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复习题2
区域大地构造49个复习知识点
区域大地构造49个复习知识点1.区域大地构造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区别和联系(1)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全球岩石圈形成、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2)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进行区域地质特征总结、区域地壳岩石圈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因此区域大地构造学不仅工作范围局限,而且侧重于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
(3)大地构造学侧重于理论分析与建立,具有探索性。
(4)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学科。
首先,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需要先进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第二,大地构造学需要区域构造的研究成果。
只有找出地球岩石圈不同区域的共性与差别,才能将岩石圈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分析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性,建立全球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的模式。
因此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环节。
2.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中国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历史一构造分析法、将今论古法、构造类比法3.历史-构造分析法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是物质运动在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它们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岩石圈组成和结构就是研究大地构造的基本方法,即历史-构造分析法或称地质历史分析法。
1.沉积特征分析2.岩浆活动分析3.构造变动分析4.变质作用分析5.成矿作用分析6.地球物理分4.地质建造泛指在地壳发展的某一阶段,在特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共生组合。
按岩石成因类型地质建造可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三大类;按大地构造类型则可区分为: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等。
地质建造反映特定的地质环境,有重要实用意义5.地球的圈层结构、大陆岩石圈的圈层结构大陆岩石圈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层圈:1.上地壳:由盖层和结晶基岩层两部分组成。
2.中地壳3.下地壳4.莫霍面也是一个过渡层6.地球构造活动的韵律性马宗晋等以不同的时间尺度韵律性的代表性事件为参考,划分出长韵律、中韵律、短韵律和微韵律四个层次,十二个韵律级别。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A 中型、小型构造B 小型、微型构造C 大型、中型构造D 巨型、大型构造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C ab 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D 交面线理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2、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和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自然地质学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一、大地构造学:
1.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组成、形成及演化、外动力影响和活动
等一系列过程的地质学分支。
它的对象和方法都是独特的,是物理地质学的基础学科。
2. 大地构造学具有推理和解释生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地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地层的变形、堆积盆地的演化以及活动构造的变形机理,以及活动构造的年龄、全程动力学状态等。
3. 大地构造学也对地质资源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它提供了针对找矿目标的形态特征、地表表现和深部结构信息,可为挖掘矿产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证据和信息来源。
二、成矿学:
1. 成矿学是研究形成矿床的物质条件、时间背景及其关联现象的地质学分支,为寻找、开发矿床提供基础性研究支持。
2. 成矿学分为原始地球化学、热液成因作用及其关联痕迹、成矿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有效地质因素等三个方面。
3. 成矿学要求我们加深对成矿物质组成、构成、形态、形成及演化机理的认识,以及探明矿产形成的物质条件,以及对形成矿床的时间环境的阐述,从而为我们探明地质过程及解释不同类型矿床奠定理论基础。
大地构造试卷共5套答案
大地构造试卷一一.填空题1优地槽2伸展变形3汇聚板块边缘4归并,交接,包容,重叠二,判断题1错2.对3错4.对5.对三.名词解释1海沟: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多米。
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米)的沟槽。
2弧前盆地:亦称外弧凹槽或岛弧—海沟间隙盆地。
它分布在海沟斜坡折点和岩浆弧的前锋之间。
靠近俯冲带一侧常发育挤压褶皱和逆冲断层,靠岩浆弧一侧可以出现正断层。
3 转换断层: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
