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5 古诗两首
25 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本课选的是两首较为有名的表现朋友真情的古诗。
第一首《赠汪伦》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而走,朋友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深为人们所赞赏,成为后人抒发朋友之间感情的千古名句。
第二首《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理解和背诵两首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两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赠汪伦》后两句诗比喻、夸张运用的巧妙和诗人强烈的感叹之意。
2、体会《过故人庄》中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感受朋友间的情深意浓。
教学准备:
1、预习古诗,查阅相关的资料。
2、配套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理解《赠汪伦》,体会李白和汪伦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25、古诗两首,其中第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这是一首送别体古诗。
板书:赠汪伦
李白
2、关于这首诗的来历,里面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想不想听一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16古诗两首观书有感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16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_西师大版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射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如何如此清亮?原先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专门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赏析
(其一)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经常有一种豁然爽朗的感受,诗中确实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受化作能够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画,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伙儿共同分析观赏。期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发鼓舞。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实写的是鲜艳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适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射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亮的水面那么宁静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什么缘故如此清亮呢?他快乐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这幅漂亮的自然风光图卷,差不多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
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赶忙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原先,大学者朱熹在颂扬读书有所领会,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亮、爽朗,以水塘和云影的映射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如此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发,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久爽朗,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分别是叶绍翁《游园不值》和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原文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 不值: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
2. 怜:爱惜。
3. 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4. 小扣:轻轻地敲。
5.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篱落:篱笆。
3.疏疏:稀疏。
4.径:小路。
5 .深:深远。
6. 树头:树枝头上。
7. 未:没有。
8.阴:树阴。
9.急走:快速奔跑。
10. 黄蝶: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材解读
《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古诗两首∣苏教版
晓出①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②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③同。
接天④莲叶无穷碧⑤,
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晓出:早晨走出。 ②毕竟: 到底。 ③四时:一年四季。 ④接天:与天空相接。 ⑤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译文: 晓出①净慈寺送林子方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
串珠问题:
1.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①未遮山,
白雨②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③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④。 ①翻墨:打翻的墨汁。 ②白雨:白色的雨点。 ③卷地风:翻卷到地面的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学习目标
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2.走近作者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12.课后作业布置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重点)
乌云吹散了,太阳又露出了笑脸。这时的望湖楼下
一片汪洋,异常壮观。六月的西湖,风景如画。碧 绿碧绿的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荷花与日相映, 显得格外红艳。
五年级语文9.古诗两首(相关资料)
2020-2021学年
叶绍翁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 赠予---------------------
【幸遇•书屋】
你来,或者不来
我都在这里,等你、盼你
等你婉转而至
盼你邂逅而遇
你想,或者不想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疏疏:__稀__疏________ 阴:__树__荫____ _在__稀_稀__疏__疏__的_篱__笆__旁__,_有__一__条__小_路__伸__向__远_方__,_ _树__上_的__花__朵__已_经__凋__落__了_,__而__新__叶_却__刚__刚__长_出__,_ _还__没_有__形__成__树_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奔跑着、快追
没有地方。
找。
诗意: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 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说一说:儿童为什么没有追上黄蝶呢?
因为蝴蝶是黄色的,它飞进了同样是黄色的油 菜花中,令儿童眼花缭乱,分不清哪里是油菜花哪 里是蝴蝶。
篱蝶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识字方法
加一加: ⺮+离=篱
字源识字:“蝶”形声字,虫字旁表意,其古文字形 体( )像是一条虫的形状,说明蝶属于昆虫。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易写错
lí
不要写成“艹”
篱 巧记:“离字头戴竹斗笠, 一道篱笆分内外。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dié
“木”横稍长。
蝶 巧记:“源自文库” 在枼左, 蝶飞舞。
古诗两首——《所见》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wk.baidu.com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4 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一课时_苏教版(共26张PPT)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 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宝贵的精神 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 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 写一两句诗。
1.背诵古诗。
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文 ,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 西湖 六月中, 风光 不与 四时同。 接天 莲叶 无穷碧,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碧绿一片,在阳光的照应下,莲花呈现出了 非同一般的红。
如果你的好朋友要离开你到很远的地方去, 你这时候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又有什么 话要对她说呢? 咱们以前学的古诗词中有没有描写离别时 的情景的呢?
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 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 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 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万余首。亦能文。著有 《诚斋集》。
晓:早晨。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它 时节。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精读训练 3 古诗两首
3 古诗两首
(一)寻隐者不遇
________________,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红字的意思。
(1)言师采药去( ) (2)只在此山中( )
3.这首诗中涉及__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诗第三句是_______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_______的情景。作者采用_______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______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_______。
6.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1)说(2)就
3.三诗人童子隐者
4.童子你师傅到哪儿去采药了
5.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一问一答仰慕失望
6.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二)所见
________________,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振”的意思是________;“意欲”的意思是________。
3.古诗第三、四句是________关系。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形象。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_______,忽然________。透过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古诗两首》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古诗两首》_
五年级语文知识点_
小编为您整理了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古诗两首》,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一、多音字。
应:yīng(应该) ying(答应) 落:luo(落后) la(丢三落四)
二、解释。
游园不值: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值:逢、遇到。应:应该。怜:爱惜。苍苔:青苔。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疏疏:稀疏。径:小路。
深:深远。树头:树枝头上。未:没有。阴:树阴。急走:快速奔跑。
三、填空: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遇主人,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意:去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
诗意: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
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题意:在新市一位姓徐的人开的旅店里住宿。
四、拓展:
1、关于描写春色的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惠崇lt;春江晓景gt;》: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关于描写儿童的诗句: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课件苏教版
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
意思的。
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
8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 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
9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 久不开”,交代诗人访友不遇, 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 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 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 “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 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 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
3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 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本姓李,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人,祖籍浦城(今属福建)。 曾在朝居官,与真德秀游,其 学以朱熹为宗。后长期隐居钱 塘西湖之滨。是江湖派诗人。 擅长写七绝。他的诗,都是描 写山林景物和酬赠朋友之作。
.
