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某某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大战役及某某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这首诗是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

(二)新课讲授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提纲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单元知识网络】

解放战争

一、内战爆发

1. 重庆谈判

(1)开始时间:1945年8月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2. 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转战陕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

三、土地改革: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四、战略进攻的序幕:转战大别山

五、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六、南京解放:1949年4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内战爆发

知识点1.重庆谈判

1. 重庆谈判

(1)概况: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

①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战争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党进行和平谈判。

歌谣记忆:蒋介石,打内战,耍阴谋,假谈判。毛泽东,去重庆,蒋的阴谋就戳穿。(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

(2)内容: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3.影响: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知识点2.国民党发动内战

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又叫人民解放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PPT)

1948、11 ——
刘 小 Biblioteka Baidu平裕伯、、承陈谭、毅震邓、中 东原 人、 民华 解

放军
以徐州为中

55万
1949、1
平津战 1948、11 林彪

—— 1949、1
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华 张家口、天津、
北人民解 北平
52万
放军 (和平解放、
傅作义)
解放区 域
东北全 境 长江中下 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
材料研读
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 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 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 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 兵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 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 胸膛就露出来了。刘伯承也说这 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 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 有优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 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华北全 境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本上被消 灭,大大 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 的胜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微课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微课课件

1948.11 1948.11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
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员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第一阶段 攻占锦州,关闭东北大门 第二阶段 围歼廖耀湘“西进兵团” 第三阶段 解放沈阳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图例:
解放军进攻方向 解放军阻击国民党军地区 解放军包围国民党军地区 战役核心地区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 解放,意义重大。
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 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辽沈战役 1948.9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感谢聆听
三大战役(平津战役)
图例:
解放军进攻方向 解放军阻击国民党军地区 解放军包围国民党军地区 战役核心地区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点知识梳理 背诵清单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点知识梳理 背诵清单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屈辱史(列强侵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

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

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

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时空线索

1、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有何不同?内战是哪一年爆发的?

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和民主;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是怎样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

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开展战略反攻,发起了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单元线索:

三方代表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挺进中原)、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第23课 内战爆发

【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速查关键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国民党重点进攻

知识点1 重庆谈判

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共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课标要求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现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主要知识点:

一、重庆谈判

1、背景: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国际:美国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

蒋介石的目的: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结果:1945年10月10,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政治协商会议:

4、时间、地点:1946年1月,重庆

5、内容: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6、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

7、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8、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9、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0、指导理论: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1、战术:自卫反击战。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3、结果:解放军军民经过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12.[2017•淄博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提及哪几个重要历史事件?
(共产党和国民党)全两面个内政战治爆阵发营都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相互 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在1946年爆发的中内华战人中民,共共和产国党成得立到了千 百万农民的支持,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由图中行进路线和主要战役可看 出是解放军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4.[2018•烟台中考]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 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 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以上信息表明了上述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C )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腐败 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3)材料对于“1946年爆发的内战”叙述简略,请你提供三 件事供其补充时使用。(每件事写出名称即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南京的解放。
战胜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
因。
1. 农民的支持; 2. 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法,这是取得
胜利的关键; 3.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 4.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以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教版

第七单元第24课⼈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地改⾰

1.⼟地政策:抗⽇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耕者有其⽥的⼟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地会议,颁布《中国⼟地法⼤纲》。⼤纲规定:没收地主⼟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地制度,实⾏耕者有其⽥,按照农村⼈⼝平均分配⼟地。

3.⼟地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地制度,发展农业⽣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地改⾰运动。解放区的⼟地改⾰历时⼀年多顺利完成,⼴⼤农民分得了⼟地、房屋、粮⾷和⾐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地改⾰,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地占有状况发⽣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命和⽣产的积极性。翻⾝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保障。

知识点2 三⼤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战役

(1)背景

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在⼭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挺进⼤别⼭,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民解放军也相继转⼊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

①时间:1948年9⽉—11⽉。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解放战争》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解放战争》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解

放战争》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 掌握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决策;

- 理解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课件、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 运用小组合作研究、讨论等交互式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历史使命感;

- 让学生明白付出和牺牲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 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决策;

- 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和音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内容。

2. 概念解释(5分钟):

- 解释解放战争的定义和意义,强调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3. 研究主体部分(30分钟):

-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决策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并记录下关键信息。

4. 小结(5分钟):

- 教师总结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决策,并提醒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整体理解和归纳。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解放战争的影像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

