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染色体转移技术
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研究的新技术
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研究的新技术染色体是生命中最基本的遗传信息携带者,对于其结构和变异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课题。
不仅能够对生物进化、疾病发生等方面提供深刻理解,还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会介绍当前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研究的新技术,依次从单细胞层面、大规模数据分析层面和生物功能分析层面进行阐述。
一、单细胞层面单细胞水平的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研究利用的是单细胞测序技术。
带有侵入性的取样方法已经不再是必要的步骤。
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通过单个细胞的信息扩增来实现全链路基因组覆盖,包括基因组DNA测序和转录组RNA序列测定,以及染色体分离和链断裂捕获技术,这些都可以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单细胞水平的染色体结构和变异。
例如,201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利用“Hi-C”方法,对单细胞间染色体的相对方位分布进行测定,在较高的层次上揭示了染色体结构间的联系,这可以为对应于不同疾病的染色体异常提供启发。
而另外一项聚焦于阳性肋骨肿瘤(osteochondromas)的研究发现,该肿瘤的发生和单个突变染色体的稳定性相关,而不如传统上所认为的是多个染色体缺失、改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二、大规模数据分析层面大规模数据分析层面下的研究常使用的叫做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分析。
结构变异是基因组水平上的两种或多种遗传变异类型导致的DNA序列重组。
其对甲基化序列、基因功能以及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
随着计算能力和算法的不断提高,现在的结构变异分析方法已经能够高效、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构变异,识别功能区域、分辨变异模式等。
例如,研究发现,由结构变异引发的基因组重排、插入等机制有助于评估人类疾病遗传异质性的程度,并为制定基于个人化遗传学的医学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三、生物功能分析层面现代生命科学已经越来越向系统水平的研究方向发展,也让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走向了更深入的层面,也就是生物功能分析层面。
第5章 染色体重组
二、模板选择学说
图2 断裂重接模型和选择复制模型的比较
2. Meselson-Radding模型
Holliday中空结构及其分子模型
Holliday 模型
果蝇 的连 锁图
重组可以分为两类:
1. 相互重组 2. 非相互重组同源重组
相互重组(Reciprocal recombination)
即交换(Exchange , 换的因素
• 干涉 一个交换的发生常常会影响相邻甚至更远交换事件, 这种现象称之为干涉。
• Barbura McClintock • 美国女遗传学家。 • 20世纪40年代开始 • 研究Ac-Ds,花了20 • 年时间。终生 • 没有结婚。
双线期(Diplotene):lianhuixiaoshi 联会消失, 配对松弛, 可见交叉结(Chiasma)
多次交换
重 组 发 生 的 时 间 : 减 数 分 裂 前 期
• 根据重组产物的分配行为,非相互重组可分为两类
(1)基因转换 (2)减数后分离
(1)基因转换 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等位基因转变为 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现象。 (2)减数后分离 是对非相互重组中奇异分离比率的一种 解释。
第三节 遗传重组机制
一.交叉理论 MeselsonRadding模型 是单链断裂修 复模型。
• 完全连锁:如果基因在染色体上十分接近,传递时总是在一起,称这种 连锁为完全连锁. • 不完全连锁:有交换发生。
T.H Morgan and fruit fly
•
•
•
T.H Morgan and
Fruit fly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第二节 基因重组与染色体交换
细胞工程-5.染色体工程、胚胎工程
■ 化学方法——细胞松弛素B、秋水仙素、N2O、CHClF2、聚乙二醇
秋水仙素
━孤雌生殖:雌性生殖细胞不经受精作用而直接成胚的一种方式
━孤雄生殖:精子细胞核和卵质结合后的胚胎发育,或雄性配子的直接胚胎发育的生殖方式。
━多倍现象:在高等植物中多,在动物界少。原因:动物的远源杂交能力很弱;可能与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有关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超数排卵→发情同步化→胚胎采集、鉴定→胚胎移植
━试管动物:将供体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体外培养胚胎,然后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移植入受体,可以得到各种动物。
━试管动物与胚胎移植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从供体获得精子和卵子,分别经过成熟培养后,在体外人工条件下受精,并经过一段早期发育,再将胚胎移植入受体子宫内发育。
━胚胎工程
卵子切割、性别控制、嵌合体制作、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操作等定向控制、改造和创造新遗传性状的技术都只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的,这些技术统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
■ 基本程序:卵母细胞的采集和成熟培养
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IVF)
整理:灵魂的心碎 更多内容请联系 linghundexinsui@
━染色体工程
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传性和选育新品种的异种技术。
━单倍体
含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即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多倍体
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
━人工诱导多倍体
■ 生物学方法——利用胚乳培养、体细胞杂交等
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2、基因组该指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3、操纵子:原核生物的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往往排列在一起,转录生成一个mRNA,然后分别翻译成几种不同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可能是催化某一代谢过程的酶,或共同完成某种功能。
这些结构基因与其上游的启动子,操纵基因共同构成转录单位,称操纵子。
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
在真核基因中增强子和启动子常交错覆盖或连续。
有时,将结构密切联系而无法区分的启动子、增强子样结构统称启动子。
5、增强子:是一种能够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式调控元件,最早是在SV40病毒中发现的长约200bp的一段DNA,可使旁侧的基因转录提高100倍,其后在多种真核生物,甚至在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增强子。
增强子通常占100~200bp长度,也和启动子一样由若干组件构成,基本核心组件常为8~12bp,可以单拷贝或多拷贝串连形式存在。
6、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1、说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命名原则要点。
