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
广东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练:物质结构型
题型五物质结构型一、单项选择题1.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Z<T<X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4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答案 D解析根据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为F,T为Cl,Q为Br,X为S,Z为Ar。
A项,非金属性,Cl(T)>S(X),错误;B项,9F(R)与35Br(Q)的电子数相差26,错误;C项,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R)>HCl(T)>HBr(Q),错误;D项,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4(T)>HBrO4(Q),正确。
2.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l>PB.热稳定性:HCl>AsH3>HBrC.还原性:As3->S2->Cl-D.酸性:H3AsO4>H2SO4>H3PO4答案 C解析As和Br处于同一周期,P和As处于同一主族;A项,原子半径:As>P>Cl;B项,热稳定性:HCl>HBr>AsH3;D项,酸性:H2SO4>H3PO4>H3AsO4。
3.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Y与X可形成Y2X2和Y2X两种离子化合物,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多1,W与X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还原性:Y>ZB.原子半径:Y<Z<W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可知,X为O,Y为Na,Z为Mg,W为S;A项,单质还原性:Na>Mg;B项,原子半径:Na>Mg>S;C项,稳定性:H2O>H2S;D项,NaOH和Mg(OH)2不反应。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W)>r(Y)>r(Z)>r(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化学反应与能量(含15年高考题)
3.(2015全国课标Ⅱ节选)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
(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 CH3OH(g)
ΔH1
②CO2(g)+3H2(g) CH3OH(g)+H2O(g)
ΔH2
③CO2(g)+H2(g) CO(g)+H2O(g)
c表示反应热。
放热反应 ΔH<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键能、物质具有能量和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如何? (1)键能越大,物质所含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所含能量越高,物质 越不稳定。如H—F键的键能远大于H—I键的键能,HF的稳定性远大于HI,HF含有 的能量<HI含有的能量。常常被误以为键能越大,其物质所含的能量也越大。 (2)物质所含能量越低,断裂其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越高,而形成化学键所释放 的能量也越多。
专题能力训练2 化学反应 与能量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命题热点
考题统计
热化学方程式的 2015 卷Ⅰ,28(3)
书写
2013 卷Ⅰ,28(3)
盖斯定律的应用
2015 卷Ⅱ,27(1) 2014 卷Ⅱ,13 2014 卷Ⅰ,28(2) 2013 卷Ⅰ,28(3) 2013 卷Ⅱ,12 2012 卷,27(2) 2011 卷,27(1,2)
问题探究
1.如何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 差值,如下图所示:
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 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 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 的能量差值,在上图中: a表示活化能; 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
【高考复习方案】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精讲课件: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
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
返回目录
知识网络构建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典 型 真 题 在 线
化学能与热能
1.[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室温下,将1mol的 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 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 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 CuSO4·5H2O(s)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 H2>ΔH3 B.Δ H1<ΔH3 C.ΔH1+ΔH3=ΔH2 D.Δ H1+ΔH2>ΔH3
图Z52
返回目录
专题五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化学能与热能
(2)[2014· 浙江卷] 已知: CaSO4(s)+CO(g) ⇌CaO(s) + SO2(g) + CO2(g) ΔH1= - 218.4 kJ· mol 1(反应Ⅰ) CaSO4(s)+4CO(g) ⇌CaS(s) + 4CO2(g) ΔH 2=-175.6 - kJ· mol 1(反应Ⅱ)。 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 )大于反应Ⅱ的速率 (v2 ),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
化学能与热能
ΔH计算 关系式
ΔH=∑E(生成物)-∑E(反应物) Δ H=∑E(反应物键能)-∑E(生成 物键能)
2.催化剂对活化能、焓变的影响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 能,但ΔH保持不变。如图Z51所 示:
图Z51
返回目录
专题五
高 频 考 点 探 究
化学能与热能
考向一 反应热图像分析 例1 (1)[2014· 北京卷] 已知,降低温度有利于NO2(g)转化 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已知:2NO2(g) ⇌N2O4(g) ΔH1 2NO2(g) ⇌N2O4(l) Δ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
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化学能与热能2专项测试含解析
