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非线性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一种,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而言,抗震性能的分析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探讨抗震性能评价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就提高抗震性能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抗震性能评价的方法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非线性分析三种。
静力分析是一种简化的方法,通过假设地震作用为静态水平力进行分析,适用于一般建筑和简单结构。
动力分析是以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激励载荷进行分析,相对准确地反映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非线性分析是基于结构材料和构件非线性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根据工程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
对于一般建筑和简单结构,可以采用静力分析进行评价;对于重要建筑和复杂结构,应该进行动力分析或非线性分析,以确保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安全可靠性。
二、影响抗震性能的因素1. 结构材料和构件的性能结构材料和构件的性能是影响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材料和构件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变形和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结构的破坏程度。
在结构设计中,应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和构件,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并保证其质量和可靠性。
2. 结构体系和设计参数结构体系和设计参数的选择也对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结构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周期和加速度,减少结构的振动位移和变形,进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而设计参数,如刚度、弹性模量、强度等,也会直接影响结构在地震下的响应。
在结构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设计参数,以提高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抗震性能。
3. 地震动特性和设计地震动参数三、提高抗震性能的建议2. 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和设计参数,减小结构的周期和加速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文献综述
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研究的文献综述(长春工程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李斌)内容提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后,一般来说,结构的地震荷载将减少,但将增加结构的位移和由P-Derta效应产生的附加力。
但土体的性质是复杂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下,有时求得地震力反而会增大。
按传统的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的地震荷载进行抗震设计并非总是偏于安全。
本文总结了部分研究者们对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研究方面的内容,对学习结构设计有所帮助。
一、概述由于地基的索性和无限性。
使得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来的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与将地基和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所不同;由于将地基与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分析。
使得输入地震动的特性与刚性地基假定的也有所不同。
这些差别就是由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引起的。
地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地基运动的改变和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的窦立军博士在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提出[2]:上部结构振动的反馈作用改变了地基运动的频谱组成,使接近建筑结构自振频率的分量获得加强。
同时,地基的加速度幅值也较邻近自由场地小。
而地基的柔性改变了上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结构的基本周期得以延长,基本周期可延长10%—150%。
由于地基的无限性,使结构的振动能量部分通过波传播向无限地基发生散射,形成了能量幅射,相当于结构体系的阻尼增大。
同时,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构位移是由基础平移、基础转动和结构本身变形三部分组成的,与刚性地基假设计算结果相比,结构顶点位移一般都相应地增大。
结构刚度越大,场地越软,结构顶点的位移增大得越多。
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有:(1)入射地震波的特性和入射角度;(2)土的动力特性、土层的厚度及土层的排列顺序;(3)基础的形式及埋置深度;(4)基础的平面形状和抗弯刚度;(5)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相对高度。
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况进入70年代后,由于数值计算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重大工程的相继修建,推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迅速发展。
悬索桥抗震综述
悬索桥抗震综述摘要:本文认为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分两个阶段:(1)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抗震概念设计,选择一个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2)在初步或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并根据能力设计思想进行抗震能力验算,必要时要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大跨度公路梁桥的地震反应分析:(1)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研究;(2)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点激振效应分析;(3)桩-土-结构-水体系相互作用分析。
关键词: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延性抗震设计,非线性分析,多点激振效应1. 桥梁抗震研究进展近二十余年来,全球发生了多次破坏极大的地震,如1989年美国Loma Prieta 地震,1994年美国Nothridge地震以及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等,而且损失一次比一次惨重。
几次大地震一再显示了桥梁工程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也一再显示了对桥梁工程进行正确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大跨度桥梁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工程,进行正确有效的抗震设计,确保其抗震安全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类设防抗震设计思想已广为接受,也已被有些规范采用。