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采用三字母的命名原则,即属名+种名+株名的各一个首字母,再加上序号. 基本原则: 3-4个字母组成,方式是:属名+种名+株名+序号; 首字母: 取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且斜体大写;第二字母: 取种名的第一个字母,斜体小写;第三字母: (1)取种名的第二个字母,斜体小写;(2)若种名有词头,且已命名过限制酶,则取词头后的第一字母代替.第四字母: 若有株名,株名则作为第四字母,是否大小写,根据原来的情况而定,但用正体. 顺序号: 若在同一菌株中分离了几种限制酶,则按先后顺序冠以I,Ⅱ,Ⅲ,…等,用正体.2、什么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星号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向?答:Ⅱ类限制酶虽然识别和切割的序列都具有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异性。
人教必修2教案:5-2 染色体变异
5-2 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变异: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3.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套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4.二倍体5.多倍体(1)概念⎩⎪⎨⎪⎧起点:受精卵染色体组数: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实例:三倍体香蕉、四倍体马铃薯(2)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3)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①方法:用低温处理或用秋水仙素处理。
②处理对象: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③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6.单倍体(1)概念: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
(2)特点⎩⎪⎨⎪⎧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 (3)应用——单倍体育种。
①方法:花药 ――→离体培养 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用秋水仙素处理 ②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将图示序号填入下表相应位置(1)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时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三、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及结论1.判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2)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休眠的种子。
(×)(3)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
(√)(4)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
(×)(5)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加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6)经低温诱导后,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染色体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染色体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染色体技术是一项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对染色体的研究和应用,为临床医学带来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探讨染色体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生殖医学等方面。
一、基因诊断染色体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染色体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检测出一系列的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
例如,唐氏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三体性引起的遗传病,利用染色体技术可以进行唐氏综合征的检测,并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此外,染色体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爱德华氏综合征、克里格尔综合征等。
二、基因治疗染色体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从而治疗遗传病和其他疾病的方法。
染色体技术可以通过将修复基因导入患者的染色体中,实现基因的修复和替代。
例如,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染色体技术可以用于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中,从而修复患者的遗传性缺陷。
三、生殖医学染色体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体外受精技术(IVF)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染色体技术可以用于筛查胚胎的染色体异常。
通过对胚胎进行染色体筛查,可以选择健康的胚胎进行移植,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并减少遗传病的传递。
此外,染色体技术还可以用于性别筛查,帮助患者选择胚胎性别。
四、癌症诊断和治疗染色体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染色体技术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出肿瘤的染色体异常,并为癌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此外,染色体技术还可以用于指导肿瘤的治疗。
例如,染色体技术可以检测出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突变,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染色体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涵盖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生殖医学和癌症诊断治疗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染色体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指导疾病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遗传学考试名词解释
3、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跳跃基因?????
4、镶嵌显性:指在杂种的身体不同部位分别显示出显性来的现象????
5、表型模写(拟表型):有时环境因子引起的表型改变和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很相似,这叫表型模拟或拟表型。?
6、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可分为普遍性转导与特异
性转导。?
5、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叫基因突变。?
6、假显性: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导致一个不应显示出来的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示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5、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6、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移码突变:在DNA复制中发生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
2、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5、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6、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7、基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五、问答与计算:(共39分)?
