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染色理论
图论讲义第6章-图的着色问题
ikik i0
( Δ + 1) 边染色。由引理 6.1.2, G[ Ei′0 ∪ Ei′k ] 中含有 u 的那个分支 H 1 是个奇圈。
ik i0 ik
vk …
im
… v3 v2
i4 i3 i2
u
i1
vm
v1
v
3
而对 k ≤ j ≤ m − 1 ,用颜色 ij+1 给 uvj 重新染色,而用颜色 ik 给 uvm 重新染色,得到一
1
, E k ) 中每个 Ei 都是非空的
设 v0 e1v1e2
eε v0 是 G 的一条 Euler 闭迹。 令 E1 = {ei i 为奇数},E 2 = {ei i 为偶数}。
于是 c = (E1, E2) 即为所求的边 2-染色。 需要说明的是,Euler 闭迹从度≥4 的顶点出发是必需的。例如在下图中,若从 2 度顶 点 u 处出发沿 Euler 闭迹交替地对边进行 2 染色,则 u 点可能仅能获得一种色(如图,1、2 表示两种颜色) 。
′′, E 2 ′′, 个( Δ+1 )边染色 c ′′ = ( E1
′′+1 ) 。同理有 c ′′( v ) ≥ c( v ) 对所有 v ∈ V 成立。故由引理 , EΔ
′ ∪ Ei′k′ ] 中含有 u 的分支 H 2 是个奇圈。 6.1.2, G[ Ei′0
vk-1
iki0 ik+1 ik
第六章 染色理论
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归结为求图的匹配或者独立集。 此外, 在许多应用中, 人们希望知道: 一个给定的图, 它的边集至少能划分成多少个边不交的匹配?或它的顶点集至少能划分成多 少个点不交的独立集?这便是图的边染色和顶点染色问题。
第六章乳状液
二、乳状液的类型 油包水型乳状液(W/O):内相是水,外相 为油的乳状液称之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水包油型乳状液(O/W):内相呈油,外相 是水的乳状液称之为水包油型乳状液。 乳状液一般外观呈乳白色,似牛奶状,因此 得名为乳状液。
三、乳状液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1 、乳状液的制备 (1)分散介质投入到分散相中 (2)分散相投入到大量分散介质中 (3)机械乳化法 用人工或机械搅拌或用胶体磨使分散质 分散到分散介质中形成乳状液。这种方法 最常见。例如:钻井液体系配制,乳液消 泡剂配制等。
3 、电导法 用电导率仪测定乳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高 者为O/W型,电导率低者为W/O型。 4 、荧光法 发光者为W/O型,否则为O/W型。 5、 滤纸湿润法 此方法对用重油制成的乳状液的鉴别十分有 效。将一滴乳状液放在滤纸上,若液滴快 速向外铺开,在中心留下一小滴油,则为 O/W型,若铺展展不开则为W/O型。
2、 HLB值法和其它方法相结合 (1)考虑乳化剂的离子类型 如被乳化物与乳化剂带同种电荷,乳化剂就 不易吸附 在被乳化物上。 (2)用疏水基和被乳化物结构相似的乳化剂 例如:乳化石蜡时,选择乳化剂时,亲油 基一端碳链较长,且为直链,乳化效果会 更好些。即直链烷基磺酸盐或直链烷基硫 酸盐较支链的好
(4)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 )
根据Stocks公式,液滴的运动速度v 根据Stocks公式,液滴的运动速度v可表示为 Stocks公式
2r ( ρ1 − ρ 2 ) v= 9η
2
可见分散介质黏度越大,液滴布朗运动的速度越慢, 可见分散介质黏度越大,液滴布朗运动的速度越慢,减 少了液滴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少了液滴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选择两种乳化剂:主乳化剂为失水山梨醇棕 榈酸脂聚氧乙烯醚tw-80,HLB=15.6; 辅乳化剂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sp-65, HLB=2.1。 设辅乳化剂用量为1份,主乳化剂用量为x份 混合乳化剂值=
植物生物技术:第6章 原生质体培养
微镜下有荧光的即为有活性的原生质体。
第2节、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
四、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
➢ 从理论上讲,只要用适当的酶处理,就能从任何活组织中分离得到原生质 体
➢ 但对于原生质体培养来说,要得到活性高、能进行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最后再生完整植株的原生质体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 多数情况下,甘露醇是常用的渗透剂,可能是由于它的钝性及扩散 入原生质体的速度很慢的缘故,来保证一个稳定的渗透压
第2节、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
➢ 叶肉细胞是常用的材料, 叶片很易获得而且能充分供应。取材时,一般用刚展 开的幼嫩叶片
➢ 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避免植株生长环境的不良影响,可以常年供应,易于控 制新生细胞的年龄,处理时操作方便,无需消毒
A
B
C
第2节、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
2、酶液及酶解方法
➢ 用来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酶制剂 ➢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降解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 ➢ 果胶酶:降解连结细胞的中胶层,使细胞从组织中分开,以及细胞与细 胞分开 ➢ 酶解花粉母细胞和四分体小孢子时还要加入蜗牛酶 ➢ 离析酶(果胶酶)
➢ 纤维素酶浓度在1%-3%,果胶酶在0.1%-1%,但也有例外
第2节、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
3.分离培养基
➢ 常用的配制分3 离渗原透生压质:体原酶生液质的体溶操 液作 以需 及要 洗涤在原一生定质渗体透的压溶存液在为下进行,
CPW液
