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分析(doc 13页)
中国客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可编辑)
中国客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也有明显的改善和发展。
运输行业的重要性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快速提高,不管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的发展与变化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其中旅客运输又成为运输行业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提高客运业的发展,是我国在新时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对于客运业的分析研究,在我国大部分还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或者依据相关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只进行表面的比较对照,从而描述其发展趋势, 缺少对客运行业情况的深层次定量分析。
因此,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技术对这个领域进行尝试性研究,选择客运量这个指标代表客运业发展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对客运量及相关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在总的层面和不同客运方式层面分别进行了分析,进而采用 EG 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运业总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客运线路建设长度、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公路、民航客运量与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民航客运量与人均GDP是单向因果关系,并且需要进一步完善、改变不同客运方式的比例。
关键词:客运量,影响因素,因果检验1 中国客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s fast development, our country's transportation also has the distinct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transportation industry enhances fast along with our economy unceasingdevelopment, no matter is th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r goods traffic's developmentbecome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assengertransportation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To further enhance passengertransportation's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in the economicalsteady quick development in the new timeBut regarding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s industry analytical study,in our country,majority of them mainly use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r based on the relatedstatistical department's statistical data, only carries on superficial comparison , thusdescribes its trend of development, lack deep leve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 ndustry’s situ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uses thequantitative analysis technology to conduct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this domain,choose passenger capacity to stand fo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ndustrydevelopmentFirst,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chinese passenger capacity andrelated factors totally and in different modes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Then, useEG Conintegration Test and Grainger Causality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passenger capacity of different modes i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and GDP perperson、 the tertiary industry’s ratio、the line of passengertransportation、urbanpopulation’s ratio.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passenger capacity of public road 、civil aviation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s ratio have no Grainger consequence.; thepassenger capacity of civil aviation and GDP per person has uni-directional Graingerconsequence; we need to perfect and change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passengertransportaion modesKEY WORDS: Passenger Capacity; Influence Factor; Granger Csusality Test2 中国客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录第1章前言.11.1 选题意义及背景11.1.1选题意义..11.1.2国内背景..11.1.3国际背景..31.2国内研究现状..41.3研究思路与方法.6第 2 章格兰杰因果检验..72.1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72.1.1 序列平稳性检验..72.1.2 序列协整性检验102.1.3 格兰杰因果检验11第 3 章客运量及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133.1 关于客运总量及相关的发展趋势..133.2 指标与数据的选取..173.2.1 指标变量的选取173.2.2 数据来源及数据调整193.3 客运量与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193.3.1 我国客运量总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193.3.2 单位根检验203.3.3 EG协整检验233.3.4 格兰杰因果检验24第4章总结..274.1 结论..274.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29参考文献.31致谢331 中国客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图表索引图 3- 1 我国客运量变化趋势图.13图 3- 2 铁路、水路、民航的客运量发展趋势图.14图 3- 3 公路客运量发展趋势图.15图 3- 4 不同客运方式构成比例图15图 3- 5 客运线路建设长度发展趋势图..16图 3- 6 不同运输方式的线路比较图..17图 3- 7 客运量与国民经济发展趋势比较图20表 3- 1 客运量与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18表 3- 2 客运量与客运建设水平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19表 3- 3 公路客运相关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21表 3- 4 公路客运量相关变量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结果.21表 3- 5 铁路客运量及相关变量单位根检验22表 3- 6 铁路客运量及相关变量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22表 3- 7 民航客运量及相关变量的单位根检验..22表 3- 8 民航客运量及相关变量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23表 3- 9 公路客运量协整检验结果23表 3- 10 铁路客运量协整检验结果.24表 3- 11 民航客运量协整检验结果..24表 3- 12 公路客运量与产业结构、GDPP指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25表 3- 13 铁路客运量与城市化水平指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26表 3- 14 民航客运量与相关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261 中国客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 1章前言1.1 选题意义及背景一个国家,过去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都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民间流传的一句话,最形象的表达了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要想富,先修路”。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与人均汽车保有量及人均GDP的关系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及人均汽车保有量和GDP的关系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改革开放以前(1950—1978年)。
在这一时期,销售产品单一,主要为中型载货车,销售对象也单一,基本上由单位以公款购买。
市场处于封闭状态,市场规模小,增长缓慢。
到1978年即经历了28年,市场销售汽车才达到17万辆,平均每年仅增加约5000辆汽车。
第二时期,缓慢增长期。
(改革开放以后时期1979--1990年)。
在这一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汽车市场变化不是很大。
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曾出现了1981、1986、1990三年产销量下降的现象。
