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1f1e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3.png)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题一:《昌平山水田园庞德公碑》渐至春秋,我邑庞公以农桑之政,屡兴富国悦民,务(著)得国家爪牙之事,公庙由是至昌。
作庞公碑以纪之。
小米:案庞德公败敌,长揖私地,取之为家宝,曰:“此一国之宝。
”不知一国究竟是什么。
题二:《茅山道士墨子契著》广众弟子,有问言:士为墨氏之徒,何由致通于草木之间?墨子曰:此殆不通,而近人之人耳。
余推崇墨子曰:虽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绝境,犹可与之瞪视者也。
小米:士是墨氏的徒弟,他们怎么能与草木之间沟通呢?只能说士们近人情,是人们的普通话。
墨子说,即使是在身心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以及天下安平的重要领域中,也可以和他们对视。
答案一: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庞德公碑》。
答案二: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墨子契著》。
题三:《陶渊明寄邻仲独乐园文》邻仲诏我曰:卿自闲乐。
余平生爱阳春,存性本逍遥,处事只任其心。
纵曰微形骸,成别胜前朝。
邻仲亦共笑曰:“秘之哉!”小米:邻仲对我说:“你自己闲着,快乐。
”我一生都爱阳春,活得自由自在,做事只随心所欲。
就算说我只是微不足道的人物,也超过了前朝的众多官员。
邻仲也与我一同笑道:“真是个厉害的人!”答案三: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寄邻仲独乐园文》。
题四:《山坡羊·潼关怀古》娉娉嫒嫒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两小无猜,流水无情,冯唐易老冯唐好,春半夜,夜半钟。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盼回光。
不邨不削,凄凄复凄凄,傾傾复傾傾。
斜倚云端,千壑西风瘦。
游子寻春半,日高闲倚栏杆。
小米:美丽的姑娘已经十三岁了,嫣然而美,青涩的豆蔻叶上是初春的样子。
春风吹过十里长的扬州路,卷起珍珠帘,总是赶不上窗帘。
两个少年无忧无虑,流水无情,冯唐渐渐老去,而他曾经爱好的东西依然美好。
春天的半夜,半夜的时候敲的钟声。
情人怨叹长夜漫漫,整夜盼望着天亮。
不愿居于深山之中,无聊而悲伤,倾诉心事变得更加忧郁。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有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有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d3a128502768e9950e73828.png)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主成1-3题。
(14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爰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干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九试于乡,不得举()⑵客有至者,则延入()⑶常语学者曰()⑷于身心何所益()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爰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2.⑴爰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fc857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2.png)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初三期末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再附送5篇)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
言将以为殽⑨。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尤:抱怨,指责。
⑥造:到。
⑦曹:群,这里指猪群。
⑧牢:关养牲畜的圈。
⑨殽(yáo):通“肴”,鱼、肉一类的荤菜。
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
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
(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偶然;③经过;④竟然,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任用贤良。
文段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01b38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6.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
②白:禀告,报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
②疽(jū):毒疮。
③旋踵:掉转脚跟。
指退缩。
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1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
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
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9bb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f.png)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最新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812530ba1aa8114431d995.png)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3a1fc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6.png)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一)XXX待客XXX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XXX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XXX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觉饥甚而不敢去()(2)旁置()菜羹而已(3)公取自食...()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XXX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给下列句子断句。
XXX在相位子妇之亲XXX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二)害群之马XXX将见XXX(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XXX,问涂焉,曰:“若知XXX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XXX曰异哉XXX非徒知XXX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XXX。
XXX又问。
XXX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XXX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说明毛病的一项是(。
)A、适遇XXX(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XXX再拜稽首(第二次)...2、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4.断句。
XXX曰XXX非徒知XXX又知大隗之所存三)XXX公食骏马XXX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XXX谓曰:“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XXX:“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f97a3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b.png)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e1230067ec102de2bd89f7.png)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1、引婴投江【原文】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
人问其故④。
曰:“此其父善⑤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过:经过。
②见:看见。
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
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⑥虽:即使。
岂:难道。
遽:就,遂。
⑦以,用。
任:处理。
亦:加强语气。
悖:荒谬。
【知识链接】《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A.拉开弓B.牵;拉 C.引用;征引D.导引;诱导⑵此其父善游()A.交际;交往B.旅行;游历 C.游水;游泳D.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2、凿壁借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注释】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
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475e7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6.png)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fd12cbdde80d4d8d05a4f45.png)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24题) 1.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
②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昔者秦王____________ 食:吃 ( )③公使梁丘据____________ ④病者以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译文: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译文:(4)阅读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①百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忧虑,而后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而欢欣。
(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②此亭名为“喜雨亭”,喜在何处?(用自己的话回答)答:【答案】(1)A (2)①命名 ②这 ③才 ④痊愈(3)①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
②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
(4)①弥月不雨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②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下了一场大雨能有好的年成。
(或“渴盼的大雨终于来临”)难度:偏难 知识点:散文类17.阅读下面,完成各题。
善 学 者①(战国)《学记》善学者,师逸②而功③倍,又从而庸④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⑤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⑥,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
不善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①选自《学记》。
题目是编者加的。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887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6.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一」初中文言文二则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8—32题。
(17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②。
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颤粥不充:颤,稠粥。
充,充足。
⑥日昃:太阳偏西。