采用两水平的抗震设计方法(two-level design approach),即要求结构在两个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分别达到两个不同的性能标准。
两水平的抗震设计方法不久将会被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
能力设计思想要求在一座桥梁内部建立合理的强度级配,以保证地震破坏只发生在预定的部位,而且是可控制的。
具体来说,要选择理想的塑性铰位置并进行仔细的配筋设计以保证其延性抗震能力;而不利的塑性铰位置或破坏机制(脆性破坏) 则要通过提供足够的强度加以避免。
本文认为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分两个阶段进行:(1)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抗震概念设计,选择一个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2)在初步或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并根据能力设计思想进行抗震能力验算,必要时要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midas gen 结构类型
midas gen 结构类型
MIDAS GEN 是一种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
在MIDAS GEN 中,可以进行多种结构类型的分析和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类型,它们可以通过MIDAS GEN 进行建模和分析:
一、框架结构:包括平面框架和空间框架,是建筑和桥梁等结构常见的类型。
二、楼板结构:用于分析和设计楼板系统,包括悬挑楼板、叠合楼板等。
三、墙体结构:包括竖向墙和横向墙,用于分析和设计建筑物的承重墙体。
四、梁柱结构:用于建模和分析梁和柱的相互作用。
五、基础结构:用于分析和设计建筑物的基础系统,包括承台、隔震基础等。
六、层间连接:用于建模不同楼层之间的结构连接,考虑水平和垂直的连接性。
七、非线性分析:MIDAS GEN 还支持非线性分析,可以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效应。
八、动力分析:用于分析结构的动态响应,包括自振频率、模态分析等。
这些结构类型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模型。
MIDAS GEN 提供了直观的建模界面和强大的分析功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类
型的工程项目。
具体的结构类型和分析功能可能会在软件的不同版本中有所不同,。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Fe b.201 1 2 ( 2 0 1 7 ) O 1 ・ 0 0 0 1 - 0 7
D O I : 1 0 . 1 6 2 2 6 / j . i s s n . 1 0 0 2—8 4 1 2 . 2 0 1 7 . 0 1 . 0 0 1
桩 一土 一结 构 动 力 相 互 作 用 研 究 现 状 与 进 展
邓 浩 昀 , 金新 阳 , 顾 明
( 1 .同济 大学 土木 工 程 防 灾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 上海 2 0 0 0 9 2 ; 2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北京 1 0 0 0 1 3 )
[ 提
要] 桩 一土 一结 构 动 力 相 互 作 用 是 地 震 工 程 重 要 的研 究 方 向之 一 。本 文 回顾 了 近年 来 国 内外 桩 一土 一结 构 动 力 相 互
作 用 的研 究 历 史 , 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简述 了桩 一土 一 结 构动力相 互作用解析法 、 数值分析 、 试 验 和原 型 观 测
土与隔震结构共同作用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sis cueitrci S I r Nhomakorabeab se ymen ftesbt c r to .Th ii r— o - r tr eat n( S )aee a lh db a so h u s t emeh d lt u n o s i u r u es l s e o
g re sa u i r vsoea t afs a e n h y trt et r o c fi lt n b rn s ad da nf m ic- l i h l p c ,a d t e h seei r o i freo s ai e ig i o sc c s g n o o a
WANG A—ig,Y pn AO a -eg Qinfn
(col f il naer ga dA c i c r, e i atn nvr t, eig10 4 , hn ) Sho o v gnei n rht t e B in J oogU i s y B in 0 4 C i C iE n eu jg i ei j 0 a
土 与 隔 震 结 构 共 同 作 用 的 随 机 地 震 反 应 分 析
王 阿 萍 , 谦 峰 姚
(r J 京交 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 院, 北京 10 4 ) 00 4
摘
要 : 用子结构 法 , 地 基 土视 为 置 刚 性 基 础 于其 上 的 匀质 、 向 同性 的 粘 弹 性 半 空 间 , 采 把 各 用
B u— n光滑型 滞 变恢 复 力模 型来模 拟 隔震层 的 弹塑 性 , oc we 上部 结构 采 用 剪切 型 结 构模 型 建 立 土一
结构 动力相 互作 用的 隔震 结构非 线性 运动 方程 ; 用状 态空 间法 , 利 将地 震波 以功 率谱 密度 的 形式输
混凝土结构隔震设计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隔震设计技术规程一、引言混凝土结构隔震设计是指在地震作用下,通过隔震技术减小结构的震动反应,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和功能完好。
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隔震设计的技术规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基本概念1. 隔震:在建筑物和地震波之间加入一层隔震设备,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波中摆动,从而达到减震、隔震的目的。
2. 隔震体系:由隔震设备、支座、隔震层、结构层、地基和基础等组成的一种结构体系。
3. 隔震设备:包括隔震支座、隔震橡胶、摆锤等。
4. 隔震支座:隔震设备的一种,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部分,能够在地震波中减小建筑物的震动反应。
三、隔震设计的基本流程1. 地震动力学分析:对建筑物进行地震动力学分析,确定地震波的输入参数。
2. 结构动力学分析: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计算结构的震动反应。
3. 隔震设备选择:根据结构的震动反应和地震波的输入参数,选择适当的隔震设备。
4. 隔震支座布置: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隔震设备的性能要求,布置隔震支座。
5. 隔震设备设计:对隔震设备进行设计,包括隔震橡胶的材料选取、摆锤的设计等。
6. 隔震结构设计:根据隔震设备和隔震支座的要求,进行隔震结构设计。
7. 施工监理:对隔震结构的施工进行监理,确保隔震设备和隔震支座的安装、调试等工作的合格。
四、隔震设计的具体要求1. 隔震设备的选取(1)隔震设备的选取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荷载特点以及地震波的输入参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隔震设备的性能要满足规定的强度、刚度、阻尼等要求。
(3)隔震设备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耐热性和耐寒性,且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2. 隔震支座的布置(1)隔震支座的布置应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隔震设备的性能要求,一般应布置在结构的节点处。
