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合集下载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观察要点】1、术前空腹6 小时以上。

2、心理护理:患者对此缺乏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治疗效果,怕出现危险等,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明射频术的基本操作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如术中患者可能感到体内局部发热、出汗较多等不适属正常现象,不要紧张,要保持平静及正确体位,以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等,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3、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治疗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完成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如发现异常,先进行相应治疗,待结果正常后再行微波治疗。

4、增强营养,提高耐力,选用护肝药物。

5、治疗前用药:为了预防或减轻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治疗开始前20min常规遵医嘱肌注强痛定100mg或安定10mg,以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

【护理措施】1、治疗完毕,接诊护士要向术中护士详细了解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皮肤情况(观察皮肤有无烫伤局部皮肤的颜色,有无红肿疼痛、水疱等皮肤烫伤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2、取适宜体位,术后需卧床休息30—60min,密切观察病情。

机体创伤轻者,术毕即可下床活动,但不宜走多,应多卧床静养。

3、继续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腹部体征的变化,监测有无出血征象,密切观察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对症处理。

观察腹部穿刺点渗液情况,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因肝细胞对缺氧比较敏感,故术后可吸氧1—2 h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5、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患者治疗后有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9℃左右,考虑为术后吸收热,无需特别处理。

如体温持续不退,超过39.0℃以上,应注意有无感染征象,检查白细胞计数,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等。

6、术后以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饮水,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强体质,保护肝功能,术后2—3天复查肝功能。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前言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肿瘤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不适宜手术切除的局部肿瘤。

本文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术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操作步骤。

一、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射频消融术是利用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热能来杀死肿瘤组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导入导电针电极,将相应的高频电流传递到肿瘤组织中,导致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具体来说,射频消融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导电针电极:首先,在肿瘤区域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通过穿刺的方式将导电针电极精确地插入到肿瘤内部,导电针电极的数量和位置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而定。

2.高频电流传递:将射频电源与导电针电极连接,在确定好消融剂量和时间的前提下,通过高频电流的传导,产生的电热效应使导电针电极周围组织温度升高,从而杀灭癌细胞。

3.监控消融区域:在射频消融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消融区域的温度变化,以确保消融的效果。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超声引导、CT或MRI引导等。

4.确认消融完整性:射频消融术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确认消融的完整性。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消融区域内的肿瘤组织是否完全死亡。

二、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射频消融术适用于一些不宜手术切除的局部肿瘤,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肿瘤直径较小:推荐肿瘤直径小于3cm,因为射频消融术对大于3cm的肿瘤,完全消融的难度会增加。

2.肿瘤边缘无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如果肿瘤边缘紧贴着重要的血管、胆管或神经结构,不适合进行射频消融。

3.局部晚期肿瘤的辅助治疗: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4.局部复发的肿瘤:对于原发性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射频消融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肿瘤患者,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需要由医生综合判断,根据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确定是否适用。

三、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在进行射频消融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与xx射频消融之间的比较肿瘤的局部热消融治疗是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方法主要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某种能量导入体内,作用于肿瘤组织,使治疗区温度达到60℃(即刻)或54℃(3分钟),造成组织细胞不可逆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射频、微波、激光及海扶均属局部热消融治疗,在各种热消融方法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除具有其他热消融技术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电流传导影响、受碳化及血流灌注影响小、温度上升快、消融范围大等特点。

1、消融肿瘤大小:多极射频采用伞状多爪的电极形式,目的是为了有效扩大消融范围,一改单极射频消融范围小的缺点。

目前进口多极射频理论上最大消融范围在5cm左右。

而微波消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目前2450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已稳定在5cm以上,915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可达8cm。

2、消融时间:微波在消融同样大小肿瘤的情况下,基本只需要多极射频一半左右时间。

而术中多极射频因为要多次打开和收回伞状电极所以这过程将大大增加手术时间。

所以微波的手术时间大大优于多极射频可有效降低麻醉的风险和其他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上述两点在国际上以已得到广泛认同。

3、电极穿刺操作中的复杂程度:首先微波电极是不需要Pad(负极板)的,而多极射频一定要在病人的大腿或臀部贴一个Pad。

Pad贴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多极射频的消融范围。

并且要求病人体内不能有供心脏使用的仪器。

其次相对于微波电极的一针穿刺到位,多极射频在术中要多次反复的打开和回收电极,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复杂度。

