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高中历史必修2第3课课件
春 秋 战 国 商 业 繁 荣
陶 朱 公 范 蠡
商业的祖师——范蠡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子贡
吕不韦
隋唐商业发展的表现:
1.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2.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唐三彩钱柜
飞 钱
又称便换,类似今天的汇票。唐后期 出现,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 事处进奏院,领取票券游走四方,可在京城或回 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 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汉代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贸易之巨,无人能 言其数”。泉州是元 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 口,经常有百艘以上 的海船在此停泊,外 国旅行家誉为“世界 第一大港”。元政府 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严密控制对外贸易。 联合国考查证明这里
郑和下西洋图
广州十三行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3.特点
材料1 我国古代贸易,可以以唐朝为界分两段:汉至 唐,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西亚、欧洲和 非洲一些国家交往;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 往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北方的战乱和经济重心 南移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关联。
(1)先陆路贸易占据主导,再海上贸易占据主导。
• 雷履泰(1770---1849),山西省平遥县细窑村人。农家子弟,幼 时读书即学识超众,醒悟过人。因家寒而弃学就商,成为我国银行 业----山西省票号的创始人。雷先为本县达蒲村李家独资经营的 “西裕成”颜料庄经理,以制作、经营铜绿为业。在达蒲村设有规 模不小的作坊,在县城西大街、北京崇文门外草厂九条和天津、汉 口、重庆等城市设有分庄。后由于晋中平、祁、介、太等县在各地 开字号店铺者颇多,货币周转极为频繁,公私饷银等运送费用既高, 又不安全,实感不便。雷履泰总结借鉴了我国历史上“汇票”等经 验,与东家李氏商议决定,开始经营京晋埠际间商业汇兑,旋于道 光四年(公元1824年)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 专营汇兑业务。
高中历史必修2提纲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解析】 【解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题只要读懂材料不难作答, 本题只要读懂材料不难作答,由“遂倾两
项正确;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判断B 市”可判断A项正确;由“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判断 可判断 项正确 项正确; 京中诸坊, 莫之与比” 可看出C项也正确 项也正确, 项正确 ; 由 “ 京中诸坊 , 莫之与比 ” 可看出 项也正确 , 只有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只有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答案】
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闭关锁国” 3.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⑯ “闭关锁国” 政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⑯ 闭关锁国 外贸萎缩。 只在广州一处通商, 策 , 外贸萎缩 。 只在广州一处通商 , 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 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 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继而出现了夜市、晓市、 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继而出现了夜市、晓市、 鱼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鱼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坊市的时空限 制被打破。 制被打破。
9. 商人群体活跃 , 到明清时期 , 实力雄厚的区域性 . 商人群体活跃, 到明清时期, 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10.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地位较低; 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 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堂篇 ·
研习 重难要点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研习1 郡县制
[合作讨论]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 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比,其不同在于( C )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的“地方分权制”指的是分 封制,而秦代的“独制”指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之下,郡守与 县令不是由地方推荐任职的,也不是世代镇守地方,故排除A、 B两项;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命的,故 选C项;县令由君主任命,而不是由郡守任命,故排除D项。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 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 重效果·学业测试重速达标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思考1] 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斯和秦始皇决定推行郡县制的历 史依据。
[先试做] _历__史__依__据__:__春__秋__战__国__时__期__,__王__室__衰__微__,__诸__侯__争___ ___霸__混__战__不__休__。_________________
3.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历史必修二第3课附
材料四: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追求物质享受乃 材料四: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 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谓圣人不欲富贵 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 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 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2)认为人皆有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2)认为人皆有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认为人皆有私
材料五: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 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 “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 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1、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B、 C、 D、
2、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 、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 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 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触类旁通,随堂精炼( ) 触类旁通,随堂精炼(2)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的特 问题探究 点。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 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答案提示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 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民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朝;B、C 两项是在明清时期;D 项是在北宋时期。选 D 项。
3.《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 年)置宝泉提举司, 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 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答案】A )
【解析】选 B。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白银才 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 B 项违背史实。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 有虚构成分,故 D 项观点正确;A、C 两项观点符合北宋社会。
5.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 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 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主义强化
