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形式和要求。
2.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1.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形式和要求。
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
2.如何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形式和要求。
2.教师提问:你们对中考现代文阅读有什么了解?二、讲授(20分钟)1.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快速阅读: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2)细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3)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4)归纳总结:总结文章的主题、观点和论证过程,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
2.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形式和要求。
(1)考试形式:阅读理解题、完形填空题、短文写作题。
(2)考试要求: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和论证过程,掌握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三、讨论(15分钟)1.教师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细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观点和论证过程,并归纳总结文章的逻辑关系。
四、练习(20分钟)1.教师提供一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练习。
2.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并正确回答题目。
五、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形式和要求,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合作探讨问题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技巧的实践与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2. 提问:我们在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二、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2. 精细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细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4. 策略性阅读: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阅读实践与训练(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课内文章,如《背影》,让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现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 推荐课后阅读材料,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现代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阅读技巧运用和语文综合素养。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一、引言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帮助初三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取得进步。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3.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题目的解读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的定义和特点;2.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3. 常见的现代文阅读题型;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段现代文阅读相关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简要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定义和特点,并结合示例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提炼主题、理解情感、抓取重点等。
3. 案例分析选取一篇适合初三学生阅读的现代文,通过分析该文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文阅读的要点和技巧。
4. 练习演练提供一些现代文阅读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解答,并互相交流与讨论。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指导和点评。
5. 提升拓展介绍一些更高难度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如名家散文、文化评论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6.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阅读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个案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在课外,教师可通过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如推荐一些好书、名篇、杂志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在现代文阅读方面不断提升。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案
【 - 初中作文】【篇一】中考现代文阅读教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专题一:中考复习教案: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课文基础知识复习目的:1.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做到会读、会写。
2.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义、形。
3.理解词义,熟练运用学过的生词。
4.理解句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修改常见的病句。
理解复句的结构,不用错关联词语。
会模仿句式造句。
5.复习学过的常见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一、复习要点1.复习汉语拼音,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详见第一册P220)巩固小学学过的汉语拼音,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字)(详见第一册P224)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形、义。
初中六册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会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改正常见的错别字,主要方法有:1)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
2)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
3)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字。
4)通过比较字形,改正错别字。
5)通过字义分辨字形。
3.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能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或选用恰当的词语。
能熟练掌握六册课文中生现的生词,积累和运用常见的成语。
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
4.要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一般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产生语感。
学会辨别和改正常见的病句。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分残缺。
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3)分类不当。
4)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
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
如“难道能否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6)语序不当。
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教案(记叙文)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文章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
2.文化意识:文章《成长的脚步声》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了解并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
答案: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人物的经历和成长,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勇气和坚韧。文章通过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不断努力,传达了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迈出脚步,不断成长和进步。
4.写作技巧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并指出其在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最后,我应该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中,更加注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例如,我可以在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一些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人物描写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并指出其对主题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记叙文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答案:文章的写作技巧在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例如,文章中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其次,文章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情节发展,使主题更加突出和深刻。例如,文章中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安排和转折,使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入人心。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阅读和分析一篇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2. 学会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2. 准备相关的课堂资料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 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文学知识,复习相关概念和术语。
二、学习与合作(20分钟)1. 教师先导读文学作品,鼓励学生朗读,并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3.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形成全班交流。
三、理论与实践(25分钟)1. 教师讲解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和语言表达,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3.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作品的鉴赏和解读。
四、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学生个人写作训练,写一篇短文对作品进行评价;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进行互评;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现代文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比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文学术语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知识点讲解和训练。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主旨、观点、论证结构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读、跳读、猜读等。
