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着力点 课堂机智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追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通过追问,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要想追问得好,老师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的策略和技巧进行探讨。
一、明确追问的目的在运用追问之前,老师首先要明确追问的目的。
追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巧妙的追问,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水平。
3.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追问,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4.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通过追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追问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追问的位置非常重要。
只有合理安排追问的位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追问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 引入部分。
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
2. 发展部分。
在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 结束部分。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注重追问的技巧在进行追问的时候,老师需要注重追问的技巧。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追问技巧:1. 悬置式追问。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留有一定的悬置,即在学生回答之后,继续提出追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2. 修正式追问。
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不要直接否定,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
3. 转移式追问。
在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转移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4. 追究式追问。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适时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在数学教学中,追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的策略和技巧。
一、追问的作用和意义追问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再次提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完善回答。
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思维适时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仅停留在表面知识的回答上,而是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原理和逻辑,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兴趣点,进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通过追问,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时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追问的策略和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追问的策略和技巧。
1. 开放性追问和引导性追问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追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通过引导性追问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完善回答,帮助他们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追问中,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主动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态度。
3. 注重追问的过程在追问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勾勒思路、寻找规律,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例谈“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例谈“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一、前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术学科,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
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追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运用追问这一教学方法。
二、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和作用1. 激发学生的思维追问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推理和总结。
通过追问,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有效地激活,他们会在实际的问题中进行实际的思考,从而培养出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小学生正处在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追问正是符合小学生这种特点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问题中主动地探索、实践以及总结,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 针对性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提问来运用追问这一教学方法。
在进行数学题目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针对问题本身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题,比如“这个问题怎么样进行分析?”“你怎样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
四、实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小学生,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个难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小明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问小明:“你怎样来进行计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小明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最终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深度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必然诉求
深度追 闩是 ,学数 学课 堂教 学机 的必然诉求 J 一
王 新妹
( 应 县 泰 山小 学 , 江 苏 宝 杨州 250 ) 2 8 0
摘
要: 当下的不 少课 堂 , 师独霸讲 台的 身影 虽 已渐渐 淡出 , 教 但课 堂上的师 生对 话比较频繁 , 多的却仅 更
学生有了错误 ,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问和空间 , 让
教师也应善于恰 当设置一些这样 的“ 陷阱”这样 , , 学 生的选择 、 辨析、 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例如学习 了“ 能被 2 5 和 整除的数的特征” , 后 再学习“ 能被 3整除 的数的特征” 。教师故意设置“ 陷阱”能被 2和 5整除的 : 数, 要看它的个位数 。 那么请猜想一下 , 个位是几的数能被
引导点拨 , 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 , 还可以“ 将错就错”拓 ,
宽学生思维。 例如 , 应用题 :桃树有 4 棵 , “ 5 比梨树的 3 倍多 6 , 棵
“ 优化” 争论不休 、 为了“ 创设情景” 绞尽脑汁时, 却未认真
考虑 : 我们始终不能放弃的是什么, 该始终坚守的又是什
黜
0 A— uc t c ea dRe e rh 3. Ed ain I r t s ac  ̄ o a Pa i c n
又缺智慧的应景对话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 , 让教师 发挥教学机智 , 学会深度追问呢?
