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复习学案: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最新教学文档
岳麓版必修二复习学案: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习目标】1′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队经济的大力干预(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3)福利国家出现【达成途径】1′1.研读课本P74“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一2.结合课本P75“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二。
3.了解课本P76“福利国家的出现”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15′【巩固目标】22′要点一:国家队经济的大力干预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要点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
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要点三:福利国家的出现1.“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练习提升:(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一解析: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高中历史: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程标准解读有人认为,当今发达国家“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使企业从所有权到经营管理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企业的劳动者往往是企业的拥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他们与掌握企业的少数大股东(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家)在利益上存在一致性,因此,已不可能发生建立在劳资对立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后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或运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学习“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国家干预经济的几种方式及其影响。
●掌握“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的内容及影响、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经济调整和改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培养运用生产力的观点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培养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特点,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调整的内容,了解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失去社会的进步发展。
自主学习精要一、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了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
(2)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国家把基础工业和公共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2)国家干预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其重要手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鄄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页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程标准】1、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识记二战后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方式的变化,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为解决滞胀现象而进行的政策的调整。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战后美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难点:国家干预经济的几种方式。
【知识梳理】一、分析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的背景、方式、特点及评价?1.背景⑴⑵⑶2.方式⑴⑵⑶3.特点:4.评价⑴积极性:⑵局限性: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 “人民资本主义”的原因、含义、实质和作用?。
2. “经营者革命”的原因、含义、实质和作用三、福利国家的出现的前提、资金来源、变化、种类、特点及实质?四、“黄金时代”的出现时间,结束时间、表现和调整措施?鄄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2页【重点诠释】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三者之间有何相同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1.相同之处⑴背景:都在社会出现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或吸取教训的背景下进行的。
⑵手段:都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直接进行干预经济。
结果: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2.不同之处⑴从实施的前提和目的来看:①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实行的,目的是通过确立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其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通过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⑵从实施的过程来看:①新经济政策很快就被取消。
②罗斯福新政所体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并得到加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一、课标要求二、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教材分析四、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的调整, 而本课就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欧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措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在调整之下, 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 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体状况;2.(2)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3.过程与方法(1)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2)培养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通过学习, 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 培养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 培养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提出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在二战以前, 与凯恩斯主义相一致的经济政策是否有成功的先例?”(三)学生回答: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在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 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新政措施, 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这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四)学生回答之后, 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五)新授课过程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提问: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与战前相比是否有重大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前一课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一些整顿和调节的措施, 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比罗斯福新政时期要深入得多, 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如何深入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依据教材简单回答出“国有化、经济计划、财政手段”即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初中教材涉及较少,有一些知识点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无法深刻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宜注意多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入手,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资料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本课对一些重要经济政策理解起来困难较多,老师可事前找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先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让他们说说阅读障碍在哪里、较难理解的地方有哪些、读后感受如何,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方法1.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及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及语言表达、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识结构。
2.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1.课前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理解相关名词,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等的含义,以便上课时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2.自主探究“福利国家的出现”一目,对老师设置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认识。
3.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各组推举发言人汇总本组的观点,结合老师的点拨,形成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2.掌握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特点。
3.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概况。
4.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的材料,比较自由放任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并在分析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教材分析:课题: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材中地位作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共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分别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后两个单元分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史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点,而本课上承两个工业革命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下启现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处在经济史的中间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对现在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新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三维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式及影响“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的含义。
2、能力与方法:营造课堂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总结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政策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具有互补性。
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
三、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知道了人类历史大致的发展脉络。
在高中阶段也学习了有关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也认识到了经济危机、股票、福利政策、现代企业等现象,初步激起他们了解历史的兴趣。
2、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表现为: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情感生活丰富而热烈,一方面富于激情,富有朝气,另一方面具有两面性,易走极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1、战后英国对银行、电力、煤气等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加上原有的私有制,这一新经济被称为?
生:略
师:【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
工业
铁路
运输
航空
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思考:股票持有者的不断增长说明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生: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作用: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吸收了大量资金,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
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师:材料十二: 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个人持股从1950年的43%下降到1980年的2.8%。
思考:1、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前提及资金来源是?
