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3f9d96187c24028915fc3dd.png)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https://img.taocdn.com/s3/m/71f571f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0.png)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五、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一)结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二)艺术特征抑扬顿挫;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等。
(三)构思技巧以小见大;线索;点面结合;悬念;意外等。
六、意蕴探究(一)语句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
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隐喻意义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时含意。
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系来进行。
(二)标题1.标题内涵探究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
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befde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7.png)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常见体裁,它以散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法展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在文学考试中,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常常作为考试的题材和题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本文将对散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指用散述的方式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
与诗歌和戏剧相比,散文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叙述,更加接近日常生活的语言。
散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表现真实: 散文以真实的事件、人物和情感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语言来展现生活的美好和残酷。
2. 叙述性强: 散文通过叙述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多采用抒情、描写和议论等手法。
3. 形式多样: 散文不受特定的形式和结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如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等。
4. 情感真挚: 散文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感情的表达来打动读者,情感真挚而具有感染力。
二、散文的写作技巧1. 准确表达: 散文的语言要准确、生动,选词贴切,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情感真实: 散文的情感要真实、自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表达来打动读者。
3. 人物形象: 散文叙事中的人物形象要生动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4. 细节描写: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5. 结构安排: 散文的结构要合理有序,通过段落的划分和章节的安排来展示故事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三、散文的题材和体裁散文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可以涉及生活琐事、社会风貌、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常见的散文体裁有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描写文等。
1. 记叙文: 记叙文是散文最常见的体裁,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行为表现来展现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2. 抒情文: 抒情文以抒发作者真挚感情为目的,通过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来打动读者。
高中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6b87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5.png)
高中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文体,以自由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在高中阶段,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是学生们常常接触和学习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高中散文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文体。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指以平铺直叙的方式,用庄重而真实的语言,以及联想、想象和抒发情感的手法,抒发对生活、社会、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性:散文没有严格的格式和结构要求,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自由组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抒情性:散文常常通过真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感和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
3. 叙述性:散文以叙述为主要手法,通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物和场景等方式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4. 常见题材:散文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人物、生活、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 随笔散文:以笔墨流畅自由,没有条理,有时带有主观性,常常抒发情感。
2. 记叙散文:以叙述为主要手法,通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物和场景等方式呈现。
3. 抒情散文:以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和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通过感受和抒发情感来引起读者共鸣。
4. 游记散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和思考来表达对旅行的感悟和思考。
5. 散文随想:以主题为线索,自由展开思考和联想,引发对社会、人生、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6. 推理散文:以推理和分析为主要手法,通过展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三、高中散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 阅读多样的散文作品: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散文作品,培养对散文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注意作者在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分析其对文章的表达效果。
3.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分析散文的语言和段落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注意阅读材料的背景和文化:理解和把握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关注散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
散文知识点归纳
![散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636333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7.png)
散文知识点归纳的语言,符合散文表现生活的特点。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深入读者心灵,引起共鸣。
3)适度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八、散文的写作技巧1)注意选材,挖掘内涵,把握主题。
2)灵活运用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对比等,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注意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4)注意语言表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自己的感悟。
5)注重读者感受,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引发思考,达到艺术与思想的统一。
九、散文的欣赏欣赏散文,要注重对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欣赏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和启迪。
和视角类答题1.散文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或者是交替使用两者。
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这些人称的使用,以及视角的变化,从而把握文章的叙述方式和情感表达。
2.第一人称叙述1)视角:主观性强,能够深入描写自身的感受、思考和体验。
2)作用: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读者能够更好地共情,体验到作者的情感。
3.第三人称叙述1)视角:客观性强,能够客观地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
2)作用:使文章更加客观、客观,更加客观地呈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4.交替使用两者1)视角: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2)作用:既能够深入描写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又能够客观地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使文章更加全面、真实、生动。
