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西湖游记》.doc
【西湖游记一】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一】阅读答案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⑤,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⑥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做动词,划船.③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④颊:少女的面颊.⑤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⑥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⑤石篑:一个人的号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⑦张功甫:人名⑧恋:迷住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设色:用颜色描绘 ?夕舂:夕阳 ?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受用:享受.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眉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西湖二》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重点词语理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止:通“只”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答:“即”最能表现.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内容仅供参考。
西湖游记文言文
西湖游记文言文
余昔游于西湖,观其水清而绿,山秀而幽,真为天下绝景也。
今得闲暇,欲述所见,庶几能使后人知晓其美。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四周环山,水面面积广阔,湖中有三座岛屿,分别为太湖岛、锦带岛、赵公山,岛上有亭台楼阁,极为壮观。
湖中还有断桥残雪、雷峰夕照等景点,皆为杭州名胜古迹。
余游西湖之时,正值春日,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湖畔柳树垂丝,桃花盛开,芳草萋萋,蝶舞蜂飞,景色宜人。
湖中白鹭飞翔,鱼儿嬉戏,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太湖岛为西湖之最大岛屿,岛上有白堤、苏堤、杨公堤等著名景点。
白堤为一长堤,两旁柳树成荫,春日里桃花盛开,夏日里荷花簇拥,秋日里菊花争艳,冬日里梅花含笑,四季景色各异,皆为人所称道。
苏堤为一曲弯曲的堤岸,两旁翠竹成林,春日里垂柳拂水,夏日里荷叶浮翠,秋日里菊花争艳,冬日里梅花含笑,四季景色各异,皆为人所称道。
杨公堤为一长堤,两旁梅花盛开,冬日里梅花含笑,景色宜人。
锦带岛为西湖之次大岛屿,岛上有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著名景点。
花港观鱼为一处园林,池中有金鱼游弋,极为壮观。
曲院风荷为一处荷花池,夏日里荷花簇
拥,花香四溢,景色宜人。
赵公山为西湖之最小岛屿,岛上有三清观、芙蓉洞等著名景点。
三清观为一处道观,供奉三清神像,气势恢宏。
芙蓉洞为一处山洞,洞内有石钟乳、石柱等奇观,极为壮观。
西湖之美,实为天下绝景,余游西湖之时,心旷神怡,感叹自然之奇妙,人文之精华,实为一生难忘之经历。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教辅精选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
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之⒈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⒉助词⑴。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⑵。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⑶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⑷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⑸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⒊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 .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西湖游记一】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一】阅读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西湖游记西湖游记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①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②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③,花光如颊④,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⑤,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⑥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注释:①突兀:高耸的样子.②棹:船桨.这里做动词,划船.③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④颊:少女的面颊.⑤如绫:形容极细软平滑.⑥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遇洛河之神之事.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⑥园中梅,张功甫⑦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⑧,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⑨,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⑪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⑫,始极其浓媚⑬.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⑭,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⑤石篑:一个人的号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⑦张功甫:人名⑧恋:迷住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⑪设色:用颜色描绘⑫夕舂:夕阳⑬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⑭受用:享受.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眉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第一层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第二层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第三层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西湖二》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重点词语理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止:通“只”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答:“即”最能表现.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西湖游赏》阅读理解及答案
《西湖游赏》阅读理解及答案《西湖游赏》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
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
承平时,头船如大绿、间绿、十样锦、百花、宝胜、明玉之类,何啻百余,其次则不计其数,皆华丽雅靓,夸奇竞好。
而都人凡缔姻、赛社、会亲、送葬、经会、献神、仕宦、思赏之经营,禁省台府之嘱托,贵珰要地,走贾豪民,买笑千金,呼卢百万,以至痴儿呆子,密约幽期,无不在焉。
日糜金钱,靡有纪极。
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此语不为过也。
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至禁烟为最盛。
龙舟十余,彩旗叠鼓,交午曼衍,粲如织锦,内有曾经宣唤者,则锦衣花帽,以自别于众。
京尹为立赏格,竞渡争标。
内珰贵客,赏犒无算。
都人士女。
两堤骈集,几无置足地;水面垂楫,栉比如鳞,亦无行舟之路。
歌欢萧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
若游之次第,则先南而后北,至午则尽人西泠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舸矣。
弁阳老人有词云:“看画船尽人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盖纪实也。
既而小泊断桥,千舫骈聚,歌管喧奏,粉黛罗列,最为繁盛。
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
此虽小技,亦有专门。
爆仗、起轮、走线之戏,多设于此,至花影暗而月华生,始渐散去。
绛纱笼烛,车马争门,日以为常。
张武子诗云:“帖帖平湖印晓天,踏歌游士锦相牵,都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
”最能状此景。
茂陵①在御,略无游幸之事,离官别馆,不复增修。
黄洪诗云:“龙舟太半没西湖,此是先皇节俭图。
三十六年安静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理宗时亦尝制一舟,悉用香楠木抢金为之,亦极华侈,然终于不用。
至景定②间,周汉国公主得旨,偕驸马都尉杨镇泛湖。
一时文物亦盛,仿佛承平之旧,倾城纵观,都人为之罢市。
然是时先朝龙舫久已沉没,独有小舟号小乌龙者,以赐扬郡王之故尚在。
其舟平底有柁,制度简朴。
或传此舟每出必有风雨,余尝屡乘,初无此异也。
【注】①茂陵:这里指代南宋宁宗赵扩。
古诗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赏析
古诗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赏析文言文《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uì)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时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 ōn)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