一
梨树有多少棵? 学生列出的算式有: x ) -5②3 ” ①3( + 4 ; x 6
4— ; (56÷ ; 4— )3@4+— ; 536 56⑧ 4+ )3( 56- ; 536@4x+…… ( 解法很多 , 究竟谁对谁错 ?通过学生合作 , 结合线段图, 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方法word资料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与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与富有个性过程”。
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反思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怎样促使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怎样在合作交流中体现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与说教?“追问”无疑是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养成追问思考、科学科学剖析习惯。
追问能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也能帮助学生清晰辨析模棱两可问题,形成正确认知;更能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追问还可以产生新教育资源。
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方法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概念”类教学追问在“概念”类教学中,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逐步进行思考,深刻理解知概念内涵。
案例1:教学“3倍数特征”师问:2倍数有什么特征?生:个位上是0、2、4、6、8。
师问:5倍数有什么特征?生:个位上是0、5。
师追问1:3倍数有什么特征?生1:个位上是3、6、9。
生2:生1说不对,84个位上不是3、6、9,可它是3倍数;23个位上是3,但它却不是3倍数。
师:我们做个游戏,请大家任意说一个数,我可以马上说出这个数是不是3倍数,并请全班同学验证。
师生游戏,并板书学生说出数。
师追问2:(指着板书)为什么这些数是3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通过这样直线式追问,使概念越来越小、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让学生更加精确地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二、“模棱两可”类教学追问对于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模棱两可、容易遗漏前提条件内容,教学时需要通过追问来不断补充、更新、完善学生认知。
案例:2:师问:什么叫平行线?生1:不相交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师追问1:你是怎么想,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生1:黑板上下两条边。
师追问2:还有不同想法吗?生2:应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
师追问2:为什么呢?生2:例如长方体12条棱中,有棱不相交又不平行,所以要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一条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新课标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靠问题的解决实现学习目标的,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呈现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突破重难点是的问题设计能把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引向深处。
我认为课堂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向更深层次发展,教师的追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问底。
它是课堂角学中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曾讲到:“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据此,教师对“追问”的认识和有效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吃透教材,把握好重难点,全方位了解学生,根据课堂的不同情况,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练”(训练能力与培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的活动设计也要随之少而精。
有时一活动学生就能“答”,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自主思考难免出现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调控和引导,对学生的回答追因、追根,让学生的思考和体验得到深化。
课堂教学包含了教师的大部分心血,也是学生求知的最大平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双赢的效果,很多教师在不同程度的采用者发问、追问的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恰当好处的发问和追问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揭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主动探求知识,是学生的听课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助于培养、拓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追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
这个梯子如果能适时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眼界将更宽阔、思维将更活跃。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技巧与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技巧与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追问技巧是教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巧妙的追问,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中的追问技巧,并对其教学反思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问:“你们能否找到一个数字,使得它加上自身等于18?”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加法的掌握,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应该适时运用引导性问题。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问:“请你们找出一个具有四个直角的图形。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将被引导去观察和思考直角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识别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善于提出深入的追问。
通过深入的追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挖掘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例如,在教授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问:“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它的值会大于1吗?”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分数大小与分子、分母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分数大小比较的理解。
另外,教师在追问时还应该注意运用肯定性和否定性的问题。
通过提出肯定性问题,教师能够鼓励学生自信地回答,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问:“5乘以3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检验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而通过提出否定性问题,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授整数概念时,教师可以问:“有没有一个整数,它加上它自身等于0?”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思考整数的特点和运算规律。
教学反思方面,教师在追问时应该注意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和层次。
问题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认为教师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而问题过于复杂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挫败,从而降低学习动力。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深入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的策略和技巧。
追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所以我们在追问过程中不要给学生答案,而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
在追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适时追问。
追问应该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出现,而不是过早地插入。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适时地追问,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循序渐进地追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逐步提出难度递增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要多角度追问。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从计算、图形、应用等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要鼓励学生互相追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追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要倡导积极追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不怕犯错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追问技巧:运用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讨论,多角度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引导性问题。
