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弯曲承载能力
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b i g g e s t d e c r e a s i n g a mp l i t u d e W s a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th g a f t e r i mp a c t w h i c h s h o u l d b e n o t i c e d . T h e r e i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c u r v e o f t h e d e n t d e p t h nd a t e n s i l e , c o mp r e s s i v e, l f e x u r a l s t r e n th g . KE Y W O RDS c o mp o s i t e l a mi n a t e s ;l o w —v e l o c i t y i mp a c t ;i mp a c t d a ma g e ;r e s i d u l a s t r e n th g
1 引 言
纤 维增 强树 脂基 复 合材 料 由于具 有 高 的 比刚度 和 比强 度 、 抗 疲 劳性 能好 及 良好 的可 设 计 性 等 优 点 得 到 了广泛 应 用 。然 而 , 复 合 材 料 结 构 在 使 用 过 程 中会 经 常遇 到 冲击 问题 , 如 飞鸟 的撞击 、 维 修 时不慎 掉落 的工具 和跑 道 上 溅 起 的 沙 石 等 , 这 些 冲 击 常使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损伤研究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损伤研究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容易受到低速冲击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对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损伤机理主要包括弯曲、剪切、拉伸和压缩等多种形式。
其中,弯曲和剪切是最常见的损伤形式。
在低速冲击过程中,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表面会出现裂纹和凹陷,进而导致板材的强度和刚度下降。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数值模拟、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等。
其中,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预测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在低速冲击下的损伤情况。
实验测试则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并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
理论分析则可以深入探究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损伤机理和规律。
研究表明,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损伤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冲击速度、冲击角度、板材厚度、芯材类型和面板材料等。
其中,板材厚度和芯材类型是影响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损伤的重要因素。
较厚的板材和高强度的芯材可以提高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
为了提高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如改变芯材结构、增加面板厚度、加强面板和芯材之间的粘结等。
其中,改变芯材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蜂窝结构来提高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抗冲击性能。
总之,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损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深入探究其损伤机理和规律,可以为提高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复合材料-金属混杂波纹夹层结构多次冲击损伤演化机理及表征方法研究
复合材料-金属混杂波纹夹层结构多次冲击损伤演化机理及表征方法的研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方面。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该项目旨在研究这种结构的多次冲击损伤演化机理和表征方法。
1. 实验研究: 通过制备单一复合材料和混杂复合材料组成的层合板作为夹层结构的上下面板、金属波纹板作为芯材的混杂复合材料夹层结构,采用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波纹芯材混杂夹层结构的基本力学性能、低速冲击和冲击后剩余弯曲承载性能开展研究。
2. 冲击能量的影响: 在60 J、80 J和100 J三种不同冲击能量下,研究了面板混杂铺层方式对波纹夹芯结构低速冲击性能及冲击后压缩强度的影响,并利用超声C扫和工业CT断层成像两种无损检测技术对波纹夹芯结构的冲击损伤机制进行了分析。
3. 低速冲击行为: 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板对低速冲击事件敏感,冲击产生的损伤会导致材料结构承载性能及使用寿命大幅下降。
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倾斜冲击力学行为。
4. 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中以舰艇碰撞防护为背景,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低速冲击实验方法、变形损伤机理、冲击吸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方法等几方面,回顾了近期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研究
( ) 伤 累积 法 , 用 动态 有 限元 计 算 层 板 的 冲击 4损 利 损伤 , 以其 对应 的退 化后 的刚度 作 为板 的初始 损伤 , 再 用损 伤 累积法 模 拟 板 的压 缩 破 坏 过 程 , 计 算剩 并
代 冲击 损伤 , 之后 用孔 边 断裂韧 性来 判定 板 的破坏 ;
1 面 内损伤及 失效 准则
复 合 材 料 层 合 板 的 冲 击 及 冲 击 后 压 缩 过 程 中 的
面 内损伤 主要 有纤 维断裂 、 体开 裂 、 体挤 压等 形 基 基 式 。J .H u等 考 虑各 种 应 力 对 不 同失 效 模 式 .P o 的影响后 , 出 了基 于应 力 的包括 基体 开裂 、 体挤 提 基 压 破坏 、 纤维 断裂 等 主要 破 坏 模 式 的冲 击 损 伤失 效 准 则 。文献 [ ] 3 作者 认 为基 于 应 变 的损 伤 准 则更 适 合 用来 预测 复合 材料 冲击损 伤 , 它们 是 : 纤 维拉 伸失 效
缩破坏特征及 C I A 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有 良 好的一致性 , 表明文中所采用的模型、 算法与损伤处理方
法 是 合 理 的
关
键
词: 复合 材料 , 算机模 拟 , 计 分层 , 限元 法 , 击 阻抗 , 击后压 缩 , 速 冲击 有 冲 冲 低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02 5 ( 0 2 0 - 1 - 10 -7 8 2 1 )40 80 5 6
中图 分类号 : 2 4 8 3 7 3 V 1. ,0 4 .
