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明1.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
2.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3.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4.希腊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5.罗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二、中世纪欧洲1.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世纪欧洲的兴起。
2.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
4.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5.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三、近代欧洲1.经济革命和工业革命。
2.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国际关系。
4.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国际关系。
5.冷战和全球化四、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2.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3.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斗争五、世界文化遗产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意大利的世界文化遗产。
3.法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4.英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了解)1.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2)支持者:英国、俄国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及近代化的探索一、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第1课)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3.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4.简要经过:课本P45.重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
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中国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
(2)最根本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3)其他原因:清军军备废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1.根本原因(目的):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4.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原因(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和称霸世界的梦想。
2、起止时间:1894年9月至1895年4月。
3、重要战役:(1)平壤战役;(2)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3)辽东战役;(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重要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4月;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5、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5课)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起止时间:1900年6月至1901年3、大至经过:课本P2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汇集

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加重农民负担(3)清朝政治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1839年,林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7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3)主凶英、法(4)帮凶俄、美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一.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明1.西方古代文明a.希腊文明:民主政治、人文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建筑艺术(巴特农神庙、雅典卫城)b.罗马文明:共和制、征服扩张(凯撒大帝、奥古斯都)、法律制度(十二铜表法)c.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法老王的统治、金字塔、象形文字d.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肥沃的两河流域、城邦制、楼阁神殿、发明文字(楔形文字)2.亚洲古代文明a.中国古代文明i.夏、商、周三代的演变ii. 周朝的分封制度、封建制度iii.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孔子及儒家思想、墨子、老子b.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城市规划、污水系统c.黄河文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夏朝传说、甲骨文二、东方古代帝国的兴衰1.帝国的兴起a.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达里奥一世、波斯战争b.阿契美尼德帝国:征服埃及法老、建设波斯盛世c.阿育王朝:孔雀王朝、善待人民、佛教传入2.帝国的衰落a.埃及托勒密王朝:克勒奥帕特拉七世、被罗马帝国征服b.希腊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分裂为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c.罗马帝国:克拉克若、凯撒、奥古斯都、基督教的兴起、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分裂三、丝绸之路和古代商业网络1.丝绸之路的开启a.汉武帝使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末年与东汉时期陆续派遣使节通商2.丝绸之路的影响a.经济发展:中原制造业的繁荣、市场的扩大b.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与文化在中国发展四、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封建社会的特点a.以土地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制度b.封建等级制度c.家族和宗法制度d.田制与封建农奴制的形成2.社会阶级划分a.地主阶级:皇帝、贵族、大地主b.士族:官僚、文士c.农民阶级:自耕农、佃农、部曲农奴d.工商业者:手工业者、商人、工匠五、中世纪的封建国家1.封建国家的兴起a.皇帝与领主的关系b.承认封建契约的建立c.颁发土地规模与周边领主的关系2.封建国家的特点a.领主的封土与军权b.领主与农民的契约关系c.封建经济:自给自足、农奴经济d.民间法与习惯法的实施六、中世纪的农奴制与封建制度的衰落1.农奴制与农奴反抗a.农奴的地位与权利b.农奴反抗的形式与事件2.封建制度的衰落a.市场经济的兴起b.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失利及对欧洲影响c.封建经济的崩溃d.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以上是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的提纲,利用这个提纲进行学习和复习,可以帮助你全面复习本学期的历史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这个是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依据或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4、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军队是英法联军,属于历史史实。
它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5、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鸦片战争结束。
该条约主要内容不包括严禁鸦片。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6、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功绩是领导虎门销烟。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这反映当时政府吏治腐败。
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片平方千米。
6、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7、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课鸦片战争知识点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年月日至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英国发动浸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年月至年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年进犯吴淞→占镇江→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南京条约》的签订签订年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年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持续与变革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持续与变革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持续与变革一、古代文明与人类起源A. 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1. 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2. 早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3. 早期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 河流文明与日月文明1. 河流文明的代表——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 日月文明的代表——中国和印度文明3. 河流文明和日月文明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二、古代帝国的兴起与发展A. 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1.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演变2. 秦、汉两大帝国的建立和统一3. 中国古代帝国对社会及政治制度的影响B. 印度古代王朝的建立1. 阿育王朝及其扩张2. 印度古代王朝对宗教和文化的影响3. 印度古代王朝的衰落和变革三、中世纪欧洲与伊斯兰世界A. 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1.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目的2. 十字军东征对欧洲和伊斯兰文明的影响B. 伊斯兰世界的兴起和繁荣1.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2.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阿巴斯王朝的繁荣3. 伊斯兰文明的科学、文化和贸易成就四、中国与丝绸之路A.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1. 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作用2.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B. 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1. 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和经济的推动作用2. 丝绸之路上的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五、中世纪封建社会与黑死病A.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组织和特点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运作2. 封建阶级的组成和职责B. 黑死病的传播与影响1. 黑死病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2. 黑死病对封建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六、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贸易A.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指南针2. 中国古代的火药和印刷术3. 古代科技对中国的影响与贡献B. 世界贸易的兴起与中国的参与1. 世界贸易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世界贸易地位七、欧洲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A. 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影响1. 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2. 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影响B.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重要发现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动因2. 哥伦布的航海及其影响3. 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与改变八、总结与展望A. 历史的持续与变革的重要性B. 历史上的持续与变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C. 对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以上是关于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提纲,通过对每个主题的论述,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持续与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初二历史上学期全册期末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上学期全册期末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古代中国1.最早的人类和最早的文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古代文明的起源和代表国家2.