者之间的一致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中国新式知识分子也注重从“兼爱”
思想出发破除家族中心的观念。以上现象说明
A. 宗族观念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基督教与墨家思想基本一致 C. 墨家思想为民主革命奠定基础 D. 传统文化资源可为近代化服务
D
12.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
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A
第16页,共19页。
13.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
(2)不利于学术自由发展。
儒家以外各家思想都应罢黜。
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统一;
第2课_“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PPT
汉朝举 孝、廉
•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 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 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 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 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 的雅称。 •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 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 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 廉,父别居。”
“文景之治”潜伏着危机
• • • • • • • • 危机: 1.诸侯国势力膨胀 2.土地兼并剧烈 3.匈奴为患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积极有为的思想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 • • • • • • 本节内容: 1.董仲舒 2.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3.《天人三策》 4.“君权神授” 5.“三纲五常” 6.董仲舒思想的作用
“董仲舒:“天人感应”
• 天人感应,中国古代神学 术语。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 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 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 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 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 感应上天。 汉 儒 董仲舒 在答 武帝 策问中作了具 体阐述。 明 宋濂 《序》: “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 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 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 之。”
•
•
秦末战火:楚汉战争
•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 战争、楚汉争霸、楚 汉相争、楚汉之战等, 即汉元年(公元前206 年)八月至汉五年十 二月(约于前202年年 初),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 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 场大规模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说明指儒家学者地位提高,结合
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
功用,由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
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
答案:A
栏 目 链 接
一个主题 儒学成为正统 关
键 两位人物 董仲舒、汉武帝
信
息
四大内容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目 链
(2) 从实质看:“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
接
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
思想文化专制。
(3)从特点看:①“君权神授”思想神化了专制皇权。 ②外儒内法,兼采各家。③ “天人感应”思想为儒学披上 神学外衣,实际上也是先秦儒学民本、仁政、和谐思想的 继承与发展。
(4)从目的和影响来看: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接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应用 示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再现能力。根据信息
“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
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在题干没有体现;三教合
一是指儒道释三家,C项错误;董仲舒是对传统儒家
进行改造,D项错误。
栏
目
答案:B
链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18张PPT)
材②料实三质::“限是民一名种田思,三以想澹纲文(五化瞻常专)制不。足”“塞兼并之
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
(阳1,)臣材为料阴中,包父为含阳了,董子仲为舒阴的,哪夫为些阳主,张妻?为阴。”
二、问题探究——突破重难点: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 ? 哪些是今天应当抛弃的 ?
车。
——《汉书·食货志》
(西2汉)建根立据后材治料国一的指分导析思秦想朝:儒道家家思思想想。的地位怎样?原因 何原在因?:① 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主观原因)
②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
(地安1位定):人儒秦心家始)思,皇想统采在治用者春法不秋家得战思不国采想时用,期休以养地“生位焚息怎书政样策坑?。儒原(”客因压观是制原什儒因么)家? 思措想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 原兵因回:家①,地授儒位予生:田以没宅古,有非并受免今到除,统一抨治定击者的时赋的政税重和,视徭不。役利等于)秦朝维护大 一统的局原面因和:加儒强家专思制想主不义符中合央当集时权结束割据、实现统一 了( 怎的地样3需)②主的要依阶而变据级法化材加家?料强思变二中想化回央主的答集张原西权改因汉巩革是初固和什期统建么治治立?国的中采的要央取指求集了导。权哪思国些想家措经,施历适?了应
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
(阳1,)臣材为料阴中,包父为含阳了,董子仲为舒阴的,哪夫为些阳主,张妻?为阴。”
二、问题探究——突破重难点: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 ? 哪些是今天应当抛弃的 ?