纤 维 增强 复合 材 料 层合 结 构 在 受 低 速 冲击 后 , 损伤将 严 重削 弱结 构 的压缩 强 度 , 结 构 安 全 性形 对 成潜 在 的威胁 。所 以研究 复合 材料 层合 板 的低速 冲 击损 伤及 剩余 压缩 强 度 ( A 值 )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CI 具 目前 计算 C I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4种 … : 1 软 化 夹 A值 () 杂法 , 冲击 损伤 等效成 规则 形状 的 软化夹 杂 , 后 将 然 用应 力准 则 、 变 准 则 或 其 他 准 则 判 定 板 的 失 效 ; 应 () 2 子层 屈 曲法 , 冲击 损 伤 看 作 大 小 不 同 的多 个 将 规则 形状 的分层 , 为 压缩 破 坏 过 程 是 各个 子层 不 认 断 发生 屈 曲失效 的过 程 , 当所有 子层 都屈 曲时 , 结构 发 生破 坏 ;3 开 口等 效法 , 一 个 圆孔 或 椭 圆孔 取 () 用
叠层缝合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压缩力学性能
叠层缝合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压缩力学性能顾 姝, 蔡长春, 余 欢*, 徐志锋, 王振军(南昌航空大学 轻合金加工科学与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南昌 330063)摘要:以铝合金ZL301为基体,碳纤维叠层缝合织物为增强体,采用真空压力浸渗工艺制备叠层缝合碳纤维增强铝基(叠层缝合C f /Al )复合材料。
通过室温落锤冲击实验,研究冲击载荷及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行为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工业数字X 射线成像系统观测其冲击损伤形貌,分析冲击损伤机理。
通过冲击后压缩(CAI )实验,研究复合材料在不同冲击能量下沿经纱方向的剩余强度,观察压缩试样宏观与微观断口形貌,分析压缩失效机制。
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作用下叠层缝合C f /Al 复合材料发生了显著的局部损伤,正面损伤区域出现了较明显的凹坑,而其背面出现明显的沿经向的裂纹,裂纹长度随冲击能量增加而增大,损伤模式主要表现为基体开裂和纤维断裂拔出;冲击后的经向压缩强度随冲击能量的增大而下降,压缩后的复合材料出现了从冲击裂纹端部沿纬纱方向扩展到试样边缘的横向裂纹,压缩宏观断口中纱线结构破坏严重程度随冲击能量的增加而加重,而压缩后的微观断口均呈现出纤维剪切断裂后参差不齐的形貌。
关键词:叠层缝合;C f /Al 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冲击后压缩;失效机制doi :10.11868/j.issn.1005-5053.2021.000209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053(2022)03-0080-0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 )因密度小、比强度高、比模量大、各项力学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其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以其高强高模、耐高温、可多维编织、热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脱颖而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其特殊的使用环境中存在如飞鸟、冰雹等外来物体的冲击,对复合材料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降低其力学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飞行安全。
低速冲击后含损复合材料夹层板剩余强度研究进展
16 2 10 4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 室,大连
E- ai:c nh @dl t e m l he r u , du. n c
摘
要 综述 了受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 夹层 板的损伤性 态研究进展,重 点介 绍了倍受 复合材料工程
结构设计 师所关注的受损复合材料夹层板 的剩余拉 / 强度.主要 内容为: () 压 1 复合材料夹层板损 伤特 征; () 2 剩余拉伸强度; () 3 剩余压缩强度; () 4 相关 问题 的讨论与研究展望.
一
样 ,抵 抗 低 速冲 击性 能 很 差 _2 l】 ’,当其在 制 造 成 型、 运输 、使 用 和维 护 过程 中受 外 来物 的低
速冲 击 ,如工 具掉 落、冰 雹 等撞 击 等,将 在 面板 造成 基体 开裂 和纤 维 断裂、 其面 板和 芯 体 间 的 界面 脱 黏等 多种 形 式 的损伤 ,从 而导 致 服役 期 间结构 承 载能 力 的弱 化,尤 其 是压 缩 [ 1 或剪 3 1  ̄ J 切 [1 1 承 载 能力将 出现 大幅度 的下 降. 92 6 , ̄ J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3 2 期
20 02年 8月 2 5日力 学进源自展 、 13 .2
NO. 3
AD VA N CES I M ECH AN I N CS
Aug. 5 2 , 2 0 0 2
低 速冲击 后含损 复合 材料 夹层板 剩余 强度研 究进展
关键 词 剩余拉压 强度 ,损伤, 复合材料夹层板,低速冲击
复合 材料 夹层 板 其 由复合 材料 层合 板 为上 、下面 板 和 比较厚 的密 度 小 的材料 如 泡沫 塑料 、 金属 或 非金 属 制成 的蜂 窝 、波 纹 板和 栅格 为芯体 胶 结 而成 ,见 图 1 .复合 材 料 夹层 板 与层 合 板
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剩余强度的研究
St udy on t he Post-i mpact Co mpressive Strengt h of Co mposite la m i nates , YAN Y i ng ZENG Dong
(Depart ment of fli ght Vehicle Desi gn and Applied m echanics , Beiji ng Uni versit y of , , A eronautics and A stronautics Beiji ng 100083 Chi na ) 摘 要:针对复合材料层板受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压缩强度问题进行分析计算, 把冲击破坏区看作一个含有随
i =1 n i =1
#
P i到冲击层板的极限压缩破坏载荷。图 4 为 4 mm 层板在受极限载荷作用下的最小主应 力分布云图, 其绝对值最大, 整块层板的主应力均 为负值, 其绝对值在冲击破坏区周围靠近 y 轴的 地方达到最大, 破坏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与试验 结果吻合。
上式 效模量参数; E, ! 为未破坏区的模量参数。 ! " 中的未知量为 E, 求解时显然少一个方程。 !, ", 在线弹性范围内, 冲击后层板受压缩时的载荷位 移关系呈线性关系, 通过压缩实验得到层板的总 体有效模量
E总 =
P L # A
( 2)
138
航
空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为在此压缩载荷P 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 位移; L 为压缩方向层板长度; A 为层板在压缩方 向的横截面积; E 总 是不均匀体和不均匀体周围 材料的弹性性能和大小尺寸的函数, 即有 ! " E 总 = g(R , L, W, E, ", E, ") ( 3) 式中: R 为冲击破坏区半径; L, W 分别为层板的 长和宽。 对于式 ( , 采用拟合式来代替, 即有 2)
低速冲击下纺织复合材料抗弯模量与能量吸收特性
UU S h u h u a 。 X U Q i u y u e , L I N L a n t i a n
( S c h o o l o f F a s h i o n ,s h a l l g I l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n g i n e e i r n g S c i e n c e ,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2 0 , C h i n a )
Be n d i n g mo d u l u s a n d e n e r g y a b s o r p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o me t e x t i l e c o mpo s i t e ma t e r i a l und e r l ow v e l o c i t y i m pa c t
传递冲击应力波 的性能更好 , 并 能在弯 曲形变 中吸收更多冲击能量 。 关键词 : 产业用纺织 品 ; 复合材料 ; 抗弯模量 ; 能量 吸收 ; 应力波
中图分类号 : T S 0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 2 0 4 4( 2 0 1 3 ) 0 9 一 O 0 0 4 — 0 3
SH ANGH AIT E XT I L E s cl £NC E& T EC HNOL 0GY
兰 ! 璺! 旦: 苎! ! 堂: 蔓! 塑
V O I . 4 1 N o . 9.2 0 1 3
研 究 报 告
低 速 冲击下 纺织 复 合 材 料抗 弯模 量 与能量 吸 收特 性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l a i t o n s h i p o f l o w i mp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c o mp o s i t e b e n d i n g d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e n e r g y a b s o r p t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i s ma i n l y s t u d i e d,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1. 引言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结构工程等众多行业的发展,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轻量化、防腐蚀等特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制造、公路桥梁、工业设备和建筑·装修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性能却常常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2.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低速冲击低速冲击是指在低速下发生的非常规冲击,可以造成轻微的甚至是严重的地面坑洞或者材料损坏,在锥角冲击试验、石头落下试验和飞行行李舱测试等场合经常出现。
对于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来说,低速冲击会对其造成损伤并降低其力学性能,严重时甚至导致其失效。
3. 低速冲击后的压缩行为由于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具有复杂的结构,低速冲击后的破坏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
研究表明,低速冲击主要会导致蜂窝芯材的压缩、覆盖层的剥离、缩孔和拉伸等破坏。
其中,蜂窝芯材的压缩破坏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最容易得到量化分析的。
