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古文运动共24页

合集下载

韩愈和古文运动

韩愈和古文运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对 比 一 对 比 二 之 , 对 比 三 师 师 师 ,不 , 师 之 之 不 人 人 人 , 人 , , 师 不 惑 惑矣 师 师 ,
关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 惑而不从师 师 吾从而师之 师 吾师道也 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 而耻学于师 师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 彼童子之师 师 或师焉,或不焉 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 不耻相师 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 师 之云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圣人无常师 师 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 师 聃 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师 师 弟子
重点词句
师者,所以 所以传道受 者 所以 受 业解惑也 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 乎 也固先乎吾 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 师 夫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 是故无 无 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 无 所 师之所存也 所 师道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 圣 愚 愚 圣人之所以 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 不 小学而大遗 大
重点词句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传 好 六艺经 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于 于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嘉 古道 以
阅读思考
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能是什么? 韩愈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即拜 怎样的人为师)? 韩愈认为人为什么需要从弟子”云 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 ( ( 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 道相似也,(以)位卑(者)(为 ( ( )(为 师)则足羞,(以)官盛(者) ( ( 为师) (为师)则近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 不齿 今其智 其

【作者信息拓展】韩愈与古文运动

【作者信息拓展】韩愈与古文运动

【作者信息拓展】韩愈与古文运动韩愈(786至824年,字退之,号昌黎,河南孟州人)被后人称之谓“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古文运动中曾起到中流砥柱之作用,这也是其一生不朽之伟业。

故而写韩愈不得不述及古文运动。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1036至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在著名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赞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只有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由来和发展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这句话高度评价了韩愈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化运动。

由于参加的人很多,有共同的要求和目标,形成相当的规模,又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从而印证了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真理。

骈文用对称的字句组成,字句的音韵还讲究平仄和协调,是一种难以看懂、理解和应用的文体。

由于有很多典故和重复说明,所以也象一种文字游戏。

其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和六朝,占据了八个朝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而古文反对形式主义、文风萎靡和僵化,希望能真实地反映现实、自由描写事物,使其成为易写、易看、易懂的俗文化,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的需要,所以便由韩愈和柳宗元(773至819年,字子厚,山西永济人)领导古文运动与骈文作斗争并取而代之。

古文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古代的文句,如孔子的《论语》和《诗经》的句子都浅显易懂;一是指古代的散文,如《左传》和《史记》都是没有华丽文句修饰的真实性文章。

古文和骈文有什么区别,从以下文章便可得知:著名作家庚信(513至581年,字子山,河北新野人)有《谢滕王赉马启》:某启,奉教垂赉乌骝马一匹,柳谷(张掖有裂开石块上有五马图像,示晋代魏而兴)末开,翻逢紫燕(汉文帝刘恒的名马);陵源(指陶渊明文章中的武陵源)犹远,忽见桃花(源,也是马名)。

流电(刘恒的马名)争光,浮云(也是刘恒的马)连影,张敞(汉朝京兆尹)画眉之暇,直走章台(京城地名);王济(晋朝富翁)饮洒之欢,长驱金埒(用钱围成的矮墙养马,以示富有),谨启。

[韩愈古文运动结果]韩愈和古文运动

[韩愈古文运动结果]韩愈和古文运动

[韩愈古文运动结果]韩愈和古文运动导语:韩愈是个勤学苦吟的文人,他接受的是儒家的正统思想,他遵循的是“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专心做学问,专心做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韩愈和古文运动,欢迎借鉴!文学发展至南北朝,唯美之风极盛,时人写诗论文,只注重平仄、音韵、偶句等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文学自身的文学价值。

于是,诗文在一片的靡丽的气息中,毫无生命力。

当时的裴子野,即作《雕虫论》一书,指称骈文为淫文破典。

后又有苏绰,他位高权重,想要以政治力量,提倡平实古直的古文,此举虽功败垂成,却为日后的古文运动播下种子。

此外,隋朝的李谔和王通,前者在朝,后者在野,他们都有推行古文运动的理想,可惜这分理想,均因隋朝的国祚短暂而埋没。

唐初文人作史书时,莫不在文学传、文苑传中抨击六朝骈文的靡丽气息,发挥明道宗经的文学理论,为日后的古文运动首开了风气。

而陈子昂、张说、苏颋等人,及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之士,皆对徒流于形式的文学风尚有所反省。

到了柳冕,更主张文学与儒学合而为一,以利推行教化。

古文运动历经多人的鼓吹阐发,虽未成熟,实已离成熟的契机未远。

古文运动正式登场:在文学运动中,理论可以指导作品;作品可以印证理论,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在中唐的古文运动中,由于《理论》和《作品》的健全,使古文运动蔚为一时风尚。

