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南朝诗歌2-永明体、宫体诗

合集下载

国学常识之宫体诗

国学常识之宫体诗

国学常识之宫体诗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宫体诗简介:

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宫体诗最早缘起于人们对徐摛诗体的称呼,以其流行于太子的东宫而得名,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声律。代表人物为简文帝萧纲等

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

所谓南朝宫体诗,是指南朝梁后期和陈后主时期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的作家是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大多描写女性之美,形式工巧,声律严整,形成了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同时这种诗体也因流行于当时萧纲太子宫的学士们中间,而被称之为宫体诗。

另外解释:是指一种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但这种风格的诗歌,自梁武帝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开其端。宫体诗的主要作者就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干、庾肩吾、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可归入此类。历来对宫体诗的批评,多以为其中有不少以写

永明体诗歌

永明体诗歌

当考Leabharlann Baidu,

产生背景 南齐永明年间( 483-493 ),社会 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 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 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作品名称 永明体 作品别名 新体诗 创作年代 南齐永明年间 格 式 四声八病 创始人 周颙、沈约等人
• • • • • • • • • •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 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诗风上 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 涩之弊。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其中新体诗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诗都已具有 五言律诗的雏型,只是有用仄声作韵的。句和篇的声律还不确定。尽管他的这些诗篇在 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
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 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 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 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 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 流转圆美和通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俗易懂的诗风。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 诗的意境。

古代文学史2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2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魏晋南北朝:

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觉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比如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杨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反映了社会动乱,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歌大抵情辞慷慨悲凉、格调刚健清新,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后人把建安诗歌的这种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为“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
二永明体的贡献与局限竟?二竟陵八友与沈约?三谢朓?四何逊吴均?四声理论的成熟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是与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的佛四声理论的成熟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是与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的佛教活动有关系
第五章
南朝诗歌
概况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成熟以及颜 延之、鲍照的文学成就 第二节 永明体与沈约、何逊、谢朓 第三节 南朝民歌与宫体诗
耻涉农桑,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 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 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 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 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 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 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南朝特别是宋文帝和梁武帝在位期间,
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定局面,经济大 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以都市繁荣商业为土壤的,在青山绿水 之中吟唱的南朝民歌‚吴声‛‚西曲‛, 以‚新声‛的身份,对汉魏旧雅乐产生 了巨大冲击;其以男女情爱为内容,音 乐形式也符合统治者的欣赏口味,被采 集到乐府机构中,对宫体诗和近体诗 ‚绝句‛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境》)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
楼》)
‚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 (《过始宁
墅》)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初去郡
诗》)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登江中

南朝文人诗歌

南朝文人诗歌

南朝文人诗歌

南朝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刘宋时代(元嘉体)

第二阶段从齐初至梁中期(永明体)

第三阶段从梁中期至陈末(宫体)

刘宋诗坛

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元嘉体”之名始见于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用以概括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诗风。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灵运寄情山水,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开一代风气,标志着山水诗的形成和玄言诗的结束;颜延之长于庙堂应制之作,典雅重拙;鲍照长于乐府、拟古,笔力雄健,情调慷慨。

一、谢灵运★

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

1.竞进的热衷与失志的愤慨。(以山水对抗当政,发泄不满)

2.对隐遁的向往和满足。(在山水清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综上所述,得出几点结论:

①谢灵运不是一个具有进步理想的诗人。

②谢灵运的作品没有反映重大的时代矛盾,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局限。

③谢灵运是一个坦率任性的人。

谢灵运诗歌的特点:

1.他创作了为数众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山水诗。

2.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鲜丽清新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3.诗风的转变

谢灵运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即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这深深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

二、鲍照★

代表作:

诗:《拟行路难》十八首;《梅花落》;《拟古八首》。

赋:《芜城赋》。

文:《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照诗歌分类:(了解)

①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

②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永明体”的形成及影响

“永明体”的形成及影响

“永明体”的形成及影响

“永明体”的形成及影响

撰文/林家骊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南朝诗歌很值得注意。虽然这一时期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比较狭窄,然而在艺术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则有重要的进展,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而在南朝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瞄p元嘉体、永明体、宫体诗)中,尤应注意“永明体”。“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永明体”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永明体”诗的产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首先,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公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萧赜自幼跟随其父齐高帝萧道成东征西讨,担任过县州郡的地方长官,有比较丰富的统治经验。他奶多岁继位作皇帝时,已经相当成熟。即位后,特别注意调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以及和北齐政权的矛盾,又注意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因此,他在位的11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士民富庶。《南齐书·良政传序》说:“永明之

