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行为效应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行为研究
处 于非 理性 狂热 时期 利用 股权 融资 获取 廉价 的资 本
金_ 4 ] 。“ 市场 时机选 择 ” 假说 得 到 了大 量实 证研 究 的 支 持 。Ho v a k i mi a n 、 Op l e r 和 T i t ma n ( 2 0 0 1 ) 通过 检 验 上市公 司新股 发行 前 的市 场 收 益 率 , 发 现 当公 司 的股价 出现 大 幅上升 后公 司更 加倾 向于进 行股 权 融
一
、
研究 背景 与文 献 回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 际上 , 由 于优 序 融资 理 论 等传 统 融 资 理论 均
是建 立在 半强 式有 效市 场 和理性 人假设 基 础上进 行 研究 的 , 因此 , 它无 法解 释市 场处 于非 有效 状态 下上
市 公 司 的 融 资 行 为 。近 年 来 国 外 的 大 量 实 证 研 究 结
资_ 5 ] 。B a k e r 和 Wr u g l e r ( 2 0 0 2 ) 检验 了权衡 理论 、 融
市公 司的现 金股利 除 以每股 市 价作 为公 司股权 融 资
的成 本 , 也得 出上 市 公 司 股权 融 资 成 本 低 于 债务 融 资成 本 的结论 , 但 实 际 上 现金 股 利 仅 是 股 票 融 资成 本 的一部 分 , 因此 , 并不 能仅 将 现金股 利视 为是 上 市
股权 融 资 比 例 与 公 司 的 市 值 / 面值 比 ( M/ B值 ) 有
关, 不支 持前 两 种 理论 ,而 与市 场 时机 选 择 理 论 一 致[ 6 ] 。Hu a n g和 Ri t t e r ( 2 0 0 4 ) 的研 究 指 出 , 当市 场
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告效应述评
6 0.128259 82.45754 17.54246 6 0.331012 9.793492 90.20651
7 0.142532 74.53257 25.46743 7 0.343239 11.49116 88.50884
8 0.156780 68.08661 31.91339 8 0.348800 12.99505 87.00495
能产生较强的调节作用。基于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和方差分解表明: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密切的联系。在长期里,
社会保障支出对投资有着正向较大的影响;投资对社会保障支出也
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影响是逐步减弱的,而社会保障支出对投
资的影响是逐步增强的,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有效的带动投
资,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社保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程 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保资金短缺、社会保险基金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我国投资水平的进一步持续稳步提高,不利于我国抓住 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机遇,保持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为保持我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未来我国投资的持续稳步增长,充分发挥社 会保障对投资的正向拉动作用,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 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障的保障功能,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 保值增值,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以带动投资水平的稳步提升。
பைடு நூலகம்
资方式进行了统一规定。本文将对我国已有的对三种再融资方式 公告效应相关研究及结论进行系统分析。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告效应研究 (一)配股公告效应研究 配股作为主流再融资方式是在1998 年之前,此后配股行为相对而言较少。因此,我国学者对配股公告效 应的专门研究相对而言较少。从已有研究看,配股公告效应主要为 负。其中沈艺峰,肖敏(2001)就曾对国内1995-1999年间上市公司的 配股行为予以了正式检验,张建森等(2001)也对1998-1999年国内 上市公司配股公告及股价波动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并在其研究中 发现配股事件在公告之前已在市场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应,且在公告 日引起的负超额收益率有所下降。 (二)增发公告效应研究 张水泉等(1997)首先对于上海股票 市场股利与配股效应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其后,李梦军等(2001) 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予以了相关研究,研究以沪深两市的27个样 本作为主要对象,通过对其的研究得出了公告日负荷额收益不明 显的结论。胡乃武等(2002)又以沪深两市1998年至2001年增发新 股的3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实体样本,将个股收益率减去大盘收 益率的计算作为超额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增发公告对股价有负 面影响,且主要与大盘走势、增发数量比例和资产负债率有关。 邵志高(2002)对增发财富转移效应问题的研究认为增发新股 使原流通股东财富遭到损失,而原非流通股东无论参不参与增发, 都会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富;非流动股、老流通股以及新流通股股东 三者之间财富变化是一个零和博弈。夏伟芳、张维然(2003)将2001 年至2002年期间的136份增发公告作为基础样本,并对其进行实证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机选择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综一、引言定向增发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从CSMAR数据库的统计结果来看,2006年至2010年采用定向增发融资的公司数占所有股权再融资公司数的80.09%,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占所有股权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的70.76%,定向增发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这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关于定向增发的研究开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这些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聚焦于定向增发折价,研究折价的出发点或结论大多涉及“大股东利用定向增发进行财富转移”的问题,而且对该问题基本持肯定的态度。