又因为在肿瘤组织内伸缩电极,因肿瘤组织质的的不同,电极的形态不可能像在空气中打开一样完美,所以必然影响消融形态。

4、两种消融方法在现有影响引导方式下的风险不同:现在引导方式,无论CT、超声或其他方式都是在2D的图像下进行引导。

微波的单针电极在2D图像下完全没有风险。

而多极射频的伞状电极是立体打开的,所以在2D图像下医生不能完全撑握所有电极的伸展方向。

射频消融流程

射频消融流程

射频消融流程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射频消融的基本流程,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前,首先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患者的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确定消融手术的适用性。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

2. 术中操作。

在确定患者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后,接下来是术中操作。

医生需要在影像引导下,将射频探头精确放置在病变组织内。

通过射频能量的传导,将病变组织进行高温消融,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影像引导,确保探头的准确放置,以及消融的完整性。

3.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是射频消融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是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术中操作的精准性,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

最后是术后处理和随访工作,这同样需要医生和护士的精心配合和细致观察。

总结。

射频消融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本文对射频消融流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射频消融知识点总结图

射频消融知识点总结图

射频消融知识点总结图一、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在局部组织内产生热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消融系统一般由射频发生器、导管及探头组成。

射频发生器产生高频电流,导管将电流传导至探头,探头在体内产生热能,从而破坏组织。

射频消融的关键在于精确控制热能的传递,以达到破坏病变组织而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目的。

二、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射频消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心脏介入、神经外科、整形美容等领域。

在肿瘤治疗中,射频消融被用于治疗肝癌、肺癌、肾癌等固实肿瘤。

在心脏介入中,射频消融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

在神经外科领域,射频消融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在整形美容中,射频消融可用于塑造身形、瘦脸、除皱等美容项目。

三、射频消融的操作步骤射频消融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

术前准备包括病史调查、术前评估、术前检查等。

术中操作包括局部麻醉、导管插入、探头定位、射频能量传递等。

术后处理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处理并发症、术后护理等。

四、射频消融的并发症射频消融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组织破裂、腹膜炎、肝(或其他脏器)损伤、伤及胆道、腹膜后血肿,导管梗阻、胆管损伤等等。

五、射频消融的禁忌症射频消融的禁忌症包括妊娠、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大锥体束病变等。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在应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射频消融技术有所帮助。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就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与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与右室心尖(RV)与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 右前斜位(RAO) 前后位(AP) 与后前位(PA)一、基本操作需知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体表与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经皮血管穿刺就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

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就是右房、右室与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就是左室与左房的置管途径。

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与消融导管)与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根据电生理检查与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与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肝癌射频消融资料

肝癌射频消融资料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材料以1908年Beer经尿道射频消融治疗膀胱癌为开端,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已成功用于多种实体脏肿瘤的治疗。

1990年Rossi和McGaban等首先提出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有可能通过射频消融达到根治,而可张开式射频电极的应用则使射频消融发生质的飞跃。

90年代末我国少数几家医院引入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截至目前己在上百家医院得以应用。

射频消融以其卓越的治疗效果和微小的局部创伤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方向和未来。

一、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射频消融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射频电极发出400kHz的频率波,肿瘤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以与射频电流频率相同的速率高速运动震荡产生摩擦热,并传导至邻近组织,使得肿瘤组织内部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

因而射频消融的热量来源于电极周围组织而非电极本身。

(常用的射频消融主机、射频电极及治疗模型分别见图1-2 )多针电极单针电极射频主机(图1、射频主机、射频电极)(图2、射频消融治疗模式图)一般情况下,42℃时细胞即已发生热损伤。

如果温度增至45℃并持续3 ~50小时,细胞将发生进展性变性。

随着温度增加,细胞产生不可逆破坏的时间发生指数性缩短。

>60℃时,蛋白发生瞬间凝固,造成细胞死亡。

>100℃可引起组织内水分沸腾、蒸发直至碳化。

从根本上看,射频消融引起的病灶坏死不同于经典的“坏死”。

射频消融期间80℃~110℃的温度可使电极附近组织直接凝固,其构成了射频消融灶的主体。

受到热能影响的生命结构,尤其胞质性酶蛋白均会发生瞬间凝固。

这种热能诱导的结构变性和酶蛋白功能失活决定了射频消融不可能发生经典坏死所具备的进行性酶性组织破坏或细胞降解。

显微镜下,射频消融灶切面由中心向外周呈现五条沿温度倾斜曲线发生的组织损伤反应带:A带—电极穿刺针道,周围高度产热造成的碳化或蒸发中心;B带和C带—中度产热造成的肿瘤或肿瘤旁组织苍白或红褐色凝固坏死带;D带—微热造成的边缘清晰的淡红色或棕色出血带;E带—微热造成的外层水肿带。

