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态学

课程英文名称:Ecology

先修课程:大学数学、生物学、土壤学

适用专业:植物科学技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广告学、社会学、外语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总学分:2.0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生物学分支学科。《生态学》课程把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讲授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生态学》是面向植物科学技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广告学、社会学、外语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对文科类专业在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普及生态学知识、生态意识,宣扬生态文化。在介绍生态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特点,讲授各领域生态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农业生产环境,通过对农业自然资源结构的优化组合,达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基本性质,产生及发展,生态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和生态学学科体系;

2、掌握生态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对生物的作用规律,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及生物进化规律;了解环境资源的组织分配形式及合理开发途径。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生态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学分:_____

4、课程总学时:_____

5、适用专业:_____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任务

1、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掌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生态因子、生态位、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等。

2、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能量流动定律、物质循环定律等。

3、能够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如野外调查、实验研究、模型模拟等,开展简单的生态学研究。

4、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2、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生物的生态幅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种群的数量动态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0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二、课程简介

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

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

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工程专业)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工程专业)

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依据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借鉴相关教学经验制订本实验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生态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实验,是该专业学生专业实验课之一,是培养基础性、应用性人才的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担负着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通过本实验的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熟练使用专业常用的仪器设备,为日后的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实验的开设,学生应了解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生态学中常用的仪器设备;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能解决实验过程中有争议性的问题,同时养成边做实验边动脑筋的习惯。通过本实验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室内空气

微生物的检测技术;2. 掌握测算天津近海初级生产力的方法;3.掌握测定土壤可容性盐总量的方法;3.掌握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室内空气微生物检测

基本要求: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及沉降法检测室内空气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基本内容:

配置培养基,采样,微生物培养,记数,计算。

仪器设备和耗材:

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针、恒温培养箱、pH计、KH2PO4、Ca(NO3)2、KNO3、EDTA、蔗糖、琼脂、MgSO4等。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一、导论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课程设置

1. 生态学基本概念

- 生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 生物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策略

-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生态系统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和评价方法

- 突发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

4. 气候变化与生态学

-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 生态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

5. 生态学实践

- 生态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 野外生态考察和调查方法

- 生态学与环境管理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3. 能够分析和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研究和实验技能;

5. 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生态学实验和调查,培养其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4. 考察实习:安排学生参与野外考察和生态系统调查,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

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作业质量和课堂表现等。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21世纪面临的世界性生态难题第二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思想产生、知识积累时期

生态学建立时期

生态学巩固时期

现代生态学时期

第四节如何学习生态学

国内外主要期刊杂志

教学参考书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环境的概念

二、环境的类型

三、环境因子分类

第二节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态因子第三章生态因子

第一节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第二节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生态作用

二、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三、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四、昼夜变温与温周期现象

五、季节变温与物候

第三节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水的生态作用

二、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三、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四、森林与水分条件

第四节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土壤的性质及其生态作用

二、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

第五节大气因子

一、大气成分及其生态意义

二、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三、风及其生态效应

第四章种群特征

第一节种群概念

第二节种群的动态

一、种群的密度与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的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第三节种群的空间格局

一、空间需要

二、格局特征

三、格局检验

第四节种群调节

一、气候学派

二、生物学派

三、食物因素

四、自动调节学说

第五章种内种间关系

第一节种内关系

一、密度效应

二、动植物的性行为

三、领域性

四、社会等级

五、他感作用

第二节种间竞争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Ecology research method

一、基本信息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直观地加深理解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和规律,掌握生态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巧。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认真的实验操作,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步骤,并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 1 —

掌握开展生态研究、生态设计创新所需的必要的操作技能。

三、基本要求

(一)了解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生态规划与设计。

(二)理解生态学理论、原理和规律。

(三)掌握开展生态学室内研究、野外调查和实践应用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巧,学会使用生态学研究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五、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4学时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内容

1. 太阳辐射量

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

(1)总太阳辐射量

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13

课程名称:生态学

英文名称:E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3

学分:3.0

适用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指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

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

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基础或环境科学基础,需要配合教师的讲授,积极参与讨论和勤于思考。

Ecology is one of the obligatory courses for the major of Bioscience.

Ecology is the m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 harmonizing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directing manki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and example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ing beings and it’s environment could be elucidated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population, biocoenosis, ecosystem, and biosphere, respectively, aiming at making the students have the capability to grasp the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林文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

《生态学》课程(ECOLOGY)

(学时60)

一、简要说明:

本课程对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基地班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是专业指定选修课,总学时为60学时(理论45学时,实验15学时),课程实习0.5周,共3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知识点多,涉及的交叉学科多(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地理学、植物学,土壤学、经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变化大(从分子生态学到全球生态学),时间跨度长,具有综合性、宏观性、战略性、实用性等特点。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世界上出现的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及外来物种和基因工程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

这门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具备一定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掌握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的观察、分析方法和生态学的基本实验研究技术,能初步利用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态学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并能运能够利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考虑人类面对的几个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要求生物专业的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掌握生态学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态学规律;能初步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物质、能量运转的本质上来认识、解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生态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50