分离原生质体酶液的溶液以及洗涤原生质体的溶液为 盐成分为:
➢ CPW盐成分为
(3)分离原生质体
方法有二:
两步分离法
一步分离法
第2节、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
第六章 遗传的连锁互换定律(医学相关)
45
例1: sh、wx 、c 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 wx c 2708 亲本型
优质课件
28
设: 隐性纯合体ppll的频率为x,配子pl频率为q, x = q2 , q = x 亲型配子的总频率(pl + PL)= 2q ,
所以,交换型配子的频率 = 1-2q 交换率(引)= 总数–亲本型所占频率= 1- 2 x
上例:= 1-2 × 0.19 = 0.128 = 12.8%
有、饱、糯
672
c sh +
无、皱、非
662
c+w
无、饱、糯
39
+ sh +
有、皱、非
优质课件
19
6033
41
c-sh:= 107+98 + 39+19/ 6033 × 100% = 4.36%
sh-w:= 672+662 + 39+19 / 6033 × 100% = 23.07%
c-w:= 107+98 + 672+662+ 2(39+19)/ 6033 = 27.43%
有、饱 无、凹 有、凹 无、饱
4032 4035 149
152
重组值(%)= 149+152 / 4032+4035+149+152 ×100%
= 3.6%
优质课件
25
2 、自交法
常用于自花授粉植物的交换值测定。 因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方式不同,计算方
法也不同。 (1)相引组 (2)相斥组
提出了遗传学的第三 定律—连锁互换规律, 并创立基因论(theory of the gene)。
普通遗传学 第六章 复习习题1
一、名词解释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组整倍体多倍体单倍体非整倍体亚倍体超倍体单体三体二、判断题1.倒位片段提高了染色体重组几率。
(×)2.所有三倍体都是不育的。
(×)3.三体联会形成n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
(×)4.一条染色体的一段搭到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去的现象叫易位。
(×)5.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6.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密联会成四价体。
(×)7.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8.易位杂合体必然都是半不孕的。
(×)三、填空题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2.在人类,缺失会造成缺失综合症,如猫叫综合症是由第短臂缺失导致的。
(五号染色体)3.在臂间倒位情况下,如果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则后期将形成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正常染色体,染色体,缺失染色体,染色体。
(倒位,重复)4.臂内倒位的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其结果是减数分裂的后期分离出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染色体。
(双着丝粒,倒位)5.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的多倍体为,而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的多倍体为。
(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6.茶树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0条,下列个体中的染色体数为:单体29 条,四倍体60 条。
(29,60)7.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
(位置效应,剂量效应)8.染色体abc.defgh 发生结构变异成为abfed.cgh ,这种结构变异称为。
(臂间倒位)四、选择题1. 染色体增加了两个不同的染色体,这类个体称为(D)A、单体B、缺体C、三体D、双三体2.下列写法表示单体的是BA、n-1)II +IIIB、(n-1)II +IC、(n+1)II +ID、(n-1)II3.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C)A、三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4.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染色体畸变? ( D )A、化学物质B、辐射C、正常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D、以上所有5. 结果导致DNA数量增加的染色体畸变是哪一种?( A )A、重复B、倒位C、缺失D、A和C均是7.八倍体小黑麦种(AABBDDRR)属于(D)A、同源多倍体B、同源异源多倍体C、超倍体D、异源多倍体8.二倍体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A)。
第六章 1_染料
染料应用的三个方面
染色:就是使染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方式结合在织物纤维上,使织
物具有一定色泽的全部加工过程。如各种纤维、织物、皮革等。
1.吸附
染色过程
2.扩散
3.固着
18
染料应用的三个方面
着色:在物体形成最后固体之前,将染料分散于组成物中,成型后
即得有颜色的固体。如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的原浆着色。
精细化学工艺学
主讲教师:张心亚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O二一年四月
1
第六章 染料与颜料
日常生活中哪些染料? 哪些颜料? 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区别?