心律失常 房颤 室上速室早射频消融个人体会笔记8000字珍贵

心律失常 房颤 室上速室早射频消融个人体会笔记8000字珍贵

房颤消融1、教训:1、看两个体位!尤其找漏点,如右侧位右下肺静脉后壁消融点偏后就是偏深;2、看电位;3、防止被台下干扰、说蒙,自己有流程,自己有下一步计划,自己始终清楚导管在哪,鞘在哪,导管鞘的关系,始终想象着下一步怎样旋转。

手术前过一遍电影,尤其是流程和教训。

3、消融最佳压力,指南是10-30g,后壁压力要小一点,尤其左肺静脉后壁压力要小于15g,10g左右最好;小于5g的压力,建议补点;压力过大是造成心房食道瘘的最主要原因。

4、顶部、前后三角消融好了,基本就能隔离。

5、贴靠压力过大时温度会上升很快。

2、导管与鞘:导管出鞘多,固定鞘正确方向不动(可调整鞘的方向,操作鞘)做支撑,操作导管;导管出鞘少,要同轴,操作鞘。

3、导管贴靠不稳定的原因,右肺静脉后壁-①鞘把的不稳、不紧,左手松松的拿着是不对的,要紧紧的攥住并按在患者的腿上,同时两手指紧紧捏住导管,禁止导管与鞘之间的旋转;②追求太高的压力也是原因;③旋转力过大也是原因,最好是直顶,找准方向紧紧握住鞘,大头向前顶并紧紧捏住。

反S弯和倒U也是鞘握的不紧,导管捏的不紧。

4、整体撤与打弯送导管的结合--右肺静脉后壁高位直顶,不断整体向下撤,一开始还好,后来压力小了,送导管又太高了,再打弯好了一点,这时鞘握紧不动,打一点弯下降一个点,打一点弯下降一个点,后送一点导管,松一点弯下降一个点,成了倒U。

消融设置1、房颤,盐水走速17ml/m;房颤:梁卓--前壁、顶部、底部功率模式35W/30秒;后壁功率模式30W/20秒;左肺静脉后壁30W/15秒;房颤消融:功率模式30W 后壁20S 前壁30S房颤马长生功率模式35W 左后壁10S 其余20-30S AI前壁450 后壁300 流出道瓣环500(省二院功率模式30W 后壁15S 前壁20S )压力:成熟的术者,前壁10-15g,小于20g,15g最佳;后壁5-10g,10g最佳。

房颤POP 的原因就是压力过大。

心脏三维射频消融操作规程

心脏三维射频消融操作规程

心脏三维射频消融操作规程心脏三维射频消融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介入手术技术。

该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医疗人员在手术中准确、安全地进行心脏三维射频消融操作。

以下是该操作规程的详细步骤:1. 患者准备a. 患者需提前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b. 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等必要准备。

c. 根据患者情况,麻醉医生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

2. 登记手术操作台a. 医疗人员在手术操作台上登记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日期等。

b. 验证患者身份并核对与患者的基本信息。

3. 麻醉a. 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静脉麻醉。

b. 在麻醉监测下,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4. 手术准备a. 医生穿戴手术手套、面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b. 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确保设备操作正常。

c. 准备三维射频消融导管、电生理仪器、射频电极等消融操作所需的器械设备。

5. 脉搏和心电图监测a.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疗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心电图,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命体征。

b. 监测设备需要进行校准,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6. 射频导管放置a. 医生通过血管插管技术将射频导管引入心脏内部,确保导管位置准确。

b.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需要进行射频消融的区域。

7. 三维电生理地图重建a. 使用电生理仪器创建心脏的三维电生理地图,标识出心脏异常电活动的区域。

b. 根据三维电生理地图,确定射频消融的目标区域。

8. 射频消融a. 在目标区域使用射频电极进行消融,将异常电活动区域烧灼掉。

b. 控制射频消融的能量、时间和温度,以保证治疗效果并避免心脏组织的过度烧伤。

c. 根据需要,重复进行多次射频消融,直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9. 结束手术a. 完成射频消融后,医生将导管从心脏内部取出。

b. 医生对取出的导管和其他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整理和清洁。

c. 医生与麻醉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病情,做好记录和报告。

手术室射频消融仪操作规程

手术室射频消融仪操作规程

射频消融仪操作规程【工作原理】射频消融是把电能充分地转化为热能,通过提升靶组织的温度产生凝固性坏死以实现对病灶的灭活。

其基本设备由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板所组成,三者与患者一起构成闭合环路。

当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46OkHZ)时,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和离子振动、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