第三时期,快速增长期(1990年以来),在这一时期,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从1990年到2001年,汽车总产量从---万辆增加到----万辆,十一年内增加了---倍,平均增长率----%。
从1991年到1993年,由于这时控办撤消,政策比较宽松,被压制的公款购车需求释放出来,加之这时私人购车需求增加,汽车呈现超速增长,年增长率分别达---%和--%,年产量由---万辆增到---万辆。
汽车品牌不断增多。
为了适应不同用户各种用途的需求,汽车市场销售的汽车品种愈来愈多,尤其是近两年。
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有中型载货车,也有重型、轻型、微型载货车,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客车,有各种排量等级的轿车,有各种改装车、SUV、MPV、RV等等,车型品种达数千种,彻底改变了过去车型品种单一的状况。
私人购车比重迅速增加。
从有关资料表明,私人购车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发展之快是人们未料想道的。
私人购车数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4.8%上升到2001年的43%。
私人购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
轿车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轿车销售量很少,不足汽车总销量的2%,改革开放以来,对轿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轿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我国汽车需求的线性回归分析与预测解析
暨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我国汽车需求的线性回归分析与预测学院:管理学院学系:企业管理专业:工业工程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学生姓名:蒋伟业学号:1234291010电子邮箱:1234291010@指导教师:黄伟力2012年12 月13 日目录摘要1.引言2. 影响汽车市场需求的变量分析和选取3.回归分析方法理论知识介绍3.1逐步回归法基本思想3.2回归分析的含义3.3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假设条件3.4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3.5回归模型的诊断4.模型与数据4.1数据来源与处理4.2模型变量的选择及说明4.3 EViews程序的处理及结果4.4模型检验5.实证分析与预测分析5.1实证分析5.2预测分析参考文献我国汽车消费需求的线性回归分析与预测摘要:进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而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本文将利用200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汽车销量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影响我国汽车需求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应用EViews统计软件,建立了关于我国汽车需求的线性回归模型。
并对短期我国汽车需求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汽车需求多元线性回归EViews 预测1.引言改革开放与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汽车消费市场也在全面增长。
汽车普及率出现了迅速增长,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对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额耐用消费品的汽车需求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各汽车厂商展开经营活动、发现经营契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汽车又是高度依赖于石油制品的产品,交通运输部门的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的60%以上。
汽车社会的快速到来,对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能源结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就汽车产业发展而言,汽车市场需求预测可以为汽车市场实现产销平衡目标提供基础性数据,指导汽车产业这一重要战略性产业的良性发展,还可以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必的决策参考。
我国乘用车保有量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乘用车保有量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汽车保有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对2020及203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进行科学预测,是确定我国公路交通长短期发展规划,制定环保与能源等方面相关政策的关键。
通过对全国乘用车保有量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保有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检验模型的可靠性,并对中国未来几年的乘用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分析。
模型仿真结果显示,中国乘用车保有量在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2.5-2.9亿辆和4-5.2亿辆。
在2030年之前,中国乘用车保有率将快速提高,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将始终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汽车保有量;不确定性;保有量模型;仿真分析;乘用车保有量中图分类号:F 407.471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 of PassengerCar'sStocks in ChinaAbstract To some extent, there are some uncertainties in forecasting automobile inventory. The scientific forecast of China'sautomobile in the years of 2020, and 2030 is a key to make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s of the nation's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saving.By maintaining the amount of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vehicle, a quantity model, simulates the model analysis, tes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Chinese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has carried on the forecast analysi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Chinese vehicle fleet in 2020 and 2030 will reach 252-292 million, 398-423 million. Before 2030, China vehicle rate will increase rapidly, bu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always have a larger gap. Keywords Vehicle stocks; Uncertainty; Inventory model; Simulation analysis; Passenger car's stocks0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提高,从1985年的321.1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7802万辆,年增长率达到13.6%,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给中国的能源安全、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07年中国约有一半的石油用于道路交通,汽车消耗占主要部分。
(完整版)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
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
很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
我国汽车需求函数分析
我国汽车需求函数分析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汽车消费市场也在全面增长。
分析和预测近年来国内汽车需求量对各汽车厂商展开经营活动、发现经营契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质的分析方法与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首先用质的分析方法判断家用汽车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然后用时间序列方法通过组合指数曲线趋势法、增长率法和灰色系统模型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对家用汽车需求进行预测。
利用组合预测的关键是确定各个单一预测方法的加权系数,论文通过使组合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化来确定最优加权系数。
运用时间序列方法的步骤是先根据数据对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作预测,在假设城市人口扩张速度的基础上,对总需求量作预测。
二、定性预测:汽车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所谓汽车需求,就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汽车商品的数量。
影响汽车需求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收入下面为2000年到2011年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和增长率的图表,由图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每年都在增加,收入增长率也保持在一个高位上。
从各国汽车市场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普及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现为汽车拥有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上升的普遍趋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轿车普及率达到每千人500 辆左右才会有所减慢或出现回落。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需求主要是由家用轿车的需求拉动的。
