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川东北元坝气田须家河组主力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工 区位 于 四川 盆地 东北 部 , 南 为 川 中部 低 缓 构造 带北 部 斜坡 , 东通 南 巴构造 带西 南端 、 北 靠 近 九龙 山背斜 南 端 . 【 r 研 究 区须 家 河 组 地 层 处 于 盆 地内 , 缺 少 山前 相 , 主要 表 现 为 三角洲 相 , 沉 积 物
川东北 元坝气 田须家河 组主 力储层参 数测井精细解释
张 冲 , 谢 润成 h , 朱 涛 , 姚 勇 , 王 喻 , 张 万 茂
( 1 . 成都 理 工大 学 能 源 学院 , 四 川 成都 6 1 0 0 5 9 ;
2 . 成 都理 工 大学 油气 藏地质 及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5 9 )
第2 4卷 第 5 期
Vo 1 . 2 4 No . 5
四川 文理 学 院学报
S i c h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2 0 1 4年 9月
Se p . 2 01 4
摘 要: 以常规测 井和储 层参数岩心 实测资料为基础 , 建立 了储 层物性 参数单参数拟合模型和 多元回 归线
性解释 模型 , 基 于岩 电分析测试 资料建 立 了阿尔奇含 水饱和度 解释模 型, 利 用非线性 B P网络 法 , 构建 了须 家 河组主力储 层各参数精细解释模型. 对 多种储层参数解释 模型进行优 选. 结果表 明非线性 的神 经 网络 解释模 型 与 实际测试资料 吻合性最 高, 能对该地区复杂的致 密储层参数进行准 确解释. 关键词 : 储 层参数 ; 精细解释 ; 元坝气田 ;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差异性分析
D OI :1 0 . 3 8 6 3  ̄ . i s s n . 1 6 7 4—5 0 8 6 . 2 0 1 3 . 0 2 . 0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 S c h o o l o f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E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S i c h ua n 61 0 5 0 0, C h i n a 2 . Ch u a n z h o n g Oi l & Ga s F i e l d , S o u t h we s t Oi l & Ga s F i e l d Co mp a n y, P e t r o C h i n a , S u i n i n g ,S i c h u a n 6 2 9 0 0 0, Ch i n a
Fo r ma t i o n i n No r t he a s t S i c hua n Ba s l ’ n
Zh a ng Ch u n , J i a ng Yu q i a n g , Wa ng Li e n , Xu Ho u we i , Wa n g Me n g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2 0 1 3年 4月 第 3 5卷 第 2期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哆(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钭 替{ I : 崴 缸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作者简介:钱治家,1966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现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矿长。
地址:(635000)四川省达州市南外通达西路278号工行15楼川东北气矿。
电话:(0818)2639718。
E 2mail :qzj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钱治家 钟克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 钱治家等.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天然气工业,2009,29(6):9212. 摘 要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晚三叠世 沉积岩相 孔隙结构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形成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6.003 川东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勘探领域发展较快的新区之一。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目前虽不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但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很好的油气显示,表现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由于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因此,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缺少资料,笔者主要依据地表地质露头剖面取样、少数取心资料以及测井数据[123],对须家河组沉积相、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价,为今后该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川东北马路背须四段储层裂缝预测
须家 河组 主要 发 育 湖 相 与 河 沼相 的陆 相 碎 屑 岩 , 可
划分 为须 五 段 、 须 四段 、 须三 段 、 须 二 段及 须 一 段 共
5个岩 性 段 J 。 须 四段 上 部 为 杂 色 、 深 灰 色砾 状
砂岩 ; 中部黑色泥岩 、 灰色中砂岩互层 , 下部灰色含
马路 背构 造 须家河 组 四段底 界 由马 1断鼻 和 马 2断背斜 组 成 , 主要存 在 北东 向和 北 西 向 2组 断层 ,
它们 是 多期构 造运 动 的结果 。马路 背构造 上 三叠 统
马路 背位 于 通 南 巴构 造 带 涪 阳坝 次 级 构 造 上 ( 图1 ) , 通 南 巴构造 带 位于 四川 盆地 东北 缘 , 米 仓 山 冲断构 造带 位 于 其北 侧 , 东 北侧 为大 巴 山前 缘 弧形 推 覆构 造带 , 南 邻川 中平 缓构 造带 , 北 西与 米仓 山前 缘 凹陷带 相 接 , 东南与通 江凹陷带相 连, 是 古 生 代
第 1 6卷 第 1期
重庆 科技 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2 0 1 4年 2月
川 东北 马 路 背 须 四段储 层 裂 缝预 测