“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
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夕阳的代称。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
《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西湖游记余至湖上文言文
西湖游记余至湖上文言文(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丰,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研发,尤为奇景。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终了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精,皆在朝日始出,夕掘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凌驾,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就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难能可贵,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1)为春为月:就是春天,就是月下(2)夕岚:傍晚的山光(3)尔:遏制(4)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5)尤:特别(6)石篑:一个人的号(7)傅金吾:傅姓的锦衣卫官员(8)张功甫:人名(9)恋爱:吸引住(10)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11)湖光染翠:湖水药瓶像是翡翠通常碧绿(12)设色:用颜色描绘(13)夕掘(chōng):夕阳(14)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15)难能可贵:享用。
从武林门朝西,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湖上了。
中午进入昭庆寺,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入湖里。
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观看,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
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
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
西湖最帅的时间就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帅的时刻就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弥漫的傍晚。
西湖游记 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阅读答案西湖游记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以它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西湖的美景让人陶醉。
湖泊清澈见底,碧水如镜,周围的群山环抱,山水相映成趣。
每年春天,湖边的樱花盛开,美得让人屏气凝神。
夏天,湖水碧绿,游客可以在湖上划船,尽情畅游。
秋天,湖岸的杨柳垂下来,像一条金色的河流,在微风中摇摆。
冬天,湖上的冰天蓝,湖岸的梅花竞相开放,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无论什么季节,西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人难以忘怀。
除了美景,湖边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名胜古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潭印月”。
三个小湖泊呈“印”字形排列,形成了一个湖中有湖的奇观。
湖边还有雷峰塔,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高亭型的塔身和奇特的朱红色使它成为湖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还有苏堤、白堤等,它们都是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在西湖游玩时,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杭帮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游客可以尝一尝它们的传统菜肴,例如东坡肉、西湖醋鱼等,这些菜肴既美味又地道。
此外,还有龙井茶,它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非常受到游客的喜爱。
品茗之余,还可以买一些特色小吃作为纪念品,例如著名的西湖藕粉和混沌等。
这些美食一定会让您的舌尖上的西湖之行更加完美。
西湖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湖泊。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许多博物馆,了解湖泊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美术馆,这里收藏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和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西湖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许多文人墨客的故居和纪念馆。
游客可以参观这些古建筑,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总之,西湖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这里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古老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来到这里,您将体验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美食文化。
无论是游玩还是休闲,西湖都是一个理想的目的地。
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将让您流连忘返,成为一段难忘的旅程。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西湖的魅力吧!。
高中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西湖游记
西湖游记
余至湖①上,寓辋川四可楼②已半月。
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
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
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
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③,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选自邵长蘅《青门旅稿》卷四)
【注释】①湖:西湖。
②辋(wǎng)川:作者族兄邵远平(号戒庵)的别墅名。
四可楼:辋川别墅中的楼名。
③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
1.文中“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中“寓”的意思是。
(1分)
2.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作者夏天“未能往”的原因。
(2分)
3.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1.(1分)寄居。
2.(2分)夏天太热。
【解析】细读全文,从“暑甚,未能往”可以看出,没能够前去游览的原因是夏天太热。
3.(2分)作者雨过后游西湖的所见所闻。
【参考译文】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
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
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没能够前去游览。
农历七夕后第五天,雨过后微微有些凉意,峰峦环抱着西湖,远望青山翠绿欲滴,就像刚洗过一样。
夜里,看见明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轻波荡漾,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净明澈。
袁宏道西湖游记阅读答案(最新版)
袁宏道西湖游记阅读答案袁宏道西湖游记阅读答案。
袁宏道西湖游记阅读答案篇一《西湖游记》袁宏道西湖游记阅读答案篇二《西湖游记练习》西湖游记二则习题精选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突兀棹小舟花光如颊为朝烟为夕岚石篑数为余言罗纨之盛夕舂未下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光如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时为桃花所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组加重的词。
①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 ②西湖最盛,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③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 与杏桃相次开发________________ 白发汗丈________________ ④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 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 西湖最深,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解释。
石篑数为余言突兀棹小舟花光如颊为朝烟为夕岚石篑数为余言罗纨之盛夕舂未下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光如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时为桃花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西湖游记 阅读答案2篇
西湖游记阅读答案第一篇:西湖游记西湖是中国杭州市的一座著名的湖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
我有幸前往西湖旅游,亲身体验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来到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水的宁静和湖岸的风景。