引导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规律和解决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推导,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对比性问题。
对比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概念和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概念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运用深入性问题。
巧妙追问——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
巧妙追问——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有效追问是让我们在短短40分钟里达到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和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善于追问的智慧者。
追问从字面上理解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能正确解答为止。
而我们教师在实际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时,除了还有吗,还是还有吗,这样的追问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相反教师巧妙、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旨在置疑处追问学生学习数学和发展能力,要经历“简单模仿、变式练习、自发领悟、自觉分析”的阶段。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逐步向自觉分析的层面迈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置疑,把自己对知识结论的认知过程分解为若干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有条理的追问,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这样的追问,使学生了解分析问题的思维起点和基本模式,理解与认识知识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自发领悟。
案例一: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展示这样一个情景题:东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后,数数人数,发现有8个小朋友,就从侧面横切了一刀,正好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拿了其中的一份。
东东正准备吃,发现又来了一个小男孩,正舔着嘴唇。
东东急中生智,将自己手中的蛋糕一掰为二,把其中的一半给了刚来的这个小男孩。
师:从情景中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1/4,朋友分到的蛋糕,你可以想到几分之一?(1/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寻找隐蔽分数)师追问: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吗?(有效地突出以谁为单位“1”这一分数关键性问题)生:不是,是东东手上蛋糕的1/2。
生:我想到了,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是整个蛋糕的1/16。
这样的追问问题,思维指向明确,为学生探究谁为单位“1”的关键性问题奠定基础,使学生处于主动探求知识的状态,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追问问题,直至达到教师教学计划中的结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训练密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学生思而悟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的探索与思考摘要:小学数学课堂追问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了深度学习。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章结合教育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技巧与艺术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教育同仁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追问的策略,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具体的学情以及知识点等,恰当地运用追问,巧妙的预设追问,选择有效的追问方式。
通过有效的追问,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文章结合教育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根据内容特点,恰当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提问是我们经常运用的策略。
而有效的追问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课堂充满智慧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知识点的类型,适时运用追问的策略。
例如,寻找规律或者是进行推理的知识类型和教学内容,就比较适用追问的策略。
在教授“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追问的策略。
如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几?同时小数也会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个数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几?此时小数会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个数位,相当于把原数乘多少倍?小数也会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当然,在使用追问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有追问的机会。
例如在教授“圆柱体积”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并追问。
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圆柱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怎样来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知识有哪些用途呢?用问题链的方式实现追问可以使学生层层深入,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知识点的类型,适时运用追问的策略,引发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而不能仅仅使用讲授的单一形式。
此外,通过追问可以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摘要】现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追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探讨了追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策略与技巧,以及如何适时运用追问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分析了追问对师生互动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追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灵活运用追问策略和技巧,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追问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策略,技巧,学习效果,师生互动,思维能力,重要性,灵活运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方法单一和思维能力较为欠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制约了他们在数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追问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追问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深入地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适时运用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追问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适时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提高。
师生应灵活运用追问策略和技巧,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共同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 正文2.1 追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通过适时运用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追问策略和技巧。
追问可以用来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授新的数学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追问来评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在教授小数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你能举一个小数的例子吗?”“你能说出小数的特点是什么吗?”通过这样的追问,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小数的理解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法。
在教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你能想到不同的计算方法吗?”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
追问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时候问题的表面看起来很复杂,但如果能通过追问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就会变得简单。
在教授除法运算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除法和什么运算有什么联系?”“你能通过什么方法来简化除法的计算?”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可以发现除法和分数、倍数等概念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运算。
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适时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自信。
在学生解决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
