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钢筋计算之二板面通长筋

合集下载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个人总结)一、框架梁(一)首跨钢筋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以上三种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 ae,0.5Hc +5d}。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 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 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1)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2)拉筋根数:(1)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1)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2)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 m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跨钢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板的钢筋计算

板的钢筋计算

平法——板
1、底筋
①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根数=(净长-2*50)/间距+1
②端部支座为砌体墙
底筋长度=净长+2*max{120,h板厚}+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2、面筋
①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②端部支座为砌体墙
面筋长度=面筋伸至中心线向下弯折
根数=(净长-2*50)/间距+1
3、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板厚-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4、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5、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300
注:1、关于分布筋,①在楼板的四个角位置均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分布筋,在此范围内是不需要布置分布筋的,其余范围是需要布置的。

②分布筋和角部负筋相交范围内,需有一定的搭接长度,常见的设计图纸规定的搭接长度有“150”、“300”。

2、关于负筋,跨梁扣筋的梁上部分是没有分布筋的,板扣筋上的分布筋就扣筋伸出梁外的长度按间距布置。

也可以说,在“距梁边1/2间距”的地方开始布置第一根分布筋,不过在扣筋的弯折部位必须布置一根分布筋。

3、现浇板上的负弯矩筋的直角钩减去一个保护层。

4、板受力筋、板扣筋距梁边缘50mm处开始布置。

板配筋计算

板配筋计算

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现浇梁板中受力筋、通长筋 、贯通筋、构造筋、架立筋、 分布筋定义

现浇梁板中受力筋、通长筋    、贯通筋、构造筋、架立筋、    分布筋定义

现浇板中跨板受力筋、通长筋、贯通筋、构造筋、架立筋、分布筋、负筋定义1. 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承受拉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受拉钢筋,承受压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压钢筋、受压筋,统称受力筋。

2. 通长筋:就是指在所标的区段内通长设置,直径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个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抗拉强度,而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3.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4. 构造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如:混凝土结构中梁的架立筋、纵向构造钢筋(其配置在梁侧中部,俗称腰筋)。

5. 架立筋:在混凝土构件中起架立作用(固定箍筋位置)形成钢筋笼骨架的构造钢筋,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受压筋(称单筋截面梁),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理论上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钢筋布置在上面的两角,计算上不考虑其受力,但实际上受压,同时起到抵抗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或者温度应力,这就是架立筋。

如梁根据承载力计算的需要既配置受拉纵筋也配受压钢筋(称双筋截面梁),则不需另外配置架立钢筋。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立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6. 分布筋: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平行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悬 挑 板
异形板
板中开洞
板中开圆形洞
阳台
阳台
挑檐
附加钢筋
❖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 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 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 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
❖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 措施钢筋(码凳) ,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 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 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 两倍腿间距为1米。

楼梯钢筋计算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工程造价教研室
基础梁钢筋计算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工程造价教研室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上下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h-保护层*2) /2 多余钢筋按右图处理
基础梁主筋(梁不外伸)
温 度 筋 根 数
温度筋根数=(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 -1
双跨板
温度筋根数=(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 筋间距-1
板中负筋
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板中负筋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 间距(向上取整)
三跨板
底筋长度=总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搭接长 度*搭接个数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上部第一排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上部第二排贯通筋长度=边柱外边长-保护层*2+12d*2
下部贯通筋长度=总外边长-保护层*2+12d*2
基础梁主筋(梁外伸)

板钢筋数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数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数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板钢筋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加固和支撑混凝土板的结构。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板钢筋的数量,以确保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板钢筋数量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板钢筋数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板的尺寸、钢筋的间距、钢筋的直径和板的受力情况。

根据这些要素,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板钢筋数量 = 板的长度×板的宽度×钢筋的间距 / (钢筋的直径×钢筋的间距)。

其中,板的长度和宽度是指板的实际尺寸,钢筋的间距是指钢筋之间的距离,钢筋的直径是指钢筋的实际直径。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板钢筋的数量,以确保板的受力均匀和结构的稳固。