5.答题思路1)确定叙述人称和视角,分析其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叙述人称和视角的变化,探究其意义。
3)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最能体现文章情感和主旨的语句作为答案。
一、第一人称:使用第一人称可以自然地表达思想和感情,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生动的情感。
二、第二人称:使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更好地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444d1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0.png)
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纯粹的文艺创作,它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传递思想感情。
散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不受格律、韵律的限制。
散文可以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描写性的,更可以是议论性的。
它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二、散文的特点1. 生活化:散文以生活为素材,以人民为对象,以真实为根基。
散文作家常常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写出质朴真实的文章,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多样性:散文是一种文体的总称,它可以包含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散文随笔、杂文、散文小品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散文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3. 个性化:散文强调个人的观点和情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体验。
因此,每一篇散文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4. 自由度:散文在结构上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随心所欲地组织文章结构,可以灵活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不受形式的限制。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原材料的选取:散文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体验,因此作家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丰富文章的内容。
2. 结构的安排:散文虽然是随意自由的,但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或叙述。
3. 语言的运用:散文的语言要求真实、自然、生动,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给人一种亲切感。
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不要过分炫技,而是要让修辞帮助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情感表达:散文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文体,作家需要善于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感同身受。
四、散文范文赏析1. 《孤独的风景》--余秋雨孤独是一种人生的状态,是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这篇散文中,余秋雨通过对孤独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对孤独的理解和感悟。
他以一种平实而真挚的语言,写出了孤独的风景,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之美。
2. 《散文修辞的艺术》--沈从文沈从文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对散文修辞的讨论,展现了自己对散文创作的独特见解。
散文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
![散文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ef89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f.png)
散文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散文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文体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
本文将对散文的结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二、起承转合结构:散文作品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即由引子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进而展开承接部分,然后进行情节或主题的转折,最后达到合理的结尾。
这种结构可以使散文更具有情节衔接和逻辑性。
三、开头部分:散文作品的开头部分通常通过生动的描写、引用名句或者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
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够让散文更加生动。
四、主体部分:散文的主体部分是对主题或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和描述,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来呈现。
在主体部分中,作者可以选取具体的事例、故事或者历史典故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增加说服力和吸引力。
五、转折部分:散文作品中的转折部分起着连接前后段落的作用,常常采用对比、对立、转折等方式呈现。
转折部分能够加强情节的展开,激发读者思考,并起到烘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六、结尾部分:散文作品的结尾部分是对主题的总结和展望,既可以呈现出笔触的回归、心境的变换,也可以通过问答、反问等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合理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语言表达:散文作品中的语言表达要求准确、精炼,既要符合语法规则,又要有一定的声调和韵律。
适时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不宜过分追求华丽的文字而影响了内容的清晰度。
八、段落结构:散文作品的段落结构要求清晰,每一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段落之间的过渡要流畅自然,使整篇文章具有良好的连贯性。
九、篇章结构:散文作品整体的篇章结构要有层次感,层层递进,紧密衔接。
适当的分节和段落划分可以使阅读更加舒适,有助于读者抓住重点和理解整个作品的脉络。
十、总结:散文作品的结构是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通过合理的起承转合,精细的语言表达以及清晰的段落和篇章结构,散文作品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73b4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3.png)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文学作品。
它以自由灵活的方式写作,不受特定的规则和结构限制,因此可以涵盖多种主题和风格。
散文阅读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全面归纳散文阅读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文体,与诗歌、戏剧并列,是文学的三大主要类别之一。
与诗歌相比,散文注重叙述和叙事,文字通俗易懂;与戏剧相比,散文没有舞台表演的要素,以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
散文的特点包括:表达自由,结构灵活,语言规范,情感真实。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根据内容、形式和风格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内容可分为散文随笔、散文小品、散文评论等;根据形式可分为记叙散文、描写散文、议论散文等;根据风格可分为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三、散文的阅读技巧1. 阅读前的准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2. 阅读态度:采取主动的阅读态度,积极思考和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精读与泛读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精读或泛读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理解或整体把握。
4. 注重细节理解:注意抓住散文中的关键词、词组和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比较鉴赏:将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风格和观点。
四、散文的鉴赏要素1. 主题:散文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通过理解主题,读者能更好地把握散文的意义和内涵。
2. 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包括文字的选择、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3. 情感体验:散文作品通过情感表达来打动读者。
读者可以从散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到散文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
4. 文化背景:散文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读者需要了解和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
五、散文的经典作品推荐1. 李白的《将进酒》:这是一篇抒发豪情的散文,通过豪放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人生的追求。
散文主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散文主题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cbbe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9.png)
散文主题知识点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以表达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以散发情感、独立成篇的文学形式。
