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说与现代情绪心理学

合集下载

心理学教案——情绪和情感分类.pptx

心理学教案——情绪和情感分类.pptx
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 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 一切事物。喜、怒、哀、惧等各种情绪 都可能以心境的形式表现出来。
• 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 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如,失去亲 人往往使人产生较长时间的郁闷心 境。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 ”一个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一段时间内会使人处于积极、愉 快的心境中。如,“绿水青山带笑 颜”
嫌惡的事件: 挫折,煩惱,不公,他 人之侮辱及暴行
認知的過程: 期望(expectation) 評價(appraisal)
行為反應: 對抗(fight) 避開(flight)
生氣的激發狀態
+ 認知的標籤
Novaco(1977 、1978)生氣激起決定模式
(3)悲哀
·悲哀,也称悲伤,它是指由于自己所喜欢 或热爱的对象的失去或所期盼的东西的 幻灭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 应激表现 : • 一种是情急生智,沉着镇定;另一
种是手足无措,呆若木鸡。
• 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临时性的休克等 症状。
• 在应激状态下人们会出现何种行为 反应是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 经验以及意志品质等密切相关的。
• 呆若木鸡
沉着冷静
(二)情感的种类
• 道德感 • 定义:是指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
• 比如:人们在探索未知的事件时所产 生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和好奇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迟疑、惊讶、 焦躁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理智感 是人类一直追求的对世界认识的 “真”、摒弃认识的“假”的高尚情 操,是促进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情操。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另一方面,情绪的产生和表现受情感的制约和调 节。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对维护生命有意义 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反应,使有机体处于适宜的
活动状态 表情有利于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动机功能
是动机的组成部分 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 对认识活动的驱动
在老鼠下丘脑背部埋电极,另一端与电源开关的 杠杆相连,老鼠只要按压杠杆,电源即接通。老 鼠发现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 和满足,所以不断地按压杠杆,频次可达每小时 5000次,直到精疲力竭、昏昏欲睡为止;
在下丘脑以外的脑部埋电极,则没有出现上述情 形或快乐的效果不明显。由此推断,老鼠的下丘 脑中还存在一个“快乐中枢”。
3、组织功能
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可以协调人的心理活动,消极的情
绪可以瓦解和破坏心理活动和行为
4、信号功能
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即传情达意 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手段 表情的交流比言语的交流出现的要早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纬度是指描述情绪状态的框架。如, 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与需要有密切联系。 情绪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情绪是生活质量

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
(通过情绪的释放养成健康的身心)
【情绪的定义】 心理学定义: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 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 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 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 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 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 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 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 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绪的变化】
情绪会随着个人的境遇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当中可 能顺心,可能不顺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当人所处的环境及 生活发生变化时,人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人的情绪都是由一定的事物引起的,这里说的事物可以 是具体的物品、事件,也可以是言论、行为;可以是自然景物,也 可以是社会生活;甚至人的生理变化,都会引起情绪反应 。 相关举例:李白一生经历坎坷,他的诗句中反映出了情绪的变化。 同样面对着长江沿岸的景色,在流放途中写出的诗句是:“平生不 下泪,于此泣无穷”;而知大赦后重新获得了自由写出的却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面临着同样的景物,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前者体现 的是抑郁、悲愤的情绪,后者写出的却是诗人的明朗、轻松、愉悦 的情感。
请问,你符合上述身心健康的标准吗?你想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吗? 你会发现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就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_情绪和情感

现代心理学_情绪和情感

傅小兰 2003年8月23日
2.2.2 四维理论
Izard(1977)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 ➢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 维度。
▪ 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 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 ▪ 激动度(冲动度) ,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
然性的程度,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 ▪ 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傅小兰 2003年8月23日
2.2.1 三维理论
Wundt(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 ➢ 情绪由三个维度组成: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 Wundt的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
Schloberg(1954)根据面部表情研究提出 ➢ 情绪的维度有三个: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 ➢ 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 ▪ 长轴:快乐维度 ▪ 短轴:注意维度 ▪ 垂直轴: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 ➢ 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
傅小兰 2003年8月23日
情绪分类
伊扎德(Izard)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 ➢ 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 ▪ 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 蔑、自罪感 ➢ 复合情绪有三类 ▪ 基本情绪的混合: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 苦—愤怒 ▪ 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 怒 ▪ 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 ➢ 复合情绪有上百种 ▪ 大多数复合情绪很难命名 ▪ 有些复合情绪可以命名 o 敌意:愤怒—厌恶—轻蔑 o 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