刘聪 颖 梅 梓 陶佳 丽 刘志毅 蔺明阳 罗梦原。
( 1 .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成都 6 1 0 5 0 0 ; 2 . 长庆油田公 司采油三厂 , 银川 7 5 0 0 0 0 ;
3 . 西 南油 气 田分公 司川 中油 气矿 ,四川 遂 宁 6 2 9 0 0 0 )
摘 要: 根据 马路背须 四段 现今 构造特征 , 建立起该地 区的地 质模 型 , 利用数值分 析技术 , 模拟计 算马路背 须四段气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通南 巴为一大 型 背斜构 造 ,位 于 四川 盆地 川东 北 褶 皱 带 的东北 段 ( 图 1 , 见 ) 细分 为 仁 和 场 、 坝 场 、 河 马 路背、 黑池 梁 4个 次级 构造 单元 。 中马路 背构造 位于 其 通 南 巴构造 带 的中部 ,已在 须 四段 和须 二段测 试 获得 工 业气 流 , 以须 四段 为 主要产 层 , 二段 次之 。 并 须
岩, 潮控 三角 洲前缘 沉 积 。须 二 段 以灰 色 、 白色 细一 灰
粗 粒 岩屑 砂岩 、 岩屑 石英 砂 岩 为 主 , 深 灰 色泥 岩 、 夹 碳 质 泥页 岩及 煤线 , 状 河三 角洲前 缘沉 积 ; 辫 通南 巴地 区
1 m , 均 00 5 1 m , 体 上 属 于低 孔 、 渗 O 平 . x0 4 总 低
砂 岩单 层 厚 度 3 2 一 般在 4 1 须 四段储 层 岩 ~ 1m, ~ 5m; 性 以杂色 中砾 岩 、 砾 岩 、 砂 岩 和 中砂 岩为 主 , 隙 砂 粗 孔 度 为 3 %~ . , 均 48 , . 68 平 5 % . 渗透 率 为 ( . 2 00 5 × % 00 ~ . ) 2 5
积 。须 五段 为深灰 色 泥岩 、 黑 色碳 质泥 页岩 、 层 夹 灰 煤 岩 屑砂岩 , 滨浅 湖相沉 积 。 家河 组顶 部 因印支 晚幕 为 须
第 1 8卷 第 4期
盘 昌 林 , 川 东 北 地 区 须 家 河 组 天 然 气成 藏 主控 因 素分 析 等.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凝缩层的归属及成因
3 地 层对 比 与层 位 标 定
地震剖面 的同相轴具有较好 的等时意义 ,通过
2 元 坝 地 区凝 缩 层 特 征
21 岩 性特 征 .
在 元 坝 地 区 ,该 暗 色 泥 岩 段 厚 度 为 2 0~3 0m, 具 有 与上 下 地 层 不 协 调 的 特 征 ,颜 色 上 多 为 深 灰
中部 ,对 应于J『 “ I 西 腰带 子” 1 者 赞 成 后 一 种 观 ”2 。笔 点 ,理 由如 下 。
色 一 黑 色 ,而 其 下 地层 颜 色 均 为浅 灰 色 、灰色 或 灰 白色 ;岩 性 上 为 富 含 有 机 质 的 泥岩 、页岩 夹 粉 砂 岩 、细 砂 岩 ,而 其 下 地 层 均 为 偶 夹 碳 屑 的 较 纯
中 一 粗 粒岩 屑 石英 砂 岩 ,部 分 为细 粒石 英 砂岩 ,泥
及 对 比一 直 存 在 标 准 混乱 、区块 问对 应 关 系 不 明确 的 问题 。其 主要 分歧 在 于元 坝 地 区须 家 河 组 中下 部
巨厚砂 岩段 中所 夹 厚度 为 2 0~3 色泥 岩段 ( 称 0m暗 又 凝 缩层 ) 的归 属 问题 。对 此 ,一种 观 点认 为应 划 入 须 家 河 组 须 三段 ( 以下 简 称 “ 须 段 ” ) ,另 一 种 观 点 则 认 为 应 划入 须 家河 组 须 二 段 ( 以下简称 “ 须二段 ”)
砂泥 比的明显降低和含煤线 的明显增加进行 区分。
1 通 南 巴地 区 . 2 通 南 巴 地 区 地 层 划 分 方 案 和 元 坝 地 区 基 本 一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3一l 8 修 订 日期 :2 1 0 0 0— 5—1 0
均值 为 9 .A I 6 P ;电阻率值最 高为 1 2 . n・ ,最 8 80 i 7 9 n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周霞;王威;杜红权;王涛【摘要】综合运用古水流法、岩矿分析法及重矿物法3类物源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四段沉积期的物源方向进行分析,恢复了各物源区母岩性质.通过对研究区及周缘露头须四段古水流方向、砂岩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重矿物组合和重矿物ZTR指数等资料的研究表明,须四段沉积期川东北地区各个区块具有不同的物源方向:元坝西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龙门山造山带,母岩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次为硅质岩,少量低级变质岩;通南巴地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米仓山-北大巴山造山带,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次为火山岩,少量的低-中高级变质岩;元坝东部沉积物可能来自大巴山东缘,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次为低级变质岩,以富含长石为特征;元坝中部呈混合物源的特征.根据物源分析、沉积环境、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将须四段沉积期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河道砂体全区发育.【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7页(P443-449)【关键词】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辫状河三角洲【作者】周霞;王威;杜红权;王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研究院,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研究院,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研究院,成都61004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2012年以来,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以下简称须四段)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多口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
由于川东北地区须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多个造山带相互作用,具有多物源、物源变化明显的特点。
前人对龙门山造山带、东北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对研究区的影响范围及不同物源区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勘探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大区域进行精细研究。