(2)隔震支座的数量、位置、尺寸等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隔震设备的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3)隔震支座的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3. 隔震设备的设计(1)隔震橡胶的选取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荷载特点以及地震波的输入参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
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桥梁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桥梁抗震分析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以提高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在桥梁抗震分析中,线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它基于线性力学理论,通过振型分解法和有限元方法等手段对桥梁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然而,线性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考虑地震动非线性和桥梁结构非线性方面。
因此,非线性分析方法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
本文旨在研究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线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2)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线性与非线性分析方法的比较和结合。
研究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线性分析方法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计算精度和效率;研究非线性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震对桥梁的作用,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比较和结合线性与非线性分析方法可以为桥梁抗震分析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
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工程应用背景;(2)理论分析:从理论上对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3)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桥梁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线性分析方法在预测桥梁地震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2)非线性分析方法考虑了地震动和结构非线性,能更加准确地预测桥梁的地震响应;(3)通过比较和结合线性与非线性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桥梁的安全性能。
通过图表等方式展示了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非线性分析方法相比线性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但在计算效率方面略低于线性分析方法。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计算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本文概述《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水平地震作用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这一复杂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地震时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接着,文章对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桩土相互作用、地震波的传播与散射、结构的动力响应等方面。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桩—土—上部结构体系的动态响应过程,得到了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
同时,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总结了地震作用下桩—土—上部结构弹塑性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合理设计抗震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桩—土—上部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贡献。
二、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桩—土—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到地震波传播、土壤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土壤对桩的约束和桩对土壤的支撑形成了相互作用力,这些力通过桩传递到上部结构,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动力响应。
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土的动力学特性和桩土之间的接触关系。
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受到其本身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和动力特性(如阻尼比、剪切波速等)的影响。
用ANSYS软件分析桩土相互作用
159.91
159.91
1.44
13
Very dense sandy SILT
—82.75
9.60
Nq=20
81.39
4.79
14
Very stiff lean CLAY
qmax=4.79 MPa
—88.85
9.80
169.97
169.97
1.53
15
Very stiff lean CLAY
—92.66
180.02
151.77
1.62
10
Very dense sandy SILT
—60.96
9.20
Nq=20, 81.39
4.79
11
Very dense sandy SILT
qmax=4.78 MPa
—67.67
9.80
Nq=40
95.76
9.58
qmax =2.58 MPa
12 Hard to very stiff lean CLAY —80.01 10.19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ANSYS,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衰减波
1引言
桩基导管架平台是目前我国海上石油开发和生产的最常用型式。它由上部甲板、下部导管架和打入海 底的桩基组成。平台受到的所有载荷最终都由打入土中的桩承担,桩的承载能力是平台能否安全服役的关 键因素之一,研究桩土相互作用可以确定桩的承载能力。
经计算,在平台产生的外载荷作用下,桩土中的应力分布见图 1(a)所示。为了观察钢管桩中的应力分 布情况,将图 1 沿中心剖开,取左边一半观察,得到的应力分布状况见图 1(b)所示。由图示可知,计算出 的最大应力值为 252MPa,位于海底以下 3.30657m 处的桩身中。最大应力值小于桩的许用应力,满足强度 要求。
桥梁桩基承台抗震设计
桥梁桩基承台抗震设计随着全球地震活动的增多,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桥梁桩基承台作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设计对于整个桥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桥梁桩基承台抗震设计的相关背景、方法及案例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桥梁桩基承台广泛应用于各种桥梁结构中,其功能是承受和传递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有效地传递到地基上。
然而,在地震作用下,桥梁桩基承台易受到破坏,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桥梁桩基承台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地震作用下,桥梁桩基承台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地震引起的惯性力和应力。