4. 地台:地台是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
5. 变质双带:在日本或环太平洋的许多地区,常存在发育良好的分别由高压变质带和低压变质带组成的变质带组合,称为变质双带。
6.岩石圈:地球上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厚约60~120km的坚硬岩石圈,为地震波的高速带。
7.莫霍面:莫霍面的位置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8.中央构造带:中央地沟带亦称“大地沟带”、“中央构造带”。
横断日本本州中部的断层地沟带。
西缘为丝鱼川—静冈构造线(又称为系鱼川—静冈构造线)。
北至新澙县,南至爱知县的滨松,全长250公里,大致南北向,呈S形。
东缘由于第四纪火山喷出物的覆盖,界线不明确。
9.。
大洋中脊:中洋脊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岭。
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10.蛇绿岩套: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选择题1.B2.C3.B4.C5.C五.简答题1.海底扩张的证据:海底岩石比较年轻,不超过2亿年;年龄比较接近的岩层在大洋中脊的两侧对称分布;古老的岩层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海沟处,大洋中脊处的岩石最年轻。
2. 壳均衡说(Isostasy)是按照阿基米德原理(轻物质漂浮于液态重物质之上,力求达到均衡的现象),用以解释地壳运动原因的一种假说。
高二地理总复习练习题
高二地理总复习练习题1. 以下是一些高二地理总复习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
1.1 大陆漂移理论是由谁提出的?1.2 什么是地壳构造?1.3 描述地球内部结构的层次是什么?1.4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是什么?1.5 给出地球表面的实际海陆分布图。
1.6 描述板块运动的三种类型。
1.7 如何解释地震的发生?1.8 什么是火山?它是如何形成的?1.9 大气环流是如何形成的?1.10 定义和解释“温带西风带”。
2. 简答题2.1 请解释大陆漂移理论的基本原理。
2.2 描述地质作用和地貌的关系。
2.3 解释地震的原因和可能影响。
2.4 描述火山爆发的过程和可能的后果。
2.5 解释地表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3. 分析题3.1 通过分析板块边界的特征,解释板块运动的主要原因。
3.2 请分析气候带变化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影响。
3.3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3.4 通过分析环流系统对气候的影响,解释热带雨林的分布。
4. 应用题4.1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给出一个自然灾害预防和减灾的计划。
4.2 设计一个旅游路线,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点。
5. 思考题5.1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2 讨论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以上是一些高二地理总复习练习题,希望对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并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祝愿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但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想: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3、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平面下面。
4、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5、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
6、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7、在桌面上模拟船进出港时,可以看到(船身和桅杆同时出现)。
8、18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人类登上太空第一人是(苏联)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中国登上太空第一人是(杨利伟)。
10、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球,清楚的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1、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
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有(高原、海洋与岛屿、平原、山地、峡谷)等。
12、观察地形地图或地形地球仪:(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耕地、平原、森林;黄色代表山地、沙漠;白色代表冰川。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第 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1.陆壳与洋壳的差别?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33km,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组成: 陆壳为三大岩类, 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年龄:陆壳老(最老44-45亿年),洋壳新(最老2亿年).2.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第 2 章:地槽-地台学说1.地台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2.