1、一对正常双亲有四个儿子,其中2人为血友病患者。以后,这对夫妇离了婚并各自与一表型正常的人结婚。女方再婚后生6个孩子,4个女儿表型正常,两个儿子中有一人患血友病。父方二婚后生了8个孩子,4男4女都正常。问:?(1)血友病是由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决定??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5. 能够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2. DNA的结构和功能。
3.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1. DNA的双螺旋结构。
2. 基因的编码过程。
3. 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
教学准备:1. 染色体模型。
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 基因表达过程图解。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2. 提问:你们听说过DNA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5分钟)1. 介绍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包含了遗传信息。
2. 讲解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3.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染色体的结构。
三、DNA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介绍DNA的概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2. 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长长的链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3. 讲解DNA的功能: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
四、基因的概念和作用(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2. 讲解基因的作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五、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5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通过复制自身,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2. 讲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掌握了DNA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了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实验五. 细胞染色体制备知识讲解
组织培养细胞染色体的制备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试剂与仪器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组织细胞的培养方法。 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经过短期培养后, 用秋水仙素处理,可把细胞分裂阻截在中 期,再经过低渗、固定、滴片和染色,就 可获得大量中期分裂相的细胞,制片后可 以清楚地对染色体进行观察。
破裂)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粘附于染色体的 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 染色体形态
4. 染料 ( Giemsa ) 不是一种单一染料,而是天青、伊红、甘油和 甲醇的混合物,配制后原液储存, 染色后,染色质呈红色,细胞核是蓝色。
培养瓶
四、实验步骤
培养
秋水仙素
培养液4ml 胎牛血清1ml
培养24小时
• Chr9和Chr22相互易位
• 使得Chr9上的c-abl oncogene和 Chr22上的bcr gene相连,形成融合
基因。 • 其产物是一个融合蛋白 • 这个融合蛋白使细胞不受细胞周期的
控制,导致白血病。 • 只要一个细胞带有这种易位Chr,就
会致病。
猫叫综合征(Cat cry syndrome)
2)低渗之后,要细心、温柔混匀细胞,防止细胞膜破裂、 染色体散失;
3) 离心前配平,离心速度过高,细胞团不易打散;反之, 细胞易丢失;
4) 载玻片要洁净,预冷;滴片时确定将材料滴在玻片上;
实验步骤
1.秋水仙素预处理: 收集生长旺盛的细胞1ml,轻轻吹 打散,加入秋水仙素1ul,继续培养6-8小时(已完成 );
上清
加3ml固定液,轻 轻吹打后,固定 10min后,离心
2021届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含答案】
第1讲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考纲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5.植物的组织培养(Ⅱ)。
6.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Ⅱ)。
7.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Ⅱ)。
8.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3种基本工具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②DNA连接酶:a.E·coli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b.T4DNA连接酶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③载体:需具备的条件包括:a.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存在并大量复制;b.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c.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以便对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
(2)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及标记基因等。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①植物:体细胞或受精卵——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单子叶植物)。
②动物: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
③微生物:细菌(常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法(钙离子处理法)。
(5)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转基因生物的DNA上: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④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根据表达性状判断。
易混辨析①限制酶≠DNA酶≠解旋酶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上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使两条链在特定的位置断开;DNA酶的作用是将DNA水解为基本组成单位;解旋酶的作用是将DNA两条链间的氢键打开形成两条单链。