2. 分析现代文的主旨、观点、论证结构,提高理解能力。
3. 通过对现代文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现代文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文章、散文、小说等。
2.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阅读理解题目,引起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读、跳读、猜读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现代文作品,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总结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强调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现代文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如名著、期刊、报纸等。
2. 组织阅读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阅读俱乐部或者读书分享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网络文章等,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深度。
初三语文教案的现代文阅读
初三语文教案的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现代文的特点,掌握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2. 分析和解读现代文阅读材料,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现代文的基本技巧进行阅读与解读;2. 理解现代文阅读材料中的复杂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确定文章体裁、解读标题、把握文章结构等,并给出一些示例进行解析。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分析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如关注作者的观点、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四、合作展示(20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并进行讲解和解读。
2.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评论,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和补充。
五、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多读现代文材料,并尝试自己进行分析和解读。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阅读一篇现代文材料,并要求学生在家完成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 学生需要在下节课前提交作业,并准备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课堂反思(5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堂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准备1. 现代文阅读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多篇现代文文章);2.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笔、纸等);3. 课堂展示的准备材料。
七、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进行深入阅读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2.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文作品给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二、讲授新课(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并回读检查](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二)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 [附]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悟》(摘自《当代日本文集》)(注:文中的中村、贵之君、和佳子为人名)(1)中村家住在一幢在山腰里的商品小住宅里。
现代文阅读初中教案
现代文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成语。
(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技巧。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成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细节描写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教师指导并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初三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阅读与解析
初三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阅读与解析教案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现代文阅读与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解析方法。
2.理解现代文中的隐含信息和作者意图。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现代文中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2.准确把握现代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
2.分析:通过分析现代文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3.解读:通过解读现代文中的重点句子、隐含信息和比喻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和思想内涵。
4.阅读策略:介绍不同类型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透视阅读等,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技巧。
5.实践演练:结合教材中的现代文阅读课文,进行实践演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现代文作品,提高对现代文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作业、讨论和课堂互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八、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准备现代文阅读教材和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如课件、参考书和习题集等。
十、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析技巧。
这是一个简略的初三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阅读与解析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案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选文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形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案的编写需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排版整洁美观,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阅读体验。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中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现代文教材;2. 音频设备;3. 板书:阅读技巧、分析现代文的要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老师可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入,如读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现代文的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在现代文中的作用,并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留意这些修辞手法。
3. 阅读示范播放一段现代文的音频,同时给学生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并尝试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4. 阅读理解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5. 集体讨论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全班共同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原因。
6.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现代文材料,撰写一篇与之相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方式,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7. 作品分享与反思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然后进行互评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老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四、巩固与拓展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使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现代文并分析其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有所增强。
然而,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训练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训练教案一:现代文阅读训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2. 通过学习现代文,启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学习并掌握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材、教学录音设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相关教材,并做好预习和复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一首名诗,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现代文的内容和目标,引发学生对现代文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20分钟)1. 教师利用教材和PPT,向学生介绍现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教师以诗歌为例,分析诗歌的基本结构、韵律和意象,并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解读。
3. 教师以散文为例,讲解散文的特点和技巧,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教师以小说为例,介绍小说的构思、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等要素,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内涵和艺术形式。
三、阅读训练(4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一篇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分发一篇散文作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阅读,并提醒学生要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3.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一篇小说的片段,要求学生快速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4.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现代文作品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用于下一节课的分享和讨论。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就所阅读的现代文作品进行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意义。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
