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5f9e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a.png)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在工程建设、地形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对测量的精度、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
一、测量仪器的要求进行一二等水准测量时,所使用的水准仪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通常,应选用精度不低于 DS05 级的水准仪,并配备相应精度的水准尺。
水准仪的望远镜放大倍数、视场清晰度、调焦精度等性能指标都应达到较高的标准。
水准尺的刻度应清晰、均匀,且长度稳定,不易变形。
在测量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水准仪的 i 角误差(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间的夹角)、水准尺的零点误差等。
若发现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必须进行校正或更换仪器。
二、测量环境的要求测量时的气象条件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天气晴朗、微风、气温稳定的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大气折光、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同时,应避免在阳光直射、地面有强烈反光或有震动干扰的地方设立测站。
此外,测量路线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施工区域和电磁场干扰较强的地段。
如果无法避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观测次数、缩短视线长度等,以减小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人员的要求从事一二等水准测量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测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测量人员应熟悉水准仪的操作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并具备处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简化测量流程或篡改测量数据。
同时,测量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协同完成测量任务。
四、测量流程及操作要点1、选点和埋石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首先要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水准点的位置。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选定位置后,要进行埋石工作,确保水准点的稳定性。
二等水准测量及科傻平差操作教程
![二等水准测量及科傻平差操作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ad6af23380eb6294dc886c5c.png)
二等水准测量及平差计算操作教程一、前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
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主要作为大城市的高程控制;地面沉降;精密工程测量。
二、主要技术标准执行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三、主要内容作业流程图1、首先进行现场地形和控制点勘察,查看控制点具体位置并记录(可在奥维地图上标记),查看是否有控制点被破坏,周围地形是否便于测量。
2、勘察完成后,根据施工需求按规范要求埋设加密点,加密点要埋设在坚实牢固的土质上,防止后期沉降。
3、根据勘察情况,制定测量路线,尽量选择距离最短、高差较小、土质坚硬的线路。
4、设置测量参数开始测量,以徕卡LS10为例:4.1测量前首先校验仪器和水准尺零点误差,测量时仪器水准气泡对中整平,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区域设置-单位设置,距离单位米,高程位数为5位,距离位数为3位,温度℃。
4.2在主菜单中选择工具-区域设置-模式设置,模式有五种:单次、平均、平均S、中值、跟踪。
选择平均。
4.3设置作业:在主菜单界面选择程序-线路测量进入配置界面,点击设置作业。
新建一个作业,输入作业名称,作业员名称。
4.4设置限差:按照二等水准标准设置限差,最小视距为3米(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要大于3米),最大视距为50米,前后视距差为1.5米(后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与前视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之差不大于1.5米),累计视距差为6米(本次的前后视距差+往次所有的前后视距差之和不大于6米),最高视线2.8米(仪器望远镜十字丝横丝与水准尺水平视线不超过2.8米,2米的水准尺则输入1.8米),最低视线0.55米),B1-F1/B2-F2 0.00030m(第一次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与第二次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不大于0.3mm)。
二等水准测量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576023ee009581b6ad9eb03.png)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m视距累计差m线高m基辅差mm基辅高差之差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水准路线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仪器类型视距m二DS1,DS05<=50<=1<=3>0.3<=0.4<=0.6<=1±4注: 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土质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______________测后下丝前下方向标尺读数基+备(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点及规范限差
![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点及规范限差](https://img.taocdn.com/s3/m/7361f36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5.png)
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点及规范限差一、名词解释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这里所说的水准点是指设计水准点)间歇点:专业术语解释没找到。
通俗的解释:每次往测转返测时所选择的稳定的临时点。
二、作业要点1、项目文件的建立水准仪开机后在主菜单中选择“文件”选项,在子菜单中选择“项目管理”→“新建项目”,输入项目名称。
建议项目名称用当天的日期命名。
2、仪器配置在主菜单中选择“配置”选项,对前后视距差、累计视距差、一个测站的重复读数差、单位等进行设置。
3、测量设置1)在主菜单中选择“测量”选项,选择“水准线路”,在“线路?”里面选择“新线路”,“测量模式”里面选择“BFFB”模式,“奇偶站交替”选项打钩。
2)在“水准线路基准”中输入起点点号、代码、基准高。
建议基准高设为0,这样每一段观测完毕后,能够很直观地得到这一段的高差。
每次测量开始和结束时注意输入点名(设计点、加密点、间歇点)。
特别是结束时和过程中遇到加密点时,容易忘记输入点名称。
4、外业观测注意事项1)外业观测过程中,观测者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便于记录每个单程的起点、终点、高差、累计视距差、间歇点高差。
2)根据水准规范要求,奇数站是按“后前前后”顺序进行观测,偶数站是按“前后后前”顺序进行观测,在仪器配置中已经按这种模式进行了设置,观测顺序发生错误,要立即重测该站,若观测顺序发生错误,没有重测,那整段的观测数据将会作废。
观测顺序小技巧:每次先观测的方向都是最开始立后视的那个人(中途没有换人立尺的前提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上会有显示提示。
B代表后视,F代表前视。
(详见说明书)当有超限数据或当站观测顺序错误,需要重测时,特别注意重测模式,有2种,一种是重测当前测站(即当站数据全部作废),另一种是重测当前测量(即只废除刚刚观测的那一个数据)。
不要将上一站合格的数据取消了。
建议:测量前先练习熟悉此功能,以防工作中出错。
3)测量小组任务按测段划分,每个测段的往返观测须为同一台仪器。
二等水准操作规范
![二等水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9b7ea552cc58bd63086bd6a.png)