那么,高折价真的意味着存在财富转移行为吗?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必要回归到对投资行为进行评价的基本因素上,即投资的期望收益与风险是否相称。
站在该角度回顾以往关于定向增发折价问题的研究发现,他们大多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折价或者折价带来的收益本身,没有合理地考虑风险因素。
事实上,风险因素对折价行为和动机的分析影响巨大。
由于定向增发股票锁定期的存在,增加了发行对象的持股风险,从而迫使他们按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即增发股份的受限程度越低,流动性越好,所要求的折价幅度越低(AmihudandMendelson,1986;Silber,1991;Elizabeth,2010),折价本身可能是对大股东禁售风险的补偿(Krishnamurthy等,2005;徐斌和俞静,2010)。
此外,市场因素作为衡量投资收益与风险的标杆不仅影响风险,更决定投资的真实收益水平。
毕竟折价发行是相对二级市场股价而言的,而二级市场可能并非有效市场,其定价不一定完全正确(谢赤等,2010)。
因此,对折价行为动因的分析必须综合总体市场行情、公司价值以及风险波动等多方因素,合理考虑新股认购的风险与折价收益的配比情况。
鉴于此,本文着重考察了公司价值和整体市场行情的择时行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来揭示定向增发折价背后的行为动机及经济后果,到底是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还是因公司价值偏离或风险对定向增发特定投资者的补偿。
第一期: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其监管研究
2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其监管研究【内容提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再融资能力。
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外上市公司一般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
而我国则有所不同。
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如上市公司热衷于送红股和暂不分配),但债务融资却排在外部股权融资(配股和增发新股)之后。
在我国,配股一直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然而近两年来,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规模逐年扩大,而且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即将建立,分拆上市将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又一途径。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本文分别对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分拆上市等再融资政策、再融资行为与行为动机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这些再融资行为理性与非理性的原因,同时对与上市公司的分配政策及分配与配股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探索高效、规范化、市场化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及为建立合理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监管制度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本课题由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迅雷主持,上海证券交易所谢联胜为课题研究与协调人,课题研究员为徐凌峰、林彬、于洋、曹勇志、郑学璋、张文先。
1 引言市场经济是一种资金约束型经济,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稳定的资源,融资成为企业考虑的头等大事。
上市公司公发募集资金后,其后续发展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融资能力。
上市公司传统的再融资方式包括股权方式、半股权半债权方式、债权方式;股权方式包括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部股权融资方式)、配股增发新股(即所谓的外部股权融资方式);半股权半债权方式是可转换债券,债权方式包括一般的公司债券和借款等。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融资方式决定公司的资本结构。
公司应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即公司资本结构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比例,能使公司加权资本成本最低。
信息不对称下我国股权融资时机选择现象原因研究
信息不对称 下我 国股权 融资时机选择现 象原 因研究
陈 耿 ,刘 雪 峰
( 重庆大 学经济与工商管理 学院 ,重庆 403 ) 0 0 0
摘要 :以市场 时机理论为基础 ,构建一个含有不对称信息的股权融资模 型 ,分析我 国资本 市场股权 融资 时机 选 择现象的形成机制 。结果表 明,繁荣 市场环境能弱化逆向选择 对新股 价值 的影响,是 融资企业倾 向于在 市场行 情较 好 时机 发 行 新 股 融 资的 重 要 原 因 。
21 0 0年第 8期
S i n e a d Te科 技o y M a究 e tRe e r h c e c n c no 管 理 研n g m n s a c h lg ae
2 O No O1 .8
文 章 编 号 :10 7 9 (0 0 8 2 7— 2 0 0— 6 5 2 1 )0 —00 0
关 键 词 :信 息 不对 称 ; 市场 时机 选 择 ;逆 向 选 择
中 图 分类 号 :F 7 . 266
文献 标 识 码 :A
1 引 言
企业融资理论 中,股权 融资 的市 场时 机选 择 现象是 指 , 上市公 司倾 向于股价较高时发行股份 ,股价较低 时回购股份 。 关 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存在 市场择机 现象 的原 因 ,国外相关 学者从各 个角 度 进行 了大 量 研 究。K r cy 0a zk等人 … 研 究发 j 现 ,企业倾 向于在信 息公开批 露之后宣 布股票 发行公告 ,这 样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 度 ,减小股 价 的下跌 幅度。B y s al s e
