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生产法和收入法GDP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
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M表示净出口。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用公式表示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
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学会这三种核算方法,对于国民收入的核算就不用怕啦!
【原标题: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三种GDP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又叫部门法。
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
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收入法: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
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划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出法: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DP

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DP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体产出值,衡量了该国或地区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
计算GDP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计算来衡量GDP。
支出法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支出来计算GDP:1.最终消费支出(C):最终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家庭和政府在购买消费品和服务方面花费的总金额。
这包括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家电等)和非耐用消费品(如食品、衣物等)。
最终消费支出是经济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个人和家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2.政府支出(G):政府支出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支出。
这包括教育、医疗、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等。
政府支出是由政府根据公共利益来决定的,对于GDP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3.净出口(X-M):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
出口是该国出售给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额,而进口是该国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额。
净出口是国际贸易对GDP的影响,如果国出口大于进口,则净出口为正数,对GDP有正向贡献;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净出口为负数,对GDP有负向贡献。
4.固定资本形成(I):固定资本形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于生产资本货物和服务的总额,包括建筑物、机械设备、工厂等固定资产的投资。
固定资本形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对生产能力增长的投资。
通过将以上四个方面的支出加总起来,可以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GDP。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来计算GDP。
收入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收入来计算GDP:1.工资和薪水(W):工资和薪水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而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所有形式的工资、薪水、奖金、津贴和福利等。
2.利润(P):利润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GDP核算基础知识简介

GDP核算基础知识简介二、要紧指标说明1、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最终成果的价值总和。
那个地点的最终成果是指企业本期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能够用于消费、投资和出口。
从生产角度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全部物资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物资和服务的价值的差额,即各行业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制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专门住单位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使用角度看,它等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之和。
GDP是生产概念,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经济领土范畴内,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所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物资和劳务价值。
不论是本国居民投资,依旧外来居民的投资;不论是本地居民生产,依旧外来居民生产,只要是发生在本国或地区政府操纵的经济领土范畴内的常住单位生产的,都应计入该国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
目前GDP采取国家、省、市(州)、县(市、区)和乡镇分级核算,各级一样不汇总下一级的数据,但要对核算结果进行报审,必须经上级审核同意后才能向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专用名词,不能叫“县内生产总值”或者叫“市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增加值的总和,只有作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时,才能称国内生产总值;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时只能叫增加值。
目前能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一样是指一级人民政府,也确实是说只有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各行各业增加值总和称GDP,其他都称增加值。
2、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经济领土是政府操纵或拥有的地理领土范畴。
经济利益中心是经济领土范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如厂房、住宅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连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季节性生产不低于三个月)的机构或个人。
核算gdp的生产法名词解释

核算gdp的生产法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回顾GDP的概念: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通过对该国或地区所有经济部门的产出进行统计,GDP反映了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被广泛用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评估和比较。
2. 引入生产法的概念:在计算GDP时,有三种常用的方法,即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本文将专注于生产法,它是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产出的总和来计算GDP的方法。
生产法关注的是经济部门的活动对GDP 的贡献。
3. 强调生产法在GDP计算中的重要性:生产法是计算GDP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进行测算,可以客观地评估不同行业对经济的贡献,了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情况。
4. 提出生产法的名词解释的重要性:对于不熟悉经济学术语的读者来说,理解生产法中的相关名词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
因此,本文将给出一些生产法中常用名词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GDP的生产法计算方法。
5. 提示文章结构:在本概述部分的最后,可以简要提及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以便读者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生产法,并对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解释。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内容,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首先,本文将介绍生产法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和作用。
其次,将介绍GDP的计算方法,重点关注生产法在计算GDP中的应用。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生产法的概念和GDP的计算方法。
首先,将介绍生产法的概念,解释其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生产法是一种从生产角度来计算GDP的方法,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生产值来得出总产值,并考虑消耗和投资等因素,最终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值。
其次,将介绍GDP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个行业的生产值的测算和加总,以及如何考虑其他因素如消耗和投资等。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根据生产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GDP - 间接税 + 津贴 - 折旧其中,间接税是指商品和服务的销售税,津贴是指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补贴,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
2.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收入来源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根据收入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劳动者报酬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净外汇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指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劳动所得,利息是指资本所有者从借贷中获得的收入,租金是指土地所有者从出租土地中获得的收入,利润是指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净外汇收入是指国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差额。
3.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支出项目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根据支出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对生产资本的投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对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国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差额。
二、国民收入的应用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还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1. 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衡量通过计算国民收入,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结构。
国民收入的增长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同产业和部门的收入比例可以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
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二)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GDP.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得到的全部报酬。
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社会福利缴款.(1)货币工资是以现金或类似现金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劳务收入。
(2)实物报酬是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动者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享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如发放的实物商品、出差补助、上下班交通服务等。
(3)社会福利缴款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未来的福利水平,企业替劳动者在当期所做的各种支付,包括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是生产单位在生产、销售、转移或以其他方式处理货物和服务时应交纳的产品税,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拥有和使用固定资产、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应交纳的其他生产税。
gdp核算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GDP的核算标准通常分为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三种方法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结果,即国内生产总值。
1.生产法:
•也称为产值法或产品法。
•核算的重点是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
•GDP通过统计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价值来计算。
•公式:GDP=所有产出的最终市场价值GDP=所有产出的最终市场价值
2.收入法:
•核算的重点是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入。
•GDP通过统计国内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来计算。
•公式:GDP =工资+利润+租金+税收净额+折旧GDP=工资+利润+租金+税收净
额+折旧
3.支出法:
•核算的重点是最终需求,即消费者、政府和企业最终购买的产品和服务。
•GDP通过统计最终用途的支出来计算。
•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出口−进口)
这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和核算GDP,但它们应该得出相同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支出法,因为它更容易测量和理解。
然而,其他两种方法也对深入了解经济结构和动态有其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6367 151937 144430 81724 38142 13668 10896
114903 55639 59264 15048 20878 4036 19302
317635 164876 152759 66699 10922 25507 49631
187003 91657 95346 55348 6407 4740 28851
110233 55157 55076 22373 5673 7469 19561
101459 13287 88172 9228 69344 6179 3421
53284 30957 22327 10239 5593 1345 5150
24569 9459 15110 10672 1540
692
2206
62301 18744 43557 37969
1237 1233 3118
516281 260829 255452 223904
8353 4751 18444
48001 16719 31282 27653
807 1079 1743
23592 5661 17931 12148
2093 2154 1536
2999046 2083118 915928 437843 163486 170502 144097
2394475 1646920 747555 339614 145773 161023 101145
604571 436198 168373 98229 17713 9479 421943 72958 194056
23419 9409 14010 11945 1605
129
331
144895 65527 79368 33595 15665 4805 25303
116669 28234 88435 79671 7172
106
1486
126385 56579 69806 47757 5379
177 16493
68154 33808 34346 12029 7841 3432 11044
259807 113406 146401 129565 15782
673
381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增加值
劳动者报 酬
固定资 产折旧
生产税 净额
营业盈余
6136621 3431818 2704803 1658409 400170 260531 385693
1192793 468768 724025 634673 24741 17071 47540
542618 166815 375803 332999 12251 7854 22699
2-10 按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的生产总值
单位:万 元
指标名称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1、农业 2、林业 3、畜牧业 4、渔业 5、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 1、工业 2、建筑业 第三产业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