地盾地盾: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3.克拉通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至少自古生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4.地台基本特征1.地台是块状的辽阔地貌单元,一般具等轴状展布的几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高原或盆地.2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盖层:由显生宙岩系组成,厚度小,变形微弱,未变质.基底:时代老,厚度大,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地槽经过造山作用演化形成地台.3. 地台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比较稳定.4.地台区有自己的特征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5.在其发展过程中岩浆活动微弱、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6.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较弱,常形成一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一定的继承性.7.地台基底岩系中有各种变质矿产,盖层中主要为一些外生矿产.5.构造层构造层:地壳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构造单元里于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6.地质建造地质建造:地壳发展的某一构造阶段中,在一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产生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的共生组合.按岩石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第3章: 大陆漂移1.劳亚古陆北美欧洲亚洲(除阿拉伯半岛)2.冈瓦纳古陆非洲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第4章:海底扩张1.海底扩张说①大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升的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②海底在洋中脊处的扩张导致新大洋两侧的大陆逐渐彼此远离,也可能使老的洋壳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沿贝尼奥夫带(俯冲带)向下俯冲潜没,重新回到地幔中去,从而完成对老洋壳的更新;③海底扩张是刚性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④如果地幔对流的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将导致大陆的分裂与大洋的开启.2.瓦因和马修斯假说海底磁异常条带,是在正反向交替的地磁场中,形成交替磁化的玄武岩条带而产生的。
大地构造参考答案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作业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非火山外弧:是海沟内侧顶部隆起带,由俯冲作用产生的混杂岩增生楔堆积而成,相对于内侧火山弧而称外弧,岛弧带具有内、外弧的称双弧带。
前陆盆地:介于克拉通与造山带前缘的沉积盆地。
又称山前坳陷、前渊。
前陆是指克拉通与冒地斜相邻的部分。
优地槽:指含有强烈火山活动的地槽。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古地磁:各地质时代的岩石常具有不同的剩磁特征,成为研究古磁场的“化石”。
蛇绿岩套:在洋脊处形成一种特殊的岩浆岩组合,即蛇绿岩套,它在剖面上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即下层杆榄岩,中层辉长岩,上层玄武岩,最顶层为放射虫沉积层,其中玄武岩又分为下部垂直岩墙岩脉和上部枕状玄武岩层。
毕尼奥夫带:俯冲带在地表的表现之一是地震带,世界上的地震带分为两大类型,即洋脊地震带和俯冲带地震带。
毕尼奥夫带就是俯冲带地震带。
软流圈:在上地幔的顶部(盖层) 地震波速是稳定增加的,往下出现低速层, P 波速不再增长, S波衰减,可降至零,说明低速层为局部熔融层,岩石为塑性,又称为软流圈。
莫霍面:地震波速从地壳进入地幔时明显增大,指P 波波速增大,突变界线约为7.7km/秒,地壳中纵波速小于7.7km/秒,进入地幔则大于7.7km/秒。
称为莫霍不连续面。
海底磁异常:地磁场倒转是地球磁极方向改变所致,具有全球一致性变化,即地磁北极变为南极,南极则变为北极,因此岩石中古地磁的剩磁在某一时期为正向(与现代磁场同向),同时为正异常,在另一时期变为反向(与现代磁场反向),同时为负异常,正负异常的形成是因历史上正向磁场剩磁叠加上现代磁场会得到加强而变为正异常,而历史上反向磁场剩磁叠加上现代磁场则会抵消磁场强度而变为负异常。
海沟:是俯冲带在地表入口的形态,由俯冲的牵引作用形成,海沟外侧(洋侧)斜坡稍缓于内侧(陆侧)斜坡。
被动大陆边缘:亦称稳定大陆边缘或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板块的离散运动有关,是在拉张应力体制下地壳减薄、大幅度沉陷的产物。
第2章 大地构造学(板块构造理论—2岩石圈及岩石圈板块)
软流圈(低速层)
对陆壳成分结构的新认识 (主要针对下地壳成分)
超深钻钻探表明,地壳内部可能不存在康拉德面 (硅铝/硅镁)---科拉半岛设计15km,钻至 11.5km结束,原预测的7km深处的康拉德面并不 存在,在该深度以下仍为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 岩和角闪岩 ,只是随着深度增加角闪岩夹层增多。 而不是“玄武岩层” 剥露到地表的麻粒岩相下地壳成分往往以长英质 片麻岩、麻粒岩为主体。 很多新的火山岩携带的大量下地壳包体往往也以 长英质片麻岩、麻粒岩为主体。
因此,陆壳的下地壳成分可能仍以长英质或花 岗质成分为主。
大陆岩石圈成分的不均一性
大陆岩石圈的组成和物性变化很大,缺乏一
个共同的成因方式,大陆岩石圈的组成上部是 由非均一成分和具有复杂构造和热演化史的不 同块体拼合而成,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强度。 大陆下地壳的性质因地而异,不同的性质造成 了复杂多样的效应与结果,诸如活动断裂带的 宽度、造山带高度、沉积盆地以及被动大陆边 缘的下沉速度的差异等.