现阶段中国汽车拥有率是严重偏低的,我国过低的汽车人均保有量显示出我国轿车需求的巨大潜力。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除了满足了基本的生活必需消费之外,居民已经有能力承担更高层级的消费活动了,在这里,我们结合汽车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居民收入水平的改变到底对汽车需求量会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历年来的全国汽车销量和增长率图表:结合城镇居民收入和增长率图表,得出以下的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弹性总体上都是大于1的,而且很多都是比1要大很多,需求收入弹性很高,说明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对汽车的需求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汽车行业就目前来说在经济发展中有着很好的机会。
我国汽车消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消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984~2005年,我国汽车年总产量从31.6万辆提高到507.05万辆,2005年我国汽车总产量达到570.70万辆。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产品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从汽车消费方面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显著提高和汽车价格的大幅下跌,汽车开始逐步进入中国普通家庭。
从2002年下半年起轿车需求增长加速,进入2003年后增势更猛,出现“井喷”现象,尽管2004年“井喷”现象有所收敛,但是表明了我国汽车消费逐步步入正轨,开始向汽车社会迈进。
今后20年,既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20年,也是汽车消费逐步扩张的20年。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汽车消费发展的历史趋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来预测未来5年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情况,并为我国的汽车消费提供参考模型。
一、我国汽车消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1.我国汽车消费现状2005年,我国汽车消费量已从1995年的144.18万辆增加到591.82万辆。
从汽车的实际购买看,汽车作为中国居民家庭拥有率最低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鼓励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从2001年5月政府放松了对生产企业的价格管制、制约轿车需求的各种不合理费用得以逐步取消和汽车消费信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汽车正在快速进入普通家庭,开始取代家电成为新一代的领航消费品。
我国私人汽车消费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有率还相对较低。
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与我国相同的人均收入阶段(同样以购买力平价和1990年美元计算)的汽车保有率低限为1.7%,高限为10.4%;轿车普及率的低限为0.8%,高限为9.1%。
即使与低限相比,我国的汽车保有率与这些国家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2003年,我国汽车保有率为1.8%,刚好触及到同等人均收入水平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低限。
我国汽车保有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井喷”(汽车消费量年增长速度超过35%)。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_参考题目
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1.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2.关于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3.关于司机年龄与发生车祸次数关系的分析4.改革开放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变化因素分析5.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6.关于GDP与其他经济因素关系的计量分析7.吉尼系数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8.我国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9.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10.我国**年-**年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量分析11.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12.投资额与生产总值和物价指数13.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14.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15.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16.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17.新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18.影响股价指数的因素分析19.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20.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21.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2.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23.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24.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计量分析25.对上市公司利用新四项计提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26.对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诸因素的计量分析27.餐饮业区域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28.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29.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多因素分析30.关于影响我国南方几省市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31.关于国内旅游需求的计量分析32.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33.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关系分析34.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与分析35.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36.外资利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37.我国采矿业龙头企业利润因素分析38.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39.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40.**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41.我国汽车需求的因素分析42.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43.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44.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45.影响**省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46.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47.影响中国汽车产量的多因素分析48.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49.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50.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51.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52.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53.GDP与进出口总额的计量分析54.城市住房均衡价格供求模型55.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56.城镇人均收入与人均通讯消费分析57.**省城镇居民消费模型分析58.工业产值与能源耗量的实证分析59.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模型60.货币政策与GDP关系的计量分析61.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62.**国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63.**省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6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分析65.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66.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67.我国涉外旅游业收入的实证分析68.西方消费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分析69.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影响因素分析70.影响GDP的因素分析71.有关我国进口商品消费的计量分析72.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诸因素分析73.影响新股上市定价的因素分析74.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分析75.影响银行卡交易量的因素分析76.中国股票内在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77.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78.中国粮食总产量多因素分析79.**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80.