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七年级下4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行为属于违反未成年保护法的是
A.伙同他人在家打麻将赌钱的父亲要求小青在下晚自习后为他们做晚饭
B.学校护卫队在学校放假时,护送学生乘车回家
C.民政部门把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送回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身边
D.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答案】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主要看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其中A违
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原则;B体现了学校保护;C属于社会保护;D属于司法
保护,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A。
2.在我们生活的小区、我们的学校以及公路两侧经常会竖立着各种普法的宣传牌,如宣传婚姻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看到这些内容,你会感受到()
A.法律只与我们家庭生活有关
B.法律只是用来规范成年人的
C.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D.法律是一成不变的行为规范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列举的普法宣传内容说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的说法错误,法律与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有密切关系;B说法错误,法律规范所有公民的行为;D说法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在进行调整。
3.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平均每天
有 40多人,差不多是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上述材料说明中小学生
A.生理不成熟B.缺乏社会经验
C.心理不成熟D.受意外伤害严重
【答案】D
【解析】题中提到平均每天有40多人,差不多是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从人数上看出意外伤害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政治笔记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整体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整体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依法办事》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保护作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学习本
单元,学生可以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还相对模糊,对于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会
依法办事,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
习惯,使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依法办事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易错题汇编 新人教版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单选
1 原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陈谟林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其个人财产80万元。这表明我国法律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对职务越高的干部,惩治越严
C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 小林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用公共电话随意拨打119电话,谎称某地着火。他的行为是
A 违法行为
B 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 一种过错,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3 有网民在网上发帖散布“食盐商将停止生产食盐,盐将全部涨价”等谣言,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他的行为属于
A 一般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4 有人在公共汽车上放置炸药,爆炸后造成16人死亡,30人受伤的惨剧。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 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B 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C 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D 一种违法行为
5 小刚有时不完成作业、旷课,还偷偷抽烟。老师告诫他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句话可理解为
A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B 不良行为不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C 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D 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火灾现场逃生演练、地震灾害应急避险等安全教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
①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②有利于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
③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④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最好的屏障是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说课稿 新人教版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结构上来看,每册书都是以三级标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持,每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核心观念都不相同:七年级以“关爱、自尊、自强”为主;八年级强调的是“交往、合作、权利和义务”;九年级则以“责任、参与、选择”的内容为核心。与核心观念相对应,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教育主题:七年级: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八年级: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九年级:承担责任,参与社会生活,选择希望人生。从教材的特点来看,教材整体设计形式多样,具有情境化、生活化、思维化、活动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一说课标,主要说课标要求和内容标准。
依据课程总目标,每个单元的内容标准都不相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要求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自尊与他尊,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第二单元要求能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正确认识挫折和逆境。第三单元要求能分析并战胜挫折和逆境,磨砺意志、陶冶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第四单元要求:(一)3.1知道法律是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3.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一)3.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二)3.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二)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一)3.5学习在日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本单元的地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青少年又处于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因此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十分必要。设置本单元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维护,更需要法律的维护,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是由“践行道德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构成。其中第七课有三框,第八课有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
1.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践行道德依法维权”,是一个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此活动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两课教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遵守国家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2.操作建议
(1)搜集日常生活中侵犯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
(2)在搜集的资料中,挑选一个与教材结合最为紧密的案例。
(3)结合案例思考“我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道德,维护权益”。
(4)将思考内容写成报告,全班交流,并修改完善自己的文字报告。
(5)将全班同学的报告编辑成册。
3.注意事项
(1)注意搜集资料要典型,找准与本单元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下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青少年又处于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因此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十分必要。设置本单元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维护,更需要法律的维护,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是由“践行道德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构成。其中第七课有三框,第八课有两框。
三、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
1.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践行道德依法维权”,是一个将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此活动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两课教材的基本知
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基本的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遵守国家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2.操作建议
(1)搜集日常生活中侵犯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
(2)在搜集的资料中,挑选一个与教材结合最为紧密的案例。
(3)结合案例思考“我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道德,维护权益”。
(4)将思考内容写成报告,全班交流,并修改完善自己的文字报告。
(5)将全班同学的报告编辑成册。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法不可违 (一)课件人教版
主刑二:
拘
役
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 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 拘役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限为1 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主刑三:
有期 徒 刑
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 子自由并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 罚。有期徒刑在监狱或其他劳动 场所执行,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 15年以下。
主刑四:
无期徒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 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一种刑法。 无期徒刑在监狱或其他劳动场所 执行。
为什么要对罪犯实施刑罚?
