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二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3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3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比赛背诵古诗。
2、洞庭湖简介。
3、作者简介。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学生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2、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读一读:注意停顿方法和重音。
(二)说一说:你觉得诗句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你又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画一画:用画笔画出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展示给大家看。
五、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六|、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运用色彩的描述,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且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朗读背诵、复习检查《望洞庭》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文背景、作者简介。
三、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哪些诗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_1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学习目标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
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诗文略)感受到什么?(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
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从何可见?“秋”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
“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预案:篇一一、导入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
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深入理解: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
情感。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
5.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范例)

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眉”,掌握书写要领,学生初步认识主笔。
2、通过学习“溪”和“峡”,掌握三点水的写字要领及左窄右宽和左短右长结构字的特点书写要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生写字兴趣,渗透育人教育。
增强观察比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和自然,感受汉字的造字特点和字形美。
2、掌握掌握三点水的写字要领及左窄右宽和左短右长结构字的特点书写要领。
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PPT、实物投影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师: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咱们来干嘛的吗?(写字)课题是——峨眉山月歌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会读吗?齐读——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师: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全诗意境清朗秀美,语言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年轻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情,和离开家乡对亲朋好友的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过渡语:好诗配好字,怎样才能练得一手好字呢?咱们先去东晋时代向一位大书法取取经,他来了——PPT出示书法家故事《王羲之吃墨》,观看要求:师:同学们看到这,都有哪些收获?师小结:过渡:是啊,不管练习软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都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不管哪种风格的字,只要遵循书法的规则,都是美的。
同学们,想写好美美的钢笔字吗?那就开启我们的写字之旅吧二、出示“眉”1、师:这个字读什么?看字形,说说“眉”是指什么?自古以来,夸人家眉毛长得好看,都是怎么夸的,说一个词语?慈眉善目,眉清目秀,那道浅浅的眉毛宛如风中的柳叶飘逸出尘柳眉星眼螓首蛾眉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眉似新月浓眉大眼贼眉鼠眼就是某一种外貌的标注的,眯眯眼,短眉毛,瘦削脸,尖鼻子。
(师:所以呀,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许多爱美的姐姐、阿姨和妈妈,还有奶奶们,都)2写好主笔师:中国汉字的书写也是符合我们的审美眼光的,“眉”整个字形看上去显得很舒展修长。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很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1)老师范读(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注意4个地点变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得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四、拓展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生查子》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峨眉山月歌》 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峨眉山月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峨眉山月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思乡之情。
(2)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半轮秋”“影入平羌”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出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峨眉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峨眉山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山景,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峨眉山有关的古诗——《峨眉山月歌》。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半轮秋”“影入平羌”“思君不见下渝州”等词句。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峨眉山月的美丽和诗人旅途的孤独。
5、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探讨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如何通过峨眉山月表现出来的?(3)让学生思考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简洁明快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等。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唐代诗人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 年)。
李白的出生地现在尚无定论。
目前学界有四种说法,蜀中说、碎叶说、条支说和长安说。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李白五岁时随家人迁涉入蜀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邮)。
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少年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离家远行,开始的时候他主要在蜀中游历。
他出行的路线是从绵州昌隆出发,南下成都,大约在开元九年(公元721 年)21岁的时候,李白到达了成都,写出了《登锦城散花楼》,《白头吟》等诗篇。
此后又游历了彭山、峨眉、乐山等地,给后人留下了铁杵磨成针等传说。
李白真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 年)是年李白25岁。
就在这个时候,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1274年前的初秋,李白从清溪驿登船,顺流而下,开始了他长达近40年的人生漫游。
这首短小的绝句,28个字,嵌入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也是仅见的。
“四句入地名五,古今目为绝唱”。
表现出李白的诗在青年时代已经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那么,李白所说的地名都在哪呢?峨眉山即现在的峨眉山,现在有峨眉山市。
平羌江即现在的青衣江。
源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入岷江。
清溪在现四川楗为县境内。
渝州即现在的重庆市。
还有三峡。
提起三峡人们普遍认为是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现在很多出版物上关于这首诗的注解,也是认为是长江三峡。
峨眉山月歌教案 (2)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词和山水意境。
2.学习并掌握《峨眉山月歌》的歌谣形式与旋律。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峨眉山月歌》歌谱。
2.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3.PPT或黑板、粉笔。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1.引入话题:出示峨眉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对峨眉山的认识,并与其它著名山区进行对比。
2.演唱《峨眉山月歌》的歌谣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学习歌谣的旋律1.教师演示并学生跟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帮助学生熟悉歌谣的旋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三部分:学习歌谣的歌词1.教师分段教授歌谣的歌词,帮助学生了解词义和歌词的韵律。
2.学生分组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第四部分:理解诗词和山水意境1.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讲解其意义和背景。
2.引导学生观察峨眉山的图片,感受其中的山水意境。
3.学生撰写关于峨眉山的描述,用诗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五部分:艺术欣赏和表演1.教师播放经典的《峨眉山月歌》演唱录音,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中的表演技巧。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合唱表演,体验音乐和歌词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峨眉山的图片,与学生进行讨论。
2.演唱片段:学生欣赏并学唱《峨眉山月歌》的前两句歌词。
3.学习旋律:学生分组合练歌谣的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4.学习歌词:教师分段教授歌词,学生合练歌词和旋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5.理解诗词意境:教师解读歌词中的诗句,学生观察峨眉山图片并撰写诗词。
6.艺术欣赏和表演:教师播放经典录音,学生分组展示合唱表演。
7.总结回顾: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合唱表演的评价:包括合唱的协调程度、音调准确性等。
2.个人表达的评价:包括诗词的内容、表达方式及情感的准确传达程度。
3.学生的参与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分组合作的表现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设计预案:篇二一、导入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三、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解释感知。
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二年级古诗《峨眉山月歌》教案

二年级古诗《峨眉山月歌》教案《二年级古诗<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这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画面。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山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座名山——峨眉山。
(展示峨眉山的图片)你们看,峨眉山景色秀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在古代,有一位诗人李白,他在游览峨眉山时写下了一首诗,叫做《峨眉山月歌》。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和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头高悬着半轮秋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跟着移动。
“夜发清溪向三峡”:夜里我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念着你却见不到,只能依依不舍地顺江前往渝州。
4、感悟诗情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诗既描绘了峨眉山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离开家乡,在旅途中看到峨眉山的明月,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5、背诵古诗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6、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教师展示几首描写月亮的古诗,如《静夜思》《古朗月行》等,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月亮的不同韵味。
7、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学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 middot;····)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两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fontsize="6">
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040
古诗两首之《峨眉山月歌》教学要求:.正确、流
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
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
、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
前
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
李白
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
山
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 、“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 半轮秋,影入/平羌/ 江水流。
夜发/清溪/ 向三峡,思君/不见/ 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作者的友人。
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
平
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
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
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0、练习背诵。
三、作业、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 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本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