认 为股 价 被 高 估 时 ,会 选 择 股 票 融 资 ;股 价 被 低 估 时 ,会 选 择债券融资或者 回购股票 ,以避 免股权 融资成本过 高造成 的 损 失 。在 信 息 动 态不 对 称 条 件 下 ,管 理 者 比其 他 任 何 人 都 更 了解 投 资 项 目的 “ 真实 ” 价 值 ,每 个 公 司 的 管 理 层 都 倾 向 于 向市场宣布前景 光明 的投 资项 目,以此来 推高股 价 、展示 自 己 的优 秀业 绩 。 但 投 资 者 不 会 完 全 相 信 管 理 者 提 供 的 信 息 , 致使新股 的估价低于信息 对称条件 下的均衡 价格 。为了降低
上市公司增资扩股融资动因及效应分析
(1)研究现状第一,国内研究现状亮森2014年在《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一文中认在社会资金普遍趋于紧张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出于对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中长期贷款需求往往更为谨慎,导致无法得到贷款或贷款延后审批,我国的股票种类较为复杂,并且其中部分股票例如法人股等虽然己经经过了股改,但是目前还只能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流转,而并不能在股市上实现自由流通。
而A股、B股和H股这类股票虽然可以在股票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它们却都在各自的流通市场上流转,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证券市场,导致我国的同股不同权等问题普遍存在。
陈东升2015年在《上市公司增资扩股融资理论》一文中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审批主要采取的依据是上市公司在以往的经营业绩,而并不会对配股获取的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审核,这就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获取了配股资金后,在使用方面一般存在随意性的问题,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具有了自由使用资金的优势。
而如果利用长期负债方式来募集资金,那么无论采取向银行借款或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来筹资,上市公司都要给出筹资用于的新项目的预期收益率来作为获取筹资资格的必要条件,而且相关部门对这种投资项目会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查,并且对于这类方式筹集到的资金投向有着较强的刚性约束。
因此,对比融资方式的管理不同,上市公司当然更愿意使用股权融资方式来完成新的融资。
安淑芬2015年在《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风险防范》一文中认为融资成本作为上市公司构建自己的融资方式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融资结构。
根据资料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如果采取增发融资的方式来融资,所要花费的成本率(平均为0.81%)要远远低于采取债券融资这一融资方式的成本率(2008年我国银行的1年期贷款利率是7.29%),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采取股权融资方式的直接融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再融资的形式、规模及频率、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再融资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趋向规范化的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融资将在未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再融资、上市公司、现状分析、形式、规模、频率、原因分析、问题、政府、措施、发展趋势、建议、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可转债、公开增发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再次融资的行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融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形式多样,包括定向增发、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发行、资产置换、配股等。
不同的再融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再融资。
再融资的规模和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和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持续性。
再融资的原因主要包括扩大经营规模、优化资本结构、增加盈利能力等,再融资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融资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市场波动性大、监管不足等。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规,促进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再融资活动的规模、频率、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应对措施,从而全面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研究
目录摘要·1第一章概述·31.1 选题背景·31.2 选题的意义和目标··41.3 研究的评述·5第二章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6第三章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问题··103.1 偏好股份融资·103.2 恶意圈钱的现象··113.3 融资资金投向变更频繁··113.4 融资后公司的改变··123.5 关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信息披露透明度问题··12 3.6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133.7 企业债券市场进展现状·133.8 中国再融资审批制度的缺陷··14第四章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巨额再融资案例分析··15 4.1 公司概述··154.2 案例分析··154.3 债券市场现存的问题·154.3.1 圈钱行为··154.3.2 信息披不透明··154.3.3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16第五章对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进行优化的建议··175.1 改善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好··175.2 抑制恶意圈钱的建议··175.3 简化募集资金审批环节和流程··175.4 债券市场的进展进一步完善·185.5 加大监察力度,加强信息透明化·185.6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建议提出应对应问题·18第六章总结··19参考文献··20谢词··21附录··22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研究摘要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的较为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便是以证券市场来进行再融资的行为。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一