化学能与热能(2)1、25℃、101kPa 、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的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22(g)(g)H O +22()H O l 1571.6mol H kJ -∆=-⋅ B. 222(g)(g)H O +22()H O l 1571.6?H kJ mol -∆=+⋅C. 222(g)(g)H O +22(g)H O 1571.6mol H kJ -∆=-⋅D. 2212(g)(g)2H O +22(g)H O 1285.8H kJ mol -∆=-⋅2、已知:①1 mol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须要汲取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I 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须要汲取151kJ 的能量,③由H 原子和I 原子形成1 mol HI 分子时释放299 kJ 的能量。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I 2(g)分子比H 2分子稳定B.2 mol HI(g)发生分解反应汲取11 kJ 热量C.HI 与NaOH 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0. 5 mol H 2 (g)与 0.5 mol I 2 (g)完全反应释放出5.5 kJ 热量 3、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g) △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1) △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57.3kJ 热量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通过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测得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碳的燃烧热的数值大于110.5kJ/mol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222?2H g O g H O g + 1483.6?H kJ 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1mol kJ -⋅B.已知()()()()2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O l ++ 157.3H kJ mol -∆=-⋅,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 的热量 C.已知()()()22 222C s O g CO g + a?H ∆=;()()()222C s O g CO g + H b ∆=,则a b >D.已知C (石墨, s )C (金刚石, s ) 0H ∆>,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5、已知()()2212H g O g +()2H O g 1241.8?.?H kJ mol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H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41.8kJB. ()()222H g O g +()22H O g 1483.6?H kJ mol -∆=-⋅C.1mol2H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41.8kJD.断开1mol 2H O 的化学键汲取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2H 和0.5mol 2O 的化学键所汲取的总能量6、今有如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① ②③关于它们在下列表述中缘由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A.缘由:燃烧是放热反应;结论:。
专题五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及应用限时训练学生用
专题五 功、功率与动能定理及应用一、选择题1.(2015·沈阳一模)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长L =0.8 m 的均匀矩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齐.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现用F =5 N 的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它翻下桌子,力F 做的功至少为(g 取10 m/s 2)( )A .1 JB .1.6 JC .2 JD .4 J2.(2015·襄阳一模)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 的力F ,将2 kg 的物体由沙坑表面静止提升1 m 时撤去力F ,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若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 )A .20 JB .24 JC .34 JD .54 J3.(2015·白山一模)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把其中一个水平方向的力从F 突然增大到3F ,并保持其他力不变,则从这时开始t s 末,该力的瞬时功率是( )A.9F 2t mB.6F 2t mC.4F 2t mD.3F 2t m4.(多选)(2015·华中师大附中一模)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AB 水平.一小物块在曲面内A 点以某一速率开始下滑,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物块下滑时速率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B .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C .在滑到最低点C 以前,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小D .滑到最低点C 时,物块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达到最大5.一人用恒定的力F ,通过图示装置拉着物体沿光滑水平面运动,A 、B 、C 是其运动路径上的三个点,且AC =BC .若物体从A 到C 、从C 到B 的过程中,人拉绳做的功分别为W FA 、W FB ,物体动能的增量分别为ΔE A 、ΔE B ,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W FA =W FB ,ΔE A =ΔE B B .W FA >W FB ,ΔE A >ΔE BC .W FA <W FB ,ΔE A <ΔE BD .W FA >W FB ,ΔE A <ΔE B6.(多选)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0开始加速行驶,经过一段时间t ,前进距离l ,此时恰好达到其最大速度v m ,设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始终以额定功率P 工作,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 f ,则在这段时间里,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A .F f v m tB .Pt C.12mv 2m +F f l -12mv 20 D .F f t v 0+v m 27.(2015·高考全国卷Ⅱ,T17,6分)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8.(2015·高考全国卷Ⅰ,T17,6分)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 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9.(2015·河北衡水中学三模)如图所示,质量为0.1 kg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4 m 后以3.0 m/s 的速度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桌面高0.45 m ,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则( )A .小物块的初速度是5 m/sB .小物块的水平射程为1.2 mC .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 J 的功D .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 J10.(2015·山西模拟)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6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0~6 s 内物体在4 s 时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2~4 s 内速度不变D .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 内合力做的功二、非选择题11.