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高产机制
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高产机制王威;林良彪【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7(037)012【摘要】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高产、稳产、不含水、可动用程度高”的开发特点.为推进其所属通南巴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的勘探工作,基于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从烃源岩、储集体、断裂输导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马路背地区须二段气藏的高产稳产机制.结果表明:①海、陆相优质烃源岩双重供烃,提供了天然气的资源保障,是该气藏形成的基础;②规模网状裂缝与大面积致密储层叠加形成网状有效储渗体,为天然气的赋存提供了场所,是该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③断裂输导体系有效沟通深层海相烃源与陆相网状有效储渗体,是该气藏形成的关键.结论认为:考虑到通南巴构造带总体表现为一个被断层切割复杂化的大型特殊构造,类似于马路背的构造成排成带分布,因而寻找在烃源岩、储集体、断裂输导体系等方面与马路背须二段气藏类似的气藏,是该构造带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总页数】7页(P11-17)【作者】王威;林良彪【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 [J], 王莹;张克银;甘其刚;周文;熊亮;魏力民;史洪亮2.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J], 毕亦巍;张昌民3.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 [J], 杜红权;王威;时志强;谈健康;曹环宇;殷雪峰4.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J], 孙海涛;钟大康;王威;王爱;杨烁;杜红权;唐自成;周志恒5.致密砂岩裂缝测井识别特色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J], 刘志远;李浩;武清钊;南泽宇;苏俊磊;金武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郭旭升;郭彤【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3)003【摘要】勘探和研究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中浅层已经成为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藏条件优越、气源充足,而储层发育是控制气藏分布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须家河组储层岩性特征、岩石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和成岩作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指出沉积相是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成岩作用和构造裂隙作用对储层发育有重要影响,元坝西北部须二段发育大型相控型孔隙砂岩储层,物性较好,是川东北中浅层将来增储的主要地区.【总页数】8页(P27-34)【作者】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郭旭升;郭彤【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北京朝阳100029;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元坝气藏须家河组三段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J], 王浩;周文;张冲2.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余承玲;刘家铎;孟万斌;王峻3.川西坳陷中部须家河组五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J], 林小兵;刘莉萍;田景春;彭顺风;杨辰雨;苏林4.四川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J], 冯明石;刘家铎;孟万斌;王峻;张翔;冯艳红5.川中东北部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J], 蒋银帅;徐国盛;曹竣锋;朱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其 中 以单 晶石英 及 钾 长石 为 主 , 少量 多晶 石英 及 含 斜 长石 。川 东北 地 区石 英含 量 为 6 .0 7 % ̄8 . %, 7 92 0
束 了 自震 旦纪 以来 大 规模 海 域分 布 的历 史 , 提斯 特
收 稿 日期 : 0 1 0 — 5 修 回 日期 :0 1 O — O 21- 5 0 ; 2 1一 7 2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阔 ,9 5年生 , , 江 大学 在 读 硕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储 层 沉 积学 。地 址 :4 4 2 ) 李 18 男 长 研 (30 3 湖北 省 荆 州 市 南 环 路 1号 长 江 大 学
关键词 : 储层特征 ; 隙结构 ; 家河组 ; 东北地 区 孔 须 川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3 T l 2 2 文献标志码 : A
0 引 言
川 东 北 地 区上 三 叠 统 须 家河 组 油气 勘 探 持 续 多年 , 因埋 藏 深度 大 、 井 资料 少 、 层 致 密 、 气 钻 储 油
川东北地 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 究
李 阔 , 韬 潘 磊 曾 ,
(. 江大 学油 气资源与勘探技 术教 育部重 点实验 室; . 1 长 2中国石 化勘探 南方分公 司 )
摘 要 : 通过钻 井取 心和露 头采样 测试 、 石 薄片分析及 扫描 电镜 分析等 手段 , 岩 对川 东北地 区须 家河组的 储层 岩石 学特征 、 层 空间类 型 、 岩作 用类 型 、 隙结 构及孔 隙类型等进 行 了深入 分 析 。结果 表 明 : 储 成 孔 川 东北地 区须 家河组储 层砂 岩 以 中一 细粒 为主 , 分成 熟度较低 , 构成 熟度 中等 ; 集 空 间主要 为残余原 成 结 储 生粒 间孔 隙、 生溶蚀孔 隙和 裂缝 , 隙结构 以 小孔 、 次 孔 细喉 型为主 。研 究 区孔渗 较低 , 为典 型的低 孔 、 低渗 至特低 孔 、 特低 渗储层 。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层序特征