刑罚的目的
对犯罪分子实施刑事处罚,目的是给犯罪分子 以强迫领导和思想改造,使他们认识到犯罪是可耻 的,消除腐朽、消极的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的生产 技能,改恶从善,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受法的公民。 对极少数罪大恶极、非杀不可的犯罪分子、判处死 刑立即执行,是为了使他们不致再危害社会。对犯 罪分子实行刑事处罚,开可以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分 子起到警戒和抑制作用,促使他们及早醒悟,消除 犯罪念头,防止犯罪的发生。
主刑五:
死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 死刑是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惩罚 手段,只适用于罪行及其严重的 犯罪分子。死刑可以分为两种类 型,一种为死刑缓期2年执行;一 种为死刑立即实行。
是剥夺犯罪分子生 命的刑法。死刑是我国 死 刑罚中最严厉的惩罚手 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交纳一 段。死刑可分为两种, 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 一种是死刑立即实行,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 一种是死刑缓期两年执 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 刑 刑罚。 行。
复习7: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复习7: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一篇:复习7: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2013年中考总复习政治单元复习7: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附答案)
单元即时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法律比道德更重要②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只是政府的事情,和老百姓关系不大法律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答案:D 2.犯罪指的是()A.民事违法行为B.违反纪律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答案:C 3.辽宁省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人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数额巨大,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说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
B.法律是靠武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答案:C 4.荆州区无业人员吴某,为了试一试消防警察是否及时接警,在无火警的情况下,拨打119电话报火警。吴某的行为是()
①错误行为②一般违法行为③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④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答案:A 5.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婚姻法③刑法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⑤义务教育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答案:D 6.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公园等场所相继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答案:C 7.王涛逃课到网吧玩游戏,其父亲对他进行了耐心的劝导。王涛的爸爸()
A.履行了对未成年子女抚养的义务
安徽省中考政治一轮复习 七下 第四单元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pptx
考点一 考点二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 1 )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 2 )所有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3 )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 的,不得因人而异。 ( 4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3
考点一 考点二
17
考点一 考点二
10.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 1 )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没有 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的情节严重,具 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 2 )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11.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 的一种强制方法。
18
考点一 考点二
12.我国刑罚的种类及特点。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 1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①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死刑五种。②主刑的使用特点: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 2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①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四种。②附加刑的使用特点: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 适用。 13.想一想有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 危害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才 是犯罪行为。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选择题(1—16题为单选题,17—20题为多选题)
1.违法行为是指()
A.违反宪法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违反刑法的行为
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我国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这是()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自诉案件
4.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
A.人们行为的最高境界
B.人们行为的底线
C.人们行为的一般境界
D.人们行为的中线
5.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联;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熟悉和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些事实说明()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加紧密
D.只要我不违法,学不学法没关系
6.“从小偷钉,到大偷金”。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
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7.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A.违反继承法的行为
B.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C.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问答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辨析
1.有位家长认为好同学、好孩子,是不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有人说: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
有人说:违法的人才打官司。
这两种观点对吗?请辨析。
