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

2011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
乙地上下层空气密度差异比丙地大,空气垂直对流比丙 地要强 ,于是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
第6 题
考试研究
答案 : D
21 0 1年 第 1 3期
答 案 : 为 (两 )大 河 下 游 冲 积 平 原 和 三 角 洲 ,
第l题 0 4 ' ̄ d, 后的正午 ,该天气 系统将 向东移动大约8千 l t ( ) 米左右。甲地的对流条件移到乙地 ,而且乙地正午地面
答 案 :A
第9 题
大气垂 直方 向稳定 与否 ,取决于上下层空气密度
的差异 ,上层空气密度大于下层 , 就会有空气对流 ,而
且差异越大对流越强。而空气的密度与气温呈负相关 , 上层空气温度越低密度越大,上下层温差越大则密度差
就越 大 。 图中 甲地 明 显 比乙地 、丙 地上 下层 空气 温度 差
第5 题 观察 图 中资 源分布 ,芝加 哥本 身矿产 资 源不 丰
富 ,主要是利用五大湖地区西部的铁和阿巴拉契亚 山脉 附近的煤发展钢铁工业 ,利用的是位于五大湖 、河流 、 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的优势 , 特别是水路运输成本低 、运 量大,使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 条件。发展初期农业 、贸易为主,工业基础不好 ;钢铁
豳 曩 堡 21 1 — 熏 0 年第 1 3 期
考 研 试究
2 年 高考 全国卷地理试题 解析 01 1
云 南省 通 海县第 一 中学 ( 5 7 0) 沈 洪健 6 20
说 明:试题 见本期 “ 试卷 交流” 中 “ 0 1 2 1 年普通
高等 学校 招 生全 国统 一考试 文科 综 合能 力测 试 ( 理部 地
工业不属于劳力密集型。
答案 :B
异大,也就是密度差异大 ,所以甲地在三地 中大气垂直 对流最旺盛。乙、丙两地相比较 ,乙地近地面等温线向

2011届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地理)

2011届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地理)

2011届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地理)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台风也不例外。

盛夏,来袭的台风给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益处是A. 降温B. 降水多C. 光照少D. 风力强【答案解析】B下图为世界某种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

据图分析判断最有可能的地理事象及其分布原因是A.淡水资源分布——气候因素B.煤炭资源分布——地形因素C.火山分布——构造运动D.渔业资源分布——洋流因素【答案解析】C读某河流局部地区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形成图中沼泽的因素之一是降水丰沛C.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D.冬季是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季节【答案解析】A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

据此判断正确选项A.①区域是秦岭,①区域是四川盆地B.①区域海拔最高处有永久积雪现象C.①区域年降水量小的原因是地势比①区域高D.图中①区域的纬度差不超过1°【答案解析】D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部分词句描写与其地理要素对应正确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地形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水文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大气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物【答案解析】B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下图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年来主城区a污染物排放比例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有①能源结构优化①私家车迅猛增长①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①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①部分工厂引进环保生产工艺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答案解析】D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回答7-8题。

7.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B.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小于他国的碳排放量C.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8.人均消费碳排放量A.印度多于俄罗斯B.美国最多C.金砖五国多于欧盟27国D.日本多于美国【答案解析】7、D 8、B江西大余市钨储量居全国之首,有“世界钨都”之称,近些年该地经济发展迅速,采钨及相关冶金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

历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集(2010、2011、2012)

历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集(2010、2011、201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 .缓解全球变暖 B. 缩小臭氧层空洞 C .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3.老少比= ×100。

表1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 波兰B. 西班牙C. 白俄罗斯D. 匈牙利4.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5.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 其灾害类型是 A .泥石流 B .地面沉降 C .陨石坠落D .滑坡6.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 8:20。

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 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 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 作用的时段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8.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 .GISB .GPSC .RSD .手工绘图9.图3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m )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 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

2011全国卷文综(高清 解析)

2011全国卷文综(高清 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除,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答题卡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

(2011 全国)读图1,完成1~2题。

(2011 全国)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011 全国)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图1D.变质岩解析:第1题考察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通过景观图判断为火山,其形成是岩浆喷发,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