在实际工程中,板钢筋数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确定板的尺寸和受力情况。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的间距和直径。

最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板钢筋的数量,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除了上述的基本计算公式,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例如,在板的边缘和角部,可能需要增加钢筋的数量以加强结构的稳固。

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钢筋的数量,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另外,在板的受力点和受力部位,也需要增加钢筋的数量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计算和调整。

除了数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板钢筋的布置和连接。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连接,以确保钢筋的受力均匀和结构的稳固。

此外,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加工和安装,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板钢筋数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调整。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安排,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固和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板钢筋的计算及识图

板钢筋的计算及识图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
板负筋计算
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板分布筋
• 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
•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计算
长度=L1+L2*2+L3*2
• 马凳筋∏型根数计算
马凳筋 ∏型计算
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 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
马凳筋 一字型
• 马凳筋一字型长度计算
马凳筋 一字型计算
长度=L1+L2*2+L3*2
长度=L1+L2*2+L3*4
• 马凳筋一字型根数计算
• 温度筋长度计算
板温度筋计算
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 温度筋根数计算
板温度筋计算
根数=(净跨长度-负筋 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 筋间距-1
• 计算右图板钢筋
– 温度筋
温度筋L6@150, 与负筋搭接300mm
板案例2
马布筋计算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
• 计算右图板钢筋
– 受力筋 – 负筋 – 分布筋
板厚120mm 分布筋采用Φ6@300
板案例1
板温度筋
• 什么是板温度筋?
–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 钢筋
在板未配筋表面 形成钢筋网

板钢筋计算之板面通长筋

板钢筋计算之板面通长筋

3、板面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板面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 左锚固 + 右锚固+ “连接长度”·“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四种La(钢筋的锚固长度);0.4 La +15*D(钢筋的锚固长度的0.4倍+钢筋直径的15倍);支座宽–支座保护层 + 板厚–2*保护层;伸过支座中心线+ 板厚–2*保护层(即,支座宽度的一半+现浇板的厚度-2*现浇板的保护层)·“连接长度” 算法为: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 定尺长度)* L1根数的算法和板底通长钢筋一致;根数N= ceil[(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1;例如:根数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数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选择: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下面举例说明板底通长钢筋的计算;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钢筋(1,2/b,c之间的板),该板水平净长3275mm,左梁宽度250mm,右梁宽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净长是4600mm,钢筋的数据为A10-200.如下图: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为50mm,板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为la=31D=31*10=310水平方向钢筋的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净长)+左锚固 + 右锚固+ “连接长度”=3275+310+310+=3895。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钢筋间距为a,钢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 按下式计算简直板 lm=14(n+3)d固端板 lm=75(n+3)d吊筋计算公式: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板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板的计算设置介绍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

平法中04G101-4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一、算量基本方法:板钢筋的计算(图集规定)一、受力筋.长度计算:图001图集04G101-4第25页对有梁楼面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0区域进行连接。

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002~004:图002 端部支座为梁 图003 端部支座为剪力墙图004 端部支座为圈梁和支座为砌体墙2.根数计算: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

二、负筋:1.长度计算: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

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三、分布筋:1.长度计算: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一型:长度:L=L1+2*L2+2*L3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马凳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数二型: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预算员必须掌握一、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二、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三、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 max(1/2墙厚,120,板厚)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钢筋的计算公式