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81.加工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多因素分析82.我国钢铁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83.影响电信业的因素分析84.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分析85.税收收入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分析86.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87.关于**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与失业率的计量分析88.中国进出口相关因素的数量与实证分析89.**省就业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90.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91.**年~**年中国失业多因素分析9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93.外国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分析94.**省农业生产函数建立与分析95.影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企业因素实证分析96.影响IPO公司上市前后的绩效分析97.中国期货市场与相关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98.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市场交易金额变动的关系99.我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00.财政支农与中国农业产出及增长的关系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一. 政治环境分析1. 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 2006 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2.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 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4. 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 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 1000 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 23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6.5 万公里.各等级公路网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汽车市场的扩大.5. 国家的其他政策. 鼓励轿车的国产化率,新的消费税的实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 这些政策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汽集团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其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二.经济环境分析1. GDP 及其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 GDP 一直保持着平稳高速的增长. 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 年我国的 GDP 跌落到了个位数,社科院对 09 年的 GDP 预期也降至 8%左右. 具体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值, 要从国际国内两重因素来看. 首先就是国际因素, 从美国开始蔓延的金融危机还会不会再有恶化?第二就是我国政府的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拉动经济的政策实现的程度.但是无论怎样,宏观环境的不景气这已基本成为事实.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必然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也必然影响上汽集团的发展.2. 城乡人民收入发展现状与轿车保有量从全国范围来看,2003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000 美元,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万元级向10 万元级过渡,主要的消费品是汽车,住房以及通讯,教育等. 随着经济的增长,可以预计的是居民的购买力还将不断增强.消费主体成排浪式地扩张.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将为汽车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3.市场国际化我国汽车产业面对着巨大的全球市场.2005 年全球汽车销量 4000 多万辆, 而中国出口的汽车仅 17 万辆,在国际市场上占的份额极少,国家鼓励汽车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 上汽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 能够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但是由于全球汽车市场的低迷,特别是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公司的危机,使的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对各大汽车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是全球竞争焦点,各大公司加快了在中国新产品新车型推出的速度.这对我国的汽车行业以及上汽集团提出了极大的考验.4. 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使的汽车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的可能来源.不少企业在谋求上市融资,外资也增资中国市场.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各汽车产业集团一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纷纷从各自的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地,加速地展开有效的进入和竞争策略. 东风与日产,一汽与大众,华晨与宝马,通用与上汽,长安与福特等等的合资与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6. 汽车信贷的落后我国目前汽车购买者大部分是现款, 发达国家汽车销量 70%是靠信贷售出的, 我国的比例不足 20%.汽车金融公司和国内金融机构的汽车信贷发展缓慢,一方面,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信贷的呆坏帐率高达 40%,由于国内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规定商用车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 30%,自用车首付比例不低于 20%,期限都不得超过五年,这抑制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国家批准的汽车金融公司要么是外资要么是合资,这使的本土汽车企业在这个领域又处于不利的落后位置.因此,上汽集团更应该凭借其国有企业及合资的优势,扩大规模发展.7. 能源供应及油价化石燃料成为我国能源供应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对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压力.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约 2.6 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 1074 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 90 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 11.1%,4.3%和 55.4%.而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导,将对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的压力.从长远看,石油短缺将成为发展汽车工业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8.钢材价格及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08 年各种钢材的价格都出现了大的波动,进入 09 年,随着我国投资和基建规模的加大,对于钢铁的需求大幅增加,我国钢铁的产量也会进一步增加.但是受世界经济发展放缓,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铁矿石行业投资的暴增等原因的影响,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在 09 年将保持基本稳定,甚至略有回落.受此双重因素的影响,09 年钢铁价格不会有大幅波动.具体的涨跌要视国家的调控政策的力度而定.而汽车作为钢铁行业的消费大户,价格的稳定对其成本的维持至关重要.9 橡胶制品的供求影响汽车轮胎成本天然橡胶消费量最大的就是汽车工业(约占天然橡胶消费总量的 65%),它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轮胎的产量,从而影响轮胎价格.供求情况是影响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最根本的因素.伴随着合成橡胶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价格也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当天然橡胶供给紧张或价格上涨时,许多生产厂商会选择使用合成橡胶,两者的互补性将会越来越强.同时,由于合成橡胶属于石化类产品,自然而然,其价格受其上游产品――石油的影响.而事实上,石油价格一直是不断波动的,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会通过影响合成橡胶的价格而作用于天然橡胶的价格.三.技术环境分析1.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其他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汽车电子"等热点不断涌现.汽车正转向高科技的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应用使汽车产业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稀土合金, 电子导航和自动化控制等的应用,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的出现给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2. 