②DNA连接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能连接两个DNA片段,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添加到脱氧核苷酸链上。
生物制药技术试题
二、填空题(每一空格1分)1.1990年经过5年的辩论,美国国会终于批准被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2.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化学结构和X-射线晶体学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3.1859年,英国的生物学家Charles Darwin发表了物种起源,确立了进化论的概念。
4.1859年,英国的生物学家Charles Darwin发表了物种起源,确立了进化论的概念。
5.现代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
6.使DNA的结构分析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的两项关键性工程技术分别是DNA分子的体外切割与连接技术和DNA分子的核酸序列分析技术。
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主要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8.基因克隆载体主要有质粒、噬菌体、病毒三大类。
9.基因克隆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克隆位点(外源DNA插入点),能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能自主复制;具有选择标记,便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10.将外源性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有转化(或转染)、杂交、转导、细胞融合、显微注射等方式。
11.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成功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克隆载体、选用合适的受体细胞、选用合适的基因转移方法。
12.基因克隆受体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3.克隆基因的进一步鉴定常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分子杂交、PCR扩增、DNA侧序等方法。
14.酶工程的内容包括:酶的来源、酶的生产菌、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分子改造、酶与细胞固定化、酶的应用。
15.酶的生产方法常用:提取法,发酵法,化学合成法。
16.常用的产酶微生物(工程菌)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曲霉。
17.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等。
18.发酵工程按产品性质分为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酶制剂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和生物工程细胞发酵五种类型。
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
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生物学家们研究物种进化、遗传疾病、亲缘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现如今,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染色体分析技术也不断升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是什么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染色体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采用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使染色体得到分离、放大、染色等处理,同时配合不同的显微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最终得到染色体的数量、结构、长度、位置、分离程度等信息。
不同于传统的染色体分析方式,如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等,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具备如下优势:1.快速准确:相对于传统方法,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时间短、结果准确,一般可以在24小时内得到完整的染色体信息。
2.样本要求低: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不需要大量的样本,而且无需做超长时间的细胞培养,极大地缩短了检测周期和成本。
3.宏观和微观结构都可以检测: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形态等宏观结构,同时对染色体的微观结构如核小体、DNA序列等特征也能给予识别和评估。
4.多种染色体异常都可以检测到: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对多种染色体异常如(逆位、重排、插入、缺失、双重等) 都有非常高的鉴别能力,能够对其进行准确识别和分析。
二、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的主要应用1.遗传疾病诊断染色体异常与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采用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能够为遗传病患者做出精确的诊断和分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比如:唐氏综合症、爱德华综合症、帕罗综合症等多种染色体异常可以通过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得到明确的检测结果。
2.人类基因组研究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前景,诸如建立基因图谱、寻找致病基因、探索基因调控研究等,均需要该技术的支持。
此外,染色体快速分析技术还能检测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为肿瘤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列举在细胞工程方面的5项科技成果
列举在细胞工程方面的5项科技成果细胞工程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已经渗入到生物工程的各个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
在农林、园艺和医学等领域中,细胞工程正在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1.粮食与蔬菜生产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是迄今人类受益最多的一个方面。
我国在这一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花药单倍体育种途径,培育出的水稻品种或品系有近百个,小麦有30个左右。