2、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生:(1)前提: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
(2)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3)特点:A.由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有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B.种类繁多;
C.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师:【材料七:1983-1984年度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但它并没有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精选教育文档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习目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经验教训: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
(2)理论基础: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表现(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74[课中思考题],思考:分析上表,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提示】各国在邮政、电力、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工业部门国有化程度较高;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国有化程度较高。
(2)阅读教材P75[课中思考题],思考:概括一下,各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何不同?【提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各自特点如下:英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采用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制度;法国推行经济计划;日本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注重经济发展的计划;美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国家采购所占比重高。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分散化,企业普通职工和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
(3)评价: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表现: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集备教案(岳麓版必修2)
(1)积极: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Fra bibliotek生产的社会性;
使资本主义生产在战后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减少危机的波动;
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局限: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的弊端;
不能根本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且成为70年度经济出现“滞胀”状态的主要原因;
(3)意义: 对于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对于社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变为“枣核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企业经营)——微观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
股票所有者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课本了解“人民资本主义”含义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1)变化: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分散化的趋势。——特点
(2)含义:通过大量发行小面额股票,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2)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成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的成果;
(3)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特殊作用:战争的特殊作用;(二战期间各国对经济的管制为其铺平道路);
(5)推动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6)主要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经济的有序运行;
(7)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矛盾)。
2、“经营者革命”——是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
现代企业经营者有何变化?为何要改变经营方式?其改变的意义和实质是什么?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 Word版含答案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的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有化、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和福利国家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概括归纳,(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看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2)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
通过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必修1政治史的内容,对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和基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
同时,本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新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漫画等素材,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内容教学难点: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和实质的分析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当今世界哪国最强大?但是强大的美国在70年代却曾经遇到一个极大的威胁,让几位总统的心都碎了。
这个威胁是什么呢?请观看视频注意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
2、讲授新课:一、战后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背景【提供图片,提取信息】师:请学生看幻灯片上的四幅图片回答背景生:根据图片回答背景点拨:补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措施(方式)【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过渡小结: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调整的措施有很多种,本课着重介绍了哪几种几种措施?师:请学生通读教材结合教材归纳措施生:阅读教材p74-76回答措施(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师问:请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有哪几种?生答: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过渡小结:罗斯福新政后,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2 岳麓版必修2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的有关内容难点:“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学习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点拨指导。
导入新课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以新政帮助美国走出危机,二战后,一举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
二战给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战后,这些国家要重建国家,恢复经济,要解决失业问题,单靠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于是沿着罗斯福新政的轨迹,相继进行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焕发新的活力,出现“黄金时代”。
讲授新课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原因。
【思考】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录和“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格回答问题)【总结】措施:第一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大多集中在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新兴高科技产业。
第二是指定经济计划,知道经济发展,但其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和指导,所以戴高乐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他们之间具有一种互补性。
第三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调节社会生产,主要是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 学案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导学案编制:万宝奎审核:万宝奎审批:编号:2021LS16【课标要求】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1.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具体把握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基本内容、缘由及对战后资本主义进展的影响。
3.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展模式,以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学习重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的消灭【学习难点】资本主义调整的缘由和结果。
【自主学习】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月大危机的的教训,放弃了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实行了利用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措施:①实行,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指导经济进展;③实行、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影响:肯定程度上避开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保证了生产的。
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进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不再只为拥有,呈现的趋势。
3.影响:起到了缓和和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
但企业的打算权仍把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三、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简单,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才能和学问。
2.表现: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特地的管理人员和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并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1.前提:生产力的提高2. 内容:①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由、和三部分组成。
②福利种类:主要包括、、和等。
3. 特点:①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掩盖面广,受惠多。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进行国民收入再安排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安排领域的趋势。
5.作用: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和了,扩大了。
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的工作乐观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含答案)
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调整的背景: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调整的开端:实践:美国罗斯福新政理论:凯恩斯主义调整的扩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习目标】1.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经济“滞胀”。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一、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调整的原因:1.吸取三十年代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2.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3.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4.外部冲击:苏联的强大。
(二)调整的内容:(三个方面调整)1、经济体制的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表现: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指导性)。
(▲斯大林体制的计划经济是指令性)③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结果: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企业经营的调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方式变化(1)“人民资本主义”——企业所有权变化(股票的分散化和资本的社会化)①出现的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
②含义: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企业普通员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③作用:股票的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但是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经营权变化(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①出现的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的要求。