车。
——《汉书·食货志》
(西2汉)建根立据后材治料国一的指分导析思秦想朝:儒道家家思思想想。的地位怎样?原因 何原在因?:① 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主观原因)
②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
(地安1位定):人儒秦心家始)思,皇想统采在治用者春法不秋家得战思不国采想时用,期休以养地“生位焚息怎书政样策坑?。儒原(”客因压观是制原什儒因么)家? 思措想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 原兵因回:家①,地授儒位予生:田以没宅古,有非并受免今到除,统一抨治定击者的时赋的政税重和,视徭不。役利等于)秦朝维护大 一统的局原面因和:加儒强家专思制想主不义符中合央当集时权结束割据、实现统一 了( 怎的地样3需)②主的要依阶而变据级法化材加家?料强思变二中想化回央主的答集张原西权改因汉巩革是初固和什期统建么治治立?国的中采的要央取指求集了导。权哪思国些想家措经,施历适?了应
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为国家培养 官员的官方学校
打破了贵族世代为官的规矩, 打破了贵族世代为官的规矩,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
图为北京国子监,它历 图为北京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 经元、 清三代, 经元、明、清三代,是 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 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国子监又称 单位。(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 太学” 国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
——大一统是国家的需要,政治的统一需要思 大一统是国家的需要, 大一统是国家的需要 想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 天是万物的主宰 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 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 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为臣纲 天意” 天志” 礼、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 规。
面临问题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教科书: 儒家经典——五经 春提日出,“大万一紫统千”和红“开罢遍黜,百看家不,见独。尊儒术”
地3、方实教质育系思统想:文郡化县专立制学校 带有神学—迷—信色儒彩学,在为民间了独维尊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教官: 五经博士 提汉武出帝“君时权,神两授座”与宫“殿天先人后感失应火” 。(核心)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13
2、新儒学的“新”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4、特点 外儒内法
14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⑵重儒”生法,、轻诽游儒谤士引朝用庭儒,原家因经“典惑,乱圣黔贤首言”鲁论,壁,提位批出于评了山时东政“曲,焚阜不书孔利”庙于的内秦建。朝据的
统⑶(焚治导议一。火书,是线坑得统:到一儒关始于前) 郡皇的县的列制认国与可史分。封记制当;之时二争所是。焚说藏百是《之姓秦论书收朝语主藏时》要的孔 等包子儒《括第家诗两九经》代典部、孙的分《孔墙:鲋壁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 加强中央集权
③统治者的有为——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 上的统一
15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50张PPT)
——《论语·颜渊》 材料二: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三: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子受命于天,天 下受命于天子……
——摘编自《春秋繁露》
【探究】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君民关系)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二: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加强君权 3.“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缓和阶级矛盾
拓展提升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形成看:新儒学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礼”“仁”“仁 政”“民本”等思想,融合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 等各家思想为一体。 (2)从内容看: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外儒内法, 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从特色看:以神权限制王权,带有神学倾向。 (4)从目的看: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 官方统治哲学。 (5)从实质看:儒学独尊,思想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 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 代表,大学问家,生活在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 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 武帝赏识。著作:《天人 三策》、《春秋繁露》, 创立新儒学体系。
史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荀子·天论》 材料三: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子受命于天,天 下受命于天子……
——摘编自《春秋繁露》
【探究】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君民关系)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二: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加强君权 3.“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缓和阶级矛盾
拓展提升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形成看:新儒学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礼”“仁”“仁 政”“民本”等思想,融合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 等各家思想为一体。 (2)从内容看: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外儒内法, 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从特色看:以神权限制王权,带有神学倾向。 (4)从目的看: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 官方统治哲学。 (5)从实质看:儒学独尊,思想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 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 代表,大学问家,生活在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 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 武帝赏识。著作:《天人 三策》、《春秋繁露》, 创立新儒学体系。
史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亦有喜怒之气, 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录用。武帝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初步建
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校主要是培
西汉太学模型
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陈列于北京国子监)
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评价: a.积极方面: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稳定社会 秩序; 2.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影响)
1.汉初:“无为而治”(从高祖到景帝) (1)原因:①西汉建立之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展形势。
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 击匈奴威胁,建立强势国家。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亦有喜怒之气, 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录用。武帝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初步建
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校主要是培
西汉太学模型
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陈列于北京国子监)
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评价: a.积极方面: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稳定社会 秩序; 2.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影响)
1.汉初:“无为而治”(从高祖到景帝) (1)原因:①西汉建立之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展形势。
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 击匈奴威胁,建立强势国家。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15张PPT)
——陈明《中古士族现象研究》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想法是一拍即合还是各有分歧?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新儒学适应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
汉代的儒者在依然保留儒家的基本政治理念的同时,由高调理想主义的“道”转变 为现实功利主义的“术”… …代表的儒家士大夫与以汉武帝为代表的帝王之间在开 展政治合作过程中达成的思想共识与政治盟约。
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 ?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在天人观方面,先 秦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 说… …在政治主张方面,汉初儒学的法家化… …汉儒抛弃了孟子的“轻君论”、荀 子的“从道不从君”轮,而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
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所行,道也 “术”:邑中道也
“道”用于解决原理问题,“术” 用于是解决技术问题;道具 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 定性; 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 地因人因事而变。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 易使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 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想法是一拍即合还是各有分歧?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新儒学适应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
汉代的儒者在依然保留儒家的基本政治理念的同时,由高调理想主义的“道”转变 为现实功利主义的“术”… …代表的儒家士大夫与以汉武帝为代表的帝王之间在开 展政治合作过程中达成的思想共识与政治盟约。
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 ?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在天人观方面,先 秦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 说… …在政治主张方面,汉初儒学的法家化… …汉儒抛弃了孟子的“轻君论”、荀 子的“从道不从君”轮,而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
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所行,道也 “术”:邑中道也
“道”用于解决原理问题,“术” 用于是解决技术问题;道具 有抽象性、规律性和相对稳 定性; 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 地因人因事而变。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 易使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 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董仲舒思想中,天人感应是其神学目的论体系的核心。 天人感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灾异谴告说,认为自然灾 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 失”。天子违背了天意,不 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 若“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②“天人同类”说,认为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 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这 种说法,以气为中介,认为气具有刑德的作用,“阳为德,阴 为刑”。同时,人的道德行为也可以引起气的变化而相互感应, 说“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 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董 仲舒把“天”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应"说来限制无限的君 权,同时也给君父的尊位及其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
3、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 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 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 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 于宋代朱熹。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 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 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 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
起源和变化。
二、董仲舒的思想: 1、“大一统思想”: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他认为《春秋》最重“元”,“谓一 元者,大始也。”(《玉英》)“元”就是大一统的开始, 并且还认为“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重政》), 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 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主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传》)。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儒学便从 此成为官学,上升到至尊的地位。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孔子作《春秋》言灾异 述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 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 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 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 (2)、教育方面措施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 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 Leabharlann Baidu3)、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 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 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 (4)、消极: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在一定 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 才智。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 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 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 依据。
第2课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 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发展。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枣强),汉族。是西 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 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中国汉代 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 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 仲舒在著名的《 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 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以 《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 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 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 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 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 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评 价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消极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 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3)汉武帝多次在全国各地亲自选拨品行好又有才 能之人为官。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 学思想。( “贤良对策”被称之为《天人三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家、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阴阳五 行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改造儒 家思想,
——加强君权的需要
所以说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 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
2、“君权神授:(迷信色彩,限制君权)
”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
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由宋 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 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 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 与自然和谐。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从而 形成了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具有时 代特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的新儒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学体系
阴
阳 五 行 学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 皆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
说 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
4、积极作用: 增加了农村劳动力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性;汉朝经济 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消极作用: 使社会潜伏着危机。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边境问题 王国问题 土地问题
有为? 1、大败匈奴 2、“推恩令” 3、限制土地兼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潜伏危机:(三问题?)