其中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锈病、抗白粉病等优良性状。
在常规的杂交育种中,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8~10年,而用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一般提前2~3年,而且有利优良性状的筛选。
前面已介绍过的微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其技术比较成熟,并已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我国已解决了马铃薯的退化问题,日本麒麟公司已能在1000升容器中大量培养无病毒微型马铃薯块茎作为种薯,实现种薯生产的自动化。
通过植物体细胞的遗传变异,筛选各种有经济意义的突变体,为创造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选育发挥了作用。
现已选育出优质的番茄、抗寒的亚麻、以及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系。
有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改良作物的品质,使它更适合人类的营养需求。
蔬菜是人类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
蔬菜通常以种子、块根、块茎、插扦或分根等传统方式进行繁殖,化费成本低。
但是,在引种与繁育、品种的种性提纯与复壮、育种过程的某些中间环节,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仍大有作为。
例如,从国外引进蔬菜新品种,最初往往只有几粒种子或很少量的块根、块茎等。
要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必须先大量增殖,这就可应用微繁殖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群体。
在常规育种过程中,也可应用原生质体或单倍体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后代,简化制种程序。
另外,还可结合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蔬菜品种。
2.园林花卉在果树、林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细胞工程技术主要是微繁殖和去病毒技术。
国内外值得关注的10大农业创新技术趋势
国内外值得关注的10大农业创新技术趋势农业技术创新是大势所趋。
联合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050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食品需求将激增70%,世界上约有9.9%的人口仍在挨饿,因此要养活近100亿人口是一件令人生畏的前景。
由于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我们必须转向农业技术创新。
国外农场可喜的是,2022年全球农业技术,特别是在改变农民种植、运输、储存和管理农产品方式的技术取得了明显突破。
乡村集结号小编总结了以下10大农业创新技术。
1.蜜蜂载体技术(BeeVectoringTechnologies)在美国农作物生产方面,蜜蜂产值价值200亿美元。
这些昆虫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农业设备的创新不断增加,以帮助保护蜜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它们的授粉能力。
蜜蜂授粉BVT(BeeVectoringTechnologies)使用商业饲养的蜜蜂通过授粉提供有针对性的作物控制,用对环境安全的作物保护系统取代化学杀虫剂。
他们的系统开创了一项重大的农业创新,为全面、可堆叠和高度针对性的病虫害管理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从本质上讲,他们的解决方案利用了大自然最优秀工人的力量,帮助种植者提高作物质量,同时显著减少化学品的使用。
BVT (BeeVectoringTechnologies)开发并拥有正在申请专利的蜜蜂载体技术(由含有独特载体剂的专有托盘分配器组成),旨在无害地利用商业饲养的大黄蜂作为自然递送机制,用于各种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粉末混合物,抑制或消除常见作物病害,同时刺激和增强相同作物。
这种独特且专有的过程使用简单的蜜蜂授粉过程取代传统的作物喷洒,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实施作物控制,从而在不使用水或中断劳动力的情况下提高产量、有机产品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农业技术创新支持改善可持续农业、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
BVT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作物,包括蓝莓、向日葵、苹果和西红柿,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农场。
2.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一种农业资源管理策略,它收集、处理和评估数据并提供见解,帮助农民优化和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遗传学终点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是一种遗传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染色体重组和遗传连锁。
通过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交换,可以观察到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从而推断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这一实验方法提供了对基因连锁和重组的直接证据,对于理解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的基本原理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是利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染色体分离和重新组合现象。
在该实验中,首先需要选择一对具有明显遗传特征的等位基因,在雌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会发生染色单体交换。
然后通过后续的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可以得到一系列基因型不同的后代,通过统计分析后代的表型比例,可以确定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以及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的具体步骤包括:(1) 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具有明显遗传特征的实验材料,保证基因型的稳定和清晰的表型特征。
(2) 实验前培养:对实验材料进行适当的培养和繁殖,以确保实验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3) 染色体减数分裂:观察生物材料的配子形成过程,确定染色单体交换发生的时间和位置。
(4) 配子形成和受精:观察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收集各种基因型的后代生物,并进行表型统计和分析。