7.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实行压制政策;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坊 (1)宋朝以前:市与________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______”更加普遍, 草市
山东省鄄城二中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同步试题(知能提升+综合透析+单元概述 共34份)第3课 区域经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解析:山东、山西经济区在魏晋以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后,江南得到开发,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了江南,山东、山西丧失了其经济重心地位。
答案:D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著名的水利工程,具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作用,它应该处于四大经济区中的哪一经济区()A.山东经济区B.山西经济区C.江南经济区D.龙门碣石经济区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因此应位于江南经济区。
答案:C3.中国古代经济由于自然条件、政治重心的变迁、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什么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A.从战国到东汉B.从东汉到隋唐C.从安史之乱到靖康之变D.从唐代到明清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记忆能力。
中国古代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早在战国到东汉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
答案:A4.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D.逃避债务解析: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断;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引发了第一次南迁高潮;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第二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答案:B5.人口迁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B.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D项。
原因在于对北方人口南迁产生的影响分析不全面,误认为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文化重心南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2
2)秦汉:重农抑商,缓慢发展 原因:稳定统治;保障农业;保证税收
措施:商人不准穿绸缎、坐马车、为
官;限制商业时间、地点
2)秦汉:重农抑商,缓慢发展 原因:稳定统治;保障农业;保证税收
措施:商人不准穿绸缎、坐马车、为
官;限制商业时间、地点
时段:秦汉→隋唐→明清
2)秦汉:重农抑商,缓慢发展 原因:稳定统治;保障农业;保证税收
措施:商人不准穿绸缎、坐马车、为
官;限制商业时间、地点
时段:秦汉→隋唐→明清 影响: 束缚商业,但商业继续发展
商人政治地位降低,经济地位高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老 大 嫁 做 商 人 妇 。 ”
“ 门 前 冷 落 鞍 马 稀 ,
士
(士大夫阶层)
农
(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
(手工业者)
这说明了什么? 商
(商人)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春秋末期
范蠡
史学家笔下的范蠡:
1.范蠡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2.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史记·货殖列传》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奴隶制的商业
一、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奴隶制的商业 商业行为由政府进行。
5)明清:继续繁荣
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
4)宋元:空前繁荣 表现:品种多; 纸币出现;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北宋时 产生于四川, 便利了商业活 动,促进了商 业的发展。
元代宝钞 元代“至元通行宝 钞”是元世祖至元 二十四年(公元一 二八七年)颁发于 全国的纸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三课导学案
必修二专题二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重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难点】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原因【基础导学】一、在夹缝中求生存1.原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的压迫与剥削2.表现(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剥削和压迫。
①民族工业兴起时,外国侵略者采用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兴起后,外国侵略者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民族工业在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方面受到巨大压力。
③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④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充斥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民族工业产品都倍受到排挤和打击。
(2)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和摧残①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承认,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各级政府任意勒索民族工业企业,极大地加重了民族工业企业的负担。
②国民政府大举内债和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以直接投资、入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工业。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1.原因(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它的生存,把它推向艰难的境地。
(2)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
2.方式: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各种团体,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3.重大事件(1)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济南惨案,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2)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第二页,共45页。
重
1.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其表现;
2.市和城市变迁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
点 3.对外贸易的演变、港口、政策和特征;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秦汉以后 艰难发展
隋唐 发展迅速
两宋 元朝 明清
空前繁荣 商业繁荣 繁荣曲折
原因
表现
政府鼓励 商人,货币(贝)
官府,商人 市场,大商人
重农抑商 商人,商业
基础,交通 都市,农村, 柜坊,飞钱
商业环境 商品,交子,商税
交通发达 大都,泉州
第五页,共45页。
城镇,商品,贩运, 货币,商帮
第十六页,共45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商朝
春秋 战国 秦汉 隋唐 两宋 明清
商人 商品
商人 奢 侈
大商 品 为 主
生产 资料 生活 商帮 资料 为主
媒介 地点 市
飞钱 纸币 票号
市镇 大城市
第十七页,共45页。
商路
国内 商路
政策 抑商
增丝绸 之路
对外海 路为主 抑商
锁国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第三十八页,共45页。
学案第11页11题
(1)设置在都城等城市里的特定区域;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有严格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第三十九页,共45页。
(2)特点:民间自发形成,不受政 府管理和控制;分布在商品经济 发达地区和交通要道;形式多样; 大量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意义: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生产需要;增强了农民的经商意 识;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畜牧业、捕鱼业)
(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农作物良种推广
时间
1930年
1941年 20世纪60
年代 2014年
国家 美国 墨西哥 菲律宾 中国
新品种 玉米 小麦
产量 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 千克
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
杂交水稻 亩产可达600—650干克
“中国超级杂交 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
(四)渔业的现代化
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洋养殖发展。
现代化渔场
◎远洋渔场
◎远洋捕捞船