2
3
4
5
第六章 染料与颜料
染料基础
6
第六章 染料与颜料
§6.1 染料概述 •染料:是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均匀、坚牢色泽的有色有 机化合物。
19
染料应用的三个方面
涂色:借助涂料作用,使染料附于物体表面而使物体着色。如涂料、
印花油漆等。
20
满足染料应用的条件
1.能染色指定物质
2.颜色鲜艳
3.与被染物结合牢固
4. 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无毒
21
染料的分类
(1)按染料的性能分类
•酸性染料 •中性染料 •直接染料 •还原染料
•分散染料 •硫化染料 •冰染染料 •阳离子染料等
37
染料的命名
(2) 染料索引(Colour Index,CI) 《染料索引》是一部国际性的染料、颜料品种汇编。 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各染料厂的商品,分别按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
归纳、分类、编号,逐一说明他们的应用特性,列出它们的结构式,注 明其合成方法,附有同类商品名称的对应表。 借助于CI,可方便地查阅染料的结构、色泽、性能、来源和染色牢度等 参考内容。
第6章染色体工程
化学方法
有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来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或 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而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 细胞松弛素B能抑制肌动蛋白聚合微丝,从而抑 制细胞质分裂。 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丝的形成,因 而抑制有丝分裂,这在植物中已经广泛应用。 其它药物还有麻醉剂,如N2O、CHClF2和聚乙二 醇等。 缺点:化学药品一般比较昂贵、且具有毒性,影 响处理后的胚胎发育,同时加上化学药物诱导产 生的多倍体往往是在育种上没有价值的镶嵌体, 所以化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及物理方法。
优点和缺点
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简单、见效快,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应 用价值。 许多诱导的多倍体动物如两栖类、鱼类、贝类等却具有良 好的生存力和生长率。 种间杂交生长快,可以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种的优良特性, 但成活率较低。 利用三倍体不育的特性,将生殖腺发育消耗的能量用于动 物生长,可以避免因繁殖季节及肉质下降而延误上市时间 或影响商品价值,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这 在鲍鱼、昆虫等方面已有应用。 某些多倍体动物肉质量、含氧量、抗病性等经济性状较二 倍体好。 虽然,还有一些难点比如准确的处理时间、诱导率、成活 率、孵化率、倍性鉴定方法等还未解决,但随生命科学的 进一步发展,多倍体育种技术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
1911年,赫特威氏就第一个成功地人工消 除了精子染色体活性,并发现了“赫特威 氏效应”。 赫特威氏效应指只有在适当的高辐射剂量 下,才能导致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届时 精子虽能穿入卵内,却能起到激活卵球启 动发育的作用。
雌核发育的关键问题
要达到实验性二倍体雌核发育目的, 必须解决两个最主要的问题。 第一:人为地使精子的遗传物质失活; 第二:阻止雌性个体染色体数目的减 少。 不同种类的物理辐射和化学药品的处 理对精子遗传物质失活颇为有效。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如图是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断I需在培养液中添加毒性较强的DNA复制抑制剂,不可逆的抑制DNA复制B.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应控制在大于S即可C.阻断Ⅱ处理与阻断I相同,经过处理后,所有细胞都停留在S期D.理论上阻断I处理后,处于S期(非G1/S期临界处)细胞占S/(G1+S+2G2+2M)答案:D分析:根据图示,阻断I会导致细胞停留在S期,当解除阻断I时,细胞周期可以正常进行,说明阻断I是抑制DNA的复制。
A、毒性较强的DNA复制抑制剂,不可逆的抑制DNA复制会导致解除抑制后DNA也无法正常复制,A错误;B、为了防止之前加的阻断物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因此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应应小于G2+M+G1,B错误;C、阻断II处理与阻断I处理方法相同,细胞停留在G1与S交界处,C错误;D、阻断I是抑制DNA的复制,已经处于G2期和M期的细胞继续往前分裂,原来位于G2期和M期的细胞能产生子细胞,理论上阻断Ⅰ处理后,细胞总数为(G1+S+2G2+2M),故处于S期(非G1/S临界处)细胞占S/(G1+S+2G2+2M),D正确。
故选D。
2、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细胞繁殖的观点来看,细胞周期间期中最重要事件是DNA复制B.着丝点分裂和核仁重现通常发生于细胞周期中的同一时期C.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重要区别仅在于没有染色体的变化D.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体积大小而不是数量多少答案:A分析: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常常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会略微的增大,而分裂期则是对核中的染色体和DNA进行均等分配,实现核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清单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生物体的生长和细胞增殖1. 生物体的生长: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还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特别提醒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和细胞相对表面积成正比,但细胞不能太小。