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追问策略呢?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追问策略追问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动脑筋,创造性地探究问题的过程。
追问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追问策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二、如何运用追问策略1.启发问题启发问题是追问策略中常用的一种。
启发问题是指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激活思维,提出问题,以快速理解、掌握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对于学生们正在学习的“体积”这个概念,可以提问:“如果我们有一个水杯,能装7两水,我们知道它的容积为7两水,但如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它的容积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逼问问题逼问问题是在学生发表观点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深入追问。
这种追问策略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消除困惑并理解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当学生在讲解一个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是怎样判断出这个几何图形的?”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追问:“那么,如果几何图形的大小变化,你还能够判断出它的种类吗?”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种类的更多特点,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同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疑问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对学习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考虑。
疑问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学生们不理解“展开图形”的概念的话,教师可以问:“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绕过来看和从顶部俯瞰哪个更方便?”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不断思考,直到灵光一闪,理解了展开图形的概念。
精彩课堂贵在追问——论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
精彩课堂贵在追问——论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摘要:课堂教学所以精彩,恰到好处的追问功不可没,因此该文结合课例分析了浅问铺垫、不断追问、见机追问、追问有别、问促认知几种技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追问技巧所谓追问,即“追根究底地问”,是师生对话的一种形式,虽然也属于提问,但贵在一个“追”字,于浅显处追问可以提高认识,在易混淆处追问可以“去伪存真”,在意外处追问能提升创造性[1]。
课堂教学中的“追”实在大有学问,“追”的恰到好处,于迷茫处“云开见日”,在错误处“迷而知反”[2]。
追问如此重要,所以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进行了论述。
一、浅问铺垫,引导追问课堂追问应以简易问题做铺垫,再引导追问。
如果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学生思维会产生混乱,被追问后的回答也就难以做到准确。
而对于简易问题,学生容易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同时学生回答正确,信心增强,对追问的探究欲望强烈,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追问效果。
学习《圆》时,教师问一个简单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玩过奥运寻宝游戏?”“没玩过”学生回答。
“哦,那我介绍一下这个游戏怎么玩”,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白色的圆点,然后说宝物距离这个点10厘米,然后提问“同学们,谁能画出宝物的位置?”,同时说明要用红笔和尺子做工具画。
小明说“我能”,他在白点右边10厘米位置画了一个红点。
教师随后问“小明同学画的对吗?”“对”学生们回答。
教师追问“还有哪位同学可以画出宝物的位置?”小丽在白点左边10厘米位置也画了一个红点。
教师继续追问“还有哪位同学可以画出宝物的位置?”小威在白点上边10厘米位置又画了一个红点。
接下来,小花在白点下边10厘米位置画了一个红点。
教师继续追问“四名同学在四个位置找到了宝物,还有没有那位同学能画出宝物的位置?”小桐在白点左边斜上位置画了一个红点……随着红点的不断增多,一个红色的圆呈现出来,本节课主题也很自然地呈现出来。
二、不断追问,加深理解追问的应用,既可以按照以往的课堂经验预设,也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追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摘要】适时运用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了追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后介绍了追问的分类、技巧和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追问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解题能力。
结论部分强调了适时运用追问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数学教学中更广泛地运用追问策略的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Total words: 104 words.【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教学策略,技巧,案例分析,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要求等。
追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适时运用追问的技巧和策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有必要深入研究适时运用追问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策略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层面,对于追问的技巧和策略研究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探讨适时运用追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追问的分类、技巧和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运用追问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关于追问技巧和策略的实践指导,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研究适时运用追问的策略和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探讨追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类追问的方式,总结追问的技巧和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追问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一、明确追问的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明确追问的目的是什么。
追问的目的主要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等。
明确追问的目的有助于老师合理安排追问的内容和形式,使追问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巧妙运用追问的形式1. 开放式问题追问开放式问题追问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有一个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回答。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追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问:“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等,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递进式问题追问是指老师在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提出下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
递进式问题追问可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先问:“这个问题你怎么解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递进式追问:“你能否用别的方法来解答?”“你认为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式问题追问是指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式问题追问,老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老师可以问:“你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关键点?”“你能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注意追问的时机和频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要注意追问的时机和频率。
追问的时机应该是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的关键时刻,可以是学生解题后、展示后或者是学生遇到疑惑时。
追问的频率应该适当,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宜过于稀少,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四、倡导正面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倡导正面追问,即通过追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正面追问应该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和鼓励,避免因学生回答错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摘要】适时运用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追问的定义、作用、分类、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追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追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追问的方式和技巧也需要老师多加练习和总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未来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运用追问这一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教学策略,技巧,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追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对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
