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宁晋县宁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宁晋县宁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
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翻开《辞海》、《辞源》或任何一本工具书,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中国人之所以还有词可用,有话可说,而且可以指望说得漂亮些,丰富些,滑头些,是因为古代有一批热情的语言创造者,确切地说是词汇创造者。若中国没有苏东坡,我们不仅在引经据典方面会有所缺失,民族语言宝库也会失落大量极富意味的词。孔子虽然强调“述而不作”,但一部《论语》,撇开别的巨大历史功绩不谈,单单从丰富民族词汇这方面考察,已当得起功德无量。说到“巧言令色”“和为贵”“温故知新”“尽善尽美”“惠而不费”诸词,即使冒昧地从经济角度考察,我们也可说其中每个词都价值连城。
可见,仓颉造字,文人造词,乃最天经地义之事。
今天的情况则令人沮丧,虽然语言始终在更新创造过程之中,不舍昼夜,但真正由当代文学家自铸的新词伟词,则少而又少。似乎所有的文学家都一致承认:创造语言的使命已经终结,剩下的只是如何运用已有的语言了。实际上,一次也写不出新词丽句、从来也不曾对祖国语言的丰富有过“美芹之献”的作家,绝对难称一流。
语言不是时装,见别人穿上去漂亮得体,就误以为自己只要依样画葫芦也能收到“漂亮得体”之效,这实在是外行之见。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大师拈出的“陌生化原则”虽不足以解释文学杰作的产生机制,但至少可检验一个作家是否够格。沈从文先生1934年1月在致妻子张兆和的信中提到一张有趣的帖子,我也一字不改地抄录如下:立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右边,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曰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若有人寻找弄回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吃言。谨白。
大学语文项目五+叙事
2、细述 细述是再现事件中的主要细节,使读者获
得生动形象的叙述效果,是一种分主次,严 加选择的介绍。这种叙述虽着眼于事态的全 过程的叙说,却具有一定的形象感、画面感 ,甚至还有某种程度的渲染,因而近似描述 。但描述更具体、更生动、更传神,更具有 想象的空间。
(三)叙述顺序
叙述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 叙、连叙和截叙。防止叙事节奏单调的的 重要方法之一是调整叙述的顺序。
项目五 叙 事
任务目标
1、能够选择恰当的视角,按照一定的线索, 叙述人和事。 2、能够分析既定事件,全盘考虑到叙述的 详略、顺序、情节,力争叙述生动形象。 3、能够根据给定情节,进行虚构叙述。 4、口语表达中内容较连贯,姿态语态适当, 尽量避免使用口头禅。
学习情境五 叙 事
任务分解
计划学时
材料: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 海的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 钠(食盐),63.7亿吨氯化钙,20亿吨氯化 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 占死海全部水总量的23%~25%。这样,死 海海水的密度显然大于人体的密度。
2、虚构叙事 要求想象合情合理,避免无关联想和荒诞
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 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 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的时候,他也只用了两 个字——“合格”。
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北京,毛泽 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 做什么?”邓小平只用两个字回答:“等待”。
读书笔记:《中国叙事学》杨义-重点内容摘录
杨义《中国叙事学》
重点内容摘录
⏹结构 ⏹时间 ⏹视角 ⏹意象 ⏹评点家
目录
导言: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 (5)
1.思维的三弦 (5)
2.对行原理 (5)
3.返回中国叙事本身 (5)
4.叙事形式法则的探讨 (6)
5.两级中和的原则 (6)
6.还原、参照和贯通 (6)
结构篇第一 (6)
1.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原理 (7)
2.道与技的双构性思维 (7)
3.结构要素:顺序、联结、对比 (8)
4.结构动力学——势能 (8)
5.结构形态历史发展的五个主题 (9)
6.组织结构的死法和活法 (9)
时间篇第二 (9)
1.作为人类经验的时间 (9)
2.时间表述的形态和文化密码 (10)
3.叙述元始和时间整体性 (10)
4.叙述元始的时间表现形态 (10)
5.历史时间和叙事时间 (10)
6.时间顺序和预叙的文化蕴涵 (10)
7.时间幻化与翻过一面看人生 (11)
8.时间的人文化和独特时间刻度的选择 (11)
9.时间非原生性及其功能 (11)
视角篇第三 (11)
1.视角的意义 (11)
2.视角和作者 (12)
3.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12)
4.视角的流动性 (12)
5.视角的一与多及其层面 (12)
6.聚焦与盲点 (13)
7.聚焦于“有”与聚焦于“无” (13)
意象篇第四 (13)
1.意象原型及其释义 (13)
2.意象的选择和组合 (13)
3.意象的类型 (14)
4.意象的意义指涉 (14)
5.意象的功能 (14)
评点家篇第五 (14)
1.叙事学的独特存在形态 (14)
2.粘附于直觉的理论思维方式 (15)
3.中国古典叙事评点体例 (15)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文学类阅读小说学案10分析叙事特征——精判特征,精析效果
学案10分析叙事特征
——精判特征,精析效果
复习任务 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事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2.学会分析小说叙事的特征,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
2024 九省联考《牵手》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
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
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
析。(6分)
叙事视角
(单一角度)
①小说叙
事艺术分
析是近几
年高考的
命题热点。
②高考考
查有单一
与综合两
个角度,以
前者为主。
单一考查
主要放在
文本的某
一叙事方
式及特征
上。
③命题者
一般先给
出叙事方
式,重在分
析“作
用”“效
果”。
2022 新高考Ⅰ卷《江上》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
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
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
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
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
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
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
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叙事人物
改写(单一
角度)
2021 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
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
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
叙事方法
(单一角度)
2019 浙江卷《呼兰河传
(节选)》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
征。(6分)
叙事特征
(综合角度)
2018 全国Ⅰ卷《赵一曼女
士》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