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作者萧子显是南齐宗室,虽然不无溢美之词,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其次,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南朝从刘宋以来,文学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元嘉十六年(440),宋文帝在儒学、玄学、史学三馆外,别立文学馆;嗣后,宋明帝立总明观,分儒、道、文、史、阴阳为五部。从此,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经史等分开来了。几十年间,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终于将文学从封建统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南齐永明年间,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文士们经常受到统治集团高层人物的征召而集中到他们的门下,除担任一定工作之外,还集体进行文学创作,切磋技艺,共同探索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史籍记载,永明年间至少有四个比较大型的文学集团的存在,依据其成立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卫军将军王俭集团、竟陵王萧子良集团、豫章王萧疑集团、随王萧子隆集团。其中萧子良集团存在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永明体”诗人绝大多数出自该集团。当然,文学集团之间的人员也是可以流动的,比如谢跳朓、萧衍在永明八年后先后转入随王萧子隆集团,随府到荆州去

第五章 南朝诗歌

第五章 南朝诗歌

第五章南朝诗歌

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宋朝,南朝由此开始。北方也由北魏孝武帝拓拔焘实现了统一,南北朝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对峙时期。南方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加之诸帝王和宗室大都爱好文艺,又喜接纳名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尽管南朝诗总体而言题材狭窄,内容贫乏,风气浮靡,给后世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但从艺术创变的角度看,又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文人们在语言风格、艺术表现、形式体裁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使诗歌艺术风貌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诗歌由古变近的革新初步积累了创作经验。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有山水诗的勃兴发展和永明体、宫体诗的出现。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谢灵运(385-433),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士族家庭,年轻时即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谢灵运门第既高,又天资过人,故性格高傲,行为放纵。后又卷入最上层的权力之争,始而被遣,终至被杀。

谢灵运山水诗多作于任职永嘉、临川及隐居家乡始宁墅时。在游览过程中写作了大量山水诗,而且在当时便产生很大影响。以至“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

动京师”(《宋书·谢灵运传》)。他的成功为山水诗这一新题材的发展显示了无限的创作潜力。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如《入彭蠡湖口》、《七里濑》、《富春渚》诸诗,模写江山,皆历历如绘,颇得山林丘壑、烟云泉石佳趣。特别是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如《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写出山林泉石的生气;《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画出云日相映、水天一色的奇景;《晚出西射堂》“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集中描绘了晚霞落山、霜染枫林的鲜明图画;《游南亭》“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将黄昏郊外雨后初霁的景色,写得层次分明。至于像《石门岩上宿》这样不仅从听觉写出夜宿的感受,并能传神地表达出清高幽独心情的情景交融的作品,“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这样语言明快生动的佳句更是为人所称道。

〖诗词常识〗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4)宫体诗

〖诗词常识〗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4)宫体诗

〖诗词常识〗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4)宫体诗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起源

宫体诗产生于六朝梁代大通年间,其名起于简文帝萧纲:"(简文帝)弘纳文学之士,赏接无倦…雅好赋诗,其自序云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帝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但是宫体诗的形成并不是从萧纲才开始,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指出,"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词,起源自晋,晋宋乐府,如《桃叶歌》、《碧玉歌》、均以淫艳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萧齐,流风益盛,其以此体施于五言诗者,亦始晋、宋之间,后有鲍照,前有惠休,特至于梁代,其体尤昌。"

两晋文学以玄言诗和拟乐府为主,齐梁时,玄言诗为山水诗所代,拟乐府为文人新乐府所代,对人生歌功颂德的赞美转变为对山水形色与世俗生活的追求,都不可避免的促成了宫体诗的出现。其具体表于对民歌的拟作和对形式美的追求上。

宫体诗的形成发展自有其因,单就文学方面而言,它是六朝文学由雅趋俗趋势下的新产物,由玄言而山水再到咏物诗,"力渐柔而采渐缛"文学渐入性情声色,形式愈加流畅优美。再加上六朝乐舞发达,民歌盛传至上层社会,引起士人纷纷仿习,宫体渐成。但这些诗作仅着力于对女子形容服饰的描绘,多冰凉冷漠,这与其作者深受佛教影响有关。