2. 细胞增殖(1)概念: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2)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特点: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具有周期性。
二、细胞周期1. 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 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特别提醒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3. 细胞周期的不同表示方法(1)(2)(3)三、有丝分裂1. 各时期的图像、特点分析(以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为例)项目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子细胞模式图主要特点①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②细胞有适度的生长①核膜消失、核仁解体;②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①出现新的核仁和核膜;②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③纺锤丝逐渐消失,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①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②每个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等特别提醒(1)分裂间期不属于有丝分裂。
(2)赤道板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细胞壁的前身,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一个标志。
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2.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1)纺锤体形成的方式(前期)不同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道德经第六章心得体会和感悟
道德经第六章心得体会和感悟道德经第六章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篇1用智不及无知《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
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
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
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
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
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
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
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
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
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
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
高中生物_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掌握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
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科素养]以高考生物学科素养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㈠生命观念1、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激发学生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的情感。
㈡理性思维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掌握各时期染色体的位置、形态、数目变化及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我秉持生本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吗?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
(点课件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二)有丝分裂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主要通过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学生: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数目增加的过程,即细胞增殖。
(板书:细胞增殖)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由受精卵分裂形成60-100万亿个体细胞的过程,即有丝分裂(板书:有丝分裂)。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大全笔记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在某些因素诱导下,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此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A.分裂与分化B.分化与癌变C.癌变与衰老D.衰老与分裂答案:A分析: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鼻祖,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在某些因素诱导下,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此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研究表明,较低水平的活性氧有利于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防止可能发生的不利突变。