2、延性和耗能能力:在地震作用下,桥梁桩基承台应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3、基础隔震措施:通过采用隔震支座、阻尼器等措施,降低地震对桥梁桩基承台的影响。
在进行桥梁桩基承台抗震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步骤:1、对桥梁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震活动等情况。
2、根据桥梁场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方案。
3、对桥梁桩基承台进行详细设计,包括配筋、连接方式、构造要求等。
4、根据地震烈度指标和场地特性,对桥梁桩基承台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5、根据分析结果,对桥梁桩基承台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抗震性能。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桥梁桩基承台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桥梁该桥梁位于一条高速公路上,主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墩采用圆柱形,基础采用桩基承台。
在抗震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1、采用了高强度混凝土和高强度钢筋,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
2、在桥墩和桩基承台上设置了隔震支座和阻尼器,以降低地震作用对桥梁的影响。
3、对桩基承台进行了详细设计,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案例二:某城市跨河桥梁该桥梁位于城市中心的一条河流上,主跨采用钢箱梁,桥墩采用矩形截面,基础采用桩基承台。
在抗震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1、采用了高强度钢箱梁和矩形桥墩,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
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
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是确保工程在地震中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
在地震作用下,岩土工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静力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
静力分析法通过考虑地震作用的静力效应,进行地基和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动力分析法则通过考虑地震作用的动力效应,进行地基和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常用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和有限元分析法。
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设计原则主要包括抗震设防标准、构造措施和材料选择。
抗震设防标准是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工程重要性,确定地基和结构的抗震设防等级。
例如,在高烈度地震区和重要工程中,应采用较高的抗震设防等级,确保工程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构造措施是提高地基和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可以提高地基和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作用引起的破坏和损失。
例如,在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地基加固、深层搅拌和桩基础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抗震墙、减震器和隔震支座等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材料选择是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高强度、高韧性的建筑材料,可以提高地基和结构的抗震能力。
例如,在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高强度水泥、钢筋混凝土和复合材料,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材料,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设计中,还应考虑地震作用的非线性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
例如,在地基处理中,应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变形和强度衰减,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采用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和优化。
总之,地震作用下的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是确保工程在地震中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设计原则、构造措施和材料选择,可以提高地基和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作用引起的破坏和损失。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及土弹簧的刚度确定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及土弹簧的刚度确定桩基地基相互作用在工程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如何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确定土弹簧的刚度,已经成为研究者们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着重介绍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分析以及土弹簧刚度的确定方法。
一、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桩的形状、尺寸、材质、荷载作用方式以及土体的本构模型等等。
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主要包括刚性桩模型、柔性桩模型、弹性桩-地基模型和弹塑性桩-地基模型等。
具体模型的选择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在选择模型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模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1. 刚性桩模型刚性桩模型是一种假设桩完全刚性的模型,桩与土体之间不存在变形,荷载沿着桩轴线方向传递。
该模型的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短桩和单桩承载力计算中。
但是,刚性桩模型忽略了桩与土体之间的变形,因此在一些长桩、柔性桩及复杂荷载情况下,其结果可能需要进行修正。
2. 柔性桩模型柔性桩模型是一种假设桩的刚度较小,桩与土体间存在较大变形的模型。
因此,在该模型中,桩遭受荷载后,桩柄会发生变形,从而引起桩端和土体的变形。
这种模型适用于长桩或软土等复杂工程情况的分析。
但是,柔性桩模型的计算较为复杂,同时模型误差也较大。
3. 弹性桩-地基模型弹性桩-地基模型是一种假设桩和土体都是均质的弹性体的模型。
该模型假设桩和土体在弹性阶段的反应服从弹性理论,可以较好地反映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一些较小荷载的工程应用。
4. 弹塑性桩-地基模型弹塑性桩-地基模型是一种新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既考虑了弹性行为,也考虑了土体的塑性行为。