岩石圈的化学结构
大陆地壳:复杂的成分结构 地幔岩石圈:多认为是橄榄石、辉石和石榴石的 某种组合 壳幔的化学过程:主要通过几个方面研究: 玄武质岩石的信息 花岗质岩石的信息 捕虏体与捕虏晶的研究:岩石探针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通过观察来自岩石圈深处的岩石,了解深部特征
岩石圈深部岩石到达地表的方式 •构造剥露(如逆冲岩席)
• 1960,5,22 智利8.9级大地震,发现全球 大部分地区存在低速层。
地 震 波 显 示 的 地 幔 结 构 和 不 连 续 面
岩石圈lithosphere
• 地球上上部(外层)刚性的部分,实际上 包括地壳和刚性上地幔部分。也有人用 1300°等温面以上的圈层。 • 刚性:厚50-200km • 成分径向变化:上部-花岗岩和玄武岩; 下部-橄榄岩、辉橄岩 • 被地震活动带分割成若干块体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1、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对2、对称浪成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底面。
错3、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错4、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对5、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顶面方向。
错6、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对7、雨痕的凹坑或瘤状印模的圆弧形顶端总是指向岩层底面。
对断层运动方向1、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压性结构面(如褶皱轴面)与断层所构成的锐角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对2、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错3、在断层旁侧发育的羽状剪节理与断层所构成的锐角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错4、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示断层对盘运动方向。
错5、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运动方向。
对6、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一般构造背斜,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错褶皱1、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错2、同沉积断层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断裂而形成的。
错3、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下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
错4、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上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
对V字形法则1、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对2、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错3、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倾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错4、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对5、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第6章 大地构造学(造山带—2碰撞造山带和增生造山带)
增生造山作用结束时限的确定
下限:
1. 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年轻的地质体或者组分
2、卷入增生造 山事件中最年轻 的角度不整合
(Prokopiev, Toro et al., 2003)
上限:未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
最老的角度不整合
增生造山作用类型
大陆边缘 “多岛海”或“多岛弧盆系”构造格局 决定了增生造山作用的广泛性
上限 1、前陆盆地最早磨拉石沉积时代 2.主剪切带中最早的新生矿物年龄 3.剪切热造成的混合岩的最老年龄 4.活化盖层变质岩的最老变质年龄 5.碰撞型壳融花岗岩年龄 6.两个陆块极移曲线交汇点时代
(二) 增生型造山带
弧前增生 地体(洋底高原、海山、大洋岛弧、弧后盆地、大洋岛屿、 微陆块)增生 反映复杂活动陆缘动力学演化过程
阿尔泰
准噶尔
天 山
北山
东北
内蒙古
中国北部中亚造山带
Modified after Şengör et al., 1993
Şengör等模式强调:
自西伯利亚由单一岩浆弧 向外(南)弧前增生 大规模同造山走滑叠置
Formation of Olympics
1. About 50 Ma: Accretionary prism material thrust underneath NA 2. Large anticline / dome formed due to subduction-related shortening
弧前增生 弧前增生造山带结构特征
从俯冲板块上铲刮下来的物质增生到仰冲板块之上
snow plow analogy
下伏沉积物底垫于增生柱之下,拆离带即为板块边界 演化形式类似于褶皱逆冲带
Tectonics_1-2(大地构造-吉林大学)
中国地壳厚度
地球内部温度
横 向 不 均 匀 结 构