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国历史的时期划分–夏、商、周三代的特点与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化二、世界古代文明1.亚洲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菲尼基亚文明2.欧洲古代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帝国–古代欧洲的民族迁徙和侵略3.非洲古代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西非的国家和王国4.美洲古代文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文明–安第斯地区的文明三、中国古代史1.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唐朝的疆域扩张和国力强盛–唐朝的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2.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和区别–经济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科技创新3.元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4.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四、世界近代史1.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特点–工人运动和社会改革2.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起源和特点–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背景和后果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全面战争–俄国革命的背景和影响4.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进程–冷战的起源和后果–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重建五、中国现代史1.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失败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变革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发起和胜利–解放战争的背景和进程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和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和政策–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4.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问题–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以上提纲涵盖了初二历史上学期全册的内容,希望对你的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思考与批判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的思考与批判(以下提纲仅用于参考)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I. 古代文明与封建社会A. 早期文明与人类起源1. 早期人类的狩猎生活2. 农业革命的兴起3. 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B. 古代河流文明1. 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文明2.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3. 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C. 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2.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3. 希腊文化与罗马法律的影响II. 中世纪社会与文化A. 封建社会的特点与结构1. 封建等级制度与地主贵族的统治2. 乡村庄园经济与农民的生活3. 我们生活中的封建遗存B. 宗教与教会的权威1.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宗教改革2. 教会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3. 宗教裁判所与宗教之间的斗争C. 文化与艺术的繁荣1. 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与影响2. 文艺复兴艺术家与作品3. 欧洲文化的传播与转变III. 近代探索与变革A. 大航海时代与新大陆的发现1. 哥伦布的航海与新大陆的发现2.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帝国3. 新航路的开辟与贸易网络的形成B. 宗教改革与欧洲的宗教分裂1. 宗教改革的起因与领导者2. 宗教战争与宗教和平共处3. 宗教改革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C.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1. 科学革命的开启与关键人物2. 科学方法与观念的变革3. 启蒙运动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IV. 思考与批判A. 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1. 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历史?2.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3. 如何评价与解释历史事件?B. 历史思考与价值观1. 历史事件与个人观点的关系2. 历史事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3. 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与教训?C. 批判性思维与历史分析1.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与重要性2.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历史分析3. 批判性思维的应用与局限性以上提纲仅为参考,你可以根据需要对每个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详细阐述,同时确保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1.考古学和原始社会a.考古学概述b.原始社会的特点和形态2.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兴衰a.三皇五帝与中国古代神话b.夏朝的建立与发展c.商朝的兴衰d.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e.周末诸侯国的崛起和分裂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a.儒家、道家和法家的兴起b.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2.列国的较量与国际关系a.诸子百家的活动和思想b.各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发展c.各国的优劣与走向衰亡第三章:秦汉的统一与繁荣1.秦朝的兴起与统一a.秦朝的建立与推背图b.统一朝代的变革2.汉朝的兴起与繁荣a.汉高祖刘邦的政策及功绩b.刘邦后嬙的各种政策和c.汉武帝刘彻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繁荣3.匈奴的威胁与丝绸之路的兴起a.匈奴的入侵与汉族的抗争b.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第四章:黄河流域的社会变革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衰a.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制度与经济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2.隋唐的统一与繁荣a.隋朝的建立与大运河的开通b.唐朝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发展c.唐朝的科技、文化和城市发展3.黄河流域的农业技术变革a.农业技术的改进与社会经济发展b.农业技术的影响和效果第五章:南方的开发与海外贸易1.南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繁荣a.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b.南宋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繁荣2.元朝的统治与海外贸易a.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3.南方的开发与海外贸易a.南方农耕与农田的开垦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第六章: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变革1.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a.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政权的统治b.明初科举制度与政治制度2.明清时期的政治、军事与文化社会a.明朝末年的动乱与大规模农民起义b.清兵入侵与明朝的覆亡c.清朝的经济制度与文化传统3.清朝的政治与海外贸易a.清朝政治与治理政策。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历史复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XXX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是根本原因。
2)导火线:1839年XXX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XXX则徐上书XXX,请求严禁鸦片。
1839年6月,XXX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XXX的意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4)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6)《南京条约》的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7)鸦片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XXX编著《海国图志》,提出“XXX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原因: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于是挑起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军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是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XXX抗击洋枪队——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1)农民领袖XXX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XXX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XXX。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场战争和三个条约:①四场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②三个条约:(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2)太平军痛打洋枪队;(3)左宗棠收复新疆;(4)邓世昌黄海海战,英勇献身;(5)义和团运动3.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4.失败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主动与世界接轨,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时间,地点:1839年,广州虎门2.影响: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3.评价林则徐。
(答案: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42年3.内容:①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广厦福宁上)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与《海国图志》1.著作:《海国图志》;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魏源的这种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①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②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⑴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一个条约;⑵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⑶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约44万多平方公里;⑷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 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的基本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统一秦朝的建立-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经院制度的兴起与科举制度的建立-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术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承第三单元:世界古代史- 古印度的兴起与的传入- 古希腊的诞生与民主政治的发展- 古罗马的兴衰与帝国统一-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倒塌- 世界古代历史的演进与交流第四单元:世界古代科技文化- 希腊的哲学、科学和艺术成就- 罗马的公路建设与城市规划- 古埃及的宏伟建筑与艺术- 世界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史(续)- 中国古代历史的续篇与发展- 隋唐的统一与繁荣- 宋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元朝的统治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的整体回顾与总结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续)- 宋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创新- 元朝的科技发展与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与世界贡献第七单元: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与外来侵略- 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国共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第八单元: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影响- 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人民幸福生活总结与回顾-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核心内容概括- 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要事件- 复方法与技巧建议以上为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的整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历史知识,做好考试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提纲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并注意整理笔记,掌握重点知识点和重要事件。