它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现思想,对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评述。
散文具有广泛的主题,常常涵盖人生哲理、社会批判、自然赞美等方面。
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散文中常见的主题和知识点。
一、人生哲理主题1. 爱与家庭:探索亲情、爱情、友情等不同形式的爱,讨论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2. 成长与成熟:描述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讨论成长所带来的痛苦、挣扎和成就感。
3. 人生意义与价值:探究人生的意义,提出对于幸福、快乐的思考和追求。
二、社会现象主题1. 社会道德与伦理:呈现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和伦理挑战,反思人们应该如何行为,建议改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
2. 政治与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探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历史与文化:述说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用散文形式展现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三、自然描写与赞美主题1. 自然景色:用精彩的描写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传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 动植物世界:以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动植物世界的奇妙之处,传递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
3. 季节与时光:以季节为线索,描绘自然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物情感变化,反映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起伏。
四、情感与思考主题1. 爱与思念:表达对亲人、朋友或过去时光的思念,传递作者对深情爱慕或离别前景的思考。
2. 孤独与忧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孤独和忧伤的内心世界,倡导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情感态度。
3. 快乐与幸福:用欢乐和幸福的散文描写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传递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思考。
散文是一种富有个人情感的文学形式,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无论是探讨人生哲理,批判社会不公,赞美自然景观,还是表达情感和思考,散文都能通过精确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打动人心。
希望通过本文对散文主题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的内涵和魅力。
散文的知识点归纳
![散文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173ce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a.png)
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散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真实、生动、感人。
散文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也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反思。
下面将以散文的知识点为标题,来探讨散文的魅力所在。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并列为三大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以故事性、真实性和平实性为主,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和精准的语言来打动读者。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真实感的表达。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分为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两大类。
古代散文主要包括经典散文和文言散文,如《论语》、《史记》等;现代散文则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散文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形式。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以真实为基础:散文要求真实、生动、感人,作者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展示真实的情感和观点。
2. 注重细节描写:散文的魅力在于对细节的把握和描绘,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4. 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散文要求语言流畅、节奏感强,通过合理的句子结构和词语运用来营造出韵律感。
5. 引用典故和文学常识:散文中可以适当引用典故和文学常识,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四、散文的作用和意义1. 表达情感和思想:散文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通过文字的力量来传递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 观察和记录现实生活:散文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来展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启发读者的思考:散文作品常常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社会和价值观等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4. 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念:散文作品可以传递作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展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五、散文的经典作品1. 《鲁迅杂文集》:鲁迅的散文作品以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思考著称,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犀利的揭示和批评。
散文知识点归纳
![散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2511f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0.png)
散文知识点归纳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真挚深沉的情感、丰富多样的内容,深受读者喜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散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它没有严格的格律和形式限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和独特见解。
散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聚”则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所有的材料和表达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2、真实自然:散文通常反映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亲和力。
3、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往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4、结构自由:散文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或采用线性叙述,或运用跳跃式思维。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为主,通过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背影》《藤野先生》等。
2、抒情散文:侧重于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景物、事物的描绘,表达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像《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就是典型的抒情散文。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规律。
如培根的《论人生》。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立意新颖:一篇好的散文要有独特的立意,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给读者以新的启示和思考。
2、选材精当:选材要紧扣主题,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避免材料的堆砌和罗列。
3、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散文的感染力,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4、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散文中常常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5、营造意境:通过对景物、氛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和共鸣。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b15479310661ed9ad51f3e5.png)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958740d71fe910ef12df8c5.png)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2cb8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3.png)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化传播和语言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一种抒发情感、展示思想、传递观点的文学形式,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更加贴近生活,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