(2015·北京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水平轨道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后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轨道B 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质量m =1.0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10.0 N 的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滑块运动的位移x =0.50 m 时撤去力F .已知A 、B 之间的距离x 0=1.0 m ,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g取10 m/s 2.求:(1)在撤去力F时,滑块的速度大小;(2)滑块通过B点时的动能;(3)滑块通过B点后,能沿圆弧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h=0.35 m,求滑块沿圆弧轨道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12.(2015·福建厦门质检)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A放在水平地面上;B、C两物体通过细线绕过轻质定滑轮相连,C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用手拿住C,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ab段的细线竖直、cd 段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B的质量均为m,斜面倾角为θ=37°,重力加速度为g,滑轮的质量和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C释放后沿斜面下滑,当A刚要离开地面时,B的速度最大,(sin 37°=0.6,cos 37°=0.8)求:(1)从开始到物体A刚要离开地面的过程中,物体C沿斜面下滑的距离;(2)C的质量;(3)A刚要离开地面时,C的动能.。
广东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练:能量变化型
题型八 能量变化型一、单项选择题1.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能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催化比酶催化的效果好B .使用不同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热效应C .使用不同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能耗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 C解析 根据图示可得,酶催化效果最好;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改变能耗,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ΔH 1=+49.0 kJ·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2=-192.9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图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 .图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 =E 1-E 3C .H 2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故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必须吸收热量D .根据①②推知:在25 ℃、101 kPa 时,1 mol CH 3OH(g)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放出的热量应大于676.7 kJ 答案 D解析 上述图示中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应为放热反应,且能量变化ΔH =E 1-E 2,所以A 、B 都不正确;C 中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自身的性质,与其他因素无关;D 中根据①②运用盖斯定律3×②-2×①,代入数据计算可得,25 ℃时 H 2O 为液态,故放出热量大于676.7 kJ 。
3.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M(s)+N(g)(g) ΔH =-Q 1 kJ·mol -1②2R(g)+N(g)(g) ΔH =-Q 2 kJ·mol -1(已知Q 1、Q 2、Q 3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R(g)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M(s)与1 mol N(g)的能量总和B .将2 mol R(g)与1 mol N(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Q 2 kJC .当1 mol M(s)完全转化为T(g)时(假定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Q 1+Q 22) kJD .M(g)+N(g)(g) ΔH =-Q 3 kJ·mol -1,则Q 3<Q 1答案 C解析 A 项,因为反应①是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项,反应②为可逆反应,2 mol R(g)与1 mol N(g)充分反应不可能生成2 mol T(g);C 项,由盖斯定律得:2M(s)+3N(g)2T(g) ΔH =-(2Q 1+Q 2) kJ·mol -1,所以1 mol M(s)完全转化为T(g)时,放出热量为(Q 1+Q 22) kJ ;D 项,气体反应放出热量多,所以Q 3>Q 1。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化学能与热能.pdf
专题训练(四) 化学能与热能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北京卷)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BCD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解析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锂离子电池是化学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太阳能集热器工作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C项错误;燃气灶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
答案 D 2.(2014·郑州质检)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2-E1 B.a、b分别对应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象的识别及解释的能力。
由能量变化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错误;图示曲线中a代表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b代表有催化剂的能量变化,B项错误;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 3.(2014·海淀区期末)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a kJ·mol-1 已知: (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 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解析 该反应的ΔHE(H—Br)>298 kJ·mol-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2H(g) ΔH=+436 kJ·mol-1 D.H2(g)+F2(g)===2HF(g) ΔH=-25 kJ·mol-1 解析 由于H—Br键的键长在H—Cl键和H—I键键长之间,所以其键能在H—Cl键和H—I键之间,A项正确。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汇编 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