谷胱甘肽作为细胞内活性氧的主要拮抗分子,在干细胞的功能维持与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数量完全不同B.不利突变是导致干细胞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C.谷胱甘肽增加可提高干细胞不利突变的频率D.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可防止干细胞功能失常答案:D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谷胱甘肽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帮助防止细胞被活性氧分子氧化,有利于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防止可能发生的不利突变,在干细胞的功能维持与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功能。
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数量不完全相同,A错误;B、细胞凋亡的实质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而不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C、谷胱甘肽增加可降低干细胞不利突变的频率,C错误;D、较低水平的活性氧有利于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防止可能发生的不利突变,据此可推知,抑制干细胞内活性氧分子的产生,能够防止干细胞功能失常,D正确。
故选D。
3、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主要的增殖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器平分B.分裂后期,一套染色体变成相同的两套C.分裂中可通过着丝粒数目判断DNA数目D.植物细胞形成新细胞的标志是细胞板的形成答案:B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①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③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细胞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如图表示人体干细胞发生的变化过程。
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均代表细胞分化过程B.图中各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相同C.b、c过程产生的细胞一般都具有细胞周期D.a、b、c过程产生的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答案:D分析:A、b和c代表细胞分化过程,而a表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过程,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a、b和c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同,B错误;C、b和c过程产生的细胞均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b、c过程产生的细胞一般都不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D、a表示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和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2、用带放射性标记的胸苷培养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再将细胞换到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并定期检测,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若加入过量胸苷,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预计最快约2 .2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B.M期出现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计时到其占M期比例最大时,用时约7 .9hC.M期被标记的细胞比例达到最大时开始计时,6 .1h后其比例开始下降D.若加入过量胸苷,则大约在7 .4h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答案:B分析:1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体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即2N→4N→2N。
2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变化,间期分为G1期、S、G2期,M表示分裂期。
A、加入放射性的胸苷后,S期细胞被标记,S期的细胞经G2期变化后变为M期细胞,故最短经历的时间为G2期的时间,即2 .2h,A正确;B、M期出现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计时到其占M期比例最大时,经历的时间为分裂期(M期)的时间,为1 .8小时,B错误;C、当最早进入S期的细胞刚结束M期时,M期被标记的细胞比例达到最大,此时开始计时,当最晚进入S期的细胞进入M期时,M期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开始下降,经历的时间为7 .9-1 .8=6 .1h,C正确;D、加入过量胸苷后,只有处于S期的细胞被抑制,刚结束S期的细胞,经过G2.M、G1期后再次到达S期后受到抑制,经历时间为2 .2+1 .8+3 .4=7 .4h,其他各期细胞达到S期的时间均短于该时间,故加入过量胸苷,7 .4h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D正确。
材料表界面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
结合(6-38)和(6-39),可得
或
SVLV(14cos2)2
(6-40)
cos=2SLV V1/21
(6-41)
6.7.3 几何平均法
● Fowkes对Good-Girifalco理论进一步了深入研究,发现大 多数场合下,式(6-32)中φ≈1,于是简写为
1 2 1 2 - 2 (12 ) 1 / 2 ( 6 - 4 2 )
不太适用,聚合物的界面张力:
1 221 (6 -2 8 )
6.7.2 Good-Girifalco理论
●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与粘附功Wa有关,
1 21 2 -W a (6 -2 9 )