、
前 言
支付的利息等等 。 股息率和股票发行的交易成本是我 国上 市公 司股权 融资的
上市公司再 融资的偏 好同资本结构 和公 司治理等 因素影响
着上市公司的价值 ,至于哪一种融资偏好 能更好 的为公 司的基 主要成本。2 0 1 2年 5 月 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
业长青起到相应 的作用 ,这个问题 近年来广 为学术 界及上 市公 《 关于进一步落实 上市公 司现金 分红有关事项 的通知》 ( 证监 发
j l u f ) 在其合著 的《 企业 知道投资人所不知道信息时的融资和投资 红家数 及 比例较 往年有所 提升 , 2 0 1 2年 上证 5 0指数股 息率 为 决策》 一文 中 , 提 出了著名的“ 啄食顺序理论 ” , 该理论认为公 司 3 . 1 7 %, 沪深 3 0 0 指数 股息率为 2 . 6 6 %。但 中国上 市公 司现金分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口 冯 涛 王 科 贝 洛 阳轴 研科技 股份 有限公 司
【 摘 要】 我 国上市公 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 , 对股权融资有着较 强烈的偏好 , 这同国外的融资方式选择顺序上有着很大的差
别, 本文试图从 多方 面解释这一现 象, 并提 出若干建议 。
【 关键词 】 股权融资 ; 债权融资 ; 资本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问题研究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问题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样。
文章中我们主要讨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问题(一)融资方式单一,以股权融资为主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极强的偏好。
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主要是融资的难易程度、门槛高低以及融资额大小等因素,就目前而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
我国股权结构比较特殊,不流通的法人股占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关于最优资金结构的融资原则,对公司继续进行股权融资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更趋于不合理。
(二)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从理论上说,投资需求与融资手段是一种辨证的关系,只有投资的必要性和融资的可能性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投资效果。
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规定的上限进行再融资,而不是根据投资需求来测定融资额。
上市公司把能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作为选择再融资方式及制订发行方案的重要目标,其融资金额往往超过实际资金需求,从而造成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其他一些问题。
(三)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频繁,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下,拼凑项目圈钱的迹象十分明显。
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缺乏充分研究,募集资金到位后不能按计划投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闲置,有些不得不变更募资投向。
由于不能按计划完成募资投入,为寻求中短期回报,上市公司纷纷展开委托理财业务。
如此往复,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不但没有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反而造成了资金使用偏离融资目的和低效使用等问题。
(四)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一个既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股利政策,管理层推出股利分配方案的随意性较强。
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问题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化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适度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上市公司表现过度的“融资饥渴症”,特别是在再融资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恶意再融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股权融资,普遍存在“圈钱”冲动,并且随意改变资金投向以及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等现象严重,这些行为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感染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文章在研究中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含义、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为基础。
首先阐述国内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融资行为、资金需求量、项目监管、资金使用监管和再融资的监管等角度研究其产生原因。
然后,针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政府规范和完善再融资政策提供了一些参考。