湖水平静如镜,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仿佛一幅琼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湖岸蜿蜒曲折,绿树成荫,白墙红瓦的古老建筑与风景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在西湖游览时,我参观了一些著名的景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断桥和雷峰塔。
断桥是西湖的标志之一,它曾经是一座通往湖心小岛的桥,如今只剩下了桥的一部分,因此被称为断桥。
站在断桥上俯瞰湖水,远处的雷峰塔朦胧地映入眼帘。
雷峰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塔身高耸,庄严肃穆,是西湖的又一著名景点。
除了景点,西湖还有许多美食。
我品尝了当地的著名小吃,如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
这些美食口味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西湖还出产龙井茶,我也品尝了一杯正宗的龙井茶,清香扑鼻,回味无穷。
在西湖游览的几天里,我一直沉浸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每天早晨,我都会起个大早去湖边散步,享受清晨的宁静和美丽。
白天,我会租一条小船,在湖上划行,感受微风拂面的愉悦。
晚上,我则会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欣赏湖边的夜景,以及水面上的倒影。
西湖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美景、美食和宁静让我感受到了杭州的魅力。
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到西湖,重新感受这里的美丽和宁静。
第二篇:西湖游记我第一次来到西湖,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
湖水平静如镜,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湖边的绿树和古建筑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自然的美景,还感受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珍爱。
在西湖游览的过程中,我参观了一些著名的景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潭映月和苏堤。
三潭映月是西湖的一个人造湖,湖中有三个岛屿,周围有三座小桥相连。
站在桥上看去,三个岛屿形成了一个半月形,湖水倒映天空和周围的风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苏堤是一条连接西湖东南和西南的堤岸,沿途可以欣赏到湖水和周围景色的美丽。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汇编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②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 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 余一小舟/不遗余力(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________。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__【答案】(1)mò;yǔ(2)B(3)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4)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解析】【分析】(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读音为mò。
“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
西湖游记阅读附答案
西湖游记阅读附答案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与杏桃相次开发()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③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2、以下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尤为奇观∕月景尤不可言B.余时为桃花所恋∕一日之盛,为朝烟C.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今岁春雪甚盛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译文:。
4、选文第二自然段是由写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
5、以下句子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为哪一项()A.歌吹为风,粉汗如雨。
B.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C.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D.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1、①依次(一个接一个)②离开③比2、A3、(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意味)。
4、物;人;断桥至苏堤一带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华艳艳的景象。
5、C。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②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 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 余一小舟/不遗余力(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________。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________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________【答案】(1)mò;yǔ(2)B(3)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4)春日(或“初春”“春季”等);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解析】【分析】(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故读音为mò。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教辅精选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
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之⒈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⒉助词⑴。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⑵。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⑶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⑷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⑸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⒊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
西湖游记二则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教辅精选文言文阅读板块第一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
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之⒈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⒉助词⑴。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⑵。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⑶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⑷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⑸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⒊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 .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初三课外文言阅读:游记篇(有答案)
初三课外文言游记篇姓名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
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地名。
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竹轿。
⑥霁:雨后放晴。
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⑧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2)比.出郭,日已夕(3)濯.足于惠因涧(4)谒.辨才于朝音堂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西湖游记》
西湖游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从武林门而西突兀层崖中即棹小舟入湖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览的迫切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向西高耸的样子划船
2.心飞湖上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3.文中写了山色、花光、温风、波纹四种景物,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翻译: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心早已到西湖之上。
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
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
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
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
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