化学能与热能1、如图,以下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热效应B.该图表示某反应能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状态无关C.该图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D.该图表明化学反应不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故A错误;B.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能量不变,该图不能证明反应的能量变化与生成物的状态的关系,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放热,遵循能量守恒,故D正确.故选D.2、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由右图判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A→F,△H= —△H 6B.△H1+△H 2+△H 3+△H 4+△H 5+△H 6=1C.C→F,│△H│=△H 1+△H 2+△H 6D.│△H 1+△H 2+△H 3│=│△H4+△H5+△H6│【答案】B3、右图是298K、101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kJ·mol-1>Q2>2Q1【答案】D4、右图是设计的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它是利用太阳能和物质间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实现循环使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B.装置X中阳极反应式:Br2+2e-2Br―C.装置Y中正极反应式为:Br2+2e-2Br―D.有了这套装置后就不用考虑节能减排了【答案】C5、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②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③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校模拟:专题6.1 化学能与热能(解析版).pdf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A.由Zn和稀H2SO4制氢气 B.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碳酸钙的分解 3.对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放出131.3 kJ热量 C.1 mol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同时吸收131.3 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131.1 kJ热量 4.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反应物总能量E2 C.101 kPa时,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H2的燃烧热ΔH= -241.8 kJ/mol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 的热量 5.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 kJ/mol, 2H2S(g)+O2(g)===2S(s)+2H2O(l) ΔH=-Q2 kJ/mol, 2H2S(g)+O2(g)===2S(s)+2H2O(g) ΔH=-Q3 kJ/mol。
广东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配套文档15个专题共323页
目录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专题三溶液组成的化学计量及其应用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五离子反应专题六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专题八电化学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九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专题十电解质溶液专题十一常见金属元素专题十二常见非金属元素专题十三无机化学综合应用专题十四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专题十五综合实验探究[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氧化物⎩⎪⎪⎨⎪⎪⎧按组成元素⎩⎪⎨⎪⎧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 2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 、H 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 4 (3)液化石油气:以C 3H 8、C 4H 10为主 (4)裂解气:以C 2H 4为主 (5)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一概念的判断与理解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2013·四川理综,2C)(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6)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2013·重庆理综,2A)题组二理清标准,辨析类别2.(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A解析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2015高考化学(浙江专用)二轮考点突破答案解析专题五化学能与热能
专题五化学能与热能真题考点·高效突破考点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及计算【真题题组】1.D 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锂离子电池是化学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太阳能集热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燃气灶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正确。
2.D 该反应第①步ΔH>0,为吸热反应,则说明A+B总能量小于X,第②步ΔH<0,为放热反应,则说明X能量大于C。
则正确的图像应为D。
3.C 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A错误;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ΔH相同,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B错误;无催化剂时,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有催化剂时,活化能E2小于E1,说明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2,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1,E2<E1,D错误。
4.B 水的分解为一吸热反应,即产物能量应高于反应物能量。
另外,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5.C 图1表示的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图2中,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应大于1小于2,图中标注等于1,B项错误;图3中,8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解的m(KNO3)>a g,C项正确;图4中,t时反应未达平衡,则此时反应物转化率尚未达到最大,D项错误。