1 绪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 研究目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再融资问题一直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长期而言,再融资是作为本金投入上市公司,其实际带动的投资需求将是三到四倍,再融资已经成为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不论从融资力度还是从市场的影响程度来看,再融资都接近于首次公开发行,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时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我们不仅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动机提出置疑,还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金的利用效果表示担忧。
文章希望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理论的深入研究,找出中国特殊背景下的偏好股权投资问题、融资金额问题等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找出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之处。
希望能够为中国上市公司选择正确的再融资策略,一件为政府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1.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或是股票市场的效率问题,是股票市场急待改进的问题,也是学术界日益重视的领域。
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选择研究
金融天地273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选择研究晁 虎 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欣欣 南昌工学院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股票市场以来,在这二十年的发展中,多种融资并存的金融现象已经初步形成。
近几年来再融资在上市公司的发展中展现的异常有活力,主要原因是再融资是市场经济实现功能优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主要讨论我国当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概念以及融资方式,分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影响因素,最后就这些现状提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放选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再融资;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273-01狭义上来说融资就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集结资金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企业更具自身的特点,向公司的一些债务人或者是合作者筹集资金来扩充公司的发展需求。
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再融资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了融资平台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从而自身的到了很长远的发展。
但是再融资也存在很多方式和方法,如果没有结合自身的要求随意的选择融资方式就会导致企业一定的损失,本文就将主要讨论上市公司再融资如何去选择适应的融资方案。
一、企业再融资的概念以及融资方式在证券市场,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简称SEO)是指一个企业除了在第一次公开发行股权外在进行公开发行股权的行为,这种融资主要是想通过向外界筹集资金来预备公司的长久发展。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主要包括两种:外融资和内融资。
其中内融资是指在公司内进行资金的融合,内融资的主要特点是公司不需要向外界支付一些利息或者是股息,同时这些被融资的基金只会在公司内部流通不会产生一些融资的费用;外融资则与内融资相反,主要是指公司与外界的金融融资企业进行合作,来得到资金的支持,一般内融资的成本回比外融资少很多,但是内融资得到的资金一般很少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发展都是依靠外融资而来的。
浅析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
必 须 在 今 后 的 工 作 中 不 断 加 总 结 和 分 局 的 多经改 革 虽然起 步较 早 ,但投 闲置 的 或 未 充 分 利 用 的 厂 房 、 地 、 场 设 完 善,寻 求 更大 突破 。
一
资 主 体 仍 比 较 单 一 , 多 数 直 属 多 经 企 备 、 土 地 等 资 源 , 要 尽 可 能 地 剥 离 进
维普资讯
调查与思考
为 配 台 核 准 制 的 实 施 , 实 现 上 市 能 满 足 公 司 的 筹 资 要 求 , 但 与 配 股 相 公 司 再融 资渠 道 的多样化 , 中 国证监 比, 赢 质 上 没 有 大 的 区别 , 司 属 于 股
福 州铁 路 舟 局 经 贳 , 上 \司 ) 0
 ̄MSo2 7 , o. " 2 1 /
维普资讯
司 和 投 资 者 而 言 都 是 一 个 双 赢 的 选 择 对 上市 公 司 而 言 ,选 择 发 行 可 转 换 债 券 ,有 很 多 好 处:( ) 资 成 本 较 低 。 一 融 按 规 定不 能越过 银行 同期存 款利率 ( 多利 率设 定为 1 左 右 ) 大 ‰ ,期 限 3—5 年
改革还将 引向深入
福 州 铁 路 分 局 多 经 体 制 改 革 有 了
一
工 附 业 等 单 位 划 归 多 经 后 , 难 做 到
分 而 能 立 。逐 项 明 确 解 决 办 法 , 防 不 能 互 补 , 管 理 难 规 范 , 资 产 难 以
止 各 种 假 “ 分 开 现 象 回 潮 三
配 股 增 发和 可转 换 债券等 的方 式 上 种 融 资 更 具 灵 活 性 可 转 换 债 券 是 一
如 何 进 行 选 择 、 笔 者 试 图 比较 , 以 供 种 被 赋 予 了 股 票 转 换 权 的 公 司 债 券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价值效率变化实证研究
4 .1 7 2 4
5 5 9.2l 6 5 78 5 7 . 1 5 I7 8. 9 243 8 .9 75 5 9 35 6.8 9 2l 9- 7
l 0.0 0 00
I 7 -3 8
14 4 .3 119 .8 10 8 .2
1.3 43 0
特征 值 方差%
3. 209l
提取载 荷的 平方 和 积 累%
3. l 2O9
数值
42 3 .l
积 累%
3 . 9l 2O
根 据 Y 的输 出结 果 , 者 发 现 。 36家公 司 的 Y值 为 笔 有 0 负, 这也 就说 明 : 上 市 公 司增 发后 , 将 近 一半 的公 司 出 现 在 有 业 绩 下 滑 。这 些 公 司 的股 权 再 融 资 价值 效 率 降低 . 股 股 东 控 侵 蚀 公 司利 益 的现 象 依 然 普 遍 存 在 。
袭 2 : 成 分 载 荷 矩 阵 主
主成分
l X A1 A2 .8 19 .3 05 一0 . 31 2 一07 . 9 . 8 9l . 6 01 3 .9 06 .71 2 .23 2 4 一.4 15 一. 9 06 .1 81 5 . l 93 .O9 O .7 O7