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应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长桩和承载力较大的复杂应力场中的计算分析。
二、土弹簧的刚度确定在桩土相互作用中,土弹簧承担着承载荷载的重要作用。
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与自振频率分析
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与自振频率分析非线性结构是指在受力作用下,其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不遵循线性规律的一类结构。
与线性结构相比,非线性结构具有丰富的动力特性和振动行为。
研究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和自振频率,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安全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和自振频率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在受力作用下,结构发生振动时具有的特定性质和行为。
与线性结构相比,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更为复杂,其中包括非线性振动、非线性耗能和非线性共振等现象。
1. 非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是指结构在受到激励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不符合线性规律。
这种振动可能表现为周期性振动、分岔现象、倍周期振动等。
非线性振动的出现使得结构的动力响应更为丰富,需要通过数值模拟或试验手段来分析和研究。
2. 非线性耗能非线性耗能是指结构在振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塑性变形等因素导致的能量损耗。
非线性耗能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对于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非线性耗能的影响。
3. 非线性共振非线性共振是指结构在受到周期激励时,振动频率与激励频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导致结构响应出现共振放大现象。
非线性共振的出现可能引发结构的失稳和破坏,因此对于非线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应重点研究非线性共振的机理和特征。
二、非线性结构的自振频率分析自振频率是指结构在无外界激励下,由自身固有刚度和质量决定的振动频率。
对于非线性结构的自振频率分析,需要考虑非线性因素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1. 线性刚度法线性刚度法是非线性结构自振频率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将非线性结构视为由各个线性小段组成的多自由度系统。
通过将非线性系统离散化为多个线性系统,可以计算出每个分段结构的自振频率,然后将其合并得到整个非线性结构的自振频率。
2. 近似解法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结构,无法直接应用线性刚度法进行自振频率分析。
此时,可以使用一些近似解法,如变分法、贝塞尔函数法、有限元法等。
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震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和设计工具。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地震活跃区,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非线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只能对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响应进行分析,无法准确预测结构在超过弹性极限时的行为。
而非线性分析方法则可以考虑结构在大变形和破坏阶段的特性,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
目前常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能量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模拟结构在不同负荷下的非线性响应,为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抗震设计方法是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基于非线性分析的抗震设计方法成为研究热点。
首先,抗震设计要考虑结构的合理布局和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通过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
对于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采用耗能减震与控制结构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损伤。
此外,对于地震活跃区域的建筑结构,还可以采用被动控制技术,如钢铁阻尼器、摆锤等,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
四、案例研究与分析为验证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真实工程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例如,在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运用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结构的地震性能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多个不同类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模拟分析,比较不同抗震设计方法的效果,从而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策略。
五、结论建筑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震性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行业地基与结构的非线性特征与作用分析
工程行业地基与结构的非线性特征与作用分析工程行业地基与结构的非线性特征与作用分析引言:地基与结构是工程行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由于各种外力和内力的作用,地基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非线性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
一、地基的非线性特征与作用1. 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土体具有不可压缩性、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而且它们在受力变形过程中存在着非线性行为。
例如,在大型水坝坝基的分析中,土体具有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土体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孔隙度变化等因素。
2. 地基沉降的非线性作用:当建筑物施加在地基上时,地基会发生沉降,且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加剧。
然而,在超载荷作用下,地基的变形率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逐渐加剧的非线性趋势。
这种非线性作用会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引发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3. 地基随时间的非线性变化:地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就包括地基的非线性变化。
例如,当基础承受时间依赖荷载时,地基沉降随时间的进展可能会加速,或出现渐进沉降等。