情绪之七情(真人示范)

情绪之七情(真人示范)
中国第一版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真人示范 之
情绪 之 七情
宋联可工作室出品
编辑:
摄影师:Coco 美工师:Cherry 倾情出演:
Eva
Godfrey
原创《从心管理》教学资料,使用时请注明出处
七情
各种情绪形态万千,我国古代名著《礼记》中曾 提出了“七情”的分类。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 欲七者弗学而能。” 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 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 医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并认为喜 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从心管理》课程的七情,指的是儒家的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宋联可博士《从心管理》版权课程, 配套教学资料包括书籍、讲义、情景剧、 真人示范集、漫画、视频等,欢迎人力资 源管理心理学同仁使用,敬请注明出处。
谢 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理学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情绪与情感

8
7.2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人类的情绪究竟有多少种?恐怕没有人 能说得清。情绪既有类型的不同,又有 程度上的细微差异。为了便于人们理解 情绪与情感,下面从基本情绪、与自我 有关的情绪、与他人有关的情绪,以及 情绪状态、社会情感等方面对情绪与情 感进行阐述。
9
7.2.1 基本情绪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 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 会的情绪。
1. 爱
爱(love)是一种喜欢被爱对象、希望亲近被爱对象 的情绪。
2. 恨
恨(hate)是一种含有敌意的情绪。
11
7.2.3 与自我有关的情绪
我们的许多情绪与我们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归 因有关,而且是直接指向我们本人的,如骄傲、 羞耻、内疚等。
1. 骄傲与羞耻
骄傲(pride)是一个人在知觉到他的行为是符合自己 理想形象时产生的带有自豪体验的情绪。
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常见情绪问题分析与情绪的调71情绪与情感概述它的产生和形成既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着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生理活因此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表露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感受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向往和追求直接关系到他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甚至生活和事业的成败
2
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观点是将人的基本情绪概 括为七种,即“七情说”,分别是恐、怒、忧、 思、悲、喜、惊。

七情与养身

七情与养身

众所周知,中国有句俗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形

象地说明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即积极的情绪能增进人的健康,消极的情绪有害人的健康。

