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2.结构上:
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表示怀念故国。王导,东晋之缔结者。这位“风流宰相”以过江士人为主体,合南北士人共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被元帝称为“吾之萧何”。在皇帝登基大典上,司马睿要王导一同“升御床共坐”,同受百官朝拜。王导推辞再三,司马才独自上了龙座。“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言语》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新亭在南京西南,依山临江,风景佳丽,然江山已非昔日。同坐醉眼相视,皆潸然泪下。唯王导呵骂众人作”楚囚相对“,激励诸君振奋精神,为克复神州而努力。)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高考咏史怀古诗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咏史怀古诗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咏史怀古诗诗词鉴赏技巧
咏史怀古诗的简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法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020高考诗歌鉴赏专题)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5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专题05 咏史怀古诗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一.咏史怀古诗概说
1. 咏史怀古诗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指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严格来说应该有“怀古”、“咏史”两个小类:
①.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检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读到的见
地的诗歌,其长于精辟议论。例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②.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其长于情景交融。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咏史怀古诗特点:
1)咏史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含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
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家:
魏晋时期:左思
唐代:中唐以后诗人居多,尤其以刘禹锡、杜牧、李商隐为代表。
两宋: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
3. 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秦始皇阿房宫)、赤壁(赤壁大战)、新亭(六朝时期建
康西南的近郊军垒,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堤(古堤名,隋炀帝游江南时观赏用)、马嵬(马嵬哗变)、华清宫(唐玄宗杨玉环)、汴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一部分)、淮水(古代南北方分界线)、乌江亭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
1、要弄清史实、典故
2、要体会意图、感情
3、要品味技巧手法
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下面这首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等。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
A.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 石城/ 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
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
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
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 作者:唐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 乌衣巷(5张)
•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 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 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西
塞
山
刘 禹
怀
锡古
背景
1、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 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 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 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 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危机四伏的时代。 2、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 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动人心魄的诗篇。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PPT课件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
历史事件。 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
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
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
16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 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 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 而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 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这 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 出塞的意义。
17
题乌江亭 杜牧
10
2020/1/2
11
[常用技法] 在艺术特征上此类诗歌具有“咏史”与“ 言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只是手段, 言志(抒怀)才是目的。 在写作技法上,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 扬等艺术技法。
12
五个步骤解读怀古咏史诗
1、形式标志: 题目中常用古迹、古人名、古建筑等为题;
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
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
衣巷》、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一首
词再现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全文5篇)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全文5篇)
第一篇: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总结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
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怀古咏史诗
[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怀古咏史诗
[高考诗歌鉴赏例题]怀古咏史诗
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即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
【鉴赏思路】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
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题复习:3、咏史怀古诗 (课件24张)
树丛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 的兴衰。
咏史怀古诗常见意象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2.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马嵬、华清宫 3.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贾谊宅、
乌江亭、李白坟…… 4.特定的朝代:六朝、隋、安史之乱、南唐后蜀、南宋
常见情感 1.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同病相怜) 2.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3.讽喻劝谏(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穷兵黩武) 4.历史观点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2、赏析最后一联的妙处。
以景衬情。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 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劝诫朝廷居安思 危。同时也警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山 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江而 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
情深、无情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为什么说“台城 柳”“无情”?
六朝的繁华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依 旧枝繁叶茂, 以柳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对比 ,以它的无情写诗人的伤痛。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一、关于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先生在兴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de)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中国(de)诗人自古以来仕途多不顺,而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de)最深处,具有很高(de)鉴赏价值.
1996年(de)全国卷、2004年(de)上海卷、青海卷,2005年(de)北京卷、2007浙江卷、江西卷皆考查了此类诗歌,由此怀古咏史诗在诗歌中(de)地位可见一斑.怀古咏史诗(de)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三个步骤.
1.了解历史典故
1996年考(de)是元朝阿鲁威(de)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de)文天祥(de)念奴娇涉及(de)也是“三国”(de)历史,还涉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等.2007年湖北卷诗歌题两首诗歌一为华清宫一为过华清宫,若不了解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荒淫误国(de)典故,此题目也难以完成,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de)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2.寻找今古对接点
了解了历史典故,大家还要抓住典故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de)连接点.当然这首先要我们在平日(de)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诗人(de)生平概况,做到知人明世;其次则要进行最具有学术价值(de)思考:典故中(de)人、事与作者(de)际遇有什么对接.如陈子昂(de)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个典故,讲(de)是燕昭王延引人才(de)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de)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de)陈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de)呐喊.再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为什么要在诗句中追念王昭君呢一是在王昭君(de)出塞与杜甫(de)“飘泊西南天地间”(de)身世有相似处,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一直不受重用(de)命运又有“同是天涯沦落人”(de)相似.诗中(de)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de)明妃.借写昭君(de)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de)含义.所以,在怀古诗中,无视典故(de)鉴赏只能是隔靴搔痒,而找不到对接点(de)鉴赏等同于盲人摸象.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第一篇: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化用前人诗句
二、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高考语文备考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 (共44张PPT)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廉颇——同病相怜,不忘为国效力( 怀人伤己)
答案:1、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 2、作用及思想:引用孙仲谋、寄奴、 廉颇,为了怀人伤己/抒发作者收复失 地、为国效力的决心与抱负以及壮志 依然难酬的感伤。 引用佛狸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为 了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的伤感,不堪 回首,借古讽今。/对当朝统治者的讽 刺,和希望他们引以为戒的理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 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 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
•
•
•
•
•
•
•
•
•
•
•
•
•
•
•
•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3、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4、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5、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复习—咏史怀古诗
【知识链接】
(一)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
咏史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来感慨兴衰、托古讽今的诗歌。
怀古诗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来抒发感慨、寄托哀思而创作的诗。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2、思路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咏史怀古诗的写作对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4、思想内容及情感: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
A、寄寓朝代兴替,昔盛今衰,自然永恒,物是人非的感慨;
B、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规劝统治者吸取前人教训;
C、怀古伤今,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
D、怀古伤己,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逝,而自己却功业未成的感慨(对比失落)或古人与自己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不得志(同病相怜);
E、置身事(史)外,对历史事件作冷静理性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
5、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用典、对比、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衬托
【解题指导】
明确: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
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