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海外版)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
文/王瑞林 毛彦心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
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
行,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
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成为海内外媒
体瞩目的焦点。《人民日报》(海外
版)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较大,对该
次峰会的报道也是近年来有关“一带
一路”报道中最为集中的一次,在诸
多媒体报道中颇具代表性。本文以该
报在峰会期间的112篇报道为研究对
象,试图分析总结《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讲述“一带一路”故事、构建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
《人民日报》(海外版)峰会报道的特点
为概括《人民日报》(海外版)峰会报道在整体结构和形态上的总体特征和趋向,本研究通过报道国家、报道领域、报道手法、消息来源和报道视角五个方面来考察峰会报道的战略重点、议题设置、话语表现和形态特点。
报道偏重大国和对华友好国家,体现国际关注度和国别合作度。本研究对报道排名前十的国家进行统计,发现相关报道偏重大国和对华友好国家,整体上体现了国际关注度和国别
合作度(如图1)。被报道次数最多
的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在“一带一
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区
域影响力,因此中俄在战略对接和务
实合作方面的努力成为报道重点,如
有关中欧班列、高铁合作和人文交
流等的报道都很好地体现了“一带一
路”倡议的成果。而同样作为世界大
国的美国,虽并未和中国在“一带一
路”框架下建立合作关系,但因其在
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的
报道次数也较多。相关报道尤其关注
美国对峰会的态度,并在多篇报道中
引用美国媒体的正面报道。
此外,对华友好的沿线国家和在
“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入合作、成果
显著的国家也是报道重点。比如,报
道次数排第二的巴基斯坦,素有“巴
铁”之称,作为中国的铁哥们儿,同
乌兹别克斯坦一样,既有合作的友谊
基础又有合作的现实需要,是最早支
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业已成为两国之间
合作的主线,因此相关报道对两国传
统友谊、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等
工程项目多次提及。此外,越南、泰
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因合作
成果较多,报道频率也较高。欧洲国
家中的德国、西班牙、捷克因在中欧
关系中扮演重要的桥梁角色,也是报
道的重点。在非洲国家中,则着重报
图1 峰会报道国家频次
传媒∷MEDIA 2018.9(上)33
道了走在中非合作前列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家,亚吉铁路和蒙内铁路成为报道的高频词。
报道偏向政治经济领域议题,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播报道不足。通过对112篇报道进行归类分析,此次报道出现了偏重政治、经济领域议题而缺乏文化精神层面报道的不平衡现象(如图2)。如果再将这些报道领域的议题进行二级划分,会发现政治议题主要聚焦领导人会晤、政策解读和国际观点,经济议题主要聚焦金融和贸易成果展示,还有反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环境议题,都偏重物质成果的展示,而关乎观念互动和文化认同的精神文化类议题却相对较少,且比较单一地表现为中国文化传播和交流。
硬新闻居多,软新闻不足,报道手法稍显单一。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峰会报道多为领导人会晤、政策解读、经贸成果等严肃议题,硬新闻居多,篇幅较大,软新闻却十分短小,常常是一笔带过。比如,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往往占据头版头条,而诸如《俄罗斯医生组团来华学中医》《“一带一路”好伙伴尼罗河上划龙舟》等新闻却多为一张图片配以简短文字说明,这使得原本稍有故事性的新闻错失了生动有趣叙事的机会。“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经济语境,那么通过社
会新闻把硬新闻语境适度软化就变得
重要。社会新闻对老百姓更具贴近
性,有助于普通民众从身边生活入手更
好地了解和认知“一带一路”倡议。
消息来源足够权威但不够多元。
通过梳理,研究样本的消息来源情况
显示,新华社、《人民日报》(海
外版)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占了绝大
部分。消息来源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但相对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
现的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精英的话语视
角,对国外媒体、政要和专家的转述
和引用总体上较少,报道的平衡性和
说服力有限。此外,报道中选择的采
访对象也是话语视角的一种体现。样
本中采访对象主要是来参加峰会的各
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各国专
家学者、行业精英、工程项目负责
人、华侨精英等,报道偏重官方话
语,以精英为主导,意识形态浓厚,
缺少对国内及沿线国家普通人民的采
访,接近性和亲和力不够。
报道视角偏向宏观抽象,叙事
方式较为灵活多样。样本报道多以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调,在宏观
上正面地解读了“一带一路”倡议,
但在叙事方式上则较为灵活多样。比
如,在报道建设成果时,要么直接采
用倒金字塔结构展示峰会前后取得的
成果,要么以当下某新闻为切入点回
顾过去展望未来,要么将成果借国
外媒体的报道呈现出来。在报道国际
观点时,有通过开辟专栏直接亮出个
人看法,如在峰会期间开设了“青年
说”“大家谈”“网友说”“政要赞”
四个专栏刊登沿线国家各界人士心声,
也有通过引用外媒过去报道中的观点或
峰会期间各国政要在重要场合的致辞采
访来表明立场态度。文化生活报道中,
不仅有新闻图片配简短文字报道,也有
抓住峰会文艺汇演由点到面地总结“一
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交流成果。
《人民日报》(海外版)峰
会报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
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给国家的
政治、经济、外交等活动带来重要影
响。良好的国家形象意味着更高的可
信度、更强的接纳性和更广阔的国际
合作与发展空间。而新闻媒体在国家
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正如徐小鸽所说,国家形象是“一个国
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
者说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
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那么,“一带
一路”峰会报道呈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形
象是否符合国家战略构建?又是否与现
实中的国际传播受众印象相重叠?笔者
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审视。
前提:战略构建中的中国国家
形象。在国家形象传播中,首要的是
对国家形象进行明确清晰的定位。对
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重点展
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
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四种大国形象。这四种形象也许不能
在一个议题框架下全部得以体现,但
在特定的议题下可围绕其重点加以选
择,展现不同的国家形象。具体到
“一带一路”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要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
图2 峰会报道议题类型
34 传媒∷MEDIA 2018.9(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