七情是人体正常的心

理活动表现,但是当七情过

激过久,超过了人体所能承

受的生理限度时,便成了致

病因素,从而危害健康。及

时地对过激情绪进行调节,

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过喜乐

喜与乐,是当人们盼望、

欲念的目的达到后,心情愉悦

的一种兴奋状态。一般情况

下,保持喜悦愉快的心情能使

人体气血调和,有利于消除疲

劳,缓解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对

健康大有裨益。但“过喜”却会

伤身。

过喜的危害:突发的太过

的喜,或者为一事一物而长时

间喜乐不停,超过了人体所能

调节的限度时,喜就成了一种

致病因素,严重者常因过喜而

丧命。中医认为,“过喜伤心”。

因过喜而导致的常见病有:高

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窒息、流产、气胸、失眠等等。

过喜的调养:易过喜的

人,一定要认识到“过喜”的危

害,平日多点忧患意识,多看

看与别人的差距,不存非分之

想,不图非分之欲。以安定平

静的心情对待自己所取得的

成绩、所获得的财物、所荣获

的名誉等,顺其自然,不要得

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

过怒

怒,是一个人的意愿或活动遭

到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粗暴情绪。

一般来说,怒不会对身体构成

危害。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

抑的情绪得到发泄,缓解紧张的精

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

达与平衡,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

益处。但暴怒、愤怒或长期发怒则

会严重影响健康。

过怒的危害:现代心身医学研

究发现,发怒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表现出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 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由情绪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三)动机冲突 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促使了意志行动中的
目标冲突或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有以下类型: 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 两个对个体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但双不能兼得时形成的内心冲突。“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如:择偶、择业。
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 两个对个体不利的目标都想回避但不得不选择其一时的内心冲突。如:“贫穷与吃苦” 3.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 同一目标既有利又有害,即想追求又想回避的内心冲突。如:“甜食与肥胖”,“再婚者的心理”。 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对两个目标均形成趋避冲突。“改行与跳糟”。
二、情绪、情感的结构
情绪、情感的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
主观体验
基本体验:喜、怒、哀、乐 情绪状态的个体差异 承认自己的情绪对健康有益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当我们深入探索《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这本书的目录时,我们不仅在阅读 一本书的骨架,更是在解读一种情感的哲学。这本书,以“七情”为线索,即喜、 怒、哀、惧、爱、恶、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且微妙的情感世界。以下是关 于这本书目录的分析,以及对这七种情感的探讨。
目录分析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的目录设计精巧且富有深意,按照情感的顺序展开, 每一章都以一种情感为主题,逐一进行深入的剖析。这样的结构使得读者可以系 统地理解每一种情感,并逐渐认识到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代表
影响
情感
导致
过度
可能
社会
与生俱 来
人们
人类
七情
行为
七情
作者
个人
有助于
产生
可以
深入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是一本深入探讨人类情感本质的心理学著作。本书作者通过对人性的深 入研究,将人类情感归纳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基本形式,并深入剖析了这七情对 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书中首先阐述了“喜”的情感。作者认为,喜悦是人类最基础的情感之一,它代表着满足和快乐。 当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喜悦的情感。然而,过度的喜悦也可能导致人们失去理智, 陷入盲目乐观的状态。 接下来是“怒”的情感。愤怒是人类对于不公正、侮辱或威胁的反应,它代表着抗议和抵抗。然 而,愤怒也可能导致攻击和破坏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哀”的情感代表了悲伤和失落。当人们失去亲人、朋友或心爱的事物时,就会产生哀伤的情感。 作者指出,哀伤有助于人们适应变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关于人七情六欲心理学的书

关于人七情六欲心理学的书

关于人七情六欲心理学的书

以下是人七情六欲心理学相关的一些书籍推荐:

1. 《情绪与决策:人七情六欲的心理学》(作者:李青云、顾长卫)-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人类的七情六欲,探讨情绪

与决策的关系,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2. 《情绪心理学》(作者:保罗·埃克曼)-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类的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的机制,包括愤怒、恐惧、厌恶、忧郁、惊讶和喜悦等七种常见情绪。

3. 《情绪:一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作者:阿内格·贝科芬)- 这本书研究了情绪是如何在社会互动中产生和影响的,探讨了情绪的社会性质以及情绪与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的关系。

4. 《欲望心理学》(作者:约翰·格雷)- 本书围绕人类的六大欲望(食欲、性欲、睡眠欲、社交欲、归属感和成就感)展开,解析了这些欲望对我们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5. 《通过七情六欲读懂人》(作者:陈铁文)- 这本书对人类

的七情六欲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分析,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解释了每种情感和欲望的形成原因以及对行为的影响。

以上仅为一些推荐书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一本。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术期刊、论文和专业学术机构的研究成果来了解更多关于人七情六欲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心理学
第八章
情绪与情感
启发与引导
1.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什么 是情绪和情感?二者有什么区别? 2.我国古代名著《礼记》将情绪分为喜、 怒、哀、惧、爱、恶、欲七种;《白虎 通》将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 恶六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把情绪分 为欲望、愤怒、恐怖、欢乐、怜悯等五 种。那么情绪的基本种类到底有哪些? 情绪状态又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理论观点
•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 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 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 反应。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 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 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评价 • 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既承认情绪的生物因素,也承认情绪受 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体经验和人 格特征的制约。这种理论把现象学的研 究、认知理论和情绪生理学的研究结合 起来考虑,是较为合理的,有助于推进 情绪及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
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道德感的形成过程美感可以由两方面引起美感可以由两方面引起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即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体验即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体验如桂林山水的秀丽故宫的绚丽辉如桂林山水的秀丽故宫的绚丽辉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尤其是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尤其是道德修养高的人所体现出来的人性之美

七情的名词解释

七情的名词解释

七情的名词解释

对于“七情”,医家、佛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介绍,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对七情的具体介绍。

中医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只有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即是对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中医命名。比较中医学和现代心理学有关对情绪的认识,可以明确:情志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具有内心体验、外在表情和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可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其反应和表达方式与个体心理、生理状态有关。情志不同于神志,不象意识那样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不能象意识那样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也不能象思维那样对事物本质进行抽象和概括。因此,情志是不同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类心理现象。

七情与情志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情志是对包括七情在内的所有情志特征与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七情则是情志概念下的具体的七种情志。