4. 压缩性能测试方法为了研究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行为,通常需要使用压缩性能测试方法进行实验。
其中,模量测试和压缩强度测试是最常用的方法。
模量测试主要是检测材料在受力下的刚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可以在低速冲击的过程中监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
而压缩强度测试则是检测材料在受压下的破坏强度,能够直接反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5. 影响压缩性能的因素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在低速冲击下的压缩性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空心率,空心率越低,蜂窝芯材的结构越紧密,其强度和刚度也会越高,因此能够提高材料的抗低速冲击性能。
其次是材料的成分,随着纤维增强材料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也会提高,因此能够提高其抗冲击性能。
此外,制备工艺的不同也会对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性能产生影响。
6. 结论综上所述,在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后的压缩行为研究中,压缩性能测试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分析的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地模 拟 了 复 合材 料 层 合 板 的 冲 击 损 伤 文 献
.
[
9
1
,
5
-
1
6
]
层 可 以 通 过层 内 基 体裂 纹 表 征 因 此 本 文 采 用 连 续
.
,
提 出 基 于 材 料 应 变 能 释 放 的 损 伤 线 性 软 化模 型 伤程 度 经 应变 控 制 通 过 引 入 单 元 特 征 长 度 在
,
试验 中 的 观 测 值
而 非 根据 冲 击 条 件 下 单层 板 的 实 基 于 冲 击载 荷 下 复 合 材 料 层 合板 的 损 伤 机 理 分
.
际 应 力 状 态 确 定 断 裂 面 角 度 针对材 料 损 伤 萌 生 后 的 析
,
本文 认为
:
(
1
)
复 合 材 料 基 体 裂纹 将 直 接 造 成 材
预测 了
.
不 同 冲 击 能 量 下 复 合 材 料 层 合 板 的 低速 冲 击 损 伤 响 应 参 数
,
试 验 结 果 证 明 了 连 续 介 质 损 伤 力 学 模 型 的 有 效性
一
模 型 在 不 同 网 格 密 度 下 的 计 算 结 果 表 明 单 元 特 征长 度 的 引 入 可 以 在
,
提出了
.
一
种 各 向 异 性 材 料连 续 介 质 损 伤 力 学 模 型
,
模 型涵 盖 损
,
伤表征
、
损伤 起 始 判定 和 损 伤 演 化 法 则
,
3
个 方 面 通 过 材 料 断 裂 面 坐 标 下 的 损 伤 状 态 变 量 矩 阵 完 成 损 伤表 征
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
图1 冲击试验装置
Fig. 1 Impact test fixt ure
・1 4 2 ・
复合材料学报
的能量等级作用下 , 某些试验件凹坑深度已超过层 板的厚度 , 此时层板已被穿透 。同样随着冲击能量 的增大 , 背面基体裂纹的长度也增大 , 但当冲击能 量超过 0. 65J / 层时 , 背面基体裂纹长度的增长已很 平缓 , 这是因为背面基体裂纹已经到达试件的冲击 边界 。可 以 认 为 基 体 裂 纹 不 可 以 用 以 表 征 冲 击 损伤 。 图 3 ( c) 为损伤面积 ( 采用 C 扫描测量 ) 随冲击 能量改变的变化规律 , 可见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 , 层合板的损伤投影面积扩大 。材料 T300/ Q Y8911 相对于材料 T300/ 5405 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 , 其损 伤面积增加相对平缓 , 表明其具有更好的抗冲击阻 抗性能 。从试件的外观看 , 由于该系列试验的冲击 能量均较大 , 试件背面的铺层由于分层扩展被限制 而出现纤维断裂 。在相同的冲击能量冲击后 , 试件 的损伤面积分散性还是比较大 , 这是因为复合材料 工艺很难保证试件的厚度和基体分布完全一致 , 导 致板的弯曲刚度不同 , 韧性分布不均匀 , 以及板的 支持边界不完全一致等因素造成的 。 冲击后压缩 , 所有试件的破坏均起始于试件的 冲击点位置 , 沿垂直于载荷的方向扩展破坏 。图 4 为压缩破坏时前后表面的破坏形式 。试件在受压过 程中 , 分层扩展时层合板内会发出响声 , 当载荷较 低时 , 后表面会出现局部屈曲 。继续加载时 , 该失 稳区只沿垂直载荷方向 ( 90° 方向 ) 向两边扩展 , 而 在平行载荷方向 ( 0° 方向) 不变 。当载荷达到一定水 平时 , 板的前后表面铺层纤维发生断裂 , 紧接着整 个层合板发生最终破坏 。从破坏后板的侧边进行观 察 , 发现大部分铺层已发生断裂 。 图 5 给出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 CA I 试验结果 , 可以看出 , 随着冲击能量等级的增加 , 层合板的剩 余压缩强度线性比例下降 。而且还可以看出 , 随着 能量等级的增加 , T300/ Q Y8911 和 T300/ 5405 这 两种热固性材料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
Nomex蜂窝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及剩余剪切强度试验_常飞
第 12 期
118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2013 年 12 月
Nomex 蜂窝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及剩余剪切强度试验
常 飞,石晓朋,李曙林,杨 哲
(空军工程大学 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摘 要:Nomex 蜂窝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对低速冲击损坏较为敏感,针对 Nomex 蜂窝复合材 料冲击损伤问题,研究了蜂窝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损伤行为,并进行了剩余剪切强度试验,观察试验件应变值变化,得出 试验结构件破坏载荷和最大破坏应变,并与未进行冲击试验的试验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冲击损伤后,破坏载荷的保持 率为 69.0%左右,破坏最大应变的保持率为 78.8%,即冲击损伤使蜂窝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恶化,且影响较大。 关键词:蜂窝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剩余剪切强度 中图分类号:TH16;TB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997(2013)12-0118-04
损伤区域 950mm(2 37×35) 1022mm(2 43×38) 972mm(2 35×34)
2.3 冲击后剪切试验
3 试验结果及讨论
3.1 完好试验结构件剪切特性
试验中对未进行冲击试验的试验件进行剪切破坏试验,并通 过应变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加载过程中的实时应变数据。为分析试 验件的剪切特性,取中间部位正面应变花的通道(58~66)和背面应 变花的通道(178~186)号,W1 试验件载荷应变曲线,如图 8 所示。
1 引言
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由两块薄而强硬的复合材料层合板面 板,以及面板间比重轻、尺寸较厚、承载能力相对较弱的芯体材料 (蜂窝或泡沫)组成。该结构具备极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被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1],特别是机身蒙皮结构 中。
基于Hashin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低速冲击研究
基于Hashin准则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低速冲击研究吴振;陈健【摘要】利用ABAQUS软件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低速冲击过程中层内破坏以及层间破坏进行相关探究.在有限元模型中使用壳单元与实体壳单元模拟复合材料部分,利用Hashin准则并结合损伤演化过程模拟层内破坏,引入内聚力单元模拟分层破坏.通过与Y.Shi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体壳单元可更好地应用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低速冲击问题.并且基于上述结论以及在工程方面的应用对复合材料加筋结构低速冲击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可以较为有效地抵抗低速冲击破坏;冲击位置距筋条越近,结构吸收能量越多;结构破坏沿着筋条方向扩展.为复合材料加筋结构的设计以及仿真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05【总页数】9页(P12-20)【关键词】复合材料;层间破坏;Hashin准则;低速冲击;加筋结构【作者】吴振;陈健【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58+.3复合材料在制造与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同程度的冲击碰撞现象,且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刚度较低,对冲击载荷表现出相对脆弱的力学行为,因此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冲击分析十分必要。
国内外学者对复合材料冲击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许多成果[1-4]。
复合材料的冲击过程常常伴随多种损伤形式,并且这些损伤会共同作用在整体冲击过程中,因此亟待提出一种高效、稳定、快速的分析方法模拟复合材料冲击过程。
有限元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等领域,结合Hashin[5-6]、Chang-Chang[7]以及Puck[8]等人提出的失效判据,可有效分析层合板的层内破坏以及层间损伤问题。
本文采用传统Hashin准则对层内破坏过程进行进行模拟。
复材蜂窝夹层结构雷击及剪切承载能力试验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行业科技0 引言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由于比刚度、比强度高和可设计性等特点,在航空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
然而,直升机或其他航空器易在空中遭受雷击,雷击电流使得复材产生纤维、基体熔融、碳化及分层等损伤[2],从而使复合材料结构强度和刚度下降影响飞行安全。
因此,防雷击成为复合材料结构的重要研究领域。
高成等[3]研究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对雷击附着点的影响;丁宁等[4]、张纪奎等[5]对复合材料层合板雷击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田明辉等[6]研究了不同构型铜网防护层对于复合材料的雷击防护效果,发现在 2B 区域正六边形铜网的防护效果较好,在 1A 和1B 区域菱形铜网的防护效果较好。