4
tái
苔
(苔藓)
.
5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今天,我们学 习宋代大诗人—— 叶绍翁写的一首关 于春天的古诗。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 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 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 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 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 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5课古诗两⾸
五年级语⽂下册第5课《古诗两⾸》课⽂中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叶绍翁写的⼀⾸赞美春天的好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机勃勃的暮春景⾊。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5课《古诗两⾸》,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5课《古诗两⾸》课⽂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枝红杏出墙来。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
篱落疏疏⼀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童急⾛追黄蝶,
飞⼊菜花⽆处寻。
五年级语⽂下册第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学习⽬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4个⽣字。理解诗意,能⽤⾃⼰的话说出两⾸诗的意思。
3、能说出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诗描绘的景象。
4、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名句。
学习过程:
⼀、⾃主预习:
1、搜集描写春天和⽥园风光的古诗或名句。(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搜集有关叶绍翁和杨万⾥的资料以及以前学过的这两位诗⼈的诗。
⼆、⾃主读悟,合作探究(8分钟⾃学,5分钟合作交流)
同学们,⾃学古诗时可以借助资料、也可以问同伴,但最好的⽅法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品味诗句的意思。
1、⾃⼰试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和使得韵味。
2、⽤⾃⼰喜欢的⽅式理解诗意。
⽅法指导:
(1)解题:不值:“游园不值”的意思是: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2)抓词语,明诗意。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
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店铺整理了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4课《古诗两首》,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⑤
【注释】
①望湖楼: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上,是当时眺望湖中景物的楼。
醉书:酒醉中题写此诗。
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这里形容云像泼翻的墨一样黑。
③跳珠:滚跳的珍珠。这里形容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跳跃不定。
④卷地风:吹到地面上卷起的大风。
⑤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设法使学生入境,让学生和时代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
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4、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感受古诗的丰富力涵,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
以“情”为线索,以景为辅佐点,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
所见 作者:袁牧
• 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振林樾。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 意欲捕鸣蝉, 了,就马上停止唱歌,
忽然闭口立。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朗诵指导】
•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赏析】
•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 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 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 林都被他惊动了。 •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 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 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 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 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
寻隐者不遇
景物:无暇的白云 伟岸的高山 高洁的青松 简单纯朴的草舍 美丽 的花草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 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 他的仰慕。
《所见》
•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 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 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所见
• 清袁枚作品。 “所见”,即诗 人偶然看到的一 幅生活画面。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 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 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 丽,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 作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课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shēn xiànɡ)明朝卖杏花。
第七页,共十二页。
赞春花 的: (chūn huā)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桃花(táo huā)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 红。(唐 杜甫)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 韩琦)
篱落:篱笆。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
急走:奔跑着。
在稀稀落落(xī xī luò luò)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
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 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
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
第四页,共十二页。
第十一页,共十二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4 古诗两首。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 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游园 不值 : 游园没有遇到人。小扣 : 轻轻地敲。柴扉 : 柴门。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 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
第八页,共十二页。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 光景一时新。
(wúbiān)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4、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
6、大家读得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寻隐者不遇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所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教学反思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
认读生字
思考
讨论交流
思考,提出问题
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
观察插图并思考
认读生字词
指名读
点评
思考
讨论,识字
指名交流
指名回答
朗读全文
展开想象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三、读诗句,认生字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 采 药 深
(4)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遐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范读,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
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
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四、指导朗读
五、识字、写字指导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名读,正音,齐读。
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
质疑
理解词语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齐读
图文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挂图,再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能容易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作业设计:
1、背诵《所见》
2、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
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3、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课题
3、古诗两首
备课日期
9月12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倾听范读
练习朗读
认读生字
观察字形
交流重点
完成习字册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能结合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推测是人与童子是如何一问一答的。感受隐者行踪不定,其具有高洁的性格。
作业设计:
1、朗读并背诵《寻隐者不遇》。
2、抄写词语。
3、默写词语。
4、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14、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齐读。
背诵古诗
指名读课题
正音
思考,交流
了解诗人
按要求自读
练习朗读
齐读
认读生字
组词
指名回答
指名读——齐读
朗读评价
男女生赛读
齐读
欣赏课件
发挥想象
指名上台讲
朗读体会
指名读
同桌间交流
学生交流,补充
指名——齐读
提问题
理解字词
有感情朗读
揣测
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