通常射频消融所产生的组织坏死灶的大小和形态与射频仪所采用的发射能量、暴露电极的长度、电极针的空间分布、预设定温度、组织阻抗和治疗持续的时间有关。

【操作流程】(心脏射频消融术为例)(1)按手术通知单准备,并与外科医生确认使用。

(2)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功能正常。

(3)准备50Om1袋装生理盐水插上输液器,排好气,备用。

(4)将插口式负极板贴于患者左侧背部,正对心脏,连接负极板连接线,尽量使插口处夹子不压在患者身下,并使夹子黄色面朝向手术床,蓝色面对患者皮肤,插好后连接主机。

(5)摆好体位,铺完巾后,将脚踏放至主刀侧,打开主机电源等待自检,自检完成后显示SeIfTeStPaSS,方可连接射频笔。

(6)主机自动显示功率25W或根据医嘱调节。

(7)洗手护士将射频笔的两个末端递给台下,一端接准备好的输液泵,一端插入主机,注意射频笔的凸面与主机的凹面吻合,连接好后按OK键。

⑻将冲洗液与射频笔相连,用灌注泵将生理盐水流速调至300m1∕h(5m1∕min)o切勿使用注射器驱动泵,冲洗整条管道直至生理盐水流出至笔尖端。

(9)使用完毕后,应关闭主机电源,分离主机与负极板的连接线。

(10)填写射频消融术护理记录单。

【注意事项】(1)每次开始使用射频笔之前应确认冲洗已开始,即笔端有盐水滴出。

(2)插负极板时,负极板银色面应与夹头的蓝色面同一方向,即蓝色朝向患者,黄色面对床。

⑶术毕应将仪器各缆线依次缠绕整齐,避免打折,防止断裂。

安科射频操作规程

安科射频操作规程

安科射频操作规程一、引言安科射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安科射频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规程适合于所有使用安科射频设备的操作人员。

二、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持有合法的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应熟悉安科射频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3.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

三、设备准备1. 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连接路线等。

2. 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工作环境,确保无任何杂物或者危(wei)险物品。

四、操作流程1. 打开设备电源,确保电源指示灯亮起。

2. 检查设备的频率设置,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连接天线或者传感器,确保连接稳定。

4.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确保个人安全。

5.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设备校准。

6.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设置相关参数。

7.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射频信号发射或者接收。

8. 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报告。

五、设备维护1.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校准和检查。

2. 操作人员应及时更换设备的易损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路线和接口,确保连接稳定。

4. 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禁止进行未授权的操作。

2.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并及时更换损坏的装备。

4. 操作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七、紧急情况处理1. 在设备故障或者意外情况下,操作人员应即将住手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2. 在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保持镇静。

八、附则1. 本操作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pvi 右肺静脉隔离技巧

pvi 右肺静脉隔离技巧

pvi 右肺静脉隔离技巧右肺静脉隔离技巧(PVI)是一种用于治疗心房颤动(AF)的介入性手术技术,旨在通过隔离和破坏引起心房颤动的病灶,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本文将介绍PVI手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探讨其疗效和并发症。

一、基本原理PV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右心房内导管中插入射频消融电极,对右心房内的肺静脉射频消融,实现对心脏的电生理学隔离。

心房颤动的发生与肺静脉组织中触发性细胞的异常自律性和自动融合有关,隔离这些异常的电活动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二、操作步骤PVI手术一般在导管室完成,患者需进行全麻。

操作者通过导管插入右心房,经过刺入点的特定导丝引导到肺静脉入口,然后通过导丝引入射频消融电极。

接下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或激光消融等技术,对肺静脉进行消融,隔离异常电活动的传播。

隔离过程通常会依次处理肺静脉的上、下、左、右分支。

术后常规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隔离效果。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者应熟悉导管室的设备和导管操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2. 在插管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评估手术适应症和排除禁忌证。

3. 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4. 插管时应对患者的心律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导管损伤或心律异常。

5. 在进行射频消融时,应掌握合适的能量和消融时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隔离效果,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6. 手术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相关监测和处理,包括药物治疗、抗凝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疗效和并发症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PVI手术在治疗心房颤动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多项研究表明,PVI手术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相对于药物治疗,PVI手术的长期疗效更为可靠。

