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1.掌握五种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2.提高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

复习重点: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

由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导入。

二、方法与过程

(一)【知识要点梳理】

1、教师讲解“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语句。

(2)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

们常说的“文眼”。

(3)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4)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2、中考回放:出示河南07、08、09三年中考对于重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的

原题。

(1)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

(07年河南中考第9题)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08年河南中考第9题)

(3)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09年河南中考第9题)

小结:纵观河南这三年的语文试卷,在记叙文阅读部分一直把理解重

点句子的含义这个考点作为重点。因此,这节课,我们就着重来研讨如何把握这个重要考点。

3、考点剖析:帮助学生分析考试题类型。

(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3)结合语境,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4、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五种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抓关键词语★扣具体语境★紧扣修辞法

★联系主旨法★分析描写法

(二)【考题例析】

5、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种方法:〖抓关键词语〗

出示08年重庆市的例文例题,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专题一:中考复习教案: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课文基础知识

复习目的:

1.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做到会读、会写。

2.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义、形。

3.理解词义,熟练运用学过的生词。

4.理解句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修改常见的病句。理解复句的结构,不用错关联词语。会模仿句式造句。

5.复习学过的常见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要点

1.复习汉语拼音,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详见第一册P220)巩固小学学过的汉语拼音,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字)(详见第一册P224)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形、义。初中六册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改正常见的错别字,主要方法有:

1)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

2)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

3)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字。

4)通过比较字形,改正错别字。

5)通过字义分辨字形。

3.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能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或选用恰当的词语。能熟练掌握六册课文中生现的生词,积累和运用常见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

4.要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词语的搭配一般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产生语感。学会辨别和改正常见的病句。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2)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3)分类不当。

4)前后矛盾。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删去“否”字。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评讲(现代文阅读)教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评讲(现代文阅读)教案

试卷评讲——现代文阅读分析题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分析考点,理清解题思路。

2 通过外引内联,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由单纯解题到形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讨论,从解题过程的总结和归纳中,让学生自主总结命题和解题的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如何从单纯的解题思维转换到知识的联系与对比,形成初步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本次考试现代文阅读各小题的班级得分情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模考试落下帷幕,可谓几人欢喜几人愁。分析考卷,我们发现,现代文阅读一直是一个难啃的大骨头,次次让我们损失惨重。看着各小题的平均得分,有的甚至还不到分值的一半,的确让人十分泄气。其实,学习有法,贵在得法,今天就让我们以这次模拟考试的试卷为例,继续来探讨、总结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二、你攻我守

1.上周老师已经在班上公布了试题答案,小组合作,角色互换,一直是我们班级的一大特色,这节课我们仍然采用这样的评讲方法。投影:

每组的两位“主讲师”组织全组成员积极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标记,准备攻擂。同时,小组合作研究其他题目,推选一位主帅,做好守擂准备。

比一比,哪一小组合作效率高!

评讲要求:

(1)评讲由“考点回顾”“解题思路”“答案对比”“我的发现”四部分组成;

(2)“答案对比”中的示范答案要能反映组内出现的具有典型性或普遍性的错误;

(3)任务分工:

第1组——12 第2组——13(1)第3组——13(2)

第4组——14 第5组——15 第6组——16(1)

第7组——16(2)第8组——17 老师——18

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示范文本)

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

复习教案(示范文本)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中考语文复习)

【考点阐释】

1.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它常常包括:①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③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④对文章结构起连接照应

作用的词语;⑤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⑥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⑦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等。

2.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词的意义。它与词典义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的新的含义。

3.所谓“文中”:指词语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它可能是一段话,也可能是一个层次甚至可能是全文。

4.词语的含义:指词语的指代义、情景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查词语含义时,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也被列入这一范围。

由于词语指代义近几年没再考查,本节重点研究词语的情景义及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考向分析】

考查类型之一理解词语的情景义

一、概念分析

词语的情景义是词语在词典义的基础上引申、具体或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段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它主要包括词语的概括义和隐含义。

1.词语的概括义

集中表现文章思想内容、情感倾向的词语,亦即概括词的含义。

2.词语的隐含义

在一定语境中隐藏在词语表面义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

二、设问方式

1.文中××××词的含义(内涵)是什么?

2.这里的××××词指的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文中××××一词的含义?

三、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1.理解词语的概括义关键是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基本方法如下:

(1)确定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

概括词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概括词出现在概括句中,概括句包括全文的中心句、段的首括句、段的尾括句、句群的开启句、句群的收束句。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合作探讨问题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技巧的实践与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2. 提问:我们在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15分钟)

1. 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2. 精细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细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4. 策略性阅读: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阅读实践与训练(15分钟)

1. 教师选取一篇课内文章,如《背影》,让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现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 推荐课后阅读材料,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现代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阅读技巧运用和语文综合素养。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学阅读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学阅读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学阅读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学阅读

第一节:导入与目标

导入:通过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张引人入胜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目标:

1. 了解现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 掌握现代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知识讲解

1. 现代文学的定义

现代文学是指从近代以来出现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和风格。

2. 现代文学的特点

(1)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突破:现代文学摒弃了束缚和纠缠于传统文学形式的约束,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自由创作。