(2)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 家中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 有道理。
•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 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 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积极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历史上 看,秦统一中国后,本应及时放弃战时的法家思想,而采用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儒家思想,但秦始皇没有 这样做,相反却焚书坑儒,而终不能解决巩固统一封建国家、 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历史任务;董仲舒从稳定社会秩序、巩 固封建国家政权出发,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适应历史发展的 大趋势,也顺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从而奠定了封建大一统国 家不可或缺的根基――思想统一。
2、影响: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讨论:“罢黜百家”有何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讨论:独尊儒术有何作用???
• (1)、政治方面措施扩大了儒学官员的队伍,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 同时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提供 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2、如何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A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B 汉武帝接受其观点,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
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 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教育: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 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 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 称为“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 为
1、历史背景:
而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
治
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
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
休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养
——《汉书.食货志》
生
息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 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②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 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 了儒学的地位。(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 ③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 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汉书. 食货志》
(1)客观方面: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主观方面: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吸取教训,采 取与民休息政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指导思想: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与民休息。
3、措施:
(1)减租
(2)免奴为庶人
(3)士兵复员回乡授予田宅,免其赋役等。
3、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 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 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 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 于宋代朱熹。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 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 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 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
起源和变化。
二、董仲舒的思想: 1、“大一统思想”: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他认为《春秋》最重“元”,“谓一 元者,大始也。”(《玉英》)“元”就是大一统的开始, 并且还认为“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重政》), 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 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主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传》)。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儒学便从 此成为官学,上升到至尊的地位。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孔子作《春秋》言灾异 述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 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 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 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 (2)、教育方面措施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 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 Leabharlann Baidu3)、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 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 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 (4)、消极: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在一定 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 才智。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 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 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 依据。
第2课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 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发展。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枣强),汉族。是西 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 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中国汉代 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 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 仲舒在著名的《 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 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以 《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 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 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 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 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 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评 价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消极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 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3)汉武帝多次在全国各地亲自选拨品行好又有才 能之人为官。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 学思想。( “贤良对策”被称之为《天人三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家、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阴阳五 行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改造儒 家思想,
——加强君权的需要
所以说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 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
2、“君权神授:(迷信色彩,限制君权)
”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
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由宋 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 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 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 与自然和谐。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从而 形成了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具有时 代特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的新儒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学体系
阴
阳 五 行 学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 皆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
说 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
4、积极作用: 增加了农村劳动力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性;汉朝经济 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消极作用: 使社会潜伏着危机。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边境问题 王国问题 土地问题
有为? 1、大败匈奴 2、“推恩令” 3、限制土地兼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潜伏危机:(三问题?)
(2)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 家中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 有道理。
•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 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 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积极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历史上 看,秦统一中国后,本应及时放弃战时的法家思想,而采用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儒家思想,但秦始皇没有 这样做,相反却焚书坑儒,而终不能解决巩固统一封建国家、 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历史任务;董仲舒从稳定社会秩序、巩 固封建国家政权出发,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适应历史发展的 大趋势,也顺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从而奠定了封建大一统国 家不可或缺的根基――思想统一。
2、影响: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讨论:“罢黜百家”有何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讨论:独尊儒术有何作用???
• (1)、政治方面措施扩大了儒学官员的队伍,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 同时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提供 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2、如何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A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B 汉武帝接受其观点,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
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 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教育: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 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 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 称为“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 为
1、历史背景:
而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
治
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
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
休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养
——《汉书.食货志》
生
息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 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②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 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 了儒学的地位。(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 ③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 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汉书. 食货志》
(1)客观方面: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主观方面: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吸取教训,采 取与民休息政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指导思想: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与民休息。
3、措施:
(1)减租
(2)免奴为庶人
(3)士兵复员回乡授予田宅,免其赋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