二、结构的非线性特征与作用1. 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在结构中使用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在受力过程中会出现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例如,当混凝土承受较大荷载时,其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且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随受力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2. 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而且随着负荷的增加,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刚度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例如,在大跨度悬索桥的分析中,桥梁结构的变形率是非线性的,且桥面板的倾斜度和曲率也会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3. 结构的非弹性特性: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塑性变形和粘弹性行为,这些非弹性特性是结构非线性的重要表现。
例如,钢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会出现塑性变形,而粘弹性材料如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也是非线性的。
典型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一)
典型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一)
夏昌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利用权威软件ETABS对一座典型隔震结构进行了隔震和非隔震设计的对比计算分析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夏昌
【作者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
【相关文献】
1.桩―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非线性分析 [J], 赵建东
2.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多维地震反应的非线性分析 [J], 李静文;吴体;陈博韬;李杭
3.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动力非线性分析关键问题研究 [J], 包超;马肖彤;杜永峰;张尚荣;马艳
4.双质点摩擦滑移隔震结构非线性分析 [J], 王新建;张兴华
5.基础隔震结构单向偏心扭转反应非线性分析 [J], 陈翠翠;吴延辉;李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何涛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24(50)10
【摘要】对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首先,从地基土的剪切模量、阻尼比和非线性行为等方面对地基土动力学特性研究进行了介绍。
其次,对弹性地基模型、弹塑性地基模型和多尺度耦合模型等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详细探讨。
接着,从现场观测和监测技术、减震和隔震技术以及综合方法和多学科研究在该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最后,对土与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何涛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61
【相关文献】
1.土-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子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2.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打桩引起相邻隧道振动
3.考虑相邻结构影响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4.基于子结构方法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5.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问题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新编岩土桩土相互作用土弹簧刚度计算方法
2016新编岩土桩土相互作用土弹簧刚度计算方法岩土桩土相互作用土弹簧刚度计算方法一、引言对于城市高架桥梁、大跨桥梁等桩承重要工程结构,除保证其上部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外,在遭受大地震作用时避免其基础受损也十分重要。
近几年国外发生的大地震(如日本神户地震等)的震害表明,坐落在软弱土层上的桥梁桩基的震害十分突出,桩土相互作用这一课题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对于基础坐落在软弱土层上的桥梁结构来说,在地震发生时,桥梁上部结构的惯性力将通过基础反馈给地基,使地基产生局部变形。
同时,地基自身也会因地震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反过来影响上部结构的反应。
这即所谓地基一结构系统的相互作用。
考虑地基一结构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桥梁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对于正确计算土中基础的内力和变形也十分必要。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有近60,70年的历史,待别是近30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手段。
桩基础是土建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之一,许多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大型桥梁结构往往都采用桩基础,桩一土动力相互作用又是土一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中较复杂的课题之一。
至今已有不少关于桩基动力特性的研究报告,国内外研究人员[1-8]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桩一土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从研究成果的归类来看,理论上主要有离散理论和连续理论及两者的结合,解决的方法一般有集中质量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波动场法。
60,70年代,美国学者J.penzien[9]等在解决泥沼地上大桥动力分析时提出了集中质量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集中质量法将桥梁上部结构多质点体系和桩一土体系的质量联合作为一个整体,来建立整体耦联的地震振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
该模型假定桩侧土是Winkler连续介质。
以半空间的Mindlin静力基本解为基础,将桩一土体系的质量按一定的厚度简化并集中为一系列质点,离散成一理想化的参数系统。
并用弹簧和阻尼器模拟土介质的动力性质,形成一个包括地下部分的多质点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3卷 第 17期 2 0 1 7 年 6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山
西
建
筑
Vol.43 No. 17 Jun . 2017
文章编号 : 1009-6825 (2017)
17-0034-03
桩一土一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非线性分析
( 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 东 深 圳 518031)
表层地基
1.1
子结构的模型介绍
1)上部结构的双线型模型。 上部结构采用双线型模型 w , 恢复力曲线图见图1 , 恢复力云
的求取公式如下:
桩身地基刚度
P =f - k X
2 ) 隔震层的等效双线型模型。
(1) 图3 等效单桩一土模型
工程学报, 2000,33(2) :35-39.