资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有经验的开发人才匮乏, 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卡车产品开发体系,更不具备轿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国外汽车企业每年的技术开发费投入约占年销售额的 3%5%, 数额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2002 年福特研发开支 72 亿美元,通用 54 亿美元,丰田 46 亿美元,而我国一些重点骨干企业这一比例不到 1%.投入总量与国外差距更大,以致汽车产品品种少,技术水平落后,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零部件工业同样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就要求我国汽车行业加大科研投资力度,掌握核心技术.3. 技术标准问题由于中国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作为后来开发者牵涉到诸多的专利问题.针对政府制订的混合动力车标准,也被认为过多地参考了丰田的标准,不利于本国混合动力车的发展.事实证明,即使外观设计也必须建筑在核心技术能力掌握的前提下.丰田就曾对中国多家企业提出外观专利侵权诉讼.4. 国际技术的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正在孕育着一场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要充分认识开发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重大意义,加强对新一代汽车技术的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外新一代汽车技术变得成熟的时候不再落后.四.社会文化环境分析1. 道路和停车场问题的制约由于城市道路长度和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速度以及交通管理水平的低下,道路网结构和客货运输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部分大型城市交通状况日趋紧张,而且公路交通总量少,密度低,质量差,通行能力不足.在城市建设中没能很好的兼顾汽车配套设施,停车难在部分城市出现,表现为停车设施不足,管理落后,使得一边是停车场利用不足,一边是乱占道现象严重.2.消费个性化时代,即汽车定制时代调查显示,30~45 岁的新兴知识经理阶层或者专业人士是中高端汽车消费的主力,更关注品牌的内在品质和个性品位,中高端汽车的消费文化也将更趋于国际化,个性化与多样化. 实际调查中,这些特质可以在不同消费者身上组合为不同个性的需求.3. 民族文化对自主品牌的影响如果中国汽车行业能够努力营造"支持国产汽车,助力自主品牌成长"的爱国文化氛围,牢牢抓住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情节心理,业绩将无法估量.4. 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对价格敏感,跟风消费大部分人都是首次购买,对品牌认知度低,大约一半的人依据家人朋友的意见.消费者需要生产厂家和经销赏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攀比消费使的自主品牌在这方面不具有国外品牌的口碑优势.5. 部分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在重要省市都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在就业和发展经济的压力下不可避免的存在或明或暗的地方保护主义. 总的来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环境压力推动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总的来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环境压力推动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同时新能源发展的有利条件又给与上汽巨大的吸引力. 时新能源发展的有利条件又给与上汽巨大的吸引力.目前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及各种汽车政策的相继出台和汽车技术的要求等又对上汽集团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源能力和战略思想及战略发展方向长城汽车技术中心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创建于1998年,十一五期间已投入30亿元用于产品开发及软硬件设施建设。
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改革开放以前(1950—1978年)。
在这一时期,销售产品单一,主要为中型载货车,销售对象也单一,基本上由单位以公款购买。
市场处于封闭状态,市场规模小,增长缓慢。
到1978年即经历了28年,市场销售汽车才达到17万辆,平均每年仅增加约5000辆汽车。
第二时期,缓慢增长期。
(改革开放以后时期1979--1990年)。
在这一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汽车市场变化不是很大。
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曾出现了1981、1986、1990三年产销量下降的现象。
第三时期,快速增长期(1990年以来),在这一时期,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从1990年到2001年,汽车总产量从---万辆增加到----万辆,十一年内增加了---倍,平均增长率----%。
从1991年到1993年,由于这时控办撤消,政策比较宽松,被压制的公款购车需求释放出来,加之这时私人购车需求增加,汽车呈现超速增长,年增长率分别达---%和--%,年产量由---万辆增到---万辆。
汽车品牌不断增多。
为了适应不同用户各种用途的需求,汽车市场销售的汽车品种愈来愈多,尤其是近两年。
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有中型载货车,也有重型、轻型、微型载货车,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客车,有各种排量等级的轿车,有各种改装车、SUV、MPV、RV等等,车型品种达数千种,彻底改变了过去车型品种单一的状况。
私人购车比重迅速增加。
从有关资料表明,私人购车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发展之快是人们未料想道的。
私人购车数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4.8%上升到2001年的43%。
私人购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
轿车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轿车销售量很少,不足汽车总销量的2%,改革开放以来,对轿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轿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我国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环境分析院系名称: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 年 12 月11日目录一、我国汽车行业界定、现状及自有品牌面临的问题 (1)1 (一)我国汽车行业界定………………………………………………………...……………...…(二)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1)(三)我国汽车行业自有品牌面临的问题..........................................................1 二、我国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2)(一)人口环境分析 (2)(二)经济环境分析 (4)(三)自然环境分析 (5)(四)技术环境分析 (5)(五)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6)(六)文化环境分析..............................................................................................7 三、我国汽车行业微观环境分析. (7)(一)市场环境分析 (7)(二)竞争状况分析 (8)(三)公众对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关注状况分析………………….……………………9 四、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10 附1:参考文献附2:小组分工与评定附3:教师评阅我国汽车行业营销环境分析一、我国汽车行业界定、现状及自有品牌面临的问题(一)我国汽车行业界定从1958年新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开始到1984年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一直延续的是“重卡轻轿”的汽车产业政策,导致我国汽车产业长期落后。
1984年以后,随着我国逐渐开放汽车市场,合资生产和进口汽车才开始走进和融入中国汽车行业。
尤其是我国2011入世以后,我国汽车行业逐渐与国际并轨,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因此,这里所提到的我国汽车行业里包含了三大主体:国外进口汽车、合资生产汽车和我国自有品牌汽车。
中国人口变化对乘用车消费的影响变化
中国人口变化对乘用车消费的影响研究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陈祥贵王华摘要:人口的总量变动对乘用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总量层面上,而人口结构变化从宏观总量和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对乘用车消费产生影响。
从总量上看,我国人口目前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乘用车普及水平仍较低,市场仍处于起飞期,未来乘用车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结构上看,在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城镇人口和居民收入迅速增加,“80/90后”逐渐成为购车主力群体,都使得乘用车需求呈现出高端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人口结构;乘用车1、我国人口总量与结构变动状况人口变化包括总量变化和结构变化。
其中结构变化包括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世代交替、性别结构等变化。
人口发展阶段及规律。
一般人口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居民的收入水平低,如传统农业社会。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如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变阶段。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居民收入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如现代社会。
人口总量。
2010年我国总人口达13.4亿(图1),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7300万人,年均增加73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5.7‰。
在该段时期,自然增长率继续下滑,下降了2.8个千分点,主要是由于出生率下降了2.1个千分点,同时死亡率小幅上升约0.7个千分点(图2)。