朱健健等[7]对航空复合材料结构雷击防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主要有铝涂层保护法、延展金属网箔保护法、表面层保护法、成套电路保护法、复合胶膜保护法等。
本文针对在表面铺设一层防雷击表面膜(铜网)一次固化成形的典型蜂窝夹层结构,采用D +B +C *电流波形进行雷击试验,并对雷击前后的试验件进行剪切承载能力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在蜂窝表面铺设铜网表面膜的方法,能够对复合材料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试验件未出现严重损伤,剩余强度占比在98%以上。
1 雷击试验1.1 试验件参照《飞机雷电试验方法》ARP5416,选取典型雷击区域2A 区的结构件作为试验件,试验件采用500 mm × 500 mm 的典型结构尺寸。
试验件铺层信息如图1、图2和表1、表2所示。
作者简介:张运来,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直升机强度设计。
复材蜂窝夹层结构雷击及剪切承载能力试验张运来 王莹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天津 300000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图1 试验件1尺寸和铺层表1 试验件1铺层说明A-A 图2 试验件2尺寸和铺层表2 试验件2铺层说明1.2 试验过程雷电附着区分区和雷电流波形如表3所示。
复合材料长桁结构低速冲击响应及剩余压缩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ow-Velocity Impact Responseand Residual Compressiv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StringersCHEN Fang,YAO Weixi/ng",WU Fuqia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s and C-ontrol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P.R.China(Received10June2020;revised12July2020;accepted30July2020)Abstract:Three types of composite stringers were impacted from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Relationships between impact energy and visible defect length were found.The critical impact energy corresponding to barely visible impact damage(BVID)of each stringer was determined.Specimens with BVID were then compressed to obtain the residual strength.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all types of stringers,the critical energy of in-plane impact is always much lower than out-plane ones.In-plane impact causes much more decrement of stringers'bearing capacity than out-plane impact.For both impact directions,「stringers own the highest defect detectability,T-stringers come second.Meanwhile,T-stringers own the better residual strength ratio than I-stringers and J-stringers.Synthetic considering impact defect detectability and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after impact,T-stringers own the best compression-after-impact(CAI)behaviors.Key words:composite stringer;low-velocity impact defect;compression after impact;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CLC number:V258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5-1120(2020)04-0655-080IntroductionNowadays,composite is no longer a new material it once was.Based on the various studies of composites'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usage of composite structure has become as popular and important as metal structure does.However, just as composite owns some advantages that metal does not,composites'disadvantages also bring new challenges that people never meet during metal structure posites'impact responses and their mechanical behaviors after impact are one of these challenges^.Advisory circular20-107B made by the F 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indicated that the low detectable impact damage is very likely to cause obvious decrement of composite structures'load-bearing behaviors,especially the residual compression strength.Therefore,aviation composite structures'compression after impact(CAI)responses are needed urgently in research[3-5].For decades,researchers have made some progress.Cantwell et al.⑹found the threshold energy for impact damage from their experiment results. Moura et al.⑺proposed that composites'delamination damage after impact only located at the interlaminar region of plies with different angles.Robinson et al.⑻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act damage and composites'geometry parameters.Jia et al.⑼dealt with the impact damag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cruciform laminated plates.Huan et al.[10]tested impact response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sandwich plates.Mishra et al」山and Esrail et al.[12]analytically studied the impact damage initi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ompos*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address:**************.cn.How to cite this article:CHEN Fang,YAO Weixing,WU Fuqiang.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ow-velocity impact response and residual compressiv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stringers[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20,37(4):655-662./10.16356Zj.1005-1120.2020.04.016ite laminates.Naik et al.[13]considered the effects of laminate configuration on composite plates'impact responses.Apart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out-plane central-point impact responses of singular laminated plate,researchers also became interested in other topics,such as in-plane edge impact and CAI behaviors of composite structures.Ostre et al.[14-15] conducted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in-plane impact and proposed a corresponding simulation method. Malhotra et al.[16]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plane impact and near-edge impact.Abir et al」1门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lure mechanism and residual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composites.Caprino[18]and Nyman et al.[19]proposed an equivalent impact damage method to predict residual strength for composite structures.Li et al.[20], Sun et al.[21]and Feng et al.[22]investigated composite stiffened panels'impact response and their residual strength.Greenhalgh et al.[23-24]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impact defects on the compressive responses of CFRP stringer-stiffened panels.Ishikawa et al.