6.D 氢气和碘蒸气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A错误;(i)式减(ii)式可得1 mol气态碘转化为1 mol固态碘放出35.96 kJ 的热量,B错;反应(i)、(ii)产物相同,其稳定性相同,C错;等物质的量的物质固态时能量较低,气态时能量较高,D选项正确。
7.C 若反应放热,则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若反应吸热,则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故A错。
反应速率与反应本身吸热或者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
C是盖斯定律的重要应用,正确。
ΔH与反应条件无关,只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考真题 16 化学能与热能
【名师伴你行】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考真题 1-6化学能与热能1.(2013·北京理综)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BCD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 项错误;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C 项错误;燃气通过燃气灶发生燃烧反应,如CH 4+2O 2点燃,CO 2+2H 2O ,实现了化学能到热能的转化,D 项正确。
2.(2013·福建理综)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 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 2O 、CO 2转变为H 2、CO 。
其过程如下:m CeO 2――→太阳能①(m -x )CeO 2·x Ce +x O 2 (m -x )CeO 2·x Ce +x H 2O +x CO 2――→900 ℃②m CeO 2+x H 2+x 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CeO 2没有消耗B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 .右图中ΔH 1=ΔH 2+ΔH 3D .以CO 和O 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 +4OH --2e -===CO 2-3+2H 2O 答案:C 解析:由题给方程式加和可得总反应方程式:H 2O +CO 2===H 2+CO +O 2,则该过程是在CeO 2作催化剂、太阳提供能量的情况下完成的,故A 、B 正确。
C 项,根据盖斯定律,应为ΔH 1=-ΔH 2-ΔH 3,错误。
3.(2013·山东理综)对于反应CO(g)+H 2O(g)CO 2(g)+H 2(g) ΔH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 .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 也随之改变B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答案:B 解析:ΔH 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与反应途径无关,A 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C 项错误;若反应在原电池中进行,化学能会转化为电能,D 项错误。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突破练 1.小烧杯放在一块沾有水的玻璃片上,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
由此可知( ) A.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Ba(OH)2BaCl2+2NH3·H2O ΔH>0 答案 B 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正确;D项未标明状态;A项,该反应从环境吸收热量,转变成化学能。
2.(2014·海南,8改编)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改变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答案 B 解析 A项,由图可知,反应过程a需要的活化能比b要高,所以a没有催化剂参与,错误;B项,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之差,即ΔH,正确;C项,改变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进行的途径,可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错误。
3.关于下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H(g)+2X(g)2HX(g) ΔH3<0 B.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 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 D.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 答案 C 解析 C项,非金属性越弱,X2越不稳定,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越少,错误。
4.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2>ΔH1>ΔH3 D.ΔH1<ΔH3<ΔH2 答案 B 解析 与浓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ΔH最小,与稀醋酸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少,ΔH最大,所以ΔH1>ΔH3>ΔH2,B项正确。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0 化学能与热能.pdf
化学能与热能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4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放热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A选项错误;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压强、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与反应放热吸热无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盖斯定律表明:焓变与反应过程无关,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C选项正确;同一反应的ΔH不因反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只与温度和压强有关,D选项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够发生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吸热。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
如需加热引发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
3.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X+Y===M+N ΔH>0,就说明X与Y的总能量低于M、N的总能量,A错,D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三 化学能与热能.pdf
考点一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1.(2014江苏单科,11,4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2NO(g)+2CO(g) 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加热0.1 mol·L-1 Na2CO3溶液,C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Δ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答案 C 2.(2014北京理综,26,14分)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下图所示。