二、观察与思考
3.2018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和全国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网友们向总理提出的问题多达30万个。总理花两小时,回答了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反腐败、社会保障等29个问题。北京新源里小学生韩冰在妈妈的帮助下,与总理进行了网上对话。许多同学为此议论纷纷:
小明:好啊,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在网上,我们还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谁也管不着。
小刚:别讲了,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说法进行辨析。
4.2018年12月3日凌晨零时,渔阳出租汽车公司的牛师傅在其夏利车后座上发现一装有10万元巨款的手提包。牛师傅一惊,猜想很可能是22时在幸福大街旁一家儿童医院下车的一对抱小孩看病的夫妇丢下的。于是牛师傅赶紧从苏州桥往幸福大街赶去。到乘客下车的地方转了半宿,却毫无收获。在得知公司没有接到寻找巨款的电话后,牛师傅把巨款交到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处。该日下午失主将失物领走。
根据上述材料,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对这一案例中主人公牛师傅的行为作一评价。
三、活动与探索
5.小军和校外网友柳天时,在同学小丽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的住址、电话、QQ 等信息告诉了对方。小丽为此多次道到时方搔扰,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小丽得知此事因小军而起,便找小军评理,要求小军赔礼道欲,并制止其网友的行为。小军却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小丽一怒之下,找了一帮朋友,把小军痛打了一顿。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一部分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七“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法律护我成长”和“践行道德依法维权”的主题探究活动。
1、本单元设计依据
明的社会秩序、良好的道德状况需要公正法律和有效的执法。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传统化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的状况,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法制的公平和管理体制的透明程度。初中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一,这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代表民族未的青少年一代,如果不懂得宪法和法律,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就无法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其二,这是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道德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其三,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要通过本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为“四有”新人。
2020中考政治 七下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学案(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1. 知道我国法律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2.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4.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考点一认识我国的法律
1. 社会生活离不开: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纪律、规章等。
2. 我国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保证实施,具有。
(3)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3.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意志和的体现。
4. 我国法律的作用:
(1) 作用:我国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 作用: 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的保障。
5. 结论:
(1) ,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2)以为荣,以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考点二违法与犯罪
6. 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做出法律所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 违法行为的类别:
(1)根据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 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8.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刑事违法行为属于的违法行为,是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试题答案及解析
1.公共生活准则依赖()的力量,以促进人们自觉遵守
A.法律的强制B.风俗和习惯
C.人们的自觉D.统一的道德标准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公共生活准则依赖风俗和习
惯的力量来维系。故应选B。其它三个选项的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2.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法侵害,诉讼和非诉讼两种途径都能帮助未成年人维护合法权益。
【答案】对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合
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或非诉讼的方式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该观点正确。
3.材料一: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有的人破坏正常秩序,有的
人随地吐痰,有的人破坏社会公物;经常听到有些人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有的人在高声打电话,有的人在旁若无人地说脏话……
材料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乘车、乘船、飞机时,要遵守制度,听从指挥,维
护交通安全,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等危险品;参观游览时,要爱护游览地的公共
财产、文化古迹和花草树木,维护良好秩序,注意卫生,不随地乱扔杂物等。
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人们有没有做到尊重社会、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行为?为什么?
(2)请你谈谈材料二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3)我们青少年如何做到尊重社会、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则?
【答案】(1)不是。因为他们违反了道德规范、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影响了他人的休息,破
初一下册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题及答案
初一下册政治《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一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B.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
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
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