[25]tried to find the temperature effects on stiffened panels'CAI behaviors. However,the problems on composite structures' impact damage and CAI responses caused by out-plane and in-plane edge impact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Therefore,the aim is to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the laminated stringers'impact damage and CAI behaviors under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types and impact directions.In this paper,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laminated composite stringers' CAI behaviors were tested.Two kinds of edge-impact load(both in-plane impact and out-plane impact)were separately applied to six specimen groups.Stringers'impact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and the certain energy level corresponding to barely visible impact damage(BVID)was discussed. Six groups'stringers with a same visible defect length were compressed to obtain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ngth.Impact damage visible detectability and residual bearing capacity were set as indicators for judging laminated composite stringers'CAI behaviors.1Experiment1・1SpecimenSpecimens are200mm-long composite stringers with two ends embedded into polymer foam (Fig.1).Stringer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oss section types(i.e.,I-stringer,J-stringer and T-stringer).Their cross-section shape and dimension parameters are shown in Fig.1.Three kinds of stringers have same cross-section area and weight.44尊63763199土二63JArea:720mm2Area:720mm2Area:720mm2Fig.1Geometric construction of stringers(Unit:mm)All specimens were laminated by carbon-fiber/ epoxy resin prepreg with thickness of0.184mm.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cking sequence was [士45/03/45/02/—45/90/45/0]S for I-stringer, [士45/02/45/02/—45/02/45/902/—45/0良for J-stringer and[士45/02/45/0?/—45/02/45/0?/—45/ 902/45/0]s for T-stringer.Specimens were named as SEDN(e.g.,TVI1),where S represents crosssection type(i.e.,I for I-stringer,J for J-stringer and T for T-stringer),E represents impact energy category(i.e.,V for variable impact energy or C for constant impact energy),D represents impact direction(i.e.,I for in-plane impact or O for out-plane impact)and N represents serial number.For example,JCO2represents the second J-stringer which isNo. 4C-HEN F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ow -Velocity Impact Response and Residual • (657)impacted under constant out -plane impact energy.1・ 2 Experiment methodBefore formal test , each specimen was namedand visual checked. Specimens with initial defect were picked out of experimental groups. For eachgroup , at least 12 specimens were impacted fromtwo directions (Fig. 2). Six of them were in -plane impacted and other six were out -plane impacted. They were all impacted under different impact ener gy to find energy -defect relationships. After they were impacted ,the defect length would be mea sured immediately. This measurement should be conducted with the same measure instrument and under the same atmosphere ( i. e.,A same research er used same measure tools and maintained a same posture under a same illumination condition ) . If en ergy -defect relationship was difficult to generalize , more specimens would be impacted.Out-plane impact direction /impactordirection Out-plane impactor _Fig.2 Impact stringersIn-plane impact directionIn-plane impactdirection irecti (nIn-plane 2impactorMiddle1spanIn-pl 和impact directionOut-plane impact directionimpactorOut-plane impactor and defect length measurement ofThe impact energy that leads BVID is definedas critical impact energy (CIE )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nergy -defect relationships and BVID value , in plane and out -plane CIE values of three groups canbe found. For each group ,three more specimens were in -plane or out -plane impacted under the corre sponding CIE. After that , these specimens wereuniaxial compressed to obtain damage distributionand residual strength.1・ 3 Experiment equipmentImpac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drophammer testing machine MTS ZCJ9162, whichmet the main test device requirements mentioned in standard ASTM -D3716. Its steel impactor was 16 mm in diameter and the maximum impact energyit could generate was 160 J. After the impactor wasrebounded , a rubber chuck would stop the impactorin order to avoid producing unexpected additional impact damage. Uniaxial compression after impactwas conducted on MTS 370 servohydraulic test sys- tem ,which can meet the test device requirements mentioned in standard ASTM -7137.2 Results2・ 1 Energy-defect relationship curveThirty -six stringers were averagely divided intosix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mpact directionsand cross -section shapes. Specimens within each group were impacted under variable kinetic energyto obta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fect length and im pact energy. Test results of certain groups did not show data variation tendency clearly ,so 13 morespecimens were additionally impacted. All these 49stringers ' impact test data and the logarithm -fitting curves are shown in Figs.3—5.In Figs.3—5, no matter what the stringers 'section type is ,in -plane impact test data always lo cate in the left side of out -plane test results. More over , within each groups ' scattering plot of visible defect v. s. impact damage ,a soft data -inflection canu n u一总U <D I l o ^fu pEqlsIAFig.3 I -stringer impact test data and energy -defectcurve658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Vol. 37u n n一q ^b u u二。
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弯曲性能研究
轻量化工艺,即采用新型制造工艺;三是采用轻量 化材料⑵.其中新型材料研究与开发作为汽车轻量 化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汽车减重的重要任 务,以碳纤维为主的一系列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 于现代汽车各个部位
曲面波纹夹层板有着优良的可设计性和适应 性,在制备前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对其内部夹芯
收稿日期:20 1 9 - 06 - 29
参数 面板尺寸 面板厚度 芯层高度 芯层厚度
数值/-380X180
1. 68 15 2
列铝合金强度高、密度低的特点,选取6061铝合金 为芯板材料,其基本力学性能见表 3.