(1)Ⅰ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 (2)Ⅱ中,2NO(g)+O2(g) 2NO2(g)。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
?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 。
? (3)Ⅲ中,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 N2O4(g) ΔH1 2NO2(g) N2O4(l) Δ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
?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Ⅳ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
A是 ,说明理由: ? 。
? 答案 (1)4NH3+5O2 4NO+6H2O (2)①p1 ΔH3B.ΔH1ΔH3 答案 B 5.(2014重庆理综,6,6分)已知:C(s)+H2O(g) CO(g)+H2(g) ΔH=a kJ·mol-1 2C(s)+O2(g) 2CO(g) ΔH=-220 kJ·mol-1 H—H、O 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1,则a为( )A.-332B.-118C.+350D.+130 答案 D 6.(2014江苏单科,10,2分)已知:C(s)+O2(g) CO2(g) ΔH1 CO2(g)+C(s) 2CO(g) ΔH2 2CO(g)+O2(g) 2CO2(g) ΔH3 4Fe(s)+3O2(g) 2Fe2O3(s) ΔH4 3CO(g)+Fe2O3(s) 3CO2(g)+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30,ΔH4>0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 答案 C 7.(2014课标Ⅰ,28,15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演练:19 化学能与热能.pdf
1.(2013·高考重庆卷)已知:P(g)+6Cl(g)===4PCl3(g) Δ=-1(g)+10Cl(g)===4PCl5(g) Δ=bkJ·mol-1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键的键能为ol-1中P-Cl键的键能为1.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可求Cl(g)+ PCl(g)===4PCl5(g)的反应热Δ-Cl键的键能为(-+5.6)/4 kJ·mol-1-P键的键能为(5-3+12)/8 kJ·mol-1解析:选C。
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键长大于P-Cl键键长则P-P键键能小于P-Cl键键能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g)+PCl(g)===PCl5(g)ΔH=(-)/4kJ·mol-1但不知PCl(g)=PCl(s)的Δ因此无法求出Cl(g)+PCl(g)===PCl5(s)的Δ项错误;利用Cl(g)+PCl(g)===PCl5(g)ΔH=(-a)/4 kJ·mol-1可得(Cl-Cl)+3×1.2-5=(-a)/4因此可得(Cl-Cl)=(-a+5.6c)/4 kJ·mol-1项正确;由P是正四面体可知P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P-P)+10×(-a+5.6c)/4-4×5=解得(P-P)=(2.5-1.5+6)/6 kJ·mol-1项错误。
(2013·高考上海卷)将盛有NH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 )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HCl→NH+CO+H-解析:选B。
醋酸逐渐NH4HCO3与H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项错误;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吸热的热量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故B项正确;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项错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物质的状态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五)[专题五化学能与热能](时间:40分钟)1.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Z5-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5-1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ΔH=E2-E1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A.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B.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C.由C(石墨)→C(金刚石)ΔH=+73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3.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方法之一是使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O2和S。
已知:①CO(g)+0.5O2(g)===CO2(g)ΔH=-283.0 kJ·mol-1,②S(g)+O2(g)===SO2(g)ΔH=-296 kJ·mol-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①、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①、②均消耗1 mol O2(g)时,①放出的热量小于②C.Na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CO2,可证明非金属性S>CD.2CO(g)+SO2(g)===S(g)+2CO2(g)ΔH=-270 kJ·mol-14.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 kJ/molFe2O3(s)+13CO(g)===23Fe3O4(s)+13CO2(g)ΔH=-15.73 kJ/molFe3O4(s)+CO(g)===3FeO(s)+CO2(g)ΔH=+640.4 kJ/mol则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的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A .-218 kJ/molB .-109 kJ/molC .+218 kJ/molD .+109 kJ/mol 5.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M(s)+N(g) R(g) ΔH =-Q 1 kJ ·mol -1,②2R(g)+N(g) 2T(g) ΔH =-Q 2 kJ ·mol -1。
