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2014年)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第1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二、预习内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思考:这符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的3:1的数量关系有联系吗?(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尝试学着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1)假设亲本中黄色圆粒为绿色皱粒为(2)推出F1代为,表现为黄色圆粒(3)F1可以产生几种配子?棋盘法分析组合。
(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决定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用棋盘法来分析F2代:遗传因子的组合有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表现型有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探究案一、前置测评1.写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杂合子自交和测交的遗传图解:2.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他们生有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白化病的女儿。
该正常儿子长大后与一个白化女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的子女的几率是。
A 、1/2 B、 1/3 C、 1/6 D、 2/3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问题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问题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问题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探究点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问题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问题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问题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问题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精讲点拨:(1)总共有9种遗传因子的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第2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预习案(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实验过程:亲本:×遗传图解:预测结果:实验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
(二)自由组合定律(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叫做基因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一、学习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展示预习情况思考:测交时母本和父本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关吗?为什么?(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思考: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为什么是互不干扰的?比较: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育种上,由于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能想办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该有多好。
思考: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那么,AArr × aaRR能否培养出优良品种:无芒抗病水稻呢?怎么培育?设疑:在上述两种基因型中,是否都可用在生产中呢?如何获得生产需要的种子?(2)用自由组合定律能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课导学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编号
备课教师
备课组长
课型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德育渗透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1)假说――演绎法(见课本P7)
在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根据假说进行;再通过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分说是的,反之,则说明分说是的。
(2)测交:
①含义:指让F1与杂交。
②分析:
③过程(遗传图解表示)
④结论:
3、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____,
遗传给后代。
当堂检测
1.现有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A.1/4 B.1/6 C.1/8 D.1/12
2.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合
A.0%B.25%C.50%D.75%
6.怎样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
7.怎样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
分层作业
《课后训练案》一、基础知识二、应用提高
反思反馈
D.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4.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导学案new.docx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学习目标】1•知识冃标:分析孟德尔口由组合现彖、解释及其验证;阐明口由组合定律;举例说明孟徳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能力目标:运用H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态度为价值观:认同孟徳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创新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相关概念;分离定律的应用。
【课前预习】基本概念: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來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纽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o基本原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山都是黄色圆粒的。
产住的压屮出现了黄色圆粒、绿色I员I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四种类型。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腕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別山遗传因子Y、y 控制。
亲本中纯种黄色圆粒为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为yyir。
亲代形成配子时,YYRR产牛一种YR配了, yyrr产生一种yr配了。
Fi的基因纟fl成是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已在产生配了时,每对遗传因了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H由组介。
儿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YR : Yr : yR : yr二1 : 1 : 1 : 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有西_种结合方式,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2种: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比YYKR x 戒IW(YR*肚色甘枪凶色Uti熬川31$K1X101S色冈1稣色MNI9图卜7 &色拥村輪总和躲色较村JffiU的杂交实验m i-8液色wmsrM色彼粒观之的杂交实臉分析图解例为 9 : 3 : 3 : lo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让杂种子一代(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 杂交。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第2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备课时间]:2012年3月1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1. 通过讲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的教育。
2. 从基因的分离规律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发现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关键] 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课型] 新课[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实验过程:亲本:×遗传图解:预测结果:实验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
(二)自由组合定律(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叫做基因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一、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思考:测交时母本和父本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关吗?为什么?没有影响,因为正交和反交结果一致。
探究点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思考: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为什么是互不干扰的?因为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离,而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进行自由组合。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解读:本节内容包括对“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寻找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力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的展开的。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接着介绍孟德尔对实验现象进行的分析(提出假说),然后介绍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最后归纳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总结规律)。
这样编写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使教学内容更加简洁流畅,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方法。
在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
学生情况分析:本设计面向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我校学生处于普通高中F组,学生的阅读、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等综合能力表现都一般,学习自觉性较差,需要在老师一步一脚印的带领下,并且是不断的重复回顾才能较好的掌握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浅显的语言来加深理解与记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建议在教学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想像和推理过程中完成本节的学习内容。
理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做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选择适当的方式,将抽象内容具体直观化,突破教学难点。
关于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则更困难。
第一章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教案一、教材分析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重点是:(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下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高一上时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上一小节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也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 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概率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数学知识也有一定基础。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理解孟德尔用测交法验证自由组合现象并能解释原因。
3.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的知识处理生产实践中相关的问题。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想教育目标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回顾分离定律得出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新课学习: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观察和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课堂小结:归纳综合、总结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本节内容上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在学生学习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本册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必修二中的难点,在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例如:遗传学的符号、遗传图解的书写、显性性状以及隐性性状的概念和特征、分离定律的内容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也打好了基础。
但是,在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无法与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教师更难以时刻注意到学生的状态变化以及听课效率,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注意到某些现象,例如:孩子不仅表现了母亲的特征、也表现出父亲的特征,在网课期间可以利用这些自由组合现象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以此促进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简单阐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使学生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实质以及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以及方法,体会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感受科学家的严谨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

Aapp
Aa Pp
多指
?