钢筋的计算公式

钢筋的梁、柱、板的计算公式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上部通长筋有悬臂L=各跨长之和+悬臂跨长+左端支座左半宽-2*BHC+max{La E-支座宽+BHC;15d}+12dmax{La E-支座宽+BHC;15d}表示在这两个值中取较大值上部端支座负筋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BHC+max{LaE-支座宽+BHC;15d}上部中间支座负筋(2)支座2两端上部一排筋L=2*Ln/3(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净跨值)+支座宽上部中间支座负筋(3)支座2两端上部二排筋L=2*Ln/4(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净跨值)+支座宽上部端支座负筋(有悬臂长)L=Ln/3(Ln为支座净跨值)+支座宽+悬臂长-BHC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筋长度=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下部非通长钢筋(1)下部第一跨纵筋L=Ln(净跨长度)+支座宽-BHC+max{Lae;0.5Hc+5d}+max{Lae-支座+BHC;15d}框架梁箍筋计算箍筋长度计算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箍筋根数计算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梁附加钢筋计算侧面纵向构造钢筋L=Ln(净跨长度)+2*15d侧面纵向抗扭钢筋L=Ln(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拉筋L=梁宽-2*保护层+2*11.9d+2*d 吊筋L=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次梁附加箍筋次梁加筋箍筋长度同箍筋长度计算柱钢筋考虑相邻纵筋连接接头需错开,纵筋要分两部分计算基础纵筋部分(1)6B25L1=底部弯折+(基础高-BHC)+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满足>=Hn/3) +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若采用焊接,搭接长度为0)L2=底部弯折+(基础高-BHC)+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纵筋交错距离+与上层纵筋搭接L le(若采用焊接,搭接长度为0)L1=首层层高-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距离Hn/3+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L2=首层层高-(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距离Hn/3+纵筋交错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纵筋交错距离顶层柱纵筋L1=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梁高(H b)+柱头锚固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本层相邻纵筋交错距离)-梁高+柱头锚固箍筋根数首层加密区长度= Hn/3+H b+Max{Hc(柱截面长边尺寸);Hn/6;500}板负筋分布筋长度、根数计算1.负筋分布筋带弯钩长度=轴线长度-负筋(同向)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弯钩*22.负筋分布筋不带弯钩长度=轴线长度-负筋(同向)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根数=(负筋板内净长-50)/分布筋间距+1温度筋长度、根数计算长度=轴线长度-左右负筋伸入跨内长度之和+搭接长度*2+弯勾*2根数=(轴线长度-左右负筋伸入跨内长度之和)/间距+1(1)双标注支座负筋长度长度=左长度+右长度+左弯折+右弯折弯折长度=板厚-BHC(2)单标注支座负筋长度长度=左/右锚入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有四个选项A:la钢筋的锚固长度;B:0.4la +15dC:支座宽-支座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D: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6.25d*2Ⅰ级钢筋底筋长度L= 净跨+伸入左右支座长度max{支座宽/2;5d}+弯钩6.25d*2Ⅰ级钢筋,设置180度弯钩6.25d;冷轧带肋筋和螺纹钢筋不设弯钩若设计了弯折,则要计算弯折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x2+弯钩x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 5d)+弯钩x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x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二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 (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x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 x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 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 (布筋围2/ 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1) + (布筋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通长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构件,通过将钢筋混凝土构件延伸至整个结构的跨度范围内,起到加固和支撑作用。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通长筋的长度进行准确计算,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通长筋的长度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结构跨度: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跨度范围,即从墙壁或支撑点到墙壁或支撑点的宽度。

这是计算通长筋长度的基础。

2. 钢筋形状和布置:通长筋一般使用钢筋来实现加固作用,钢筋的形状和布置对长度计算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通长筋可以采用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矩形的钢筋。

在计算长度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布置方式,通常通过构造的绘图图纸来确定。

3. 构件尺寸:通长筋的长度还与构件尺寸有关。

例如,通长筋的长度将随着构件的高度增加而增加。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收集和确认相关的构件尺寸数据,并将其纳入计算公式中。

4. 钢筋延伸范围:确定了通长筋的构件尺寸后,还需要确定钢筋的延伸范围。

通长筋一般会延伸至结构的跨度位置,即从一个支撑点到另一个支撑点。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准确确定延伸范围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以确保通长筋的长度计算正确无误。

将上述考虑因素综合考虑,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通长筋的长度:通长筋长度 = 结构跨度 + 2 * (钢筋超出支座的长度)其中,钢筋超出支座的长度取决于通长筋的布置形式和钢筋的大小。