但是,PVI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导管损伤、肺静脉狭窄、肺静脉漏、食管穿孔等。

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管理规范

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管理规范

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RDN)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是指通过使用某种形式的能量(射频消融术、超声或低温能量等)或神经毒性药物(长春新碱、神经节阻断剂、乙醇等)经皮损伤或阻断肾动脉交感神经纤维,从而降低机体交感神经活性治疗高血压的一种新型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行政审批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内分泌专业和麻醉科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

(三)心血管内科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不少于40张。

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心脏大血管外科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不少于20张。

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内分泌专业具有诊断继发性高血压的能力和条件。

(六)血管造影室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除颤器、吸引器、血氧检测仪、凝血功能(ACT)检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有存放心导管相关器材、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5.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

6.具备心血管有创压力监测仪。

7.具备心血管疾病介入、心电生理诊断治疗等相应设备条件和能力。

(七)心血管重症监护室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用专业需要。

射频消融流程

射频消融流程

射频消融流程
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来摧毁异常组织,例如肿瘤或异常神经组织。

这一技术在肿瘤治疗、疼痛管理和心脏手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射频消融的基本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接下来,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确定消融部位、消融方式和治疗参数等。

消融部位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周围结构,消融方式可以是单极消融或双极消融,治疗参数则包括电极温度、持续时间和功率等。

在治疗当天,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消融部位、局部麻醉和监测设备的安置等。

医生和护士会对治疗流程进行最后的确认,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接着,医生会使用影像引导设备(如CT或超声)将射频电极准
确放置在消融部位。

一旦确认位置准确,射频电极就会释放高频电流,产生热能摧毁异常组织。

在此过程中,监测设备会实时监测消融部位的温度和热损伤范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最后,治疗完成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身体恢复良好。

总的来说,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充分的沟通。

医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严格遵守治疗流程,以确保治疗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射频消融的治疗流程,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2001)
2007年3月20日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江洪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一、基本操作需知
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

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

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
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希氏束导管常用6F4极(极门距0.5~1cm)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记录局部电图为HBE1,2和HBE3,4,HBE1,2的H波高大,HBE3,4的A/V≥1,H波清楚。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5~1cm),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电图为大V波,无A波。

冠状窦电极可用6F4极(极间距1cm),但目前常用专用塑形的6F10极(极间距2-8-2mm)导管,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易於进入CS,理想位置应将导管最近端电极放置在其口部(CSO),局部电图特点多数病人A>V,少数病人A<V。

左室导管常用7F4极大头电极,主要同於标测消融,其部位取决於消融的靶点部位。

此外,左房房速、肺静脉肌袖房性心律失常和部分左侧旁道需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放置导管。

以上各部位的局部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同步记录,心腔内局部电图的滤波范围为30~400Hz。

同步记录由上而下的顺序为体表心电图、HRA、HBE、CS、RVA和消融电极局部电图(Ab)。

部分特殊病例或置入特殊导管(如Hallo导管、laso导管等)需调整记录顺序。

四、心脏程控刺激
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常选择高位右房和右室尖作为心房和心室的刺激部位,特殊情况下可选择心脏任一部位进行刺激。

程控刺激的主要目的在於评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
统的电生理特征,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刺激强度常选择1.5~2.0倍刺激阈(恰好夺获心房或心室的刺激强度)。

常规刺激方法为S1S1增频(递减周期)刺激和S1S2单早搏或多早搏(S1S2S3、S1S2S3S4)刺激。

五、药物试验
用於心动过速诊断和评价的药物试验有Atropine、lsoprenaline激发试验和ATP(腺苷)抑制试验。

主要用於消融消融前后以评价消融效果。

1.Atropnie试验:多用於PSVT病人,尤其是AVNRT基础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者。

静脉注射0.02~0.04mg/kg后重复心脏程控刺激以促发心动过速或对比用药前后的电生理变化。

2.Lsoprenaline试验:多用於PSVT和室速病人。

用於促发心动过速和评价消融疗效。

0.5~1mg加入250ml液体内静脉滴注,以心率增加20~40%时心脏程控刺激。

3.ATP试验:用以抑制AVN传导以评价旁道和DAVNP消融效果。

AVNRT病人注射ATP(10~20mg)后可显示AH和PR突然延长以证实DAVNP,而慢径消融后注射ATP可证实消融效果。

旁道(尤其是间隔旁道)消融后在心室起搏心律下注射ATP可根据VA传导是否受抑制而判断室房传导途径是AVN或旁道。

宽QRS 心动过速时注射ATP可根据AV或VA阻滞与否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

六、分析心电生理资料
对心电生理资料的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和消融靶部位。

倒如PSVT病人,分析时应明确心动过速是AVNRT抑或是AVRT,然后确定消融慢径(AVNRT)或旁道(AVRT)。

1.心房程控刺激:分析房室传导和心动过速诱发的特点。

正常房室传导具有递传导性能,即随着S1S1间期或S1S2间期缩短,AH间期逐渐延长;而房室传导间期恒定并伴有心室预激是房室旁道前传特点;随着S1S2间期缩短,AH间期跃增性延长则是AVN双径的表现,为AVNRT的电生理基础。