1 地质 背 景
川 东北 前 陆盆 地 位 于 四川 盆 地 北 东 部 的 米仓
山一 巴 山 弧 形 构 造 带 前 缘 , 四川 前 陆 盆 地 的 重 要 大 属
俯 冲 带 的 前 陆 盆 地 ( c isn 1 7 ; ln a d Di n o , 9 4 Al n k e
郑荣 ¨, 如凯 戴 ¨, 红 ¨, 亮 才 朱 , 朝成 高 灿 翟文
1 )成都 理工 大学“ 气藏地 质及 开发工 程” 油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成都 ,1 0 9 605 ;
2 )中国石油 勘探开 发研究 院油 气储层 重点 实验室 , 京 ,0 0 3 北 1 0 8
内容 提 要 : 据 层 序 界 面识 别 和沉 积 序列 综 合 分 析 , 川 东 北 地 区须 家河 组 划 分 为 2个 超长 期 和 5 长期 基 根 将 个 准 面旋 回层 序 。此 二 个 级别 的层 序 结 构 和 演 化 序 列 , 为 清 晰 地 反 映 了 J 东 北 前 陆 盆 地 晚 三 叠 世 须 家 河 期 盆 山 较 I i
维普资讯
地
8
质
学
报
A TA G OL GI A S N c C E O C I A
V12 o o8 . N . 8
Au g. 200 8
川 东北 类前 陆盆地 须 家 河组 盆一 山耦 合 过 程 的 沉 积一 序 特 征 层
Ho w o ,9 6 , 国 内外 的压 性 盆 地 分 类 位置 me o d 1 8 ) 在
中 , 列 为 特 殊 成 因 类 型 的 “ 一 前 陆 盆 地 ” “ 国 被 C型 、中
型盆地 ” “ 陆类盆 地 ” “ 前 陆盆地 ” ( 志立 、前 和 类 等 罗 等 ,9 5 陈发 景 等 , 9 6 孙 肇 才 , 9 8 刘 树根 等 , 19 ; 19 ; 19 ; 2 0 ) 本文采 用陈发 景教授 的“ 05 , 类前 陆盆地 ” 观点对 其进行 描述 。四川 类 前 陆盆 地 的 盆一 山耦 合 系统 和 构造一 沉积格 局 , 主要 受 3 次 系统控 制 ( 和甫等 , 个 刘 2 0 ) 分别是 : 00 , ①龙 门山前 陆 褶 皱 冲断 带及 川 西类 前陆盆地 次 系统 ; 大 巴山前 陆褶 皱 冲 断带 及 川 东 ② I 北 类前 陆盆地 次系 统 ; ③雪 峰 山前 陆褶 皱 冲断 带与
川东北地区须四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须四段时期 , 川东北元坝一通南巴地区呈现 3 个不
同方向的物源 , 主要发育元坝西部、 通南巴和元坝东部 3
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 区内砂体叠置连片发育 ( 图 2 ) 。元坝西部以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微相为主 , 沉积物 主要来 自龙门山褶皱带, 为一套碳酸盐岩 , 近物源供给充
业气流 , 表明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 由于多物源影响 , 储层特征差异大 , 储层控制 因素不明确。因 此利 用岩芯、 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须四段储层特征及控制 因素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元坝西部储 层岩 性 主要 为钙屑 砂砾 岩 和 钙屑 砂 岩 , 通 南 巴地 区储 层岩 性 主要 为 石英 砂砾 岩 和岩 屑砂 岩 , 元坝 东
关键词 : 川东北地 区: 须家河组四段: 储层特征; 储层控制因素 中 图分类 号 : T E l 1 2 . 2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5 7 1 6 ( 2 0 1 7 ) 1 2 — 0 0 3 3 — 0 4
近 年来 随 着勘 探 力 度 的加 大 , 在川 东北 地 区须 四
物源的控制 , 储层条件复杂 , 储层控制 因素不明确 , 制 约了有效储层的预测和评价及后期的勘探部署。本文
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n , 利用岩芯 、 薄片及分析化验 资料 详细分析 了不 同类型储层 的特征及发育 主控 因 素, 以期对后期的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1 地 质概 况
为沉积岩、 次为火山岩, 区内广泛发育石英砂砾岩和岩屑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9 — 2 9 修回 日期 : 2 0 l 7 一 l O 一 1 0
钙屑砂岩 : 碎屑组分 以沉积岩 ( 碳 酸盐岩) 岩屑为 主, 含量分布在 4 1 . 7 % ̄8 6 . 3 %, 平 均为 5 1 . O %; 石英次 之, 含量 分 布 在 1 1 . 0 % ̄7 1 . 1 %, 平 均为 4 1 . 8 %; 长 石 含 量低 , 分布在 0 %~3 . 2 %之间 , 平均为 1 . 7 %。胶结物主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第36卷第2期2024年3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2Mar.2024收稿日期:2023-02-14;修回日期:2023-03-15;网络发表日期:2023-11-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富火山岩岩屑砂砾岩储层中沸石类自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溶蚀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编号:41872145)资助。
第一作者:薄尚尚(1999—),男,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
地址:(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82号。
Email :************************* 。
通信作者:孙国强(1977—),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构造地质学及石油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2-0099-14DOI :10.12108/yxyqc.20240210引用:薄尚尚,田继先,李曜良,等.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J ].岩性油气藏,2024,36(2):99-112.Cite :BO Shangshang ,TIAN Jixian ,LI Yaoliang ,et al.Provenance analysis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Si ‐chuan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2):99-112.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薄尚尚1,2,田继先3,李曜良1,王晔桐1,2,王昊1,2,孙国强1(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