(2)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性问题:现代文学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揭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角和观点。

(3)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现代文学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如意象、象征、意识流等,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3. 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现代文学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题材、形式、思想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现代文学不仅反映了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技巧训练

1. 提问与解读

选择一篇现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进行深度解读。

2. 分析与比较

将两篇不同类型的现代文学作品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第四节:拓展与运用

1. 创作与分享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并进行分享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2.训练答题模式,准确、规范答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课时安排:

1课时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标题,提出疑问

第二步:读文章,回答疑问

第三步:读文章,模式答题

教学过程:

第一步:读标题,提出疑问(5分钟)

(一)课堂导入

现在,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备考阶段。根据历年的中考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特别是记叙文的阅读是同学们丢分比较多的题目之一。丢分的原因是读不懂文章。读不懂文章,做题就答非所问。什么叫读懂文章呢?读懂文章就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只有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才算读懂了文章。那么,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呢?

(二)方法指导

告诉同学们一个方法:读标题,提出疑问。

请同学们读标题:“忽略”。读了这个标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教学预设:

生1:忽略了什么?

生2:他忽略了什么?

老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阅读文章,思考作答,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第二步:读文章,回答疑问(10分钟)

(一)学生读文章《忽略》。

(二)学生思考:谁忽略了什么?

(三)学生回答疑问。教学预测:

生①:母亲忽略了孩子的信心。

生②: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情感。

生③: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生④:母亲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

生⑤: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教师指导:谁忽略了什么?文中第(8)段有一句话很重要:“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孩子的信心是什么?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

谁忽略了什么?请大家把这个答案完整地说一遍。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解答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解答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解答教学设计

Special topic review for senior high school ent rance examination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解答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答概括和表述两手抓

如今的中考语文试卷,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其阅读理解题目几乎是主观性试题一统天下。主观性试题的一个特征,就是需要考生根据试题的要求,或对某篇材料进行概述总括,或对某个语段进行概述总括,概述总括的过程就是提炼文意、综合归纳整理的过程。

概述总括如何操作

概述总括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找准概括的角度,要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指向,确定好概述总括切入口。二是明确概括范围,根据哪些内容去综合,按照哪些要点做归纳;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概括不正确。三是梳理概述总括的要点。中考阅卷评分,都是按照概述总括的要点来评分的。要点是否完整,直接影

响到得分高低,因此概述总括时必须要梳理内容的要点,力争涵

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概述总括的操作思路是:

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体验探究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体验探究

【答题点拨】
1.摘录句子并说明理由时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必须在感悟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把 握的句子。答题重点应放在“说明理由”上,“理”要充分,要能说服人。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全文,结合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 句来领会作者的感情,对感情较隐晦的文章要挖掘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力求准确。 3.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的认识必须“结合现实生活”,要有创意,还要有理有据, 自圆其说。 4.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深入的分析、 认真的态度,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答题时建议使用“我认 为”“我建议”的句式,使口吻谦虚,表达规范。 5.根据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 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材料中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 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想像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并能与文 章浑然一体。 6.谈阅读感受比较灵活,可以从构思、语言、形象、思想等方面思考,但一般应着重 从文章的情节内容、思想内涵给人的心灵启迪及精神影响方面来谈,最好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7.评价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要在感知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 析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从性格、精神实质方面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语言 要概括凝练。
1.根据前文内容,在文章结尾横线处添上一段话,使之与前文构成一个整体。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编制:徐晴使用:审核:徐晴审批:使用时间:月日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解析及答题方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如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捕捉信息,概括要点,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质疑评价。

复习建议:中考阅读复习的关键之点,是能力点的提炼,即提炼出最常见的有规律性出现的能力点.以此让看起来一团乱麻的复习内容条理化.序列化.科学化。没有对能力点的提炼,就永远只会运用“题海战术”。有了对能力点的提炼,就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科学的复习。...

中考阅读考什么

一、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拟制。将在如下方面更加贴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阅读评价的要求: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本文教学目标是通过读标题、提出疑问、回答疑问和模式答题等步骤,让学生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在第一步中,学生需要读标题,提出疑问;在第二步中,学生需要回答谁忽略了什么这个问题,找出文章的中心;在第三步中,学生需要按照答题模式回答问题。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规范、全面的答题。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耀武扬威”不能删掉,因为它是修饰紫罗兰的形容词,用来描述它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光,美丽极了。孩子坐在椅子里,凝视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夕阳的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加美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绿色的小瓜苗。几天前,孩子在

吃西瓜时无意中把西瓜籽吐进了花盆中,没想到它们居然生长出了瓜苗。

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孩子兴奋

地说着,满眼的憧憬。母亲走过来,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告诉她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XXX给他吃。

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母亲皱了

皱眉头,告诉孩子这些瓜苗不可能长成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但随后又笑了,眼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听了,笑了笑,转身离开了。孩子则继续注视着花盆中的瓜苗,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请你对文章进行改写,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孩子回家后发现花盆里的瓜苗不见了,只剩下一株紫罗兰。母亲解释说她拔掉了,因为瓜苗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孩子很失望,但仍然关注着花盆里的紫罗兰。他想过要把它拔掉,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关于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关于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关于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思维。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感悟和表达,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现代文的兴趣与能力。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经典现代文作品。