地 球 内 部 物 质 运 动 造 成
地表的一级构造单元
1. 陆壳: 双层结构(Si-Al / Si-Mg);厚度=30-70km;年龄(加拿大和格陵 兰42亿,我国36亿)。 2. 洋壳: 单层结构(Si-Mg);厚度=5-10km;年龄一般<2亿。 大西洋型(被动陆缘) 安地斯型(主动陆缘) 西太平洋型(岛弧主动陆缘)
1. 古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学特征
1. 裂陷系的沉积相和碱性玄武岩组合 • 边缘断层相:红色粗粒质冲积扇砾岩为主。 • 边缘山前相:河流三角洲相为主。 • 盆地中心相:深色页岩和粉砂岩为主。 2. 浅海碎屑岩组合 • 由砂岩、页岩等浅海和陆相条件下形成的组 合,前缘以礁灰岩和盐地辟体与位于洋壳上 的深水沉积相接触,一般表现为侧向加积的 进积层序。
Tectonics
Introduction
1. What is the Tectonics
大地构造学的特点
• • • • 以研究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作为主要内容。 研究的对象庞大,而且不均一。 认识的反演性,结果 => 再现原因和过程。 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
• • • • 岩石圈的变形。 造山带和各种地质体的形成背景。 壳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 地球的演化史。
2. Research Method
of
Tectonics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
• • • • • 地球物理方法。 地球化学方法。 同位素年代学方法。 岩石学方法。 地层古生物学方法。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
具体就是以构造事件为主线通过下列内容 进行研究最终对古构造的演化进行反演 : 1.岩石纪录 2.形态学 3.运动学 4.动力学 5.同位素年代学 6.岩相和生物古地理学 7.古地磁学和古构造复原再造
漫话地壳岩石圈断裂构造(2)
漫话地壳岩石圈断裂构造(2)胡经国四、深(大)断裂㈠、概述如上所述,深大断裂,又叫做深断裂,是指规模巨大、向地下深切且发育时期很长的区域性断裂。
其下切深度可达到下地壳,甚至可切穿地壳、岩石圈伸入地幔一定深度。
区域延伸可达上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
深大断裂一般是各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
深大断裂把地壳、岩石圈分割成运动特点和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的地块,并与构造单元相应发展,或在不同构造时期多次活动。
最早的一些深大断裂出现在元古宙初期。
深大断裂这一概念由А·В·裴伟于1945年提出。
深大断裂可以是连接地壳和上地幔的通道,成为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岩浆活动带和区域性内生矿床成矿带。
并且,深大断裂还常常控制了构造-沉积单元,所以深大断裂两侧的沉积建造的组成、岩相和厚度也是不同的。
㈡、类型1、按位移方式分类按位移方式深大断裂可分为以下4类:深正断层,深开断层,深平移断层,深逆冲断层。
深正断层形成裂谷型构造,如贝加尔湖,莱茵河,东非大裂谷,洋中脊裂谷等。
这些深大断裂是在拉张条件下形成的。
深平移断裂在各个构造区都有分布。
但是形成在某些地质时期(如地槽中的深大断裂是在造山期形成的)。
深逆冲断层发育在地槽带的中部和边缘,如环太平洋造山带。
2、按断层面下切深度分类如上所述,深大断裂按断层面下切深度可以分为:克拉通(如地台)盖层断裂和基底断裂、壳断裂(硅铝层断裂和硅镁层断裂)和超壳断裂(岩石圈断裂和超岩石圈断裂)等。
⑴、克拉通(如地台、准地台)盖层断裂和基底断裂①、盖层断裂盖层断裂(S uperficial fault,S edimentary Cover Fault),是指地壳表面出露的、切穿克拉通沉积盖层的断裂。
其标志有:沉积岩层和岩浆岩体等的错开、位移等现象,泉水的带状分布,河流的袭夺现象等,可能标志新生代以来产生的盖层断裂。
②、基底断裂基底断裂(F oundational Fault,B asement Fault),是指切穿花岗质岩层基底,到达玄武岩层顶面的穿层断裂。
2大地构造学第二章地槽
鲍马序列
软泥沉积 常见的软泥沉积物有含硫化铁的蓝泥和灰泥、含氧化铁 的红泥和含海绿石的绿泥。深海带则主要为各种生物软 泥,如抱球虫软泥、硅藻软泥、放射虫软泥。
硅质岩
蛇绿岩 Ophiotite
Ophiolite是一种特殊的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组合, 由底向上为: 1、超镁铁质杂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纯橄榄 岩,通常具有变质组构,多少有蛇纹石化。 2、辉长岩类杂岩:常具有堆晶结构。经常含有堆晶橄 榄岩和辉石岩,但较少变形。 3、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 4、镁铁质火山杂岩,通常呈枕状。 5、伴生岩石包括: a.上覆沉积岩系:硅质岩、薄层页 岩和少量灰岩; b.与纯橄榄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矿;c. 钠质长英质岩浆岩。
4.地背斜-褶皱带:是地槽-褶皱系中处于相对隆起 或长期隆起遭受剥蚀的二级单元。沉积缺失或很薄, 断裂、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尤以边缘地区为甚。中国 不少地背斜广泛出露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常位于地槽 -褶皱系的中央,故称为中央结晶带或中央隆起带。
5.边缘拗陷或山前拗陷:地槽褶皱返回后,在褶皱系 的边缘临近地台的地方所形成的狭长带状拗陷,具过 渡带性质。在其发展过程中,拗陷往往向外侧(地台) 逐渐迁移,使两侧构造发育具不对称性。发育磨拉石 建造、含煤建造、含油建造、红色岩建造和含盐建造 等。褶皱强度向地台方向减弱。岩浆活动微弱。
磨拉石建造
冈底斯山南缘磨拉石盆地?