在学习散文时,理解它的特点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散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与分类散文是指一种不受严格韵律和格律约束的文学作品。
它以诗歌以外的形式,通过情感、思想和观点的表达来吸引读者。
按照表现内容和形式特点,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和写景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1. 真实性:散文追求真实性和真实感,力图展现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真实世界。
2. 解释性:散文通过作者对事物的解释、理解和评价,来传递观点和思想。
3. 文字自由度:散文在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上有较大自由度,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性格和描写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日常性:散文紧扣日常生活,主题多涉及生活琐事、感悟、人物情感等。
三、散文的技巧与表达方式1. 描写:散文中的描写一方面可以是客观描写,描述事物的形象、色彩、气味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主观描写,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描写可以以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象征描写等方式表达。
2.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和象征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带给读者更深层的思考和感受。
3. 叙述与抒发情感:散文以叙述为主要手法,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的建构来展现事物。
同时,也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和体悟来抒发对事物的独特感悟。
4. 议论与分析:议论是散文中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独特见解的阐述来传递观点。
5. 推理与思辨:散文有时会通过推理和思辨的方式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独立思维能力。
四、散文的经典代表作品1. 《故乡》- 鲁迅:通过对家乡的描述和对自我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和旧时代的思索和反思。
2. 《呐喊》- 鲁迅:以鲜明的情绪和责任感,对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批判,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与关注。
复习备考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复习备考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f59f3d090c69ec3d4bb75bc.png)
复习备考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散文基本知识及阅读方法: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3、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4、类型: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5、阅读技巧:①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②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抓标题,揣摩文意;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态度;③抓关键语句,理思路.*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④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⑤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⑥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一般指以下词语: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解题方法归纳】“三联一依”“三联”:【一“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语境.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三“联”】: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一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答题模板: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的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例一] 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行了. 〔节选自冰心《一日春光》〕“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这个词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吞咽”是尽情地享受.表达了作者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题型二:理解句子含义题所谓“重要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重要的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1〕【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弄清句子结构:抓住主干和限制成分,句间关系,句子的重心→表达了什么含意〔2〕【主旨、观点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考虑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3〕【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看句子的位置: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句,考虑其表达的内容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含意丰富的含蓄句、哲理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品味其含义、考虑所用到的艺术手法理解其深刻含意〔5〕【艺术手法句】→准确判断手法并结合上下文分析该句子的思想内涵和作用.注意:所谓理解句子含意包含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义,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方法:1、抓关键词,依词释句;2、看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等,用“还原法”写出其本意;3、看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4、看所在的段落甚至主旨,句意要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5、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判断句间关系〔并列、因果、转折、偏正、条件等〕;6、看说话的人,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作者说的,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感情;“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二、答题模式:第一步: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第二步: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并分析其作用;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解释画线语句的含意.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4分〕答题要点: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忧虑和无奈.[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棵被雷电烧空了躯干的洋槐,斜斜地贴着水面长出去,亭亭玉盖下,一张方桌,几把木椅,用宜兴紫砂壶泡着的半壶龙井茶冒着袅袅香气.一位鹤发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着茗,一脸的安详和惬意.我突然悟得,其实老人正在品味的这种梅妻鹤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极致.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聪明的隐士总是不忘了隐居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这句话怎样理解?〔4分〕答案:通过“陶渊明们”和“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态的对比,否定了“陶渊明们”的没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隐隐于林”的生活,赞扬了“同里老人”们梅妻鹤子〔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的“大隐隐于市”的悠然人生.[例四] 〔2010•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节选自《天目山》〕第②段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答案要点: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存已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解析:该句是过渡句,须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一个人”的含义.“为了一个人”在①⑥两段可推断出.题型三:赏析语言特色语言表达技巧:一看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引用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二看表达技巧〔远近高低、色彩、动静、虚实、点面、正侧面、白描、衬托、象征、刻画人物技巧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三看句子特点〔长句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散句〕+形象特点和感情;长句:表达严密、精确、细腻,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简洁生动;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常式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变式句〕强调的重点或感情发生了变化.