从我国人口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人口已由过去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图1 中国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量图2 1949至201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人口结构。
(1)年龄结构是人口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人口的基本构成,对消费有很大的影响。
从人口金字塔图(图3)可以看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24岁年龄段出现明显的驼峰,主要来自1980年代的第三个生育小高峰。
汽车与GDP的关系
按照2007年世界银行报告的最新划分标准:200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87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水平(LIC);876至346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水平(LMC);3466至10075美元为中上等收入水平(UMC);而1006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水平(HIC)。
一、在经济发展方面,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国家处于世界中等收入水平,我国目前属于中下等收入国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银行对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1])在7 4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746至2975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976至9205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920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3000美元的标准正好位于中下收入和中上收入国家之间。
2002年人均GDP为3000美元左右的主要11个国家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博茨瓦纳、牙买加、拉脱维亚、乌拉圭、毛里求斯、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立陶宛等,其中有5个国家来自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有2个来自中东欧地区.它们居世界的位次大约在第93至104位之间,处于世界中间位置,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2002年我国人均GDP为966美元,只相当于3000美元目标值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133位,刚刚跨入中下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人均GDP上存有较大的距离。
从经济结构看,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除马来西亚、委内瑞拉相对较低以外,2001年其他国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50-70%之间,相当于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除博茨瓦纳和马来西亚以外,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例接近或超过60%,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委内瑞拉4个来自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在80%以上,甚至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我国经济结构相对落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33。
7%,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市人口比例为37.6%,高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低于中下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作者:吴天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3期摘要:促进中国近期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有四个原因。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部分居民经济上已具备了汽车消费的能力;二是政府为扩展内需,挑战了消费政策,被压抑的汽车消费潜力逐步转变为现实购买力;三是加入WTO后人脉的预期改变了,持币待购汽车消费能力珠宝释放;四是中国人“从众心理”的消费习惯起作用,推动了一些城市的汽车消费热潮。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消费;消费热潮;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11-01一、中国汽车发展背景从发达国家的经历看,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开始进入大众汽车消费时代,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轿车增长进入高峰期。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尽管中国人均GDP刚刚跨入1000美元,但在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2亿人口的地区和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2000-3000美元,达到了大众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经济水平,部分居民具备了轿车进入家庭的经济实力。
具体的讲,到2020年之前中国具有年均7%以上的GDP持续增长潜力,全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增加到3000-4000美元,到2020年,中国前任拥有汽车有可能接近今天的世界的平均水平。
中国汽车保有量约为1.6亿辆。
可以肯定,这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
二、大众汽车消费将改变中国社会居民在解决了温饱,满足了一些家庭需要之后,就会进入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年代。
(一)汽车是一个特殊的商品。
汽车产业内、外的广泛关联效应,使它荣登制造业皇冠地位。
零部件数以万计、年产量以千万计、保有量以万万计为一身,百年不衰的产品,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二)汽车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集群式发展的产业部门。
汽车自身的投资、生产、研发、供应、销售、维修:前序的原材料、零部件、技术设备、物流;后续的油料、服务、信贷、咨询、保险,直至基础设施的建设、汽车旅游、汽车旅馆、汽车影院、汽车餐厅等构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长链条、大规模的产业体系。
我国轿车销量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我国轿车销量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建立准确而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我国轿车销量和社会经济的相关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力求对短期内轿车销售量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与预测。
本文采用1999年~200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其进行检验和分析。
标签:轿车销售模型人均GDP 国际原油价格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大大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汽车销量逐年攀升,与欧美地区的下滑趋势相比,中国市场似乎成了全球焦点。
然而,据调查显示,2008年1月~6月乘用车增速17.07%,而2007年1月~6月累计增长22.26%,轿车市场1月~6月同比增速从2006年46.9%下降到2007年的26%,进而下降到2008年的16.7%,其下降速度超快。
在经历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期后,2008年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汽车销量增长开始下滑。
二、参数分析1.购车意愿影响因素分析(1)经济规模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人均GDP是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直接反映其经济发展状况。
汽车销量的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密切相关,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时,轿车逐步进入中高收入家庭。
由于一国GDP增长对消费有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轿车这类耐用消费品。
因此,模型将经济规模列入影响轿车销售的解释变量,用人均GDP表征。
(2)居民收入水平收人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消费能力的差异,居民收入的高低对于私人车辆的购买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私人购车逐年增多,与居民收入提高有直接关系。
调查表明:在家庭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家庭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这个家庭的实际购买力。
购车能力与家庭收入成正比,与家庭人数成反比,即居民家庭购车能力与购车家庭人均收入成正比。
(3)国际油价继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以来,各国对石油需求大幅增长,国际原油价格也随着经济增长节节攀升。
汽车普及历程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汽车普及历程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从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普及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列国及日本为世界三大汽车工业巨头,在全球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以韩国和巴西为代表的亚洲、南美洲发展中国家为后发汽车工业国家,汽车产业增长迅速,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和研究他们在汽车工业发展与汽车普及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借鉴他们发展汽车工业和普及汽车的模式以及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并与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相比较,有助于发现和了解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少走弯路,缩短我国汽车普及进程。
