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2课《芦花荡》课堂实录(1课时7页)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赏析中,品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一些影片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
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河北白洋淀)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
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一篇
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学生补充,板书巩固。3分钟
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
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解释阅读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芦花荡(第一课时)
芦花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术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赏析中,体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情形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琢磨文中的景物描述的作用。
六、教学预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一些影片资料。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学海拾贝
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
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伙儿都很熟悉了,你们明白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窗明白,那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址?(河北白洋淀)在这部影片中咱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漂亮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和白洋淀特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优美独特的水上风光也令咱们心生向往。今天,咱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一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只是,其中的要紧人物,不是一名小英雄,而是一名老英雄。让咱们一路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学生补充,板书巩固。3分钟
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要紧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第二板块——有的放矢
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
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说明阅读感悟,自主研讨。15分钟
甘肃省成县苇子沟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2 芦花荡(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 芦花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抗战英雄儿女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难点:揣摩文中人物及景物描写的句子,探究小说人物、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
(一)导语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芦花荡》课堂实录.docx
《芦花荡》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孙犁的《芦花荡》,先了解一下必要的背景(屏幕展不):
芦花荡是河北白洋淀里的一个淀泊。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里面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
这里属于“燕赵之地”。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勇士张飞、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英雄;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我们所熟悉的《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等影视作品都是以白洋淀为故事背景的。
孙犁,现代作家,河北安平人,曾在白洋淀一带从事过抗日工作。与历史上许多大家一样,孙犁也往往赋予他笔下的英雄以传奇般的色彩。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故事也与白洋淀有关。故事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一一“老头子”!我们就从“老头子”开始欣赏文章。请同学们快速地把文章浏览一遍,思考一下:这个老头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身上的那种传奇色彩体现在哪里?
(几分钟后)
生1(读):“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口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师:老头子多大了?
生1:六十岁。
师:六十岁的老人通常是怎样的?
生1:慈眉善目,动作缓慢。
师:那文中的老头呢?
生1:“短短的花白胡子特
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
亮。”一一是说人很精神、敏锐。
生2:他还很瘦,“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一一也是说他的迅速与敏捷!老头子的外貌就像一个“江湖”高手。
生3:“老头子非常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般悠闲的心情扌掌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芦花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把握故事情节
3、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重点: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
1、链接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长篇小说有《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孙犁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文与《荷花淀》是姊妹篇
2、链接小说文体知识
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社会生活
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③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细节
3、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都能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完成目标一、二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注音苇塘()寒噤()提防()竹篙()
张皇失措()疟()子蹿了一蹿()吆喝
()
zè()歪飒()飒阴惨()提防()2、解词:
张皇失措
编算阴惨
3、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是我国现代的小
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本文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他的“ 白洋淀纪事之一”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芦花荡》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芦花荡》教学实录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李玉芬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欣赏歌曲《白洋淀好风光》
(屏显。)
白洋淀的那芦花白洋淀的那群雁
白洋淀的水绕着彩云飞
你那迷人的风光望见飞雁想起你
像苏杭一样美那英雄的雁翎队
荷花笑颜开出没芦苇荡
鸭群来戏水奇兵巧迂回
古色的姑娘编苇席迎风斗浪端炮楼
情深意长歌声脆人民战争显神威
师: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上,曾经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抗日武装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的炮楼,时而头顶荷叶,口衔苇管,伏击敌人的运船。他们就是这首歌中所提到的人民游击队——雁翎队。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白洋淀人民与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涌现出了无数的抗日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芦花荡》去倾听一位老英雄的故事。
二、复述故事,整体感知
师: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通读课文复述故事,不知道大家准备的怎么样?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相互的说一说,准备准备。
(生活跃,互相诉说。)
生1:这个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游击队里有一个老头子冒着巨大的风险护送两个小女孩到苇塘里找部队,护送的过程中由于老头子的疏忽大菱受了伤,老头子觉得没脸见人准备放弃送两个女孩进苇塘,最后在大菱的劝说下还是把她们送了进去。第二天,老头子设计好圈套替大菱报仇雪恨,痛打了十几个鬼子。
师:复述得不错,简洁而又完整。但是要注意文中有交代老头子是“人民游击队”的队员吗?