利 率 (4 净 资产 收 益率 (5 每 股 息 税 前 利 润(6 净 利 润 增 长 P) 、 P) 、 P) 、
率 等 (7 P) 。将 6 3家 公 司增 发 后 第 二 年 的 1 2 0个 指标 , 增 发 与 第 一 年 后 指 标 的 变化 量 进 行 主 成 分 分 析 。得 到 综 合 指 标 Y 即股 权 再 融 资 价 值 效 率 的变 化 量 。
后 果 。 因此 , 此 时 用 实 际 数 据 检 验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在 新 时 期 在 进 行 股 权 再 融 资 后 , 否 出现 价 值 效 率 下 降 的情 况 , 于 及 是 对 时 监 管控 股股 东 的行 为 ,保 护 公 司其 他 利 益 相 关 者 的利 益 , 促进 资本 市场 顺 利 过 渡 和健 康 发 展有 着 重 要 的 意义 。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 . 。 ) a 。 南∑jb(= l, , 0 1 …, 1 ) 去∑ { i 。 b = t一 0一9 …,, , + 0 a 一 二 ,中国A股市场的P P 和S O 的现状 - - IE E
大 小 ” 、 “ 息 不 对 称 ” 、 “ 价 低 估 ” 、 “ 市 状 况 ” 等 对 信 股 股
5 “ 、 熊牛市哑变量 ”由增发 当年 的大盘股指 收益 决定 ,这 淡的记为0 ,一般 的也记 为0 “ 。 红火年份 ”记为 19 、1 9 、 9 0 9 1
19 、 19 , 20 、2 0 , 2 0 、2 0 2 0 。 92 99 00 01 05 06 0 7
2 、简约模 型方程组 中L 1 N 、P o i a l 、b a 分 别 N 、L 2 r f t b e e r
天 ,C R ̄ A [线平缓 ,一天 后开始攀 升。在公告 日前两 天和后两天 为结构模型 中的总资产对数值 、发行总额p o e d 对 数值和盈 8 rc es
出现大 幅涨幅 ,之后 涨势变缓 ,但 一直有正 的超额收益率 。说 利 、 牛 熊 市 哑 变 量 。 明公告效应不为负 。
中国上市公 司股 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对外 经济贸易大学 何骏 宇 白芸
摘要:文章通过 实证的研 究方 式,分析 了中国上 市公 司股权再 融资定向增发 ( IE 和公 开增发 PP ) (E ) SO 的公告 效应 ,并探寻这 些公 司再 融资对 “ 募”还是 “ 公 私募 ”的选择 上的成本 大小究竟 是 不是重要性 因素 ,并检验 中国市场上的公 司是否也 由于 “ 息不对称 ”、 “ 信 股价低 估” 、 “ 股 市前 案”等原 因更倾向选择定 向增发 。
课题研究论文:股权再融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156056 企业研究论文股权再融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一、研究背景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本身的资金量就不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获得外部资金。
在我国,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时较多采用股权融资而不选择债权融资。
而且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在一般情况下的首选股权再融资方式。
然而,我国大量的上市公司在进行了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差。
因此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探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后绩效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股权融资后绩效变化的因素。
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应分析本文选取信息技术行业为分析对象。
信息技术行业需要的资金规模大,在我国A股上市的公司也较多,样本量会比较大,便于得出更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一)指标说明及样本选取本文选取20xx年通过配股,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再融资前一年(T-1),再融资当年(T)和再融资后三年(T+1,T+2,T+3)的绩效进行分析。
在分析公司业绩时采用了以下关键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
同时,在分析影响业绩的因素时以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率为被解释变量,股权再融资相对数量、资产负债率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解释变量。
(二)股权融资后企业绩效的变化分析1.绩效总体变化描述以样本公司再融资当年为基准,分别统计样本公司再融资前一年和再融资后三年各个年份的绩效指标平均值,利用Excel得到增发企业各指标变化趋势以及配股企业各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实施增发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在增发当年会出现一个上升趋势,而在增发后三年连续出现下降;每股收益率在增发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这表明就短期而言,实施增发会对企业的绩效有一个提升,但就长期来看,反而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效应。
而实施配股的企业,自配股当年起,三项指标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这表明配股并没有使企业业绩提升,反而对公司业绩产生很大的负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不同的融资行为很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以及资本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对其财务状况甚至生存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相对于欧美等国的跨国集团,国内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质量仍较低,以致于常引发公司治理结构失效以及投资者利益损失等问题。
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帮助上市公司做好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文章重点探索上市公司融资时机选择行为效应。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效应【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具有明显的时机选择倾向。