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层序地层
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层序地层的报告,600字
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层序地层位于我国西北,是我国重要的胜火山主体结构和拉新地质构造系统的延伸部分。
它主要表现为海相、古陆相、湖相、风化相、扇三角洲相和泥相等层序构造,其地质特征和形成机理对对解释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从地层的构成来看,须家河组的地层由海相、古陆相、湖相、风化相、扇三角洲相和泥相组成,其中海相层序占主要比例,古陆相层序也较丰富,但湖相层序最为稀少。
海相层序主要由灰白色粉砂岩和细粒砂岩组成,这些岩石多呈排列性结构,具有均质性;古陆相层序中包括大量二叠系过渡沉积岩、泥岩、砂岩和石灰岩,其中大量的沉积岩提供了关于须家河组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风化相表现为浅海环境下的风化地层,如以砂质扇状砂岩为主的扇三角洲层序;湖相层序以砂和泥岩为主,是湖盆沉积的重要层序;泥相层序主要以粘土质泥岩为特征,以粘土质沉积环境较深的湖沼系统为特征。
根据沉积环境的不同,须家河组地层也可以分为海域沉积层序、深海沉积层序、中深海沉积层序、湖沼沉积层序和陆地风化层序等5类。
海域沉积层序主要以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主要由海洋环境控制;深海沉积层序以纯粉砂岩和细砂岩构成,这些岩石沉积环境深海深度;中深海沉积层序以碎屑岩、泥岩、砂岩和石灰岩组成;湖沼沉积层序以砂和泥岩为主,反映出湖沼沉积环境;陆地风化层序以砂质扇状砂岩构成,反映出古老的内海环境。
综上所述,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陆相层序以海相、古陆相、湖相、风化相、扇三角洲相和泥相为主要特征,它反映了该区域古老的拉新地质构造历史,为探讨该区构造演化和重要矿产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钱治家;钟克修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9(029)006
【摘要】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巳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铡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辨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钱治家;钟克修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特征 [J], 杨磊;张健飞;江喻
2.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 [J], 周霞;王威;杜红权;王涛
3.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J], 李阔;曾韬;潘磊
4.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古地理与聚煤规律 [J], 杨光荣
5.川北广元须家河组一段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J], 谢小平;李姝臻;鲁宁;王永栋;席书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唐群英;吴军;陈杰;谢丹;许绵【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年(卷),期】2011(010)032【摘要】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裂缝的综合影响,其中三角洲相中的分流河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但是成岩作用早期的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使孔渗变差的主要原因,但绿泥石衬边胶结物对于部分孔喉的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裂缝的发育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因此川东北地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总页数】3页(P7-8,66)【作者】唐群英;吴军;陈杰;谢丹;许绵【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荆州 434023;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甘肃敦煌 736200;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甘肃敦煌 736200;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甘肃敦煌 736200;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甘肃敦煌 736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普光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J], 何超红;杨辉廷2.川东北普光3011-5井须家河组黏土矿物及胶结物特征 [J], 颜其彬;陈培元;杨辉廷;黄德明;彭小娇3.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特征描述 [J], 唐群英;尹太举;路遥;蔡文;吴军;任强燕4.川东北MLB地区须家河组须四段储层特征研究 [J], 程陈;刘成川;罗顺社;邓刚5.川东北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储层特征及成因 [J], 黄仁春;刘若冰;刘明;曹环宇;宿赛;杜红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北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_岩相古地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 :P539. 2
文献标识码 :A
川东北前陆盆地位于米仓山2大巴山山脉的前 缘地带 ,地理上属于四川盆地北部和东北部的中 、高 山区 ,东起城口 、开县一线 ,西至广元 、剑阁 、盐亭一 线 ,北至南江 、万源 , 南抵达川 、营山等地 , 面积约 50 ,000km2 。该盆地以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沉 积基底 ,其上依次充填有上三叠统卡尼克阶马鞍塘 组和诺利克阶 —瑞替克阶小塘子组海相地层 、须家 河组陆相煤系地层 ,下 —中侏罗统下部暗色细碎屑 岩和碳酸盐岩地层 ,以及中侏罗统上部 —古近系的 陆相红色地层 。