(生摇头。)
师:既然没有交代,我们在复述的时候还是不能说“人民游击队里有一个老头子……”,可以说“白洋淀上有一个老头子……”或者直接说“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老头子……”那么,故事里的老头子给同学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八年级语文课文《芦花荡》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3、八年级语文课文《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型:教读研讨课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目标: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芦花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探究人物的英雄性格,领悟文中人物描写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教师点拨、引导,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理解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
体味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人物描写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想】这篇小说很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别具一格。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学过程】
说一说率性的英雄
师:讲完老人的故事,思考一下:文中的老头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问题设置目的: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去领会作者刻画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
生1:虽然已经六十多岁,却特别精神。
师:这一点怎么就体现出他的特别了呢?
生1:一般的老人应该是动作缓慢,慈眉善目;而文中的老头子却是“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师:老头子这一点的确与一般人不同。
生2:老头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鱼鹰的反应是非常迅速和敏捷的,我觉得作者把老人比作鱼鹰,其实也就充分表现了老人的机敏和精干。
生3:老头子本领高强。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般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芦花荡》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背影》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结合。
导学设计:
一、课前创设环境
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投影父亲呵护幼儿的真挚照片。
二、导入课文
师:请学生介绍本班最有特色的同学。
生:介绍了读书好的,年级成绩第一的,朗读好的,体育最好的,英语最好的……
师:请那为年级成绩第一的同学朗读《春》的一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觉得似曾相识的举手,是哪篇课文?
生:《春》。
师:你能背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吗?
生:有些生疏淡忘。
师:全班看投影齐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全班齐读。
师:《春》的作者是谁?
生:朱自清
师: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背影》(投影课题)
师:李欧梵曾经说过:“五·四”运动是打死父亲的时代,在满大街是坏爸爸的那个特定年代,《背影》出生了。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三、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师:“父亲”好在哪儿?
生:父亲替我买回橘子,见到我怕我担心所以故做轻松。
生:“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在家中光景不好,祖母去世,自己又没了工作的情况下安慰难过伤心的我。”
生:父亲的差事已交卸,要到南京某事,本已嘱托茶房送我上学,但后来还是不放心,亲自来送我,况且那年我已二十岁了。从这儿特别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不亚于母亲。
生:第六段爬月台买橘子是的外貌描写,表现付钱的朴素与平凡。
师:这里是课文重点,得会儿我们还要重点讲。
第2课《芦花荡》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4doc初中语文
第2课《芦花荡》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4doc初
中语文
一.故事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伙儿都专门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事实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漂亮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同时以他的勇敢和聪慧,狠专门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闻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讲——«芦花荡»。
二:由一学生展现背景环境
一学生展现作家作品介绍
教师补充:
在那个地点,我向同学们补充关于孙犁的一项资料,确实是孙犁自己讲过的一段话,他讲:〝我专门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生长过的那些村庄,作为伙伴的那些战士和人民。我专门怀念那时踏过的路,越过的小溪,记得那些风雪、泥泞、饥寒、惊扰和胜利的欢乐,同志们兄弟一样的感情。〞诗人艾青曾经讲过:什么缘故我的眼中常噙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因为孙犁对白洋淀这片土地的满腔热忱与执著热爱,才有了他«白洋淀纪事»这些充满深情的作品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现代小讲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要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讲«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三:复述故事,整体把握
想必大伙儿在预习时就被«芦花荡»那个故事深深吸引了,那个故事是以第三人称来表达的,下面请同学们换一种人称,以文中的二凌为第一人称来复述那个故事。也确实是讲,你确实是二凌,你来讲讲你亲身经历的这件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芦花荡》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扫描教材插图中“白洋淀”的图片,同时配上音乐。
师: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这样的音乐,展开你丰富的想象,你想到了什么?或想到了谁?生1:我想到:我独自一人泛舟其上,小舟飘呀飘呀,一直飘向水的深处。
师:真美,你的描述让老师也不由神往了。
生2:我想到:双休日,我和几个好友驾船来到此处,戏水玩乐,好不自在。
师:说到戏水,老师突然想到《水浒》中的一等一的戏水高手,有和老师英雄所见略的吗?生3:我还真想到了“浪里白条”张顺。
生4:还有人称“阮氏三雄”的阮氏兄弟。
师:真不错,同学们的想象使这美丽的芦花荡更添魅力。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孙犁笔下抗战时期的这一片芦花荡,来认识一位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
概括故事整体感知
师:这位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文中称他为——“老头子”。那好,我们就一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讲讲这位老人的故事。每个小组,每位同学说一句,到最后一位同学得把故事讲完。
(每一小组热烈而有秩序地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视情况参与若干小组的活动;学生声音渐轻。)
师:好,现在我们打破组与组的界限,进行全班接龙游戏。
生5(组1第一生):老头子靠着自己水上的本事,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
生6(组3第二生):一次,他要护送两个女孩子进入芦花荡。
生7(组7第三生):在护送途中,大菱受伤了,老头子很自责、很难过。
生8(组8第四生):老头子发誓要为大菱报仇,他做到了,打得鬼子哭爹喊娘。
师:四个组中的四位同学已完成了故事接龙,大家来评一评:简洁吗?完整吗?
生9:我认为还可以更简洁,比如讲到人物感受的文字可以不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课件1(新版)新人教版
农村达1763.2万人,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交流】我国2100多万残疾人有了工作。(或:我国残疾人就 业状况明显改善。如果加了“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
问题”也算正确。)
3.实战训练: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社东京3月14日电 中国政府提供的首批援助物资14日晚抵 达日本东京,并将连夜被运送至日本东京北部地震海啸重灾区宫 城县。 日本当地时间20时46分,从中国上海起飞的搭载首批近百吨援 助物资的包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这批物资包括12人用帐篷、6 人用帐篷、毛巾被、手提应急灯等灾区急需物资。中国驻日本大 使馆公使吕克俭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日中经济室室长古谷 德郎在机场签字换文,完成物资交换。 【交流】中国首批援助物资运抵日本。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形容美好的月夜。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蹿:向上或向前跳。 仄歪:倾斜,歪斜。 飒飒:形容风、雨声。 转弯抹角: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路弯弯曲曲;形容 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了解作者 孙 犁 (1913 - 2002) , 原 名 孙 树 勋 , 河 北 省 安 平 县 人 。 ______________ 现代小说家 、_________ 散文家 。“__________ 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课堂实录
预习要求
1.了解小说体裁及其三要素;
2.搜集作者相关信息,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弄清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4.扫清文章中的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即小说的情节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他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即弄清小说人物性格
○3.掌握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段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味故事传奇性,感知老头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2分钟)
师:在同学们看来,哪些人才能算是英雄?
生1: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生2:用血肉之躯挡住枪眼的黄继光
生3: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师:很好,但老师发现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抗战时期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华五千年历史,你们能列举几个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吗?