二等水准操作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属于精密测量,在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中,应按规范操作,尽量减少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1.前期准备工作。
在二等水准测量之前,要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校。
首先检校视线的i角误差,可以直接采用仪器自带的检校方法,i角需小于规范要求的限差值15s;其次是检校仪器的圆水准器和标尺水准器。
2.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
2.1 .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4)除线路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仪器距前后标尺距离应尽量相等,前后视距差、视距累积差应符合限差要求。
(5)每一测段的往测与反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向反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水准标尺应用尺架撑稳,尺垫需踩实,以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
(7)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间歇时,一般结束在固定水准点上。
4.各项限差要求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满足精度要求:其计算公式为
△应
如果超限应重测。
其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mm;R-测段长度,单位km;n-测段数。
5.数据处理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要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可以用武汉大学科傻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处理。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62810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3.png)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二等水准测量即直尺线水准测量,是以直尺线和罗经作为测量仪器,用连续视觉观测,结合测量学中的几何概念和几何公式,实施对水准线上的曲线参数和曲线长等量测量的精确方法。
直尺线水准测量又叫二等水准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可用于求解上游距下游的高程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根据双重精细观测法,在水准线上取2点,且视角垂直的直尺线、和垂直的罗经,可以通过观测视角判断地表上2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然后由定位来求取这2点之间的距离。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几何法定位,它可以有效地增加精度,且可以减少测量时间,减少测量计算量,节约成本。
二、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1、定点测量法
定点测量是指在水平线上将台视觉观测点定下来,再用量角仪或罗经边界仪器连续测量,根据台的原始高差,再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定点法测量中一般要求台点高差小于0.3m,这样可以用它来测量曲率较低的台线。
2、连续测量法
连续测量是指在水平线上以罗经边界仪器为基准,连续记录每段区间的台点高差,然后再根据连续测量结果,使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连续测量法的台线曲率计算精度较高,适用于曲率较大的台线。
3、偏移测量法
偏移测量法是指在水平线上,先对底部台点进行定点测量,然后再以该台点为基准,每段区间的上一台点与下一台点之间的台点高差均以偏移值测量,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和台点高差的初值,使用地文学计算公式求取各台点高差的水准方法。
偏移测量法采用偏移量来测量,能节约大量的测量时间,可用来测量曲率较大的台线。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ae5c4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b.png)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下面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一、测量准备1. 完成一等水准测量,并具备水准点控制网。
2. 梳理测区地理、地质及水文资料,了解测区地貌、地层、水系等情况。
3.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区控制点。
4. 进行测区预验,获取初步高程控制点。
5. 编制测区平面示意图和测量工程进度表。
二、测量方法1. 采用传统水准测量方法,即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
2. 测量路线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遮挡物及杂乱电磁场的地段。
3. 测量路线的长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工程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4. 根据测区地形和路线特点,设置临时测站,保证测量中间过程的控制点布设。
5. 测量应按照水准路线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逐点逐趟进行,先闭合回到起点,再向后进行。
6. 测量地面高程时,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读数精度,避免误差的累积。
7. 测量结果必须记录准确的高程值、读数、环视点号、观测时间等信息。
三、精度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高程的万分之三。
2. 测站间的控制点高程差不得大于20m。
3. 重要控制点的相对高差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4. 重要控制点的高程改正值应在±0.005m以内。
5. 其他控制点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四、测后处理1. 对测得的高程数据进行测后平差和精度分析。
2. 根据测量结果,编制高程平面图和高程剖面图。
3. 检查测量数据,修正错误和不合理的数据。
4. 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工况、测量结果、精度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5.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
以上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62d09941a37f111f1855b6b.png)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93d45677f1922791688e8e0.png)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
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
(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
(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
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
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
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㈠.奇数测站为: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ac17f47ccbff121dd3683ce.png)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一等、二等要求:光学水准仪:往测时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时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奇、偶测站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数字水准仪:往、返测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三等要求:后—前—前—后四等要求:后—后—前—前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水准仪i角检验: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i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一次i角,作业开始后的7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一次。