2.(2012•陕西中考)材料一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材料二在陕西省开展的“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中,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拐卖、拐骗、胁迫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了流浪未成年人。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 )
①学校保护给未成年人成长铺就成长的阶梯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保护③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司法保护④政府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12•四川广安中考)2012年5月7日至13日,是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安全周,广安市各中小学开展了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全市中小学体验了火灾现场逃生演练、地震灾害应急避险等安全教育项目。这一活动的开展( )
①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②体现了家庭和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③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④有利于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12年5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走私犯罪集团首要犯罪分子赖昌星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其死亡,后伍某就在死者门口清洗完身上的血迹,逃回到
相隔只有一间空房的出租房内睡觉,直至被抓获。
分析材料,可获取以下信息: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追求低级趣味,违反 纪律,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违法,甚至是犯罪。
(3)处于未成年阶段的青少年,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
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
奸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 个人全部财产。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主要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的认识。材料中文 强虽然是高官但违法犯罪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法 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 束力,故②③符合题意。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虽然是法
排斥状态。”晋江法院院长潘丰源说。
团伙意识滋生暴力亚文化 与父辈们一样,大多数“农民工二代”与当地人少有交 往。他们基本上以亲缘或者地缘为纽带进行交往,主要是自 己的家庭成员及相同家庭背景的其他流动人口子女。
“这些小团伙一般会有一两个‘权威’人物。一旦
‘权威’人物染上不良习气,便会迅速传染给他人。”洪朝 参说。
案发前在当地一小学读六年级。据伍某交代,由于其迷恋电
子游戏,父母给的零花钱每个星期都超支,而房东叶某每次 来收房费时,都会有好几张百元大钞放在身上,加上叶某又
独居在自己隔壁临时房内,于是一个偷窃的恶念就由此而生。
31日晚其去房东叶某宿舍偷窃,当爬厨房窗户进入房内时, 被叶某发现,伍某就用随身携带的铁棍对叶某一阵狂打,直
律的特征但材料并没体现出来,所以①不能入选。④说法本
身错误。
2.(2011·南京中考)2011年5月11日,犯罪嫌疑人石某因
涉嫌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这说明 ( A.一般违法可能导致犯罪 B.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C.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D.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及法律的特 征。因盗窃而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法律具有强制性,故C 项符合题意。
1.伍某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1)犯罪行为。 (2)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 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伍某偷窃不 成而后杀人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
2.伍某由迷恋电子游戏到偷窃、再到杀人的经历,对我们有 何启示? 答案:那种认为我们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 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处于未成年阶段的青少年,受到
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法官考虑到这起案件的社会影响,在审 理此案的同时,积极挽回失主的经济损失,也为未成年被告
人争取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法官积极做通王某及其家属的工 作后,王某的父母代替王某垫付了3 000余元的退赔款,法
官经多方联系,找到了曾向公安局报案的十位受害人,并将
退赔款如数发还。考虑到本案被告人王某系未成年人且认罪 态度较好、积极退赔的实际情况,合川区法院判处王某有期 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1 000元。
3.调查称未成年刑案近九成涉“农民工二代”
2011年1月13日《法制日报》记者从福建省晋江市人民 法院获悉,从1998年至2010年上半年,该院共审结“农民工二 代”刑事案件1 757件,审理判决2 297人,占该院同期审理 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近90%。
上网费成犯罪重要诱因 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是晋江法院
审理的“农民工二代”犯罪案件的前5位。其中,前两类案件
占到总案件数的74.53%。 “‘农民工二代’侵财案件的数额一般不大,但不计后 果,有时会为了很少的财物而采取暴力手段,甚至不惜夺取他 人性命。”晋江法院刑一庭副庭长洪朝参说。晋江法院研究 室法官黄永星认为,网络、网吧在“农民工二代”犯罪中的 负面作用非常大,网吧已成为“农民工二代”犯罪团伙的主 要聚集地。
【解析】选B。本题借助酒驾案例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及
违法与犯罪联系、区别的认识。由于酒后驾驶容易造成对公 民人身财产的伤害,所以国家通过法律打击酒后驾驶的行为, 以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未必是犯罪行为,故A项说法错 误;C、D两项则混淆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是错误的。 只有B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混淆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严格界限,是错误的,可以排除。
小学生偷窃不成打死93岁老妪
2010年11月1日上午6时,浙江温 岭市泽国镇发生一起命案,泽国镇下 周村一名独居的93岁老太太叶某被发 现全是血惨死在下周村老人活动中心 旁边的住所内。15小时以后,警方将 14岁案犯伍某抓获归案。据了解,案犯伍某是四川人,随其 在牧屿管理区务工的父母来下周村租住在死者的临时房内,
笨笨鸟下次不再干了
③绿魁0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行为 ④一剪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 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通过对牛牛不良行为的QQ议论,考查不 良行为的危害及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的有关知识。牛牛受刑罚 处罚,不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而是因为持刀抢劫, 造成受害人重伤。②混淆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区别,也
不了学的城市。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因此选择扎根晋江,他们 的孩子在晋江出生,与本地孩子一起上学。