3.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名著和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教案名称:现代文阅读 - 初三语文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水平。
2. 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自主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熟悉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与风格,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2.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初三学生阅读的现代文学作品。
2. 准备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提前准备好与现代文学作品相关的练习和评价方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几个与现代文学有关的关键词,如"现代性"、"艺术手法"、"主题与思想"等。
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联想到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
二、导入新课(15分钟)展示选取的现代文学作品封面和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文学作品背景与作者的相关信息。
三、阅读与理解(3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并根据提前准备的问题回答文本中涉及的内容。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自己的阅读体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互相交流学习。
五、思辨与评价(20分钟)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适当的辩论和反驳。
六、拓展阅读(10分钟)提供与现代文学作品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七、评价与巩固(15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答题。
老师可以根据练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方向。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技巧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技巧教案名称: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技巧篇章分析:本教案主要针对初三学生,旨在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技巧。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对现代文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案目标:1. 理解现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
2.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扫读、略读、精读等。
3.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语言表达形式的理解1. 教师介绍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对比现代文与古文的差异。
2. 分析现代文的常见表达形式,如描写、叙事、议论等。
3. 提供一些现代文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掌握1. 扫读:教师解释扫读的概念和目的,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获取文章的主题、结构等概括性信息。
2. 略读:教师讲解略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寻找关键信息。
3. 精读:教师示范精读的方法,如注重词语的意义、句子的结构等,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细节和深入理解的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1. 阅读策略的引导:教师介绍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思维导图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合理运用。
2. 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 阅读经典作品: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现代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1.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技巧。
2. 作业:布置一篇现代文阅读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和解读。
五、评价与反馈1. 教师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互助学习,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现代文阅读的教材、课堂讲义、经典文本等。
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小测等。
教学过程安排:本教案建议将内容分为4-5节课进行教学,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2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2-现代文阅读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而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现代文阅读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考试环节。
今天本文将就现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的主要对象是现代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现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简练,有时带有口语化的表达方式;2.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叙述事实,有的是叙述思想;3.思想性较强,篇幅较短,有时需要深入挖掘内涵;4.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等等。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尤其是有些文章“言简意赅”,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2.注意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很多文章往往是按照顺序递进的方式进行叙述的,这也是我们把握文章关键要素的关键之一;3.要注意语言的细节,语言的确切表述往往是把握文章意思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技巧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比较实用的技巧:1.全面了解作品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我们需要全面的了解作品。
这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作品题材、作品中的意象等等。
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作品。
2.寻找关键词语在阅读现代文作品时,我们需要寻找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章中核心意思的表述所在。
找到关键词语,意味着我们实现了对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深刻理解。
3.分段阅读在阅读现代文时,我们需要采用“分段阅读”的策略,将整篇文章拆分为多个小段进行阅读。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和核心意思。
4.运用逻辑思维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我们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这包括理解文章中的主次关系,对于文章中的逻辑推理进行精确的判断等等。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在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题主要分为四类:阅读理解、文学常识、名篇导读和古诗文阅读。
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中最重要的一类题型之一,占据了50%的分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速读、精读、猜读等现代文阅读方法。
2. 第二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通过抓取关键词、分析、阅读首尾段等方法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第三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论证方法,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4. 第四章:评价文章的质量和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第五章:现代文阅读的综合训练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综合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估。
2.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 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 阅读理解测试题:编制阅读理解测试题,用于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计划:1. 第一节: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第一章)教学内容:介绍速读、精读、猜读等现代文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40分钟2. 第二节: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第二章)教学内容:学习抓取关键词、分析、阅读首尾段等方法。
初中现代文专项教案
教案: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针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文,如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进行专项训练。
3. 针对现代文中的重点概念、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技巧讲解: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快速浏览、重点阅读、理解主旨等。
3. 专项训练:针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文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技巧。
4. 深入剖析:对现代文中的重点概念、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文阅读技巧和重点概念、观点。
2.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进步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现代文材料,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 阅读理解测试题:编写阅读理解测试题,用于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本专项训练计划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八、教学计划:第1-2课时:讲解现代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快速浏览、重点阅读、理解主旨等阅读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文的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教材:配备一本初中现代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素材:包括现代文阅读材料、写作范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现代文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对现代文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现代文的了解程度,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讲授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介绍现代文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2. 解释现代文的特点,如自由性、个性化、表达感情等。
3. 分享一些现代文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 指导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并提供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3.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观点和文学常识回答问题。