2. 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与个人思考。

3.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进度灵活调整,建议3至4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导入与引入

1. 创设情境,引入文本:通过图片、音频或小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

2. 导入前导知识:提醒学生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如

主题理解、情感把握等。

第二课时:理解、分析与解读

1. 指导学生整体理解作品:帮助学生捕捉主旨、脉络和情感基调。

2.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细节:通过提问、辅助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

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主题概念等。

3. 提醒学生审视作品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

和文化内涵。

第三课时: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

1.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帮助学生评价和分析作者的

观点、意图和艺术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文学常识、欣赏文化经典等,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四课时:表达与思考

1.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感悟: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活动,帮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方法
下定义(科学) 分类别(条理) 作比较(突出) 举例子(具体) 列数字(准确) 打比方(形象) 引资料(确凿) 画图表(直观)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 整体←→部分 现象←→本质 特点←→用途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表——
论点 论题) (论题)— 论据
阅读散文的一般程序
1、理清材料 2、理清思路 3、把握主旨 4、品味语言
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 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思想。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 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 《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 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 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 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 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中考现代文阅读 教学设计

中考现代文阅读 教学设计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有关“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明确复习的“用力点”。

2.结合近几年中考有关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题,做到活学活用。

二.复习设想: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是中考备考的重点,难点,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阅读类得分率仍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重基础,轻阅读,语感能力不强;二是平时阅读教学不落实,教师分析多,学生感悟少;三是中考复习时的“题海战术”,在一味的做、讲、评中甄没了学生的感悟,忽略了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要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必须优化复习思路。优化复习思路,就是要明确复习的基本的能力点,在专项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复习与文体类复习。从实战意义上讲,基本点复习到位了,考生就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几乎所有的材料阅读。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专项复习”设计。

三.复习内容:“八大基本能力”的训练:1.整体感知2.思路分析3.要点概括

4.领悟情感5.品味语言6.技法探究7.迁移拓展8.综合理解

四.复习时数:12课时

五.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复习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它是读者综合运

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文章进行宏观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概貌,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3、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4、结合生活体验,深层思考课文触及的教育现象,领悟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积累字词并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点拨以及拓展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小说

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的追求,懂得在今后生活中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

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导学案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入“心声”

课前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们的心声有谁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心声。

二、自主学习,梳理情节,感知“心声”

(1)注音

捻(ni ǎn)噗(pū)蜷(quán)簪(zān)

琅琅(l áng)发窘(ji ǒng)抽噎(yē)恍惚(huǎng hū)

抽泣(qì)棱角分明(l éng)窸窸窣窣(xīs ū)毛毛剌剌(l à)

(2)释义

发窘:为难,突然感到难堪的窒息。

棱角分明:棱角分明指在一个正方体上棱和角分辨的很清楚。形容二个事物

分辨的很清楚或是把人物刻画得很清楚,明了。

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毛毛剌剌:是指表面有刺,不光滑。课文里形容人的声音沙哑。

(3)复习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典型的环境描写,

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4)理清故事情节

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四集电视连续剧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讨论一下,应该如何对小说进行划分,并概括出每集的内容简介。提示:抓住时间、四个场景来进行概括。

第一集(1—17 ):公开课前李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断然拒绝。

第二集(18 —27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读课文回忆亲情友情感情真挚。

第三集(28 —44):次日放学后李京京听赵小桢读课文纠正问题遭到误解。

第四集(44 —59 ):公开课上李京京关键时刻勇敢举手终读课文以情感人。

学生复述。讨论整理板书: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后———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开端1—17 )(发展18 —44 )(高潮、结局45 —59 )

(5)这篇课文刻画了哪些人物?主要刻画的两个人物是谁?

学生经过了预习

明确:李京京程老师赵小祯主要人物是李京京程老师

主人公李京京

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理解“心声”

1、你是否喜欢小说中的程老师?文中都运用了哪些描写塑造程老师的形象,

通过这些描写大家可以看出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仿照句式︰这句或这段

文字运用了描写方法,可以看出程老师是一

个的人。

明确:

①学生回答。

第1—6段:

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

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

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第10段:

“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林蓉,你读第一段。赵小祯,从‘亲爱的爷爷⋯⋯’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周海,你从⋯⋯”程老师

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表情朗读课文。’你们就

举手。一个一个顺序来。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语言描写:

第11—15段

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

?”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神态描写:

第28段

第二天放学后,程老师让那指定的六个同学留下来,各人把自己的一段课文

”。

反复读了几遍。她因为要备课,先到办公室去了,说一会儿再

来“过关

行为描写:

第53段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第58段:

颤地说:“李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

。”

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②教师总结

真负

责急功近利知错就改

程老师:认

方法一: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章对京京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李京京

的句子,哪些段落或者句子最能打动你,并最能体现李京京的性格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学生回答。

第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

什么。(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