一、世界各国汽车普及的历史沿革世界各国汽车普及是从轿车开始的。
由下图世界不同国家轿车普及发展轨迹来看,美国是最早普及轿车的国家.伴随着福特汽车公司T 型轿车的诞生以及通用汽车公司雪佛莱轿车的闻世,1908-1929的21年间,是美国普及轿车的高速增长期。
人均拥有轿车从250人一辆提高到5.6人一辆。
二战后的1946-1955的9年间,人均轿车占有量达到每3。
2人一辆。
1993年,平均达到1.8人一辆.大多数家庭保有两辆以上轿车。
德国和意大利同为西欧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轿车普及时期基本上均是在战后的30年间.1955-1973年的18年间,是两国普及轿车的高速增长期,达到平均4人左右保有一辆轿车。
90年代以后,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列国已高度普及轿车,平均每2-3人保有一辆轿车。
1966年,为日本普及轿车元年,当时达到平均每45人保有一辆轿车.1960-1980年的20年间,为日本普及轿车高速增长期,轿车普及率从平均每200人一辆,提高到平均每5人一辆。
1980-1995年以来,轿车普及率继续提高,目前日本平均每3.5人保有一辆轿车,并继续向更高普及水平前进.巴西是南美最大国家之一,60年代初开始普及轿车,1960-1980年的20年间,为巴西普及轿车的高速增长期,1980年,达到平均每13人保有一辆轿车。
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关系
人均G D P与人类活动关系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变化及财富分配的关系(2011-10-30 11:03:17)转载▼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的变化关系统计社会变革往往意味着机会的诞生,财富的重新分配!----《异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要点:1、社会状况:当人均GDP达到3000$时,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加快;当人均GDP达到5000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变化及财富分配的关系(2011-10-30 11:03:17)转载▼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的变化关系统计社会变革往往意味着机会的诞生,财富的重新分配!----《异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要点:1、社会状况:当人均GDP达到3000$时,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加快;当人均GDP达到5000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变化及财富分配的关系(2011-10-30 11:03:17)转载▼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的变化关系统计社会变革往往意味着机会的诞生,财富的重新分配!----《异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要点:1、社会状况:当人均GDP达到3000$时,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加快;当人均GDP达到5000$以上时,社会保险将发展加速,恩格尔系数将达到33%,经济驱动将由投资转为消费,经济形态将形成百花齐放,人们逐步进入消费、投资、休闲的社会。
2、当人均GDP达到1500$左右时:住房消费快速增长;汽车消费进入家庭;观光旅游为主选;烈酒消费量大;娱乐消费发展快;步入超市、百货时代;3、当人均GDP达到3000$左右时:私车消费爆发增长;休闲旅游为主选;啤酒消费量大;娱乐消费比重提高;步入便利店、时尚店、品牌店时代;形成差异化消费;4、当人均GDP达到5000$左右时:度假旅游为主选;红酒消费量大;医疗保健得到重视;步入高级品牌店、奢侈品、艺术品店时代;形成信用化消费;物流效率等服务体系支撑产业发展;5、当人均GDP达到8000$左右时:住房消费平稳、别墅消费兴起;艺术品、收藏品开始繁荣;6、当人均GDP 达到1万$左右时:社会保险费用放缓;环境治理费用巨大;7、当人均GDP达到万$左右时:科学技术得到传播;民主政治得到实施;======================================================1、汽车按照一般市场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800—3000美元时,汽车市场需求迅速上升,人均汽车拥有量也大幅度提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专家说,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
我国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汽车已经成为了家庭中常见的交通工具。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表现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但也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使用1985—2011 年相关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探究影响汽车保有量的因素,为协调城市汽车保有量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计量模型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私有汽车从之前的奢侈品变为了家庭出行常见的代步工具,私人汽车成为了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1 年11 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3 亿辆,汽车保有量达1.04 亿辆,大中城市中汽车保有量达到100 万辆以上的城市数量达14 个。
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约为10 亿辆,中国占据了其中的10%。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低于美国(2010 年2.4 亿辆)的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
业内预计,2020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 亿辆。
汽车销售业成为热门,影响汽车销量的因素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也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近来爆发的北京上海的“雾霾”天气,全国主要城市严重的道路拥堵等问题。
本文将探究除价格外影响汽车保有量的因素,如与公路总里程、国民总收入、人均GDP 、钢铁产量等因素的关系。
韩冰琪等在《我国居民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采用对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指出汽车保有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我国汽车保有量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收入有较为明显相关关系,而剔除了模型中的公路总里程和汽车产量两个解释变量,并对模型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2];王影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研究》中,采用我国31 个省1996 年——2010 年的相关指标截面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将创新扩散理论应用于私人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建立Bass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对私人汽车保有量的问题进行拟合分析,预测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未来趋势的模型[3];宗刚等在《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选取与汽车保有并建立了量相关的因素》设定了路总里程、公路货运量、公路客运量、人口总数、国民总收入、人均GDP 等十余个可能与汽车保有量相关的变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了与汽车保有量相关性高的解释变量,并对选出的变量进行了统计检验,根据得出的结果,对我国短时间内的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分析(doc 13页)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改革开放以前(1950—1978年)。
在这一时期,销售产品单一,主要为中型载货车,销售对象也单一,基本上由单位以公款购买。
市场处于封闭状态,市场规模小,增长缓慢。
到1978年即经历了28年,市场销售汽车才达到17万辆,平均每年仅增加约5000辆汽车。
第二时期,缓慢增长期。
(改革开放以后时期1979--1990年)。
在这一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汽车市场变化不是很大。
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曾出现了1981、1986、1990三年产销量下降的现象。
第三时期,快速增长期(1990年以来),在这一时期,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从1990年到2001年,汽车总产量从---万辆增加到----万辆,十一年内增加了---倍,平均增长率----%。
从1991年到1993年,由于这时控办撤消,政策比较宽松,被压制的公款购车需求释放出来,加之这时私人购车需求增加,汽车呈现超速增长,年增长率分别达---%和--%,年产量由---万辆增到---万辆。
汽车品牌不断增多。
为了适应不同用户各种用途的需求,汽车市场销售的汽车品种愈来愈多,尤其是近两年。
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有中型载货车,也有重型、轻型、微型载货车,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客车,有各种排量等级的轿车,有各种改装车、SUV、MPV、RV等等,车型品种达数千种,彻底改变了过去车型品种单一的状况。
私人购车比重迅速增加。
从有关资料表明,私人购车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发展之快是人们未料想道的。
私人购车数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4.8%上升到2001年的43%。
私人购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