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情绪研究认为: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愿望实现是喜的来源。机体的脏腑精气充盛,气血和调,生命状态良好,则感受敏锐且对生活期待高,易于对愿望实现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并感受到心身的喜悦。喜的情绪体验的关键特征是紧张的解除和轻松、愉快的体验。

《普通心理学》:情绪的分类

《普通心理学》:情绪的分类

⼀、情绪的基本分类

关于情绪的类别,长期以来说法不⼀。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美国⼼理学家普拉切克(Plutchik)提出了⼋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还有的⼼理学家提出了九种类别。虽然类别很多,但⼀般认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快乐是指⼀个⼈盼望和追求的⽬的达到后产⽣的情绪体验。由于需要得到满⾜,愿望得以实现,⼼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快乐随之⽽⽣。快乐有强度的差异,从愉快、兴奋到狂喜,这种差异是和所追求的⽬的对⾃⾝的意义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有关。

愤怒是指所追求的⽬的受到阻碍,愿望⽆法实现时产⽣的情绪体验。愤怒时紧张感增加,有时不能⾃我控制,甚⾄出现攻击⾏为。愤怒也有程度上的区别,⼀般的愿望⽆法实现时,只会感到不快或⽣⽓,但当遇到不合理的阻碍或恶意的破坏时,愤怒会急剧爆发。这种情绪对⼈的⾝⼼的伤害也是明显的。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应付时产⽣的情绪体验。所以,恐惧的产⽣不仅仅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排除危险的能⼒和应付危险的⼿段有关。⼀个初次出海的⼈遇到惊骇浪或者鲨鱼袭击会感到恐惧⽆⽐,⽽⼀个经验丰富的⽔⼿对此可能已经司空见惯,泰然⾃若。婴⼉⾝上的恐惧情绪表现较晚,可能是与他对恐惧情景的认知较晚有关。

悲哀是指⼼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的重要性和价值。悲哀时带来的紧张的释放,会导致哭泣。当然,悲哀并不总是消极的,它有时能够转化为前进的动⼒。

中国古代情绪心理学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情绪心理学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情绪心理学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情绪心理学思想理论

摘要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欢乐,哀愁,激昂,愤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情绪”自古有之,我国古汉语中曾提到“情”字,到了南北朝以后,才出现“情绪”一词。中国的古代情绪心理学思想有哪些呢?本文将会为你解答这个疑惑

关键词:六情说七情说情二端论古人思想

一、中国古代情绪心理学各学说

有人曾言“中国传统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学科学体系的半边天”。在中国古代,早有学者于秦汉以前就对情绪进行过研究和分类,《礼记》中就已提出人有“七情”之分,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把情绪分为“六情”,这两种学说的提法大同小异,而六情说较为合理,因为它基本概括了情绪的基本形式,与现代情绪心理的研究基本吻合,而且,也符合情绪的两极性原则。直到1944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从《说文解字》一书中找出了354个描述人的情绪表现词,按其释义把它们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恨怒、哀怜、悲痛、忧愁、愤急、烦闷、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耻辱等。

(一)七情说、六情说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六情论认为情主要有喜、怒、哀、乐、爱、恶等6种,汉代的《白虎通》便主张此说。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但用词及其排列稍有不同。荀子的主张大致相同。《礼记》又有哀、乐、喜、

人都有哪些情绪——七情六欲

人都有哪些情绪——七情六欲

综述

生活中有没有心情好的时候,比如看到什么都开心,什么都是美好的?而有时候又会厌

恶一切,哪儿都会得罪你?有时候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倾泻而至不受控制?有时候恐惧得很,就像被电击到一样全身战栗?有时候忧思就像扯不断的线缠绕着你,挥之不去?这些都是情绪的表现,都是情绪的内容。

正文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再把它们细分还有很多,基本包括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所有,

比如通俗的七情六欲,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

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小A 周一在公司里开会,会议总结上周的销售业绩,小 A 排在第一位,这个是进入公司以来的第一次啊。领导的表扬,同事的羡慕,小 A 可是喜上眉梢,遇到同事打招呼时的

喜悦简直像是吃了蜜糖。下午,经理把小 A 叫进办公室,小 A 以为又要接受表扬了,没想到披头就是一顿臭骂:“拿个第一,尾巴就翘上天了?,还真以为自己变凤凰了?”业务总结