Q 1、Q 2均为正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R(g)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M(s)与1 mol N(g)的能量总和B .将2 mol R(g)与1 mol N(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Q 2 kJC .当1 mol M(s)完全转化为T(g)时(假定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Q 1+Q 22kJ D .M(g)+N(g) R(g) ΔH =-Q 3kJ ·mol -1(Q 3>0),则Q 3<Q 16.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H 3OH(l)+1.5O 2(g)===CO 2(g)+2H 2O(l) ΔH 1 CH 3OH(l)+O 2(g)===CO(g)+2H 2O(l) ΔH 2 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③H 2(g)+12O 2(g)===H 2O(l) ΔH 52H 2(g)+O 2(g)===2H 2O(l) ΔH 6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7.用CH 4催化还原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ΔH =-574 kJ·mol -1 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ΔH =-1160 kJ·mol -1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 4还原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至N 2的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02.7 kJ ,则混合气体中NO 和NO 2的体积比为( )A .2∶1B .1∶1C .1∶2D .2∶3 8.现有容积固定且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均存在反应:2SO 2(g)+O 2(g) 2SO 3(g)ΔH =-197 kJ·mol -1。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的气体量和ΔH 如表所示:根据以上数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ΔH 1=-197 kJ·mol -1 B .ΔH 2=ΔH 3 C .ΔH 1=2ΔH2 D .ΔH 1>ΔH3 9.回答下列问题:(1)用Cl 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 。
利用反应A ,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 :4HCl +O 2=====CuO/CuCl 2400℃2Cl 2+2H 2O 已知:i.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
ii.①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kJ,H2O中H—O 键比HCl中H—Cl键________(填“强”或“弱”)。
(2)在25℃、101 kPa下,已知SiH4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1,②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③C(s)+O2(g)===CO2(g)ΔH=-393.5 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O2作用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 1 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890.3 kJ(填“>”“<”或“=”)。
(2)甲烷与CO2可用于合成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4+CO2===2CO+2H2,1 g 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 kJ的热量,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
A BC D图Z5-2(3)C(s)与H2(g)不反应,所以C(s)+2H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C(s)+2H2(g)===CH4(g)的反应热ΔH=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对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是燃料研究的重点,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方向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寻找优质催化剂,使CO 2与H 2O 反应生成CH 4与O 2,并放出热量B .寻找优质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CO 2分解生成碳与O 2C .寻找优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 2与海底开采的CH 4合成合成气(CO 、H 2)D .将固态碳合成为C 60,以C 60作为燃料11.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 4(g)+H 2O(g)===CO(g)+3H 2(g)ΔH =+206.2 kJ·mol -1 ①CH 4(g)+CO 2(g)===2CO(g)+2H 2(g)ΔH =+247.4 kJ·mol -1 ②又知CH 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 。
(1)利用上述已知条件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 4(g)与H 2O(g)反应生成CO 2(g)和H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温下H 2O 可分解生成分子或原子。
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Z5-3所示。
图中A 、B 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等质量的A 、H 2化学能较低的是________。
图Z5-3(4)若在相同温度,1 mol H 2O 按下列途径转化为氢原子与氧原子:H 、O ――→ΔH 3H 2O ――→ΔH 1H 2、O 2――→ΔH 2H 、O ,则ΔH 1、ΔH 2、ΔH 3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限时集训(五)1.C [解析] a 过程的活化能比b 过程的高,故反应过程b 有催化剂参与,A 项错误;由图标信息可知二者能量的量值之差为ΔH ,即焓变就是ΔH ,B 项错误;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不同,故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C 项正确;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 1,D 项错误。
2.D [解析] A 项,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正确。
B 项,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的热量应大于57.3 kJ ,正确。
C 项,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正确。
D 项,反应热计算错误。
3.B [解析] 由两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知A 项正确;当反应①中消耗1 mol O 2(g)时,放出的热量为566 kJ ,当反应②中消耗1 mol O 2(g)时放出的热量为296 kJ ,故当反应①②均消耗1 mol O 2(g)时,①放出的热量大于②,B 项错误;Na 2CO 3与H 2SO 4反应生成CO 2,可证明非金属性S>C ,C 项正确;①×2-②即为D 项中的热化学方程式,D 项正确。
4.B [解析] 将三个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③,则①-②-③×23可得2FeO(s)+2CO(g)===2CO 2(g)+2Fe(s)ΔH =-436 kJ/mol ,故14 g CO 充分反应后放出109 kJ 能量。
5.C [解析] 反应M(s)+N(g) R(g)的焓变为负值,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A 错误;因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2 mol R(g)与1 mol N(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Q 2kJ ,B 项错误;依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得到M(s)+32N(g) T(g) ΔH=-(Q 1+Q 22)kJ/mol ,C 项正确;同种物质固态变为气态时吸收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M(g)+N(g) R(g) ΔH =-Q 3 kJ ·mol -1,则Q 3>Q 1,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