南朝诗文

南朝诗文

元嘉三大家
南朝刘宋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谢灵运、
颜延之、鲍照,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 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表现出共同的 审美倾向,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自然:南方山水的秀美
文化:隐逸思想的兴盛 哲学:玄学和佛学的影响 文学:自然景色描写的成熟和独立
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题材内容:
南:浓厚的城市风貌和南方水乡气息,以艳情为主 北:题材广泛,反映战争的痛苦;民生疾苦;北方民族 的尚武习性、爱情婚嫁等
巧似:逼真的形似;精微细致
对光和色彩的细腻描绘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对细微景物的关注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
市买长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
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大胆泼辣的情歌
折杨柳歌辞
地驱歌乐辞
腹中愁不乐, 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 蹀座郎膝边。
驱羊入谷, 白羊在前。 老女不嫁, 蹋地唤天。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南北朝诗文

第五章南北朝诗文

(二)南北文风的交融
《北史· 文苑传》:‚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这是南北文风差异的基本情况。 政权的对峙并未造成文化的隔绝,这 一时期南北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仍然是 广泛而深刻的。南北之间通过使臣往来等 途径,导致人才交流与书籍交流,并逐渐 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融。
(三)庾信
谢脁的山水诗,也和谢灵运一 样,存在有句无篇的缺点。写景的 名句相当多,如‚大江流日夜,客 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 辨江树‛等。《诗品》:‚微伤细 密‛,‚善自发诗端,而篇末多踬, 此意锐而才弱也。”
第四节 梁陈诗歌
一、齐梁诗人集团 二、从市井到宫廷 三、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一、齐梁诗人集团
后期
庾信后期历仕西魏与北周。由于社会动乱, 生活境遇发生巨大变化,诗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 变化,家国之思和身世遭遇之恨交织,较为真实 地反映出社会的动乱与人民生活的艰苦。笔调劲 健苍凉。 庾信现存诗二百五十余首,《拟咏怀》二十 七首为代表作。主要结合自己的身世,抒发故国 沦亡的隐痛、以身仕周的内疚和思念乡关的深情, 刚健清新,苍凉萧瑟,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艺 术价值。
沈约,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
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著名诗 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 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 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 避免,称为‚八病‛。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 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种自觉地运 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声 律与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 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反映了诗 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在沈 约等人的提倡下,新体诗的作者很多。谢脁、何 逊、阴铿等成就较高。

《中国古代文学史》——南北朝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南北朝诗歌

第三,拟人手法的运用:
“白云抱幽石 , 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岁暮》
(三)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
以叙事——写景——说理所形成的结构 模式,使谢诗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 。它给人读诗带来一种单调之感,因而 也被看作是谢诗的一种弊病。
边塞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 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 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 角弓不可张。时危见忠臣,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东晋南朝的士族,在南方更是大量修筑园林。他们常常侵占湖泊山林,将私人 园林、宅第和自然山水结合在一起。据《宋书·武帝纪》记载,当时山湖川泽, 皆为豪强所夺,小民薪采鱼钓,皆责税值。
大诗人谢灵运家的庄园,自祖父谢玄以来,一直是“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 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 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芦人渔子,泛滥满焉。湖中筑路,东出趣山,路甚平 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水陆宁晏,足 为避地之乡矣。 ”(《水经注·渐水》)
山水之美如此,文人秉笔,不免寄情。《宋

书·谢灵运传》载:“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

萧纲与宫体诗

萧纲与宫体诗

作者: 辛保平;夏立华

作者机构: 内蒙古呼市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页码: 10-12页

主题词: 宫体诗;萧纲;新体诗;声律;诗歌观念;南朝时期;永明体;风气;女性生活;文学

摘要:宫体诗是我国南朝时期文学走向自觉、诗歌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后产生的新体诗。在胚材内容方面,宫体诗以表现女性以及与女性生活相关的事物为主,同时有一部分写景咏物、吟咏佛理、奉和应诏之作;形式上宫体诗可以说是永明体的继续和发展,追求声律.讲求对仗,雕琢辞藻,驰逐新巧,崇尚靡丽.形成一种绮艳柔媚的风格。宫体一出,倾动朝野,时人纷纷仿效,顿时形成风气,并经陈、隋延及唐初,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七章__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改2) - 副本

第六七章___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改2) - 副本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吹听嘘。
——《寄岑嘉州》
3.王融、范云、江淹、何逊、吴均、阴铿
王融诗歌: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细腻而清新自
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
何逊诗歌:语言清新省净而又精彩,尤其注重审音
炼字、工偶精对,是对‚永明体‛的进一步发展。
阴铿的诗:善于锻炼字句,对仗工整,讲究声律, 很多作品都可视为唐代五律的滥觞。