韩愈所提倡的古文运动,在理论的架构上十分明确。

在文学思想方面,他驳斥佛、老二家的玄疏之论,而直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道,以无比魄力,欲扫除思想界空虚无根的意识形态,恢复中国故有的道统。

在文学形式方面,他力斥华而无实的骈文,提倡文从字顺的新散文。

主张《宏中肆外》的文学风格。

《宏中》,是指文章内容应力求充实;《肆外》,是指文章的形式应有所创新,使作者能自由驰骋笔力。

韩愈不但在理论上有积极的建设,并且自己以不可一世的才气,写下了许多平易流畅的新散文。

此外,其弟子李习之,得韩文公之醇厚,写起文章亦平易近人;皇甫湜得韩文公之奇崛,文章虽有险涩之气,但亦能自出新语,不流于时尚之华媚。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和“古文运动”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和“古文运动”

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 《师说》 ,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见韩愈的这篇文章是针对现实 而发的。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三、写作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 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 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幺,韩愈为什幺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 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 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 而着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 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 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 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 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 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 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 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 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 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 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
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 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对当时从师现状的分析 对今人耻于从师之风的评价)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 概叹从师之风之不存 (对时人从师与否的评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的职能、从师的理由、从师的原则) 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文缘由) 从上面的关键句中,我们不难看到,全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 点: 1.古之学者必有师,且圣人无常师——主旨:论述古人从师的风尚。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远矣,而耻学于师”——主旨:通过对比论述今人不 从师的恶习。 3.君子不及众人——主旨:论述不从师的恶果——其结果远在古之圣人之

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与古文运动
之 鸣 回应 世 界 。
包 弼德( P e t e r B o 1 ) , 男, 美国汉学家。 1 9 8 5 年起任 哈佛 大学 副教授 、 教授 、 讲 座教授 。
l 9 9 7 -2 0 0 2 年 任 东 亚 语 言 文
明系 系主任 及东 亚 国家 资源
中心 主任 , 现任 哈佛 大学地理
社 会 偏 激和 不 平 的 反 应 , 没 有 哪 部 作
品 是 充 分而 持 久 的典 范 。不平 之 呜 就 是要“ 及于 古 ” 。但 是 , 古人 还 是 “ 自 然” 的 。 内 在 自然 的平 静 状 态 被 外 物 所 扰乱 , 激 发情 感 的感动 , 这 种 感 动
T r a n s i t i o n s i n T a n g a n d S u n g
的意 义 与 古代 的 圣 人 、 哲 学 家 和 历 史
美 包


学 家 是 一样 的。 在 《 送孟东野序》
( 8 0 3 ) 中, 他 根 据 人 在 受 到 外 界 的 压
迫 与扰 乱 时 ,会 有 不平 之 鸣 的观 点 , 建 立 了 一 个 连 贯 统 一 的 思 想 文 学 传
论道 ・ 他山 l L U N D A O・ T AS H AN

张 籍在 7 9 8年 谈 到 , 他 看 到 韩 愈
◎ 古文运动

的 文 学 游 戏 和 他 宣 扬 的学 说 之 间 有
种 不协 调 ( t e n s i o n o 柳 宗 元 也 认
为, 像韩愈 这样 有志 趣 的人 , 不 应 该
古 人 写 作 方式 的简 单 分析 之 上 。 他 要 求 法。 他 写道 : “ 古 者 辞 必 己出 ” , 相反 , 后来 的人 只 是 剽 夺 过 去 的语 言 , 以至 于 道 被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及其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韩愈,作为唐代中期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文创作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其独特的文学理论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

本文将首先概述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最后总结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韦应物、柳宗元合称“三杰”,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强调文章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情,这一理念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文为诗”是韩愈文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笔法和结构,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韩愈认为,诗歌不应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更应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

因此,他提倡在诗歌中运用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文运动旨在复兴汉魏六朝以来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空洞的文风。

韩愈的理论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唐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入手,深入剖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以期全面展现韩愈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韩愈的“以文为诗”理念韩愈,字退之,唐朝中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韩愈的文学观念中,“以文为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元素和手法,从而赋予诗歌更为深厚的内涵和更为自由的形式。

韩愈认为,诗歌和散文虽为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两者在表达思想、情感上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他主张在诗歌创作中借鉴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使诗歌能够更为直接、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影响深远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众多文学家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其中,韩愈被誉为“文痞”,是唐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文学家。