“‘农民工二代’不认为自己是农民,但他们走上社会 只能到工厂从事又苦又累的工作,而本地孩子却能从事一些 体面的职业,有的则继承父业当起老板,开好车、住好房。这 使得‘农民工二代’产生很强的心理落差,认定自己处于被
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但是,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
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 追求低级趣味,违反纪律,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违法,甚至
是犯罪。青少年应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
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司法保护多指处理未成年人案件、事件中的 保护,应与公安机关等部门参与的社会保护相区别。
《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德国1997年制定的《信息和通讯服
务规范法》简称《多媒体法》;新加坡1996年制定的
《网络行为法》;日本2003年实施的《交友类网站限制法》, 2009年4月开始实施的《不良网站对策法》。这些法律对于 网络色情有严格的限制,有具体的处罚及惩治办法。日本最 新实施的《不良网站对策法》直接对未成年人手机使用进行
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宽严
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要举措, 对推动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 加强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衔接和配合,更好地维护
5.(2011·安徽中考)九年级学生牛牛经常旷课,夜不归宿, 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 受到刑罚处罚。同学们对此在QQ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 说法有( )
①小兔子乖乖:乖点好耶,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否则害人害己
②笨笨鸟:牛牛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
护。但是,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 害而无一利。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践行道德,从小事 做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青
少年应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2010·衡阳中考)一高二学生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 互联网,初中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2007年因攻 击2 200个境内外网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 以上事实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危害性
C.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D.国家强制性
【解析】选A。本题设问直接,考查对犯罪特征的理解与认 识。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 本质的特征,故应选A项。
而筹集上网费用则成为“农民工二代”犯罪的重要诱 因。痴迷上网的经常需要购买网络虚拟财产,有的“农民工 二代”就是为了区区几十元上网费便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 路。 具有较大随机性、冲动性 据黄永星介绍,“农民工二代”犯罪动机具有较大的随 机性和冲动性,侵害对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百度文库
据介绍,晋江是全国最早承诺不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
2010年1月7日,被盗自行车车主刘某等十名失主在重庆 市合川区人民法院领取了退赔款,从法官手中接过退赔款的 失主们分外高兴。
刚满16周岁的王某从2008年开始伙同他人窜至合川区涉
外商贸学院、急救中心等处盗窃自行车,短短一年时间便盗 窃车辆百余辆,成了名副其实的惯偷。2009年6月,王某因
涉嫌犯盗窃罪被合川区公安局刑事拘留。合川区法院未成年
1.手机上的“黄”怎么“扫”?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互联网传播领域的规 范和管制日益加强。除了在原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电信 (或网络)传播法等基本法规中增加有关网络色情方面的规 范和补充外,很多国家针对网络色情还出台了专门的法律。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1996年国会通过的《通信内容端正法》, 1998年制定的《儿童在线保护法》,1999年国会通过联邦贸 易委员会制定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规则》,2001年制定的
罚金与罚款仅一字之差,但二者分别适用于
不同的违法行为,罚金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处罚方式,罚款
是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两者是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 行为处罚方式的不同,不可混淆。
1.(2010·南安中考)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
民法院对重庆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 文强进行一审宣判。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文强因犯有受贿
1.法律的特征和犯罪的特征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2010、2011年各地中考多结合文强案、“酒驾”案、高
官贪污案件及其他热点案件考查法律的特征或犯罪的特征, 间或考查法律的作用和性质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012 年备考,应注意对当年热点案例的了解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2.预防违法犯罪是中考的常考内容,也是对有关法律问 题认识的落脚点。近年中考多结合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考查对犯罪危害的认识和由此得到的启示即加强自我防范, 防微杜渐,多以选择题、简答题、漫画题形式进行考查。 2012年备考中对此部分内容应多熟悉和理解。
2010年10月9日法制网报道,日前,中央综治委预 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
系的若干意见》。《意见》的出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对违法
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而很多“农民工二代”是在家乡完成义务教育后才被
带出来,长期缺乏父母的管教。即使是在晋江出生的孩子, 也由于父母只顾赚钱或者无暇顾及而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 导。那些看上去很“风光”的“江湖帮派”对这些孩子无 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浓厚的江湖黑恶意识和团伙意识,使得一些‘农民工
二代’走上犯罪道路。”洪朝参介绍说。
4.(2010·中山中考)近年来,国家严打酒后驾驶。市民张 明宝在深度醉酒状态下独自驾车,造成5死4伤的严重后果,
被南京市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
明( )
A.酒后驾驶是严重违法行为
B.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C.凡是违法行为必然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导致严重的违法行为
管制,要求未满18岁的手机签约者自动接受过滤服务。
2.案例两则
案例1.
杭州原副市长贪污受贿1.98亿一审判死刑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年5月12日对杭州市原 副市长许迈永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
许迈永犯受贿罪、贪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案例2.
16周岁少年连偷百余辆自行车积极退赔获轻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