一是巧比妙喻,二是色彩鲜艳明 丽。三是对仗工
整,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痕。

以登山眺望为线索,写望之所见、望之所感。诗中
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 春日京城晚晴图,发抒了 诗人由望京城而引发的思乡之深情。
(二)谢朓的诗
1、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 诗体的探索。 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眺 则通过深入地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地部分, 经过精心地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 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情与景往往是割 裂开来的;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达到 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 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无寄托

艺术特点: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 代表人物:萧纲、徐摛

《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
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
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永明体、律诗与宫体诗

永明体、律诗与宫体诗

“六对”、“八对”之说
• “八对” • (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 (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 (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 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地名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回文对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
雨。 ➢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隔句对
相思复相异,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 朝朝君未归。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 留在十三弦。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
杜鹃啼处月空圆。
二、为唐诗的进一步格律化做出贡 献——沈佺期、宋之问
•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谢朓《登池上楼》
三、律诗正式形成的重大意义
•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 岛
•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诗歌
▪ 第一节:太康诗坛 ▪ 第二节:东晋诗坛 ▪ 第三节:田园诗人陶渊明 ▪ 第四节:南朝山水诗 ▪ 第五节:齐梁永明体 ▪ 第六节:梁陈宫体诗 ▪ 第七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太康诗坛
▪ 太康(280-289),晋武帝司马炎年号。钟嵘《诗 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 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 《咏史》八首。
▪ 其二,p121
其五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侯。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 《读曲歌》 ▪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懊侬歌》 我与欢相怜, 约誓底言者?
▪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常叹负情人,
▪ 一夕就郎宿,通夜语不息。 郎今果成诈。
▪ 黄蘖万里路,道苦真无极。 月落天欲曙, 能得几时眠。
凄凄下床去,
侬病不能言。
▪ 三、西曲代表作 ▪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 ▪ 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莫愁乐》) ▪ 《拔蒲》二首: ▪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 ▪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 5、隐逸主题 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第二,。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影响
隋及唐初诗风流于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响; 贡献:内容虽无可取,但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
资借鉴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 就艺术形式而言, 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 术形式, 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 律化。这说明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 要的推动作用。 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 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 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来自百度文库
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



1、大谢注重言理,小谢重在抒情 小谢诗承大谢,结构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区别在于小谢诗 已基本剔除玄言说理成分; 2、大谢富艳典重,小谢清新流丽 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谢诗的繁富典 重之风; 3.大谢情景两分,小谢融情于景 谢灵运的诗歌多为山水景物的客观摹写,很少能达到情景交 融的境界;而谢朓的诗歌多能把自己的情感意趣,比较自然 地融入到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脁诗歌 的重要特色,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 4、诗歌语言音律谐适,流畅自然。 5、善于熔裁警句。 (两谢均善于炼字琢句、熔铸警句)
似 鹤 膝 也 , 以 其 诗 中 央 有 病 。
五 字 同 声 ; 两 头 细 , 中 央 粗 ,
五 “ 八 言 病 诗 ” 第 之 四 五 : 字 鹤 , 膝 不 得 与 第 十
2.谢朓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南朝齐诗人。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辈皆刘宋王朝亲重, 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 他与同族前辈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 所以后人有“大小谢”的并称。有《谢 宣城集》(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 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 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 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 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 多。

玉 树 流 光 照 后 庭 。
妖 姬 脸 似 花 含 露 ,
出 帷 含 态 笑 相 迎 。
映 户 凝 娇 乍 不 进 ,
新 装 艳 质 本 倾 城 。
丽 宇 芳 林 对 高 阁 ,
玉 树 后 庭 花
陈 叔 宝
主要类型有:艳情诗、佛理诗、咏物诗、
游戏诗等,以艳情诗最为代表。 特色:情调上伤于轻靡, 风格上较柔靡缓弱, 形式上讲究词藻、对偶与声律。 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 ——朱熹
晚 登 三 山 还 望 京 邑
好 诗 圆 美 流 转 如 弹 丸
不 对 芳 春 酒 , 还 望 青 山 郭 。
鱼 戏 新 荷 动 , 鸟 散 余 花 落 。
远 树 暧 阡 阡 , 生 烟 纷 漠 漠 。
寻 云 陟 累 榭 , 随 山 望 菌 阁 。
戚 戚 苦 无 悰 , 携 手 共 行 乐 。
游 东 田