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
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6分)
叙事方式
(单一角度)
(说明:“叙事艺术”与学案9中的“故事情节”内容有交叉、重合。)
活动一借助教材,理解叙事知识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
1.叙事人称
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
(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简言之即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中人物所知。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知视角的重要意义: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交替使用的作用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是小说、影视作品中常用的叙事手法,它们在传达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上都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全知视角是指叙事者了解所有角色的思想和感情,能够展现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限知视角则是将故事仅仅局限在某一角色的视角之下,只展现该角色所看到的、所感知到的一切。这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能够让作品在情节展开和角色塑造上更加丰富,下面将分别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交替使用的作用。
一、增强故事复杂性
在小说或影视作品中,通过交替使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全知视角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或观众了解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而限知视角则可以让故事中的秘密和谜团更加神秘。通过这种复杂的叙事方式,作者或导演可以在故事中设置更多的悬念和转折,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二、丰富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
通过交替使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可以更加丰富地展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全知视角的使用可以让作者或导演深入描绘每个角色的内在世界,展现他们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而限知视角则可以让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加真实和深刻。通过这种交替使用,观众或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个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动机,增加对作品中人物的
认同感和共鸣。
三、提高故事张力和节奏感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交替使用能够提高故事的张力和节奏感。全知视角可以展现故事中的各个细节和情节,而限知视角则可以放大某一情节或场景的紧张和震撼。通过这种交替使用,作者或导演可以在故事中创造更多的高潮和转折,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戏剧效果和感染力。
现代文阅读题讲析,从《红岩》节选看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
文本二: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小说《祝福》的开头,就是采取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 写我回到阔别五年的鲁镇的心境和见闻,第一人称视角把鲁 四老爷充满理学俗儒味道的书房和被贞节观摧毁精神支柱的 祥林嫂之死联结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了反讽意味和社会哲学 的深度。而在叙述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时,又站在叙述者的角 度,采用全知视角,事故情节得以推进,主题得以彰显。
试题分析
● 1.下列对选文一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 ● B.第⑨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 C.第⑫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 D.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 ● 选C(A.错在“不希望”;B.错在“违心的话”;D.错在“侧重叙其革命经历”。)
● 妹妹拿出书包里的东西,给哥哥看。
文本一《红岩》节选
● ⑦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 “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 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 哥哥责怪妹妹把《挺进报》拿回家。
● ⑭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 两声,开向对岸。这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 家的时候了。
专题03 分析叙述视角-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3.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注意点
(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① 第三人称主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有限视角。 ② 第二人称算不上叙述角度,虽然“你”是小说中的
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而是从“我” 或“他”的角度看你,是从“我”或“他”的视角 来讲故事。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 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把斧头的记忆
赵明山 改变我命运的人叫储国恩,是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的大队长。 他个子不高,方脸阔嘴,黝黑粗壮,不像个带兵的队长,倒像个卖苦力 的。储国恩把我掂在手里,用大拇指试着我的舌刃,他的表情渐渐严肃 起来,突然抡起我劈向一根木头。 在我深深嵌进木头的那一刻,奇袭 姜庄子的作战方案已经成竹在胸。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
① “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他”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② 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③ 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 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例如:
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岩(节选)
⑴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⑵“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
⑶“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维,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分激动。
⑷“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⑸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