白化病
aapp
正常孩子的几率为 3/4×1/2=3/8
同时患此两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1/2 ×1/4=1/8。
五、自由组合定律中出现的异常比例
序号
条件
自交后 代比例
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
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
9∶6∶1
2
A、B同时存在时表现 为一种性状,否则表
四、自由组合定律计算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P),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a),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 是独立遗传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 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女孩,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 此两种疾病的几率是 A.3/4 3/4 B.3/8 1/8 C.1/4 1/4 D.1/4 1/8
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Bb
Cc×cc
aabbCc:1/2 aa × 1/4 bb × 1/2Cc = 1/16
0 AaBbCC:1/2 Aa × 1/2 Bb ×
=0
总结 计算 规律:
二、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 型的种类及比例。总结计算规律。
例2:
(3)AaBb×aaBb的后代出现双显性、双隐性的个体概率?
亲代: Aa×aa
Bb×Bb
CC×cc
子代: Aa aa 基因型: 2种 表现型: 2种
总结 计算 规律:
BB Bb bb
×
3种 ×
×
2种 ×
Cc 1种 =6种 1种 =4种
二、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 型的种类及比例。总结计算规律。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二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1章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分析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品种杂交组合及子代各表现型的植株数: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一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416138410135二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80184178182三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401364204141、判断显隐性2、推测各组的亲本基因型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显隐性?2、如何推测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3、如何计算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质疑讲析1、如何判断显隐性,推测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1)已知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求子代表现型、基因型及其比例(即正推型)①棋盘法:将亲本产生的配子按一定顺序在行和列中排列,然后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组合的原则,写出合子的基因型;将表格填满后,依题意统计表中子代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目及其比例。
②化整为零法:如果已知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按分离定律一对一对分别求解,最后加以组合。
③分枝法:利用概率计算中的乘法定律,把“化整为零法”更直观的展现出来。
用分枝法可方便的写出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写出后代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
④遗传图解法:用遗传图解连线的方法可直接得出结论。
但此法只适用于产生配子种类较少的情况,如果配子种类多,连的线太多就容易出错。
(2)已知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求亲本基因型(即逆推型)①隐性纯合突破法:一旦出现隐性性状可以直接写出基因型并可推知两个亲本都有隐性基因。
②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本表现型写出可能的基因,再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未确定的基因补全。
③利用子代分离比例法:利用子代中各种特殊的分离比例来推断亲代基因型。
以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为例:“双杂”个体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亲本基因型的每一对基因都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
(2021年整理)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

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编制:王海玲审核:李波使用时间:第2周【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重点、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课前预习案】课前新知导学(要认真填写)【课堂合作探究案】【合作探究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F2中新性状组合的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2、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什么规律?3、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3:1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F1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2、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哪几种:表现性状及比例:3、如果亲本采用黄色皱粒纯合子和绿色圆粒纯合子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探讨 F2的性状有哪几种、重组类型占的比例为多少?【合作探究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
(2)理论预期①F1(YyRr)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YR∶Yr∶yR∶yr = ______________。
②隐性纯合子(yyrr)只产生一种配子_____________。
③测交后代有4种类型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果:(见课本P11:表1-2)2、写出测交实验遗传图解【合作探究四】自由组合定律及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1)发生时间:形成时。
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

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 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最根本的规律之一,是遗传学的根底,也是中学生物学中要求掌握的规律之一。
它在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推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材内容的结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主要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2.教材内容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表达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
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
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
〔2〕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呈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浓郁的历史背景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及领悟科学方法。
3.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局部,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开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 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 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根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规律再发现【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自主学习】:
【回顾】: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要出现4种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其亲本必为双杂(如AaBb),其4种性状可分为双显、_______(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_______,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 B_、aabb。
在子代16份中,双显占9份,单显占3份,双隐占1份,其对应基因型(9A_B_=1AABB+2AaBB+2AABb+4AaBb)、(3A_bb=1AAbb+2Aabb)、(3aaB_=1______+2______)、(1aabb)。
记为:纯合子占___份,单杂占___份,双杂占___份。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__,即让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及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____________,符
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_________在形成_______时,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________。
即产生_______种配子,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________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决定__________性状的遗传因子
_______________。
2.①发生时间:形成时;②遗传因子间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③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3.特点:①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
.....