等 效 双 线 型 模 型 有 ^, fc2, 心 2三个刚度, 称为隔震层的等效刚 [5]
收 稿 日 期 =2017-03-20 作 者 简 介 :赵 建 东 ( 1983-), 男, 硕 士 ,工 程 师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 in high building healthy inspection
第 43卷 第 17期 2 0 1 7 年 6 月
李国强, 陈 素 文 .上 海 金 茂 大 厦 结 构 动 力 特 性 测 试 [ ]. 土木
J
Wu Shen (Fujian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 Fuzhou 350025, China) Abstract :Take a building in Nanping as an example, the ambient vibr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structure dynamic test of building to acquire the modal parameters, which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health diagnosis of building. Th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mpirical values to analy 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viation. It can be a conference for follow-up structure dynamic test in health inspe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Key words :construction dynamic, natural frequency, vibration mode, dynamic pickup
摘 要 : 提出了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建立了桩一土一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串联质点
并针对某实际结构作出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模型和相应的动力微分方程。利 用 MATLAB软 件 编制 了 考 虑 SSI 效 应 和 不 考 虑 SSI 效 应 作 用 下 隔 震 结 构 体 系 的 动 力 分 析 程 序 ,
实刚度系统自振周期及两系统阻尼自由振动位移包络线相同为 等价条件。隔震层采用等效双线型模型 W , 恢复力曲线图见图2 , (2)
下同) 可按荷载性质的不同分为静力相互作用和动力相互作用。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而隔震理论目前相对成 熟, 但 是 目 前 隔震理论分析或隔震设计中, 都是按照刚性 地 基 假 设, 这 与实际情况是相违背的, 其无法真实地反映结构与 地 基 在 地震动下的能量传递机制。 那么,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于隔震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真实的结果与实际工程计算结果又有着怎么样的差别, 本文提出 了 考 虑 SSI 效应的隔震结构简化力学模型,考虑基础的平动和转 动位移, 隔震层采用等效双线型模型, 上部结构楼层采用双线型 模型, 建立了桩一土一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串联质点模 型和相应的动力微分方程。通 过 MATLAB编程软件编制程序, 进 行某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 验证所提出的力学模型。
赵 建 东
关键词:等效双线性, 隔震结构,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非线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311 引言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Soil-Structure 〇
文献标识码: A 度 。它是对隔震层真实刚度的等价近似。用 近 似 刚 度 系 统 和 真
Interaction, 简 称 SSI 效 应 ,
赵 建 东 :桩 一 土 一 隔 震 结 构 动 力 相 互 作 用 体 系 的 非 线 性 分 析
•
35
•
基础阻抗主要有水平刚度、 水平阻尼、 转 动 刚度以及 转 动 阻 尼, S-R 模型具体做法是先把分层土阻抗集中到每层土的中部, 再 通过公式把阻抗集中到粧头。
其
中
, ^
L
分别为地基、 隔震层、 上部结构的双线
(3) ⑷
S-R 模型和桩一土模型, 见图3, 图4。
本文中采用集总参数模型, 将粧一土一结构连成体系简化为
1
简化力学模型的提出
本文主要采用修改后的集中质量模型, 在本模型中, 不考虑
隔震层的转动对于结构的影响, 同时, 上部结构采用双线 型 模 型 模 拟非线性, 隔震层采用等效双线模型来模拟隔震层的非线性, 基 础 则 采 用 S-R 模 型 , 考虑基础的平动和转动位移。 双线型恢复力曲线图 思生力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是地震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 是 目 前 恢 复 力 ^的 求 取 公 式 如 下 :
kx = ^2exp(-6. 283 2^ / 1 - f 2 ) k2 =0. 25^(1 - f 复力模型。 粧 一 土 的 S-R 模 型 。
型水平刚度, 此时上部结构刚度为双线型模型的可变刚度, 隔震 层为等效双线型模型的可变刚度, & 为地基的转动刚度。 其中, Ci, C(), Cl, …, C„ 分 别 为 地 基 、 隔震层、 上部结构的水平 阻尼系数;q 为地基转动阻尼系数。 其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