对于圆形和方形截面的钢筋,可以通过直径或边长来计算超出支座的长度;对于矩形截面的钢筋,需要考虑钢筋的宽度和厚度,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如果存在特殊情况或一些特殊要求,可能需要采用其他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在实际工程中,通长筋长度的计算涉及到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各个环节,需要结构设计师、施工人员和工程师共同合作和沟通,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长筋长度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考虑结构跨度、钢筋形状和布置、构件尺寸和钢筋延伸范围,采用适当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通长筋的长度,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通长筋长度计算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且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

它用于确定建筑结构中的通长筋制约长度,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长筋长度是指在某一荷载作用下,由于阳角区和阴角区的变形和约束作用,通长筋所承受的压力引起的拉应力水平产生的变形长度。

通长筋长度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结构形态和纵横比:结构的形态和纵横比对通长筋的计算具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纵横比会增加通长筋长度,因为在纵向和横向受力的作用下,结构会发生更大的变形和位移。

2. 荷载类型和大小:结构所受荷载的类型和大小是通长筋计算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不同的荷载类型和大小会导致不同的结构变形,进而影响通长筋的长度。

3. 结构材料属性:结构所采用的材料属性也对通长筋长度的计算有一定影响。

材料的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参数会影响通长筋承受荷载后的变形和位移。

4. 弹性理论和力学模型:通长筋长度的计算通常基于弹性理论和力学模型。

弹性理论提供了计算梁的位移和应力的理论基础,力学模型则确定了适用于通长筋计算的数学表达式。

通长筋长度计算的具体过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根据结构的形态和纵横比,确定通长筋长度计算的基本假设和约束条件。

2. 确定结构所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并考虑其在结构上产生的影响。

3. 基于结构材料的属性,包括弹性模量和抗弯刚度等参数,建立适用于通长筋计算的力学模型。

4. 利用力学模型和弹性理论,根据荷载和材料属性计算通长筋的长度。

通长筋长度计算在结构设计和工程实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正确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方案。

因此,掌握通长筋长度计算的方法和原理对土木工程师来说是必需的技能之一。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通长筋长度计算是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计算问题,主要涉及到横截面形状、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在进行通长筋长度计算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以及结构的外力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通长筋长度计算相关的参考内容。

首先,在进行通长筋长度计算前,需要对横截面形状进行确定。

通常情况下,通长筋一般为圆形截面或矩形截面,因为这样的横截面形状易于计算。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截面,但计算会相对复杂一些。

横截面形状的确定会直接影响到通长筋的受力性能和计算公式的选择。

其次,通长筋长度计算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应力和应变情况。

应力是指材料承受的外力作用下,单位面积内的力的大小。

应变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内的形变大小。

通过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可以计算出通长筋的长度。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使用杨氏模量和材料的弹性模量等参数。

通长筋长度计算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

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材料机械性能参数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

在通长筋长度计算中,需要确定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内容,通长筋长度计算还需要了解一些其他相关知识。

比如,通长筋在受力状态下的变形情况、结构的应力集中和疲劳寿命等问题。

对于大型工程结构而言,可能还需要考虑温度变化和热膨胀对通长筋长度计算的影响。

在进行通长筋长度计算时,可以借助一些专业软件辅助计算,比如AutoCAD、ANSYS和SAP2000等。

这些软件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功能,简化计算过程,并提高计算的精度和准确度。

总之,通长筋长度计算是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需要考虑横截面形状、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以及材料的机械性能等因素。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借助专业软件进行辅助计算,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度。

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钢筋计算(屋面框架梁锚固查图集)上部筋:1、上部通长筋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锚固=支座宽度—柱保护层+15d2、端支座负筋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中间支座负筋(按大跨取)公式: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支座宽度:柱宽)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3、架立筋(有才算)公式: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中部筋(腰筋):1、侧面纵向构造钢筋(G)当hw≥450mm时,需要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15d2、侧面纵向抗扭钢筋 (N)公式: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LaE,查图集)下部钢筋:1、下部通长筋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锚固=支座宽度-保护层+15d2、下部非通长钢筋公式: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锚固:取LaE和0.5hc+5d的大值)注意:是端部还是中间支座箍筋:长度:=(梁宽—梁保护层*2 +梁高-梁保护层*2)*2+11。