当股票价格超出账面价值一定程度时,公司便具有发行股票的动机,反之,则选择股票回购,以稳定股票价格,这些对资本结构造成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时机选择质量并不理想,很容易引起资本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时机选择效应进行探索,促使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更为科学合理。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发展现状规模迅猛扩大。
近年来,我国的股权再融资市场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截止到2012年,再融资总额已经超过了ipo市场贡献总值。
2006年和2007年,在“牛市”的推动下,股权再融资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分别达到了262%和194%;尽管在随后两年里出现了“熊市”,但是,仍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了61%和23%;特别是在2012年,股权再融资首次超过了ipo规模。
这充分说明了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中股权再融资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业绩变脸情况出现。
虽然我国股权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企业并没有真正地获得相匹配的收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募集资金到位情况而多次出现投资方向变更,业绩变脸问题日益严重。
2006年到2009年,国内企业在再融资之后,三年内的总资产平均收益率不增反降,出现了负增长。
例如,上海普天上市公司在2008年,股权融资额达到了7亿元,其对外宣称要实现税后利润1.67亿元,但是,在之后的三年,企业的净利润为-1.7亿元,与理想收益相差超过了三亿元①。
行业倾向明显。
目前,我国的股权再融资市场具有显著的行业倾向性。
2006年到2009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融资企业数量占到了行业内企业总量的近40%,有色金属冶炼再融资企业占到了行业内企业总量的30.51%,其他融资比例较高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行业、公共事业等,这些融资行业多数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或者制造业,其在经济环境降温或者行业发展低谷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常企业的管理者普遍倾向于股权再融资。
另外,具有高杠杆率的房地产行业,其在债务融资方面受到诸多限制,更希望通过股权再融资来满足融资需求。
国企再融资率高于民营企业。
从2005年到2012年的再融资数据统计来看,国内的近1000家再融资企业,有70%的企业属于国有性质,仅有不足30%的企业为民营企业。
同时,再融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其增长率是民营企业增长率的6倍多,主要原因就在于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一直都享有一定的优越性。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行为效应再融资活动同股票指数间关系。
当股票市场处于上涨状态时,进行融资的企业以及融资量大幅度上升,而当股市低迷时,融资企业数量和融资额都明显降低②。
例如,2008年2月,我国的上证指数高达4348.54,但是,该月企业的融资金额却是仅为266.41亿元,这主要是受到了国外经济动荡形势的不良影响;同年9月份,融资企业的融资金额仅为34.07亿元,而当月的上证指数亦是仅为2293.78。
再融资时机选择的公司资本结构效应。
资本结构效应主要分为长期资本结构效应和短期资本结构效应。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多数都存在短期债务长期使用问题,因此,在长期资本结构效应的研究工作中,常常将长短期债务比率同时考虑,以便更好地对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的长期资本结构效应进行探索。
一方面,短期资本结构效应。
目前,我国的股权融资过程中,相对于融资的前一年,股权融资当年的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都会明显提高,这使得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大幅度增加。
但是,在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后两年,无论是速动比率还是流动比率都是会明显降低,而到第三年,则是有所恢复,并高于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前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这充分说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可以在短期内将公司的偿还能力显著提高。
③另一方面,长期资本结构效应。
进行了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无论是总资产负债率,还是长短期债务比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再融资的第二年,出现了回升迹象,并在随后的两年里,表现出了稳定态势,这说明,再融资的上市公司通过股权再融资使得自身的长期偿债能力明显提高,并且具有改善的持续性。
由此可见,市场时机选择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长期效应。
利益相关者效应。
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国内的a股市场中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对各方利益团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由国外相关经验得出,上市公司之所以会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上市公司内部出现了新老股东的利益冲突,公司的部分高管希望借助股权再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将财富从新股东手中移到老股东手中,增加老股东的财富。
目前,国内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初步实现了“同股同权”,其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董事、监事以及高管等。
下面主要从这些股东的利益实现方面研究时机选择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具体影响。
④一方面,流通股股东利益影响。
所谓的“流通股”主要是指: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当中,能够用于流通的股份。
2005年以前,国内的上市公司不仅有国家股、内资法人股,还有流通股,其中,仅有流通股可以用以自由买卖,而这亦是造成“同股不同权”的主要原因。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进行,国内的股权基本上实现了自由流通,而不受股票种类限制。
