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教通】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同步练习: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二历史同步练习第1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新人

教版选修4).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

2.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

A.慎用刑法B.轻徭薄赋

C.完善科举D.重视纳谏

解析:选C。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唐太宗主张军国大政“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旨在防止皇帝一人决策失误的弊端,说明他重视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不符。4.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国家统一与安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C.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2唐太宗练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2唐太宗练习及答案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强化训练人唐太宗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训练:(必做)

一、选择题:

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A李渊 B李世民李建成 D李元吉

2、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

3、右面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

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

文成公主入藏 D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

4、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⑤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

母。”这段话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6、《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

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7、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

A接待各国使者 B专同外国人经商

专门处外宗教问题 D专管中外文的交流

8、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

“水”和“舟”是指

A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9、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

(时间:30分钟,分数: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

答案:C

2.唐太宗的主要施政措施有()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从唐太宗的具体活动的辨析中,不难得出题中所给备选项都符合要求。

答案:D

3.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措施是( )

A.实行三省六部制B.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D.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解析:从生产关系的三个要素看,均田制的实行体现了生产资料的归属,租庸调制的实行体现了产品的如何分配。

答案:D

4.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材料所体现的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治国思想是()

A.治理好国家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具有笼统排外倾向

C.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完整理解题干所给的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朕独爱之如一”和“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的意思,A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历史试题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4

【基础达标练】

1.四位同学围绕“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那么你认同下列谁的观点()

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

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

C.根据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原则,李世民根本无法继承帝位

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解析】选D。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从其所处时代、所具备的历史条件出发,侧重于其对历史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从史实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应对其持肯定态度,故选D。

【特别提醒】正确看待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1)实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2)影响:骨肉相残,增加了政变的血腥;政变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挑战;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上述关于贞观年间的记载不能体现的是()

A.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

B.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C.作者对贞观之治有溢美之意

D.基本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解析】选D。“天下大稔”体现了A;“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等信息体现了B;材料可以看出对贞观之治的赞美,故C正确;D 是对材料的否定,与史实不符,故选D。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测试)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测试)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测试)

1.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善于用人,他在位时重用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故①②③④⑤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2.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这说明唐太宗()

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②认可皇权有限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④重视法制建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即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就应当按照法律办,由可以看出唐太宗重视法治建设,尊重法律的独立性、认可皇权有限,但没有主张法权高于皇权,这也不符合古代中国的史实,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引文主要强调了法律不是我(太宗)一个人的法律,而是天下所有人都应当遵守的(法律)。

3.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文化政策的是( )

答案:D

解析:分析:“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开明、兼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国贵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能反映唐朝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唐朝文化政策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核心信息、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Word版含答案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发生在李世民身上的大事的先后挨次,正确的一组是()

①玄武门之变②被封为秦王③继承皇位

④派李靖统兵出击东突厥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解析】①—626年,②—618年,③—626年玄武门之变之后,④—629年。

【答案】 B

2.唐初战胜东突厥之后,在突厥旧地实行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扦蔽”的政策。下列各项不能表达其意的是()

A.唐对突厥旧地实行了有效管辖

B.唐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C.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进展

D.唐对突厥实行了镇压的政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猎取和解读信息的力量。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对突厥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D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恢复并快速进展,国力增加,史称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解析】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答案】 D

4.(2021·北京质检)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③鼓舞群臣直言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时期的主要史实。题干中前两句话说明唐太宗看到了隋末统治的黑暗,依据“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体现了②③。材料中“朕拨乱反正”是指唐太宗转变隋末的黑暗状态。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唐太宗登基做皇帝之前,曾在长安设立“文学馆”,主要是为了()。

A.收罗人才以扩张政治势力B.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C.适应科举考试发展的需要D.密切同少数民族的交往

2.“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奠定了唐统一全国的基础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3.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是由于()。

A.李斯的不断劝谏B.他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他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他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4.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的主要作用应该是()。

A.满足军费开支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C.灾荒赈济D.维持政府运转开支

5.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促进了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6.唐朝时,回纥首领请开“参天可汗道”,政府应允。关于这条道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通于唐太宗时期B.是唐代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的见证C.为地区间商旅活动提供了方便D.直接导致回纥各部归附唐朝

7.唐朝政府设立的鸿胪寺是()。

A.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B.专门管理科举事务的中央机构

C.专门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D.专门管理外贸事务的官方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教材第12页,本课测评1、唐太宗时期能够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其表现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本课测评2、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的生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习延伸2、赞同后者意见。因为,前者将突厥视为寇盗,并强调其危害性,这种看法充斥着对突厥的蔑视和不平等,只站在大国胜利者的立场解决问题。而后者却是把突厥人看成与中原百姓一样的人民,具有平等、大度、宽容、仁爱的态度,并提出以突厥首领治理突厥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以德治国的政策非常有利于对突厥人的管理,能够更好地稳固唐朝的统治。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7)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7)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课时跟踪检测(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中国著名作家柏杨曾言:“然而,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李世民“夺嫡成功”的关键性事件是( )