9d*2+max(10d,75mm)*2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拉筋:直径等于箍筋的直径长度=梁宽-2*梁保护层+2*11.9d+2*d间距=箍筋非加密区的2倍吊筋:公式: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注:斜段长度取值: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60度;当主梁高≤800mm角度为45度附加箍筋:长度同箍筋,根数看图纸标注二、有梁楼盖钢筋计算1、底筋:长度 = 锚固+净跨长+锚固(锚固取值= Max(支座宽/2,5d))根数 = (净长–起步*2)/间距向上取整+1(起步距离=1/2布筋间距) 2、面筋长度 = 锚固+净长+锚固(锚固取值 = 支座宽– Hbc +15d)根数 = 计算公式同底筋3、负筋边支座负筋:长度 = 锚固+净长+弯折(锚固取值 = 支座宽– Hbc +15d,弯折长度=板厚-hbc*2)根数 = 计算公式同底筋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 弯折+直段净长 +弯折(弯折长度=板厚-hbc*2)根数 = (净长–起步*2)/间距向上取整+1负筋分布筋:长度 = 净跨长–两侧负筋净长 + 150 *2根数 = (负筋净长–起步)/间距向上取整即可。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通长筋长度计算是现代桥梁结构计算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长筋是指跨越整个桥墩的横梁构件,在桥梁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长筋的长度计算对于桥梁结构的整体设计与安全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通长筋长度计算需要依据桥墩高度以及通长筋悬臂长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对通长筋进行长度计算之前,需要先确定通长筋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横截面形状、截面面积、弹性模量、截面形心位置等。

这些信息通常可以通过桥梁结构的设计图纸以及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数据手册等资源获取得到。

在计算通长筋长度时,需要考虑到悬臂跨度对通长筋长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随着悬臂跨度的增加,通长筋的长度也会相应地增加。

此外,在计算通长筋长度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及其抗弯、抗剪性能等因素。

通长筋长度计算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标准规定,例如美国现行的AASHTO LRFD标准、欧洲的EN1992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关于通长筋长度计算的方法、原则以及必要的安全系数等。

以美国AASHTO LRFD标准为例,其中规定了桥墩通长筋的长度计算方法。

该标准规定,通长筋长度应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Lc=α*(D+H)其中,Lc为通长筋长度,D为桥墩顶面距路面标高,H为桥墩高度,α为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α的值根据通长筋悬臂长度的不同而不同。

在计算通长筋长度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通长筋支座的摩擦力、失稳效应等。

这些因素对于通长筋长度的确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通长筋长度计算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通长筋的安全可靠。

在总体上,通长筋长度计算是桥梁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结合桥墩高度以及通长筋悬臂长度等因素,利用标准规定和实验数据等计算方法对通长筋长度进行确定,可以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钢筋计算之二板面通长筋
3、板面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
板面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左锚固+右锚固+“连接长度”
·“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四种
La(钢筋的锚固长度);
0.4 La +15*D(钢筋的锚固长度的0.4倍+钢筋直径的15倍);
支座宽–支座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
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即,支座宽度的一半+现浇板的厚度-2*现浇板的保护层)
·“连接长度”算法为:
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0,计算接头个数;
当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定尺长度)* L1
根数的算法和板底通长钢筋一致;
根数N=ceil[(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钢筋间距]+1;
例如:根数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数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选择:
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
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
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
下面举例说明板底通长钢筋的计算;
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钢筋(1,2/b,c之间的板),该板水平净长3275mm,左梁宽度250mm,右梁宽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净长是4600mm,钢筋的数据为A10-200.如下图:
水平方向钢筋的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净长)+左锚固+右锚固+“连接长度”=3275+310+310+=3895
钢筋根数的算法与板底通长钢筋
一致,不在详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