....幻.想.。”
⑹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我的书包咧?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
⑺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高三年级春学期开学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1.(3分)B【解析】“以限知视角叙事突出了曹刿……”错误,文中只说“(限知视角)使文本内部充满波折和由波折所带来的活力”。
2.(3分)B【解析】“比全知视角要优越”于文无据。
3.(3分)D【解析】此处凭借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优势,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4.(4分)
(1)多采用全知视角叙事;(2)多用顺叙连贯叙事;(3)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叙事。
【解析】(1)由原文“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的认可、突破和发挥”,可推知“多采用全知视角叙事”;(2)由原文“开始尝试采用倒装叙述和限制叙述”可推知“多用顺叙连贯叙事”;(3)由原文“创造了‘似说部非说部’……的小说形式,以议论而不是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可推知“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叙事”。共4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5.(4分)
(1)既积极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又敢于突破传统藩篱;
(2)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元素,在中西对话中探索创新;
(3)既转化传统,又输入新知,形成中西文化合力。
【解析】共4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6.(3分)C【解析】这句话指出同样的环境与教育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姨姥姥在安慰姥姥,认为姥姥没有必要在教育方式上太过纠结与自责,并非希望“我”坚持自我,摆脱束缚。
7.(3分)A【解析】这个情节没有为下文埋下伏笔。
8.(6分)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①作者,尤其是虚构叙事的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和事,往往拥有全知的权利和资格。在运用叙事谋略的时候,他们放出了叙述者这个幽灵,把全知的圆切割成文本中限知的扇面,这就是视角。视角有全知、限知之别,实际上是作者感觉世界的角度、程度、层面和方式,从中可以领会到作品蕴涵的某种哲学意蕴和审美趣味。
②中国古代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因为它不仅要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开头就这样落笔: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尝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以“高祖”称刘邦,这是史臣的视角。这一视角是全知的,不仅知其家世,而且知其性情、异行:见蛟龙盘在刘媪身上,似乎是刘太公的视角;见刘邦醉卧时有龙出现,却又似乎变为酒店主人的视角。正是在这半真半幻的全知视角中,历史叙事展示了开国之君的异生、异相、异行、异志,从而把本王朝的兴起加以神化或天意化了。
④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的视角,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认可、突破和发挥。一些精彩的历史叙事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实质相分离。因而限知视角的出现,反映人们审美地感知世界的层面变得深邃和丰富了。
小说专题训练——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小说专题训练------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栊翠庵品茶
曹雪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瓣爮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䀉”。妙玉斟了一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表达效果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表达效果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是两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全知视角可以将故事中所有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展现出来,读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而限知视角则只能从一个或少数几个特定角色的视角出发,读者只能了解这些角色所能观察到的事物和他们的思想感受。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表达效果。
全知视角的表达效果往往更加全面和细致。由于全知视角可以展示故事中所有角色的思想和情感,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例如,在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全知视角展现男女主角的内心独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情变化和冲突。全知视角可以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感受,使故事更加丰富和有趣。
限知视角的表达效果更加聚焦和专注。由于限知视角只能从一个或少数几个角色的视角出发,读者的关注点也会被限定在这些角色身上。这种方式可以使故事更加紧凑和紧张,吸引读者投入到角色的思考和行动中。例如,在一部悬疑小说中,作者可以选择限知视角来描绘侦探的思考过程和寻找线索的经历,让读者与侦探一同推理,增加悬疑和紧张感。限知视角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体验到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加强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在叙述方式上也有所差异。全知视角可以使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通过客观的语态来展示角色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方式可以使故事的叙述更加客观和中立,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限知视角则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角色的视角和语言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使故事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理需求。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 (5)
补充背景
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 专制恐怖统治。
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思潮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 之风。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 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 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 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告别“套中人”
“布尔金们”在套子的束缚中该如何“突围”?