知识拓展: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与如何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①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发展; ②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③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 ④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铧式犁
◎免耕播种机
◎联合收割机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畜牧业、捕鱼业)
(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机械化:
(2)表现: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 中、小型结合。 (3)作用:推动着农业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美国大型农机
◎法国中型农机
◎日本小型农机
◎诺尔贝和平奖诺曼·布劳格 与其培育的墨西哥矮杆小麦 ◎高效化肥的应用
◎温控立体◎大机棚械化收割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畜牧业、捕鱼业)
(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机械化: (1)条件: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
历史必修二第三课笔记
历史必修二第三课笔记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 先秦时期。
- 商业兴起。
-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商业开始出现。
-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即官府垄断工商业,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2. 秦汉时期。
- 初步发展。
-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汉代商运活跃,史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但总体上商业发展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3. 隋唐时期。
- 进一步发展。
-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 表现:都市商业繁荣,如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活动频繁,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并且“市”中有邸店(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和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有些集市发展成为重要的市镇;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4. 宋元时期。
- 繁荣。
- 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城市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和草市等。
- 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 元代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 明清时期。
- 继续繁荣并出现新变化。
- 城镇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 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工商业市镇,如景德镇以制瓷闻名,佛山镇以冶铁著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 市的变迁。
- 宋以前。
- 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3.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讲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法规。
4.结合实例,分析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食品安全是食物生产和储备的基石。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3)课堂讨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实践环节:设计一次食品安全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身边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6)总结与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注和保障食品安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注重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分析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表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首先,展示一系列图片,包括现代农业生产的场景、食物储备设施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照片,让学生对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食品安全有什么看法?这些图片中的场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关注食品安全,为构建和谐、安全的食品安全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提高对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源自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食物安全问题,撰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食物安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2.深入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选择一个具体的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分析其对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法规解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食物安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食物生产、储备和检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食物生产、储备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难点:分析食物生产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2.重点:培养学生对食物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树立民族自豪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4)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食物生产、储备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食物安全方面的行为和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分析现代食物生产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食物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二)秦汉:初步发展,但受到限制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还不高;
3、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商业衰落
(四)隋唐:进一步发展
1、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2、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3、城市商业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4、陆上丝路贸易达到顶峰;
5、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五)宋代:空前繁荣
1、商业活动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市的变迁:宋以前:官府对市的管理严格,“市”“坊”分开,市场交易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宋以后:(1)、市、坊界限被打破;
(2)、“草市”更加普遍;
(3)、经营时间被打破;
(4)、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5)、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繁荣,经济职能增强;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通过海上丝路,对外贸易发达;
6、边境榷场贸易发达;
(六)元:空前繁荣
1、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七)明清:进一步繁荣
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专门的工商业城市;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4、明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
5、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商业兴起较早,且不断发展;
2、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3、货币、金融发达;
4、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5、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6、宋元时全面繁荣;
7、城镇商业繁荣程度较高;
8、外贸以朝贡贸易为主;
9、明清时外贸逐渐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