下面就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影响进行讨论。
第一,配股公司流通股东利益影响。
当上市公司进行配股以后,其股票需要进行除权,因此,如果原来的股票持有者不参与配股活动时,便会使得自身的利益受到即时损失,所以,多数的原股票持有者都会选择参与到配股活动。
然而,从股票回报率角度来看,只是在配股当年股东的回报率为正值,而在其后的三年里回报率均为负值,由此可见,流通股股东仅会在短期内因配股而获利,从长远来看,流通股股东很可能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为公司在进行股票融资时,其选择的时段往往是行情发展良好的时段,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长远利益考虑欠缺,其关注的多是短线投资⑤。
第二,增发公司流通股股东利益影响。
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过程中要涉及到新增和原有的流通股股东,一般情况下,股票市价往往高于增发价格,所以,原来的公司股东一定会在增发再融资后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原有股东直接参与到增发融资活动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自身的经济损失,相对于原股东,新增股东却能够收到理想的即时效益。
由此可见,新股东非常愿意推动公司增发股票,从利益转移角度来看,新股东的收益额基本上与老股东的损失额持平。
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层利益影响。
股权的再融资不仅可以扩大上市公司的规模,还可能引起公司财务的杠杆作用不断下降,同时大幅度提高公司自有资金的流量,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管理者推动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主要影响有两方面:隐性收益影响和显性收益影响。
显性收益方面,股权再融资之后,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表现出了增加趋势,其增加幅度高达10%⑥。
由此可知,股权再融资能够使得上市公司高管的显性收益增加;隐性收益方面,由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增加,公司高管的公务消费水平以及数量都大幅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管理费用,在股权融资后的第二年,公司的管理费用不会明显增加,但是,在随后的两年里却是会呈现大幅度增加趋势,这样,高管的隐性收益将会不断提高。
由上可知,股权再融资行为发生后,上市公司高管的收益会明显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管热衷于股权再融资⑦。
但是,对于部分公司股东来讲,并不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时机选择,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某一利益团体的“片面之词”。
基于政策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优化我国证券市场自从2005年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效率上都有较大提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非理性的短期投资行为较为常见,缺乏投资心理的投资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带有投机之嫌,这为某些上市公司择时融资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增加了不法之徒借机散布谣言的概率。
另外,在再融资之后,多数的上市公司未能有效利用融资,以至于资金的投资方向不断更改,错过了很多良好的投资时机,以至于投资报酬过低,甚至回报率出现了负数。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可完善以下政策。
创新监管政策。
相关的监管部门在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进行考察时,不要仅仅局限在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上,而是要适当地增加考察项,例如,资产负债率等等。
因为,如果单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方面进行考察,很容易导致上市公司借助市场时机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势必会利用各种各样“创新”来提高账面上的净资产收益率,使其达到再融资审核标准。
如此,上市公司的资金利用率不仅无法从账面上反映出来,还会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本资源的科学配置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对我国的股权再融资的相关监管政策进行优化与完善,使得再融资考核指标多元化⑧。
扶持优质的机构投资者。
通常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中小股东具有长远的投资眼光,其不会在市场变动的影响下出现大的非理性投资冲动,其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潜力以及经营状况更为关注。
而正如前文提到的,多数的上市公司高管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进行非理性的股权再融资时机选择行为,加之外部监管不到位,这些违背道德规范的融资行为很容易发生,而最终受到经济损失的往往是广大的底层投资者,因此,政府应借助各类推动措施使得上市公司有效引入优质的机构投资者。
这样,不仅能够大幅度缓解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的监管压力,还能够使得政府从对公司的“干扰”中有效抽出,进而提高证券市场自身的活力。
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用途。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在上市公司融资用途披露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无论是首次融资情况,还是股权再融资情况,都存在这个问题,造成了上市公司投资方向频繁更改,存在很多非理性投资,并且投资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使用信息进行有效披露,使得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更加具有规范性。
首先,在投资项目进行立项之前,需要组织权威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只有在认可后方能够批准。
其次,当股权再融资得到的资金发生使用方向变动时,上市公司必须对其中的细节内容进行披露,并将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及时地向外界有关利益团体公布,并接受其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