没有完成哦。此时一股愤怒生气,拳头都攥得紧紧的。走出经理办公室后,想想也是自己怎么那么粗心呢,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再想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想想那月月的房贷,忧伤慢

慢爬上小 A 的脸。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很多种情绪伴随着生活,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才会更好地把握情绪,调节情绪,是情绪在一个恰当的状态,生活会更美好。

关于“惊”在情志中地位的探讨

关于“惊”在情志中地位的探讨

关于“惊”在情志中地位的探讨

标签:惊;七情;胆;惊者平之

惊,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举痛论篇》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至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记载“神静则宁,情动则乱,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者不同”,使“七情理论”日臻完善,其中也包括“惊”。但七情之中的喜、怒、忧、思、悲、恐,皆可归属于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只有“惊”不归属于五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认为“惊伤胆,其气乱”,将惊归属于胆腑。笔者现就“惊”与七情中其他情志异同以及与脏腑之间的联系作一分析。

1 从文字角度考析“惊”

《现代汉语词典》将“惊”解释为“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而“紧张”就是“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1]599。中医学认为,“惊”是指一般因突受外界刺激引起,内心原无思想准备[2]。结合来看,“惊”实际是指在内心原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

对由“惊”衍生出的“惊喜”、“惊恐”和“惊吓”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惊恐”就是指“惊慌恐惧”[1]616,其中“惊慌”指“害怕慌张”[1]710,“恐惧”指“惊慌害怕,惶惶不安”[1]719,“慌张”指“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1]720,与“兴奋不安”的表现相同。所以,其实“惊恐”就是指在内心原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进而害怕。“惊吓”是指“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1]781。“惊吓”、“惊恐”二者意思相同。“惊喜”指“又惊又喜”,就是指在内心原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进而高兴。三者都先有因突然来的刺激而产生的紧张,随后人们根据使人受惊的不同事物再产生不同的情志——喜或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情说与现代情绪心理学

七情说与现代情绪心理学

梁承谋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教研室

摘要

情绪是心理学中较为复杂然而又日渐升温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分析中国古代最典型的情绪学说——七情说与西方现代情绪心理学的差异,发现:注重对情绪的整体认识是七情说突出的特点;缺恨多忧是对古代中国人情绪生活的直觉把握;忽视强度区别则反映了东方思维方式在数量把握上的不足。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多有各种不同的情绪提法和表述。秦、汉时期形成的《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其《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又说:夫百病之始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情态致病的大概雏形。十二世纪中叶的南宋医学家陈无择,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情志学说。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明确指出:夫五脏六腑,阴胆升降,非气不升。神静则宁,情动则乱,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又说:七情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陈无择推崇百病生于气的观点,并加以发挥:七者不同,各随本脏所生所伤而为病。故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击;忧伤肺其气紧;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y@于气。明确而概括地勾画出七情学说的清晰轮廓,这对中医病因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此后,中医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从不同的认识方面发展了情志致病学说。寒凉派的刘完素把惊、惑、悲、笑、谵、妄等情志异常归纳入火热病机,强调辛凉解表,泻热养阴的原则。攻下派的张子和不仅在用汗、吐、下法时对不同情志的病人区别对待,而且对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技高一筹;对此,他在《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作了透彻而全面的发挥: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误之;恐可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补士派医学家李东坦虽强调人以脾胃为本,但在他的《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仍强调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滋阴派医学家朱丹溪亦认从七情学说,他强调情志过激而动心火,火盛伤阴,阴常不足,必致病,须节喜怒,戒色欲,养阴精。

七情学说在明清两代已为众多医家广为接纳,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就有七情诊断,清代名医家叶天士在其《临床指南医案》中对情志病作了详尽的分类记载及典型分析,表现了这类病症的广泛性及普遍性,七情成为中医三因(六淫、七情、不内外因)致病的重要方面和原因。

那么,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应如何认识七情说呢?它与现代情绪心理学理论有什么区别和呢?它们的比较对我们认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认识人类心理的共同特质有什么积极作用呢?经过探索,我们有如下看法:

一、七情说对情绪是一种宏观的整体认识

现代心理学把情绪看成一种心理过程,一般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对情绪、情感这两个概念,中国、前苏联主张区别的心理学家强调情绪发生中主体需要的生物性质,而对情感则强调主体需要中更多的社会性质。西方心理学家往往不大注意这两者的差异,笼统地使用情绪(emotion)这个概念,许多西方心理学家在研究情绪时看重实验工作,有人用动物实验结果类比人类,也有人专门研究病人和儿童……凡此种种,不一