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腰白玉之环 (2)同舍生皆被绮绣(3)媵人持汤沃灌(4)感泣辞母2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30.翻译句子(4分)①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2分)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2分)3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32.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f36d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b.png)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 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 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 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 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 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 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 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 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 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 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 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
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
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 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
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 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 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 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 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f851109eefdc8d376ee32d9.png)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②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③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句,既交代了“醉翁”之号的来历,又与下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相呼应。
B. 第一段交代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描写亭周边的环境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
C. 第三段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以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为顺序来安排材料,其中“太守醉”是核心。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86154bba1aa8114431d99f.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
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
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
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
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
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颇负.壮怀/负.箧曳屣B. 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 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 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1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
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
礼所以制情佚④也。
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
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论者不能夺之。
【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
②诞节:放纵不拘。
③憙(xǐ):喜欢。
后作“喜”。
④佚(yì):放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3分)2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4e6d2cbed630b1c59eeb5f1.png)
(-)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 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 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但夷之>水“以疔贪;食比干之饮馀, 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口,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 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公遂大笑■ B. 以笔墨烧灰饮学者 ■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3. 翻译下面句子。
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 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 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 了下來,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彖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 耳。
答案:1. C2. 医以意用药多止匕上伽似儿戏撚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3. 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4. B译文: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牛问他患病的原因, 他说:“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
”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施工手 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桅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3.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6.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7.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8.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1.C2.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3.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4.B译文: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
”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
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
”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
”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二)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1.解释下列鞠总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②臣切为王患.之2.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4.选文中的燕使采用什么方式说服对方?答案:1.①通“拒”,抗拒②忧虑,担忧2.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
3.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4.燕国使者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进行劝说译文:燕国使臣拜见秦王说:“燕王听说秦、赵两国联合,燕国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
”秦王说:“燕王昏庸无道,我要赵国灭掉燕国,你还来祝贺什么?”燕国使臣说:“我听说,当赵国在全盛时期,南面的邻国事秦国,北面的下曲阳靠近燕国,赵国的土地方圆三百里,却与秦国相持了五十多年,赵国之所以反不能战胜秦国,是由于赵国小,又没有可能有其它国家来帮助扩大自己的国土。
现在大王要赵国向北往灭掉燕国,假如燕国和赵国联合一致,就肯定不会再服从秦国了。
我暗自为大王担忧。
”秦王以为说得对,于是派兵援救燕国。
(三)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3.用“⁄”给画浪线的句子断句。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4.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你太贫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3.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4.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译文:曹州于令仪,本是市民,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
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
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
令仪对他说:“你平时从末做过坏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
“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一万钱就足以买食物及衣服了。
“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
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怕,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却背着一万钱,恐怕巡逻的人会盘问你。
留到天亮再走。
”盗贼十分惭愧,终于成于良民。
(四)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
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答案:1.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出使/假如 D都)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3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既”“足”“以……为”每处1分。
“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4.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
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
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
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
江南全都平定了。
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
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五)(包拯)召权知①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权知:暂时代理。
1.下面各句与“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中的“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B.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其一犬坐于前(《狼》)2.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4.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意在说明什么?答案:1.A2.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3.3.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4.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颂。
译文:(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
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
2、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分和两种形式。
3、按照通风系统作用范围可分为和。
4、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