课程名称:生态学

英文名称:Ecology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27

学分:1.5

适用对象: 非环境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40%,课程论文占60%)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非生态学专业学生为普及生态学知识,以满足其不断提高的生态环境意识需要而开设的。它对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在地球环境强烈变化的今天,公众对人类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共中央15大文件中已经将生态学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要求把生态学知识普及到每一个人。尽管目前生态这个名词已经在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但生态学的知识和思想还远远没有普及。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同时,因为生态学研究要涉及到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学特有的宏观思维方式、处理复杂事物的方法甚至是“纯生态学的”理论和事实也在为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甚至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文学艺术提供理论、方法论和知识的支持。非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也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而获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我院园林、生物工程、工商、食品、市场、国贸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1)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2)全球生命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变化,以及人类在全球系统中的作用和责任;(3)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对外部环境的改造;(4)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结构和动态、种间关系及物种进化对策等;(5)生物个体的结构、功能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6)生态学各个组织层次的共同规律以及生态学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生态学》是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态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策略及实践。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

态学研究的兴趣。

三、课程内容

1、生态学概述: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

2、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等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保护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生态恢复的原理和技术。

6、生态学前沿: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生态调查、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系统生态学 教学大纲

生态系统生态学 教学大纲

生态系统生态学教学大纲

摘要:

1.生态系统概述

2.生态学简介

3.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4.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6.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正文:

【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则包括气候、土壤、水等因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载体。

【生态学简介】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探究生物群落结构、功能、演化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生态学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为生

态系统提供能量。

2.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它们通过摄食其他生物获取能量,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分解者:主要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它们分解死亡生物和有机废物,将有机物质还原为无机物质,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供保障。

4.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等因素,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资源。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与服务,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这些功能与服务是生态系统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型模拟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规律,为生态保护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Practices of Ecology)

课程编码:1313118213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实验时数:16

学分: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园林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课程类型是专业课的基础实验;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园林生态学研究的一般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园林生态学一般实验技能和方法,从而巩固课堂学习;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园林植物城市环境特点调查

掌握借助常规仪器野外进行园林植物城市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3];掌握城市环境的主要特征[3];了解城市环境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1];

实验二、园林植物受害或死亡原因诊断设计

训练对自然生态现象及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能力[2];掌握具体生境下主导生态因子分析过程及调查方法的设计[3];

实验三、群落种类组成、表现面积及生活型谱调查

掌握群落表现面积、生活型谱的调查与确定方法[3];初步认识群落种类组成、生活型类型与群落结构的关系[1];了解生活型谱与气候条件的关系[1];

实验四、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测定

加深对群落多样性基本概念的理解[2],掌握物种多样性指数,如香农指数的计算方法[3],了解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1],掌握相似性的计算方法[3];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农业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和优化管理等问题。本教学大纲将以此为主线,全面介绍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相关原理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背景和意义;

2. 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4. 熟悉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农业生态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农业生态学基本概念与范畴

1.1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2 农业生态系统与其特征

1.3 农业生态过程与界面效应

2. 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2.1 调查与观测方法

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3 模型建立与模拟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3.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3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4. 农业生态系统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4.1 土壤生态与农作物生长

4.2 水资源与农业灌溉

4.3 气候与农作物分布

5. 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5.1 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手段与措施

5.2 农业生态工程与农业生态系统调控

5.3 农业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农业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1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

6.2 农业污染防治与农业废弃物处理

6.3 农药与农业生态安全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图表等方式,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测和数据处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教材:《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阅读文献:

第一章:绪论

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参考文献:《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参考文献

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 《生态学》.(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2000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必读文献:尚玉昌, 蔡晓明编. 《普通生态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参考文献

钟章成,曾波.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必读文献:《生态学》(第三版),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参考文献:《群落生态学》李振基,陈圣宾编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必读文献

Integrative ecology : from molecules to ecosystems. Author Woodward, Guy. Call Number Q/1015783 Publisher Edition Publishing Date 2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外、实验和模型三大分支,但以野外调查方法及其数据分析和解释途径为主。三、课程大纲

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研究及其方法的发展历史

第四章、野外调查的准备和野外注意事项

第五章、动、植物种群调查

第六章、取样设计

第七章、生态空间格局

第八章、种群结构、动态、生物量与生产力

第九章、生态位

第十章、多样性

第十一章、生境因子(光、温、降水与湿度、土壤、地貌)与生态幅度(物候)第十二章、群落结构分析:外貌形态、物种构成、重要值、相似性与种间关系第十三章、植被分类和梯度分析

第十四章、自然干扰与群落动态

第十五章、实验设计

第十六章、生态学的模型方法(徐福留或高琼)

第十七章、3S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定位实验与生态学的网络研究

第十九章、实验一:野外调查-种群调查取样与分析

第二十章、实验二:一个实验生态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十一章、实验三:模型方法的实验

联系电话:62751179

E-mail: shz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