A.李渊父子晋阳起兵B.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C.李渊内禅于李世民 D.长安“文学馆”的设立

解析:选 B 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长兄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得知后惊愕但无奈,只好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据此可知B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无关;C项是“夺嫡成功”的结果而非原因。

2.司马光曾谈及唐初名臣裴矩道:“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贞观之初的社会经济得以复兴

B.唐太宗虚怀纳谏

C.唐朝初期吏治清明、学术自由

D.三省六部制发挥了实效

解析:选 B 材料阐述的是唐朝贞观年间出现了直言进谏的现象,这主要得益于唐太宗的虚怀纳谏,故B项正确。A、D两项与进谏、纳谏无关;C项是直言进谏、纳谏现象的影响,而非原因。

3.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解析:选D A项表明韩非子把官吏比喻为治民的“本纲”,认为圣明的君主不是直接管理民众,而是通过管理好官吏去治理国家,要重视吏治;B项强调的是君主道德的重要性;C项表明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强调公正的重要性;以上三者都与“民本”思想无关,均排除。D项表明统治者强调要想让人民耕种不失时,国家的政策就应当精简,让人民休养生息,体现了“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同步练习: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答案

【创新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同步练习: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答案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解析“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项过分强调了唐太宗个人的作用,英雄人物不能单独创造历史。

答案 C

2.《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结合史实进行判断。与吐蕃是和亲而不是册封和互派使者的方式,因此B、C两项错误;当时吐蕃不在唐朝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D项错误。

答案 A

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解析“抚”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更有利于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从而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答案 B

4.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

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3.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5.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6.“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7.“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磬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③设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宽简、制定唐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3、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

①是唐政府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一种方式

②以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

③户籍一般不上报户部,也不承担赋税

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己未年 D.戊午年

5、“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

【人教版选修4】专题1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练习题

【人教版选修4】专题1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练习题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 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 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 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 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2.下图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 唐玄奘西行天竺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

3.“上(唐太宗)谓侍臣曰:‘薛延陀屈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苟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 “存百姓”的思想

B. 虚怀纳谏的胸襟

C. “战而后和”的策略

D. 文德治国的思想

4.唐朝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 羁縻府州

B. 鸿胪寺

C. 安西都护府

D. 宣政院

5.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6.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主要反映出唐太宗()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2、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景象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3、唐太宗对隋亡深有感触,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为此他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①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②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③颁布的法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④完善科举制,扩大选官对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4、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A.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唐太宗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

C.唐太宗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D. 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5、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下列做法能体现该认识的是()

①发动玄武门之变②轻徭薄赋③慎用刑罚④推行均田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某校举办“中国杰出帝王展”活动,下面能够收入唐太宗展板的内容有①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②强调“存百姓”思想,轻徭薄赋③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④创立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高二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第单元第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答案

高二人教版历史同步训练:第单元第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含答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选择题

1.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2.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完善了科举制,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3.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无几,岂有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材料所体现的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治国思想是( )

A.治理好国家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具有笼统排外倾向

C.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

5.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种策略,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东突厥的战争( )

①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②巩固了北方的边防③加速了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联系④限制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修筑驰道,统一文字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2唐太宗练习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2唐太宗练习及答案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强化训练人唐太宗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训练:(必做)

一、选择题:

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A李渊 B李世民李建成 D李元吉

2、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

3、右面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

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

文成公主入藏 D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

4、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⑤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父母。”这段话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6、《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

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7、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

A接待各国使者 B专同外国人经商

专门处外宗教问题 D专管中外文的交流

8、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和“舟”是指

A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9、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一)

一、选择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3、唐太宗时期,十部宫廷音乐中出自天山以南的就有三部,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西突厥

C、吐蕃

D、回纥

4、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这,曰:“安事苦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②唐初远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

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

A、当一代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6、“夫治国犹如栽树,本要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二、阅读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宣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平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目所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材料四:明代思想家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史纲评要》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1)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2)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唐太宗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3)材料四李贽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帮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们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盛唐气象》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贞观政要·论安边》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成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地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贞观政要》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并结合史实说明。

(4)综述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

答案:

一、1、D

2、答案:C

3.答案:B

4. 答案:C

5. 答案:D

6. 答案:C

二、1、(1)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3)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4)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瑶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2、

答案:(1)因果关系。“贞观之治”是在吸取隋亡教训后出现的。

(2)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意图是要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注意总结历史经验。重视用人和纳谏。

(4)封建君主专制。因为大臣的谏或谈必须以君主好恶为转移,君主的意志决定一切。

3、.

答案:(1)为君主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致国危君亡。

(2)用人不拘门第、民族,不避仇怨,唯才是用。

(3)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击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理;任命回绝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人藏。

(4)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他去奢省费,轻摇薄赋,知人善任,民族政策比较开明,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为唐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