生1:我觉得秦始皇算得上英雄,因为他统一了六国。
生2:我认为西汉名将卫青是英雄,他七战匈奴,战功赫赫。
师:真不错,总之英雄应该是这样的人:他有关云长刮骨疗伤时的谈笑风生,有诸葛亮空城弹琴时的从容悠闲;他有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殚精竭虑;他有岳少云“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献身精神,有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凛然正气……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由这些有名的和更多无名的英雄所写成的。今天,让我们走进孙莉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战斗在冀中平原芦花荡内的无名老英雄,并尽情领略白洋淀上那优美奇特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组内对面互查,注意进行纠错补漏,最后组长统计完成情况并指定每题发言人
生1:我来回答第一题“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人物塑造方法:正面描写,如肖像、行动、语言、心理对话等描写;侧面描写,如环境烘托,反衬等。
生2::我回答第二题“你对作者孙犁及其作品有哪些了解?”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作家。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这两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成为他的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中的两篇代表作,后也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生3:我来说说故事发生的背景。
社会时代背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即1945年8月,抗战即将胜利之时。
舞台背景: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一片风景优美、鸟欢、鱼肥、、芦花纷飞的芦花荡生4:我来扫清文字障碍
竹篙gāo 疟子yào 寒噤jìn 转弯抹角mò
泅着qiú仄歪zè飒飒sà白洋淀diàn
莲蓬pénɡ提防dī蹿cuān 张皇失措huánɡ
三、整体感知(8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十分优秀,说明同学们是认真预习了的。接下来,同学们可要把这种认真贯彻到底,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哦。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请看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即小说的情节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他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即弄清小
说人物性格
○3.掌握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段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的方法。
1、概括内容
师:速读全文,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吗?(提示:概括是注意抓住几个要素)(做题等级:全体同学)
生1:本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驻扎在白洋淀的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师:很好。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交代得都很清楚。但是,同学们觉不觉得不够简洁呢?比如说“将近六十”“非常自信”,这些在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可以去掉的,而如何斗争也不用展开。
生1:老头子智斗鬼子
师:这有太简洁,使得文章有部分内容没有概括出来,请在这基础上把小女孩受伤的内容自然的添加上去
生1:老头子为了给小女孩报仇智斗鬼子。
师:很好,同学们预习课文,对文章应该有大致了解,作者对这位老人是充满敬意的,但“老头子”不够尊敬,可以换一个称呼吗,再在上面基础上把故事地点加上去试试生:无名老英雄在芦花荡智歼鬼子为负伤的孩子报仇的故事。
师:好棒,就是这样:文章记叙了一位无名老英雄在芦花荡智歼鬼子为负伤的孩子报仇的故事。
2.梳理情节
师:同学们能根据刚刚同学的发言补全故事情节吗?最好字数一样。
序幕:素描传奇英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目睹英雄风采
生1:开端发展,送小女孩受伤
生2:开端发展,护送女孩受挫;
师:很好,非常漂亮,高潮如何总结
生3:高潮,找鬼子报仇
生4:高潮,智斗日本鬼子
师:同学们觉得那个更好,为什么?
生:第二个同学更好,有一个“智”字,感觉好一些。
师:同学们感觉没错。“找鬼子报仇”也是不错的,读来能感受得到老头子的杀气,可以看出老头因为小女孩受伤特别生气;但“智斗日本鬼子”的“智”,让我们在“勇”之外,还在老头身上看到了一个“谋”字,有勇有谋,与人物的形象才特别贴切。
师:下面我们一起根据情节梳理文章结构:
(1~8)序幕——出场(9~19)开端——护送
(20~54)发展——受伤(55~63)高潮和结局—复仇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一)、探读细节——识人物,学方法
师:弄清了文章情节,下面来认识小说人物。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弄清人物性格很难,人物性格总结总是不准确,其实,人物分析是有方法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意人物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认真分析归纳;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注重引用作者在文中对相关人物评价的词语。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次要人物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体现文章主旨。线索人物的作用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有同学可能要问分析人物形象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现实一点说,人物分析是小说阅读的一大考点,而且,分析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主旨,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1、识人物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的提醒,快速浏览全文,勾画相关内容,对老头的性格进行初步归纳。
提示:老头做了哪些事?文中有没有直接评价老头的语句?直接描写有哪些?侧面描写有哪些?
师: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文中直接评价他的性格的语句是那句?
生1:主人公是老头;文中直接评价他的句子是“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你们觉得老人的过于自信自尊表现在哪里呢?
生1:他有高超的水上本领,而且老当益壮,所以很自信;当大女孩子挂了花后,他觉得自己“没脸见人”,表现他很“自尊”。
生2:过于自信表现在:“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么危险的时候怎么能洗脸发出声音来呢;再如“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可结果“照得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