整句:对偶句、排比句;结构整齐、典雅精致、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长短错落、灵活自然、富于变化;四看词语特点〔叠音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五看整体的语言风格〔清新、质朴、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较浓等〕例题:《湖殇》题型四:句段的作用题原则一:从思想内容上考虑1、联系句、段的含意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反衬、对比、设问等〕,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原则二: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句段在文章开头:统摄全篇、引起下文……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主旨〕句段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照应标题,照应开头;句段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强调中心、升华主题;发人深思,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照应标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例题:《祁连雪》题型五:文意概括题三步骤: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收索全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观〔看分值估要点、合并同类求同存异,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例题:〔2015山东卷〕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极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答案:⑴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⑵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⑶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⑷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题型六:散文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倒叙、插叙、叙述的人称技巧〕、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等;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2、表现手法:象征、抑扬、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衬托、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动静结合等;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描绘类修辞: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修辞: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修辞:增强语气;如反问、设问;自己归纳考纲中规定的九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见《语文基础知识手册》4、谋篇布局:线索、过渡、前后呼应、铺垫、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由物及人、卒章显志、结构严密,完整匀称、主次详略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等.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景物描写作用题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②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④象征、暗示作用.答题思路:1、判断技巧;2、分析〔侧重结构、语言、主旨、情感、表达效果〕例题:〔2015天津卷〕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4分〕要点:①比喻、拟人,排比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题型七:散文的思路梳理及构思特色题〔参看笔记〕题型八:归纳散文主题方法:1、解读题目法:有些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如《湖殇》《白杨礼赞》;有些即使没点明主题,也与主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模式:写景状物类:文章通过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抒发了……的感情,体现〔表达〕了作者……的心志〔观点、观念等〕.叙事类散文:文章通过叙述……〔一件事或几件事〕,抒发了……的感情,表达了……的愿望〔观点、态度等〕.例题:《炉火》题型九:欣赏散文的形象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记人叙事类散文:所诉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叙事时需饱含感情;人物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裁剪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提问方式:1、请结合文章,简析文章“某某”形象;2、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某某”形象的内在特点;3、简要概括作品中“某某”形象的特点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4、某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景物〕什么特点?★思考方向:1、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2、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3、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巧〕,包括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十:探究题〔一〕标题式探究“5思考”1、思考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2、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如《彩色的荒漠》《纸上故乡》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的主观的感情和态度.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二〕其他的探究题命题的重点落在对情感、人生的探究上,或表达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或指向人类共同的某种情感,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方法:1、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2、紧扣题目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答题模式:明确观点→结合文本〔或实际〕分条阐述→总结观点。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e899b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c.png)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高考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而言,掌握阅读散文的技巧和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考生更好地备考。
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自由散漫、抒情、叙事为主的文学形式,与诗歌和戏剧相对应。
散文以语言简练、虚实结合、具体细腻、留白深思等特点著称。
2. 阅读散文的方法:阅读散文需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相结合。
首先,要读懂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然后深入分析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的含义,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与用词特点。
3. 散文主题的理解:散文的主题多种多样,有时作者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生活琐碎中的美好,有时又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时要关注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4. 描述的技巧和手法:散文中的描述是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主题的关键因素。
作者通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景物描绘和人物塑造等手法,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5. 比喻和象征的应用:作者在散文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考生需注意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分析它们对主题和情感的补充和延伸。
6. 主旨的把握和主题的深化:散文的主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主旨有助于理解散文的全貌。
同时,要注意主题在文章中的展开和深化,尤其是通过作者情感的细腻描写来加强主题的表达方式。
7. 文学修养的要求:阅读散文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对于文学史、文学流派和经典作品有所了解。
充分利用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涵。
8. 阅读态度和词语理解:考生在阅读散文时应保持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善于猜测词语的含义。
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推断以及对词语本身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9. 个人感悟和思考:阅读散文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更要引发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后,可以从自身经验和思考出发,与散文内容进行对照和互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验。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c33d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8.png)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式写成的文学作品,以叙述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散文写作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等领域。