三角洲或浅湖薄层暗色泥页岩 、粉砂岩以及薄煤层 和煤线组成加积 →退积序列 ,中 、下部夹有远砂坝和 河口坝微相的透镜状粉 —细砂岩 。其中 LSC1 下降 期 (须二段后期) 继承了其上升期 (须二段前期) 的辫 状河三角洲沉积 ,仍发育粒度较粗的三角洲前缘沉 积为主 ,进入 LSC2 层序 (须三段时期) ,则明显表现 为沉积物粒度变细的湖相沉积占优势 。在盆地的边 缘 ,虽然主体仍以发育三角洲平原为主 ,但也出现了 泥质明显增多而砂质减少的变化趋势 。
在 SLSC1 上升半旋回晚期 ,即 LSC1 下降半旋回 和 LSC2 上升半旋回时期 (即须二段“腰带子”至须三 段中上部碳质泥页岩和煤层段沉积阶段) ,在川东北 前陆盆地主要表现为基准面上升幅度逐渐加大 ,沉 积物供给量由大于向接近或略低于新增可容纳空间 递减 。由反映连续湖进过程的沼泽化分流间湾 、前
2005 年 (3)
川东北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2岩相古地理特征
41
在 SLSC1 上升半旋回早期 ,即 LSC1 上升半旋回 时期 (即须二段底界面至“腰带子”沉积阶段) ,基准 面上升缓慢 、沉积物供给量远大于有限的新增可容 纳空间 。在川东北前陆盆地主要表现为由辫状河三 角洲平原 —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含砾中 —粗粒砂岩和 中 —细粒砂岩组成 ,间夹分流间沼泽或分流间湾暗 色薄层泥岩 、粉砂岩和煤线 ,具向上略趋加深 、变细 和泥碳质组分增多的进积 →加积序列 。在米仓山2 大巴山前缘的宣汉七里峡 、万源固军坝和石冠寺 、通 江平溪 、南江阮家湾以及广元千佛崖等地 ,均发育有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 ,大多数砂体呈相 互叠置的透镜状 ,砂体内大型斜层理和底冲刷构造 非常发育 ,或砂体间往往夹有薄层状废弃河道泥岩 和粉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岩中含大量植物树干化石 和薄煤层 ,形成特征的煤系地层组合 。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建模及综合评价的开题报告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建模及综合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特性的认识和研究越来越重要。
包界地区是中国西北的一个重要油气区域,但该地区储层特性较为复杂,针对该地区储层的建模和评价研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本研究选取该地区的须家河组储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建立不同的储层模型,综合评价储层的物性和流动性,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1. 实现对须家河组储层的地质建模,包括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岩性组合等方面的描述和模拟。
2. 进行储层物性模拟,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物理特征参数。
3. 开展储层流动性分析,研究储层的渗流特性和水驱动力。
4. 综合评价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潜力,提出对应的油气勘探和生产建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地质建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地震资料、井位、岩心、测井等,建立地层结构模型,识别不同的岩性等。
2. 物性模拟:基于地质建模,利用计算机建立三维储层模型,进行物性模拟,得出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参数。
3. 流动性分析:基于储层物性参数,采用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储层的渗流特性和水驱动力,进一步分析储层的剩余油分布、水驱替率等问题。
4. 综合评价:结合地质建模和物性模拟等结果,综合评价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潜力,提出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建议。
四、预期成果1. 完成须家河组储层的地质建模和物性模拟,并得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基本物性参数。
2. 研究储层的渗流特性和驱动力,得到剩余油分布、水驱替率等数据。
3. 综合评价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潜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五、研究进度本研究已经完成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地质资料的收集,目前已进入物性模拟和流动性分析阶段。
六、研究意义通过对须家河组储层的建模和评价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储层特性和勘探开发潜力,在开展油气勘探和生产管理工作中,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本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储层建模和评价研究。
双探108井须家河组钻井总结
双探108井须家河组钻井总结双探108井须家河组钻井总结1须家河组地层基本情况双探108井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北部地区双鱼石南三维双鱼石~河湾场构造带云集潜伏构造局部构造高点,测线位置位于双鱼石南三维inline1950、crossline1010交点附近。
主要钻遇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如图 1.1),其中须家河组位于三叠系上统,与上部自流井组及下部雷口坡组整合接触,属于一套内陆湖相碎屑岩沉积,垂厚1450.00m,岩性以砂岩、泥页岩为主,预测压力系数 1.50,断层不发育,主要潜在风险为防塌、防漏、防喷。
图 1.1双探108井岩性预测综合柱状图须家河组底界构造的总体构造格局与地面构造基本一致,总体为北高南低、北陡南缓的单斜,断裂不发育,构造形态简单(图 1.2)。
双探108井须家河组钻井总结图 1.2双探108井inLine1950测线叠前时间偏移剖面2双探108井须家河钻井情况双探108井于2月21日17:00采用牙轮钻头四开(四开开钻井深3242.30m,须家河组为主要钻遇开次),截至3月20日8:00累计进尺773.7m,共计四趟钻(不含钻塞),纯钻385.75h,平均机速2.01m/h (如下表2.1),主要钻遇须四段、须三段、须二段(未完)。