西瓦里克盆地
据朱利东等
一个特提斯大洋
康西瓦-南昆仑- 玛訫-略阳对接带
秦-祁-昆早古生代 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 羌塘-三江晚古生代 泛华夏大陆边缘造山系
班公湖-双湖-怒 江-昌宁对接带
冈底斯-喜马拉雅中生代 冈瓦纳大陆边缘造山系
雅鲁藏布江地区白垩系的深海沉积 (复理石)变形
大地构造学
--板块构造及沉积盆地
一、基本概念
大地构造学(Tectonics/Geotectonics):是 研究岩石圈组成、结构、运动(包括变形 和变位)和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构造 地质学分支学科。(万天丰,2004)。
大地构造学是以整个地球和整个岩石圈作 为研究对象,也可称为全球构造学,侧重 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因而富于推理性和探 索性。其基础为区域大地构造学。
主要参考书目 杨桥.2004.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 陆克政等.2001.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 张恺.1995.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石油工业出版社.
Davies.G.F.1999.Dynamic and Mantle Conve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杨森楠,杨巍然。1985。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地质出版社。 程裕淇。1994。中国区域构造概论。地质出版社。 张宗命。1982。中国石油大地构造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示盆地内石油生成的数量与热体制有关。盆地 内温度高不仅有利于石油生成,而且有利于油 气运移。
热流值的常用对数衰变值(据Dickinson)
盆地沉积类型和构造型式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盆地的板块构造位置
自青海高原至四国海盆剖面,示地壳分异及 第三纪以来沉积发展(据王鸿祯)。 东部为过渡型地壳盆地,沉积类型属外海、边缘海和活 动陆棚类型沉积,然后从东而西为大陆地壳盆地类型, 分别属近海盆地、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类型沉积。
国内外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体系,有以下四种:
1)以区域地质学为主线:
杨森楠,杨巍然,1985,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地质出版社。
程裕淇,1994式为主线:
构造复习题答案全解
1总复习概念1、石香肠构造boudinage原先存在的比围岩强硬的岩层在垂直层理的挤压作用下被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平行的拉长体亦称香肠布丁构造。
布丁的延长方向平行于B轴方向将之划归b线理。
2、窗棂构造mullions由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棂柱体的边界可以是层理面或原先存在的面也可以是新生面如节理、劈理等。
窗棂延长方向代表了应变椭球体的丫轴属b线理3、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发育于有先存面理的岩石中。
先存面理被褶皱成微型褶皱对称或不对称。
它由褶皱的平行翼或平行于褶皱翼发育的微断层所确定。
发育于各种变质程度的含层状硅酸盐的岩石中。
4、伸展褶劈理ecc为韧性剪切带中的近平行的间隔性剪切条带以小角度切割糜棱面理常呈单组有时成共轭组出现。
5、A线理Alineation 即拉伸面理拉长方向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长轴a方向。
常见有拉伸矿物及矿物集合体对称压力影柔性层中拉伸的刚性体如拉伸黄铁矿、圆形化石拉伸砾石及鲕粒。
6 S-C-C面理S-C-C' fabrics韧性剪切带内经常发育两种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面的呈形展布的剪切带内面理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糜棱岩面理C。
糜棱岩面理实质是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微细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
面理和面理的锐夹角指示对侧的剪切方向7、A型褶皱A-fold又称a型褶皱是指褶皱轴枢纽与拉伸线理a线理方向大致平行的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
8、鞘褶皱sheath fold 最早是Carreras等1977年提出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9、眼球构造augen structure 混合岩化过程中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形成眼球状或透镜状的团块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长方形有时眼球为长英质的长石石英集合体所组成当此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断续连接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构造。
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提要(全文)