课后作业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请结合《林教头 风雪山神庙》《祝福》《促织》《变形记》几篇课文,谈一 谈社会中束缚人性的“套子”是如何异化人的,并思考我们 现在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被“挣脱”的套子?我们如何才能 不被装进套子?请以《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为题, 完成随笔。
行: 一 坐 上 马 车 , 总 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内在的“套子”
住:只卧箱室子很,小床,上活挂像一着 帐子,一上床就拉 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情节
神态(脸色)
语言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脸色发青, 比乌云还要阴沉
从发青变成发白
争吵事件
脸色苍白
总结
别里科夫是一个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一位小姐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对上司应当尊重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
①作者,尤其是虚构叙事的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和事,往往拥有全知的权利和资格。在运用叙事谋略的时候,他们放出了叙述者这个幽灵,把全知的圆切割成文本中限知的扇面,这就是视角。视角有全知、限知之别,实际上是作者感觉世界的角度、程度、层面和方式,从中可以领会到作品蕴涵的某种哲学意蕴和审美趣味。
②中国古代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因为它不仅要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开头就这样落笔: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尝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以“高祖”称刘邦,这是史臣的视角。这一视角是全知的,不仅知其家世,而且知其性情、异行:见蛟龙盘在刘媪身上,似乎是刘太公的视角;见刘邦醉卧时有龙出现,却又似乎变为酒店主人的视角。正是在这半真半幻的全知视角中,历史叙事展示了开国之君的异生、异相、异行、异志,从而把本王朝的兴起加以神化或天意化了。
④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的视角,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认可、突破和发挥。一些精彩的历史叙事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实质相分离。因而限知视角的出现,反映人们审美地感知世界的层面变得深邃和丰富了。
⑤我国志怪小说中的佳作较多地采用限知视角。因为志怪小说不能在开始落笔的时候就让人一眼看出妖怪来,它需要用常态掩盖异态,用假象冒充真情,使人物(以及读者)遇怪不知怪,然后渐生疑窦,突然翻转出一个出人意表的结果。比如“白水素女”的故事,描写农家孤儿谢瑞在野外捡到一只大螺,养在水缸里。不久就出现奇怪的事情了:每
天种地回来,都有人做好饭菜。行文的视角是与谢瑞重合的,他特地安排鸡鸣出去,提前在天亮时回来,窥见一少女从水缸中出来,到灶下烧火。于是上前询问缘由,少女说自己是“天汉中白水素女”,天帝哀怜谢瑞少孤、勤谨,派她来为其“守舍炊烹”。这则动人的“仙话”,是从一个少年农夫的角度展开叙述的。少年捡螺、少女做饭,安排早出早归和隔篱偷窥,都是平平常常的事。但由于限知视角的缘故,在这些平平常常之外,隐藏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存在:银河中的仙女隐身在大螺之内,又走出螺壳为少年下厨。这种平常中的异常,反映了人们安居乐业、温饱自足的理想,写得曲折有致,掩映多姿。
⑥志怪小说的限知视角是一个写作实践的问题,在我国古代,它处于没有加以理论上的发猛、总结和升华的自在状态,因此也就未能广泛和深刻地影响文学或小说文体。章回小说结构宏大、线索纷纭,是不宜采取限知视角的,但这不排除它局部上的限知。由于缺乏理论上的自觉,这里的限知往往界限模糊,不时出现越界和脱轨行为。理论上的自觉,是到了明朝末年金圣叹删改和评点《水浒传》的时候才出现萌芽。且看金圣叹修改成的第二十回“宋江杀惜”故事的一段话(括号内是金氏对原文修改后的话):
[阎婆惜]正在楼上自言自语,只听得楼下呀的一声门响,婆子(床上)问道:“是谁?”宋江(门前)道:“是我。”婆子(床上)道:“我说是哩,押司却不信,要去。原来早了又回来,且再与姐姐睡一睡,到天明去。”宋江(这边)也不回话,一径(已)奔上楼来。
⑦金氏的改动不算大,他抓住原文中“只听得”三字做文章,夹评道:“三字妙诀。不更从宋江这边走来,却竟从婆娘边听去,神妙之笔。”这些话是很有艺术敏感的,“从婆娘边听去”,自然是限知视角了。但原文在贯彻限知视角时,未免有些界限模糊,从楼上的阎婆惜跳到楼下床上的婆子,又跳到推门上楼的宋江,事先相当紊乱。经过金圣叹的修改整理,限知视角的界限就严密化了,金氏理直气壮地如此评点说:“一片都是听出来的,有影灯漏月之妙。”所谓“影灯漏月”,就是挡住部分灯光,使之有照不到之处;漏下一线月光,使之又能够照到之处。“影灯漏月”一语,是限知视角的诗意化表述,它把限知的半为可感知,半为不可感知的界限巧妙地勾勒出来了。
⑧到了现代,限知视角在小说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它简直被视为对世界感觉精
致化和深邃化的一种标志。第一人称视角虽然不是限知视角的全部,但无疑是它的一个重要侧面。小说《祝福》的开头,就是采取第一人称视角的。它写“我”回到阔别五年的鲁镇的心境和见闻,第一人称视角把鲁四老爷充满理学俗儒味道的书房和被贞节观摧毁精神支柱的祥林嫂之死联结在一起,使作品具有了反讽意味和社会哲学的深度。
(取材于杨义《中国叙事学》)
链接材料一:
限知视角会留下某些叙事的空白,但这些空白不应该是平板的,而应该是富有暗示性的。暗示的极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贸然突破视角的界限,给人们留下寻味的余地。例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葛巾》一篇,写游历曹州的洛阳士人常大用在花园遇到美丽的女子葛巾,怀疑她是“贵家宅眷”或者仙女。随着接触的加深,常大用常常能“忽闻异香”,家中衾枕也“皆染异香”。这些暗示,已经把一个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精烘托得呼之欲出了,但毕竟没有点破,它只不过在一个潜在的信息源中,不断地发出某种信息,等待故事主人公最终的破译。
(取材于杨义《中国叙事学》)
链接材料二: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的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现代文阅读答案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现代文阅读答案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2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扇面”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列对文章(含链接材料一)中四则材料使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