本文对记叙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记叙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一、记叙散文的定义及特点记叙散文是以真实生活事件或事物为基础,通过描写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散文注重事实陈述,侧重于直接、真实地展现人物、事件和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情景。
记叙散文的特点包括:1. 主题多样化:记叙散文可以涉及各种各样的主题,可以是个人生活经历、社会事件、自然景观等等。
作者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的主题来写作。
2. 描写细腻生动:记叙散文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真实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情感抒发:记叙散文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渗透其中,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叙述性强: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散文更侧重于叙述,注重事件的顺序和逻辑。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致入微的叙述,作者能够将读者带入故事中,并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记叙散文的写作技巧1. 确定写作主题:选择一个感兴趣或重要的主题来进行写作,确定好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 确定写作角度:确定自己写作的角度和立场,明确自己对于事件或者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3. 合理安排结构:全文结构要合理,有头有尾。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来组织故事的发展。
4. 运用描写和抒发:通过描写来使人物、环境和事件更加生动有趣,利用抒发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5. 注意语言的运用: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散文的特点与阅读方法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散文的特点与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60df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f.png)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散文的特点与阅读方法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归纳散文的特点与阅读方法散文是一种写作形式,它以自由的方式来叙述思想、情感和经验。
散文以自由抒发个人的感受和观点为主要特点,与诗歌和小说相比,散文更注重自然和真实的表达。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散文的特点和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散文的特点与阅读方法。
一、散文的特点1. 自由的形式:散文没有特定的格式要求,不像诗歌有固定的押韵和格律,也不像小说有特定的情节和人物。
散文以自由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和观点,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语言和结构。
2. 真实性和自然性:散文追求真实和自然,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它以平实、自然、亲切的语言来描绘客观的事物和主观的感受,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情感表达:散文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对作者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描写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散文中常常充满了作者的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4. 主题广泛多样:散文的题材可以非常广泛,可以涉及生活、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
它可以写人物、写景物、写思考等,没有限制和约束。
二、阅读散文的方法1. 理解主题:散文中有时候并没有直接明确的主题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可以从作者的情感、观点、经历和描写的对象等方面进行推理和猜测,从而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2. 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散文中常常充满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状态和思考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和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
3. 注意描写细节:散文中的描写细节对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意义非常重要。
仔细阅读和体味作者对人物、场景、物品等的描写,揣摩作者想要通过这些描写给读者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4. 思考观点和价值:散文通常会表达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价值判断。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相似,有何不同之处,以及作者表达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这有助于我们拓宽思维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
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6.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③叙述人称的技巧: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激发读者深入思考。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④议论的技巧。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6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技巧。
2.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12、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3.修辞技巧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4.布局谋篇技巧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6首尾呼应;○7埋下伏笔;○8呼应标题等等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布局谋篇的技巧术语: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与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材料的点面结合等。
记叙文层次安排:常以情感转变、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线索: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明线和暗线的并行和交织。
三、基本题型和答题思路(一)梳理行文思路类试题高考散文命题愈来愈重视梳理行文思路、把握行文谋篇布局技巧。
原因,一是通过行文脉络的梳理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二是散文因其独有的“形散”布局,让命题者对这一点青睐有加。
题型:要求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典型考题:(注意:此类题型浙江省近几年没有涉及,值得重视)2008湖北卷第19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2009年四川卷第15题: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2009年重庆卷第16题: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2008湖北卷第19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散文行文思路一般有如下几种:1、以情感的变化为思路来行文2、以蕴含的道理为思路来行文3、以典型事物、人物、事件来连缀行文4、以时间、空间的变化角度来行文5、以事件的“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情节行文。
6、以严谨的说理逻辑性来行文。
例如“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说理逻辑的角度行文思路”。
7、以想象或者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行文。
答题格式:第一步:首先确定文章有没有明显的线索(人物、事物、时间、空间等)第二步:确立具体的行文思路是什么第三步:分析——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表达技巧类试题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是表达方式。
1、第一种类型:要求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例如: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达到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2、第二种类型:要求分析景物描写语句的作用例如: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⑴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⑵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答题提示:此类试题答题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答题格式:此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种环境的……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
3、第三种类型:要求明确文章开头段落的安排用意命题角度:“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文章主要写……,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例如:09江西《木车的激情》: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答案:⑴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⑵与文中孔子乘坐缓慢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