四、现代文鉴赏训练(15分钟)1. 提供一篇现代文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感表达、意义和艺术手法。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五、写作实践(15分钟)1. 提供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以现代文的形式进行写作。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文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现代文阅读活动,如参观文学展览、参加写作比赛等。
2. 提供更多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关键语句(段)的理解与运用复习目标: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弄清关键语句的作用3、掌握关键语句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出示考点明题型1、出示调研考试中的阅读题,导入考点。
2、文中的哪些句子(段)是关键语句(段)?中心句、开头句段、结尾句段、过渡句、主旨句、深义句等3、中考常见题型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的作用运用:关键语句的还原关键语句的补写二、学习范例习技法针对上面的考题,让学生试着解答,并引导学生归纳每类题的答题技法。
重点分析如何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及关键句子的作用1、还原关键句子自主解答————班上交流——教师补充紧扣语境结合主旨优先排除2、理解关键句子的作用学生解答——小结方法——交流规律——教师补充结合语境熟悉规律: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3、补写关键句子个体思考——班上交流——归结方法——教师补充抓语境、抓语意抓句式、抓修辞4、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自主思考——小组归纳——班上交流——重点提醒结合语境找关键词研析内涵A 言外之意B 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C 蕴含的哲理友情提示: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三、课堂演练促提高1、运用本节课领会到的关键句子理解与运用的答题方法,自主完成《训练测试》中的题目。
2、反馈题例研究题型一、还原关键语句示例:常伴一轮明月①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对月情有独钟,在那一轮圆亮的月上,国人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不管识字与否,大抵都知道月中有舞动着寂寞广袖的嫦娥,有②我一直很喜欢被后世誉为“一诗立诗坛”的张若虚的那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每每想起这首诗,眼前就会有一幅亮丽的画面在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3、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4、结合生活体验,深层思考课文触及的教育现象,领悟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积累字词并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点拨以及拓展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的追求,懂得在今后生活中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导学案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入“心声”课前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们的心声有谁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心声。
二、自主学习,梳理情节,感知“心声”(1)注音捻(ni 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琅琅(l áng)发窘(ji ǒng)抽噎(yē)恍惚(huǎng 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 éng)窸窸窣窣(xīs ū)毛毛剌剌(l à)(2)释义发窘:为难,突然感到难堪的窒息。
棱角分明:棱角分明指在一个正方体上棱和角分辨的很清楚。
形容二个事物分辨的很清楚或是把人物刻画得很清楚,明了。
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毛毛剌剌:是指表面有刺,不光滑。
课文里形容人的声音沙哑。
(3)复习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典型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4)理清故事情节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四集电视连续剧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讨论一下,应该如何对小说进行划分,并概括出每集的内容简介。
提示:抓住时间、四个场景来进行概括。
第一集(1—17 ):公开课前李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断然拒绝。
第二集(18 —27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读课文回忆亲情友情感情真挚。
第三集(28 —44):次日放学后李京京听赵小桢读课文纠正问题遭到误解。
第四集(44 —59 ):公开课上李京京关键时刻勇敢举手终读课文以情感人。
学生复述。
讨论整理板书: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后———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开端1—17 )(发展18 —44 )(高潮、结局45 —59 )(5)这篇课文刻画了哪些人物?主要刻画的两个人物是谁?学生经过了预习明确:李京京程老师赵小祯主要人物是李京京程老师主人公李京京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理解“心声”1、你是否喜欢小说中的程老师?文中都运用了哪些描写塑造程老师的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大家可以看出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仿照句式︰这句或这段文字运用了描写方法,可以看出程老师是一个的人。
明确:①学生回答。
第1—6段: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
”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
“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第10段:“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
林蓉,你读第一段。
赵小祯,从‘亲爱的爷爷⋯⋯’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
周海,你从⋯⋯”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表情朗读课文。
’你们就举手。
一个一个顺序来。
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语言描写:第11—15段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
”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
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神态描写:第28段第二天放学后,程老师让那指定的六个同学留下来,各人把自己的一段课文”。
反复读了几遍。
她因为要备课,先到办公室去了,说一会儿再来“过关行为描写:第53段程老师有点慌乱了。
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
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第58段:颤地说:“李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
”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②教师总结真负责急功近利知错就改程老师:认方法一: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章对京京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李京京的句子,哪些段落或者句子最能打动你,并最能体现李京京的性格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①学生回答。
第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公平)第17段: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第21段:后来京京长大了,妈妈说要让他到城里来上学,他就再没见过爷爷。
可是爸爸妈妈总吵架,总吵架。
一吵起来,妈妈总是打他,一边哭一边打,他害怕极了。
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
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
这个万卡写的信多好啊!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
(亲情)第24段:哦,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京京甚至想像得出万卡写信时的心情,那种期待、盼望、急切的心情。
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他一定能读好,一定的。
他真想大声地读一段,用上全部感情去读,这是个多好的故事!(友情)第42段:京京气得要命。
怎么能这么说呢?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妒忌别人。
他可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
第5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
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
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第52段: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第57段: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②老师总结李京京:天真纯朴胆小执着坚定善良勇敢宽容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方法二:恰当的运用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3、探究小说主题①标题《心声》的含义是什么?渴望公平对待;渴望家庭和睦幸福(亲情);渴望与同学和平相处(友情)。
②通过李京京渴望朗读表达心声的方式,来呼吁教育公平,反映孩子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
四、演读片段,声情并茂,诠释“心声”(各小组,任意选择以下一个片段,按照要求演读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心声,教师点评。
)学生读11~17段(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把京京紧张和渴望读了出来,朗读很到位!师:一个严厉的拒绝学生的固执老师也展现在大家面前。
真棒!学生读21段(换第一人称读)。
师:你读出了一个渴望关爱的孩子的心声!学生读27段(用内心独白的方式)。
师:很好,读到了与同学们有类似经历的地方,想读课文和对老师的不满,情感充分!学生读42~44段(用第一人称并配合表情动作)。
师:你再现了京京被误解后的难受心理。
恰当的表情和动作,你把人物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读50~51段(一人读,一人表演)。
师:感谢你们为我们再现了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同学嘲笑他的矛盾心理。
五、拓展延伸,联系生活,畅谈“心声”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
生活中,闷苦惑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的美丽,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了我们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青春一个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敞开自己的心声吧!请选择对象,向他(她)倾诉你的心声吧!(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我们学习到了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魅力,同时更加明确了心理描写在刻画人物时的重要作用。
在做人方面,我们品学到了李京京面对误解与不公时的那种执着、坚定、善良、勇敢、宽容的美好质。
同学们,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难免会有误解和委屈,那么就让我们从“心”任何开始沟通,增进理解,互相鼓励,积极生活。
作为教师,我没有理由去歧视,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我定会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
育最亮丽的风景播放歌曲《不完美小孩》七、作业布置300字的小作文。
你是否有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如果有,请写一篇不少于如果没有,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愉快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