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每天开测前进行i角测定。
若开测为未结束测段,则在新测段开始前进行测定。
观测方式:一、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
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km—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一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应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测站视线长度、视距差等要求单位:米测站观测限差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应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aba1c8727284b73f3425088.png)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 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 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 —(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 100X(⑴-⑵)前视距离(10) = 100X( (5)-(6)) 视距之差(11) = (9) —(10)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 = ( 4)+ K —(7), (k = 30155 或60655 视标尺而定)(14) = (3) + K — (8)基本分划高差( 15)=(3)—(4),辅助分划高差 (16)=(8)—(7) 高差之差( 17)=( 14)—( 13)=( 15)—( 16) 平均高差( 18) ={(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 1)—( 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9)一( 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4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注:K ――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测自- __________ 至 ________ 20年 月 日 时间始 ________ 时 _____ 分末 ________ 时 _____ 分成像 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____________ 云量 _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 _______________ 天气 _____________土质 _______________ 太阳方向 ________________祁距计差=3 0.3辅咼差之差 mm=0.4=0.6 检 测间歇 水准路 线测 占 八高差 差mm<=段往返 测高 差不符 值 ±4等 后视(5)内业计算内业计算包括水准测量的概算与平差计算。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e88a774b852458fb770b5661.png)
精密水准测量一般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在各项工程的不同建设阶段的高程控制测量中,极少进行一等水准测量,故在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中,将水准测量分为二、三、四等三个等级,其精度指标与国家水准测量的相应等级一致。
下面以二等水准测量为例来说明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一精密水准测量作业的一般规定在前一节中,分析了有关水准测量的各项主要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
根据各种误差的性质及其影响规律,水准规范中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作出了各种相应的规定,目的在于尽可能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 1 )观测前 30 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 2 )仪器距前、后视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的限值:二等水准测量中规定,一测站前、后视距差应小于 1.0m ,前、后视距累积差应小于 3m 。
这样,可以消除或削弱与距离有关的各种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 i角误差和垂直折光等影响。
( 3 )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置平零点的位置。
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须严格置平。
( 4 )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 5 )在两相邻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对于往测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
返测时,奇数测站与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时相反,即奇数测站由前视开始,偶数测站由后视开始。
这样的观测程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的变化和仪器的垂直位移等影响。
( 6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 7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ea193bb011ca300a7c39062.png)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
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
(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0.15mm。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0.5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0.5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0.7mm。
(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0.1mm。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
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
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
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㈠.奇数测站为: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76b3b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8.png)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水准测量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用于确定不同地点之间的高差差异。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际上广泛采用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测量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相关内容。
二、测量设备的要求1. 水准仪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设备,它应符合一定的精度要求。
在一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其精度应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2. 测量杆测量杆是用来测量高差的工具,应具备一定的刻度精度和防护措施。
在水准测量中,测量杆应满足国际标准规定的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三角架三角架是支撑水准仪和测量杆的重要设备,其稳定性和高度调节功能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使用稳定性良好的三角架,并确保其高度调节功能可靠。