(5) 数据统计和分析:根据后代的表型比例,推断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和位置关系。
在进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保存: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和种裙,确保实验所用生物材料的纯度和稳定性。
(2) 实验环境的控制: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对后代生物的表型进行准确统计和记录,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结果的解释和推断: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结果解释和推断,提出对基因连锁和重组的相关假设和理论。
3. 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学实验方法,在基因连锁和重组、遗传图谱绘制、遗传进化和种裙遗传结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三种PCR技术
反义PCR的高敏感性: Noguchi用MVCI(多形上皮 粘蛋白的核心蛋白)作标志物,检测了15例乳腺癌的50 个腋窝淋巴结。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有9个淋巴结转移, 反义PCR也显示阳性。其余41个免疫组化检测阴性的 淋巴结中,有6个反义PCR法检测阳性。 反义PCR的特异性:Wang等用酪氨酸酶做标志物,检 测了29例处于Ⅰ期、Ⅱ期的恶性黑色素肿瘤患者,结 果显示病理学检测有11例淋巴结转移;反义PCR检 测则有19例淋巴结转移,其中包括病理检测的11例 阳性,既假阳性概率为0。 反义PCR要注意的问题:总RNA提取时,应防止RNA酶降 解RNA;防止样品,交叉污染;防止体细胞DNA混入样品。
反义PCR技术(RT-PCR)
RT-PCR:脱胎于经 典PCR技术,将有特 定基因序列mRNA表 达的组织中的总RNA 提取后,通过逆转录 酶作用,以mRNA为模 板反向合成cDNA,再 利用PCR技术将特定 序列进行扩增,最后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 泳将扩增片段检出。 其逆转录引物与PCR 引物有共用性。
RNA提取:Trizol试剂方法提总RNA EV71和Cox.A16的鉴别诊断 RT-PCR
EV71肠道病毒VP1区全基因核苷酸序列扩增
DNA序列测定和分析
Trizol试剂方法提总RNA
取200μl反复冻融3次的病毒细胞培养液,加入 1ml Trizol提取液,混匀后室温放置20min,加200μl 氯仿,混匀,室温静置10min,4℃13000r/min离心10min; 转移上层水相到新的离心管中,并加入500μl异丙醇, 室温沉淀10min,4℃1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沉 淀用75%乙醇洗2遍,室温干燥,加20μl纯水溶解 RNA,2μl RNA酶抑制剂(RNAsin)。提取的RNA立即进 行逆转录,或置-70℃保存备用。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新技术与染色体人工演化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新技术与染色体人工演化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新技术与染色体人工演化引言: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探索染色体工程和染色体人工演化的可能性,通过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对生物的精确操控和改良。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新技术和染色体人工演化的研究进展。
一、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新技术1.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染色体工程新技术之一。
通过CRISPR-Cas9系统,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编辑染色体上的目标基因,实现基因的添加、删除、修饰和替换。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还可以用于生物体的基因改良和基因治疗。
2. 染色体工程载体染色体工程载体是一种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染色体的工具。
研究人员设计了各种载体,如质粒、病毒和人工染色体等,用于携带和传递外源基因到目标染色体上。
这些载体通常具有高效的转染效率和稳定的遗传稳定性,为染色体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 合成染色体技术合成染色体技术是一种将合成DNA序列导入生物体内,替代自然染色体的技术。
通过合成染色体,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和性状的染色体,实现对生物体的精确操控和改良。
目前已经成功合成了多种哺乳动物染色体,为染色体人工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染色体人工演化1. 染色体重排染色体重排是指染色体内部或染色体间的基因重排和结构变化。
通过人工干预,研究人员可以改变染色体的排列顺序和结构,实现对生物体的基因组重塑和新基因组的产生。
染色体重排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染色体交换染色体交换是指染色体间的基因交换和遗传信息的互换。
通过人工干预,研究人员可以促使不同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交换,实现基因的混合和重组。
染色体交换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是指染色体的复制过程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染色体](5)染色体核型、微阵列、高通量测序、FISH等检测手段的具体区别
[染⾊体](5)染⾊体核型、微阵列、⾼通量测序、FISH等检测⼿段的具体区别临床意义序: 随着现代检测技术⼿段的不断推陈出新,很多染⾊体病、基因病都逐渐得到了确认。
对⼀些遗传致病基因不但可以通过先进⼿段检测出来,也可以通过产前筛查及基因阻断技术成就⼀个家族后代健康的梦想。
王桂芹⼤连美林达妇⼉医院吕⽼师,有时间时可以⾔简意赅的给我们临床医⽣解释⼀下染⾊体核型、⼆代测序、基因芯⽚、⾼通量测序、微阵列、FISH等检测⼿段的具体区别吗?我们弄清楚了才能给患者更准确的建议。
⾮常感谢!吕远遗传学博⼠中国医科⼤学盛博⼠后现在的检测⼿段有染⾊体核型分析、⾼通量测序(⼆代测序)、微阵列(基因芯⽚)、FISH这⼏种检测⽅法,现在进⾏简单的介绍:1. 染⾊体核型⼀般⽤来检测染⾊体的数⽬和⼤结构异常,⽐如13、18、21三体及性染⾊体异常,或者超声提⽰畸形的胎⼉做个染⾊体核型,排除⼀下,还是⾦标准。
2.⾼通量测序也称⼆代测序。
⾼通量测序主要⽤来检测单基因病基因突变位点和染⾊体的微缺失微重复。
检测基因位点和染⾊体使⽤不同的试剂盒及测序深度,分析⽅法也不相同。
3. 微阵列分析也称基因芯⽚。
这个基因芯⽚主要是检测染⾊体⽔平的异常,很多⼈容易把它和检测基因突变位点的测序弄混。
⽬前,基因芯⽚主要就是检测染⾊体的微缺失微重复。
成本⽐⾼通量测序贵,但是可以检测⾼通量测序不能检测出的单亲⼆倍体。
4. 任何组织(只要能提取到DNA)都可以做测序或芯⽚。
所以当我们没有活的细胞⽤来培养时,可以做这两种检测。
绒⽑组织可以培养然后进⾏核型分析,但是失败率很⾼。
做芯⽚或测序是⾮常⽅便快速的。
5. FISH理论上是可以检测基因组中任何位置的信息,但是需要相应的探针。
⽬前临床常⽤的就是13、18、21、X、Y染⾊体的检测试剂盒。
主要⽤于快速产前诊断胎⼉常见染⾊体(13、18、21、X、Y)的⾮整倍体异常。