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提要(全文)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是根据有关高校大地构造学教学课件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
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基础知识提要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阅读,并将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和指教!一、名词简要解释1、大地构造学研究岩石圈的的组成、结构、运动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岩石圈层。
3、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上地幔上部的塑性圈层、地震波速的低速带。
4、莫霍面地壳与上地幔之间的、地震波速通过后增大的界面。
5、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处释放出来、并向周围传播的弹性波。
6、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基性超基性岩、枕状玄武岩、远洋沉积物组成的“三位一体”岩石共生综合体。
7、TTG岩以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岩岩类的麻粒岩为主,构成古大陆和现代大陆地壳的主要岩石。
8、地幔柱在地幔深处甚至核幔边界上产生的呈柱状上升的热物质流。
9、热点地幔中相对固定和长期的热物质活动中心,为地幔柱在地表的显示。
10、地槽地槽是指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性(包括显著的差异升降和强烈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多次内生成矿作用等)的狭窄长条状地带。
11、地台地台是指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具有双层结构(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的非长条状地区。
12、复理石沉积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大陆坡麓,由浊积岩、深积岩、泥岩有规律交互组成的海相沉积组合。
13、磨拉石沉积组合板块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砂砾岩组成的岩石成熟度低、相变急剧的陆相沉积组合。
14、地背斜地槽内部或地槽之间沉积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
15、优地槽靠海一侧、火山活动强烈的地槽。
16、冒地槽靠近大陆一侧、通常没有或只有极弱的火山活动的地槽。
17、造山运动地槽阶段出现的褶皱变动使地层强烈变形的地壳运动类型。
18、造陆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表现为大范围整体升降的地壳运动,在地层记录上表现为沉积间断。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和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和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和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和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
AJ BK CT DQ2、印支运动发生于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
A 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
A早奥陶世 B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13界系统阶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火山岩、蛇绿岩发育程度及构造活动性的大小,地槽的类型可分为冒地槽
和优地槽两类。
2.大洋活动带包括大洋裂谷活动带和大洋边缘活动带,大陆活动带包括大陆裂谷活动带和大陆边缘活动带
3.中国的现代岩石圈厚度变化总趋势:东部岩石圈薄 50-100km石圈厚130-200km处于过渡。
4.在时间上,地槽一般是指古生代以来地壳上曾有过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形地带。
5. 地台内部的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地轴、台隆、台拗
和台褶带四种类型。
6、地槽内部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优质向斜、冒地向斜、地背斜-褶皱带
和边缘拗陷四种类型。
7. 按动力学条件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可分为拉张型板块边界、和
挤压型剪切型三类。
8.完整的大陆裂谷的演化过程一般可分为穹窿型起、断裂下陷
和陆间裂谷三个阶段。
9. 地槽的发展过程程一般可分为下降阶段、上升阶段和
褶皱系发展期三个阶段。
10. 地台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的大地构造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地台内部、