表2 T700/BA9916碳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 Table 2 Bas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T700/BA9916
ResearchonBendingPerformanceofComposieCorruga"ed SandwichS"ruc"ure
SUN Hao , ZHAO Xiaoyu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 1 620, China)
1波纹夹层板的设计
波纹夹层板是由2个强度较高的薄面板以及 中间轻质波纹芯层组成的一种混杂复合材料夹层 结构「5'・波纹夹层板凭借高刚度、高强度一重量比 以及良好的隔音、绝热和吸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 航空航天、轮船舰艇等领域. 1= 波纹夹层板结构与尺寸
根据国际标准GB/T 1456—20051夹层结构 弯曲性能试验方法》,试样面板形状要求为长方形, 芯子厚度取15 --•对于蜂窝、波纹等格子型芯 子,试样宽度为60 mm,或至少应包括4个完整格 子•波纹板芯部有多种几何形状可供选择,包括正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数值模拟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数值模拟摘要:为了发展蜂窝夹层结构低速冲击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蜂窝夹层结构典型平板冲击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界面单元方式模拟蜂窝与面板之间的粘接效应。
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充分模拟冲击载荷下蜂窝与面板之间的脱粘现象,损伤扩展模式合理准确且通过仿真进行了不同冲击速度和冲击角度下的结构脱粘演化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能够支持蜂窝夹层结构的设计和缺陷处理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蜂窝夹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扩展;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由于轻质、高强及耐疲劳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其中芳纶纸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除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性能外还具备低介电的特性,多被用于雷达罩等对透波和隐身性能要求较高的功能性能一体化部位。
考虑到受力特性及使役功能,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多为刚度强度较高的上下复合材料面板和低密度蜂窝结构组成,面板与蜂窝之间通过粘接剂胶接。
典型的蜂窝夹层结构如图1所示。
图1蜂窝夹层结构示意图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的面外性能较弱,抗冲击性能较差。
对冲击损伤引起的强度降高度敏感。
冲击损伤的来源很多,在实际的制造、装配、使用和维修等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载荷包括工具掉落、跑道碎石、冰雹和鸟撞等。
经国内外研究发现,冲击损伤能够很大程度地破坏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的完整性,冲击载荷造成的损伤面积大、损伤形式多,严重影响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因此,开展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的冲击损伤萌生和演化规律显得十分重要。
(a)面板损伤(b)面板和芯体损伤扩展图2蜂窝夹层结构冲击损伤示意图相关学者对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的冲击损伤问题已开展了较多研究。
在试验研究方面,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的冲击损伤机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夹层结构具有不同于层压板的冲击损伤模式,除了包含Cantwell提到的所有层压板冲击损伤模式(纤维-基体脱粘、纤维断裂、层间基体开裂等)以外,还存在面板-芯体脱粘、芯体压碎等破坏形式。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修补结构低速抗冲击性能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修补结构低速抗冲击性能
李娜;路鹏程;才华;张璟璇
【期刊名称】《航空材料学报》
【年(卷),期】2022(42)5
【摘要】采用换芯挖补修理方法,对铝蜂窝夹层复合材料板进行单侧面层及蜂窝芯损伤的修理。
对完整蜂窝夹层板和修理蜂窝夹层板进行落锤冲击实验,对比分析换芯挖补修理对蜂窝夹层板耐冲击性能的影响。
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和宏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蜂窝夹层板在受到低速冲击时的损伤形式,研究其内部损伤规律,并对其冲击后剩余压缩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完整蜂窝夹层板和修理蜂窝夹层板的损伤面积均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的冲击能量下,完整蜂窝夹层板的损伤面积大于修理蜂窝夹层板的损伤面积;修理蜂窝夹层板的冲击载荷曲线类型较完整蜂窝夹层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较好的抗冲击性能,相同冲击能量下,修理蜂窝夹层板的CAI强度高于完整蜂窝夹层板;破坏机制包括冲击损伤破坏和压缩破坏的扩展,修理蜂窝夹层板蜂窝拼接区的抗冲击性能最好。
【总页数】10页(P109-118)
【作者】李娜;路鹏程;才华;张璟璇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32
【相关文献】
1.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的局部脱粘缺陷修补评价
2.芯体壁厚对 Nomex 蜂窝夹层结构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3.树脂基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的修补技术
4.车辆底部防护蜂窝夹层结构抗冲击性能分析
5.铝蜂窝夹层结构抗冲击性能试验与数值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冲击后压缩数值模拟分析
ˆ ˆ t 纤维拉伸( 11 0 ) : F f 11 12 T L X S
2
2
(1)
ˆ 纤维压缩( 11 0 ): F f
c
ˆ 11 C X
2
(2)
2 2
ˆ ˆ ˆ t 基体拉伸( 22 0 ) : Fm 22 12 T L Y S