②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③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配制度的调整:福利国家的出现(分配领域社会化)(1)资金来源:个人缴纳、社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历史岳麓版ⅱ第16课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历史岳麓版ⅱ第16课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考点解读】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读: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继续坚持自由竞争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改革。
主要表现在:在经济体制上,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保证了生产的社会化;在企业经营上,实行了“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促进了资本的社会化,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了福利政策,促进了社会财富分配的社会化。
经过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而且作用有限,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
【知识梳理】【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发达国家普遍放弃政策,资本主义接受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大力干预。
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
(2)制定,指导经济发展。
(3)利用,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保证了生产的。
(2)局限: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呈现出的趋势,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3、影响: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三】“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2、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福利国家的出现1、条件: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巨大增长。
2、特点(1)由国家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上的保证;(2)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8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往往从个人喜好和经验出发,缺乏理性、深度。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 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从案例材料入手,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漫画、视屏等素材,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 其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前面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本节内容的认识, 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形成一个整体知识结构。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技术使用:视频、校园录播系统、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
使用环节:导入视频:《新闻直播间》;情景设计:美国钢铁公司的发展历程,对变化的四个环节问题设计。模拟“福利改革征求意见会议”;图片及文字材料:多处使用;图片升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启示。
学生从分组讨论,从三个方面的角度对降低社会福利发表自己的意见,由此加深学生对福利制度的理解。
增加了辩论性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学案设计问题,对福利制度全面认识。PPT、图片、文字材料
合作探究四
问题:根据三大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分析第三产业为什么会快速地兴起?其快速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1、重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表现
重点确立的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点确立的依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演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知识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时难于理解。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6
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之前学习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已经有所铺垫,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第三产业、新经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易于理解。
三、教学目标
目标1: 通过材料分析掌握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目标2:通过材料分析、视频等共同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通过说明经济危机、二战给人们带来灾难,由此导入本节课欧洲国家如何摆脱这些灾难。
观看图片及音频
图说历史和音频相结合
讲授:
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掌握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教师出示材料
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史料教学
目标2:
通过材料分析、视频等共同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主题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 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表现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福利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能 够进行自我调节,则是因为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调节,它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即表现为第三产 业和新经济的出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影响不局限于资本主义世界,而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
出示“知量史学
图片、视频展示
目标3:归纳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实质
教师出示材料
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
史料教学
小结
出示:通过学习“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对于我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习目标】1′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队经济的大力干预(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3)福利国家出现
【达成途径】1′
1.研读课本P74“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一
2.结合课本P75“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二。
3.了解课本P76“福利国家的出现”完成金版新学案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15′
【巩固目标】22′
要点一:国家队经济的大力干预
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美国( )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要点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
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
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
要点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练习提升: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一
解析: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项说法错误。
时间是50年代,C、D项与50年代(黄金时代)不符。
答案: A
要点二
解析:经理是高级管理人员,经理控制的公司数目超过了家族控制的公司数目说明“经营者革命”的出现。
答案: B
要点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福利国家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
题干材料指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出现,A、D两项是其历史意义,C项则体现了其消极影响,三者表述均符合史实。
B项结论不符合史实,福利政策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
答案: B
练习提升:
分析: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其已覆盖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从材料二中社会保险支出的比重即可得出另一个特点
答案: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高财政支出。
随堂检测:(满分30分,时间10分钟)
一、选择题(总6个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二战”后美、日、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之处是( )
A.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B.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2.【B层】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3.“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
”这不能说明( )
A.日本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 B.日本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C.日本步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D.日本的这一举措推动了经济发展
4.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
A.管理者革命 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现企业国有化
5.“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都是( )
A.资本社会化的需要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的结果
C.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6.“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二、非选择题(总1个小题,共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私人企业减少了科研费支出的份额,但可分享更多的科研成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工商业所占股份达50%以上;将法兰西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34家保险公司国有化;在汽车制造、电力、煤气等部门,国家控制了85%的资本……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三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定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
(6分)
【选做】(2)战后,发达国家为什么要采取干预经济的政策?分别简析上述国家干预经济形式的积极意义。
(5分)
答案: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及概括能力。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答案: A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审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戴高乐的话认为经济应该既有计划,又有市场,但不是计划经济。
答案: C
3. 解析:日本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只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的手段,这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有本质不同。
答案: C
4. 解析:惠普公司不是单个家族所拥有,也不是由惠普家族经营,所以从所有制到经营体制都实现了社会化,这就是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
答案: B
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对比能力。
A项只符合“人民资本主义”;B 项是“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C项与二者均不符。
二者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答案:D
6.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能力。
“福利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使低收入家庭获得了生活的保障,缩小了贫富差距,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C项正确;而A、B、D三项都只是从一个方面体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内容。
答案: C 7.解析:第(1)问可从三段材料中分别概括出三种“形式”。
第(2)问可结合二战后的时代特征归纳要点。
关于积极意义,一定要注意针对“上述国家”分析,不能漫无边际地作答。
答案:(1)增加科研经费的拨款;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
(2)原因:吸取大危机的教训,调整和缓解生产力发展中出现的矛盾。
意义:扩大科研经费的拨出,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国有化可以利用国家的财力发展私人企业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制定经济计划,可以减少生产的无政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