表 2.1四开单趟进尺机速对比趟数起始井深m 结束井深m进尺m机速m/h钻遇地层BHA简述132483384.34136.34 2.11须四段PDC+直螺杆23384.343389 4.66 1.04须四段牙轮常规333893904515 1.95须四/须三/须二PDC+直螺杆43904未出井//须二复合+1.25°单弯单扶第一趟钻:本趟钻采用“PDC+直螺杆”于3月22日12:00入井,具体钻具组合:Φ241.3mm万吉PDC钻头×0.25m +Φ197.0mm直螺杆(无扶)×8.17m+Φ168mm回压阀×0.50m+Φ168mm定向接头×0.83m+Φ165.10mm无磁钻铤1根×9.44m+Φ240mm扶正器×1.25m+Φ168.28mm钻铤18根×166.84m+Φ165.1mm随钻震击器×9.73m+Φ139.7mm加重钻杆×28.49m+Φ168mm转换接头(扣型NC50*DS50)×0.81m+Φ127mm斜坡钻杆30根×288.56m+Φ177.8mm转(扣型DS50*DS55)×0.77m+Φ139.7mm斜坡钻杆(钟摆组合)钻头信息:型号WS506SH,厂家万吉,新度100%;喷嘴17.46mm*9钻井参数:钻压70-100KN,转速30-80rpm,排量33-35L/s,立压18-20MPa,扭矩7-10KN.m 使用情况:本趟钻采用钟摆钻具组合,主要钻遇须四段,鉴于防斜打直需要,未能完全释放钻井参数,进尺136.34m,钻进机速为2.11m/h,出井情况见图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成文中参阅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公司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 — 侏罗系沉积与层序地层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李爱国,李海涛,等. 川西南部须家河组气藏勘
1 川东北须家河组油气地质特征
川东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须 一段、须三段,现分别进行描述。
须一段:主要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的黑色 页岩与褐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夹深 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
须三段:含大量的煤层和煤线,上部为黑色页 岩与灰色中 — 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不等厚 互层,中部以灰色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夹黑色页岩, 下部为黑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不等厚 互层,间夹簿煤层,底部为灰黑色页岩。
Natural Gas Supply Safety and Govern⁃ ment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Construc⁃ tion
By YANG Lei, LIN Tian, DU Xu-chang and WANG Liang-jin Abstract: Natural gas supply safet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na⁃ tional energy safety. Not only government, but also all sections for natural gas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and even the customers have responsibilities to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gas supply disruptions. Taking Sichuan and Chongqing area as an ex⁃ ample, we analyzed the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of gas supply safety. Moreover, to actually guarantee gas supply safety, govern⁃ ment should implement a series of measures, including regulatory authorities on gas supply safety, mak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 tions and speeding up gas pricing reform and so on. Key Words: natural gas, supply safety,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 itie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探开发评价[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 31(1):1- 4. [2] 古俊林,郑荣才,罗平,等. 川西坳陷中 — 南段须家河 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31(3):282-290. [3] 谢继容,张健,唐大海,等.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有 利勘探区带与目标优选评价研究[R]. 成都:中国石油西 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06. [4] 李耀华.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J]. 天然气工业,2003,23(增刊):6-9. [5] 李耀华,李宗银,李红亮,等.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圈 闭评价[J]. 天然气工业,2005,25(增刊): 10-13. [6] 张庄,曾伟. 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6):13-16. [7] 陈义才,蒋裕强,郭贵安,等.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 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 (2):57-60. [8] 乐绍东. AVA 裂缝检测技术在川西 JM 构造的应用[J]. 天 然气工业,2004,24(4):22-24. [9] 甘其刚,高志平. 宽方位 AVA 裂缝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J]. 天然气工业,2005,25(5):42-43. [10] 何又雄,钟庆良. 地震波衰减属性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J]. 江汉石油科技,2007,17(3):9-11.