通过巧妙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地运用追问,成为了教师们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对于提高教师的提问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对追问的定义、作用、分类、技巧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1.2 研究意义追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适时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追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教师适时地运用追问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运用追问,可以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和信息,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和弱点,及时提出指导。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恰当运用追问策略呢?以下从追问的目的、对象、方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追问的目的1.促进思维发展。
追问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深入、拓展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建构,提升自主思考、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思维等能力。
2.检查理解困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可能会理解困难,教师通过追问,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动力。
二、追问的对象1.个别考虑。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个别化追问,关注学生的弱项,把教材课程的难点和关键点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和学生对话,以发现他们的困惑和误解。
2.全班追问。
在班级集体教学或演示性讲解时,通过全班追问,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促进多样化的思维模式的发展。
三、追问的方式1.直接追问。
这种方式是教师直接对学生提问,等待学生回答,是一种最基本的追问方式。
直接追问重在点名,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间接追问是通过学生互相提问、讨论和互动,其中的“问答”环节,教师也可以在其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然后进行间接追问。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也可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
3.分组追问。
分组追问是将全班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对各组进行追问。
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班级合作和观念交流,提高学生彼此之间的理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四、追问的技巧1.开放性问题追问。
在问问题的时候,不要限制学生的回答范围,而是增加开放性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更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可以更好地锻炼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细致入微的追问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追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要。
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追问的策略及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追问策略。
一、追问的目的及作用追问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
追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追问可以实现以下几点作用:1、激发学生的兴趣追问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2、加强师生互动追问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追问的策略及技巧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非常适合追问的问题类型。
开放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老师提问后,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追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你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你有没有想过其他解决办法”等。
2、启示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示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启示性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层次。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可以问学生:“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物体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物体可以用面积来计算吗?”3、连续性问题连续性问题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事物引申出另一个事物的问题类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连续性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时,可以问学生:“你平时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分数加减的情况呢?”。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可以问学生:“你知道三角形的面积与高的关系吗?”,“在解决题目时,你考虑过三角形的哪些方面呢?”5、多样性问题多样性问题在教学当中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情况下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着力点课堂机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学生、课本以及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是交互生成的,因此,教学不是一个演“教案剧”的过程,而是完善并再度创造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偶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对于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机智。
正如肖川教授所说:“完美的教学,在性质上应是富有想象力的,能唤起人们意外与惊讶的感觉,给身临其境者一种认识能力上的解放感。
”[1]显然,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融入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完美的教学。
留心一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对于教学机智的“浅解”乃至“误解”,往往走进一些误区。
其一,随意生成,无限拓展,与课堂教学目标背离,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其二,媚俗搞笑,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教学情境,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
其三,抛却课本,形式主义的活动频繁,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属性,课堂教学的“数学味”逐渐淡去。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学会调控,从而体味数学教育智慧的意蕴。
一、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特质:敏感、投入,基于数学文化的感知与理性的学习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然而,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随意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挖掘一些教学细节,甚至被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偏离了航道,把学生引入迷宫,追求表面的活跃与热闹,丧失了理性的思考,使课堂有效教学大打折扣。
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在教学中应不断促进教师关注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包含着敏感性,是一种全身心的、审美的感知能力;数学课堂的教学机智则应是基于数学文化的感知与理性的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必须牢牢把握“数学”的缰绳。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思维情境中为学生搭建起民主、开放、融洽、自由的对话平台。
“生成”也许是一种不曾预约的精彩,但更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一种价值引导下的自主构建。
应在充分预约中寻求平衡,酝酿突破。
在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数学”的缰绳,瞄准教学目标,在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善于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适时作出反应和调整。
二、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调控:学会追问,对数学情境进行崭新的塑造教学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教学就是“即兴创作”。