第2题考察岩石圈物质循环。

构成火山的岩石类型为岩浆岩,在地表,岩浆岩只能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2011 全国)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2011 全国)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011 全国)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2D.美国本土(2011 全国)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解析: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案例,考生需要对整个案例进行阅读分析,结合做学知识进行解题第3题根据材料: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选D。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作为最后一年的大纲卷考试,今年的高考延续了以往考试的各种命题思路,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稳定,试题仍然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一.自然地理仍比重较大选择题11道题有7道是自然地理题,占28分;36题4道小题中有3道小题是自然地理题,占22分;39题20分中自然地理占12分。

总计:自然地理62分,人文地理38分。

二.更加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大多数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和表达能力,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城市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选择、大气运动、区域地形和气候特征、工农业生产等活动的区位条件等。

都是考纲中最基础最主干的内容,不偏不怪。

除个别题目的设问稍嫌不当(如36题第3问)外,考生答起题来,还是比较顺畅的。

三.依然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选择题中的3——8题,综合题的36、39. 都是以地图和材料为载体,联系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和材料、析图和材料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图作为信息的载体,突出了地理的特色,考核了学生快速准确的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的能力。

对于“理”即“因”的考查更好的区分了不同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性思路的建设,符合时代创新的趋势。

四.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39题形式上依然是政史地“拼盘”,但考查内容与答题思路融合的更多。

如第5小题应属政治题目,但其答题思路和表述语言都与地理极其相似。

这使有的考生很不适应,不知道该用那科的知识原理去解答题目,甚至考完后,好多老师也认为这是一道地理题。

但只要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强,这类题目还是很容易应对的。

五.不刻意追逐热点但也不回避热点今年的6----8题反映的就是中国高铁的建设,这是今年的热点问题;第36题考的是金砖五国之一的印度,中印关系应是去年我国外交上的一件大事,据报道,现在是中印关系史上最好的时候;第39题考的是西北地区的发展,今年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所以,这也是一大热点问题。

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解析及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解析及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解析及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一.试题特点今年是广东实行新高考模式第二年,纵观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命题内容——基础性从2011年文综地理试题来看,试卷总体难度不大,人文地理比重略大于自然地理,比值大致为52:48。

统计全卷,试题易:中:难比例大致为60:25:15,难度把握较好,不偏不怪,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如第1题结合示意图判断地质构造;第4题省级行政区全称与简称的对比判断等,都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考察学生应知应会的地理素养和技能。

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学过偏过难,进入一种“地理专才”型培养的误区。

这种考察方式是对当前过偏过难的中学地理教学的纠偏,必将引导地理课堂教学向基础性的理性回归,也可以在客观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2.试题呈现——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2011年文综试题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40和41两道大题均是以具体区域为情境,命题囊括了该区域突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如40题以欧洲部分区域图为背景,考察了地球运动、气候成因、植被、能源、工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41题则以中国西北地区为背景,考察了河流、沉积物特征与环境、气候类型判断、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等。

学生答题则需要调动几乎所有中学地理学科知识,通过比较分析方能作出回答。

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与必修二侧重的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原理性知识,区域地理则侧重的是对自然和人文的直白描述。

命题以某区域为呈现方式,综合性的考察地理知识和素养,是文综时代较好体现学科综合性的必然产物,也是促成教材原理性知识与具体区域的有机结合最佳途径。

3.命题取向——现实性从表象上看,11年文综地理试题“静若处子”,不温不火,没有炫目的地理热点。

但仔细统计,“吹去黄沙始见金”。

第2题的长江江苏段河流冲淤变化;第5题的我国城市化问题;第4题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第7题的人口迁移问题以及第11题的新型产业“汽车服务业”,都体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新变化、新发展等,此外40题第5小题和41题的第4小题和我国当前提倡的“均衡发展”、科学发展观吻合。

2011广东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2011广东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2011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量高。

2011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祥解

2011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祥解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3、D 【解析】从材料中“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 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得出早期以水运为 主,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推知芝加 哥位于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 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 文
6、A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影响速度的因素,地形 首当其冲,此题区分度非常小。 7.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 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 C.缩短运 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C.地壳下部
2、C 【解析】抓住“表层”和“转化”,岩浆岩可转 化为沉积岩(地表)和变质岩(地下),这道题 学生容易忽略“地球表层”而错选变质岩或者直 接看成火山喷发物应该形成喷出岩。
D.地幔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11、D 【解析】图中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间,应为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纬, 小部分在中纬(北到长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东临大海)解题关键是海拔。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 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 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2011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解析