FISH检测需要依靠相应位置的探针。
因此不常见的位置和变异不太容易做,⽽且实验⽅法操作需要丰富的经验。
作物分子育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 作物分子育种: 直接从分子水平上改变某一作物品种基因组成而创造可稳定遗传变异来进行新品种培育的过程,称为作物分子育种。
2 基因组: 一个物种单倍体细胞所含有的整套染色体,物种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核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
3 人工染色体: 人工组建的具有染色体功能的DNA分子。
4 功能标记: 称诊断标记,是基于生物功能已知的引起表型变异的基因内部序列多态性位点开发的分子标记。
5 分子设计育种: 利用作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生物数据,借助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整个基因组控制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及基因网络进行分子水平上的设计和操作,进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过程。
6 基因组学: 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的科学。
7 染色体工程:按照人们预定目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染色体操纵改变生物染色体组成并进而改变其遗传性的过程。
8 物理图谱: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检测DNA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实际位置绘制成的图谱。
9 序列图谱:以某一染色体上所含的全部碱基顺序绘制的图谱。
10 遗传图谱:指基因或DNA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
通常用cM表示(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体交换过程中分离的频率)。
11 转录图谱:以EST为位标,根据转录顺序的位置和距离绘制的图谱,它是染色体DNA某一区域内所有可转录序列的分布图,是基因图的雏形。
12 同源:如果两条或多条序列拥有共同祖先,则称它们同源。
13 直系同源:不同物种间,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序列来源于共同祖先的现象。
14 并系同源:同一物种中,由于基因倍增事件产生相似序列的现象。
15 异同源:指物种间遗传物质平行转移的现象。
16 染色体转导:(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同特定基因表达有关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转入受体细胞,是该基因得以表达,并能在细胞分裂中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又称染色体转导。
17 序列比对:通过比较生物分子序列,发现它们的相似性,找出序列之间共同的区域,同时辨别序列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生物序列的功能、结构和进化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CMGT)可把一些紧密连 锁的基因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细胞。当把分离到的 中期染色体同完整细胞混合时,供体染色体的一部分 可被某些细胞摄取并加以表达。如果受体细胞缺乏该 染色体所携带的功能性基因,而后者又是该细胞在选 择性条件下生存所必需的,转移就可得到证实。因此, 在选择性条件下生存的基因转移克隆,其核内一定有 必需的供体基因参入,而且必须能表达其基因产物。 被转移的染色体物质称为转移基因组 (transgenome),而表达这些基因的细胞则称之 为转化株(transformant)。
• 选择标志基因Cmr 氯霉素抗性基因 • lacZ基因 颜色鉴别重组子,外源基因插入其中 • loxP和cosN位点 易于克隆环状BAC DNA的分离 2.环状BAC DNA经酶切(HindIII)线性化 3.去磷酸化反应 • 高分子量基因组DNA的制备 1.大分子量HindIII酶切片段的制备 2.脉冲电泳选择酶切片段 • BAC克隆及其鉴定 • 电激转化
三、人工染色体
• 现正在研究的人工染色体有: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1000kb)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300kb) *哺乳类人工染色体(MAC) P1派生人工染色体(PAC ) 人类游离人工染色体(HAEC)。
原理
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包括: 复制起始点,保证了染色体复制; 着丝粒保证了染色体分离; 端粒封闭了染色体末端,防止粘附到其他断 裂端,保证了染色体的稳定存在。 人们为了克隆大片段DNA,利用DNA体外 重组技术分离了天然染色体的基本功能元件并 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了人工染色体。相 比于其他复制子而言,染色体要大得多。
一、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 McBride和Ozer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证明纯化 的染色体片段是对真核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的 理想的和天然的载体。 • 受体细胞通常缺乏某一基因的正常功能 • 供体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则具有该基因的正常 功能 • 已使用的基因有:HPRT、嘧啶激酶基因、 乳糖激酶基因、抗甲氨蝶呤(MTX)基因、 抗鹅膏覃碱基因
四、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 1992年Shizuya利用F因子的复制点和氯霉 素抗性标记基因,在F质粒(pMBO131) 基础上构建了第一代BAC人工染色体。
• BAC是以大肠杆菌的F因子的重要位点及
基因为主体的高容量的人工载体。(可克 隆350kb,在重组缺陷型(REC—)宿主 菌只有1个拷贝)
《 染 色 体 工 程 》
主讲:宋涛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什么是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 engineering)
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 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 达到定向改变遗传特性和选育新品种的一 种技术。广义上讲它还应包括染色体内部 的部分遗传操作技术,因此也称为染色体 操作。
它不仅可容纳大片段途是:
(2)用YAC克隆构建的物理图谱在复杂的生物 基因组分析和DNA测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 前,用YAC提供大片段DNA构建染色体图谱的 技术已在人类、植物、昆虫、鸟类、两栖类 等动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早期的DNA片 段载体,YAC是容纳大片段外源DNA的首选载 体。
YAC载体基本序列元件:
• 酵母染色体DNA自主复制顺序(ARS):
负责DNA复制
• 酵母染色体的着丝粒顺序(CEN): 保证酵母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配
• 酵母染色体的端粒顺序(TEL):