-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四、教学资源

- 课件、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 解放战争相关的图书和资料。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情况;

2. 学生撰写的小论文质量和深度;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课时层级训练

测控导航

【基础巩固练】

1.D 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厌倦了兵荒马乱的生活,渴望和平、民主的生活。

2.B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故选B。

3.B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A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参加谈判,使全国人民看清了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平的诚意,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故符合题干要求的为选项A。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6.B 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根据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毛泽东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称赞毛泽东的表现是“弥天大勇”。

(3)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能力提升练】

8.D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双十协定”。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设计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知道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通过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3.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措施:年,中国共产党颁布,规定:没收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

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率领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的序幕。

2.三大战役

3.解放南京: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占领,结束了国民党在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知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教学难点】

重庆谈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成为民心所向。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渝期间,遍访故旧。旧友柳亚子更作诗一首,赞其“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然而不久,这次为人称道的谈判结果便惨遭破坏。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最终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二、新课讲授

(一)重庆谈判

1.教师提问: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教师讲解: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前去重庆谈判。提出问题:毛泽东此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相关信息。

河北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课件新人教版

河北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课件新人教版

4. (易错题)《蒋介石日记》1946年6月27日写道:“无
论对共交涉有无结果,目前军事行动,仍是最宜用讨
伐 方式。”这一军事行动是指全力围攻( A )
A. 中原解放区
B. 华北解放区
C. 陕北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易误警示】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是中原解放区,重 点进攻的是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5. 【2020•河北邯郸期末】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 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 著名论断是( D )
2. 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___重__庆___举行,再 一次确定了__避__免__内__战____、___和__平__建__国___的方针。
3. 历史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 现__民__主__统__一____、___和__平__建__国___带来了一线曙光。
D. 两党合作共为民
3.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 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 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 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 经死了”是因为( )
√A.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双十协定”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将 领,遵照他的《剿匪手册》,努力进剿。胡宗南、孙 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 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 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

第23课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

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

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

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

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

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

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

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

(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战争》是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的历史。本课内

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

件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意义以及与抗日战争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认识解放战争在中

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

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

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解放战争的

艰辛历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深入理

解解放战争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课时全解全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课时全解全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课时层级训练

测控导航

【基础巩固练】

1.D 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厌倦了兵荒马乱的生活,渴望和平、民主的生活。

2.B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故选B。

3.B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A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参加谈判,使全国人民看清了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平的诚意,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故符合题干要求的为选项A。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6.B 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

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根据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毛泽东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称赞毛泽东的表现是“弥天大勇”。

(3)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能力提升练】

8.D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双十协定”。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课时层级训练

测控导航

【基础巩固练】

1.D 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厌倦了兵荒马乱的生活,渴望和平、民主的生活。

2.B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故选B。

3.B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A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参加谈判,使全国人民看清了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平的诚意,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故符合题干要求的为选项A。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6.B 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

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根据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毛泽东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称赞毛泽东的表现是“弥天大勇”。

(3)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能力提升练】

8.D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双十协定”。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9.B “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与漫画反映的内容不符,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B。

10.D A、B两项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11.B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与题干“党中央撤出延安后”相符,故选择B项。

12.D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分割包围在孟良崮山区,将其消灭。这一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3.C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4.B 图一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黄埔军校;图二反映的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国共进入对峙时期;图三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图四反映的是重庆谈判,之后进入国共内战时期。所以本题可以归纳的主题是发展变化的国共两党关系。故选B。

15.解析:第(1)问可分别从材料中“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和“国民党六大”“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和“中共七大”“亲美政府”和“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等信息分析归纳。第(2)问结合重庆谈判前的背景分析回答。第(3)问链接课本回答出青化砭和孟良崮战役的结果和意义即可。第(4)问结合人民解放军采取的战略战术、党的正确领导等知识归纳作答。

答案:(1)①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②共产党:争取民主与和平。③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软的一套手法”: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共产党不去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3)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等等。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时层级训练

测控导航

【基础巩固练】

1.B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A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

3.B 仔细观察地图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C

5.D 解题紧扣战役态势图中的信息“徐州”“陈官庄”“碾庄”等分析可知是淮海战役。

6.C “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是和平解放。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就是这一“上策”的体现。

7.解析:第(1)问据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结合教材内容,解放战争第二年,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带领解放军向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开进,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历史意义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第(2)问据教材可知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第(3)问结合诗句可知是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原因可以通过人心向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启示通过分析解放战争的胜利,从解放战争顺应民意,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去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