他提倡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韩愈对古文运动的推动和其影响的重要性。

一、古文运动的背景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但韩愈在当时对唐代文人的文风显出不满。

他认为唐代文人倾向于追求华丽的辞章和艳丽的修辞,而忽略了文章的实际价值。

他主张追求简洁明快的文字风格,将文辞还原到古代的纯粹性。

二、韩愈的古文运动观点韩愈的古文运动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追求简练,倡导以古代文献为标杆,追求古文言文简洁明快的特点;二是批判流行的文风,针对唐代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批评,认为其语言太过华丽,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三是关注社会现实,试图通过古文运动改变当时文学界的陋习,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描写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三、影响深远的思想观念韩愈的古文运动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主张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家,如欧阳修、苏洵等。

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韩愈的古文运动思想,推动了古文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韩愈的思想观念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提倡追求文学实用性和社会责任感的观点,为后来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民疾苦奠定了基础。

最后,韩愈对当时流行的文风进行批判,倡导简练明快的文风,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韩愈的古文作品韩愈的古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例如,《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的敬仰和对教育的思考。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句式,将道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思想深邃。

另外,《进学解》是韩愈对进学考试制度的批判和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文章以古文简练的风格,指出当时的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些古文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可读性很高,而且思想观点深入人心。

五、结语韩愈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提倡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韩愈:古文运动

韩愈:古文运动

韩愈:古文运动韩愈:古文运动引导语:中唐时期的文风虚浮、文章空洞,文人多不通事务,却热衷于名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首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

所谓“古文”的复兴,有赖于韩愈的出现。

而说到韩愈,则必须看到他的多面性。

一方面,韩愈具有积极维护封建专制和儒家“道统”的热情,而另一方面,韩愈又是一个个性很强、自我表现欲很强的人。

在他的怪怪奇奇、汪洋纵肆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他的不甘凡庸、喜好张扬外露的气质,而“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芍药歌》)这一类自我描述,更不是拘谨敛束的形象。

甚至,他以上追孟子、继承道统自命,也可以说是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表现。

所以,当韩愈投入古文复兴运动时,他的态度与前人实有很大的不同。

在以复兴儒学为核心宗旨的基本立场上,他确是继承了前人;但他的整个散文理论,特别在变革文风、推进创作方面,却增添了许多新的和更为合理的内容。

而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他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从实践上重新奠定了散体文的文学地位。

同时,他大力提倡与呼吁文体改革,团结了一批撰写散体文的作家,使散体文创作形成了一股较大的文学潮流。

《旧唐书·韩愈传》说:“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其中,独孤及对韩愈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因为大历十二年独孤及去世时,韩愈才十岁。

但梁肃对韩愈却有直接影响。

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中曾说到过梁肃对自己及朋友的提携,《唐摭言》还记载韩愈、李观、李绛、崔群在梁肃处游学,三年未得见面,而一见之下,梁肃大为称赏,于是十分推奖他们的文章。

这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故事,但韩愈接受了梁肃的散文理论,则无可怀疑。

不过,韩愈的古文理论绝不是简单地抄袭或因循前人的见解,它的实际内容要丰富得多。

第一,韩愈主张写散文“宜师古圣贤人”(《答刘正夫》),但学习古文,并不因为“其句读不类于今”,而是“学古道则欲兼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也就是说,学古文根本上是为了学习“道”。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创新
运动。

它始于唐代中期,由韩愈和柳宗元等人主导,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形式上对古代文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在当时,文学界普遍存在着一种以浮华、华丽为主的文风,这种文风被很多文人所追求,导致文学作品浮夸、空洞。

韩愈和柳宗元等人对这种文风表示强烈的反对,他们主张回归古代文学的纯粹和庄重,强调作品应该注重内涵和艺术性,而不是纯粹的形式和表面的华丽。

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了“古文运动”的口号,他主张对古代文学进行挖掘、研究和模仿,并把自己的作品和古代经典作品进行比较,以求达到古人的高度。

他强调了古代文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借鉴了古代文学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如典故、古体诗和古文的修辞等。

柳宗元也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在《答谢功曹书》中提出了“辨伪”和“文辞”的重要性。

他认为,作为作家应当善于判断真伪,辨别是非,同时在表达上要有独特的文辞和修辞手法。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充分运用了古代文学中的修辞技巧,如对仗、比喻、典故等,使得作品更加凝练和深入人心。

韩愈和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创作思想和文学理论为后来的文人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他们的作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等多重特质,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范本和启示。