2011广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地理一、选择题:1.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 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答案】B2.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解析】从材料来看,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栓,说明水量在增大,或者流速在加大,故答案ABC就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河流的含沙量将少,故答案D对【答案】D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解析】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面积增长速度,故答案为D,人均建设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答案】D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第4题,与全国平均来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故答案就是B,第5题,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故答案为C【答案】B C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解析】暖锋的降水主要位于锋前,降雨的强度比较小,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答案为C,【答案】C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第 10 页(共 20 页)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
7.(4 分)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E2: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H:等高线地形图;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5: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251
88893
42.99
1986
3721
39639
19.17
2005
1973
19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 响.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
第 6 页(共 20 页)
15.【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
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溃、 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
第 5 页(共 20 页)
16.【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 1 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 变化.
【分析】河水流速是受地势起伏控制的,坡度大流速快.
【解答】解: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密集,表明该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抓住河流与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即可.
8.(4 分)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 13m.若仅考虑地形
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2010-2011年高考广东地理考试试题和答案

2010-2011年高考广东地理考试试题和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1.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A.改善局地气候B.综合利用资源C.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农田作物2.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3.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积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4.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右岸更容易侵蚀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5~6题。

5.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7.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8.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B.同一海拔,纬度越低无霜期越短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增迁移模式图”(图4),完成10~11题。

10.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1.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40.(26分)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答案:B C解析: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分类与工业区位。

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

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

第1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

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

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导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不正确。

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

第2题,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C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广东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广东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答案】B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解析】从材料来看,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栓,说明水量在增大,或者流速在加大,故答案ABC就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河流的含沙量将少,故答案D对【答案】D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解析】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面积增长速度,故答案为D,人均建设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
1.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B
2.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解析】从材料来看,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栓,说明水量在增大,或者流速在加大,故答案ABC就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河流的含沙量将少,故答案D对
【答案】D
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
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解析】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面积增长速度,故答案为D,人均建设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答案】D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解析】第4题,与全国平均来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故答案就是B,第5题,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故答案为C
【答案】B C
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暖锋的降水主要位于锋前,降雨的强度比较小,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答案为C,
【答案】C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题。

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切迁入量逐年增加
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析】从图中来看,该省的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既有上升也有下降,故机械增长率是有所变化的,故第7小题答案D正确,第8小题,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故答案为A
【答案】D A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故答案为C
【答案】C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是有、天然气等)
1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解析】第10题,从图中来看,整车制造的周边一般是一些配套厂家,故答案为B,而从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肯定是市场,故第11题答案为B
【答案】B B
二、非选择题:
40.(28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10)
(1)2010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时间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4分)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
是。

(4分)
(3)据图10,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4分)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

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6分)
(5)20世纪60年年,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

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8分)
【解析】(1)在2011年6月8日,北半球为夏季,故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结合图中的纬度即可得出答案;(2)三个国家的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夏季属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属西风带控制,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根据图10即可得出答案,(4)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从市场,交通,经济基础,劳动力,技术协作等来分析,(5)从材料来看,实施均衡化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发展周边地区,转移巴黎的一部分城市职能等方面来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探讨、解决能源利用、工业布局、城乡协调等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特征。

【答案】(1)巴黎新德里(每空2分,共4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每空2分,共4分)
(3)意大利西班牙小(每空2分,共6分)
(4)主要原因:①优良的港口;②廉价的海运;③较高的技术(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发达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及其它合理的答案2分,满分6分)
(5)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
⑤引导人口外迁。

(前三点每点2分,后两点中任一点或其它合理的答案共2分,满分8分)
(控制巴黎的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拓展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积极发展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延长产业链,合理布局产业)
【评分说明】意思相同给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0)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1)。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河,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深度1.6米处是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1)从图中来看吧,直接可以读出流向,石羊河流入腾格里沙漠,没有注入海洋,故为内流河,(2)从图中来看,即可得出相关的答案,(3)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石羊河在我国的河西走廊,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4)石羊河的问题是水量少,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农业要从节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等。

【答案】41.(28分)(1)自西南向东北内流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每空2分,共6分)(2)久远湖沼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前三空每空2分;后一空每点2分,共4分;满分10分)(3)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每空2分,共4分)(4)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任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
(1)自西南向东北内流河没有流入海洋(2)久远湖沼湿润现在为沙漠,古代为湖沼(3)温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4)①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喷灌,滴灌等以节约用水;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