第二节 宫体诗
• 永明体在艺术形式的精致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 了诗格下降的沉重代价。然而,诗歌艺术形式的新变路程仍 然没有走完,为了形式和技巧上的更进一步,诗歌发展过程 中还必须继续付出代价。 • 宫体诗既是永明体的延续,又是永明体的新变。由留意山水 到描摹宫廷,诗格进一步下降,而诗歌描写技巧与艺术风貌 则更接近于近体了。 • 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宫”即太子 东宫。萧纲为太子时,围绕着他形成一个以东宫僚属为主要 成员而影响颇为广泛的文学集团,他们的一部分诗歌,专写 男女之情(包括传统的闺怨题材),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 态乃至生活环境、所使用的器物等等,形成显著特征,即被 称为“宫体诗”。
一、宫体诗的形成:诗人集团




1.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东晋至刘宋之际,名门望族享有各种特权,世代习文,以维 持其声誉,如王、谢。 2.以皇室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齐、梁之世,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文学尤其是诗 歌发展的影响更深刻。 宫体诗的发端人物为梁武帝萧衍,主要作家有其子简文帝萧 纲、梁元帝萧绎兄弟和徐摛(chī)、徐陵与庾肩吾、庾信 两对父子(庾信后期入北朝,诗风突变)及陈后主陈叔宝。
三 “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 、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 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唐代以后,形成了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这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而这 ‚近体诗‛的雏形,就是‚新体诗‛,即‚永明体 ‛诗。 ‚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 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因此,即使后人对 ‚永明体‛诗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永明体‛ 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予以肯定,并给予 恰当的评价的。

二、代表作家
1.沈约 :齐梁之际文坛领袖人物 第一,是永明体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第二,较早论及‚情‛、‚文‛、‚质‛之间的关 系 第三,提出为文‚三易‛说(《颜氏家训· 文章》 引沈约语:‚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 诵,三也。‛ 他的诗数量最多,而且其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 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 创作风格:“长于清怨‛(《诗品》),这主要体 现在其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有 情 知 望 乡 , 谁 能 鬒 不 变 <
佳 期 怅 何 许 , 泪 下 如 流 霰 。
去 矣 方 滞 淫 , 怀 哉 罢 欢 宴 。
喧 鸟 覆 春 州 , 杂 英 满 芳 甸 。
余 霞 散 成 绮 , 澄 江 静 如 练 。
白 日 丽 飞 甍 , 参 差 皆 可 见 。
灞 涘 望 长 安 , 河 阳 视 京 县 。
“永明体”与“宫体诗”
永明:沈谢 宫体:徐庾
第一节: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一、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 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因这种新体诗最 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肖赜年号,483~493) 间,故又称永明体。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沈约、谢朓、王融、何逊、阴铿 等。其中谢朓成就最高 四声八病 :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 主要特征。 永明体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元帝萧绎
徐摛
徐陵
二、内容与特色
1.萧纲和宫体诗 ‚宫体诗‛之名起于梁简文帝萧
纲。《梁书· 简文帝本纪》:‚余 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 轻艳,时号曰‘宫体’。‛
2.宫体诗的内容和特色 内容: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
对象,具体内容不外乎咏物与描 写女性。
宫体诗举隅
• • • • • 咏内人昼眠 萧纲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lì ,琵琶之拨子)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dià n,竹席)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咏梅 萧绎 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 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第 二 字 和 第 七 字 同 声 , 尤 其
五 “ 八 言 病 诗 ” 第 之 一 一 : 字 平 和 头 第 六 字 同 声 ,
• 荡 子 别 倡 楼 , 秋 庭 夜 月 华 。

( 嫌如 。果 )将 “ 楼 ” 改 为 “ 家 ” , 则 无
西 北 有 高 楼 , 上 与 浮 云 齐 。
例 如 :
齐 梁 之 后 , 无 有 犯 者 。
病 , 齐 梁 之 前 , 时 有 犯 此 ,
同 声 , 为 上 尾 。 此 为 诗 中 巨
五 “ 八 言 病 诗 ” 中 之 二 第 : 五 上 字 尾 , 与 第 十 字

绿 池 始 沾 裳 , 弱 兰 未 央 结 。
例 陟 野 如 看 :
阳 春 , 登 楼 望 初 节 。

大 韵 、 小 韵 、 旁 纽 、 正 纽
平 头 八 、 病 上 : 尾 、 蜂 腰 、 鹤 膝
平 、 四 上 声 、 : 去 、 入 四 个 声 调



秋 月 照 绿 波 , 白 云 隐 星 汉 。
• 朝 云 晦 初 景 , 丹 池 晚 飞 雪 。
例 如 :
是 后 者 , 即 为 犯 平 头 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