地台和活化阶段三个阶段。
11.华北地台的基底是吕梁运动后最终固结的,中晚元古代为沉积盖层发育时期。
12.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台有华北、扬子、
塔里木、南海和喜马拉雅辗掩构造
13.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槽褶皱区包括北部地槽褶皱、西
南
和环太平洋。
14. 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三条NNE向深断裂带是剡庐断裂、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断裂
和台湾纵谷。
15.典型的地槽型沉积建造有硬矽岩建造、复理石、磨拉石、硅质火山岩;典型的地台型沉积建造有石英砂岩、碳酸盐岩、含煤-铝土-铁质岩、红色碎屑岩。
16.随地壳演化,地台的范围因褶皱带的形成而下降,地台的数量则上升。
17.大陆裂谷常见的火山岩组合有超基性岩和碳酸盐岩。
18.据大陆壳速度结构,正常情况下上地壳Vp为 5.7-6.3km/S
Vp为 6.4-6.7KM/S
19.中国的三大深断裂体系分别是古亚洲断裂体系、
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
20.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兰闪石,高温低压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的特征矿物为柯石英。
21.富集地幔指大离子元素富集的地幔。
22. 增生型板块边界主要有拉张型板块和洋脊洋隆。
23.汇聚型板块边界可分为碰撞和挤压…俯冲两类。
24.中国的深断裂体系可分为、和。
25. 岛弧-海沟系大陆边缘由大陆架海沟岛弧组成。
15、构造活动区的Moho 面一般具有起伏小、清晰和Pn速度高特点。
X
16、中国东部构造线方向以NNE向为主,与现代地貌单元方向一致。
O
17、青藏高原是在上地幔拗陷的基础上形成的。
O
18、混杂堆积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
O
19、碰撞型造山作用以热力作用占主导。
O
20、华北地台基底岩系主要由晚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
O
21、扬子地台基底岩系主要由中生代变质岩系组成。
X
22、稳定大陆边缘以发育深海沟和俯冲带为标志。
X
23、中国西部构造线方向以NW-NWW向为主,与现代地貌单元方向一致。
O
24、渤海—华北断陷带是在上地幔上涌的基础上形成的。
O
25、蛇绿岩套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
O
26、地壳断裂常作为一级岩石圈板块的分界线X
二、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
27、中生代以来中国的地台具有显著的活化现象。
O
28、台褶带是地台内部活动性较小的二级构造单元。
X
1、历史分析法中沉积建造分析是重要内容。
O
2、中国岩石圈速度结构具明显的不均匀性。
O
3、壳内低速层是指地壳内存在的地震波速度低于正常梯度的高导低速层。
O
4、在化学组成或结构上,大陆型地壳的与大洋型地壳相似。
X
5、大洋盆地的地壳化学结构与大陆区相似X
6、磨拉石建造以海相沉积为主。
X
7、复理石建造以陆相沉积为主。
X
8、陆相火山岩建造常出现在地台活化阶段。
O
9、红色碎屑岩建造常出现在地台活化阶段。
O
10、红柱石、十字石是高压低温变质带的典型矿物。
X
11、华南地区主要为加里东地槽褶皱系的组成部分。
O
12、大陆裂谷相当于威尔逊旋回的终了期。
X
13、印支旋回是指晚古生代的地壳演化阶段。
X
14、燕山旋回是指古生代的构造发展阶段。
X
29、台背斜与地背斜均是地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X
30、造山带一般是地台发展晚期的产物。
X
三名词解释
地台、地槽
优地槽、冒地槽
地槽迁移、地槽旋回、构造旋回
地槽的对偶性
结晶基底、褶皱基底
地缝合线
转换断层
地台活化
超岩石圈断裂
推覆构造
威尔逊旋回
地幔柱
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大洋裂谷
沉积建造序列
造山带
稳定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
四、总结归纳题
中国岩石圈结构基本特点
大陆裂谷的演化过程(穹型隆起—断裂下陷—陆间裂谷,附示意图)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及其与地槽关系(绘制稳定大陆边缘地质剖面简图)活动区与稳定区Moho面特征的差别(形态、埋深、清晰度、波速等)中国的主要构造旋回
地台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深断裂按深度及动力学条件划分的类型及其特征或鉴别标志
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古板块边界确定的主要依据
不同板块边界(拉张、挤压型板块边界)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不同板块边界地质作用(沉积、岩浆、成矿作用)特点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主要特点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及其主要特征
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内部二级构造单元的组成及其差异
中国三大地槽褶皱区的构造迁移规律
秦岭造山带内部二级构造单元组成及主要造山期
中国三大深断裂体系及其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