同时进行的
........。
②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
合互不干扰
.....,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③_______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现在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择________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________________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遵循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概念。
2.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③等位基因:指控制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如D和d。
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__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
3. ______定律是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 Bb×bb。
4. ______;②基因型和环境相同,表现型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整体采用什么方法?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采用了什么实验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研究的哪一步骤?什么是测交实验?测交选用的是什么亲本?
2.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都遵循分离定律,分别从两对性状试对测交实验进行分析,写出遗传分析图解。
从数学角度分析,1:1:1:1与1:1的数学关系是怎样?请从每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的比例,计算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1:1:1:1,展示其计算过程。
3.画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过程图解(完成在学习报告上)。
孟德尔进一步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是否符合演绎实验预期结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有哪些?比值是多少?测交后代中重组合类型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在测交子代中的比例如何?
4.阐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描述对象、发生时间、遗传因子的关系、实质和特点。
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什么定律?适用范围是什么?
5.完成教材P11“思考与讨论”中的讨论问题,备注在教材上。
孟德尔成功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有哪些?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后,有没引起人们的重视?时隔多少年才被认可?1909年,丹麦哪位生物学家将“遗传因子”命名成什么名称,并提出了什么概念?解释并举例说明: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
画图展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判断是否等位基因:A 与b 、B 与d 、E 与e 、A 与A 、d 与d ?
基因型一定相同。
②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③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怎样应用基因分离分析基因自由组合?【提示】: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Cc ×AabbCc 可分解为如下三个分离定律为:__×__、__×__、__×__。
【训练学案】:
1.能产生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六种基因型的杂交组合是( )
A .YYRR ×yyrr
B .YyRr ×YyRr
C .Yyrr ×yyRr
D .YyRr ×yyRr
2.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
A .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B .正确选用了实验材料
C .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D .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3.人类多指基因(T )对正常基因(t )是显性,白化基因(a )是隐性遗传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个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一个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患一种病和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 A .3/4,1/4 B .3/4,1/8 C .1/4,1/4 D .1/2,1/8
4.DDTt ×ddtt (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 .100%
B .50%
C .25%
D .0
5.基因型YyRr 的个体与YYRr 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6.假如水稻高杆(D )对矮秆(d )为显性,抗稻瘟病(R )对易感稻瘟病(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 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 .ddRR ,1/8
B .ddRr , 1/16
C .ddRR ,1/16和ddRr ,1/8
D .DDrr , 1/16和DdRR , 1/8
7.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杂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 的个体占总数的( ) A .0
B .1/8
C .1/4
D .1/2
8.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的种类数和F 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9.纯种的黑色长毛狗与白色短毛狗杂交,F 1全是黑色短毛。
F 1代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
B .F 1中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之比为1﹕1
C .F 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个体接近5/8
D .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中都有杂合体
10.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 基因为纯合时才为秃头。
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现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
(1)这对夫妇的基因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2)他们若生下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是_____。
(3)他们新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几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将来与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子婚配,他们新生的子女可能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生一个秃头褐眼的儿子的几率是 ____________。
若连续生三个都是非秃头蓝眼的女儿的几率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