而足,充分表现出情绪问题研究的多维性及复杂性。尽管现代心理学对情绪看法各异,定义也有许多不同,但从共识的角度讲目前一般都包括生理机制、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

与现代情绪心理学特别是西方情绪心理学相比较,我们认为,七情说中的情是在强调整体,兼顾形神的基础上对情绪的总体把握。在七情中列入人思,更是把认识过程中的理性认识——思维纳入其中。情志一词充分体现了这种强调理念的东方式整体观。我们认为,这里的志,除了著名医学家张志聪所说的志者,精神、魂魄、志意以外,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还有包含显意识、意志的意思。它明确地表现了理性对人类情绪的制约、限定及导向作用,这一点比西方情绪心理学中因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强调潜意识,人兽混淆的倾向更体现出人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赞同模糊情绪与思维的界限,作为现代科学概念,区别是很重要的。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我们也不能以此去要求几百年前形成的七情说。但是,客观分析这个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中医理论,指出它所表达的情绪、思维、显意识的关系,无疑对中医心理学以及当前情绪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纵观中医学说及临床医案中对七情的描述及表达,我们认为,情志一词其内涵多有情感成分,更具人格因素的特点,这与当代医学心理学中不少学者强调的长期情绪困扰造成的人格变态,继而适应不良导致心身疾病发生的观点是吻合的。当前西方的情绪理论,较多强调情绪过程,强调动机、驱力以及认知作用,而对情绪、情感及人格特质的归注意不足。分析情志的内涵,使我们在复杂而多维度的情绪研究中,更加注意各种水平情绪之间的作用及演化,其意义是积极而明显的。

二、缺恨多忧是七情说对古代中国人情绪心理生活的直觉把握

从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开始,就注意在分类的同时对各种情绪的普遍性质进行概括。1896年冯特提出情绪三维学说,他认为:感情过程由三对元素构成,它们是愉快——不愉快(快乐度)、兴奋——沉静(冲动度)、紧张——松驰三种维度。每一维度都有两极性的强弱变化,每一具体的情绪发生时,就处在每一维度两极之中的某一位置上。冯特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Woodworth)继续研究情绪的分类工作。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他的学生施洛伯格(Schlosherg)对情绪提出新的三维认识,他根据愉快——不愉快(A)、注意——拒绝(B)以及激活(C)水平三维特征构成一个倒立的椭圆锥。这是西方心理学界提出的第一个维度情绪量表,根据这个量表。任何情绪都可以在椭圆锥上找到符合自己的合适位置。当今西方心理学界最典型的多维量表是1962年普拉奇克(Plutchlk)提出的以两极性、相似性、强度三维构成的情绪倒立圆锥,普拉奇克运用情绪词分析法,用大学生作被试进行实验,对情绪词的平均分数用相关方阵作因素分析,以前两个因素的负载量计算为根据决定每一情绪的位置,根据计算,情绪方阵相关成环形图式。在该圆锥中,每一截面代表一种原始情绪,垂直方向表示强度变化,越上,越分化,越强;越下,越不分化,越弱。位置邻近表示情绪性质接近,其中心区域表示动机冲突。

以七情说的情绪分类与普拉奇克的情绪圆锥相比较,除多了思的成分外,我们还发现:1.缺恨有明显的社会、文化原因

恨是一复合的负性情绪,它包含厌恶、愤怒、轻蔑、拒绝、敌对等情绪成分,更包含较多的认知评价的内容,与人的社会性及自我意识发展密切相关。愤怒在婴儿期就有所表现,尽管厌恶这种复杂情绪在儿童期也有所表现,但真正的包括明显敌意的恨的固定情绪模式则一般都要到少年期才能有稳定的表现。中国文化背景中的中庸之道以及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一种忍为上,和为贵,习惯限制,压缩自我,不敢蔑视王权,不敢表达愤懑的否定确立的倾向,造成中国人较西方人内向、含蓄的个性情绪特征,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传统,不敢恨,不敢反抗,导致中国人情绪上较大的压抑。

2.多忧是悲、恐情绪的扩大

被压抑的情绪是不可能自动消失的,按情绪相互作用的理论它首先向邻近雷同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