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历史《解放战争》PPT课文分析1
农民分到牲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意义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广大 农民在政 治和经济 上翻身以 后,政治 觉悟和组 织程度空 前提高。
冀中农民举行拥护土地改革运动大会会场
农民们夹道欢迎土改工作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365 280 万人 万人
1948年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背景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队精锐 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 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战略决战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土地政策改变 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经 改革过纲领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 法大纲》。
内容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 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解放区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经 土地过改革总路线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依靠贫雇 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 分别地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 地制度,发展 农业生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常考点】
1.内战爆发的背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策的变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 的土地政策
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 在大陆的统治。
三大战役示意图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常考点】
1.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2.成果: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3.作用: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 、 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意义: 与 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 ,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 解放区与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知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教学难点】重庆谈判。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成为民心所向。
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渝期间,遍访故旧。
旧友柳亚子更作诗一首,赞其“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然而不久,这次为人称道的谈判结果便惨遭破坏。
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最终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二、新课讲授(一)重庆谈判1.教师提问: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教师讲解:面对着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前去重庆谈判。
提出问题:毛泽东此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45年8月。
地点:重庆。
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
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意义:此次谈判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争取了主动。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2.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 锦州解放B. 徐州解放 C. 南京解放 D. 北平解放3.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 渡江战役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这座城市是()A. 北平B. 南京 C. 武汉 D. 上海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打土豪,分田地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 要和平,争民主6.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A. 北伐战争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7.毛泽东的诗篇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是()A.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战争”是指()A. 护国战争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百万雄狮过长江 D. 横扫大西南10.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淮海战役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11.《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七解放战争复习课件ppt
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9.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
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北解放区 ③华东解放
区 ④山东解放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12.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七十四师被消灭
是在( )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辽沈战役
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复习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复习课件-ppt(PPT优秀课件) 材料一:下面这首七律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 铭心刻骨最难忘,延水河边内战忙。 共党真情申道义,中华危局动张杨。 西京城里拘顽蒋,档案笺中改旧章。 民族长城初筑起,定教倭寇唤爹娘! 材料二:
。”根据所
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 )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演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4. 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 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 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 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参加中共一大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山村。
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毛泽东在此指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是从这里启程赴北京筹建新中国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提示: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中国土地法大纲》 3.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提示: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5.问题思考: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提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共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4.教师归纳: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教师讲述: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新人教版
- 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进展,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等。
5. 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 英雄模范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
6.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
-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成立是解放战争的最终目标。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和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4. 教学互动平台:通过教学互动平台,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5. 史料实证工具: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工具,如地图、图片、文献等,进行史料分析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5. 创新与实践素养: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素养。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爱国主义情怀和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 history学科素养。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教学环节(一)启1.回顾旧知(1)重庆谈判的时间、蒋介石的目的、谈判的结果?(2)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3)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论断?(4)中共中央制定的作战方式、主要目标、作战原则和方针是什么?(5)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2.导入新课在短短的三年内,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战初期的战况,本节课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二)读导学提纲:1.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时间、背景、内容、结果和意义?2.挺近大别山的时间、将领、意义?3.三大战役都包括哪三次战役?4.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将领、部队、经过、结果?5.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6.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背景、地点、内容?7.渡江战役的时间和意义?(三)议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千里挺进大别山?(四)知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内容: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结果: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教学时间5分钟7分钟5分钟20分钟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根据背景“倭寇投降”、人物“蒋中正”、时间“8月”、地点“陪都”即重庆 等信息,即可判断出中共中央的决定是毛泽东等人前往重庆谈判。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23456
3.(2017山东青岛)《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 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 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 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单元整合
国民党:一方面 是为发 动内战争 取时间,另 一方面是 想在政 治舆论上 获得主动 ,把不愿和 平
重庆谈判
目的 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国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时间及地点:1945 年 8 月,重庆
会谈双方:毛泽东与蒋介石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时间:1946 年 6 月
全面内战的爆发 标志:蒋介石公然违备“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进攻 中原解放区
关闭
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
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
无偿获得了土地,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成为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故选C项。
关闭
C
解析 答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真内战”的阴谋,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故选A项。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23456
2.[2017湖南益阳(改编)]“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 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 商讨。……蒋中正,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 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 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1.D 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厌倦了兵荒马乱的生活,渴望和平、民主的生活。
2.B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故选B。
3.B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A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参加谈判,使全国人民看清了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平的诚意,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故符合题干要求的为选项A。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6.B 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根据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毛泽东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称赞毛泽东的表现是“弥天大勇”。
(3)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能力提升练】8.D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双十协定”。
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9.B “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与漫画反映的内容不符,排除含④的选项。
故选B。
10.D A、B两项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11.B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导学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
1.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
和影响。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3.转战陕北和孟良崮
重 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战役。 4.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 和意义。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
过程和意义。
6.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
过程和意义。
漫画反映的历史 事件是重庆谈判, 讽刺了蒋介石“ 假和平,真内战” 的阴谋。为了尽 一切可能争取和 平,戳穿蒋介石假 和平的阴谋,毛泽 东毅然亲赴重庆 与国民党进行 谈判。
1.理解重庆谈判中国共双
方的目的。
2.分析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难 点