维持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两端各一个) • 选择标记:用于重组克隆的筛选 pYAC4是一个大肠杆菌穿梭质粒,含有 Amp大肠杆菌筛选标记
ARS: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
YAC克隆系统的特点:
YAC作为可提供大片段DNA的源自法,简 化了构建染色体延伸区域图谱和分离完整 基因的过程(200~500kb,甚至1000kb) 用酵母为宿主重新构建大的人类基因 区段,可将小的重叠的YAC变成一个大的 YAC。 酵母作为一种真核生物,为其它真核 的DNA提供了更合适的环境。
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三、人工染色体
• 染色体作为基因转移的天然载体,可转 移连锁的基因群,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 人工染色体。 • 人工染色体(artificial chromosome) 指人工构建的含有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 单位的载体系统。 • 人工染色体为基因组图谱制作、基因分 离以及基因组序列分析提供了有用的工 具。
人工染色体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哺乳类人工染色体(MAC)
天然染色体片段
• 染色体是基因的天然载体。这个载体上,目的 基因与他两侧的基因或序列是天然的遗传连锁, 这种天然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可以长时间 存在,对目的基因有强大的保护作用。
• 提高染色体工程的关键技术是把着丝点分离与 克隆、然后与目的基因重组,并与组蛋白合成 一个染色体片段。
非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non-selective isolation medium):对微生物没有选择性抑制的分离培养 基,营养成分齐全,无抑制成分(如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 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 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鉴别培养基:是通过化学试剂显示出培养基上混合 生长的微生物中有某种微生物。
2、染色体转移技术
• 染色体悬液与受体细胞混合
• 生长于非选择培养基中持续3代,加多聚L 鸟氨酸可提高染色体进入受体细胞的几率 • 约3天后移入选择培养基 • 筛选与鉴定
*多聚L鸟氨酸可以改变本来都带负电荷的原生质体或外源 DNA表面电性 ,使其中之一带正电荷 ,从而达到原生质体和 外源 DNA正负相吸 ,并且促进外源DNA进入到原生质体中 。
1、染色体的分离技术
• • • • •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秋水仙碱处理细胞使其处于分裂中期 低渗处理,加皂苷,破裂细胞 TMS液处理,离心,收集染色体 染色体储存于含20%甘油的TM液中
TMS缓冲液:含0.05M Tris,3M MgCl2,0.2M蔗糖,pH:7.4 秋水仙素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抑制有丝分裂,能 破坏纺锤体,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 皂苷有使红细胞破裂的作用,称溶血性 。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是人工染色体中能克隆最大DNA片段的 载体,可以插入 100-2000kb的外源DNA片 段。 YAC是有酵母的自主复制序列、着丝点、 四膜虫的端粒以及酵母选择性标记组成的酵 母线性克隆载体。左臂含有端粒、酵母筛选 标记Trp1、自主复制序列ARS和着丝粒,右 臂含有酵母筛选标记Ura3和端粒,然后在两 臂之间插入大片段DNA构成的。
2、染色体转移技术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是一项利 用微细胞将外源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的技术。该技术 是在细胞融合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细胞融合技 术的进一步细化,在当代生物的若干领域里得到广泛 的应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端粒酶抑制基因、诱导 衰老基因以及DNA修复基因都是通过MMCT技术取得 细胞内识别和定位,由此促进了针对这些基因的功能 研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同时, MMCT技术也为其他领域如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印迹、 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 的手段。
染色体工程包括植物染色体工程、 动物染色体工程、人工染色体。
从两个层面展开:
1、从细胞水平诱发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从染色体水平针对染色体本身操作
目前对染色体操作的主要方法有: 有性杂交、染色体交换、易位、 添加、染色体显微切割和微克隆、 PCR扩增等。
染色体工程的发展经历
• 天然染色体片段(如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 天然染色质片段(如染色质介导的基因转移) • DNA重组技术产物-人工染色体
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的主要作用
• 一是用于染色体内的基因作图 • 二是用于分离或克隆一些特殊的基因 • 虽然DNA序列分析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高度 发展的后基因组时代以上用途显得无用,但 染色体片段作为真核细胞基因的天然载体, 仍是诱人的课题。
二、染色质介导的基因转移
• 染色质作为转基因载体的提出 • 染色体介导基因转移由于不能控制所转基因的 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种类、数目和大小,故 不能有选择的转移目的基因。 • 1986年李振刚等提出了以染色质为介导的基因 转移的工作。用活性模板染色质来转移预期基 因(基因群),从而弥补了基因工程的不足。 • 与DNA相比,染色质是一种更为天然和稳定的 转基因载体,便于整合,是基因打靶的理想载 体。
活性模板染色质—在生命活动的一定时空,只 有一定数量的基因表达,这些正在表达的基因 在染色质中的区域 活性基因—这些正在表达的基因
如果从一定组织提取活性染色质,就会得到 该组织的全部基因,包括细胞中转录极少次数 的基因。
所以,对于真核生物来说,与DNA相比染色 质片段是一种更为天然和更为稳定的转基因载 体。
活性染色质作为基因载体的特点
染色质工程能选择性的转移基因, 并可在不知道目的基因序列或其探针的 情况下进行。且可获得一个复杂系统的 全部活性基因,可对所有活性基因进行 克隆(如YAC克隆,λ克隆等)。
活性染色质作为基因载体的鉴定
基因的鉴定: • 用已知基因的染色质片段进行共制备 • 用所得的活性染色质DNA与家蚕染色质进
YAC的主要用途是:
(3)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基因嵌入及转基因技
术都采用了YAC克隆系统。通过YAC嵌入的基
因不仅片段长,而且嵌入的基因更适于体内 表达,并有利于基因保持其固有的空间构象 和功能的发挥。
YAC的缺点:
• 1.插入片段大,稳定性较差,不易子结构往往发生序列重排,造成 序列错乱。
3、被转移染色体片段的大小
大约15%的染色体受体细胞,在光学 显微镜下可见到各种大小的染色体片段。 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的最小染色体片段是双 微体(100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