● Good和Girifalco认为,粘附功和内聚能之间存在
如下的关系:
W a=(W c1 W c2)1 /2 (6 -3 0 )
ns为高聚物重复单元的原子数,Vm,s为重复单元摩尔体积, (∑F)s为重复单元Small色散力的加和。
例:计算聚四氟乙烯(PTFE)和(PP)聚丙烯的表面张力,已知:
VPTFE=45.5cm3/mol;Vpp=46.2cm3/mol 解:
聚四氟乙烯 ∑Fs=2×150=300 Ns=6 σ PTFE=0.327[300/6]1.85
6.7 界面张力
6.7.1 Antoff规则
Antoff最早提出界面张力与两相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
1 221
(6 -2 7 )
σ 12:相1和相2间的界面张力; σ 1和σ 2为相的表面张力。 ●此式仅适用于相1在相2上的润湿角θ=0,即铺展的情况,且两相 之间处于蒸汽吸附平衡的饱和状态。显然,对聚合物而言,此式
Ks为常数。 以σ -M-2/3或σ 1/4对Mn-1作图,并外推到高分子量区域, 即可间接得到固态高聚物的表面张力。
染整实用工艺原理(二)习题
染整工艺原理(二)习题一、染色理论部分1.名词解释染色亲和力染色熵染色热上染速率上染百分率匀染初染率菲克扩散定律吸附等温线移染泳移染色饱和值浴比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扩散活化能扩散边界层半染时间平衡吸附量带液率(轧余率)2.染料的上染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影响各个阶段的因素有哪些?3.染料的聚集性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测定染料在纤维内扩散系数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5.说明染色亲和力或平衡吸附量与染色温度的关系。
6.吸附等温线有几类?解释每种吸附等温线的物理意义,写出其物理关系式。
7.何谓孔道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比较它们的扩散特点,分析加快扩散的可能途径。
8.说明染色温度对上染速率的影响。
二、直接染料染色1.直接染料分几类?比较其染色性能。
2.何谓温度效应?实际染色时如何合理制定染色温度?3.何谓盐效应?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介质的促染机理。
4.说明直接染料染色时阳离子固色剂的固色机理,目前常用的阳离子固色剂有哪些品种?5.写出直接染料浸染纤维素纤维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
6.分析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结合状态。
三、还原染料染色1.名词解释隐色体浸染悬浮体轧染干缸还原全浴还原隐色体电位二色性常数半还原时间2.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3.影响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还原染料有几种染色工艺?浸染的染色温度主要根据哪些因素决定?5.写出还原金黄GK、艳桃红R的还原反应历程,并比较它们的还原电位高低。
6.还原染料常有哪些不正常的还原现象产生,举例说明。
四、活性染料染色1.写出卤代氮杂环(X、K、KE型)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KN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历程,指出决定速率的阶段,影响反应过程主要有哪些因素?2.活性染料染色主要有几种工艺?写出工艺过程和固色条件。
3.何谓固色率、固色速率和固色效率?影响固色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写出卤代杂环和β-羟基乙砜硫酸酯活性染料的断键反应历程。
第六章染色体易位
velans。每一个复组内含有一个隐性致死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将使合
子死亡。但velans组内的致死基因与gaudens组内的致死基因并不是等
位性的,两个复组的结合,由于互补作用合子能够成活。例如velans组
为11+,gaudens组为+12,而由v和g相结合的普通月见草应为11+/+12。
这个月见草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v、g两个组。自交中凡v-v和g-g结合的
5
图6-3 玉米T8-9a杂合体粗线期染色体联会的形态
2024/6/18
图6-4 玉米T2-6a杂合体粗线期:
6
A. 同源联会;B. 部分非同源联会;C. 局部不联会
二、交叉形成与终变期构形
表6-1 几个玉米杂易位的易位段长度、终变期染色体构型与花粉败育率
易位代 号
断点位置
1
2
易位段长度
1
2
染色体构型
2024/6/18
36
• 普通月见草的7对染色体中,6对发生了连续易位,因而在减数分裂中,
形成一个由12条染色体组成的大环和一个二价体。环中染色体各端,因
同源性而连在一起。到了中期I,呈Z形排列,因而染色体的分离总是交
替式的。形成的配子只有两种,各含有6条染色体,总称为“楞纳氏复组”
(Renner’s complex)。这个种的两个复组分别命名为gaudens和
行测验,获得表6-5结果:
表6-5 玉米T1-2a易位断点与1号、2号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测验结果
测交组合 原组合
单交换I 单交换II
双交换
总数
++T brft +ft br+T ++t brfT +fT br+t
[课件]毒理学基础第6章(2)蓄积毒作用PPT
慢性毒性试验 年龄:大鼠 50~70g 狗 <8月 小鼠 初断乳 数量:小动物≥40 大动物≥8 性别:雌雄各半
(3)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级和饲养环境
应选择清洁级及以上等级动物 动物室:清洁、温度22oC±3,湿度30-70%,人工 控 制昼夜交替 笼具:大小适中、动物能自由活动 饲料:营养合理 饮用水:清洁、充足
1)血液学检查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凝血时间等 2)血液生化检查(针对肝脏、肾脏及相关可能靶部 位选择) 注:一般只需在实际结束后处死动物采血检验 如需在实验过程中采集血样,最大采血量不能 超过总血量的10% 3)尿液
(3)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
1)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 脏器系数(比):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 比值,通常是每100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在不同的年龄期,实验动物各个脏器与体重比值有 一定规律,若化学毒物使某个脏器受损,其比值会发 生变化,是一项灵敏、有效和经济的指标。
毒理学基础第6章(2) 蓄积毒作用
一、概