天然气技术/ 17
第4卷
肖继林,等: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第3期
该层反射呈弱振幅及双波峰现象。从工区的相位检 测平面图可以看出,马 101 井打在了分支河道上。在 相位检测平面图上,河道的存在以红蓝色的条带来 表示,从图中可见有两个河道系统 (图 2)。
发育而且富含气时,地震波中高频能量的衰减要比 低频能量的衰减大。通过提取度量高频端能量衰减 程度的衰减梯度属性,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储层的流 体属性 。 [10]
天然气技术·勘探与开发
2010 年
较好的对应关系(图 4)。
种方法得到的异常应该可靠。
3 结论
用 AVA 梯度和频谱成像衰减属性中的衰减梯度 在该地区须家河组底段进行油气预测能够取到较好 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砂体 — 有利储层的思 路,先用频谱相位反演预测出有利河道砂体的分布 范围,然后对其进行吸收衰减属性和 AVA 梯度反 演,最后在砂体内部分析出有利储层位置,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2.2 频谱成像衰减属性
理论研究表明,与致密的地质体相比,当地质 体中含流体如油、气或水时,会引起地震波的散射 和地震能量的衰减。实验证明,当储层中孔隙比较
工区内目的层段主要有 2 个,分别为须一段和须 四段,须一段和须三段为海陆过渡相层序,须四 段 — 须五段为陆相层序,岩性比较复杂。本次研究 就以须一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进行油气检测,相 对于其它层位须一段的沉积相对简单。
须家河组底段以砂泥岩交互为主,因为岩性相 对较纯,砂泥分得较开,另外工区断,认为衰减梯度属性在几个属性中与油气对应关 系最好。因此,最终选择衰减属性来进行油气检测。
对过马 101 井进行 AVA 梯度和衰减梯度提取发 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AVA 梯度低值部位(红黄 色)和衰减梯度的低值部位相一致,这都与马 101 井 须家河组底含气储层相对应(图 3)。
图 4 须家河组底段 AVA 梯度平面图
对研究区进行须家河组底层内衰减梯度属性的 提取,蓝绿色表示高衰减,即有利部位。蓝绿色部 分对应于相位检测平面图中河道沉积的位置,这样 就可以了解河道的有利储层段(图 5)。
图 5 须家河组底段衰减梯度平面图
通过图 4、图 5,可以大致了解本工区河道的分 布与物源的来向,衰减梯度平面图比较清楚地反映 出工区河道的分布形态,由几个分枝河道合并成一 个大的河道,从工区的南边流出区外,且这两张平 面图对油气的检测吻合性较好。马 101 井都打在了这 两种属性反演成果的有利部位。
2010 年 第 4 卷·第 3 期
文章编号:1673-9035(2010)03-0017-03
天然气技术
Natural Gas Technology
Vol.4,No.3
Jun.2010
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肖继林 胡伟光 肖 伟 赵卓男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对马路背地区的沉积特征研究后,根据多次的 油气预测经验,拟采用 AVA(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和 频谱成像衰减属性这两种方法来研究须家河组底段 含油气情况。
2.1 AVA(振幅随炮检距变化)
AVA 分析是研究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 。 [8-9] AVA 梯度与截距,能较好地反映储层流体特征相关 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在储层分布范围内的低的 AVA 梯度值往往与所含的流体性质有关,尤其是在存在 有裂缝方向发育的储层内。这就是说,对于岩石储 集层,孔隙空间含流体或不含流体,其地震波的振 幅衰减特征是不一样的。同样,如果储层内含流体 的裂缝方向发育(一组或多组方向),地震波的振幅 在裂缝方向要比在裂缝法向方向衰减得慢。也就是 说,在裂缝法向方向,地震波的振幅衰减最大。
图 3 过马 101 井衰减梯度剖面图
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底段层内进行 AVA 梯度属性 提取后发现,马 101 井位于梯度低值区内,且这样的 低值异常区在工区内有几个,这为以后的井位论证 提供了依据。低值区与裂缝 — 孔隙型含气储层具有
18 /Natural Gas Technology
总第 21 期
摘 要 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陆相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沉积微相变化大,有效储层的分布受多重因素
联合控制,识别难度大,造成该地区油气勘探进程缓慢。利用现有储层预测的成熟技术手段,采用 AVA 梯度和吸
收衰减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进行反演,得出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底部储层以河道沉积的砂
体作为储集体,且裂缝较为发育,为裂缝 — 孔隙型含气储层的结论。
(编辑:胡应富)
天然气技术/ 19
ABSTRACTS AND AUTHORS
Review on 2009 Global Gas Supply and Demand
By QIN Yuan, WANG Bei, HU Ao-lin, CHEN Xiao-ying and LUO Xuan-yu Abstract: This is a survey on global gas reserve, output, consump⁃ tion, price and trade in 2009. In 2009, strongly affected by world⁃ wide financial crisis, an historic recession in natural gas marketed production. In parallel with shrinking gas consumption of Industri⁃ alized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gas trade returns to the 2006’s lev⁃ el. Meanwhile, international gas price slumped to the level of early 21st century. Whil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some highlights oc⁃ curred in 2009 global gas Industry despite the global poor econom⁃ ic context, such as estimated gas proved reserves in 2009 recorded the highest growth in past 6 years and international LNG trade keep a sustainable expansion and so on. Key Words: natural gas, supply and demand, reserves, output,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