的原因。 3.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和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4.北平和平解放的原因。
5.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
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这张照片反映的 是人民解放军发 动渡江战役,占领 南京的场景。南 京解放,结束了 国民党在大陆的 统治。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大战役(1)背景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①时间:1948年9月—11月。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④经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随后,攻占长春、沈阳。
⑤结果:东北全境解放。
(4)淮海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天,【拓展思维】军、华例1.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能够普遍实行的因素不包括()A.《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要求B.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全国性的大反攻C.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改革总路线D.中国社会地主阶级已经消灭解析:地主阶级存在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主要因素,故D项本身说法错误。
[优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精讲(新人教)课件1
首页
末页
难点释疑
1.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 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在蒋介石空出胸 膛之际,毛泽东出了一着险棋,派三路大军挺 进中原,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敌人战场上最敏 感又最薄弱的地区大别山。刘邓大军担任主攻 任务,向大别山地区千里跃进。经过20多天的 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以 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 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 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3.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 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B(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4.(2017临沂)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 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 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 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 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 胜利进军( C )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首页 末页
知识要点
(4) 1948 年,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 傅作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和平解放 1949年初,北平 。平津战役的胜利, 华北全境 使 基本解放。 (5)渡江战役:1949 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南京 ,结束了国民 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难点释疑
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 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 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 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 战略进攻的序幕。 2.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 导和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②人民解放军得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③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爱国人士 拥护和国际社会的支持;④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涨,英 勇奋战。国民党军队人心涣散,士气低落。
2019-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课题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型新授课1 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2.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重难点教学重点××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1·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法学法归纳法,分析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请学生简述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本节课讲了哪几大战役?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巩固旧知,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出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齐读: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利用诗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目标导学一:××区的土地改革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7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进攻 (1)序幕: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 里跃进 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发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2.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 ①概况: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 宁 锦州 。随后,攻占长春、沈阳。 ②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①概况: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等指挥下,在以 徐州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 ②战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第24课 人民解放1.纲领 (1)颁布: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
(2)内容:没收 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作用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
(3)平津战役 ①概况: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解 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 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国民党 守军总司令 傅作义 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 放。 ②战果:使 华北 全境基本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 胜利。 3.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南京 ,宣告 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台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3课内战爆发
课时层级训练
测控导航
【基础巩固练】
1.D 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厌倦了兵荒马乱的生活,渴望和平、民主的生活。
2.B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故选B。
3.B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A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参加谈判,使全国人民看清了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平的诚意,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故符合题干要求的为选项A。
5.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6.B 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
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
经过国共两党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根据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毛泽东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称赞毛泽东的表现是“弥天大勇”。
(3)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能力提升练】
8.D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签订“双十协定”。
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9.B “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与漫画反映的内容不符,排除含④的选项。
故选B。
10.D A、B两项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11.B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与题干“党中央撤出延安后”相符,故选择B项。
12.D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分割包围在孟良崮山区,将其消灭。
这一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3.C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4.B 图一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黄埔军校;图二反映的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国共进入对峙时期;图三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图四反映的是重庆谈判,之后进入国共内战时期。
所以本题可以归纳的主题是发展变化的国共两党关系。
故选B。
15.解析:第(1)问可分别从材料中“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和“国民党六大”“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和“中共七大”“亲美政府”和“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等信息分析归纳。
第(2)问结合重庆谈判前的背景分析回答。
第(3)问链接课本回答出青化砭和孟良崮战役的结果和意义即可。
第(4)问结合人民解放军采取的战略战术、党的正确领导等知识归纳作答。
答案:(1)①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
②共产党:争取民主与和平。
③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软的一套手法”: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共产党不去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3)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等等。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时层级训练
测控导航
【基础巩固练】
1.B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A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
3.B 仔细观察地图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C
5.D 解题紧扣战役态势图中的信息“徐州”“陈官庄”“碾庄”等分析可知是淮海战役。
6.C “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是和平解放。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就是这一“上策”的体现。
7.解析:第(1)问据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结合教材内容,解放战争第二年,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带领解放军向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开进,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历史意义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2)问据教材可知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第(3)问结合诗句可知是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原因可以通过人心向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启示通过分析解放战争的胜利,从解放战争顺应民意,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去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蒋介石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3)渡江战役;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4)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
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人心者得天下等。
(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练】
8.B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9.A 依据图片所给信息,示意图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覆灭。
A项符合题意。
10.D 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的胜利。
11.C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知识。
分析题干的“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
”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因此,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民众的大力支援。
A、B、D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12.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大决战,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
13.C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标志着南京的解放,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
②③和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终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傅作义,D 项符合题意;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佟麟阁是抗日英雄;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
15.解析:三大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渡江战役,打破了国民党依据长江天险、扼守南京的企图,南京的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在各战役中,尤其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支援,充分显示了人民力量的伟大,这也成为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取胜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组织回答相关问题即可。
答案:(1)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影响战局或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3)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只要答到“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或与之相近的表述即可)。