100%80%60%40%20%0%6070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私人汽车拥有量汽车总保有量轿车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轿车销售量很少,不足汽车总销量的2%,改革开放以来,对轿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轿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1991年为14.1%,1995年为24.1%,2001年为30.3%。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轿车进口轿车与国产轿车统计40608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万辆汽车市场的分布不平衡。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密度不平衡,汽车市场分布也不平衡。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对汽车需求较多,汽车市场较大。
据有关资料分析,按三大地带分:我国东部地带汽车市场最大,约占2/3,中部次之,约占20%左右,西部地带面积最大而市场最小,仅占15%左右。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动,西部发展加快,这种不平衡的市场格局,预计将有所缓解。
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汽车为卖方市场,只要有汽车不愁卖不出去。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汽车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尤其是近两三年,市场上的汽车供大于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情况分析(1980-2001)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近9.7%的速度增长。
高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各类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汽车需求的增长。
表1所列数据表明,1980-2001年间,我国汽车消费量年均增长10.4%,其中轿车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8%。
近20年来我国的汽车需求呈现出很强的波动性。
表1汽车需求的变化情况(1980-2001)年代汽车需求量轿车需求量增长率%(万辆)(万辆)GDP汽车需求轿车需求198027.30 2.50198121.700.50 5.30-20.50-80.70 198221.200.509.00-2.20 6.30 198325.50 1.2010.9020.10131.00 198440.50 2.8015.2058.80133.40 198579.7011.1013.5096.80301.20 198652.30 6.108.90-34.40-45.40 198754.00 5.1011.60 3.20-15.10 198871.907.0011.3033.3035.80 198963.90 5.30 4.10-11.20-23.70 199054.60 5.80 3.80-14.509.40 199174.709.409.2036.7061.80 1992113.8018.9014.2052.40100.80 1993145.9029.7013.5028.2057.00 1994147.5028.5012.70 1.10-4.00 1995144.4032.2810.50-2.1013.261996145.9038.679.60 1.0019.78 1997157.8047.968.808.1024.00 1998160.0050.857.80 1.40 6.02 1999183.3057.087.1014.5612.25 2000207.8061.448.0013.377.64 2001236.3071.627.3013.7016.57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市场引导作用的逐步增强,汽车需求的波动导致了我国汽车生产和汽车进口的波动。
图2表明,与汽车进口量的变化情况相比,汽车生产虽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需求变化的影响,但其波动相对较小,而进口则随市场需求的波动发生跳跃性的变化。
汽车市场需求的任何波动,会直接通过进口量的变化而充分反映。
如上图1983-1985年汽车需求扩张时期,汽车生产量每年增长3-4倍。
我国汽车历年的产量变化情况分析我国汽车产量分析:国产汽车历年产量(万辆)50100150200250300350196019701978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年万辆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从1—100万辆,中国汽车业花了39年;从100万—200万辆,花了8年;从200万—300万辆只用了2年。
2000年生产汽车206.82万辆,从200多万辆跃上300多万辆,仅仅2年时间。
到达100万辆汽车生产的年份是1992年,那年产量106.17万辆。
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差量也是100万,然而所用的年头,整整8年。
从新中国建自己的汽车厂制造汽车开始,到实现第1个100万辆,足足用了39年啊!单看数字,十分枯燥乏味,将相关数字串起来比较,研究其变化的缘由,耐人回味无穷,使人警醒、催人奋进、令人鼓舞。
其实,在汽车产量惊人变化的数字背面,还有一组相对数字,这组数字既描绘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轨迹,又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经历的坎坷,还将展示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前景。
1984年的北戴河会议上,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私人轿车的问题;1994年颁布的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明确要逐步改变我国购买和使用小汽车的消费结构,明确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
从会上提及到出台政策,这段路程走了10年。
从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到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正式破天荒地列入“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其间又是7年。
汽车只有进入私人消费的时代,这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才真正具备市场的基础和发展的后劲。
于是又有了这样的数字比较,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即2005年,汽车产量的预期目标是320万辆,其中轿车为110万辆,照2002年的市场需求趋势和国产车销售实际,在“十五”计划的第2年即2002年就实现2005年的预期目标,我国在全球汽车产量的排位还将向前挪动,去年我国排第8位,产量234多万辆,位于美、日、德、法、韩、西班牙和加拿大之后。
2001年我国汽车生产的增长率为12.5%;今年增长率又创新高,预计可达30%,较去年翻了一番,全球排名有望再上一层楼。
图2 汽车国内产量与进口量的增长率(1991--2001)汽车产量与进口量的变化分析-100-5050100150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年%汽车进口量增长率汽车产量增长率轿车产量增长率1994年以来,汽车需求增长缓慢,汽车进口量也连续大幅度下降,但国内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产量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国内汽车工业在近年来逐步成长起来,已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近年来汽车进口量的持续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来自国内汽车厂家的竞争。
虽然在2001年随着需求的扩张进口汽车比重仍可能有所上升,但长期来看,过去那种进口轿车在我国轿车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根本改变,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将逐步弱化。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情况从1981至2001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由178万增加到1802万辆,年均增长12.4%。
图3表明,1981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在总体上看,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略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而载客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汽车总量的增长速度。
图3 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长情况(1981-2001) 汽车拥有量的增长情况1020304050818385878991939597992001年%人均GDP增长率(%)私人拥有量增长率(%)总保有量增长率(%)客车保有量增长率(%)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发展情况是与国际经验相一致的。
世界汽车发展的经验表明,各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水平和其增长情况与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均汽车拥有量较低,这时汽车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货车和客车的需求上;在第二阶段,经济增长加快,汽车需求和汽车保有量也增长较快;在第三阶段,经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人均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第三阶段,在汽车普及率达到相对高的水平之后,汽车市场趋于饱和,这时汽车的需求弹性接近1。
由于汽车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的高度相关性和其阶段特征,对中国未来的汽车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一方面需要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经验的分析,给出汽车保有量与发展阶段间关系的定量描述,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目前和其未来的发展阶段做出正确的判断。
人均GDP 通常是判断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所依据的指标。
但是,为了将不同国家的产出或人均产出水平进行比较,需要将用各国自己的货币单位度量的产出转换成一个共同的单位。
通常,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汇率转换各国的货币单位,但是,汇率仅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是可贸易品购买力的反映。
在发展中国家通常工资较低,一些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也较发达国家低,所以汇率通常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
而且,汇率还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而波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全球资本流动的急剧增长,汇率往往波动很大,不能成为购买力的可靠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