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述
1.外源性化学物在长期重复染毒时可产生与急性 毒性试验完全不同的毒作用。如:苯 2.动物的衰老可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许多重要疾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
分类
1. 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 2. 亚慢性毒性作用 3. 慢性毒性作用
(一)蓄积作用
化学物进入机体以后,在体内含量变化的 过程。 该方法可确定化学物的半减期,故可作 为检测物质蓄积的方法。 生物学方法:即将多次染毒与一次染毒所 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进行比较,故所测出的 蓄积性不能区分功能蓄积和物质蓄积。
1、蓄积系数法
原理:在一定期限内以低于致死剂量(小于LD50剂 量),每日给予实验动物,直至出现预计的毒性效 应(或死亡)为止,计算达到预计效应的总累积剂 量,求出此累积剂量与一次接触该化学物产生相同 效应的剂量的比值,此比值即为蓄积系数(K值):
遗传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
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
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
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
也称为B染色体。
7.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8.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丝的基本单位,主要由DNA分子与组蛋白八聚体以及H1组蛋白共同形成。
9.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10.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1.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2.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13.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14.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简述:2.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自的遗传学意义?答: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单选题1、近年来发现,肿瘤组织中可能存在可以自我更新、增殖的肿瘤干细胞,这使得肿瘤一旦无法全切便极易复发。
下列关于干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体现了干细胞的全能性B.按发育潜能的大小可把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C.各种干细胞能连续分裂,所以均具有细胞周期D.在生物体内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答案:A分析: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不能体现干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干细胞是动物体内一类分裂分化能力很强的细胞,根据发育潜能大小分为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专能干细胞(神经干细胞),B正确;C、干细胞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C正确;‘D、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但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已分化的细胞可能重新分化,D正确。
故选A。
2、目前科学家较为认可的衰老机制是线粒体学说。
该学说的内容是: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仅会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还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老;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衰老。
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学家发现在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可间接导致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B.在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信息交流C.线粒体合成ATP的能力与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有关,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中D.推测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内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发挥其抗细胞衰老的作用答案:C分析: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χ (G) = 1 G = KνC; χ (G) = 2 G是非空二部图;
������
χ (G) =ν (G) G ⊇ Kν ;
)=3。 (G) ≥ 3 G含有奇圈。
(3)χ(C2n+1 ( 4) χ
(5)四色定理:对任何平面图G,χ
返回 结束
第1节 点染色
注:
3
设π 是G 的一个顶点正常k 染色。令
V i =π-1(i) = { x∈V (G) | π(x) = i } ,(i = 1,2,……, k )。
则π 实际上是对顶点集 V(G) 的一种划分: π = (V1 , V2 ,…… , Vk ),
其中Vi ∩Vj= Ø, ∪Vi =V,且每个Vi 是独立集或空集 (i =
2
设G是一个无环图。G的顶点正常k 染色π 是指 k 种颜色 1, 2, ……, k 对于G的各顶点的一种分配,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顶点 所染颜色不同。
换句话说,G 的顶点正常k 染色π 是一个映射 π : V (G)→{1,2,……, k},
使得π-1(i) 是独立集 或 空集 (i = 1,2,……, k) .