古文运动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学的教育上,古文成为了文人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文人的修养和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对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标志着对古代文学的重新审视和创新,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性,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韩愈与古文运动.doc

韩愈与古文运动.doc

作者
韓愈與古文運動
一、定義:「古文」一詞由韓愈提出,指的是三代兩漢的散體文,為的是與「時文」即六朝以來流行的駢文相對。

二、時間:古文運動是在德宗貞元到憲宗元和(西元七八五—八二○年)這二、三十年間的一次文體革命。

主張以散文闡明儒道,擺脫駢偶體裁的束縛。

三、初步成功:這次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是韓愈和柳宗元。

由於目標明確,比起陳子昂等人,不但有理論指導,又有創作作品實踐,在當時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文學浪潮,使古文壓倒駢文而取得優勢,對後代散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韓愈的文學理論主張:文以載道、陳言務去、不平則鳴。

從愛好古道出發,提倡古文,反對駢文;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把它作為古文創作的重要條件;不平則鳴,文窮益工。

在表現形式上,一方面主張要有創造性,詞必己出,以「鉤章棘句」、「怪怪奇奇」為極致;一方面又主張以「文從字順」、「章妥句適」為指歸。

(插頁3‧14有簡說,亦可見教師手冊。


五、貢獻:使散文從應用性轉向了文學性,也創造了富有個性特徵而又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

同時,對傳統的應用文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造,繼承先秦百家,吸取辭賦駢文的表現手法,並根據當代口語發展,對散文的語言、結構進行了徹底的革新。

韩愈和古文运动

韩愈和古文运动

韩愈和古⽂运动韩愈和古⽂运动 导语:韩愈是个勤学苦吟的⽂⼈,他接受的是儒家的正统思想,他遵循的是“学⽽优则仕”的观点,专⼼做学问,专⼼做⼈。

以下是⼩编为⼤家分享的韩愈和古⽂运动,欢迎借鉴! ⽂学发展⾄南北朝,唯美之风极盛,时⼈写诗论⽂,只注重平仄、⾳韵、偶句等外在形式,⽽忽略了⽂学⾃⾝的⽂学价值。

于是,诗⽂在⼀⽚的靡丽的⽓息中,毫⽆⽣命⼒。

当时的裴⼦野,即作《雕⾍论》⼀书,指称骈⽂为淫⽂破典。

后⼜有苏绰,他位⾼权重,想要以政治⼒量,提倡平实古直的古⽂,此举虽功败垂成,却为⽇后的古⽂运动播下种⼦。

此外,隋朝的李谔和王通,前者在朝,后者在野,他们都有推⾏古⽂运动的理想,可惜这分理想,均因隋朝的国祚短暂⽽埋没。

唐初⽂⼈作史书时,莫不在⽂学传、⽂苑传中抨击六朝骈⽂的靡丽⽓息,发挥明道宗经的⽂学理论,为⽇后的古⽂运动⾸开了风⽓。

⽽陈⼦昂、张说、苏颋等⼈,及萧颖⼠、李华、元结、独孤及之⼠,皆对徒流于形式的⽂学风尚有所反省。

到了柳冕,更主张⽂学与儒学合⽽为⼀,以利推⾏教化。

古⽂运动历经多⼈的⿎吹阐发,虽未成熟,实已离成熟的契机未远。

古⽂运动正式登场: 在⽂学运动中,理论可以指导作品;作品可以印证理论,⼆者互为表⾥,缺⼀不可。

在中唐的古⽂运动中,由于《理论》和《作品》的健全,使古⽂运动蔚为⼀时风尚。

韩愈所提倡的古⽂运动,在理论的架构上⼗分明确。

在⽂学思想⽅⾯,他驳斥佛、⽼⼆家的⽞疏之论,⽽直承尧、舜、禹、汤、⽂武、周公、孔孟之道,以⽆⽐魄⼒,欲扫除思想界空虚⽆根的意识形态,恢复中国故有的道统。

在⽂学形式⽅⾯,他⼒斥华⽽⽆实的骈⽂,提倡⽂从字顺的新散⽂。

主张《宏中肆外》的⽂学风格。

《宏中》,是指⽂章内容应⼒求充实;《肆外》,是指⽂章的形式应有所创新,使作者能⾃由驰骋笔⼒。

韩愈不但在理论上有积极的建设,并且⾃⼰以不可⼀世的才⽓,写下了许多平易流畅的新散⽂。

此外,其弟⼦李习之,得韩⽂公之醇厚,写起⽂章亦平易近⼈;皇甫湜得韩⽂公之奇崛,⽂章虽有险涩之⽓,但亦能⾃出新语,不流于时尚之华媚。

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与古文运动相关韩愈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韩愈与古文运动本文是对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指引语: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倡议古文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古文发展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我们熟习的唐朝文学家中,韩愈也许是最具士医生品行的一位。