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生成的境界,必须调控教学机智,正确对待一些意外情境并加以创造性的塑造,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求活――引导学生在民主、融洽的平台中,尝试相互学习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学习场景:“请和小组同学一起商量一下!”“听听伙伴们给你的意见!”……如在教学“游戏――十几减9”一课时,我创设了“拼图”的游戏情境。
先让每个学生完成题卡上的练习,根据要求再和小组同学一起用题卡拼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根据自身的习惯和标准来验证伙伴的学习成果外,还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同伴进行适当的点拨,以调整操作方案。
每一个学生都要为自己对他人的“点拨”寻求新的着眼点。
这样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展。
我们看到在得到了伙伴的点拨后,学生的热情高涨,一个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悄然形成,在这样和睦融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受到启发和感染,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2.求精――创设开放、自由的平台,鼓励学生学会展示学习展示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构建有效体验,自我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在教学“周长”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评价,有的学生总结了自己一节课的成功与收获,也有的学生反省了自己学习中的失败与不足。
这是一种自我评价,更是学生的自我点拨,这种自我点拨有利于学生交流感受、提炼成功经验、剖析失败原因,设想改进方案。
在展示交流中,学生们坚定了学习信心,总结了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路径,明确了新的学习目标。
3.求实――倡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实效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应是小组探究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还应是小组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
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控,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肯定,指出偏颇与不足,保证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展开。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资源”的发挥,要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同时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避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掌握合作探究的进程,控制探究时间,时间安排一要充分,二要限定,以造成学生的紧迫感,提高探究效率。
三、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氛围:善于追问,在精巧的点拨中走进数学园地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适时捕捉现场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点拨要勤教学中的点拨要勤,不要放过任何富有教育意蕴的情境。
当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师点拨的次数勤,更是指点拨前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勤,点拨时的手段勤,点拨后的思考勤。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时的问题,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状态,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解决问题时闪烁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这些都提供了点拨的良机。
对学生的点拨不单纯是语言的点化,学生从我生动的眼神、关爱的抚摸中同样能受到启发,获得力量。
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活跃、内在激情焕发的交流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2.相机诱导教学中的点拨要巧,要不留痕迹。
所谓“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
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
发现时机,把握时机,绝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既要靠长期的教学实践,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常识,否则,即使点拨时机出现了,也会失之交臂。
在“神奇的尺子”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
这时,有学生想到用一张大约1分米长的电话卡量10次,估测得出彩带大约长1米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直接用尺量显然略显笨拙,但生活中谁又能随身带一把尺随时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时机鼓励学生:生活中的“尺子”有许多,你能用电话卡估量彩带的长度,这就把电话卡变成了一把“神奇的尺子”。
这种巧妙的语言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点拨,一种对学习方法、生活能力的点拨。
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点拨既有这样的即时点拨,也不乏导入性、终结性、迁移性的点拨,这些不同方式的点拨疏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和心理,有效地发挥了教学机智的整体教育功能。
3.学会等待教学中的点拨要会等待,要给学生完整的思考过程。
学生在探索时,思维的大门可能朝着各个方向打开,他们为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
如果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初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那么,学生的思维只能朝着这一方向打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自己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也可能被教师的点拨所扼杀。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
如在教学“左右”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判断图中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是靠右侧行走。
由于学生与下楼学生面对面,所以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向为标准作出了“不是”的判断。
面对学生的判断,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创设了一个模拟上下楼的实验情境,让学生举起右手,模仿上下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上下楼时,大家是面对面走,尽管方向不同,却都是靠着自己右手一侧行走的,所以图中的小朋友也都是靠右侧走的。
在这个案例中,我留给他们充分的体验时空。
学生由体验到调整思考策略,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延时点拨,拨到了关键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四、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升级:学会反思,在研究中提升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将机智定义为“充满思想的行动和充满行动的思想”。
[2]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催生和深化,必须强调数学教师思想的“在场”,倡导教学反思,从而提升专业化水准。
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我感觉良好或自我感觉失败的上课经历,而这种感觉往往是瞬间发生的,其间激发的教学机智的火花,如果不及时地反思、总结、研究、深化,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丧失殆尽。
机智需要的是一个微妙的规范。
机智要求我们能“读懂”或理解课堂的情境以便作出恰当的言行,并进而利用教学札记、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评论、教学一得等形式及时地总结写作,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学机智,丰富教育智慧。
如关于差异性教学评价,我就经历了教学反思的历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运用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材施评。
同样一句“你很勇敢”,用于性格怯懦的学生与用于性格活泼的学生,效果肯定是不同的。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对优生,教师可以简单地予以肯定就行了;对学困生,则不妨多鼓励几句,或者全班掌声鼓励。
同一次作业,差异可能就更加明显。
对优生,评价要实事求是;对学困生,如果有较大进步,即使有少许差错,订正后也可以破格评“优”。
这样做,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此外,评价时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对低年级学生我们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这样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课堂上笼罩的特定言语气氛可能会阻止或者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联系和接触,这种气氛是由于存在或匮乏某种机智所导致的。
每一个教学情境都有它自己的调子。
教学机智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指向。
一方面,关心是主动愿意为他人承担重负、困难和悲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注意他人、爱护他人、慈爱而温柔。
真正的机智,细腻不炫耀,在学生的心灵留下痕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反思,才能让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意蕴,让课堂教学趋于深刻和完美。
参考文献:[1]肖川.完美的教学[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1(10).[2]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5(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小学)(责任编辑:林静)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