三、测量过程1. 设定基准点水准测量的第一步是设定基准点,即选取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作为起点。
基准点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使用基准点检查仪进行验证。
2. 建立测量网在测量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测量网,确定测量点的布设位置。
测量网的布设应均匀、合理,避免局部高程差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3.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网的布设,使用水准仪和测量杆进行测量。
每个测量点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同时,要进行后视和前视观测,以检查测量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各个测点的高程值。
数据处理的方法应符合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并且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
四、误差控制为了确保水准测量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控制。
误差控制包括仪器误差、环境误差和人为误差等方面。
在测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仪器的精度,避免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五、质量控制水准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工作,需要严格控制质量。
质量控制包括测量设备的校准、数据的验证和测量过程的标准化等方面。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8287f62caaedd3383c4d3aa.png)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1)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可使标尺在望远镜中的成像清晰、稳定。
一般情况下,一、二等水准观测应在日出后半小时至正午前两小时和正午两小时半至日落前半小时(三、四等水准观测可视情况适当放宽此限制)进行。
也可根据地区、季节及气象情况,适当地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当标尺分划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气温突变、风力大于四级时,均不得进行观测。
(2)为避免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观测应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趋于一致(一、二的等水准观测前,应将仪器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半小时)。
设站观测时,为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仪器,应用白色测伞遮住阳光,迁站过程中应用白色仪器罩罩住仪器。
(3)每测站的前视后后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应大致相等,而且,视线长度不得超过有关规定的长度,视线的高度不得过低。
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i角误差、垂直折光等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影响。
(4)每站观测程序应按“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进行。
这样可以在测站观测高差中消除或减弱i角变化、仪器垂直升降等于时间有关的误差影响。
(5)一个测段中的测站数应为偶数,以便消除标尺零点不等差的影响。
另外,由往测转反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
(6)一、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一抵消单程观测(往测或返测)高差中所含同一性质、相同符号累积的误差影响。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根据《水准规范》的规定,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7)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往测和返测,应“分段”进行。
即将一个区段分成2~3个分段,每分段的长度应为20~30km。
在一个分段内连续进行往测或反测。
在一个分段内的侧段上,其往测与返测应分别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或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测站总数,对于一等,不应超过该分段总测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30%。
一、二等水准观测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时使用的仪器室具有光学测微器的精密水准仪,使用的标尺是线条式因瓦合金水准标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
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
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
(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0.15mm。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0.5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0.5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0.7mm。
(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0.1mm。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
(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
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
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
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
㈠.奇数测站为:
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②. 照准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并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然后用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
③.用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进行标尺辅助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④. 转动望远镜,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进行标尺辅助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即先后视基:上—下—中;再前视基:中—上—下,前视辅中;—后视辅中。
(后—前—前—后)
㈡.偶数测站为:
先前视基:上—下—中;再后视基:中—上—下,后视辅中;—前视辅中。
(前—后—后—前)
返测时观测顺序与往测相反,奇数测站为(前—后—后—前),偶数测站为(后—前—前—后)。
(4)、观测前应对水准仪进行检验校正。
(5)、往返测各点间的高差较差符合要求时,取往返测平均值,并以往测的符号为准,然后计算高差闭合差,再进行平差计算,求得改正数,反符号加在每点间的高差值上。
V=-(△h×S点间视距长度)/∑S(总视距长度) (6)、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仪器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测微轮时均应为旋进方向(顺时针方向)。
(7)、每一测站仪器和前后视标尺应尽可能接近于一条直线。
(8)、水平仪脚架三个脚,应使其中两个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个脚轮换置与路线方向左侧与右侧。
(9)、往返测其测站总数均应为偶数。
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10)、使用因瓦水准尺时,用两根花杆(竹杆)支撑,使其垂直、稳定不得摇晃。
(11)、观测过程中,仪器必须打伞作业。
(遮太阳)
9、二等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按以上的要求和程序分期进行复测。
中建五局大剧院测量组 2003.9.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