我们从“古文运动”的文学史高度理解韩愈,也对韩愈谏迎佛骨、夕贬潮州、祭鳄鱼、兴边鄙的掌故耳熟能详。

但其实韩愈也是一位拥有高度政治洞见和行动能力的政治家。

而韩愈平叛的事业,也与其文字生涯互为表里。

尽人皆知,藩镇盘据是致使唐亡的重要原由之一。

在韩愈生活的德宗、宪宗、穆宗时代,藩镇盘据已经成为了帝国的癌症。

成德节度使田弘正,本是叛将田承嗣之侄。

田弘正感于大义,归降唐朝,被擢升为中书令兼成德节度使。

然其部将王廷凑率部兵变,杀死田弘正及其将士、家人三百余人,自立为节度使留后兼知兵马使。

王廷凑本是回鹘人。

唐朝因藩镇离心,军权松分别,便只能雇用外族武人以抗衡。

然雇用军毕竟难以控制,终归离心离德,酿成祸乱。

当时韩愈刚才从潮州谪居任上回京,担当了短暂的国子祭酒以后转任兵部侍郎。

倾危思重臣,而韩愈故友元稹的一句“韩愈惋惜”,也让穆宗皇帝再次想到韩愈。

穆宗以河东节度使裴度充当幽、镇两道招抚使,韩愈也韩愈与古文运动相关韩愈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临危授命宣抚,并被受权廉价行事。

韩愈孤身进入王廷凑阵营,王廷凑摆开阵容,以大军相迎。

自然,王廷凑知道韩愈不好应付,便忙将责任推给士卒,说田弘正之死完整部是士卒叛变的结果。

韩愈不吃这一套,厉声说:“皇上赏识你的才能,赐你节仗,你却辜负皇恩,犯上作乱,是何道理? ”廷凑的军士中也有人站出来说:“先太师(田弘正 )曾平定朱滔反叛,血衣犹在,我们也流血流汗,不负国家,国家为何以我们为反侧? ”这名士兵明显是在偷换观点,把朝廷镇压王廷凑置换成了追查田弘正。

韩愈抓住这一点说:“我认为你不记得先太师了。

记得就好。

天宝以来,背叛朝廷的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都有后代在吗?有持续为官的吗? ”大家只能回答“没有”。

(整理版)韩愈与古文运动

(整理版)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与古文运动汉朝的时候,官府文告力求“典雅〞,以致地方官吏也不能读懂。

六朝以骈文为正宗,这几百年间的上行下效,使得先秦诸子和司马迁的还以口语的自然气势为根底的散文一脉,几乎断绝。

六朝的杰出诗人们虽然曾经反对当时绮靡的诗体,然而并没有大张旗鼓。

初唐四杰也是反对六朝的“宫体诗〞的,然而也没有发起一个恢复先秦诸子至司马迁的散文传统运动。

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有韩愈起来大声疾呼,发起所谓“古文〞运动。

此所谓“古文〞,就是先秦诸子到司马迁的散文传统。

韩愈的“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的观念,和他的“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是相为表里的,也可以说是前者服从于后者,所以韩愈自己说:“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

〞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

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实在倒是很确当的。

话虽这么说,我们仍然不能把韩愈的功绩估计得太低。

在韩愈之前,隋朝、初唐、盛唐时期,都有过“古文〞的名家,可是他们没有像韩愈那样有意识地发起一个运动,因此,“文起八代之衰〞的赞词也就不能不落在韩愈身上了。

我们还应当说,“古文〞运动是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出现的。

安史之乱后,反现实主义的文学又渐渐抬头。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颓风而发的,并且力图重振汉魏“乐府〞。

但是,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的努力,到第九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有后继无人的危险。

正当这时候,韩愈的“古文〞运动却并未跟着韩愈、柳宗元的去世而消歇,而是渐渐地确立和稳固起来,它扭转了三百年来“文〞“笔〞的成见,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

于是“古文运动〞以及“古文〞,在宋朝为欧阳修等所扩大而赢得普遍的成认。

到了明朝,“前七子〞又拿来反对当时的“台阁体〞——形式主义的宫廷文学。

从韩愈到李梦阳,“古文〞运动都是有着反对阿谀粉饰、纤巧侬丽或雍容平易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