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例如做题、讨论、总结等,以提高复习效果。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明1.文明的起源与发展a.人类起源及早期文明的发展b.早期文明的特点和贡献2.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a.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b.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分期c.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变迁二、古代帝国与王国1.近东地区的古代帝国a.埃及帝国的兴衰b.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亚述)帝国的兴衰c.波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2.印度的古代文明a.印度的地理特点及早期文明b.印度古代王国的兴起与发展三、古代战国与秦汉1.古代希腊城邦的民主政体a.希腊的地理特点和城邦的兴起b.希腊城邦的民主政体及制度2.中国的战国时期a.战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b.孟子和庄子的思想c.宋国的兴起和灭亡d.秦国的兴起和统一中国3.秦汉帝国的建立与发展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建立b.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汉朝的兴起和发展四、古代罗马与拜占庭1.古代罗马帝国a.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b.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罗马兴衰的原因和影响2.拜占庭帝国的崛起与发展a.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b.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五、古代世界的交通与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a.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b.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2.航海时代的开启a.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b.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六、历史文化名人和事件1.孔子与儒家思想a.孔子的生平及思想b.儒家经典和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2.文艺复兴运动a.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b.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3.法国大革命a.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背景b.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和影响七、历史地理与人文环境1.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a.地理环境与人类聚居地的选择b.地理环境与人类经济发展的关系2.城市的兴起与发展a.城市的起源和特点b.城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上简要列举了八年级上历史复习的提纲。
通过系统复习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代文明与帝国、战国与秦汉、罗马与拜占庭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全面了解古代世界的交通与交流,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名人和事件,以及历史地理与人文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及近代化的探索一、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第1课)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3.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4.简要经过:课本P45.重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
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中国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
(2)最根本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
(3)其他原因:清军军备废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1.根本原因(目的):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4.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原因(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和称霸世界的梦想。
2、起止时间:1894年9月至1895年4月。
3、重要战役:(1)平壤战役;(2)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3)辽东战役;(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重要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4月;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5、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5课)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起止时间:1900年6月至1901年3、大至经过:课本P20。
4、重要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抗日战争中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学习列强侵华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三、中国人民的抗争(一)爱国官兵的抵抗1、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839年6月。
(第1课)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抗击英军,壮烈牺牲。
(第1课)虎门销烟林则徐3、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3课)(1)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
(2)1776-177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3)1881年,中国俄两国签约,清政府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血战黄海,壮烈牺牲。
(二)广大人民的抵抗: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2课)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5课)*学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给我们的启示:中国人民具有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我们就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四、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第6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5、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6、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曾国蕃、李鸿章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3)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7、失败的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失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2)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
9、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评价(作用、影响):A、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B、积极性: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慌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第7课)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等3.学习的内容: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4.维新派的主要活动:(1)1895年春,“公车上书”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万国公报》——《中外纪闻》(3)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5.实施:百日维新(1)起止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2)主要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综合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文化思想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6.结果: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谭嗣同等壮烈牺牲。
)7.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引进西学理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启发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因而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它没有实现救图存的愿望,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失败的原因:A、主观原因:因为在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镇压维新变法运动。
(三)辛亥革命(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第8课)1.学习的内容: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2.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创立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2)创立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机关报:《民报》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此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4.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结果: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6.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习俗的更新。
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7.失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新军。
(2)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
(四)新文化运动(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派)(第9课)1.背景: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但袁世凯仍然尊奉孔教,维护独裁和专制。
2.学习的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
3.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口号(旗帜):民主和科学。
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主义。
如: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4.评价(影响):(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学习中国人民的探索史给我们的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爱国精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五四爱国运动(第10课)(五四青年节、少先队、共青团的由来)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前期在北京,后期转移到上海。
先锋队:青年学生3.主力军:前期是学生(先锋队),后期(6月初以后)是工人。
4.主要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5.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10课)1.条件:⑴阶级条件: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其奠定阶级基础。
⑵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⑶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为其奠定组织基础。
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一大”的召开。
地点:最先在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3.主要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主要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