返回 结束
定理
6.2 (Vizing 定理,1964) 设G 是无环非空简单图,则 Δ(G) ≤ χ′(G) ≤ Δ(G) +1。 注: (1)对于有重边的图G,设μ (G)表示G 中边的最大重数,Vizing 实际上证明了一个更一般的结论:Δ(G)≤χ′(G)≤Δ(G)+μ(G)。 (2)Vizing 定理提出了一个分类问题:使χ′(G) = Δ(G) 的简单图称 为第一类图,使χ′(G) = Δ(G) +1的简单图G称为第二类图。 (3)二部图和K2n 都是第一类图;而C2n+1 和K2n+1 是第二类图。 (4)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图属于第一类图,什么样的图属于第 二类图的问题尚未解决。 (5)第二类图较稀少:在ν≤6 的143个连通简单图中仅有8个。 (6)已经知道存在最大度为2,3,4,5 的第二类平面图,但 Vizing (1965)已证明:不存在最大度≥8的第二类平面图。目前尚不知 道是否存在最大度为6或7的第二类平面图。
点色数
设G 是无环边的图,称χ (G)为G的点色数(简称色数)。
χ(G) = min{k |G 是k 色可染的}
k色图(k-chromatic graph)
若χ(G) = k ,则称G为k色图。
返回 结束
第1节 点染色
注:
5
(1)若χ(G)
= k(即G是k 色图),则G中任何点k染色π = (V1 , V2 ,…… , Vk )中每个Vi都是非空的独立集。换言之,G 的色数 是G中点不交的独立集的最小数目。
(2)G的边色数χ ( 3) χ
′(K2n) = 2n − 1= Δ(K2n ) (因完全图 K2n 有2n-1 个边不交 的匹配)
( 4) χ
′(G) ≥ Δ(G)。(设d(v) = Δ(G),则与v关联的Δ(G)条边至 少需Δ(G)种色才能正常染色)。
(5)设
G是二部图,则χ ′(G) = Δ(G)。
例:求Peterson
图的色数。
解:因 Peterson 图G含有奇圈,故不是二部图,因而χ (G) ≥ 3;另一方面, G既不是奇圈又不是完全图,且Δ(G) = 3,
故χ (G) ≤ Δ(G) = 3。因此,χ (G) = 3。
返回 结束
边的k染色 (edge k-coloring)
第2节 边染色
8
非空无环图G 的边k 染色是指k 种颜色 1, 2, ……, k 对E(G)中元 素的一种分配,使得相邻两条边所染颜色不同。 换句话说,G 中边的k 染色是映射 π′: E(G)→{1,2,……, k}, 使得对每个 i ( i = 1,2,……, k ), π′−1 (i) 是匹配或者空集。
Ei =π′−1 (i) = { e∈E(G) |π′(e)= i }, (i =1,2,…, k) , 则G 的一个边k 染色可看成是边集E的一种划分
返回 结问题可以归结为求图的匹配或者独立集。此外, 在许多应用中,人们希望知道: 一个给定的图,它的边集至少能划分成多少个边不交的边 独立集(匹配)? 或它的顶点集至少能划分成多少个点不交的点独立集? 这便是图的边染色和顶点染色问题。
1
返回 结束
第1节 点染色
点的k染色 (vertex k-coloring)
边色数
(edge chromatic number)
正整数χ ′(G) = min{k | G 是边k色可染的}称为G 的边色数。
返回 结束
注: (1)若χ
第2节 边染色
′(G)是G中边不交匹配的最小数目。
10
′(G)=k ,则G 中边的任何k 染色π′= (E1 , E2 ,…… , Ek ) 中每个Ei 都是非空的匹配。
(G) ≤ 4。
返回 结束
第1节 点染色
点染色理论的基本问题:
6
给定图G,确定χ (G)的值。
研究现状:
对一般情况,给出了χ (G)的范围(用G的参数表示); 对某些特殊图类,确定出了χ (G)的确切值。
返回 结束
第1节 点染色
定理
7
6.1.2 (Brooks,1941)
设G 是连通的简单图,且G 既不是奇圈又不是完全图,则 χ (G) ≤ Δ(G)。
注:若令
π′= (E1 , E2 ,…… , Ek ),其中每个Ei 是匹配或空集。
例:
返回 结束
第2节 边染色
边k色可染的 (edge k-colorable) 若存在 G 的一种边正常k 染色,则称G 是边k色可染的。
注:(1)每个无环非空图的边必ε
9
色可染。
(2)若G是边k 色可染的,则对任意l ≥ k , G也是l 色可染的。
1,2,……,k) 。 例:
返回 结束
第1节 点染色
(点 )
4
k色可染的(vertex k-colorable)
若存在G 的一种顶点k染色,则称图G 是点k 色可染的,有时简 称为 k 色可染的或可k 染色的。
注:⑴
每个图G一定是ν(G) 色可染的。 (chromatic number)
⑵若图G是k色可染的, 则对任何正整数m≥k, G也m色可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