,
采用基于各种破坏准则的点应力或平均应力判据确定板的失效强度;(2)子层屈曲法,将冲击损伤看作大小 不同的多个规则形状的分层,认为压缩破坏过程是各个子层不断发生屈曲失效的过程,当所有子层都屈曲 时,层板发生破坏;(3)开口等效法,用一个圆孔或椭圆孔取代冲击损伤,之后用孔边断裂韧性判据来判断 板的破坏;(4)损伤累积法,利用动态有限元计算层板的冲击损伤的刚度降,作为板的初始损伤,用损伤累 积法模拟板的压缩破坏过程,并计算剩余压缩强度。 由于夹层结构的层间性能和抵抗低速冲击性能较弱,在低速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会造成面板基体开裂
式中,M 表示冲击质量,V 表示冲击速度,n 表示赫兹接触参数。根据这表达式可知,冲击接触时间 跟冲击速度是成反比的,但是冲击接触时间 T 最终还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估算尝试来得出[13]。通过一系列
c
的估算,在 10J 能量的冲击下其接触时间 T =0.00037s,而在 30J 能量的冲击下其接触时间 T =0.00035s。
图 3 泡沫夹层有限元模型
图 4 冲击模型边界条件
2.2 材料强度准则
泡沫夹层结构的上下面板为复合材料层合板,传统的层合板失效理论都是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的,如
3
最大应力准则 最大应变准则等,这些准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应变描述的 Hashin 破坏 准则[12]对层合板进行失效分析,该理论包括了纤维拉伸断裂、纤维压缩屈曲、基体在横向拉伸和剪切下的 断裂、基体在横向压缩和剪切下的压溃等失效模式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7卷第1期2018年2月船海工程SHIP &OCEAN ENGINEERINGVol.47 No.1Feb.2018DOI:10.3963/j. iss n. 1671-7953.2018.01.012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弯曲承载能力\谢1,刘 2(1.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武汉430064;2.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摘要:制备上下面板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层合板、芯层为铝合金压制波纹的杂交复合结构,对其开展低 速冲击性能试验及冲击后的剩余载能力试验。
结果表明,低对复合纹结构造成的损会对其剩余载能力大的,但的增大,剩余载能力却变化极小,而位置对结构的剩余承载能力非常明显。
关键词:复合;波纹结构;冲击载荷;弯曲承载能力中图分类号:U66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953(2018)01-0051-04复合 结构比强度高、比大,其面芯 ,可以根据功能需要自由组合,用 [1]。
合 结构在遭受低 t 载荷作用时,内部易于 ,从而造成结构力学性能的退化,剩余载能力降低,一直受到国内外 的关注[2-]。
对于复合 丧结构在低 后的压 拉伸性能研及[6-],而针对 后剩余 载能力的及。
但对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来说,其剩余弯曲强度则是最为关心的主要因素。
为,通过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面板和铝质波纹芯材的结构,低 实验,探以及 部位对其 余 载 力的 。
1试样制备试 由碳纤 面 铝 合金 纹芯成,见图1。
a)波纹夹层结构b)单胞尺寸图1梯形波纹的形状和制备的波纹夹层结构试件铝合金波纹板2A12-T4尺寸为300 m m X 96 m m x0.5 m m,力学性能参数见表1。
复合材料层收稿日期:2017-11 -21修回日期:2017-12-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9110)第一作者:骆(1979—),男,,高工程师研究方向:船体结构设计,复合合板的原料为单向碳纤维预浸料(T700/3234),力学性能见表2。
合 面板的铺层顺[0。
/90〇/0〇/90〇] s,尺寸为 300 m m X 96 m m X 1m m。
表12A12-T4铝合金板材的基本力学性能密度/(kg + m-3&j p量拉强/M P a2 70070 0.3460表2#T700/3234碳纤维预浸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符号属性值纵向弹性模123 G P a Q22横向弹性模量8.4 G P KQ33面外弹性模量8.4 G P K>2,>3泊松系数0.32>3泊松系数0.30 112,1131-2方向,1-3方向剪切变模量 4 G P K1232-3方向剪切变模量 3 G P KY纵向拉伸强度 2 100 M P aY纵向压强800 M P KZ横向拉伸强度25 M P KZ横向压缩强度120 M P a面外拉强50 M PU12,U23,U13切强40 M P P密1 560 k g/m32 实验方法2"冲击实验落锤 实验机见图2k&,主要由夹持机构、头和防止二 的 置等 。
3构主要由 两块 口的平行铁块 ,冲击过程中试件被固定在气动 ,压力为0.02 M P a( 力远小于波纹夹芯结构的压缩强51)。
力传感器通过螺杆连接在横梁上,另一端 连接金属冲头,量程10 S N。
图2落锤冲击实验及三点弯曲实验装置2.2三点弯曲实压载头与两 撑结构的顶部均为半球形,直径为20 m m,两 撑结构间 200 m m。
弯实验的加载 1 mm/m i n,压载头的作用位置为遭受正面 的面板。
比较完善试件与 试件在 载能力的,完善 试件的 载能力实验。
分析 位置对 载能力的,分针对位置在 的试件进行 载能力实验。
2.3 头形状及冲击位置实验采用半球形冲头,冲头直径为12.0 m m,见图3。
锤质 13.2 kg。
分 纹的作 部位,考虑 以及同一 部位的 特性,冲击过调节落锤的高度来实现。
y y y y y v v y\v v ya)位于短边()(S-SS)b)位于长边(S-SL)图3冲击位置示意3 实验结果3.1冲击实验结果面遭后的损伤照片及整体冲击损伤的变形见图4、5。
*位置在试件 的力-时间历程曲线见图>a); 70 J,位置分别在 的力-时间历程曲线的比较结果见图6b)。
图6a)可以 ,力-时间历程曲线具a)能量5J(冲击短边S-SS-05J)b)能量10J(冲击短边S-SS-10J)c)能量20J(冲击短边S-SL-20J)d)能量40J(冲击短边S-SS-40J)e)能M70J(冲击短边S-SS-70J)f)能量70J(冲击长边S-SL-70J)图4不同冲击能量下碳纤维上面板损伤照片a)能量5J(冲击短边S-SS-05J)b)能量10J(冲畓短边S-SS-10J) c)能量20J(冲击短边S-SL-20J)d)能量40J(冲击短边S-SS-40J)e)能量70J(冲益短边S-SS-70J)f)能量70J(冲虚:长边S-SL-70J)图5不同冲击能量时铝合金波纹夹芯结构的损伤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
1&当 小于等于20 J时,冲头 面,面与芯载荷的作用,直芯层腹 现屈曲(见图5a)、b)、c)所示&,冲力达到第一个峰值。
芯 屈曲后,其载力 ,力 小,然后 升,直 到峰值后开始 。
2)当大于等于40 J时,由于动力效的,芯腹板的屈曲载所提升,但由于过大,上面 芯层很 穿透(见图5d)、e)),载峰值达到最大,。
由于在穿透上面 芯层的过程中,冲头的动能已支撑52经消耗过多,冲头的剩余速度已经很小,在下行过 程中遭受周围碳纤 芯材的 ,力线现 势。