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与房室传导没有关系。

心房刺激、重复性诱发心动过速常提示与折返有关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室程控刺激:分析室房传导和心动过速的诱发特点。

与前传一样,正常室房传导具有递减传导性能,即随S1S1和S1S2间距缩短,VA间期逐渐延长;室房传导间期恒定常提示旁道传导,伴心房激动顺序异常则旁道位於激离型,而心房激动顺序正常则提示旁道位於间隔部。

室房递减传导伴心房激动顺序异常则提示游离至慢旁道。

心室刺激不仅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诱发AVRT、AVNRT和房性心动过速。

与折返有关的心动过速,常有临界性的心室刺激间期。

3.分析心动过速的特点
分析心动过速的心腔电图特点是确定心动过速性性质的主要方法。

(1)房室和室房关系:房速可共存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AVNRT可共存2:1房室传导;AVRT仅为1:1房室传导;室性心动过速可共存室房分离。

(2)房波和室波关系:房速A波常位於V波前、AVNRT则A波常与V波重叠;AVRT的A波常位於V之后;室性心动过速A波和V波无关,或A波位於V波之后。

(3)心房和心室激动顺序:房性心动过速的心房激动顺序取决於心动过速的部位,越邻近心动过速病灶则心房激动越早。

AVNRT和AVRT心房均为逆向传传激动,而AVNRT心房激动顺序类同正常室房传导,但A波重叠於V波以至难以分析。

AVRT为旁道逆传,其心房激动顺序取决旁道部位。

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呈典型的左、右束支阻滞常提示PSVT伴功能性束支阻滞或特发性室速,QRS波呈完全性心室预激形多提示逆向型AVRT或房扑伴旁道前传。

(4)心房预激:对有1:1房室和/或室房关系的心动过速,心房预激现象是确定室房途径为旁道的可靠方法。

心动过速时以H波同步刺激心室,观察A波是否提前激动,即AA S间期是否缩短(>30ms)。

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时,其逆传激动恰遇希氏束的不应期而不能逆传至心房,如引起心房激动则只能通过旁道逆传。

(5)对ATP的反应:心动过速时静脉注射ATP10~20mg,观察心动过速的房室或室房关系是确定心动过速性质的重要方法。

ATP常使AVRT、AVNRT及部分房速终止。

室速病人应用ATP后可出现室房分离,部分房速则出现房室阻滞。

七、确定消融的靶部位
根据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性质后,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部位为消融的靶部位。

AVNRT和AVRT分别消融慢径和旁道,即慢径和旁道是靶部位。

房扑则以峡部为靶部位,与肺静脉肌袖有关的房性心律失常则应消融电隔离相关肺静脉口部。

与手术疤痕或梗死疤痕有关的心动过速应采用更复杂的标测消融该区域。

局灶性房速和室速,则直接消融心动过速的起源点。

八、消融能量控制
消融能量常以功率或温度控制。

有效损伤靶部位的能量常为20~50W×60~90秒,或50℃~60℃连续放电60~90秒。

目前越来越多的采用温度控制能量输出。

九、消融终点
1.心动过速终止和不能诱发再诱发
消融中心动过速终止和消融后心动过速不能诱发几乎是所有心动过速消融有效的指标之一,尤其是房速和室速。

2.靶部位传导阻滞
消融后靶部位传导阻滞是消融有效的客观指标。

如AVNRT的慢径阻滞,AVRT的旁道阻断,房扑的狭部阻滞等。

3.电隔离
消融造成局部(邻近心动过速灶)的电隔离是部分心动过速的治疗终点。

例如与静脉袖有关的房性心律失常,已往直接消融肺静脉不仅疗效低,复发率高,而且并发症较多,而“环状”电隔离相关肺静脉口部,即能达到安全有效消融的目的。

4.药物试验
评价消融疗效的药物试验主要有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和ATP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