3)当70J时,面 铝合金芯 穿透(见图59),力线出现第二个明的峰值,此峰值载 对 碳纤维面板的承载能力极限值。
冲头穿透下面 后,由于冲头到周围纤 芯材的 ,其载能力并:,而呈现 的趋势。
4&图6b&,与 所测得的力曲线不同的是:,力线出现3个峰值,其中第一个峰值为碳纤维面 裂的极限载荷,与 •的第二个峰值(面 裂)基一致;第二个峰值相对于 的第一个峰值要大10\,这,芯腹会 屈曲现象(该现象会降低峰值载荷的水平&,而 拉伸变形,从而高了力的峰值,直芯裂,力线$头及到芯材面碳纤维面板,载升,直芯碳纤维面 穿透时载。
3.2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载荷作用位置分别位于 的未遭的完善结构三 实验过程见图7,采用位移方 载(见图7a)、b))。
可以压载头位移的增大,碳纤维面 始断裂失效(见图8a)、b)),而铝合金芯层则出现不同的失 效模式,当载时,铝合金芯层腹板向内屈曲;而 载时,芯腹板向外屈曲。
而面板基 现明 的现 。
70 J的剩余 载能力实验结果见图8c)、d)。
<i=10 mm<i=10 mma)压头压短边(S-SS-00J)b)压头压长边(S-SL-00J)图7未损伤试件三点弯曲试验a)未损伤试件弯曲实验后b)未损伤试件弯曲实验后上面板断裂(压头压短边)上面板断裂(压头压长边)c)损伤试件弯曲实验启d)损伤试件弯曲实验后的下面板(压头压长边)的侧面(压头压长边)图8三点弯曲实验结果纹夹层结构的剩余 承载能力曲线见图=。
由图9a)可见,当5 J时,载能力降低约21\$当压载头垂向位移/mm压载头垂向位移/mmb)同一冲击能量下冲击短边和冲击长边图9不同冲击能量下波纹夹层结构的剩余弯曲承载53第$期10 J 时,弯曲承载能力降低约34%;随着冲击能 量继续增加,其弯曲承载能力基本保持不变。
而载荷作用位置对弯曲承载能力的影响则主 要是由于芯层失效模式的差异所致;对于未遭受 冲击的试件,承载能力主要依赖于上下面板,因此 弯曲载荷作用位置对其影响极小,其弯曲承载能 力基本相同(见图9b)); —旦试件遭受冲击载荷 而损伤,当冲击短边时,由于芯层腹板发生屈曲, 造成了芯层腹板弯曲刚度降低,弯曲承载能力下 降;而冲击长边时,芯层腹板并未发生屈曲失效, 而是拉伸破坏,其弯曲刚度降低较小,使得其弯曲 承载能力较冲击短边时约大28\,而较未损伤结 构的承载能地仅减少约13\。
4 结论1)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在未遭受冲击载荷作用时,其弯曲承载能力大小主要由上下面板 提供,一旦遭受冲击损伤,面板的承载能力迅速下 降,试件的剩余承载能力主要依赖于芯层;2) 即使很小的冲击能量下都会对复合材料 面板造成内部损伤,导致面板承载能力的下降,影 响整个结构的剩余弯曲承载能力。
但是,在复合 材料面板承载能力下降后,铝合金芯层起到主要 承载作用,而铝合金芯层的承载能力与其弯曲刚 度有关,冲击能量的加大并不会对铝合金芯层的 弯曲刚度有较大的影响(铝合金芯层仅仅只是局部损伤),因此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整体结构的 剩余弯曲承载能力变化极小。
但是对于不同冲击 位置,铝合金芯层的损伤程度不同,因此造成了不 同冲击位置,整体结构的弯曲剩余承载能力变化大。
参考文献[1 ] K U J A L A P,K L A N A C A. Steel sandwich panels in marineapplications'】]. Rodogradnja ,2005,56(4):305-314.[2] 于野,盈亮,胡平,等.高强钢波纹夹芯结枸的力学性能研究[J ].固体力学学报,2014,35(3):302-307.[3] 于渤,韩宾,徐雨,等.空心及P M I泡沫填充铝波纹板夹芯梁冲击性能的数值研究[J ].应用力学学报,2014,31(6):906-911.[4] H E W e n -t a o ,L I U Jing-xi ,T A O Bo. Experimental andnumerical research on the low velocity impact behavior ofhybrid corrugated core sandwich structures [ J ]. C o m posite structures ,2016,158 :30-43.[5] LIUJing-xi ,H E W e n -t a o ,X I E De. T he effect of impac-tor shape on the low-velocity impact behavior of hybrid corrugated core sandwich structures [ J ]. Composites Part B ,2017,111:315-331.[6] D A V I E S G A O ,H I T C H I N G S D ,B E S A N T T ,et a l .Compression after impact strength of composite sandwich panels[ J ]. C o m p o s struct ,2004(3) :1-9.[7] 郑宇宁,邱志平,苑凯华.复合材料波纹板在剪切载荷下的屈曲特性分析及可靠性优化[J ].振动与冲 击,2016,35(19):7-15.On the Residual Flexural Strengtli after Low-velocity Impact of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s witli Corrugated CoreLUOWei 1,XIEWei 1,LIUJing-xi 2(1. 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 ,W u h a n 430064,C h ina ;2. 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andOceanEngineering ,Huazho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W u h a n 430074Abstract : Acorrugated core sandwich structures were fabricated with c 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 C F R P ) face sheetsand a l u minum alloy cores. Experimental s 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mpact d a mage and residual flexural strength. T 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dual flexural strength of corrugated core sandwich structures is affected by dama g e resulted by low-vvlocity i m pact. There is a slight reduction as further increasing of the impact energy. T he residual flexural strength is affected by the impact location.Key words : composite material ; sandwich structures with corrugated core; impulse load; flexural strength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